勘察规范常用参数出处表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2 年3 月1 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7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 2001,自2002 年3月1 日起施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4.8.5、4.9.1、5.1.1、5.2.1、5.3.1、5.4.1、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 号文的要求,对1994 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 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 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40.0
0.28
0.17
17.0
砂岩
15.7
9.6
0.28
0.21
5.2
石灰石
39.8
36.0
0.18
0.25
14.5
页岩
66.8
49.5
0.17
0.21
25.3
大理石
68.6
50.2
0.06
0.22
26.6
花岗岩
10.7
5.2
0.20
0.41
1.2
流体弹性特性——用于地下水分析的模型涉及到不可压缩的土粒时用到水的体积模量Kf,如果土粒是可压缩的,则要用到比奥模量M。纯净水在室温情况下的Kf值是2 Gpa。其取值依赖于分析的目的。分析稳态流动或是求初始孔隙压力的分布状态(见理论篇第三章流体-固体相互作用分析),则尽量要用比较低的Kf,不用折减。这是由于对于大的Kf流动时间步长很小,并且,力学收敛性也较差。在FLAC3D中用到的流动时间步长,tf与孔隙度n,渗透系数k以及Kf有如下关系:
(7.7)
其中
——最大主应力(压缩应力为负);
——最小主应力
——摩擦角
c——粘聚力
当 时进入剪切屈服。这里的两个强度常数φ和c是由实验室的三轴实验获得的。当主应力变为拉力时,摩尔-库仑准则就将失去其物理意义。简单情况下,当表面的在拉应力区域发展到 等于单轴抗拉强度的点时, ,这个次主应力不会达到拉伸强度—例如;
流动体积模量还会影响无流动但是有空隙压力产生的模型的收敛速率(见1.7节流动与力学的相互作用)。如果Kf是一个通过比较机械模型得到的值,则由于机械变形将会产生孔隙压力。如果Kf远比 大,则压缩过程就慢,但是一般有可能Kf对其影响很小。例如在土体中,孔隙水中还会包含一些尚未溶解的空气,从而明显的使体积模量减小。

岩土工程勘察 (参数取值、场地分类)统计表格

岩土工程勘察 (参数取值、场地分类)统计表格

/
220-320
850-1100 55-70/70-86 0.3-0.35
粘土(可 塑)
/
100-210
200-400/500700
22-40/40-55
0.25-0.3
粉质粘土
(可塑-硬
/
塑Q4)
110-240
8001200/1200-
1700
24-42/4262/62-82
0.3-0.4
碎石土(松 散)
505075456坚硬较硬岩中风化较软岩强风化较软岩中风化软岩强风化软岩中风化极软岩强风化极软岩中风化20003000900018000120140800100014002400160240100015001200200010012050080050080016002600145220800100030009000901003005002003001001453004008090120300参考资料1支挡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土的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岩土工程师实用手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一2004p383942ce0表213支挡结构后侧填料参数参考值2p3739qpkqsik3p2224fa0qsik通过fa0修正后得承载力容许值fa4es5p38中风化岩石端阻力标准值far?frkr折减系数6p73es表14157p38qpkqsik表8
8-40
/
30-33
/
29-65 40-50
/
33-37
/
37-40
/
30-33
/
54-65 40-50
/
33-3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岩石质量指标RQD的定义。

(2.1.8)按RQD对岩石进行分类,见3.2.5条。

2、岩土参数标准值的定义:岩土参数的基本代表值,取0.05分位数。

(2.1.13)3、工程重要性分级:三个等级。

(3.1.1)4、场地的分级:三个等级。

(3.1.2)5、地基的分级:三个等级。

(3.1.3)6、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级:三个等级。

(3.1.4)7、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表3.2.2.1)8、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表3.2.2.2)9、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表3.2.2.3)10、岩石软化系数的定义及特殊性岩石的定义。

