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件的编制

合集下载

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及要求

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及要求

厚度 岩性描述
1 14
备注
25
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界 系统


代 号
柱状图
厚度 (m)
岩性描述
二 叠

山 西
系统 组
P2s
底部为褐灰厚-中厚层状岩屑石英 60 杂砂岩,向上为粉砂岩、砂质泥岩、
泥岩和煤。

上太
古 生 界
石统 炭
原 组


本 溪
统组
下部为石英砂岩、砂岩、煤层,中
C3t
部为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灰
铁路城市等; • ⑦图名、图例、比例尺等。
• 7、地层标准着色(DZ/T0179-1997,色谱)
➢ 第四系,601~640号色谱; ➢ 侏罗系,699~738号色谱; ➢ 三叠系,743~784号色谱; ➢ 二叠系,789~820号色谱; ➢ 石炭系,825~855号色谱; ➢ 泥盆系,860~907号色谱; ➢ 志留系,912~951号色谱;
5.6cm
图名 单位 组别 制图 清绘 审核 指导老师
巢湖北部狮子口实测地质剖面图 0.8cm
第3小组
图号 比例尺 资料来源 日期

1:1000 实测 2009-09-12
2.5cm
3.5cm 12cm
2.5cm
3.5cm
实测地质剖面图
100°
导线平面图
0 43°1 2
D2
3 40°
4 5
45° 6
• 3、实测地层柱状图的画法
• (1)岩层厚度的计算和整理
公式:h=L(sin·cos·sin±sin·cos)
当导线前进方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即90>->270: h=L[sin·cos+sin·cos·cos(-)]

地质图件制作及报告编写(2012)

地质图件制作及报告编写(2012)
(5)编制图切地质剖面图
图切地质剖面图主要用于补充说明全区主要地质构造的地 下延伸情况,直观反映其空间构造特征。
作图程序:
① 选定剖面位置(垂直构造线方向); ② 切制地形剖面(水平、垂直比例尺与地质图等同); ③ 把相应地质界线依次投影到地形剖面线上,按各点产 状绘出地质界线; ④ 上岩性花纹、代号;
18
地质图
C.构造部分: 包括断层及各种构造面理、线理; 断层排序先正断层,依次为逆断层、逆掩断
层、平移或走滑断层、推测断层等。 褶皱
D.为实测、推测地层界线,不整合界线, 各种地质体界线,各种产状符号等。
E.为其他部分内容。
19
地质图
(7)着色(按国家统一色标标准执行) (8)着墨、清绘。 (9)图廓外的整饰(图名、比例尺、座标
15
地质图
(3)编制主图(地质图) 应严格按照“地质体取舍、归并和扩大表示
的方案”,在实际材料图的基础上,去掉“实际 材料”这部分内容,把地质内容转绘(缩转)到 符合比例尺精度要求的地形底图上去。所转绘地 质体的内容、界线、代号均应与实际材料图相吻 合。 (4)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省去)。
16
地质图
⑤ 标出剖面起点、终点符号A——A´ 。
17
地质图
(6)拟定图例 ① 图例应包括符号图形、文字代号和简短说明; ② 图例应包括图中所有地质体、符号、代号等; ③ 图例应放置主图右侧,其排列顺序依次为:
A.地层部分:地层排序自上而下,由新到老, 依次排列出各地层单位;
B.岩浆岩(侵入岩)部分: a. 按年代由新到老排列; b. 每—期内容按类依次为酸性岩一中性一基 性一超基性一碱性岩排列;岩脉也由此依 次排列。
⑦实测剖面位置及编号 a

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规范(正式)

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规范(正式)
5.4尽量采集有利于多种元素聚积的淤泥、粉砂、细砂等物质。避免采集淤泥表层可能存在的有机物、岸边塌积物及人工堆积物,特别是可能带来严重污染的人工堆积物。
5.5为了提高每个采样点上样品的代表性及保证足够的样品重量,要在采样点附近一定范围内(例如15m~30m)进行多点采集,合并为一个样品。采样重量视不同岩性地区、样品粒度分布状况而定。可以在野外用不锈钢筛过筛,也可以回驻地使样品干燥后过筛。但要保证样品过60目筛后的重量大于200g。
5.8采样点应正确地标绘在1:50000地形图上。使用GPS定点,定点误差不大于50m(GPS定点方法及要求见附录C)。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至少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5.9统一使用标准化的野外记录卡、用代码记录样品的各种特征及周围环境特征,野外记录卡的格式及填写说明见附录A。
b.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二级水系中和一级水系口上。适当考虑水系长度,超过1km的一级水系,除在水系口上取样外,还可以进入水系取一个或几个样品。注意使每一个点都能控制自己特有的汇水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控制。
c.最上游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一般不小于1/3km2,不大于3km2;
d.要考虑不同自然地理地质条件下异常的持续性。
5.10记录卡填写的内容在现场用2H或3H铅笔填写或在现场用掌上电脑录入。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录入的要求见工整、清晰,不准重抄和涂改,发现记录有误,只能将原记录代码划去,在其左上方写上正确的代码。
5.12采样小组使用的1:50000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以直径2mm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写上样品号。同时要根据手图将其全部内容转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位底图。转点误差应小于0.5mm。

