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的育种

合集下载

家禽育种原理和方法

家禽育种原理和方法

家禽育种原理和方法一、育种原理(一)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要求在育种中改进那些性状,这些性状各向什么方向发展,改进量是多少。

在家禽育种计划中,最重要的决策是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

如果育种目标确定不当,遗传进展将向低效甚至错误的方向发展,从而导致育种公司在经济收益上的损失和市场竞争中的失利。

因此,确定合理的育种目标将为整个育种工作起到导航的作用。

确定育种目标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市场需求:衡量育种工作成效的标准,不但要看每年遗传进展的大小,而且要看这种遗传进展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

现有育种群的状况。

竞争对手的产品性能。

(二)充分利用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1.加性遗传效应的利用——选择通过选择获得遗传进展有三个基本条件:性状有变异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是可以度量的2.利用非加性遗传方差——杂交(三)高强度选择只有高强度的选择才能获得较大遗传进展,高强度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选择准确性的不足。

家禽(尤其是鸡和鸭)本身的两个特点为高强度选择提供了条件。

第一个特点是高繁殖力;第二个特点是饲养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可以保持很大的观察群,作为选择的基础。

(四)保持性状间的综合平衡家禽的性状众多,但本身是一个整体,在育种中必须考虑到生物体的这种关联性,保持性状间的合理平衡,即所谓平衡育种。

保持性状间的平衡,一方面是针对选择性状间的遗传对抗(负遗传相关),另一方面是克服自然选择的阻力。

二、基本选择方法(一)个体选择也称为大群选择(mass selection),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选择。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遗传力高的性状。

在肉鸡的育种中选择体重时常用此法。

鸡群生产性能的正态分布(二)家系选择根据家系均值进行选择,选留和淘汰均以家系为单位进行。

这种方法适用于遗传力低的性状,并且要求家系大、由共同环境造成的家系间差异或家系内相关小。

家系均值基本能反映家系平均育种值的大小。

对产蛋量作选择时都采用此法,但必须注意保证足够大的家系(>30只),而且家系成员要在测定鸡舍内随机分布。

家禽自主育种方案

家禽自主育种方案

家禽自主育种方案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自然养殖和自主育种的概念也越来越受到农民和养殖者的关注。

在农业领域,自主育种无疑是实现自然养殖的一大关键。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家禽自主育种方案,帮助养殖者实现自然、安全、健康的养殖目标。

家禽自主育种的意义自主育种是指在保证家禽本身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家禽本身所具备的适应能力和生殖特性,在养殖和繁殖中,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好的个体,并利用其遗传变异、交配等方式,使后代不断地发生遗传变异,从而选择出更好的品种。

家禽自主育种的意义在于:•减少依赖进口种禽,保障食品安全。

当一个国家过于依赖进口种禽时,一旦发生疫病和疫情,将会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不利于保障国家的食品安全。

•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自主育种,可以培育出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好、品种特色明显的家禽品种,提高销售价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经济效益。

•保护和传承家禽种类。

自主育种可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家禽品种,减少家禽品种的消失,有利于家禽种类的多样性和保护。

家禽自主育种的方法家禽自主育种的方法主要包括三个过程:选择、繁殖和饲养。

其中,选择是最关键的过程,也是决定后代品质的关键。

在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有良好遗传基础的家禽(即父母亲合一为基础的配对)。

•选择适应性强和运动能力强的家禽(如肉鸡需要选择长期生长比较快、耐热性能好的品种,在扩繁中应选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长且体形适中的种父)。

•选择繁殖力强的家禽(如母鸡可以尽量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未受过免疫剂或仅打了一只疫苗的种鸡)。

