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龙潭夜坐》及其他

合集下载

王守仁《龙潭夜坐》原文译文《龙潭夜坐》鉴赏及赏析

王守仁《龙潭夜坐》原文译文《龙潭夜坐》鉴赏及赏析

王守仁《龙潭夜坐》原文译文《龙潭夜坐》鉴赏及赏析《龙潭夜坐》明代:王守仁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龙潭夜坐》译文哪来夜花香气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隐者月出每独行,空山偶一传鸟鸣。

草鞋不怕露珠湿,松风偏爱葛衣轻。

水边琢磨《猗兰操》,江南江北都是情。

《龙潭夜坐》注释龙潭:这里指的是滁州的龙池、又称“柏子潭”、“柏子龙潭”。

遗址在滁州的龙池街。

幽人:幽隐之人。

芒屦(jù):草鞋。

葛(gé)衣:泛指秋冬间所穿的衣服。

猗(yī)兰:即《猗兰操》,也称《幽兰操》,琴曲名。

《乐府诗集》卷五八: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香兰云”。

《龙潭夜坐》创作背景此诗为正德九年(1514)春作者于滁州任上所作,时年四十三岁。

作者在正德八年(1513)被任为南京太仆寺少卿,因督理马政至滁州,公务之余,时与师友游览当地名胜琅琊山、龙潭等处,并和学生随处讨论学问,相互启发,心情十分愉快。

《龙潭夜坐》赏析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遭谪边多年。

刘瑾败后,官至兵部尚书。

但其安邦定国大志终不得伸展,心中自然苦闷,故有夜不入眠,寻幽解闷之举。

《龙潭夜坐》便是此种心境的写照。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首联写“花香”、“溪声”引动诗人游兴。

此处开篇点题,扣住“夜坐”落笔,先从嗅觉、听觉写起,“花香”扑鼻而不知所自,“溪声”充耳却隔着石林茅屋。

夜深人静,“花香”、“溪声”自然格外清晰,但又都笼罩在夜色朦胧之中,让人感知得到,而捉摸不着,充满神奇的力量,令人向往,激发了诗人的游兴。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此联写诗人月夜独游。

诗人这里自称幽人。

明月当空,诗人踏着月光,在龙潭附近夜游。

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

王阳明最著名的诗

王阳明最著名的诗

王阳明最著名的诗
1.《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
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
当见山高月更阔。

2.《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3.《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4.《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5.《示诸生》其二
人人有路透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

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

只从孝弟为尧舜,莫把辞章学柳韩。

不信自家原具足,请君随事反身观。

6.《啾啾吟》
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
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王阳明诗

王阳明诗

【化城寺(归越作)】化城高处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

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轻阴。

钵龙浮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

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忆龙泉山(京师作)】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忆诸弟】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

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

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

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因雨和杜韵(赴龙场作)】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谁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移居胜果寺】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

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宿萍乡武云观】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拖云开叠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阻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夜宿宣风馆】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罗旧驿(居夷作)】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沅水驿】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兴隆卫书壁】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古洞瑀荒僻,虚设疑相待。

披莱历风磴,移居喜幽垲。

营炊就岩窦,放榻依石垒。

穹窒旋薰塞,阿坎仍扫洒。

卷帙漫堆列,樽壶动光彩。

夷居信何陋,恬淡意方在。

岂不桑梓怀,素位聊无悔。

童仆自相语,洞居颇不恶。

人力免结构,天巧谢雕凿。

写夜晚的古诗五十首

写夜晚的古诗五十首

写夜晚的古诗五十首1.《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春夜》宋代·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倦夜》宋代·苏轼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4.《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朝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5.《金陵夜泊》唐代罗隐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6.《宿澄上人院》[唐代]卢纶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7.《夏夜》唐代韩偓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8.《长相思·云一涡》五代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9.《秋夜》唐代]王建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

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

10.《夜雨》唐代白居易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11.《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唐代李白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12.《月》唐代李商隐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

帘开最明夜,簟卷已凉天。

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

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写景夜晚月亮13.《游龙门奉先寺》唐代· 杜甫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14.《宿清溪主人》唐代· 李白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王守仁《龙潭夜坐》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守仁《龙潭夜坐》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守仁《龙潭夜坐》阅读答案及赏析龙潭夜坐明·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作者:(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人称王阳明。

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1)这首诗前三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2)请简要分析王守仁“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现出来的人生遭际与人生态度有何异同。

(4分)参考答案【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分)通过描写花香、溪水、鸟鸣、草露、松风,渲染出静谧凄清的氛围,(1分)烘托了作者月下独行的落寞孤寂。

(2分)【2】异:王诗感叹生不逢时,但仍持积极入世之态;苏诗对遭排挤打击而愤懑,有归去退隐之意。

(2分)同:均被贬失意,(1分)但旷达乐观(豁达潇洒)。

(1分)二: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给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答案:.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素材王阳明(版本三 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素材王阳明(版本三 摘自《明朝那些事儿》)

素材王阳明(版本三)——摘自《明朝那些事儿》杨杰整理《明朝那些事儿》王阳明(一)传奇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胜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

