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研究

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研究
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研究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研究

学生:吴飞

学号:20073401

指导教师:文静

专业:光电信息工程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二O一一年六月

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The studi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luminescence under optical and electronic

injection

Undergraduate: Wufei

Supervisor: Prof. Wenjing

Major: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June 2011

摘要

发光二极管(LED)的非接触测量手段就是光激励LED,那么非接触测量手段能否实现关键是光激励能否取代电激励。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分别往AlInGaP 红色LED里注入相同强度的电流和光强激励LED时,PL和EL有着极为相似的光谱,但是光谱随着注入强度的变化,存在着波峰红移情况,造成两种光谱图有差异。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影响这种差异的不是注入方式的影响,而是注入方式的不同给LED的p-n结温带来的不同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能控制p-n结的结温,相同注入强度下的PL和EL光谱会完全相同,研究表明光注入完全可以取代电注入,即:非接触测量手段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本课题通过研究了LED的发光机理,以及影响LED发光的因素,通过比较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的区别,得出了以下结论: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有着完全相同的发光原理,影响发光光谱的因素也完全相同,但是PL光谱和EL光谱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是注入方式的影响,而是源于注入方式的不同给LED 结温带来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LED),p-n结结温,光致发光(PL),电致发光(EL),注入方式

ABSTRACT

The measurement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s) non-contact is LED optical excitation,Then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Non-contact measurements is wheth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n be replac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show that:Respectively, injected at the same intensity current and light to AIInGaP red light-emitting diodes to excite the LED, PL and EL has a very similar spectrum. However, with the different injection of intensities, peak Red shift condition exists, resulting in a difference in the two spectra.

With further research,We find that this difference is not the impaction of different ways of injection methods, but the different injection methods which bring different impacts on p-n junction temperature to the LED .That is to say if we can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p-n junction ,We'll get exactly the same spectrum under the same PL and EL intensi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optical injection can replace the power injection ,Namely: non-contact measurement means is possible to achieve.

This topic research the luminescence mechanism of the LED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LED Light-emitting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LED light-emitting properties under th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injection,we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have the exactly same light-emitting principl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uminescence spectrum of are the same but PL spectra and EL spectra are different,the difference is not the impaction of different ways of injection methods, but the different injection methods which bring different impacts on p-n junction temperatures to the LED.

Key words: Light-emitting diode(LED), p-n junction temperatures, Photoluminescence (PL), Electroluminescence(EL)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绪论 (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课题任务 (2)

2 发光二极管(LED)简介 (4)

2.1 LED的介绍 (4)

2.2 LED的发光机理 (7)

2.2.1 光致发光(PL) (7)

2.2.2 电致发光(EL) (8)

2.3 影响LED发光的主要因素 (9)

3 LED光注入和电注入下光谱特性的实验研究 (11)

3.1 实验系统 (11)

3.1.1 实验设计流程图,原理图和实物图 (11)

3.1.2 元器件的选择 (14)

3.1.3 实验步骤 (15)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15)

3.2.1 不同激励强度下PL(连续)光谱,EL光谱及比较 (15)

3.2.2 相同激励强度下PL(连续)光谱,EL光谱及比较 (17)

3.2.3 相同激励强度下PL(脉冲)光谱,EL光谱及比较 (21)

3.2.4 分析和小结 (28)

4 结论与展望 (30)

4.1结论 (30)

4.2展望 (31)

致谢 (32)

参考文献 (33)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由于LED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寿命长,高功率,冷光源,绿色环保,应用广等优点,近些年来,LED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巨大研究和发展,随着制造成本的下降和各种技术,难题的突破,世界各国LED照明产业和LED制造业更是倍速发展,LED封装技术在LED产品合格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限于封装企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封装手段的陈旧,落后,必定导致LED封装产品的废次品率的上升。

我国是世界上LED封装产品第一产业大国,LED封装产品的年产值从2006年的148亿元,2007年的168亿元,2008年的185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204亿元,2010年的250亿元,增加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而年产量更是由2006年的660亿突破到2010年的1000亿只,如此庞大的产量和封装量,次废品率哪怕只有千分之一,我国也会因为因封装工艺上的欠缺或者是检测系统的缺陷而损失数亿元。

文献[1]指出,在芯片的扩片,背胶,点晶环节,都有可能对芯片造成损伤,对LED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产生负面影响;而在支架的固晶,压焊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芯片的错位,内电极的接触不良,或者外电极引线虚焊或焊接应力,芯片错位影响输出光场的分布及效率,而内外电极的接触不良或虚焊则会增大LED的接触电阻。

由此可见,要提高其封装产品质量,需要对各个生产工艺环节进行实时检测,调整工艺参数,以将次品,废品控制在最低限度。由于封装工艺过程的精细,复杂,高速特性,常规的接触式测量几乎难以实现封装中的质量检测,非接触测量手段成为可能。

一种基于光电二极管光伏效应提出的在线非接触故障检测方法使得LED芯片的非接触检测得以实现,即LED芯片在线非接触检测方法[2],通过使用电磁感应法,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光生电流很容易被测量,研究表明,该方法很容易实现,从而可用于LED芯片包装的在线故障检测。

非接触测量本质就是光激励LED,那么非接触测量手段能否实现关键是光激励能否取代电激励,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分别往AlInGaP红色LED里注入相同强度的电流和光强激励LED时,PL和EL有着极为相似的光谱,但是光谱随着注入强度的变化,存在着波峰红移情况,造成两种光谱图有差异,随着研究的深入,发

现影响这种差异的不是注入方式的影响,而是注入方式的不同给LED结温带来的不同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能控制p-n结的结温,相同注入强度下的PL和EL光谱会完全相同,研究表明光注入完全可以取代电注入,即:非接触测量手段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在光注入与电注入LED发光特性方面都有较为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日本岗山大学的研究表明[3]:在波长为1.54um周围: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光谱有Er相关峰且有相似的频谱形状。这些结果说明,光激发和电流注入造成同样的光发射。

而名古屋大学的研究表明[4]:p-n结的结温度线性升高,会导致PL和EL光谱两个波峰红移现象,也就是说两种注入方式(相同注入强度下)引起的PL和EL 光谱有差异,主要是波峰红移的差异,这也间接的说明了p-n结温度影响了两种差异。

由上述两种国外研究结论不难得出新的结论:相同注入强度下,PL和EL光谱的差异源于p-n结温度的不同,与注入方式无关,p-n结温度的升高,会引起不同注入方式下波峰的不同红移从而得到有差异的光谱图。

国内关于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则更加深入,以我校文玉梅老师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的研究表明[5]:无论是PL还是EL,仅用p-n结温度参数估计得到的归一化发光光谱与该温度下实测的归一化发光光谱相同。这表明,这种LED的发光跟注入方式无关,导致其PL与EL谱不一致的主要因素在于器件内部的热效应,热效应导致p-n结温度不同,从而使得器件的禁带宽度不一样,最终使得光谱有所差异。

1.3 课题任务

课题任务:掌握LED发光机理,对影响LED发光的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研究,研究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的区别,建立起两种注入方式下发光特性的基本联系。

具体来说,通过以往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LED的基本常识(包括LED的结构,发光原理,影响发光的因素,封装工艺特

点,以及相关光,电特性及参数),光生伏特效应的原理,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原理,传统接触式检测和新型的非接触式检测的几种常用方法,原理和利弊,建立起对LED和LED检测手段的客观描述,应用充足的理论作为支撑,通过实际的动手实验具体研究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的发光特性,利用其各自所得到的光谱来研究两种注入方式的发光特性的区别,建立两种激光源发光方式特性的基本联系。