(3.2.4)11、对岩石的描述项目。

(3.2.5)12、岩体的描述项目与岩层按厚度分类。

(3.2.6)13、对地下硐室及边坡工程,进行岩体结构分类。

(3.2.7)14、对Ⅳ级和Ⅴ级岩体描述的注意事项。

(3.2.8)15、土按年代及成因分类。

(3.3.1)16、碎石土的定义及分类。

(3.3.2)17、砂土的定义及分类。

(3.3.3)18、粉土的定义。

(3.3.4)19、粉质粘土与粘土的定义。

(3.3.5)20、“互层、夹层、夹薄层”的定义及单独分层厚度的规定。

(3.3.6)21、肉眼鉴别粉土与粘性土的方法。

(表3.3.7)22、按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划分碎石土密实度。

(表3.3.8.1-3.3.8.2)23、按标贯试验击数划分砂土密实度。

(表3.3.9)24、按孔隙比划分粉土密实度。

(表3.3.10.1)25、按含水量划分粉土湿度。

(表3.3.10.2)26、按液性指数划分粘性土稠度状态。

(表3.3.11)27、。

参数表

参数表

附录C 挖方边坡坡率C.0.1 路堑边坡坡率,应根据岩土的性质、岩土体结构、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和边坡高度,并参照自然山坡和既有人工边坡的稳定程度综合确定。

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可参照表C.0.1确定表C.0.1 路堑边坡坡率岩土类别边坡坡率(H≤20m)均质黏性土1∶1~1∶1.5中密以上的粉土、中砂、粗砂、砾砂1∶1.5~1∶1.75黄土Q3、Q4 黏质黄土1∶0.5~1∶0.75砂质黄土 1∶0.75~1∶1.25Q1、Q2黄土 1∶0.3~1∶1.0碎石土,卵石土,粗、细角砾土,粗、细圆砾土胶结或密实1∶0.5~1∶1.25稍密、中密1∶1.25~1∶1.5岩石1∶0.1~1∶1.5注:1 黄土路堑边坡高度大于12m时,可采用阶梯式,中部设平台,两平台间高度8~10m;2 当有可靠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静探成果处理:(一)划分土类铁道部《静力触探技术规则》提出按图3-4-12 划分土类,其正判率可达到80%左右;其中qc≤0.7MPa定为软土,实际包括软弱的松砂和粘性土。

各类土的qc 、(P S)、ƒs、Rƒ 曲线形态特征并不相同,其qc 最大值也有差别,当qc<4MPa,特别是qc<1.5MPa 的饱和土层,以图3-4-12 划分土类可能错判,表3-4-6 双桥曲线特征一般可作为综合差别土名的参考。

图3-4-12黏性土:R f=0.2973q c+1.6(Ip>10) 粉土:R f=0.1013q c+0.32(Ip<10) 表3-4-6 双桥曲线特征环境水、土对混凝土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的判定标准应符合表F..0.1的规定.表E.0.1—1 岩石试验项目注:1 有括号者表示按需要确定;2 本表所列试验项目按工程施工图设计要求考虑。

表E.0.1-2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项目注:1 有括号者表示按需要确定;2 本表所列试验项目,按工程施工图设计要求考虑。

工程勘察主要相关标准代码

工程勘察主要相关标准代码

工程勘察主要相关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0、《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2、《工程岩体试验标准》(GB/T50266)
13、《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程》(GB50086-2001)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7、《市政工程勘察规范》(JTJ56-94)
1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9、《公路桥梁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20、《工程建设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379-006)
2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地质勘测标准精选(最新)

地质勘测标准精选(最新)

