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PPT134页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外部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参考资料)

建筑学扫盲读物之三(外部空间设计)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1 外部空间的形成:作为建筑空间,空间的形成既与视觉有关,也与嗅觉,听觉,触觉有关.同时也与风雨曰照等有关。
一般来说,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三种要素所限定的。
建筑的外部空间是从在自然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因此外部空间是向心的积极的空间,自然是无限延伸的消极空间。
建筑家所设想的外部空间是建筑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空间,即把整个建筑看作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
在外部空间中,由于没有了空间限定三要素中的天花板要素,地面与墙壁就成了极其重要的设计决定要素,所以应进行仔细地推敲!如材料,高差,材质,D/H,视线,照明,光照等等。
例子:锡耶纳的坎波广场。
(意大利的广场不单单是一块空地,它是生活的方式,是对生活的观点。
它就是市民们的起居室,会客厅。
它们的广场不种一棵树,地面施以美丽图案的铺装,室内外的看不到有一点的区别,而且窗子很小的厚厚的墙壁明显地划分了内外空间,空间没有丝毫地通透性。
这就形成了“逆空间”,内外空间的颠倒。
)把整个用地作为一个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2 积极空间(Positive-space)与消极空间(Negative-space):建筑空间大抵可以分为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和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
所谓空间的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
或者说有计划性。
所谓计划,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
所谓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
因此前者是收敛的,后者是扩散的。
(N空间,P空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PN空间。
)第二章: 外部空间的要素: 1.尺度: 人的眼睛以大约60度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为1度的圆锥。
人看前方时,如果以2:1比例既以40度仰角,要看到建筑全体,那么D(与建筑物的距离)/H(高度)=2,仰角约27度;如果要从单幢建筑进而为看一群建筑的时候,一般认为D/H=3,仰角约18度。
外部空间设计

• 高差旳变化 还能够将人
流在导向不
同旳层面,
在竖直方向 组织交通。
当A、B两个有高差变化旳空间向连接时,连接 旳方式能够产生不同旳领域性,对空间本身旳 影响也有所不同。
交通空间(踏步)旳位置不同,对A、B空间旳影响 也就不同,途中打点旳位置是干扰较少,交往平静 旳区域,其他区域则较易为交通流线所影响。
•
花架、走廊、休息座椅、灯具、构筑物、时
钟、
•
垃圾筒涉及雕塑等等
建筑外部空间旳构成元素
绿化
建筑外部空间旳构成元素
• 水体
建筑外部空间旳构成元素
• 水体
建筑外部空间旳构成元素
• 水体
建筑外部空间旳构成元素
• 水体
建筑外部空间旳构成元素
• 水体
建筑外部空间旳构成元素
• 水体
建筑外部空间旳构成元素
东京奥林匹克公 园旳踏步在不同 标高上看到旳塔 旳部分多少有所 不同,这就是因 为视线遮挡旳缘 故。
• 在中山陵神道 旳不同标高上 都能够清楚旳 看到明楼旳主 体部分,这就 是精心控制神 道坡度变化旳 成果。
• 水体
• 水体也是外部空间处理旳主要手法,水体 能够处理成静水体,也能够处理成动水体。
A B
A B
当包围对象A旳对象B是 充实内容时,B能够视为 对A旳主动空间,称为B 对A旳主动空间。
当包围对象A旳B是自然旳, 而非人工意图旳空间时,B 能够视为A旳悲观空间,称 为B对A旳悲观空间。
汇集在一起 旳一家人是 有向心意识 汇集在一起 旳,而互不 相干旳人流 则是离散旳。
将水倒入杯中,水在杯子旳限定 下形成向心旳秩序,这就是有计 划旳。而将水倒在地上到处漫溢, 就是无计划性旳散开。
《外部空间设计》的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的笔记《外部空间设计》笔记一、外部空间设计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外部空间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设计,旨在创造一个舒适、自然、和谐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2.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生活体验,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外部空间设计应从整体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同时,设计中应注重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各方面的衔接。
2.人性化: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例如,空间的大小、形状、色彩等都应符合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3.生态性:外部空间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尽可能保留自然元素,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应考虑植物的多样性、节水性和环保性。