重点研究内容:本论文重点研究的是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的区别,建立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的基本联系,针对目前用于测试LED外延片或芯片光电特性的仪器多采用接触式的电注入检测方法,存在系统复杂,成本高,检测效率低,且易造成芯片损伤等不足。我们提出采用光激励代替电接触实现LED 的非接触检测。该检测方法得以实现的基前提是找到光注入与电注入下LED发光特性的内在联系。一言以蔽之,LED接触式检测弊端太多,非接触式检测可以克服接触式检测的带来的不利影响,实验主要研究的是光注入能否代替电注入,那么如何去设计和研究光注入能否取代电注入呢,其实我们无法直接找到光注入和电注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是我们可以间接的通过研究两种注入方式下的光谱特性,研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本质,研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给LED的p-n结带来的影响,研究p-n结温度的变化给PL,EL光谱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光谱建立PL和EL光谱的联系和区别。

比较光谱,我们控制变量,使其符合变量唯一的原则,通过采用多个样本反复实验,减少偶然因素的误差,科学的解释造成光谱每一种差同处的原因,从而一步一步引向结论。

2 发光二极管(LED)简介

2.1 LED的介绍

LED的概念:(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光效高、环保,坚固耐用,多变幻,无辐射与低功耗等优点。LED的光谱几乎全部集中于可见光频段,直径为5毫米的白光LED光效可以超过150lm/W(2010年数据),寿命可大于十万小时。有人还预测,未来的LED寿命上限将无穷大。

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LED的结构示意图

LED芯片的结构:LED芯片,也称为LED发光芯片,是LED产品的核心部位,也就是指的P-N结。其主要功能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芯片的主要材料为单晶硅。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在p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和空穴就会被推向量子阱,在量子阱内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即发光,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LED具有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的特性。

本实验采用的是MOVPE技术生长的AlGaInP红光LED芯片,其具体结构图如下图2所示:

图2:红光LED芯片的结构图

其样品的实物图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测量,我们将芯片固定在引脚式的封装支架上,并用压焊机连接了芯片的电极和支架引脚,但未进行灌胶封装。

图3:红光LED芯片的实物图

LED的参数:LED的参数可以用一系列的电学和光学参数来表达。

①电学参数主要有正向工作电流F I,正向工作电压F V,以及I-V特性曲线。

1)正向工作电流F I指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时的正向电流值。

2)正向工作电压F V是在给定的正向工作电流中得到的,一般是在F I=20mA 时测得的,发光二极管的工作正向电压F V范围是1.4~3V,当外界温度升高时,F V

将下降。

3)LED的I-V特性曲线是LED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是表征LED芯片p-n 结制备性能的主要参数,由I-V特性曲线我们可以得出发光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反向电流和反向电压等参数,如图4所示:

图4:LED的I-V特性曲线

a.正向工作区:电流F I与外加电压呈指数关系,

()

()

exp/1

F S F

I I q V K T

=?-,

其中S I为反向饱和电流。

b.正向死区:(图oa或oa′段)a点对于V0 为开启电压,当V<V a,外加电场尚克服不少因载流子扩散而形成势垒电场,此时R很大;开启电压对于不同LED 其值不同,GaAs为1V,红色GaAsP为1.2V,GaP为1.8V,GaN为2.5V。

c.反向死区:V<0时p-n结加反偏压V= - VR 时,反向漏电流IR(V= -5V)时,GaP为0V,GaN为10uA。

d.反向击穿区V<- VR,VR称为反向击穿电压;VR 电压对应IR 为反向漏电流。当反向偏压一直增加使V<- VR 时,则出现IR 突然增加而出现击穿现象。由于所用化合物材料种类不同,各种LED 的反向击穿电压VR也不同。

②光学参数主要是LED发出的光的特性,如发射光谱,发光效率,峰值波长及其光谱分布,发光强度。

1)发射光谱:主要有光致发光(PL)光谱,电致发光(EL)光谱,发射光谱反映了发光物质晶体内部的结构和晶格缺陷,LED光谱分布与制备所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性质,以及p-n结(外延层厚度,掺杂杂质)结构有关,与器件的几何形状,封装方式无关。

2)发光效率:辐射出光量与输入电能之比称为发光效率,LED的发光效率有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主要是指p-n结附近电能转化成光能的效率,外部效率指的是辐射到外部的效率。

3)主波长:有的LED不是发出单一光色的光,不仅有一个峰值波长,可能有多个峰值波长,非单色性,为了描述LED色觉特性引入主波长,一种材料的LED 可以发出多个峰值波长,但是主波长只有一个,而且它会随着LED的长期工作,结温升高而主波长偏向长波长方向;

4)发光强度:表征LED器件发光强弱的重要性能,也叫法向光强,由于LED 晶片大都用圆球或者是柱形环氧树脂封装,有着凸透镜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指向性,而位于法向的光强是最大的。

③由LED的光电特性,我们知道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80nm到760nm之间,对于不同光的LED芯片,其波长固定,发光光子的能量也就固定了,波长越短,光子能量越低,光的颜色趋向于红光。实验所需的LED芯片发出的是红光,红光的波长范围是610nm到640nm,当发光光子的能量总值大于LED材料的禁带宽度时,额外的能量将转化成p-n结的结温,对LED的性能和寿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LED的光学参数及特性对我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LED的应用:LED优点明显,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显示屏,交通讯号显示光源,汽车工业上的应用汽车用灯包含汽车内部的仪表板、音响指示灯、开关的背光源、阅读灯和外部的刹车灯、尾灯、侧灯以及头灯,LED背光源,LED照明光源,家用室内照明的LED(如LED筒灯,LED天花灯,LED日光灯,LED光纤灯产品)等方面。

据统计,仅温州地区一年要用5 亿只发光二极管,LED的大批量生产和使用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针对目前用于测试LED外延片或芯片光电特性的仪器多采用接触式的电注入检测方法,存在系统复杂,成本高,检测效率低,且易造成芯片损伤等不足,每年因为接触检测和产生的次废品造成的损失就达到数亿元,封装工艺决定产品的合格率,而检测方式和频率又决定封装工艺的质量,因此寻找合适的检测的方式检测封装前后的合格率,减少次废品的产生率迫在眉睫。

2.2 LED的发光机理

2.2.1 光致发光(PL)

光致发光(英文photoluminescence),简称PL。

光致发光是指物质吸收光子或电磁波以后受激发重新辐射出光子或电磁波的过程,它是广生额外载流子对的符合过程中时常会伴随的现象,这个过程可以具体阐述为受激物质吸收激励光子跃迁到较高能级上去,变成激发态,当激发态的电子自发的跃迁到低能级或者是基态时,会重新释放出光子,实现发光过程,光

致发光发出的光是一种荧光。

固体吸收外界能量后很多情况下都会转变为固体内部的热效应,存在着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光,但是只有当固体中存在发光中心时才能有效的发光,发光中心通常是由杂质离子或者是晶格缺陷组成的,发光中心吸收外界能量后会从基态激发成激发态,当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以发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光致发光常用于提供半导体材料的电学、光学特性信息的光谱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带隙、发光波长、结晶度和晶体结构以及缺陷信息等。

对于本实验,我们采用激光器激励LED芯片,激光是激励源,LED芯片是受激物质,LED芯片吸收激光光子后电子会跃迁到高能级上去,当它们自发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重新辐射出新的光子,这些光子会以发光的形式辐射能量,除此之外,当激励光子的能量大于LED材料的禁带宽度时多余的能量会转化成LED芯片内部的温度。

2.2.2 电致发光(EL)

电致发光(英文electroluminescent),又可称电场发光,简称EL。

是通过加在两电极的交流电压产生交流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荧光物质的发光中心,而引致电子能级的跃迁和复合导致辐射出高效率冷光的一种物理现象。

具体来说,在外界电压的激励下,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被激励物质中复合,产生的能量激发有机物的分子跃迁到高能级(激发态),当分子重新跃迁到低能级(基态)时,会因为辐射跃迁而发光,从发光过程具体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把发光过程总结成五个过程:载流子的注入;载流子的迁移;载流子的复合;载流子的迁移;电致发光。这是一种电转变为光的过程,也就是电激发光的现象,根据发光原理的区别,场致发光分为本征场致发光和注人式场致发光两种。

我们知道电致发光材料和结构通常是将荧光粉放置于两电极之间,即夹层式结构,上面的电极是ITO膜(透明导电膜),下面电极是背电极,发光材料是ZnS (硫化锌),LED的电致发光,如图5所示,图5展示的是电致发光片的简单结构。