地质类图件编制

地质类图件编制
(x,y,z); 5.在“输出”一栏中,输入西安80坐标系下对应的公共点
的(x,y,z); 6.在窗口左下角,单击“输入公共点”按钮,右边的数字变
为1,表示输入了一个公共点对; 7.按4、5、6相同的方法,依次输入另外的两个公共点对; 8.在“转换方法”一栏中,单击“七参数布尔莎模型”项,
2.生成1∶2.5万标准图框(四幅)。
3.用1∶2.5万标准图框之内图框线,从投影成1∶2.5 万的1∶5万地形图中裁剪出本幅的内容,形成1∶2.5 万地形图。
1.背景图层(地形图)
4.文件命名。命名原则同1∶5万图幅。按图幅新 建命名文件夹并建立工程文件。
5.对裁剪成的1∶2.5万地形图进行整饰,主要是 因为1∶5万投影成1∶2.5万后,各种注记的定位点、 点参数、线参数等都发生了变化。如高程点和等 高线注记都离的太远等,尤其是图边处的各种注 记,好多都被裁剪到邻幅了。
2.野外手图
岩层倾向与地面 坡向相同,岩层 倾角大于地面坡 度角时,岩层界 线与地形等高线 呈相反方向的弯 曲。在沟谷中, 界线“V”字形的 尖端指向下游; 在山脊上,则指 向山脊上坡。
2.野外手图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 同,岩层倾角小于地面 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 也是相同的。但在沟谷 中,岩层露头界线的 “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 ;在山脊上,其“V”字 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 坡。这与第一种情况所 表现的形态不同之处在 于其露头界线的“V”字 形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 线的弯曲度 。
参照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多年来的编绘经验, 本着实际应用,就地质工作中常见图件的内容、 编制要求及样式汇集如下,与广大地质同仁共同 学习。
按照地质工作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 和形成的图件,依次作简要介绍

地质图件制作要求

地质图件制作要求

2、出图:
出图也是提交报告的一个重要环节。 特别是在出图前要认真检查,自查或互查, 确保图件无误,并且要用对字库和系统库。 所出的图上下左右要留出3-5厘米的 空白边。
3、粘接图:
粘接图要用乳胶进行粘接,不得使用 双面胶。粘接后的图面内容要准确、整洁 美观,不得出现错位和污垢现象。
4、叠图:
要按照规范进行叠图,要叠成手风琴式,尺寸不 得大于标准A4开本(长29cm,宽21cm),图幅内 有效内容要往里折叠,只露出责任表即可。
4、地质图用色: 要严格按照地质图用色标准 (国家标准)和山东省区域地质 图计算机制图技术标准。
5、地质图的整饰
二、柱状图、剖面图制作应 注意的问题
1、柱状图:柱状图的格式要按严格 标准来做,特别是花纹制作要规范。 如:缩略号宽2mm、采样符号宽 1mm。 2、剖面图:①花纹制作要规范②标 尺要注单位(m)③x、y坐标要注全 ④表格中的单位要注全;⑤用色在整 套图中要一致。
(1)居民地选取总的原则:
先选城镇居民地,后选农村居民地;
先选行政经济意义重要的大居民地,后选
一般居民地;先选交通枢纽、河谷平原、 重要境界附近和高级道路终点的居民地, 后选偏僻地区的居民地。但对地质地形底 图说来,凡有利于判定地质矿产位置的居 民地,不论其大小都应当选取。
(2)居民地的表示方法:
3、道路的表示: 专业地形底图上道路的意义与普通 地形图也有显著的区别,它主要是起着 明显的地面标志作用,只需要反映道路 网的基本概况。一般表示铁路、公路、 简易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和人行小路。 不表示废弃的或建筑中的道路。在作图 中一定要处理好十字路口、交岔口之间 的关系。
4、地貌的表示:
5、插图:
报告内的插图,必须清晰易读、线条实在,线段 比例尺、图名齐全。不能将附图缩小后直接插入报告 内,应按插图的格式重新绘制。

