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合集下载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 人?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表现 作者对他们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 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 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 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 •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 敬; •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 斗行动。
课下注释中其他字词。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 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 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 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 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先生 •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 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 中国人作“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的时 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 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 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 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 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 周君就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 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 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 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 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 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 时的生活片段。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
绯红( fēi hóng ) 发髻(jì ) 挟着(xié) 标致( biāo zhì ) 解剖(jiě pōu) 落第( luò dì ) 诘责( jié zé) 不逊(bú xùn) 托辞(tuō cí) 杳无消息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藤野先生》课文原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是一位辛勤治学、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的老师,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显示出他是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携配小节的人,“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写藤野先生时,无论写他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的自我介绍、耐心细致改正鲁迅的听课笔记和解剖图、看到鲁迅成功地进行了解剖实习的高兴状况以及鲁迅要离开仙台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都只是简练的几笔,没有粉饰,没有渲染,但写辩含指得栩栩如生,显示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

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地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
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

朝花夕拾里的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里的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里的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在他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藤野先生。

在鲁迅先生心目中,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老师。

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
1、衣着简朴:据日本仙台医专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说,藤野先生穿衣服很马虎、不讲究,有时候领结也会忘记戴,冬天穿旧外套,致使火车管理员怀疑他是扒手;周树人也亲眼看见藤野先生有一次上讲堂时没有戴领结。

2、治学严谨:第一次上课时,藤野先生带了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都是关于日本解剖学历史的书;星期六,藤野先生坐在人骨和许多头骨中间,在研究头骨;藤野先生向学生周树人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方法与裹脚导致足骨的畸形变化。

3、认真负责:藤野先生用红笔从头至尾增添学生周树人关于骨学、血管学和神经学的讲义中脱漏的地方,逐一订正这些讲义中的文法错误;藤野先生和蔼地指出学生周树人画的下臂血管图的位置不当,告诫他以后要完全照着黑板上那样地画。

4、热诚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当时的中国是弱国,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认为中国人是“低能儿”,周树人的成绩在100余
人之中居于中游,他们就怀疑是藤野先生在周树人的讲义上做了记号,泄露了解剖学试验的考试题目。

而藤野先生对中国学生没有一点偏见,相反,他不仅认真指导纠正周树人,还非常尊重中国的民族习惯,担心周树人因为敬重鬼神而不肯解剖尸体。

总之,藤野先生是一个衣着简朴、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热诚待人、没有民族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好老师。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介绍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介绍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介绍藤野先生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在《朝花夕拾》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主人公余光中的老师和导师,又是一个富有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形象。

藤野先生是一位文学教师,他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引导者角色。

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余光中的关心与指导,深刻地影响着主人公的成长和人生观的塑造。

藤野先生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还是一位文学家和作家,他对文学的热情和对文字的探索使他成为了余光中学习之路上的良师益友。

藤野先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可以从他更远的家乡抵达南京来当老师这一行为中得到体现。

他不仅真心热爱文学,同时以身作则地通过自己的行动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文学兴趣。

通过藤野先生对文学的热情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余光中慢慢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并且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藤野先生对余光中的启蒙与指导,无疑对主人公的故事和人生轨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藤野先生还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与智慧的角色。

他对待学生虽严谨且严格,但深知人生的繁芜与复杂,他总是能以极其细腻的方式描摹出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例如,他在讲解《红楼梦》时,通过对后宫的描写和对贾府中不同人物的分析,揭示了人性的多种面貌与复杂性,这让余光中在文化大革命的荆棘路上认识到了真实的人性与社会的复杂。

藤野先生还是一位富有智慧和思考力的角色。

他在个人生活中也有着困惑和矛盾。

他曾表达了对传统道德体系的质疑,并通过与余光中和其他学生的交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命题。

他以他自己积淀的知识,对一些复杂的问题给予学生指引并提供自己的思考,这些思考也对主人公余光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体来说,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以他渊博的知识和对文学的理解,成为余光中学术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位老师和朋友。