目前电致发光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材料的应用。电致发光板是以电致发光原理工作的。电致发光板是一种发光器件,简称冷光片、EL灯、EL发光片或EL 冷光片,它由背面电极层、绝缘层、发光层、透明电极层和表面保护膜组成,利用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光的特性,将电能转换为光能。

图5:电致发光片的原理结构图

2.3 影响LED 发光的主要因素

文献[5]指出要定量的描述LED 的发光光谱,就必须研究受激光辐射和自发光

辐射复合之和,基于这个原理,文献[6]给出下面发光光谱的归一化线性函数:

()12122A exp(())g g

g E E E E E E E dE d K T K T K T π---????=- ? ???????? (1) 其中:A(E)表示发光光谱归一化函数,E 表示发光光子的能量,

g E 表示LED 材

料的禁带宽度,K 表示波尔兹曼常数,T 表示p-n 结的结温。 由公式(1)我们可以看出A(E)是可以直接从光谱中测出的,K 是常数,LED

的发光光谱归一化函数主要与材料的禁带宽度和p-n 结的结温有关系。

而文献[7]又指出对于带间直接跃迁情况,p-n 结的结温T 与材料的禁带宽度

g E 的关系满足V arshni 等式

()()20g g aT E T E b T =-+ (2)

其中:()g E T 表示温度为T 时的材料的禁带宽度,()0g E 表示温度为0时的材料

的禁带宽度,a 和b 是和材料相关的常数,称为V arshni 温度系数。

由公式(2)我们看出材料的禁带宽度也是与p-n 结的结温密切相关的,受温

度的影响。因此我们断定影响LED 发光光谱的因素是p-n 结的结温。结温是LED 的一

个关键参数,影响到LED内部的效率,最大输出功率和可靠性。

实验研究也表明,影响LED发光的因素主要有附加在LED上的激励强度的不同,环境温度的影响,还有LED本身的半导体材料的影响及加工LED的工艺技术的影响,还有LED的外量子效应也会影响LED的发光效率。

具体来说,LED的发光强度与正向电流(激励光)几乎成线性关系,即增加正向电流(激励光)可增加发光强度。但LED有一个最大功耗PD值的限制,若过大地增加正向电流值而使最大功耗超过最大值时,LED会过热而损坏。

因为LED元件的基本特性是,如果温度上升,发光效率就会下降以及造成演色性偏差,因此LED发光受温度影响很大,如何有效的释放大量产生热量的放热技术成为了关键,因此将LED装在热传导率大、热容量大的材料上就成了相当重要的问题,目前大多是使用有价金属或者陶瓷。

采用相同激励强度的光激励和电激励LED,我们会发现,PL和EL光谱有明显差距,但是当控制两种激励下的结温相同时,我们发现PL和EL光谱几乎完全吻合了,这说明,LED的发光还于p-n结的结温有关。

在材料选择上,早期的LED主要用二元素的半导体材料和三元素的半导体材料,如GaP,GaAsP,后来采用四元素的半导体材料后(AlInGaP),LED的发光强度及发光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另外,在工艺技术上采用在SiC衬底上用InGaN材料生产的绿光LED和蓝光LED;在GaAs衬底上用AlInGaP材料生产的红光LED,黄光LED,在发光强度及发光效率上也有较大的改进。

由于早期的LED表面材料导致LED的外量子效率低,具体来说,LED表面与空气界面的全反射条件的限制,导致光提取效率不高,目前国际上有许多提高LED光提取效率的方法,如表面粗化,制作布拉格反射层,制作二维光子晶体等。

内量子效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LED的发光效率[8],电子跃迁产生光子的效率如何提高呢?第一:降低非辐射跃迁,减少非辐射的复合中心(主要是晶体缺陷);第二:形成稳定的需要的能级差,主要技术手段有1)有效掺杂,2)降低p-n结温。

3 LED 光注入和电注入下光谱特性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系统

3.1.1 实验设计流程图,原理图和实物图

①实验设计的流程图(见图6(a),图6(b))

图6(a):光注入下LED 发光特性研究设计流程图

图6(b):电注入下LED 发光特性研究设计流程图

其流程基本思路:1)光注入下LED 发光特性研究设计:激光通过聚光透镜汇

聚到LED 芯片上去,LED 会激励出光束,再通过一系列的透镜系统后被准直,汇聚,最后经滤光被光谱仪接收,从而显示到计算机上。

2)电注入下LED 发光特性研究设计:控制恒流源电流,使得LED 芯片发光,

经过一系列的透镜系统后被准直,汇聚,最后被光谱仪吸收,从而显示在计算机上。

恒流源 AlInGaP 红光LED 芯片 计算机 光谱仪

透镜系统 AlInGaP 红光LED 芯片 透镜系统+滤光片 光谱仪

计算机 聚光透镜 激光器

②实验设计的原理图(见图7)

恒流源

蓝光激

光器光谱仪

计算机红光L E D 芯

片聚光透镜

准直透镜

滤光片

图7:实验设计的原理图

在整个实验中,变量是激励源和注入强度的不同,从原理图来看在本次实验

中,光注入和电注入LED 的原理基本相同,所需元器件也差异不大,唯一较大差别的是激励源不同,光注入LED 的实验,激光激励LED 需要一个聚光透镜来汇聚光束,而电激励LED 只需直接接入一个恒流源即可,由于LED 被激励发光的光是发散的,杂乱无章,因此需要一个准直透镜去准直光束,再经过一个聚光透镜汇聚光束,实验还要一个滤光片过滤掉激光的光束,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使用滤光片,激光的光束要远比LED 光束发光强度大,在光谱图上形成一个很大波峰,

严重干扰了LED的光谱图,因此我们需要过滤掉激光的光,但是在电激励LED 实验中则不需要滤光片。

实验中透镜的焦距都是事先知道的,因此在调节光路时重点不是调整焦距,而是光路是否在一条水平线上,对于光注入LED实验,我们在光注入下LED原理图里的两根导线接入万用表,观察万用表的电压值,对于红光LED芯片,我们知道当万用表的电压值达到1.7V时较为理想,说明光路调整比较理想,红光LED芯片基本上全部吸收激光的激励光。

③实验设计的实物图(见图8)

图8:实验设计的实物图

3.1.2 元器件的选择

本实验所用到的实验器件以及数量可用表1来说明

器件名称红光LED芯片蓝光激光器恒流源光谱仪计算机数量8 1 1 1 1

平凸透镜滤光片数据采集卡固定架万用表 5.1欧姆电阻

3 1 1 5 1 1

表1:实验所需器件及数量

具体说明:

①红光LED样品是MOVPE技术生长的AlGaInP(Aluminum Gallium Indium Phosphide)材料多量子阱结构外延片制成的一种芯片,其结构上文如图1所示。芯片中心标称波长632nm,面积12mil×12mil,厚度225μm,之所以使用红光LED芯片是因为文献[9]指出:只有红光AlGaInP的红移在实验中才值得相信,GaN有极化效应导致了蓝移现象(与温度强相关的)

②实验采用的激光器是波长为480nm的蓝光激光器,其发光功率为

mW mW

:;

20200

③平凸透镜主要作用是汇聚光束,准直光束:第一个平凸透镜主要用来汇聚激光器产生的光源(激光是准直性很好的光源,因此无需准直透镜),使其最大程度上打到LED芯片上去,第二个透镜是准直透镜,由于LED发出的光是杂乱的,因此需要一个准直透镜来准直光路,第三个透镜是汇聚准直后的LED光,使其最大程度上被光谱仪吸收;

④滤光片的作用过滤掉激光的光,防止对实验中LED发出的光束产生干扰;

⑤实验采用的光谱仪是USB4000型光谱仪收集光谱信号;

⑥实验采用固定架,确保光路通过透镜的中心,以最大程度聚集光束,分别固定了3个平凸透镜,1个LED芯片,1个滤光片;

⑦万用表主要用来检测LED芯片是否是完好,以及实验中检测光路是否对准,是否最大程度接受激励光;