4.文化性:设计应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使外部空间成为展示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5.功能性: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合理划分空间,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
例如,休闲区、运动区、儿童游乐区等。
三、外部空间设计的要素1.地面设计:地面是外部空间的基础,应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铺设方式。
同时,应注意地面的排水和防滑性能。
2.墙体设计:墙体是外部空间的围合元素之一,应根据周围环境和空间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方式。
同时,应注意墙体的保温、防水和装饰性能。
3.植物设计:植物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种类和配置方式。
同时,应注意植物的色彩、形状和高度等要素的搭配。
4.水景设计:水景是外部空间设计的亮点之一,应根据空间需求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景类型和规模。
同时,应注意水景的循环和节水性能。
5.照明设计:照明是外部空间设计的辅助元素之一,应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布置方式。
同时,应注意照明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四、外部空间设计的程序与方法1.前期调研: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文化等条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外部空间设计知识点

外部空间设计知识点外部空间设计是指对建筑物周边环境进行规划和布局,使其与建筑物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美观、实用的整体。
本文将介绍外部空间设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基本原则1. 空间分区: 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功能需求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入口区、休闲区、绿化区等,使各个区域相对独立、清晰明确。
2. 比例与尺度: 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场地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与尺度,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设计,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3. 线条与形状: 外部空间设计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营造出动感、稳定或流畅的效果,增强空间的美感与视觉冲击力。
4. 材料选择: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合适的材料选择关系到空间的质感和耐久性,如地面铺装材料、墙面装饰材料等都需要慎重考虑。
5. 照明设计: 外部空间的照明设计不仅为夜间提供足够的照明,还能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有效增加空间的功能和观赏性。
二、景观设计1. 绿化设计: 绿化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选用合适的植物、布局合理的花坛和景观树木,使整个区域更加生机勃勃、美丽宜人。
2. 水景设计: 水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元素,通过设置喷泉、水池、噴水觀音等水景装饰,增加空间动感和视觉冲击力,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3. 艺术雕塑: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艺术雕塑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元素,通过雕塑作品的布置和风格选择,可为空间增添艺术气息和独特魅力。
三、交通与通行1. 人行道设计: 合理设置人行道的宽度、材质和颜色,确保人们的行走安全和舒适,同时与建筑物整体风格相协调。
2. 车辆通行设计: 车辆的流线设计应考虑到交通流量和方向,合理设置停车位和车辆进出口,保证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3. 非机动车设计: 设计合适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者共享空间,方便非机动车行驶,同时增加人们的出行选择和交通方式多样性。
四、环境保护1. 雨水利用: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外部空间的设计认知1

3.课程考核 (1)任选上述书目中其中一本精读,完成图文笔记(A4篇幅不 少于5页)。 (2)选择身边熟悉的场地(校园入口空间、城市公园局部等)分析 空间特征、功能、及人在其中的行为模式。 其空间特征、功能、及人在其中的行为模式 通过观察体 验,总结优缺点,最终完成改造方案。要求A2图纸不少于2张,成果 参考范图。
4) 案例分析
· 神性空间 北京的地坛(“天地人神”为一体的场所精 神性空间---北京的地坛 北京的地坛( 天地人神” 神) 中国有天 圆地方这样 一个古代的 哲学概念。 哲学概念。 所以地坛所 有都是重复 方的母题。 方的母题。
· 神性空间 空间营造手法解析 神性空间---空间营造手法解析
小结: 小结:
3.课程考核 (3) 图纸内容: ▲现状分析 ▲场地分析图:比例自定,包括用地(建筑)功能分析、交通 分析、空间形态分析、街道D/H值、地形分析、人流分析、视线 分析等; ▲总平面图(含周边环境):1:500 ▲重要节点放大平面 ▲竖向设计图 ▲植物配置图 ▲剖面图: 1:100(至少2个) ▲鸟瞰图、透视图:表现形式不限,宜充分表达外部空间与城 市环境的关系. ▲必要的方案图解分析:表现形式不限,宜充分表达设计的逻 辑. ▲设计说明:技术经济指标,简要的设计构思和功能说明
• • • • • • • • •