地质勘测标准精选(最新)G11615《GB/T 11615-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13908《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察规范总则》G13923《GB/T13923-2006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16453《GB/T16453.1~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16792《GB/T16792-1997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G17036《GB/T17036-1997 铀矿地质样品中锗的测定:光度法》G17108《GB17108-1997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17228《GB/T17228-1998 地质矿产勘察测绘术语》G17296《GB/T17296-2000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17361《GB/T17361-1998 沉积岩中自生粘土矿物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鉴定方法》G17412.1《GB/T17412.1-1998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17412.2《GB/T17412.2-1998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17412.3《GB/T17412.3-1998 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17502《GB17502-1998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G17503《GB17503-1998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17504《GB17504-1998 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17740〈GB17740-1999 地震震级的规定〉G17741《GB 17741-2005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17742《GB/T 17742-2008 中国地震烈度表》G17766《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18207.1《GB/T 18207.1-2008 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G18207.2《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专业术语》G18208.1《GB/T 18208.1-2006 地震现场工作:基本规定》G18208.3《GB/T 18208.3-2011 地震现场工作:调查规范》G18208.4《GB/T 18208.4-2011 地震现场工作:+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18340.1《GB/T18340.1-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轻质原油气相色谱分析方法》G18340.2《GB/T18340.2-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方法》G18340.3《GB/T18340.3-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重馏分石油饱和烃族分析方法》G18340.4《GB/T18340.4-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重馏分石油芬芳烃族分析方法》G18340.5《GB/T18340.5-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岩石有机物和原油饱和烃分析方法》G18340.6《GB/T18340.6-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汽车族组成分析方法》G18341〈GB/T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察测量规范〉G18507《GB/T 18507-2014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18508《GB/T 18508-2014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18602《GB/T18602-2001 岩石热解分析》G19231《GB/T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G19531《GB/T19531.1~4-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21010《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21734《GB 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22205《GB/T 22205-2008 煤矿采区或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类》G22206《GB/T 22206-2008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G24335《GB/T 24335-2009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24336《GB/T 24336-2009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24888《GB/T 24888-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技术要求》G24889《GB/T 24889-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G25283《GB/T 25283-2010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G28405《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G28406《GB/T 28406-2012 农用地估价规程》G50021《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50027《GB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50218《GB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50266《GB/T 50266-201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50279《GB/T 50279-2014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50287《GB 50287-2006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50324《GB 50324-2014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50537《GB/T 50537-2009 油气田工程测量规范》G50548《GB 50548-2010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G50585《GB 50585-2010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50741《GB 50741-2012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AQ1086《AQ 1086-2011 煤矿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AQ2004《AQ 2004-2005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DZ0054《DZ/T 0054-2014 定向钻探技术规程》DZ0153《DZ/T 0153-201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0181《DZ/T0181-19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0186《DZ/T0186-1997 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0217《DZ/T 021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0218《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0219《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20《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0221《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0222《DZ/T 0222-200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0227《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0260《DZ/T 0260-2014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DZ0261《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0262《DZ/T 0262-2014 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规范》DZ0263《DZ/T 0263-2014 地面核磁共振法找水技术规程》DZ0269《DZ/T 0269-2014 地质灾害灾情统计》CE99《CECS99:199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L5034《DL/T 5034-2006 电力工程水文地质勘测技术规程》DL5049《DL/T 5049-2006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5076《DL/T5076-1997 220KV架空送电线路水文勘测技术规范》DL5092《DL/T5092-1999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5093《DL/T5093-1999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DL5096《DL/T5096-1999 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5097《DL/T5097-1999 电力工程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规程》DL5104〈DL/T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DL5158《DL/T51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5159《DL/T5159-2002 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程》DL5170《DL/T5170-2002 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5194《DL/T5194-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5197《DL/T 5197-2004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DL5334《DL 5334-2006 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DL5335《DL/T 533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5336《DL/T 5336-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7《DL/T 5337-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8《DL/T 5338-2006 水电水利工程喀斯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88《DL/T5388-2007 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5414《DL/T 5414-2009 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415《DL/T 5415-2009 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SL58《SL 58-2014 水文测量规范》SL188《SL/T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313《SL 31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373《SL 373-2007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83《SL 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SL384《SL 384-2007 水利观测平台技术标准》SL454《SL 454-2010 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JGJ72《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JGJ83-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4《JGJ 84-2015岩土工程勘察术语标准》JGJ87《JGJ/T87-201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143《JGJ143-2004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CJJ7《CJJ7-200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13《CJJ/T 13-2013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CJJ56《CJJ 56-2012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7《CJJ 57-2012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61《CJJ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151《CJJ/T 151-2010 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CJJ157《CJJ/T 157-2010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E22《CECS 22:2005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239《CECS 239:2008 岩石与岩体鉴定和描述标准》CE240《CECS 240:2008 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241《CECS 241:2008 工程建设水文地质勘察标准》CE369《CECS 369-2014 滑动测微测试规程》JTG C10《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JTG C10《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JTG/T C10《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JTG C20《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1-01《JTG/T C21-01-2005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查规范》JTG/T C22《JTG/T C22-2009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S133-1《JTS 133-1-2010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3《JTS 133-3-2010 航道工程地质勘察规范》YB9008《YB9008-1998 工程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09《YB/T9009-1998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10《YB9010-1998 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S5202《YS5202-2004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TB10012《TB10012-200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3《TB 10013-2010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7《TB 10017-1999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8《TB 10018-2003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27《TB 10027-2001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范》TB10038《TB 10038-2012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41《TB 10041-2003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9《TB 10049-2004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77《TB 10077-2001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101《TB 10101-2009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5《TB 10105-2009 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403《TB/T 10403-2004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10601《TB 10601-2009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H3159《SH/T 3159-2009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0051《SY/T0051-2003 岩土工程勘察制图标准》SY0053《SY/T0053-2004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5171《SY/T5171-2003 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5391《SY/T 5391-2007 石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SY6706《SY/T 6706-2007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质量评定要求》HG20693《HG/T 20693-2006 岩土体现场直剪试验规程设计规定》MT1042《MT/T 1042-2007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1043《MT/T 1043-2007 遥感煤田地质填图技术规程》MT1044《MT/T 1044-2007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NB31007《NB/T 31007-2011 风电场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JJF1313《JJF 1313-2011 手持式测距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4《JJF 1324-2011 脉冲激光测距仪校准规范》JJF1439《JJF 1439-2013 静力触探仪校准规范》。