⑧5.1欧姆电阻是小电阻,主要目的在于方便测量光致发光的短路电流,从而使得光致发光的短路电流等于电致发光的正向电流,确保激励强度相同,从理论上说,接入电阻越小越好,但是5.1 电阻是本实验能找到的最小电阻;

⑨数据采集卡主要是采集激光激励LED芯片产生的电压(无法直接测出电流),通过电压/小电阻=电流,来得出光致发光的短路电流值;

⑩计算机主要是通过软件显示,观测和处理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产生的光谱图,以及相关数据,并且通过激光器附带的软件来调节控制激光器的发光功率。

3.1.3 实验步骤

①按照实验要求挑选,验证并组装实验元器件,调节光路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②往红光LED芯片里分别依次注入功率为20m W,40m W,60m W,80m W,100mW,120mW,140mW的连续激光,绘出各功率激光下对应的光谱图;

③接入5.1 的小电阻,使用采集卡分别记录注入功率为20m W,40m W,60m W,80m W,100mW,120mW,140mW连续激光时的电压值,用电压值除以小电阻值得到一组电流值并记录下来,得到的电流值依次为0.4267mA,

0.8003mA,1.2100mA,1.5962mA,1.9656mA,2.3420mA;

④控制恒流源的电流值,使得恒流源输出的电流与实验步骤③中的电流值分别一一对应(确保注入强度相同,即激励光的短路电流等于恒流源注入的电流),绘出各输出电流下对应的光谱图;

⑤控制快门速度为160s,再分别往红光LED芯片里依次注入功率为20m W,40m W,60m W,80m W,100mW,120mW,140mW的脉冲激光,在一幅图里绘出对应的光谱图,比较并得出结论;

⑥控制快门速度为1120s,再分别依次往红光LED芯片里注入功率为20m W,40m W,60m W,80m W,100mW,120mW,140mW的脉冲激光,在一幅图里绘出对应的光谱图,比较并得出结论;

⑦相互比较步骤②里各注入功率下的光谱图,然后再相互比较步骤④里各注入电流强度下的光谱图,分析并得出结论;

⑧分别随机抽取样本,比较步骤②和步骤④里相同激励强度下一一对应的光谱图,分析并得出结论;

⑨分别分别随机抽取样本,比较步骤④和步骤⑤,步骤④和步骤⑥相同激励强度下一一对应的光谱图,分析并得出结论。

⑩依据以上事实,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完成实验。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1 不同激励强度下PL(连续)光谱,EL光谱及比较

①不同激励强度下PL(连续)光谱(如下图)

表2是注入的激光功率数值,其数值按照不断增强的趋势施加的。

白光LED发光原理及其参数介绍

白光LED发光原理及其参数介绍 时间:2009-08-09 12:15:31 来源:未知作者:admin 阅读:432 次 白光是一种组合光,白光LED可以分为单芯片、双芯片和三芯片等,以下将按这一分类来介绍,还将介绍照明用白光LED的一些技术指标。 白光LED发光原理 单芯片 InGaN(蓝)/YAG荧光粉 这是一种目前较为成熟的产品,其中1W的和5W的Lumileds已有批量产品。这些产品采用芯片倒装结构,提高发光效率和散热效果。荧光粉涂覆工艺的改进,可将色均匀性提高10倍。实验证明,电流和温度的增加使LED光谱有些蓝移和红移,但对荧光光谱影响并不大。寿命实验结果也较好,Φ5的白光LED在工作1.2万小时后,光输出下降80%,而这种功率LED在工作1.2万小时后,仅下降10%,估计工作5万小时后下降30%。这种称为Luxeon的功率LED最高效率达到44.3lm/w,最高光通量为187lm,产业化产品可达120lm,Ra为75-80。 InGaN(蓝)/红荧光粉+绿荧光粉 Lumileds公司采用460nmLED配以SrGa2S4:Eu2+(绿色)和SrS:Eu2+(红色)荧光粉,色温可达到3000K-6000K的较好结果,Ra达到82-87,较前述产品有所提高。 InGaN(紫外)/(红+绿+蓝)荧光粉 Cree、日亚、丰田等公司均在大力研制紫外LED。Cree公司已生产出50mW、 385nm—405nm的紫外LED;丰田已生产此类白光LED,其Ra大于等于90,但发光效率还不够理想;日亚于最近制得365nm、1mm2、4.6V、500mA的高功率紫外LED,如制成白色LED,会有较好效果。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373092.html, ZnSe和OLED白光器件也有进展,但离产业化生产尚远。 双芯片 可由蓝LED+黄LED、蓝LED+黄绿LED以及蓝绿LED+黄LED制成,此种器件成本比较便宜,但由于是两种颜色LED形成的白光,显色性较差,只能在显色性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特性及应

LED发光二极管 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数码管、符号管、M字管及点阵式显示屏(简称矩阵管)等。事实上,数码管、符号管、M字管及矩阵管中的每个发光单元都是一个发光二极管。 一、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一)LED发光原理发光二极管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如图1所示。

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与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与空穴复合发光。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非发光中心(这个中心介于导带、介带中间附近)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发光的复合量相对于非发光复合量的比例越大,光量子效率越高。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μm以内产生。理论和实践证明,光的峰值波长λ与发光区域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Eg有关,即λ≈1240/Eg(mm)式中Eg的单位为电子伏特(eV)。若能产生可见光(波长在380nm紫光~780nm红光),半导体材料的Eg应在3.26~1.63eV之间。比红光波长长的光为红外光。现在已有红外、红、黄、绿及蓝光发光二极管,但其中蓝光二极管成本、价格很高,使用不普遍。(二)LED的特性 1.极限参数的意义(1)允许功耗Pm:允许加于LED两端正向直流电压与流过它的电流之积的最大值。超过此值,LED发热、损坏。(2)最大正向直流

LED灯及其发光原理

LED灯及其发光原理 一、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50年前人们已经了解半导体材料可产生光线的基本知识,第一个商用二极管产生于1960年。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LED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 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

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二、LED光源的特点 1. 电压:LED使用低压电源,供电电压在6-24V之间,根据产品不同而异,所以它是一个比使用高压电源更安全的电源,特别适用于公共场所。 2. 效能:消耗能量较同光效的白炽灯减少80% 3. 适用性:很小,每个单元LED小片是3-5mm的正方形,所以可以制 备成各种形状的器件,并且适合于易变的环境 4. 稳定性:10万小时,光衰为初始的50% 5. 响应时间:其白炽灯的响应时间为毫秒级,LED灯的响应时间为纳秒级 6. 对环境污染:无有害金属汞 7. 颜色:改变电流可以变色,发光二极管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实现红黄绿兰橙多色发光。如小电流时为红

LED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演示教学

LED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及点阵式显示屏(简称矩阵管)等。事实上,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及矩阵管中的每个发光单元都是一个发光二极管。 一、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一)LED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管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如图1所示。 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与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与空穴复合发光。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非发光中心(这个中心介于导带、介带中间附近)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发光的复合量相对于非发光复合量的比例越大,光量子效率越高。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μm以内产生。