•选择优良的家禽表现(如育种质量好的品种,表现出极强的产蛋能力和耐受力)。

在繁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应注意家禽交配的时间和方法,保证受孕率和孵化率。

•应注意进入孵化的蛋的来源,保证蛋的质量和数量不变,最终使后代品质提高。

•应注意饲养环境、饲养条件和营养摄入,保证家禽幼苗及长成后发育期、体内代谢正常。

家禽近亲育种方法

家禽近亲育种方法

家禽近亲育种方法咱们来说说家禽近亲育种哈。

你得先选好那些基础的家禽呢。

比如说你养鸡,得挑出几只特别健康、长得又有点特色的鸡来当“元老”。

这就像是在一群小伙伴里,选出最有潜力的几个。

可不能随随便便就选哦,得是那种一看就活力满满的,羽毛光亮亮的那种。

然后呢,让这些近亲的家禽进行交配。

这就像是亲戚之间的“相亲”呢。

不过呢,这里面也有讲究。

在它们交配的过程中,你得给它们创造一个特别舒服的环境。

就像咱们人结婚也想要个温馨的新房一样,家禽也需要干净、暖和、宽敞的地方。

这样它们才能开开心心地进行繁殖呀。

在这个近亲繁殖的过程中,你要特别特别仔细地观察小鸡的情况。

有的时候呢,近亲繁殖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太好的情况,比如说小鸡可能会比较弱小,或者容易生病。

要是发现这样的情况,你可不能慌。

你得像照顾小婴儿一样照顾这些小鸡。

给它们吃特别有营养的食物,把那些弱小的单独拿出来照顾,给它们开小灶。

还有哦,你不能一直就让它们近亲繁殖下去。

这就像是一个家族不能老是近亲结婚一样,时间久了肯定会出问题的。

过了几代之后,你就得引进一些新的血液。

比如说从别的地方引进一只健康又强壮的家禽,和你近亲繁殖出来的家禽再进行交配。

这样就能把那些不好的基因给改善改善。

而且呀,在整个过程中,你要和你的家禽们建立感情呢。

你要经常去看看它们,和它们说说话。

虽然它们可能听不懂你说啥,但是它们能感受到你的关心。

你就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小宝贝,这样你在进行近亲育种的时候,就会更加用心啦。

家禽近亲育种就是这样一个有点复杂又很有趣的事情呢。

你得细心、耐心,还要有爱心,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又特别的家禽哦。

家禽育种中的遗传改良方法

家禽育种中的遗传改良方法

家禽育种中的遗传改良方法引言家禽育种是指通过遗传改良方法,优化家禽的遗传基因,提高其育种性能和适应性。

本文将介绍家禽育种中常用的遗传改良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一、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繁殖表现优良的个体,以改良家禽的遗传特征。

其主要步骤包括:1.1 选择育种目标选择育种目标是选择出符合家禽生产需求的主要性状。

例如,选择体重、肉质、产蛋量等作为目标性状进行改良。

1.2 端点选择通过评估家禽种群中的个体表现,选择出表现最优秀的个体作为繁殖对象。

例如,选择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个体进行繁殖。

1.3 家系选择通过连续多代的繁殖和选择,建立起优良的家系。

家系选择可以帮助保存和稳定优良基因的遗传。

二、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获得优质的后代。

杂交育种的主要步骤包括:2.1 选择亲本选择具有互补优势的亲本进行杂交。

亲本的选择应根据目标性状的遗传背景和优良基因的组合选择。

2.2 分组杂交将不同优良亲本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杂交。

分组杂交可以增加基因的组合潜力,提高后代的遗传变异。

2.3 后代选择通过后代的表现和性状评估,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后代。

后代选择可以帮助筛选出优秀的基因组合。

三、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家禽的基因组成和性状。

其主要方法包括:3.1 基因编辑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直接修改家禽的基因组成。

例如,通过敲除或插入特定基因,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

3.2 基因转移将其他物种的优良基因导入到家禽体内,以增强其性状表现。

例如,将抗病基因转移到家禽,提高其抗病能力。

3.3 基因标记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出具有目标基因的个体。

基因标记可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论家禽育种中的遗传改良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选择育种通过选择和繁殖表现优良的个体,改良家禽的遗传特征;杂交育种通过不同亲本的杂交,获得优质的后代;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家禽的基因组成和性状。