藤野先生的形象既是一个传递智慧和知识的教师,又是一个具有人性魅力和智慧的思考者,他的出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给予了余光中重要的指引和思考的路径。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的人物简介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的人物简介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的人物简介1. 藤野先生啊,他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老师呢!“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就像那次我忘记带讲义,他这么问我,哎呀,当时我那个紧张呀!就好比我没带作业被老师发现时一样,心里七上八下的。

我觉得藤野先生对我们的学业真的很上心呀!2. 藤野先生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呀,“下次小心点呀。

”有次我不小心打翻了实验器具,他不仅没责怪,还这样温柔地说。

这就好像我在家不小心打碎碗,妈妈也不会凶我一样,让人心里暖暖的。

藤野先生真的很好呢!3. 嘿,你们知道藤野先生吗?“不要偷懒呀。

”他会这样提醒我们学习,就如同我想偷懒不写作业时,爸爸在旁边督促我一样。

藤野先生真的是很负责的老师呀!4. 藤野先生呀,他真的很关心学生呢!“你身体还好吧?”当我有点不舒服时,他这样关切地问。

这感觉就像是我生病时,好朋友关心我的样子,好感动呀。

藤野先生就是这样让人尊敬!5. 藤野先生可是个严谨的人哟!“这个地方要注意。

”他在指导我们实验时常常这么说。

就好像我搭积木时,爸爸提醒我要注意平衡一样。

藤野先生对我们要求严格,也是为了我们好呀!6. 哇,藤野先生啊,“这里这样理解会更好哦。

”他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知识,仿佛是我遇到难题时,哥哥耐心教我的模样。

藤野先生真的超棒的!7. 藤野先生那是相当的负责呀!“你明白了吗?”他总是这样反复确认我们是否懂了。

这和我学骑自行车时,爷爷反复问我会不会的情景好像呀。

藤野先生真的很在乎我们是否学好呢!8. 藤野先生对大家都很公平呢,“大家都要认真对待呀。

”不管学习好坏,他都一视同仁。

就像玩游戏时,规则对所有人都一样,多公平呀。

藤野先生就是这样让人佩服!9. 藤野先生是个特别有耐心的人呐!“慢慢来,不着急。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会这样安慰我们。

就好像我拼图拼不好着急时,妈妈说慢慢来一样。

藤野先生真的很暖人心呀!10. 藤野先生啊,真的是个好老师呀!“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

”他总是这样告诉我们。

这就跟我有问题随时可以找好朋友商量一样。

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

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

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他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藤野老师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藤野先生课文篇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收录于《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与他的老师的故事。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无尽的怀念和崇敬。

在这一篇文章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藤野先生没有把鲁迅先生当成低人一等的人,而是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知己,要知道当时鲁迅先生的周围都是日本学生或者是不学无术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都不愿意与鲁迅在一起,可是藤野先生却并没有这样的歧视。

他不仅安顿好了鲁迅先生的衣食住行,而且还关心鲁迅先生的学习,要鲁迅每个月都把讲义拿给他看,在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的时候,藤野先生用各种方法挽回,还送给鲁迅先生一张照片。

我不禁想到,人和人之间就应该有这种真诚的感情啊,真正的感情并不是建立在血缘,不是建立在地域,不是建立在所谓的社交关系上的,而是我们之间的心灵和思想要彼此相通,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他们虽然并不是一个国籍的人,在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前,也没有什么交集,可是藤野先生却依然把鲁迅先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这可见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如果藤野先生没有做到平等待人,那么藤野先生可能就会错失一个好的学生,错失一名好的朋友,而鲁迅先生也不能得到好的老师的教导。

所以我们要平等待人,这样才能交到更好的朋友,结交更优秀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也再一次更深刻的理解了,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的原因。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匿名性事件,所谓匿名信事件就是鲁迅先生在心态优秀的时候成绩优异,可是其他日本学生却认为中国人一定是通过作弊取得这个分数的,并且极具奚落的给鲁迅写了一篇匿名信。

这时,鲁迅先生感受到了极大的人格侮辱,虽然后来藤野先生出手当鲁迅先生解决了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依然给鲁迅先生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人物形象。

