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清华北大学生地理笔记

合集下载

高考状元笔记地理篇

高考状元笔记地理篇

状元笔记---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考点搜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京高考知识点梳理地理

北京高考知识点梳理地理

北京高考知识点梳理地理(注意:以下是一篇关于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的1000字文章,根据要求,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流畅易读。

)北京高考知识点梳理地理北京地理是高考地理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它既考查着学生对地理理论的掌握,又考察着对地域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就北京高考地理考点进行梳理和系统的总结。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东经115°25′50″至117°30′30″,北纬39°26′30″至41°05′30″之间,东南与天津市为邻,西南邻河北省,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2. 气候特点: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干燥。

春秋季温差较大,下雨较多,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

3. 地形地貌:北京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由西北部的山地区、中部的丘陵区和东南部的平原区组成。

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河谷等。

4. 水系特点:北京地处京杭平原,有多条重要河流流经,其中最重要的是母亲河——黄河。

此外还有永定河、白河等。

二、人文地理1. 历史文化名胜: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包括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等。

这些名胜不仅是北京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 人口与人口分布:北京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人口数量众多。

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和近郊地区,而城乡人口差异明显,城区人口相对较多。

3. 经济发展: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年来,北京的商业、金融、科技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国的经济重要支柱。

4. 交通与基础设施:北京是中国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

包括地铁、高速公路、机场等。

此外,北京还有世界知名的奥运场馆和文化设施,如鸟巢、水立方等。

三、环境问题1. 大气污染:由于工业化和汽车污染等原因,北京的大气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2013年高考地理备考笔记

2013年高考地理备考笔记

★免费课:北大名师各科的免费视频课,快速提高成绩,每周每科仅需一小时(4年诞生了36位高考状元,数千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

听过课的学生的真实反馈,进步程度,差生短时间内快速进步的实例等信息:高三9科北大名师免费视频课:/activity/keywords/?k=subject&d=g3&c=vip619863高二9科北大名师免费视频课:/activity/keywords/?k=subject&d=g2&c=vip619863高一9科北大名师免费视频课:/activity/keywords/?k=subject&d=g1&c=vip619863初三9科北大名师免费视频课:/activity/keywords/?k=subject&d=c3&c=vip619863初二9科北大名师免费视频课:/activity/keywords/?k=subject&d=c2&c=vip619863初一9科北大名师免费视频课:/activity/keywords/?k=subject&d=c1&c=vip619863对以上课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复制网址去听听课,一定会对你的成绩有帮助的。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

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

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

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高考状元笔记地理篇-(版)汇编

高考状元笔记地理篇-(版)汇编

状元笔记---地理中国自然地理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高考地理笔记(部分)

高考地理笔记(部分)
不利:造成交通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
某汽车制造厂选址长江沿岸考虑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消费市场②劳力量大素质高③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④水陆交通便利
某汽车企业中国总部迁移到上海的主要原因
①金融中心②水运便利、铁路和航空交通发达③我国最大城市、消费市场广大④华东地区制造业发达,全球更有效地进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不利①能源、资源缺乏②污染严重③用地紧张
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欧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致使农业生产萎缩
塑料袋的制作需要大量的资源,限制使用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塑料带很难降解,禁止使用可以环境污染
海外华侨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是珠三角的优势;苏南地区距离长三角较近,长三角的科技水平较高,因此苏南地区的优势条件是科技水平
苏南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的途径
困难:①土地租金高②劳动力不足③环境质量下降④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⑤市场萎缩
黄河流域的水能、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丰富,今后应重点发展黄河流域的能源工业;黄河流域大部分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利于发展航运旅游
墨累-达令盆地牧民忙着给羊配种是在5、6、7月
东非高原的草场广布,农业主要为畜牧业,但不是大牧场放牧业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妈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为了预防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措施?
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预报体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高考高中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

高考高中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第二节
1、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 分布特点 节
1
中国的气候
形成原因
冬 季 1 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 河是我 国冬 季最 冷的 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 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 至秦岭-淮河一线
夏 季 7 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 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 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 盆 地是我 国夏 季最 热的 地方
3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半岛上 泰山 我国东南部, 包括江南丘陵、 浙闽丘陵、 东南丘陵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注意]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5)地震、火山、泥石流 名称 分布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部青 地震 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火山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泥石流 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 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 一 二
界线 昆、祁、横 ↓
主要地形 高原、盆地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海拔 4000 米以上 1000-2000 米
三 雪、巫、太、大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 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 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 油、天然气) 、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 地势意义: ――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 东流, 沟通东西交通, 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 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 黄 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 地形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 33%为多,高原 26%,盆地 19%,平原 12%,丘陵 10%,山 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 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

