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名词活用作动词【范本模板】

名词活用作动词1.代词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这是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例如:(1)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蹄子踢.(2)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函,用木匣子装。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敲起鼓;之,词义被弱化,只起协调音节的作用。
2.否定副词、能愿动词、特指代词“所"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如:(1)范增数目项王。
数,屡次;目,名词受副词“数”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以眼睛示意”或“使眼色”。
(2)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受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为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位于能愿动词“能”后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泳”。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特指代词“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指人或事物,“所”后面的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罾”本是名词,意思是“鱼网”,例句中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网捕”.3.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陈述关系或补充关系。
例如:(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是名词,天南是名词,两名词相连,烛用作动词,意思是“照”。
(2)沛公军霸上。
军是名词,霸上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军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驻扎"。
(3)刑人如恐不胜。
刑是名词,人是名词,两名词相连,刑用作动词,意思是“施加刑罚”。
(4)极视听之娱。
极是名词,“视听之娱"是偏正短语,极用作动词,意思是“穷尽”。
4.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该名词一般用作动词。
例如:(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后带补语“于其址”,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
5.名词和动词之间有连词“而”,名词常活用为动词.例如:(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建墓”。
(2)顺流而东。
东,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向东行".(3)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
巷,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住在街巷”.6.特指代词“者"只能加在动词、形容词后,故其前面的名词常活用为动词。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淮阴侯列传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同“褥”,床)2.不能死,出我袴下(同“胯”,两腿间)3.于是信孰视之(同“熟”,仔细)4.俯出袴下,蒲伏(同“胯”,“匍匐”)5.虏魏王,禽夏说(同“擒”)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同“麾下”)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同“疲”,疲惫)8.从间道萆ft而望赵军(同“蔽”,隐蔽)9.背水陈(同“阵”,摆好阵形)10.诸将莫信,详应曰(同“佯”,假装)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同“向”)12.右倍ft陵(同“背”背后)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同“怏怏”,不满意)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15.人言公之畔, 陛下必不信(同“叛”,背叛)16.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同“倘”,倘若)17.上怒曰:“亨之”(同“烹”)18.秦失其鹿(同“禄”,政权)19.而天下已集(同“辑”,安定)二、词类活用1. 名词用为动词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给……吃议欲下赵攻下如我能将几何率领未至三十里,止舍宿营2. 名词作状语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众辱之曰当众3.使动用法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深沟高垒挖沟,筑垒4. 名词用作动词5. 意动用法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认为……是羞耻的亭长妻患之以……为患,把……当作祸患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6.形容词用作名词恐吾至阻险而还险阻之地三、古今异义词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古义:品行;今义:可以)2. 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3. 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4.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举止行动自然;今义:镇定,不慌张。
)5.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6.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7. 又不能治生商贾(古义:做生意,做买卖;今义:商人)8. ft东大乱,异姓并起,英俊乌集(古义:崤ft以东英雄豪杰;今义:ft东省俊美并有英气。
文言文中名词使动用法例子

文言文中的名词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事物或状态。
以下是一些名词使动用法的例子:1. 衣帛例句:《孟子·梁惠王上》:“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解释:这里的“衣”是名词作动词,意为“使……穿上丝织品”,即让五十岁以上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
2. 鼓瑟例句:《论语·先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解释:这里的“鼓”是名词作动词,意为“使……发出鼓瑟的声音”,即弹奏瑟。
3. 草木皆兵例句:《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解释:这里的“兵”是名词作动词,意为“使……成为士兵”,形容极度紧张恐惧状态下,看到草木都像敌兵一样。
4. 山陵崩例句:《礼记·曲礼下》:“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奔丧者不及殡,先之墓,遂之宅,弗为止也。
士主人出迎于门外,不拜。
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升,受主人之爵,降,奠于其位,不至于庭,君子盖犹有忧焉。
凡讣于诸侯,使者出,至于竟,反,必执羽送之。
大夫闻之,使人襚,弗往。
夫人、世妇、命妇,既祖,反而哭。
男子附于尊,女子附于卑。
有贵贱之等,夫妇之别也。
大功废业,缌麻从事,杖者不栉,非病也。
妇人不以麻,为其除也。
故妾无妃,夫人无妾也。
生则使之,死则葬之,贫穷不悔,富贵不相忘,生育有终,始终无憾,君子之道也。
一日纵乐,终身怨由此起。
夫婚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故君子重之。
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
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解释:这里的“崩”是名词作动词,意为“使……崩塌”,用来比喻君主的死亡。
以上就是一些文言文中名词使动用法的例子。
在理解这些句子时,需要注意名词在特定语境中转化为动词的含义。
七至九年级文言词类活用 (2)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2、妇抚儿乳3、不能够名其一处也4、会贵宾大宴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6、腰白玉之环7、狼不敢前8、恐前后受其敌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碰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名:名词用作动词,有名,有名。
《陋室铭》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此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 、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驰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弘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又名。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衣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表示。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22、陈胜王23、置人所罾鱼腹中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下。
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家》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陈涉世《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伟绩。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处分。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中考语文:名词活用为动词