作为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先生对待鲁迅非常真诚和关心,不仅认真指导他的学习,还关心他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藤野先生的正直和热诚也表现在他的言行中,他没有因为鲁迅是中国人而歧视他,反而主动帮助他解决困难和问题。

在《朝花夕拾》的描述中,藤野先生是一个朴素而严谨的人物。

他的穿着并不讲究,甚至有时会忘记带领结,冬天也只穿一件旧外套。

但是,他对工作却极其认真,把鲁迅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藤野先生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态度。

此外,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他的正直和热诚深深感染了鲁迅,让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也让鲁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这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Tracy135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

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毫无民族偏见的博大胸怀,以及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一、引入还记得我们学过两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吗?它们选自哪篇作品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朝花夕拾》中的散文——《藤野先生》。

二、文学常识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藤野先生》这部作品选自《朝花夕拾》。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三、写作背景《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

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

”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

《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

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

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四、文体——叙事散文1、概念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生活片断、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

叙事散文要求写真人真事。

2、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3、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五、分析内容(一)理清文章结构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1)“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4)“我离开仙台之后”(36)2、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仙台3、在仙台发生了什么事情?联系课文题目回答鲁迅认识了藤野先生,并和藤野先生交往4、课文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5、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在东京,见藤野的缘由第二部分:(4-35)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4-5)往仙台、初到仙台(6-10)相识(11-23)相处(24-35)离别(24-28)匿名信事件(29-31)看电影(32-35)惜别第三部分:(36-38)在北京,怀念藤野6、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文章是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二)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1)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1、2 段)(2)赴仙台途中的印象(4段)(3)在仙台受到的优待(5段)(4)匿名信事件(24-28段)(5)看电影事件(29-31段)(6)弃医从文的转变(32-35段)2、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1)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思想腐朽(修辞:夸张、比喻、反语)爱国所感——失望厌恶,不屑与之为伍这些情节为下文埋下伏笔,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原因。

(2)去仙台日暮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忧国爱国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3)在仙台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物以稀为贵”——弱国国民的辛酸,民族自尊心为后文写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关怀作正面陪衬。

(4)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爱国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和心胸广阔。

(5)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爱国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6)弃医从文的转变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作过解释:“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由此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

可就在医专学医时——如课文描述的那样——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发“弃医从文”的思想。

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可以看出,选择学医,又弃医从文,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小结:(1)本文是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爱国情感(2)本文看似散乱,但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歌颂与怀念藤野先生这一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

“形散神聚”叙事散文特点。

3、中心思想课文以表现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为明线,以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暗线。

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1、速读课文,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文段,看看写了几件事,请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添改讲义——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了解裹脚——对骨学的兴趣、求实精神 (1)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这两件事都和“爱国青年”有关,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这种爱国性: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是否可取?经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所谓爱国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爱国主义,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达到了蔑视仇视别的国家和民族的程度。

比如侵华时期,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如中华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国也宣扬大日耳曼主义,残酷迫害犹太人。

他们这种扭曲了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正常的民族情绪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

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爱国主义呢?讨论总结后幻灯展示:爱国青年:极端、狭隘、扭曲的爱国主义:蔑视、仇视其他民族和国家。

正确的爱国主义:既热爱本民族,又对其它国家民族抱一种友善的态度。

(2)现在我们再来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们分析过的具有“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特点外,和“爱国青年”比,他还有哪点精神是更为可贵、更让鲁迅为之感动的?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国民给以应有的尊重、热情的关怀。

此处教师幻灯展示一段文字资料: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的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

所以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选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从这段文字(及照片)中我们也可看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态度与爱国青年有多么大的不同,同时从中我们还能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深情厚谊。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相信在日本还是像藤野先生这样对中国人民抱友好态度的人的人占多数,像“爱国青年”那样的极右分子占少数,在今天也应是如此。

小结: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2、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写法:欲扬先抑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治学严谨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白描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白描也叫素描。

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鲁迅先生就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他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服饰——穿衣服太模糊了,竟会忘记带领结学者形象(1)人物身份——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2)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3)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源于他能不怀民族偏见。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什么样的感情?“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