理论和实践证明,光的峰值波长λ与发光区域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Eg有关,即λ≈1240/Eg(mm)式中Eg的单位为电子伏特(eV)。若能产生可见光(波长在380nm紫光~780nm红光),半导体材料的Eg应在3.26~1.63eV之间。比红光波长长的光为红外光。现在已有红外、红、黄、绿及蓝光发光二极管,但其中蓝光二极管成本、价格很高,使用不普遍。 (二)LED的特性 1.极限参数的意义 (1)允许功耗Pm:允许加于LED两端正向直流电压与流过它的电流之积的最大值。超过此值,LED发热、损坏。 (2)最大正向直流电流IFm:允许加的最大的正向直流电流。超过此值可损坏二极管。 (3)最大反向电压VRm:所允许加的最大反向电压。超过此值,发光二极管可能被击穿损坏。 (4)工作环境topm:发光二极管可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低于或高于此温度范围,发光二极管将不能正常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2.电参数的意义 (1)光谱分布和峰值波长:某一个发光二极管所发之光并非单一波长,其波长大体按图2所示。由图可见,该发光管所发之光中某一波长λ0的光强最大,该波长为峰值波长。 2)发光强度IV: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通常是指法线(对圆柱形发光管是指其轴线)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若在该方向上辐射强度为(1/683)W/sr时,则发光1坎德拉(符号为cd)。由于一般LED的发光二强度小,所以发光强度常用坎德拉(mcd)作单位。 (3)光谱半宽度Δλ:它表示发光管的光谱纯度.是指图3中1/2峰值光强所对应两波长之间隔. (4)半值角θ1/2和视角:θ1/2是指发光强度值为轴向强度值一半的方向与发光轴向(法向)的夹角。半值角的2倍为视角(或称半功率角)。 图3给出的二只不同型号发光二极管发光强度角分布的情况。中垂线(法线)AO的坐标为相对发光强度(即发光强度与最大发光强度的之比)。显然,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发光强度为1,离开法线方向的角度越大,相对发光强度越小。由此图可以得到半值角或视角值。

红外发射二极管学习xb01

红外发射二极管学习 一:红外发射管基本原理及应用 1、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是由半导体材料所制成的光电元件,元件具有两个电极端子,在端子间施加电压,通入极小的电流便可发光;即:LED的发光原理是施加电压于AlGaAs(砷化铝镓)、AlGaInP(磷化铝铟镓)及GaInN(氮化铟镓)等化合物半导体上,借着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发光,发光现象不是藉加热发光,属于冷发光。LED利用3-5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元件结构之变化,进而设计产出各种颜色之固态电源,由于材料不同所释出来的波长也不同,包括红、橙、蓝、绿、黄等可见光,以及红外光等不可见光的LED,种类繁多。 2、红外发光二级管Infraed LED 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GaAs)制成PN结,外加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950nm,半峰带宽约40nm左右,它是窄带分布,为普通CCD黑白摄像机可感受的范围。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完全无红暴,(采用940~950nm波长红外管)或仅有微弱红暴(红暴为有可见红光)和寿命长。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到1毫米(mm)左右。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波长比紫光短的称为紫外光,波长比红外光长的称为红外光。 3、红外发光二极管识别 红外发光二极管,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相似,极易造成混淆,应当注意辨别。红外发光二极管大多采用无色透明树脂封装或黑色、淡蓝色树脂封装三种形式,无色透明树脂封装的管子,可以透过树脂材料观察,若管芯下有一个浅盘,即是红外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无此浅盘; 4、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极性 通常较长的引脚为正极,另一脚为负极。如果从引脚长度上无法辨识(比如已剪短引脚的),可以通过测量其正反向电阻确定之。数字万用表,测得正向电阻较小时,红表笔为正。(若是指针式万用表刚好相反,这与电表内部电池极性有关系) 补充:一般通过测量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测其性能的优劣。如果测得正向电阻值接近于零,则应报废。如果反向电阻只有数千欧姆,甚至接近于零,则管子必坏无疑;它的反向电阻愈大,表明其漏电流愈小,质量愈佳。 5、产品特点: 易与晶体管集成电路相匹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坚固耐震、可靠性高。 6、红外发光二极管应用 适用于各类光电检测器的信号光源。 适用于各类光电转换的自动控制仪器,传感器等。 根据驱动方式,可获得稳定光、脉冲光、缓变光,常用于遥控、报警、无线通信等方面。 7、应用注意事项: 红外发光二极管应保持清洁、完好状态,尤其是其前端的球面形发射部分既不能存在脏垢之类的污染物,更不能受到摩擦损伤,否则,从管芯发出的红外光将产生反射及散射现象,直接影响到红外光的传播。 红外发光二极管在工作过程中其各项参数均不得超过极限值,因此在代换选型时应当注意原装管子的型号和参数,不可随意更换。另外,也不可任意变更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 由于红外光波长的范围相当宽,故红外发光二极管必须与红外接收二极管配对使用,否则将影响遥控的灵敏度,甚至造成失控。因此在代换选型时,要务必关注其所辐射红外光信号的波长参数。 红外发光二极管封装材料的硬度较低,它的耐高温性能更差,为避免损坏,焊点应当昼远离引脚的根部,焊接温度也不能太高,时间更不宜过长,最好用金属镊子夹住引脚的根部,以散热。引脚弯折开关的定型应当在焊接之前完成,焊接期间管体与引脚均不得受力。焊接后的器件引线割断,需冷却后进行。 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发光功率与光敏器件的灵敏度因封装而有角分布,使用时注意安装的指向调整,更换时亦应做相应调整。注意管子的极性,管子不要与电路中的发热元件靠近。

发光二极管特性参数(精)

发光二极管特性参数 IF 值通常为 20mA 被设为一个测试条件和常亮时的一个标准电流,设定不同的值用以测试 二极管的各项性能参数,具体见特性曲线图。 IF 特性: 1. 以正常的寿命讨论,通常标准 IF 值设为 20 - 30mA ,瞬间( 20ms )可增至 100mA。 2. IF 增大时 LAMP 的颜色、亮度、 VF 特性及工作温度均会受到影响,它是正常工作时的一个先决条件, IF 值增大:寿命缩短、 VF 值增大、波长偏低、温度上升、亮度增大、 角度不变,与相关参数间的关系见曲线图; 1.VR ( LAMP 的反向崩溃电压) 由于 LAMP 是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反向通电时反向电流为 0 ,而反向电压高到一定程度时会把二极管击穿,刚好能把二极管击穿的电压称为反向崩溃电压,可以用 “ VR ”来表示。 VR 特性: 1. VR 是衡量 P/N 结反向耐压特性,当然 VR 赿高赿好; 2. VR 值较低在电路中使用时经常会有反向脉冲电流经过,容易击穿变坏; 3. VR 又通常被设定一定的安全值来测试反向电流( IF 值),一般设为 5V ; 4. 红、黄、黄绿等四元晶片反向电压可做到 20 - 40V ,蓝、纯绿、紫色等晶片反向 电压只能做到 5V 以上。 2.IR (反向加电压时流过的电流) 二极管的反向电流为 0 ,但加上反向电压时如果用较精密的电流表测量还是有很小的电流,只不过它不会影响电源或电路所以经常忽略不记,认为是 0 。 IR 特性: 1. IR 是反映二极管的反向特性, IR 值太大说明 P/N 结特性不好,快被击穿; IR 值 太小或为 0 说明二极管的反向很好; 2. 通常 IR 值较大时 VR 值相对会小, IR 值较小时 VR 值相对会大; 3. IR 的大小与晶片本身和封装制程均有关系,制程主要体现在银胶过多或侧面沾胶, 双线材料焊线时焊偏,静电亦会造成反向击穿,使 IR 增大。

白光LED发白光原理

白光LED发白光原理 目前市场上白光LED生产技术主要分为两大主流: 第一为利用荧光粉将蓝光LED或紫外UV-LED所产生的蓝光或紫外光分别转换为双波长(Dichromatic) 或三波长(Trichromatic)白光,此项元件技术称之为荧光粉转换白光LED(Phosphor Converted-LED); 第二类则为多芯片型白光LED,经由组合两种(或以上)不同色光的LED组合以形成白光,目前市场上白光LED商品以蓝光LED芯片搭配黄光荧光粉最为普遍,主要应用于汽车照明与手机面板等领域,以目前白光LED产品市场分析,荧光粉转换白光LED可谓主流。 (红色和绿色荧光粉多为硫化物体系,这类荧光粉发光稳定性差、光衰较大。) 下图简要归纳并比较多种白光LED构装原理和优劣点,其中(a)型构装方式、演色性最佳,但成本最高,尚未能普及;构装方式(b)则具有技术最成熟且成本低廉之优势,但色偏、演色性不佳,须以适当红、黄光荧光粉加以改善,此外,最严重者为日亚化学专利限制难以规避;而构装方式(c)与(d)两者所制作的白光LED演色性俱佳、色偏小、成本低且专利局限较不严重,因此未来深具发展潜力。 利用发光二极管产生白光的原理与优劣点 荧光粉如何涂在LED灯上? M.R.Kramas等人发现,如果将荧光粉随意放在LED芯片上,如下图(a)所示发光均匀性不佳,所以改变方式如图(b)所示,将荧光粉均匀地涂在LED表面上,图(c)则比较两者的CCT及Ra值,发现用图(b)方法者其CCT值变动甚少。