(3)就是90cm高度,也是大体相同的。 (4)当达到1.2m时,身体的大部分逐渐看不到了,产 生出一种安心感,与此同时,作为划分空间的隔断性加 强起来了,在视觉上仍有充分的连续性。 (5)达到1.5m 时,除头部之外身体都被遮挡了,产生 了相当的封闭性。 (6)当达到1.8m以上时,人就完全看不到了,一下子 产生出封闭性。 就像这样,所谓封闭性就是由比人高的墙壁隔断了地面 的连续性时所产生的。 作者也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讨论应用到外部空间的讨 论中,以20—25米作为外部空间设计的模数标准来设计 外部空间,如果用H代表建筑物的高度,用D表示人与 建筑界面的距离。则有下面的结论:
浅析外部空间设计

浅析外部空间设计浅析外部空间设计【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设计方法及外部空间秩序的建立。
既包含空间论;也包含方法论,对外部空间的设计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空间;空间的要素;空间的封闭;空间的层次;空间的序列;空间的秩序空间本质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他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空间的形成既与视觉有关,也与嗅觉、听觉、触觉有关,同时也与风雨、日照等有关。
建筑空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三种要素所限定的。
建筑的外部空间是从自然中限定自然开始的,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因此外部空间是向心的、积极的空间;而自然是无限延伸的消极的空间。
积极空间意味着空间能够满足人的意图,是有计划性的。
消极空间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的。
一、外部空间的要素构成外部空间的要素有尺度、质感、点、线、面、体、色彩、声音及光影等,其中主要要素为尺度和质感。
尺度一般情况下,人的眼睛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1°的圆锥。
人的视点与建筑、建筑与建筑、人与人之间距离与高度的比值D/H,D/H=1时成45°仰角,这是观赏建筑细部的最佳位置。
D/H=2时成27°仰角,这样既能观察对象的整体区域,同时又能感觉到它的细部效果,具有良好的竖向空间关系观测区。
因此27°仰角为最佳垂直直视区。
D/H=3成18°仰角,这个角度是能够看到建筑的全貌的基本的垂直视线角度。
界于18°到45°之间是理想的观感区域。
D/H>4则由于相互之间过于疏远而失去相互间的影响力。
“十分之一理论”即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具体设计时可以作为参考。
“外部模数理论”即外部空间设计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这是可识别人脸的距离。
在设计中每20-25米,设计成有重复的节奏感、材料的变化或是地面高差的变化。
外部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03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要素
地面设计
01
02
03
地面铺装
选择合适的地面铺装材料, 如石材、砖、混凝土等, 以增加空间的美观度和实 用性。
地面标高
通过调整地面的标高,创 造出层次感和立体感,同 时满足排水需求。
地面纹理
利用不同的纹理效果,增 强空间的视觉效果和触感 体验。
植物配置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 件和景观需求,选择适宜 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 灌木、花卉等。
人文性原则
总结词
人文性原则强调关注人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和心理感受,使空间环境更具人文关怀。
详细描述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感受的空间。 同时,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文化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中,提升空间的文化内
涵。
生态性原则
总结词
生态性原则强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使空间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注重人性和生态,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外 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保护。
02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功能性原则
总结词
功能性原则是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核心,强调空间的使用价值和功能需求。
详细描述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空间的使用目的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布局,满足人们的 日常活动需求。同时,要注重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高使用者的满意度。
理。
人文关怀的加强
人文关怀的加强
未来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 怀,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设计将更加关 注人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通 过人性化的设计,营造出舒适、安全、温馨 的空间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565758来自舞台地面升起对空间的限定
59
60
61
通过升起或凹陷等手法局部调整地面标高,利用高差的变化也能起到 限定空间的作用。