DZ/T 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 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编绘原图的质量要求 %" 数学精度符合本《规范》要求; & " 正确地、充分地使用了各种编图资料;
!" 各要素的选取、概括要符合本《规范》和编辑设计书的规定,各要素之间的关 系表示合理、清晰。 # " 各种线划符号要符合《图式》要求,线划实在,色彩符合复制要求,图面清洁; $" 注记正确、书写端正,配置合理、指示明确; ’ " 图廓外整饰的内容完备、正确; ( " 抄、接边正确。 !"! 图历簿的填写 图历簿是地图的重要技术档案,编图作业中应将地图编绘的各个阶段(含检查)的 概况、主要问题和处理情况及质量评定,简明扼要地填写入内。 图历簿内容应按成图程序由各有关人员及时填写并签署,不得追记。
,
&"’ 水系
底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
正确表示水系的类型、主次关系和密度对比;合理表示海岸的类型、岛礁分布;处 理好水系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 0/.- ・
!"#"#
河流、运河、渠道
!" 凡图上宽度 # " $%%(含 # " $%% )以上的河流用双线表示,宽度小于 # " $%% 的 用 # " & ’ # " $%% 的单线表示。运河、渠道宽度在 # " $%% 以上者用双线,宽度在 # " (%% ’ # " $%% 者用 # " )%% 的单线表示,宽度在 # " (%% 以下者用 # " &*%% 单线表示。 时令河、地下河段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 " 图上长 ),% 以上的河流均应予选取,长 & " *,% ’ ),% 的河流可酌情取舍;图上 长 $,% 以上的运河和 -,% 以上的渠道应予选取,密集河渠的平行间距一般不小于 . ’ &#%%;图上长 (,% 以上的时令河,# " *,% 以上的地下河段和消失河段应予表示。对界 河、独流入海、连通湖泊、岩溶及干旱地区的小河或与地质矿产有关的小河,可降低选 取标准予以选取。 瀑布择要表示,并加注“瀑” 。 ," 河流、运河、渠道的图形概括时,要保持主要转折点的位置的正确,保持河流 弯曲程度的对比关系。 图上小于 # " *%% / # " .%% 的弯曲,一般可以简化,而具有特征意义的小弯可以夸 大到 # " *%% / # " .%% 表示。 运河、渠道应加绘流向。 0 " 图上长 &*,% 以上有名称注记的河流、运河、渠道应注出名称,不足此长度的可 酌情选注。河流名称每隔 (#,% 应重复注出。河流上、下河段名称不同时,应分别注出 河名。 1" 河深、河宽、水底性质、流速等说明注记以及徒涉场、滚水坝、人渡等均不予 以表示。 !"#"$ 湖泊、水库 !" 图上面积大于 $ ’ .%%( 的湖泊、水库应予表示,干旱地区小于 $%%( 的湖泊、 水库也应适当选取,小于 &%%( 而有重要意义的应扩大到 &%%( 表示。 湖泊只作取舍,不予合并。小湖群密集,其个体面积不超过 &%% 时,应适当夸大 被选湖泊,以保持其范围和特点。 + " 概括湖泊、水库图形时,应保持其轮廓形状的基本特征。小于 # " *%% / # " .%% 的弯曲可以舍去,但具有特征意义的应夸大表示。 ," 重要的湖泊和一般的水库应注出名称,非淡水湖泊应加注水质。 0 " 采用单色编稿时,湖泊、水库内加绘平行晕线,如面积太小,不能绘晕线时, 则加注“湖” 、 “水库”注记。 ! " # " % 湖中岛、河中岛 图上面积大于 (%%( 的湖中岛、河中岛应予表示。位于国界两侧的小岛,不能依比 例尺表示时,可按岛屿形状用 # " * 的点状符号表示。 ! " # " & 沼泽、盐田、蓄洪区 图上面积大于 &##%%( 的沼泽和蓄洪区,大于 (*%%( 的盐田应予表示。 !"#"’ 井、泉 ・ &#)* ・

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编制方法报告

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编制方法报告

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编制方法报告一、引言水文地质图是展示地下水形成与运动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采利用等信息的综合性图件。

它是进行水资源评价、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开展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报告将介绍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的编制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编制流程1.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水利工程等资料,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现场调查: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研究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校核、分类、整理等。

4.编制图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制水文地质图。

5.编写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和编制的图件,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三、编制方法1.确定制图内容与范围: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水文地质图的制图内容与范围。

2.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根据制图内容与范围,选择合适比例尺,确保地图精度和实用性。