什么是CCT? CCT是correlated colour temperature的缩写,意思是相关色温。色温是指当一标准黑体被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颜色由深红至浅红至橙黄至白至蓝白至蓝色的变化,利用黑体的这一特征,当待测光源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的光色相同时,该黑体的温度即为待测光源的色温。色温高光色偏冷,色温低光色偏暖。 色温色相 低于3300 K暖白色 (淡黄白色) 3300 - 5000 K中间白色 超过5000 K冷白色 (淡蓝白色) 白光LED光谱对人眼的影响 人眼最不能接受的是蓝光和UV光,蓝光杀伤人眼活性细胞的能力是绿光的10倍,而UV光杀伤人眼活性细胞的能力又是蓝光的10倍,长期接触大量低波长的蓝光能大量杀伤人眼活性细胞。即使到时多吃有利眼睛的食品也会无作用。

红外发光二极管资料介绍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如SE303.PH303),其外形和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管压降约1.4v,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常串有限流电阻。 发射红外线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发射功率成正比。为了增加红外线的控制距离,红外发光二极管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峰值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提高Ip的方法,是减小脉冲占空比,即压缩脉冲的宽度T,一些彩电红外遥控器,其红外发光管的工作脉冲占空比约为1/3-1/4;一些电器产品红外遥控器,其占空比是1/10。减小脉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常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其功率分为小功率(1mW-10mW)、中功率(20mW-50mW)和大功率(50mW-100mW以上)三大类。要使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调制光,只需在驱动管上加上一定频率的脉冲电压。 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线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中均有相应的红外光一电转换元件,如红外接收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射式,其二是反射式。直射式指发光管和接收管相对安放在发射与受控物的两端,中间相距一定距离;反射式指发光管与接收管并列一起,平时接收管始终无光照,只在发光管发出的红外光线遇到反射物时,接收管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才工作。 图2.6 红外发射二极管图2.7 常用红外接收头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1.电流—电压特性 红外发光二极管其电气的电路符号及特性曲线,如图2.8所示。阳极(P极)

电压加正,阴极(N极)电压加负,此时二极管所加之电压为正向电压,同时亦产生正向电流,提供了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出光束的能量,其发光的条件与一般的发光二极管(LED)一样,只是红外线为不可见光。 一般而言砷化镓的红外线发光二极体约须1V,而镓质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切入电压约须1.8V;绿色发光二极管切入电压约须2.0V左右。当加入之电压超过切入电压之后,电流便急速上升,而周围温度对二极管的切入电压影响亦很大,当温度较高时,将使其切入电压数值降低,反之,切入电压降低。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工作在反向电压时,只有微小的漏电流,但反向电压超过崩溃电压时,便立即产生大量的电流,将使元件烧毁,一般红外线二极管反向耐压之值约为3~6V,在使用时尽量避免有此一情形发生。 图2.8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2.热损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热损失,是因元件所外加的电压VF,产生的电流IF累积而来的,除了一小部份能量做为光的发射外,大部份形成热能而散发,所散发的热能即所谓的损失。元件的功率损耗,在最大值的60%以下范围内,元件使用上会很安全,功率的损其最大值与周围温度亦有关系。 3.发射束电流特性 一般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其输出光的强度是以光度表示之,而不可见光如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输出光的能量大小,是以发射束Fe表示,其单位为瓦特。发射束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内,所能发射、搬移光的能量的多寡。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束大体上也是随电流比例而定,如图2.9所示,为发射束与正向电流的特性曲线。同时,发射束亦受周围温度影响,温度下降时,发射束反而增强;温度上升时,则下降(正向电流一般都有一固定值),然而因热损失之故,元件上的温度便形增加,如此发光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而降低。

LED特性测量实验

LED特性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LED的发光机理、光学特性与电学特性,并掌握其测试方法。 2、设计简单的测试装置,并对发光二极管进行V-I特性曲线、P—I特性曲线的测量。 【实验装置】: LED(白光和黄绿光),精密数显直流稳流稳压电源,积分球(Φ=30cm),多功能光度计,光功率计,直尺,万用表,导线、支架等。 【实验原理】 1、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芯片。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在相互接触的时候,由于两者的功函数或者说是费米能级的不同,p区中的空穴就会流向n 区,而n区中的电子也会扩散到p区中去,同时产生建电势差,产生耗尽层,当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平衡时候pn结就达到平衡状态,如图3所示。pn结正向偏置的时候,建电势差变小,势垒的高度变小,以载流子的扩散运动为主,电子和空穴就会更容易克服势垒分别流向p区和n区。在p-n结耗尽层处,电子和空穴相遇,复合,电子由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电子将多余的能量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电致发光现象。这就是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理论。 图3 图4 2、发光二极管的主要特性 (1)光通量

LED 光源发射的辐射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人眼观察方向上的辐射强度和人眼瞳孔对它所的立体角的乘积,称为光通量ΦV (单位是流明lm ),具体是指LED 向整个空间在单位时间发射的能引起人眼视觉的辐射通量。 光通量的测量以明视觉条件作为测量条件,测量光通量必须要把LED 发射的光辐射能量收集起来,可以用积分球来收集光能。测量的探测器应具有CIE 标准光度观测者光谱效率函数的光谱响应。LED 器件发射的光辐射经积分球壁的多次反射,使整个球壁上的照度均匀分布,可用一置于球壁上的探测器来测量这个光通量成比例的光的照度。基于实验室提供的资料,由积分原理,积分球任一没有光直接照明的点的光照度为:2 41E R ρ πρ Φ= -。其中Φ为光源的光照度,R 为积分球的半径,ρ为积分球壁的反射率。所以测量得到球壁上任一点的光照度就可以求得光源的光通量了。 (2) 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表示在指定方向上光源发光的强弱。若某个光源在法线方向上,辐射强度为(1/683)W/sr (即一单位立体角度光通量为1流明时),则称其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candela ),符号为cd 。 要求光源是一个点光源,或者要求光源的尺寸和探测器的面积与离光探测器的距离相比足够小(这种要求被称为远场条件)。一般使用CIE 推荐的“平均发光强度”的概念:照射在离LED 一定距离处的光探测器上的通量,与探测器构成的立体角的比值。 CIE 对近场条件下的LED 测量,有两个推荐的标准条件:CIE 标准条件A 和B 。两个条件都要求所用的探测器有一个面积为1cm 2 的圆入射孔径,LED 面向探测器放置,并且保证LED 的机械轴通过探测器的孔径中心。本实验中使用的是亮度比较低的LED ,所以使用条件B ,使LED 顶端到探测器的距离为100mm 。 (3) 发光效率 (4) V -I 特性 由于在耗尽层中的载流子复合有一定的几率,在正向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耗尽层中的载流子很少,复合几率也比较低,正向电流极小,不发光。当电压超过阈值后,正向电流随电压迅速增加。由V -I 曲线可以得出LED 的正向电压,反向电流以及反向电压等参数。

红外灯的原理及其特性.