畜牧学(扬州大学)禽生产学部分-第三章家禽育种

畜牧学(扬州大学)禽生产学部分-第三章家禽育种

家禽的育种一、良种繁育体系1.良种繁育体系把品种资源、纯系培育、配合力测定、种鸡扩繁等环节有机配合起来形成的一套体系,叫良种繁育体系。

该体系规模不固定,但环节不可缺少,含保种、育种和制种。

2.体系组成现代良种鸡的繁育包括复杂的育种、保种及制种。

一个完整的繁育体系由育种体系、制种体系和随机抽样性能测验体系三部分组成。

(1)保种与育种(括品种场和育种场两部分)①品种场是基因库,其任务是收集、保存各种鸡品种、品系,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品系和国内的优良地方品种;进行繁殖、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状况,确定可能利用的基因,提供育种素材。

保种:对原始保种的素材或育成的品系或配套种的原种进行保种。

目的是保持群体的各类基因频率,实现随机交配,避免近交,后代选留时实行各家系等量选留或子代合并选留。

②育种场利用品种场提供的育种素材,选育或合成具有突出特点的专门化高产品系并进行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的配套组合,供生产上使用。

场内的工作纯粹是育种技术工作,指选择亲本、指定配偶,利用各种选育方法选育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合力测定,确定各品系在配套组合中的位置,即探索和利用已知的遗传规律进行系统选择以达到选育目标的过程。

其遗传效应是改变基因频率,通过杂交→近交→杂交的方法。

第一次杂交是丰富基因频率,近交是育种过程,再杂交是配合力测定。

(2)制种将育种体系培育出的各专门化品系,已经配合力测定找出的最优杂交配套组合,完全按育种体系的配合力测定结果进行杂交制种,直至生产出商品代。

制种体系包括原种场和各级繁殖场。

繁殖场可分为一级繁殖场(或称一级杂交场)和二级繁殖场(二级杂交场)。

各场的性质和任务分述如下:①原种场(曾祖代场)是整个制种体系的核心,其任务是饲养育种场提供的配套原种或配套纯系,进行纯繁制种。

为一级繁殖场提供祖代种鸡。

原种场除纯繁制种外,还需要对原种配套系进行纯繁保种。

因此,还必须对原种配套系的各纯系进行选育提高工作。

家禽养殖中的良种繁育与育种技术

家禽养殖中的良种繁育与育种技术

家禽养殖中的良种繁育与育种技术家禽养殖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对食品的需求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家禽的良种繁育与育种技术则是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良种鉴定、选配与繁殖管理、遗传改良等方面,探讨家禽养殖中的良种繁育与育种技术。

一、良种鉴定良种鉴定是确保家禽后代具备优良性状和遗传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在良种鉴定中,首先要对家禽的品种特性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评价,包括外貌特征、生产性能等。

其次,借助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检测等,对家禽进行遗传背景的确认和鉴定。

最后,结合家禽的繁殖行为和繁殖史,综合评估并选择优良的家禽个体作为良种。

二、选配与繁殖管理在良种繁育中,选配与繁殖管理起着关键作用。

选配是通过对家禽基因型及其表现型的评估,根据遗传规律,选择适宜的家禽个体进行繁殖,以达到提高后代遗传水平和性状表现的目的。

在选配过程中,要注重避免近亲交配,避免遗传缺陷的积累,并确保良好的血统纯度。

繁殖管理是良种鉴定后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种禽舍室的管理、繁殖期的营养调整、卵的收集与保存、孵化环境的控制等。

在种禽舍室管理中,要注意环境的清洁和消毒,营造适宜的温湿度,保证种禽的舒适性和健康状态。

在繁殖期的营养调整中,要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饲料,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以保证繁殖个体的繁殖能力和后代的生长发育。