中考语文: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者:来源:《学生导报·初中版》2018年第21期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他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1.范曾数目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籍吏民,封府库。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例3.舍相如广成传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è”,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又没有其他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à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又没有其他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6.秦伐韩,军于閼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军”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
例7.沛公军霸上。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同例6,所不同的是例7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否定副词往往是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化为名词。
初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

初中文言文名词活用为动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
“之”在这里是代词,它前面的的名词“蹄”活用为动词:踢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其中”前省略了介词“于”一鼓作气,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先主器.之。
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八下)《马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如鸣珏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八下)《小石潭记》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2、名词后面带宾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弹奏冠.切云之崔嵬“冠”后面带宾语“切云之崔嵬”,活用为动词:戴3、同一名词跌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叠字,又不偏合、联合、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名词“事”跌用,第一个名词“事”作动词:做,从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愿为市.鞍马。
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三峡》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观潮》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八下)《醉翁亭记》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变或竹板打。
朝服衣冠,窥镜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中词的活用一、名词话用为动词1、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
“之”在这里是代词,它前面的的名词“蹄”活用为动词:踢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其中”前省略了介词“于”一鼓作气,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先主器之。
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八下)《马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如鸣珏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八下)《小石潭记》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2、名词后面带宾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弹奏冠切云之崔嵬“冠”后面带宾语“切云之崔嵬”,活用为动词:戴3、同一名词跌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叠字,又不偏合、联合、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名词“事”跌用,第一个名词“事”作动词:做,从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愿为市鞍马。
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三峡》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观潮》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八下)《醉翁亭记》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变或竹板打。
朝服衣冠,窥镜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
(九上)《观刈麦》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九下)《公输》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核舟记》4、前面有能愿动词(欲、能、可、愿、敢、当)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字前面有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水”用作动词:潜水。
愿为市鞍马。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狼不敢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战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5、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名词“王”前面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不蔓不枝。
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桃花源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6、结构助词“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置人所罾鱼腹之中。
名词“罾”前面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7、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在有连词或副词,有的什么也没有。
王师遂东。
方位名词“东”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8、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带补语“至尊”活用为动词:登上。
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市”带补语“于周”活用为动词:做买卖。
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其中”前省略了介词“于”9、连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连词(而、乃、故)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把肉晾干)(《捕蛇者说》)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八下)《满井游记》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着驴。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九上)《出师表》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词的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上)《〈论语〉十则》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七上)《智子疑邻》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下)《伤仲永》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
(九上)《隆中对》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七下)《伤仲永》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八上)《桃花源记》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七下)《伤仲永》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七下)《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八上)《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八上)《大道之行也》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八上)《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八上)《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八下)《与朱元思书》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八下)《与朱元思书》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八下)《五柳先生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八下)《小石潭记》蛇:名词用作状语,像蛇蜿蜒那样。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八下)《醉翁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八下)《醉翁亭记》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
(八下)《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苦恼。
(九上)《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
(九上)《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
(九上)《陈涉世家》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
(九上)《陈涉世家》夜篝火,狐鸣呼曰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九上)《陈涉世家》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九上)《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九上)《陈涉世家》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与臣而将四矣四: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个。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宜枉驾顾之驾:动词用作名词,指车、马。
(九上)《隆中对》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九上)《出师表》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忠实的人。
(九上)《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九上)《出师表》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九下)《公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九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疲劳。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拂乱:动词使动用法,使……不顺利。
动: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九下)《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九下)《曹刿论战》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九下)《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名词活用作状语和名词活用作动词这两种特殊语法现象的辨析,一直困扰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关教辅资料的表述也存在分歧。
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基本特征,找到它们之间的区别点,使这一问题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以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问题。
关于古代汉语名词活用的现象不外两种,一种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一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名词用作状语的判断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做状语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这个名词必须是具体指某一类人或事物的,或者是表示时间的名词;第二,这个名词必须是用在动词或表示性质变化的形容词之前。
这与现代汉语中状语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是完全相同的。
在《古代汉语》一书中,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
”第一,表示比喻。
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
例如:1、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蒲松龄《狼》)2、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柳宗元《小石潭记》)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柳宗元《小石潭记》)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
例如: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第三,表示处所、工具、依据。
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黔之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以上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状语,可添加不同的介词去理解。
“工具”是供使用的,可加“以”“用”等介词,“船载”=用船装载,“箕畚”=用箕畚。
“依据”是动作行为赖以执行的凭据,可加“依”、“按照”、“根据”等介词,“法皆斩”=按照法律都斩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力先生提出了一个通过普通名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其用作状语的标准,他认为:“用作状语和用作主语的名词一样,其位置都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因此,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谓语)的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 对于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名词充当状语。
王力先生重点讨论了“岁”、“月”、“日”这三个表示时间的名词做状语的用法,他认为有三种用法:第一,‘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的前面,有‘岁岁(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思行,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
例如: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每年),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日:每天)(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岁赋其二(岁:每年)(《捕蛇者说》)。
第二,‘日’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当‘一天天地’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