红外灯的原理及其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从几个纳米(1nm=10-9m )到 1 毫米(mm )左右。人眼可见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nm ~780nm ,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光,其中波长比红光长的称为红外光。 普通ccd 黑白摄像机可以感受光的光谱特性,它不仅能感受可见光,而且可以感受红外光。这就是利用普通ccd 黑白摄像机,配合红外灯可以比较经济地实现夜视的基本原理。而普通彩色摄像机的光谱特性不能感受红外光,因此不能用于夜视。 红外灯按其红外光辐射机理分为半导体固体发光(红外发射二级管)红外灯和热辐射红外灯两种。其原理及特性我们介绍如下: 1. 红外发射二极管(led )红外灯的原理及特性 由红外发光二级管矩阵组成发光体。红外发射二级管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材料(常用砷化镓)制成pn 结,外加正向偏压向pn 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光谱功率分布为中心波长830 ~950nm ,半峰带宽约40nm 左右,它是窄带分布,为普通ccd 黑白摄像机可感受的范围。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完全无红暴,(采用940 ~950nm 波长红外管)或仅有微弱红暴(红暴为有可见红光)和寿命长。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用辐照度μw/m2 表示。一般来说,其红外辐射功率与正向工作电流成正比,但在接近正向电流的最大额定值时,器件的温度因电流的热耗而上升,使光发射功率下降。红外二极管电流过小,将影响其辐射功率的发挥,但工作电流过大将影响其寿命,甚至使红外二极管烧毁。 当电压越过正向阈值电压(约0.8v 左右)电流开始流动,而且是一很陡直的曲线,表明其工作电流对工作电压十分敏感。因此要求工作电压准确、稳定,否则影响辐射功率的发挥及其可靠性。辐射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 包括其本身的发热所产生的环境温度升高) 会使其辐射功率下降。红外灯特别是远距离红外灯,热耗是设计和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 红外二极管的最大辐射强度一般在光轴的正前方,并随辐射方向与光轴夹角的增加而减小。辐射强度为最大值的50% 的角度称为半强度辐射角。不同封装工艺型号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辐射角度有所不同。

物理师范论文——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的研究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引言 (3) 二实验原理 (4) 2.1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4) 2.2伏安特性 (5) 三实验部分 (7) 3.1实验装置 (7) 3.2实验内容 (7) 3.2.1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测量 (7) 3.2.2. 开启电压法测波长由开启电压 (7) 3.2.3注意事项 (8) 3.3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8) 3.4实验结论 (14) 四结束语 (15) 五实验心得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摘要 本文主要测量红光,白光,蓝光,绿光和黄光五种发光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可使我们深入理解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特性及其测量方法。通常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流为纵坐标,画出该元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easure the red, white, blue, green and yellow, five light-emitting diode forward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emitting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Usually abscissa voltage, current vertical axis, draw the curve of the components of current and voltage, known as the volt-ampere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the component.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伏安特性电流源法 Keyword Light-emitting diodes Volt-ampere characteristic Current source method

简述LED发光原理

简述LED发光原理 LED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体是一种将电流顺向通到半导体p-n结处而发光的器件,通常采用双异质结和量子阱结构。1962年GE(General Electric)公司用GaAsP首次将红色LED商品化。最初的红色LED的光通量为0.1lm/W,约是普通灯光的1/150,其发光效率大约每10年提高一个数量级。最近,蓝色、绿色LED已实用化,其发光强度超过AlGaAs类红色LED。 这种LED采用氮化物半导体(InGaN混晶)作活性(发光)层的量子阱结构,其发光强度超过10cd,量子效率超过20%。此外,还开发了外部量子效率超过50%的AIInGaP红色LED(630nm)和琥珀--LED(595nm)。InGaN绿色、蓝色LED的量子效率也接近上述值。 坎德拉(cd)是发光强度的单位,用以表示可见光LED发光强度的指标。发光强度I可用光通量Φ和立体角Ω表示。I=dΦ/dΩ[cd]Φ=Km∫V(λ)Pλdλ[lm]其中,Km为在波长555nm 范围内的最大可见度(683nm),绿色对人眼是最亮的。V(λ)是在波长为λ时的相对可见度[V(555nm)=1],Pλ为光谱辐射通量。 白光LED发光原理: 是一种由InGaN蓝色LED和萤光体组成的新型LED。在蓝色LED芯片上涂敷萤光体,最后用环氧树脂将芯片周围密封。两种方式(单芯片型和多芯片型)可得到色调效果好(Ra 85)的白光。一是同时点亮红色、绿色、蓝色(R.G.B)或蓝绿色和黄橙色2、3种LED;二是用辐射蓝色或紫外LED作激励光源激励萤光体的方式。第一种方式不仅在LED的驱动电压或发光输出上有缺陷,而且在温度特徴或器件寿命上也存在问题,因此距实用化还有一段距离。第二种方式则用一个器件即可,驱动电路,易于设计。 白光LED有三种激励方式: 1.用蓝色LED激励发黄光的萤光体。这种白光构就是将蓝光LED与YAG萤光物质放在一起,用蓝光激发萤光物质,这样它发出的光谱就是白光。在这方面日亚化学公司拥有世界性的专利。 2.用紫外LED激励R.G.B萤光体。激励萤光体的白色LED照明光源因萤光体组拿来不同可发射白光以外的各种顏色的光,因而可广泛应用于照明。用R.G.B三基色LED开发了白色LED,现实验室水准的发光效率已超过50lm/W,近几年内可望超过100lm/W,而红光部份最佳的发光效率已超过100 lm/W。 3.利用红、绿、蓝3种发光二极体调整其个别亮度来达到白光,一般来说,红、绿、蓝的亮度比应为3:6 :1 ,或者只用红、绿或蓝、黄两颗LED调整其个别亮度来发出白光,这样的白光结构最大的缺点就是造价较高,不利于商品化发展。

发光二极管主要参数与特性

发光二极管主要参数与特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373092.html,发布日期:2007-2-5 17:12:17 信息来源:LED 发光二极管主要参数与特性 LED是利用化合物材料制成pn结的光电器件。它具备pn结结型器件的电学特性:I-V特性、C -V特性和光学特性:光谱响应特性、发光光强指向特性、时间特性以及热学特性。 1、LED电学特性 1.1 I-V特性表征LED芯片pn结制备性能主要参数。LED的I-V特性具有非线性、整流性质:单向导电性,即外加正偏压表现低接触电阻,反之为高接触电阻。 如左图: (1) 正向死区:(图oa或oa′段)a点对于V0 为开启电压,当V<Va,外加电场尚克服不少因载流子扩散而形成势垒电场,此时R很大;开启电压对于不同LED其值不同,GaAs为1V,红色GaAsP为1.2V,GaP为1.8V,GaN为2.5V。 (2)正向工作区:电流I F与外加电压呈指数关系 I F = I S (e qVF/KT –1) -------------------------I S 为反向饱和电流。 V>0时,V>V F的正向工作区I F 随V F指数上升 I F = I S e qVF/KT (3)反向死区:V<0时pn结加反偏压 V= - V R 时,反向漏电流I R(V= -5V)时,GaP为0V,GaN为10uA。 (4)反向击穿区 V<- V R ,V R 称为反向击穿电压;V R 电压对应I R为反向漏电流。当反向偏压一直增加使V<- V R时,则出现I R突然增加而出现击穿现象。由于所用化合物材料种类不同,各种LED的反向击穿电压V R也不同。 1.2 C-V特性 鉴于LED的芯片有9×9mil (250×250um),10×10mil,11×11mil (280×280um),12×12mi l (300×300um),故pn结面积大小不一,使其结电容(零偏压)C≈n+pf左右。 C-V特性呈二次函数关系(如图2)。由1MH Z交流信号用C-V特性测试仪测得。 1.3 最大允许功耗PF m 当流过LED的电流为I F、管压降为U F则功率消耗为P=U F×I F LED工作时,外加偏压、偏流一定促使载流子复合发出光,还有一部分变为热,使结温升高。若结温为Tj、外部环境温度为Ta,则当Tj>Ta时,内部热量借助管座向外传热,散逸热量(功率),可表示为P = K T(Tj – Ta)。 1.4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表征某一显示器跟踪外部信息变化的快慢。现有几种显示LCD(液晶显示)约10-3~1 0-5S,CRT、PDP、LED都达到10-6~10-7S(us级)。 ① 响应时间从使用角度来看,就是LED点亮与熄灭所延迟的时间,即图中t r 、t f 。图中t0值很小,可忽略。 ② 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载流子寿命、器件的结电容及电路阻抗。 LED的点亮时间——上升时间t r是指接通电源使发光亮度达到正常的10%开始,一直到发光亮度达到正常值的90%所经历的时间。

led灯的结构及发光原理(精)

led灯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50年前人们已经了解半导体材料可产生光线的基本知识,第一个商用二极管产生于1960年。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led灯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 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二、什么是led光源,led光源的特点 1. 电压:LED使用低压电源,供电电压在6-24V之间,根据产品不同而异,所以它是一个比使用高压电源更安全的电源,特别适用于公共场所。 2. 效能:消耗能量较同光效的白炽灯减少80% 3. 适用性:很小,每个单元LED小片是3-5mm的正方形,所以可以制备成各种形状的器件,并且适合于易变的环境 4. 稳定性:10万小时,光衰为初始的50%

