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量表(四个维度)
课堂观察量表

自主
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参与情况怎样?
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③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④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对话
①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②教师的回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是否有效?
③对话围绕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②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③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命制探究题目、指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命题目并自主探究)?是否有效?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时间__________讲课人__________评课人__________课题__________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准备
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②准备的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③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
③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分析?
④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作为教育专家,我深知课堂观察量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个全面、细致且实用的课堂观察量表,能够帮助教育者系统地记录和评估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以下是对课堂观察量表的分析:一、课堂观察量表的维度课堂观察量表通常包含多个维度,这些维度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常见的维度包括:教学目标:考察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以及是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程标准相契合。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准确性、适时性和逻辑性,确保所教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
教学方法:评价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师生互动:观察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环节,以评估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力集中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需求。
教学环境:考察教学环境的舒适度、整洁度、设备配置等,以确保教学环境的良好状态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指标在每个维度下,需要设定具体的指标以便进行观察和评估。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指标:教学目标: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衡量;是否与学生的先验知识和能力相匹配;是否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内容是否准确、无错误;是否涵盖了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是否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相关联;是否具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否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和资源。
师生互动:教师的提问是否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否均等;讨论环节是否充分、有深度;教师是否能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表现: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何;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文档

环节
1.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
2.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3.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呈现
1.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
2.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3.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恰当?
对话
1.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度怎样?
2.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
3.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指导
1.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课文/读材料/作业/活动)?结果怎样?
3.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结果怎样?
4.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部)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5.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2.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3.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3.任务完成的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倾听
1.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
2.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不的发言吗?
3.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
互动
1.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2.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怎样?
达成
1.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
课堂教学观察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授课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加者互相供应授课信息,共同收集和感觉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怀的问题进行对话沟通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授课收效、提升授课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见教师或研究者依赖眼、耳、手、脑等自己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 ( 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 ,直接地 ( 或间接地 ) 从课堂情况中获守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谈论及研究教育授课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谈论,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公布建议,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同样沟通,反思自己授课,促进互相成长的过程。
其中包括了课堂诊断过程,因此,观课议课本质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谈论,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谈论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第一必定解构课堂。
课堂涉及的要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洁、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详尽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坠入随意、纷乱。
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成立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
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 ( 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 ) 中,解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
每个维度由 5 个视角组成,共有 20 个视角,每个视角由 3~5 个观察点组成,共 68 个点。
它的表现形式,不再用考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虑而不是谈论课堂。
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解析一下课堂授课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维视观察点举例度角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准学怎样准备的 ( 指导/独立/合作 )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备生任务完成得怎样 ( 数量/深度/正确率 )学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长时间习倾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听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 ( 记笔录/查阅/回应 ) 有多少学生发生这些行为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完成参加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参加小组谈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动参加课堂活动 ( 小组/全班 ) 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感情行为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稀有多少人参加学困生的参加情况怎样自自主学习形式 ( 研究/记笔录/阅读/思虑/练习) 有哪些各有多少入主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达课中哪些凭据 ( 见解/作业/表情/板演/演示) 证明目标的完成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完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加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要素。
学习观察量表(四个维度)

学习观察量表(四个维度)
研究观察量表是一种评估学生研究效果和研究惯的工具。
通过使用此量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识别他们的研究问题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支持他们的研究。
量表中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注意力、积极性、自律性和归纳能力。
每个维度都涵盖了评估学生研究表现所需的不同方面。
注意力
注意力维度评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注意力水平和集中程度。
通过观察学生在听讲、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等活动中的表现,可以评估其注意力是否充分。
积极性
积极性维度评估学生对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程度。
这包括学生对研究任务的兴趣和动机,以及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展示的积极态度和行为。
自律性
自律性维度评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纪律性。
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计划制定、时间管理、目标设定和自我监控等
行为,可以评估其自律性水平。
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维度评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的
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对研究材料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其对知识点的
归纳和总结,可以评估其归纳能力水平。
学习观察量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定期使用该量表,教师
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进行干预和调整,以促进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观察量表(共7张)