三、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家禽良种繁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遗传改良,可以调控家禽的遗传结构和表现型,进一步提高家禽的繁殖性能和品质。

遗传改良主要包括遗传方法、基因编辑和基因转导等技术。

其中,遗传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突变育种等。

选择育种是通过长期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提高种群的遗传水平。

杂交育种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家禽性状,通过杂交配对不同基因型的家禽,获得优良的杂交后代。

突变育种则是利用自然或诱导的突变事件,通过筛选与繁殖,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变异体。

基因编辑和基因转导技术则是现代遗传学的前沿研究方向。

第四章 家禽的育种

第四章 家禽的育种

有的不一样,是决定性别的。公禽性染色体为ZZ型, 母禽为ZW,Z上含有基因,W上不含基因。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外,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染
色体。
伴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伴性遗传:公母遗传不一样的现象。
羽色自别雌雄
银白色羽S
金黄色羽s
ZsZs×ZSW(母) F1 ZSZs ZsW
二、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根据外貌选择优良鸡种
(一)雏鸡的选择
(二)育成期的选择
大约在18~20周龄时,育成鸡转群时要进 行一次选择,选留特征明显、体型结构良好、 身体健康的育成鸡,这时要淘汰那些体重严重 不足,有生理缺陷和有病的鸡。
(三)产蛋期高产鸡的选择
返回
(一)雏鸡的选择
蛋白品质:它是蛋的重要特征。浓蛋白高度是确定蛋
白品质的主要指标。蛋白品质一般用哈氏单位表示, 遗传力为0.10~0.70。 哈氏单位HU=100㏒(H-1.7W0.37+7.6) 式中H为蛋白高度(mm),W为蛋重, HU以85以上为优等,75~85为良好,60以上为合格。 品种对蛋白品质影响较大,一般褐壳蛋比白壳蛋的蛋白
4)屠体品质
它包括胸肌丰满度、胸部囊肿、肌肉纤维
的粗细和拉力、屠体化学成分及腹脂率等指标。
胸部肌肉丰满,屠体呈圆柱形,产肉量高。遗传力为
0.40。
肉用仔鸡出现胸部囊肿会降低鸡肉等级,价格便宜,
经济效益低。遗传力为0.20。
肌肉纤维的粗细和拉力,可以判断肉质的老嫩。好的
鸡肉要求香、鲜和嫩。
屠体化学成分主要指屠体的水含量、蛋白质含量、脂
肪含量、灰分含量。它与饲料转化率有较强的相关性, 而与采食量相关性较低。

家禽饲养中的育雏与育种技术分享

家禽饲养中的育雏与育种技术分享

家禽饲养中的育雏与育种技术分享在家禽饲养中,育雏与育种技术是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家禽育雏与育种技术的实用经验和方法,帮助养殖户提高家禽养殖效益。

一、育雏技术分享1.鸡苗的选种与购买在育雏过程中,选择优质的鸡苗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养殖户应该选择正规的鸡苗销售渠道,确保鸡苗来源可靠。

其次,选择健康、生龄适中的鸡苗,避免选择患病或弱小的鸡苗。

最后,根据养殖目标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养殖场的鸡种。

2.合理的育雏环境良好的育雏环境对于鸡苗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首先,养殖户应确保育雏场具备良好的通风、隔离条件,防止疫病传播。

其次,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鸡苗的生长产生影响。

另外,为鸡苗提供良好的饮水和饲料,保证其充足的营养摄入。

3.饲养管理要点在育雏过程中,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鸡苗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养殖户应该定期清洁饮水器和饲料器,确保鸡苗饮水畅通,并避免积水和饲料变质。

此外,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饲料的粒度和饲喂量,以免鸡苗发生消化问题。

二、育种技术分享1.育种目标的确定在进行家禽育种时,养殖户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需求,明确育种目标。