3.确定地图符号:根据制图内容,选择合适的地图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和特征。

4.标注地图元素:对地图中的重要元素进行标注,包括地形地貌、含水层类型、地下水流速流向等。

5.进行地图整饰:对地图进行整饰,使其美观、易读、易于理解。

四、注意事项1.在编制水文地质图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和处理。

2.在选择地图符号时,应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能力,使用易于理解的形式来表示各种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和特征。

3.在标注地图元素时,应考虑到地图的实用性,标注的内容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4.在进行地图整饰时,应考虑到地图的整体美观性和易读性,使地图更加清晰明了。

五、结论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的编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编制过程中,应注重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地图符号,标注重要的地图元素并对其进行整饰。

综合地质编录及其图件

综合地质编录及其图件

综合地质编录及其图件1、勘探剖面图类最基本的两种勘探剖面图件:勘探线剖面图与中段(或水平断面)地质平面图实际勘探剖面图编制:与设计勘探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前者的勘探工程是实际完成的、数量较多;后者是设计的、数量往往较少;其编制的目的和作用不同。

将原设计剖面上设计工程施工所获得的原始编录资料正确反映在勘探剖面上;根据各相邻工程所揭露的地质构造现象和矿化取样资料,经过合乎地质规律的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再将所有地质构造和矿体界线点对应连接与合理推断,从而编制出相应的勘探剖面图。

纵剖面图编制:除了勘探线剖面(或称横剖面)图和水平断面图两种勘探剖面图外,时常还编制沿矿体总体走向,在矿体上盘一定位置的铅垂剖面图,称为纵剖面图(也可用矿体纵投影图代替),用以反映矿体走向上的总体边界形态、产状变化情况及其地质构造特点。

纵剖面图编制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在该纵剖面线上及其附近的勘探工程的原始编录资料。

其具体编制,总体上类同于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只是应注意改变了的作图方位。

在生产勘探过程中,以采矿块段或采场为单元,将提供的反映该块段或采场矿体细部特征的各二个以上横剖面图、水平地质平面图和一个纵剖面图(或纵投影图),合称为“三面图”,是采矿设计与生产管理的基本资料依据。

1.1勘探剖面图件编制的基本内容:1)控制性测量内容:包括坐标线、网,控制点及地质测点、地形地物等。

2)地质构造内容:地层、岩性、岩体、岩相界线、各类构造线及其产状;矿体、夹石,矿石类型、品级边界及其分布等。

3)勘探工作及工程类:包括勘探线、基线、探(采)矿工程、取样工程位置、编号及测试结果等。

4)其它规定内容:如图例、比例尺、责任表等。

1.2 勘探剖面图的编制1) 编制的目的及基础编制目的:为了根据所确定的勘探工作任务,沿勘探线剖面正确地设计勘探工程。

编制依据资料: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反映勘探线位置从地表到深部地质构造的已有探矿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成果的编录资料;或已有的相邻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主图中的其它内容
若在测区布置了地球物理、地球 化学和水文地质等观测点,以及 山地工程(探槽、竖井、平巷)和钻 孔等,也应用特殊性的符号将其 位置及编号表示在图上。
6.主图清绘顺序
①先绘制各种观测点、样品采集点、 山地工程和钻孔的位置及编号; ②然后绘断层; ③再绘其它地质界线,各种界线不要 穿过各种符号和编号; ④最后注上各种时代符号 注意:凡是被各种地质界线和断层或 圈闭的范围均应注意时代符号。
(1)剖面位置选择原则: ①垂直地层和构造线走向; ②地层发育较全; ③地质研究程度较高。 从162.9高地—193.9高地—201.2高地—大 砾岩山—官地村 可将162.9高地-201.2高地(大砾岩山南 侧)连线,向两侧延至主图图框止,下 方(SSW)为A,上方(NNE)为A’。
5.图切地质剖面图编制程序
4.主图图框
(1)先从给定地质图上套取图框及重 要地物标志; (2)套在实际材料图上,进行校正。
5.主图内容
填图区内和教师带队的路线,为 实际测量内容; 填图区外,从所给地质图中转绘; 上述二区接图处,注意连线、接 图误差范围和合理性。