观察维度一:学生学习“学生倾听”观察量表说明:1.倾听包括点评倾听、展评倾听、小组互动倾听。
需记录每一次倾听人数与记笔记的人数。
2.点评倾听是指教师在解说知识点,点评学生作业时学生认真听讲的情况。
3.展评倾听是指某位学生上台展示时,其他学生认真听其解说的情况。
4.小组互动倾听是指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本组内学生认真听其中一位学生发言的情况。
观察维度一:学生学习"学生互动"观察量表说明:1.问题层次包括:识记/理解/应用。
2.回答方式包括:个别回答/群答。
3.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包括:有/没有。
如有,需填写次数与人数。
4.学习秩序:有序/无序。
5.效果包括:有效/无效。
观察维度一:学生学习“课堂自主学习”观察量表说明:1.学习任务包括:自主阅读/完成学案/其他。
2.学习形式包括: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其他。
3.效果检测方式包括:提问/展示/检测题/其他。
4.效果检测结果包括:有效/无效。
5.学习秩序:有序/无序。
观察维度一:学生学习“学习目标的课堂达成”观察量表说明:1.证据包括:预习检测结果/学生表情(投入、不投入)/学生观点(回答、提问、汇报)正确程度/学生作业(书面表达、制作模型、演示)正确率/其他。
2.利用情况包括:有/没有。
如有,应写明如何利用。
3.效果包括:有/没有。
如有,应写明具体的效果。
观察维度二:教师教学“问题与理答”观察量表说明:1.问题后的下划线上填写1、2、3、4、5、6……。
2.表述的科学性指清晰、明确、有层次。
3.理答的态度包括认真/忽视或视而不见/其他。
理答的方式有教师自己指正/由同伴补充完善/换其他同学回答/由学生评价/其他理答的效果填好/较好/一般/不好。
观察维度二:教师教学“教师课堂评价有效性”观察量表(1)说明:1.时间段填写所观察的时间段编号,如第一个五分钟填上“5”。
2.评价类型包括:(一)有效:1、提醒型评价;2、补充型评价;3、纠正型评价;4、鼓励型评价;5、其他。
课堂观察量表样表

一、学生参与度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倾听/互动
●研究问题: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
是占应答人数的比例;3.主动应答、质疑、参与讨论可以加以描述
二、知识目标达成课堂观察量表●观察维度: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研究问题:知识目标的叙写
●观察教师:
观察者:
观察维度:教师和学生
注:提问者★学优生☆一般生●.学困生;提问方式A.预设B.生成;关联度A.紧密B.比较紧密C.不紧密;表达A.很明确B.较明确C.不明确;认知层次A.强化基础B.提升能力C.激发情感
观察者:
观察维度:教师和学生
注:提问者★学优生☆一般生●.学困生;提问方式A.预设B.生成;关联度A.紧密B.比较紧密C.不紧密;表达A.很明确B.较明确C.不明确;认知层次A.强化基础B.提升能力C.激发情感
四、教师教学方式及教学环节时间分配
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结构
●研究问题:教师对课堂学习驾驭的研究
五、课件设计及运用课堂观察量表
●量表名称:课件设计与演示观察量表●量表设计: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呈示●研究指向:是否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六、学生学习效果自我测评表●观察维度:学生学习;效果达成
●研究问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研究。
课堂观察框架四个维度

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一
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状态: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3.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二
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教学信息“呈示”、师生“对话”、学习“指导”和教学“机智”;
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三
课堂观察框架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特质
①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②整课堂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③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④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和动作(如走动、指导等)是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利教学
对话
①提问的学生分布、次数、知识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②教师的回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是否有效
③对话围绕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②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③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①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②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如何处理
③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①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③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①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多媒体)
②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③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④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课堂观察量表——课堂文化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课堂观察量表——学生学习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观察结果
评价反思
准备
①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②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③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①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②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对哪些问题感兴趣
③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评价反思
目标
①预设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②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符合该班学生
③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①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②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③是否凸显了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思考
①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②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③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④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①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互动
①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②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③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④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⑤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③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是否有效
机制
①教学设计与预设的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②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③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④有哪些具有特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②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③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④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测验/成果展示)有多少人达成
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教学的维度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
视角
观察点
结果统计
评价反思
环节
①本节课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②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③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①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②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③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④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①预设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有哪些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
②是否体现了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①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②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