比如,是追求体型的快速生长还是追求肉质的优质口感等。

确立明确的育种目标有助于指导后续的选种和繁殖工作。

2.科学的选种选种是进行家禽育种的重要环节。

养殖户应该选择具备良好遗传性状的种鸡和良种个体进行配种,以保证后代的遗传优势。

此外,要结合家禽的自然繁殖规律,进行适时的引种和改良工作,提高家禽的产蛋量、孵化率等指标。

3.良好的繁殖管理繁殖管理是确保家禽种群优良基因传承和繁殖效果的关键。

养殖户应该定期检查种鸡的生殖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殖问题。

同时,合理控制种鸡的饲养管理,保证其充足的饲料和营养摄入,提高种鸡的繁殖性能。

4.健康管理与疫病防控健康管理和疫病防控对于家禽育种来说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该加强对家禽的日常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疫病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蛋重和蛋的品质等。
1)入舍母鸡数:指产蛋率达5%时的存栏母鸡数。
2)开产日龄:个体开产日龄是该个体产第一个蛋时的 日龄;鸡群体开产日龄一般是指全群产蛋率达 50 % 时的日龄。而肉鸡群开产日龄指全群产蛋率达 5%时 的日龄。遗传力为0.15~0.30。
3)产蛋期:从产蛋率达 5 %开始到淘汰为止,这一段 时间称为这群鸡的产蛋期。
平均蛋重:个体纪录时,则从 42周龄开始连续称取 3个
以上的蛋求平均值;群体纪录时,则是从42周龄开始连
续称取 3 天总产蛋重求其平均值。大型鸡场按月产蛋量
的5% 称测蛋重,求其平均值。一般以300日龄时的平
均重代替该品种的蛋重。
9)产蛋量
产蛋量有43周龄产蛋量、72周龄产蛋量等表示法。 产蛋量受着家禽本身的生理的、遗传的因素和外界营养 条件、环境条件的影响。72周龄的饲养只日产蛋量遗传 力为0.25~0.35,72周龄入舍鸡产蛋量的遗传力为 0.05~0.10。
率在蛋鸡特称为料蛋比,而在肉鸡特称为料肉比。遗传
力为0.2~0.6。 1)料蛋比即在产蛋期内母鸡每产1千克蛋耗料量。
2 )料肉比即在生长期内每长 1 千克活重的耗料量。饲料
转化率高,就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蛋用性状
蛋鸡的生产性能包括 开产日龄、产蛋期的长短、 入舍母鸡产蛋数、蛋重、产蛋率、产蛋期体重、总
变异中可遗传的变异所占的百分数。
1、繁殖力
家禽繁殖后代的能力。衡量繁殖力的两个重要指标
是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1)受精率为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
受精率的影响因素很多,它不仅受饲养管理、
环境条件、公母比例及公母双方生殖系统生理机能
的影响,也和它们各自的性行为有关。遗传力很低,
大约只有0.05。
受精率(%)=受精蛋数×100÷入孵蛋数
第一节 家禽的遗传
一、性状、基因和染色体 1、性状
性状:家禽的各种特征、特性统称为性状。
遗传:通过繁殖将其特有的性状传衍于后代。
变异:性状在遗传传递过程中所产生或表现出
来的差异。
2、基因
基因的定义:决定和控制性状遗传的因子。
基因的细胞遗传学定义: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个最
小区段。
基因的生化遗传学定义是“基因-酶”假说:认为特
有的不一样,是决定性别的。公禽性染色体为 ZZ型, 母禽为ZW,Z上含有基因,W上不含基因。
常染色体:除性染色体外,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染
色体。
伴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伴性遗传:公母遗传不一样的现象。
羽色自别雌雄
银白色羽S
金黄色羽s
ZsZs×ZSW(母) F1 ZSZs ZsW
生活力是指生物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