北大清华状元都掌握的100个学习细节

北大清华状元都掌握的100个学习细节

北大清华状元都掌握的100个学习细节1.读得慢,长期下来读得少。

这个跟记忆单词同样的道理,花5分钟深刻记忆1个单词,第二天又忘了。

如果你5分钟能够快速扫过10个单词,按照遗忘率是70%,你记住了3个单词。

2. 阅读中有30%~50%都是没用的。

3. 敲打节拍来避免大脑阅读出声,以刺激皮层,但不可依赖过多。

4. 情绪是可以操纵的,尽量往好的方向引导,行为才会改变。

5. 预习学会20%,上课学会50%,回顾学会100%,复习时应无新知识。

6. 请教别人问题,讲述得越清楚,得到的答案也就越透彻。

不要问这种:“我数学基础差,该怎么办?”因为这样的问题让人完全无从下手,你现在是几年级?数学成绩怎么样?哪一个知识板块比较弱导致成绩不好?在提问之前,先自己总结,往往你总结之后方向更加清晰,别人对你指导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这样的交流才是高效的,并且能够让老师更快地找到你的弱点在哪,还可能得到额外的指导。

7. 先背概念或例子,有些抽象概念是要一定积累才能理解的。

8. 跟同伴一起学,讨论能减少偏差。

9. 给大脑0.5~9小时来处理信息,再回顾才会有新收获,不要在难点上停留。

10. 锻炼左手,尝试用左手刷牙作为改变的开端。

11. 随身携带小本子,记录想法和灵感。

12. 把大事化为小步骤写在to-do list上,会更有成就感,效率也更高。

13. 长时间学习后立即睡觉,大脑才能在睡眠中处理和加深知识。

14. 倾听微弱的声音能提高注意力,每天练习3分钟。

15. 新的单词用了7次才真正算自己的,一个新的知识点应用7遍才熟练。

16. 学会寻找情绪高昂的物质来驱动自己。

17. 利用空闲的等待时间来做事,随身携带小本子背点知识。

18. 每天做件不愿做的事。

19. 多敲打手指,刺激神经,延缓大脑衰老。

20. 四个约定①勇敢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②不对自己和他人过早下定论。

③不要把事情私人化,这是他人的选择与你无关。

④总是全力以赴,你最好的一面每段时间都不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学霸笔记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学霸笔记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学霸笔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方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以及各自的特征。

-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变迁和短期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河流的流域特征: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

- 湖泊与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形成。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布局。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 工业的分布与区位因素。

- 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发展。

- 国际贸易的模式与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和功能。

- 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资源问题、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

-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30°
20°

1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温带
海洋性
气候
温 带
大陆性
气 候
温 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0°0°
亚洲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北美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南美洲缺少:热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⒈类型午后2点(热雷雨)
a.对流雨赤道附近
冷锋
b.锋面雨暖锋
准静止锋——“梅雨”,6月上旬~7月中旬(淮河——南岭)
c.地形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山腰
d.台风雨——热带低气压——气旋——台风—→强台风(逆)
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夏雨型
a.季节变化冬雨型
年雨型
b.年际变化
七、气压——大气对下界的压力(百帕)
⒈纬度地带性规律东西延伸
(以热量为基础)南北更替
⒉经度地带性规律南北延伸中纬最明显
(以水分为条件)东西更替
⒊垂直地带性规律水平延伸
(海拔)垂直更替
⒋非地带性规律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南半球巴塔哥尼亚沙漠
世界地理
第八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陆地29%
北半球
二、大洋
北冰洋
⒉大陆坡
⒊大洋底
四、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
力的来源
表 现
结果
⒈内力作用
放射性元素蜕变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变质作用
崎岖不平
⒉外力作用
太阳能、重力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平坦
五、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
⒈水平运动☆——高大褶皱山系
⒉升降运动——高低起伏
a.褶皱
b.地堑——谷地、裂谷
c.地垒——山
c.四季的变化
天文四季:
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热
秋季:太阳高度渐小,昼渐短——凉
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冷
春季:太阳高度渐大,昼渐长——温
民间四季: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积温四季:
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d.五带的划分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地 形高大山地——迎风坡、山腰降水多
暖流——增温、增湿
洋 流寒流——降温、减湿
CO2↑气温升高(全球)
⒋人为影响氟化物——臭氧层—→紫外线
局 部
九、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
(类型:特点、成因、分布)
冬夏
70°
60°
50°
40°
30°
20°
15°
10°
极地气候(苔原、冰原)
夏冬
70° 高