在多数内部空间中,由于地面用于承载家具、设备和人的活动, 并且人站在地面上,在透视之后,地面的暴露程度也受到限制,因此 主要依靠地面来限定空间的手法并不常见,往往把地面和墙面、室内 陈设等垂直限定要素结合起来,共同实现对空间的限定。
析都要从单一的空间要素分析入手。
每个房间的限定要素都由墙体、顶棚和地面,没
有限定就不能出现特定的房间,这说明空间始于限 定。
单一空间是由垂直向度的限定要素(墙体)和水
平向度的限定要素(顶棚和地面)通过一定的方式
围合出来的。各单一空间由于存在的原因不同,具
有不同的空间形式,总的来说表现在空间形式、比
30
2 空间的分类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 一般认为为于建筑内 部,全部由建筑本身 所形成的空间为内部 空间。
相对于内部空间,人 们把位于室外的与建 筑和他周围的东西围 合成的空间称为外部 空间
31
3 空间设计方法
32
33
34
35
36
37
二.单一空间
单一空间是构成建筑的基本单位,任何复杂的建筑 空间都可以分解为单一空间,对任何复杂空间的分
井字 梁屋 顶示 意图
67
另外利用房间的顶棚还可以实现某些特殊用途。例如在作为屋顶的顶棚上 可以设天窗对室内采光,天窗的采光效率要高于侧窗,并且由于光线由上 面射入室内,产生了类似于室外的受光效果。再如,音乐厅、剧场等建筑 的观众厅顶棚常常做成波浪形或折板形以改善声波的反射效果等等。
5
作业要求1:
通过“设计基础”讲课及课外文献阅读,了解人体活 动的基本尺度和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并初步掌握外 部空间的基本知识:包括空间的构成要素、限定方法、 空间的属性、空间的组合、流线组织以及空间尺度等 内容;
实例分析体验: 选择1个外部空间实例进行现场体验,通过观察和具 体测绘,熟悉外部空间的尺度,并初步掌握特定场所 中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和环境条件需求;
6
2.环境分析及图纸表达
7
2.1环境的界定
物质环境
8
物质环境 + 社会环境
9
物质环境 +
社会环境 +
室外空间
10
2.2 环境分 析方法
1)概念 2)目标
11
3) 两 种 方 式
12
4)分析 的层次
城市
13
区域
14
局部
15
细部
16
远观/中 观/近观 平面/立 面/剖面/ 透视
17
例和尺度以及围合的程度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
变化引起空间性质的变化。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柱子是一种较为灵活的限定 要素。它是一种透过性的限 定,一种弱化的限定。显然 柱子之间的距离越近,柱子 直径越大,对空间产生的围 合感越强烈。
在一个单一空间中,如果设 置了一列柱子,就会自然的 将原有空间划分为两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调节 空间的主次关系。
时间/空 间序列
18
2.3 环境 分析 图纸 表达
1) 图纸表达 的多样性
19
2)分析 图的图 式语言
20
21
3)图 解分析 的抽象 性
22
2.4 环境 分析 图解 应用
1) 环境设 计分析 的结构
23
2) 区位分 析
24
3)空间分析
空间限定 图/底分析 肌理 外部空间 平面限定 竖向限定 围合/界面 高低/升降
25
26
4) 活动分 析
流线流量 人流/车流 人群分布 空间/时间
使用
27
5) 形式细 节的分 析
28
第二部分 单一空间和组 合空间
29
一.空间
1.空间的基本概念
人们观察建筑,首先看到的是建筑的外部 形象,使用砖、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搭 建起来的建筑实体体量,而空间本身是虚 无的,人们不可能直接看到空间。但我们 应该认识到,人们之所以用实体材料搭建 建筑,根本目的在于限定出一个为人使用 的建筑空间。
63
64
顶棚 下降 带来 的空 间变 化
65
通过对顶棚的处理还可以 强调空间的主从关系。 顶棚升高的采光空间成为 室内主导空间
66
顶棚又是建筑中设备和设施附着的地方,如灯具、空调通风口、扬声 器及消防专用的烟感器、自动喷淋设施等都是安装在房间的顶棚,这些 都要求和顶棚一起作统一处理。在许多建筑中顶棚的形式或多或少是建 筑结构形式的反映,顶棚的处理也应当和结构巧妙的结合。例如在利用 井字梁做楼盖的大厅中,可以利用有规律排布的梁格对顶棚进行装修处 理,即能实现良好的空间效果,又能节省材料和空间。
除了列柱之外,在空间中出 现的一根或一组柱子也可以 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一根 柱子无法限定空间,它要借 助周围的墙体或者顶棚等其 它构件共同完成对空间的划 分。
47
48
49
50
51
52
53
地面作为空间的底界面,也是一种水平向度的空间限定要素。在现实 生活中任何空间的形成都要有地面的参加。地面上的色彩变化、质感变 化、图案设计还能丰富空间的层次
空间环境认知和设计
1
第一部分 认知与分析
2
1 认知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用自己的眼睛 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
主要以分析思维与观察分析方法为主要 内容。
3
1.1分析思维
定义: 所谓的分析思维就是将认识的对象还原 至基本的构成要素,再研究各要素的性 质及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外,分析思维还体现在解决复杂问题 时先将其分解为若干可以认识的部分, 分别进行研究求解,最后再进行综合, 这也是建筑设计方法学的基本原则。
4
1.2观察分析
观察分析的方法是造型动中发现、研究 形态的重要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 生努力去发现抽像形态中的各要素:形 状、色彩、肌理、大小、方向、位置、 重心,以及形态的组织规律、网格、模 度、对称、轴线、对位等等,分析辅之 于图解以显示分析的过程。这就是图解 分析的方法,包括要素分析、结构分折、 比较分析和分类法等。
62
顶棚
1. 建筑的顶棚不仅能遮蔽建筑的内部空间,使人们免 受日晒、雨淋之苦,而且也影响着建筑的整体造型 和内部空间的形状。
2. 顶棚作为空间内部的顶界面,在单层建筑中是指建 筑的屋顶,而在多层建筑中也可以是上下楼层间的 楼盖。
3. 在单一空间设计中,顶棚的处理较为复杂,也常常 成为设计的重点。利用顶棚可以强调空间的形状。 有些建筑空间,单纯靠墙和柱很难明确的界定出空 间的形状及范围,但通过顶棚的处理则可以使人的 空间感更加的明确,顶棚的覆盖作用常常可以起到 统一其下部空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