力。它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包括雏鸡的成活率、
成鸡的存活率以及抗病力等。
1)雏鸡成活率=育雏期末成活雏鸡数÷入舍雏鸡数 2)育成鸡成活率=育成期末成活育成鸡数÷育雏期末转 入育成的雏鸡数 3)产蛋期死淘率:产蛋期内死亡淘汰的母鸡数占入舍母 鸡数的百分比。
7)入舍母鸡产蛋率
统计期内的总产蛋数
入舍母鸡产蛋率= 入舍母鸡数×统计日数 ×100%
8)蛋重
蛋重是指蛋的大小,它受遗传、生理、营养和环 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鸡刚开产时产的蛋 小,以后逐渐增大,到产蛋高峰期所产的蛋就增大 到正常大小范围。开产时一般为正常蛋重的 75 %左 右。遗传力大约0.2~0.7。
这个指标将饲养日中途死亡和淘汰的鸡数除掉 ,
按实际存栏的鸡数计算,反应的是鸡群实际产蛋量。
5)入舍母鸡产蛋数
统计期内的总产蛋数(个)
入舍母鸡产蛋数=
入舍母鸡数(只) 入舍母鸡产蛋数不仅表示鸡群产蛋量的高低,还反 应鸡群死亡淘汰率的大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6)饲养只日产蛋率
统计期内的总产蛋数 = 实际饲养日母鸡只数的累加数 ×100%
4)饲养只日产蛋数
统计期内总产蛋数
饲养只日产蛋数(个)= 实际日饲养的母鸡数
如:有一个100只的鸡场,测试期从150~500日龄共
350 天,按日累计存活母鸡数为 3.08 万,全群总产蛋 量为2.5万枚,则每只鸡饲养日产蛋数为: 25000 饲养只日产蛋数= 30800/350 =284(枚/只
羽速自别雌雄(K慢羽,k快羽)
ZkZk ×ZKW
F1
ZKZk
ZkW
二、家禽的性状遗传
(一)质量性状 颜色性状(羽色)、形态性状(冠型、体形)、 生理性状、生化性状等四大类。 (二)数量性状:就是经济性状,通过测定来表示的 性状。包括肉用性状、蛋用性状、繁殖力和生活力
及饲料报酬等四大类。
遗传力:数量性状传给下一代的能力,指整个表型
影响产蛋量家禽本身的生理因素为:
总产蛋量:一定时期内产蛋的总重量。
总产蛋重(克)=在一定期间产蛋总数×蛋重(克)
入舍母鸡产蛋重:以入舍母鸡数计算整个产蛋期或某
一期间的产蛋量。
统计期内全群产蛋总重(克)
入舍母鸡产蛋重=
入舍母鸡数
饲养日产蛋重:以存活母鸡数计算整个产蛋期或某一
期间的产蛋重。
统计期全群产蛋总重
饲养日产蛋重= 统计期饲养日母鸡累加数/统计日数
4)产蛋期死淘率(%)
死亡母鸡数+淘汰母鸡数
= 入舍母鸡数 5 )产蛋母鸡存活率:指 72 周龄存活母鸡数占入舍母 鸡数的百分比。 产蛋期存活率(%) 入舍母鸡数-(死亡母鸡数+淘汰母鸡数) = ×100 入舍母鸡数 = 1-死淘率 × 100%
3、饲料利用率
饲料利用率又称饲料转化率或饲料报酬,饲料利用
定的基因产生特定的酶,控制特定的生理生化过程,
从而控制特定的性状。
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定义为: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
个最小的片段,由若干核苷酸对组成。
3、染色体
定义:是基因的载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分为大
型染色体和微型染色体。
鸡有39对染色体。大型染色体11对。 性染色体:第4或5对染色体大小与形状有的一样,
2)孵化率
孵化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饲养管理、
种蛋的品质、孵化条件等。表示方法有三种,不同的
孵化场用不同的表示方法。遗传力大约为 0.10~0.15 。
入孵蛋孵化率(%)=出雏数×100÷入孵蛋数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100÷ 受精蛋 落盘蛋孵化率(%)=出雏数×100÷落盘蛋数
2、生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