60°
50°
40°
六、火山
⒈构造
死火山
⒉分类休眠火山
活火山
⒊分布:环太平洋、东非大裂谷、地中海、大西洋
山西大同——死
⒋中国台湾、新疆——活
东北——休眠
七、地震——波
⒈岩石圈口天然震动
⒉先上下颠,左右前后摇晃
⒊有关名词
⒋震级——能量大小
⒌烈度——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⒍影响烈度因素
a.构造地震(火山、陷落)
b.震级大小
c.距震中远近
八、影响气候的因素
⒈纬度(最基本):寒、温、热
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气候不同
在相同的气压带,风带,气候不同
⒉大气环流亚热带东岸 冬干夏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季风)(冬西风、夏副高)西岸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低纬吹向高纬的风——多雨
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少雨
大陆性(气温、降水)
海洋性
⒊地面状况海拔
12.23冬至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3.21,9.23昼夜平分
6.22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66.5°N以北,极昼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66.5°S以南,极夜
12.22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66.5°N以北,极夜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66.5°S以南,极昼
⒉地理意义
⑴昼夜交替
晨昏线
不发光
不透明调节地球“体温”
自 转
⑵时差
a.时间刻

1°——4′
b.地方时15°——1小时
360°——24小时
c.时区24个
东一区
中零时区
西一区
22. 5W 7. 5W 7. 5E 22. 5E
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小时
东早西晚,“东+西-”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一天)
二、地图上的高度
⒈绝对高度——(海拔)
⒉相对高度——(H-h)
⒊等高线
a.等高线密集——陡
b.等高线稀疏——缓
c.陡崖:
d.山峰:
e.鞍部:
f.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山谷
g.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凸出——山脊
⒋地形剖面图
⒌分层设色地图
蓝——水(乳白色——大陆架>-200米)
绿——平原<200米
——丘陵
黄——高原
气候——长时间天气平均气温、降水、气压、风
二、气温℃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三、气温日变化、年变化
最高——午后2点(14点)
⒈日变化
最低——日出前后
最高月北半球7月(8月)
⒉年变化南半球1月(2月)
最低月北半球1月(2月)
南半球7月(8月)
四、气温的水平分布
⒈气温总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⒉南半球平直,北半球弯曲
⒈先看气温——温度带——1月、7月
⒉再看降水——总量,分配——1月、7月
⒊综合判断——心中有数
第六章 地球上的水
一、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
⒈方式海上内循环(小)
内陆循环(小)
大气圈
水水 圈
岩石圈→各个环节→发生连续运动的过程
生物圈
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⒉意义水资源成为一个可更新系统
改变地表形态
二、海水
⒈盐度(钠、镁……)——35%
②北半球中高纬有一个逆时针方向洋流圈南半球——逆时针
③南纬40°~60°——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有季风洋流
冬——东→西(逆)
夏——西→东(顺)
气候——寒流——降温、减湿
纽芬兰
生物——渔场北海道寒暖流交汇
c.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北 海
秘 鲁
航行顺

三、陆地水(冰川、河、湖、沼泽、地下水)
地表水
⒈水系和流域
c.小行星:火、木之间
d.卫星:土卫(最多)
彗核——冰
e.彗星彗发——气体
彗尾
f.流星体——陨星陨石
陨铁
g.行星际物质
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a.远近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0~100℃)
b.质量体积大小适中→大气→O2→生命
第二章 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
一、地球仪
⒈赤道——周长:2πr≈4万㎞
⒉地轴
⒉怎么公转?
a.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交角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成23.5°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地轴的指向不变
3.21春分 赤 道
6.22夏至——→北回归线
9.23秋分——→赤 道
12.22冬至——→南回归线
⒊地理意义
a.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6.22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
⒊一月北半球等温线:大陆上向低纬;海洋上向高纬
七月北半球等温线:大陆上向高纬;海洋上向低纬
⒋最热不在赤道,北回归线,北非撒哈拉沙漠
冷 北半球——西伯利亚(寒极)
南半球——南极大陆-89℃(寒极)
五、气温的垂直分布
-0.6℃/100M↑
六、降水(雨、雪、雹);㎜等降水量线水汽不饱和→饱和
促使空气上升的动力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
日界线180°经线“之”字形
“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乌鲁木齐时”——东6区
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气流;水流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㈡地球的公转
中心——太阳
⒈概况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365(366)5时48分46秒
近日点远日点
1月初7月初
褐——山地、高原
第四章 地壳和地壳运动
一、地球内部圈层
⒈地壳
化学元素(氧 、硅 )—→矿物—→岩石
山地高原50~70㎞
海 沟6㎞平均厚度17㎞
陆 地33㎞
⒉地幔——2900㎞,铁、镁、软流层——岩浆源地
⒊地核——2900~6371㎞,铁、镍
二、陆地地形
⒈山地
⒉丘陵
⒊高原
⒋平原
⒌盆地
三、海底地形
⒈大陆架
合理利用不干净
防“漏斗区”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
b.承压地下水水位稳定
较洁净
第七章 陆地上的自然带
一、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岩石、土壤、生物、水组成为一个综合体
⒈地理环境整体性——各要素相互性
⒉地理环境差异性
二、自然带
位置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植被不同(镜子)
①占有一定宽度②一定延伸方向③带与带之间没有明显界线,是逐步过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