4.主图内容
①主要地形、地物标志,如高地、公路、桥 梁、村庄、水库、五副坝、重要山谷、山沟 名称等; ②地质界线(实线),包括不整合界线(实 线+虚线); ③产状要素(与实际材料图一致); ④地质体代号; ⑤断层及其性质和产状(用红线); ⑥滑坡体。
5.图切地质剖面图
图切地质剖面图主要用于补充说 明全区主要地质构造的地下延伸 情况。该图位于主图的下方,要 求有图名、比例尺(可略)、剖 面方位、图例(与主图相同)等。 绘制程序如下:
5.图切地质剖面图内容
图名:A-A’地质剖面图 比例尺:同地质图 方位:从地质图上由A- A’ 线量出
5.图切地质剖面图编制程序
3.地质图图式
综合地层柱状图
另 附
接图表
3.地质图图式格式
纸张大小:49×44 cm 主图:38 ×26.5 cm 左边空 3 cm,装订 上余 6 cm作图名、比例尺 下留11.5 cm,图切剖面 右面作图例

4.主图内容
将实际材料图中的地质观察点、 观察路线及编号、取样点及编号、 实测剖面和山地工程等去掉后,将 其余内容用透明纸转绘出来即是。
实际材料图不需着色!!
二、地质图
1.概念:以实际材料图为基础编制。
是用规定的符号(文字、颜色及线条)把 某一地区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 各时代地层、岩体、地质构造、矿床 等的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 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图 件。
2.地质图的构成
一张正规的地质图包括:图名、图幅 代号(以国际分隔为单位)、比例尺、主 图(即地质图)、图例、综合地层柱状图、 图切地质剖面图、图幅结合表选一水平基准线(0 m),NW(SW)-SE(NE)代表A—A‘; ②两边用垂直线限制,按1:10000在垂直 线上标注标高,标高应与地形的标高一 致(高293.9 m,<300~350 m); ③从地形图上,依剖面各地形拐折点的标 高绘出地形剖面图;
5.图切地质剖面图编制程序
本课程内容
一、地质实际材料图
二、地质图 三、构造纲要图
一、地质实际材料图
1.概念:指用线条、符号、花纹等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质界线、地质观 测点、地质观测路线、各种样品的 取样点及其编号、山地工程和钻孔 等位置的一种图件。
2.作图要求
是根据野外地质草图编制成的。 内容要求准确、真实。 本次的实际材料图直接编绘在野 外用 1∶10000 地形图(老图)上
9.责任表

三、构造纲要图

(3)将方格纸上图切剖面转绘在地 质图上。
教师审查后,转绘到地质图的下方,上墨 清绘后,加上颜色 (要与地质图主图、图 例相同)。
6.图例
(1)位置:右侧,由上而下,由左至右, 分两列,框1.2×0.8 cm; (2)顺序:地层、岩浆岩(或侵入岩)、 断层、产状及其它; (3)内容: ①地层:Q, P1y, P1s, C2t, C2b, O1m, Є 2+3, Є1+2, Є1f, QbJ, QbC, QbX, JxT, JxH, JxW, Arg; ②岩浆岩: γ5, γδ5, Q δ5 ;
7.关于图例
图例的内容与主图的内容不尽一 致,它只含实际材料部分,而不 含地质体的图例。原因在于地质 图例已在地质图中清楚地表明了。
7.关于图例
图例的排序,一般按上述主图的 内容由②至⑥,自上而下或自左 而右进行。
8.编制实际材料图的意义
可以反映: (1)测区工作布置及其合理性; (2)成果及地质论断的合理性; (3)实际工作的详细程度和深度; (4)存在的问题。
④在水平基准线上画上各地质界线的位置,并将 各地质界线点垂直投影到地形剖面图上,按各 点产状绘出地质界线,并注记上各地质体的代 号; 注:地质界线的连线,据地表产状、厚度等向 深部的变化进行推断。 ⑤将剖面所经过的主要山峰、河流、城镇名称注 明在地形起伏线上面,标上剖面方向,图切剖 面即告完成;
5.图切地质剖面图编制程序
3.实际材料图的构成
一张正规的实际材料图,在结构 上应由图名、图幅代号、比例尺、 主图(实际材料图)、图例及责任表 几部分组成。
4.地质实际材料图图式
线条比例尺
5.主图的内容
① 地质界线及地质体代号; ② 地质观测点(○)及其编号; ③ 地质观测路线(绿色虚线L10— --L10′); ④实测剖面位置及编号; ⑤各种产状要素(地层、面理、线理 等); ⑥取样点位置(▲)及编号; 注:地质点与取样点重叠用▲

6.图例

③断层、产状及其它:
7.着色
上述表示方法系指黑白图而言, 若是颜色图则应在图例格中还应 注标与地质图地质体相同的颜色; 地质图、图切剖面及图例颜色参 照实习指导书后(p.117

8.图幅结合表

一般置于图的右上角,用以表示所 测图幅的位置。该表由九幅图组成, 所测图幅位于中央,图廓中注有各 幅图的名称及国际分幅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