地质勘查有关规范目录

地质勘查有关规范目录
054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219-98
1998-7-20
1998-9-1
055
水文调查规范
SL196-97
1997-5-16
1997-6-1
056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万)
DZ/T0011-91
1991-6-22
1992-1-1
057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比例尺1:20万)
DZ/T0167-1995
2002-1-1
02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
2002-4-1
2002-5-1
029
煤、泥炭地持勘查规范
DZ/T0215-2002
2002-12-17
2003-3-1
030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5-2002
2002-12-17
2003-3-1
031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2002-12-17
2003-3-1
041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
2002-12-17
2003-3-1
042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0-2002
2002-12-17
2003-3-1
043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2002
2002-12-17
2002-12-17
2003-3-1
035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0-2002
2002-12-17
2003-3-1
036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06-20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3页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P6页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Quk)
P33~39页
各岩土层侧阻力、端阻力标准值
负摩阻力系数(ξn)
P45页
抗拔系数(λ)
P47页
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
P50页
承台底与地基土间的摩擦系数(μ)
P63页
与土对挡土墙基地的摩擦系数一致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值(m)
P77页,附录B
P6页
土对挡土墙基地的摩擦系数(μ)
P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与承台底与地基土间的摩擦系数一致
沉井外壁与土体间的单位摩阻力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P41页,附录B
基床系数(K)
见后页
残积土的变形模量Eo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P77页
因土样扰动,可采用该方法确定
回弹模量Eo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P127页,附录C
锚杆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sk)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2012
P45页
土钉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sk)
P75页
突涌稳定安全系数计算(Kh)
P118页,附录C
基坑涌水量计算(Q)
P123页,附录E
岩土层的渗透系数经验值(K)
P191页,条纹说明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P18页
岩土层波速估算取值(vs)
P19页
场地类别确定
P20页
砂土液化判别计算及液化等级确定
P24~25页
土层液化折减系数
P29页
抗震特征周期值(s)
P33页
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加速度取值
P179页,附录
其中深沪及磁灶地区需细分参考:闽建设【2011】10号文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P64页
残积土的定名及根据标贯确定状态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 13-07-2006
P13页
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ηd)
P26页
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变形允许值
P29页
砂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f)
P54页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Ra)
P75页
各岩土层桩侧、桩端极限值
查表求各岩土承载力特征值(fak)
参数类型
参考规范
具体位置
备注
岩石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Frb)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P42~43页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
P26页
岩土挡墙底面摩擦系数(μ)
P60页
边坡坡率允许值(高宽比)
P75页
岩土层地基系数(m)
P121页,附录G
场地有利、不利地段划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