5. 响应时间:其白炽灯的响应时间为毫秒级,LED灯的响应时间为纳秒级 6. 对环境污染:无有害金属汞 7.颜色:改变电流可以变色,发光二极管方便地通过化学修饰方法,调整材料的能带结构和带隙,实现红黄绿兰橙多色发光。如小电流时为红色的LED,随着电流的增加,可以依次变为橙色,黄色,最后为绿色 8. 价格:LED的价格比较昂贵,较之于白炽灯,几只LED的价格就可以与一只白炽灯的价格相当,而通常每组信号灯需由上300~500只二极管构成。 三、单色光led灯的种类及其发展历史 最早应用半导体P-N结发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发红光(λp=650nm),在驱动电流为20毫安时,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相应的发光效率约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产生绿光(λp=555nm),黄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效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现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红色LED的光效达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的开发成功,使LED的光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红、橙区(λp=615nm)的光效达到100流明/瓦,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区域(λp=530nm)的光效可以达到50流明/瓦。 四、单色光LED的应用 最初LED用作仪器仪表的指示光源,后来各种光色的LED在交通信号灯和大面积显示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12 英寸的红色交通信号灯为例,在美国本来是采用长寿命,低光效的140瓦白炽灯作为光源,它产生2000流明的白光。经红色滤光片后,光损失90%,只剩下200流明的红光。而在新设计的灯中,Lumileds公司采用了18个红色LED光源,包括电路损失在内,共耗电14瓦,即可产生同样的光效。 汽车信号灯也是LED光源应用的重要领域。1987年,我国开始在汽车上安装高位刹车灯,由于LED响应速度快(纳秒级),可以及早让尾随车辆的司机知道行驶状况,减少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另外,LED灯在室外红、绿、蓝全彩显示屏,匙扣式微型电筒等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五、白光led灯的开发 对于一般照明而言,人们更需要白色的光源。1998年发白光的led灯开发成功。这种led灯是将GaN芯片和钇铝石榴石(YAG)封装在一起做成。GaN芯片发蓝光(λp=465nm,Wd=30nm),高温烧结制成的含

红外物理特性及应用实验

红外物理特性及应用实验 波长范围在0.75~1000微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波,对红外频谱的研究历来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原子与分子的红外光谱研究,帮助我们洞察它们的电子,振动,旋转的能级结构,并成为材料分析的重要工具。对红外材料的性质,如吸收、发射、反射率、折射率、电光系数等参数的研究,为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目的】 1、 了解红外通信的原理及基本特性。 2、 了解部分材料的红外特性。 3、 了解红外发射管的伏安特性,电光转换特性。 4、 了解红外发射管的角度特性。 5、 了解红外接收管的伏安特性。 【实验原理】 1、红外通信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为了避免信号互相干扰,提高通信质量与通信容量,通常用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用载波传输信号,在接收端再将需要的信号解调还原出来。不管用什么方式调制,调制后的载波要占用一定的频带宽度,如音频信号要占用几千赫兹的带宽,模拟电视信号要占用8兆赫兹的带宽。载波的频率间隔若小于信号带宽,则不同信号间要互相干扰。能够用作无线电通信的频率资源非常有限,国际国内都对通信频率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通信容量与所用载波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目前微波波长能做到厘米量级,在开发应用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时遇到了困难。红外波长比微波短得多,用红外波作载波,其潜在的通信容量是微波通信无法比拟的,红外通信就是用红外波作载波的通信方式。 红外传输的介质可以是光纤或空间,本实验采用空间传输。 2、红外材料 光在光学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材料的吸收,散射,会使光波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对于确定的介质,光的衰减dI 与材料的衰减系数α ,光强I ,传播距离dx 成正比: dI Idx α=- (1) 对上式积分,可得:L o I I e α-= (2) 上式中L 为材料的厚度。 材料的衰减系数是由材料本身的结构及性质决定的,不同的波长衰减系数不同。普通的光学材料由于在红外波段衰减较大,通常并不适用于红外波段。常用的红外光学材料包括:石英晶体及石英玻璃,半导体材料及它们的化合物如锗,硅,金刚石,氮化硅,碳化硅,砷化镓,磷化镓。氟化物晶体、氧化物陶瓷、还有一些硫化物玻璃,锗硫系玻璃等。 光波在不同折射率的介质表面会反射,入射角为零或入射角很小时反射率: 2 1212 ( )n n R n n -=+ (3) 由(3)式可见,反射率取决于界面两边材料的折射率。由于色散,材料在不同波长的折射率不同。折射率与衰减系数是表征材料光学特性的最基本参数。由于材料通常有两个界面,测量到的反射与透射光强是在两界面间反射的多个光束的叠加效果,如图1所示。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 22222244220(1)[1(1)(1)][1]1L L L L R L I R e R R e R e R e R I R e αααα------=+-+++=+- (4)

发光二极管物理实验报告

项目说明书 张益鑫39032517 赵正39032510 王冬39032526 第一部分:发光二极管特性的研究 摘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到各种各样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及点阵式显示屏(简称矩阵管)等。事实上,数码管、符号管、米字管及矩阵管中的每个发光单元都是一个发光二极管,在众多类型的发光二极管中,我们选择了使用较为普遍的红色LED(图1)做为重点,研究了它的内部结构,电学特性,发光特性。 图 1 我们重点研究的二极管 实验原理 一、发光二极管结构 以红色发光二极管为例,我们将其切开,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它的核心是PN 结,正是由于PN结的单向导电性,所以发光二极管只有通以正向电压时才可以发光,当PN 结承受反向电压时,电阻趋于无穷大,二极管截止,不会发光。

图 2 剖开的红色LED 二、 LED发光原理 -Ⅳ族化合物,如砷化镓、磷化镓、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 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多子)复合而发光,如下图所示: 图 3 LED发光原理图 三、 LED的电学特性

1.LED的常见电学参数 通过查找资料,我们找到了LED的一些常用参数: 1.1允许功耗Pm:允许加于LED两端正向直流电压与流过它的电流之积的最大值。超过此值,LED发热、损坏。 1.2最大正向直流电流IFm:允许加的最大的正向直流电流。超过此值可损坏二极管。 1.3最大反向电压VRm:所允许加的最大反向电压。超过此值,发光二极管可能被击穿损坏。 1.4正向工作电流If:它是指发光二极管正常发光时的正向电流值。在实际使用中应根 据需要选择IF在0.6·IFm以下。 1.5正向工作电压VF:参数表中给出的工作电压是在给定的正向电流下得到的。一般是 在 IF=20mA时测得的。发光二极管正向工作电压VF在1.4~3V。在外界温度升高时,VF 将下降。 2.LED的伏安特性 在LED两端加上不同的电压,测得多组(U—I)值,可以得到LED的伏安特性曲线,从实验得出的伏安特性曲经可以看出,在正向电压正小于某一值(叫阈值)时,电流极小,不发光,而当电压超过某一值后,正向电流随电压迅速增加,二极管发光。由V-I 曲线可以得出发光管的正向电压,反向电流及反向电压等参数。正向的发光管反向漏电 流IR<10μA以下。 图 3 伏安特性曲线 四、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分布规律 下图给出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强度角分布的情况。中垂线(法线)AO的坐标为相对发 光强度(即发光强度与最大发光强度的之比)。显然,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发光强度为1,离开法线方向的角度越大,相对发光强度越小。由此图可以得到半值角或视角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