成化八年(1472),王守仁出生在浙江余姚,大凡成大事者往往出身贫寒,小小年纪就要上山砍柴,下海捞鱼,家里还有几个生病的亲属,每日以泪洗面。

这差不多也是惯例了。

可惜王守仁先生的情况恰好完全相反。

王守仁家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十分有钱,而且他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祖先——王羲之。

是否属实不知道,但以他家的条件,就算是也不奇怪。

王家的先辈们大都曾经做过官,据说先祖王纲曾经给刘伯温当过跟班的,最高混到了四品官,后世子孙虽然差点,但也还凑合。

而到了王守仁父亲王华这里,事情发生了变化。

成化十七年(1481),十岁的王守仁离开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因为他家的坟头冒了青烟,父亲王华考中了这一年的状元。

这下王家更是了不得,王华的责任感也大大增强,毕竟老子英雄儿好汉,自己已经是状元了,儿子将来就算不能超过自己做个好汉,也不能当笨蛋。

于是他请了很多老师来教王守仁读书。

十岁的王守仁开始读四书五经了,他领悟很快,能举一反三,其聪明程度让老先生们也倍感惊讶,可是不久之后,老师们就发现了不好的苗头。

据老师们向王状元反映,王守仁不是个好学生,不在私塾里坐着,却喜欢舞枪弄棍,读兵书,还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写一些莫名奇妙的东西,有诗为证: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在先生们看来,这是一首荒谬不经的打油诗,王华看过之后却思索良久,叫来了王守仁,问了他一个问题:“书房很闷吗?”王守仁点了点头。

龙潭夜坐(王守仁)

龙潭夜坐(王守仁)

龙潭夜坐(王守仁)龙潭夜坐(王守仁)原文及《龙潭夜坐》是明朝中期王守仁的作。

诗前三联写野外之,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

原文何处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①月出每孤往,栖鸟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偏与葛衣②轻。

临流欲写猗兰③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释①指幽居之士。

②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③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创作背景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正月三十日,王阳明到开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记功。

记功碑上称颂武宗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

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阳明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

大概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王阳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爱这个地方。

这年3月,他又一次来到开先寺。

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

感慨之余,他写下数首诗,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龙潭夜坐》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但是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并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他太多的感情。

此诗用典颇多:首句花香暗含于良的《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寄情隐逸,实则是对楼台深翠微的无奈。

石林茅屋让人联想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当时温庭筠出长安去南方做小官,心情郁郁,有对时政失望。

第二联用典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是个青年得志,平步青云,而后看透政治纷扰,最终隐居终南山看云卷云舒的人,他有很多是诗都描写了隐居的恬静,比如空山新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首诗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首诗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首诗
1.《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2.《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答人问道》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4.《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5.《赠阳伯》
阳伯即伯阳,伯阳竟安在?
大道即人心,万古未尝改。

长生在求仁,金丹非外待。

谬矣三十年,于今吾始悔。

6.《书汪进之太极岩》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

人人有个圆圈在,莫向蒲团坐死灰。

7.《溪水》
年华若流水,一去无回停。

悠悠百年内,吾道终何成?
8.《啾啾吟》
智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
千金之珠弹鸟雀,掘土何烦用镯镂?
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
西家儿童不识虎,执竿驱虎如驱牛。

痴人惩噎遂废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人生达命自洒落,忧谗避毁徒啾啾!
9.《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10.《示诸生其二》
人人有路透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

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

只从孝弟为尧舜,莫把辞章学柳韩。

不信自家原具足,请君随事反身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 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 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参考答案
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 紧急。 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 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 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 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 也可)。
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 静的景象。(总)通过描写夜色中清 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 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 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 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分)(3分) 2.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 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2分)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 衬出山间的寂静。(或——以静衬动:颔联以人 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 “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 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 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明朝的那些事儿》的关于王阳明的篇章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 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 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胜中全歼俄国 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 晓的人物。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 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 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 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 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猗兰操》 (蔡邕《琴操》所引)
习习sà谷风,以阴以雨。 山谷中大风习习作响,阴云满天雨水流淌。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ya。 你要走了,我送了又送。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天下何其广大,哪里有我的归宿?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游荡在这人间,没有栖身的地方。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世人昏昧,不能认识贤者。 年纪迈逝,一身将志。
九日种菊西岩,云根石缝,金葩玉蕊遍之。夜置酒前轩, 花间列蜜炬,风泉悲鸣,炉香蓊于岩穴。故人陈公辅坐石 横琴,萧然有尘外趣,要余作数语,使清音者度之。
13.相见欢 蔡松年
云闲晚溜①琅琅。泛炉香。一段斜 川②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 ③人物两相忘。
[注] ①溜:水流。 ②斜川:晋陶渊明曾“与二三 邻曲,同游斜川”并作诗记之。③清商:即商声, 古时五音之一,其声凄清,故称“清商”。 (1)这首词写景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所描绘 的意境有什么特点?(3分)
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 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 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 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 月高悬于夜空之中。(3分) 2.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 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 铺垫。(2分)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 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2分) 2.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 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 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 到长安,思念故乡。(4分)
这首词上片的第一、二两句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春景图?(5分)
1.描绘了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 的春天景象。(1分) 2.春天来了,一场春雨刚过,平 原上开满了荠菜花;(2分)在刚 翻耕过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 落着觅食。(2分)
作者采用了“以乐写哀”的艺术手法表达内 心情绪,请作简要分析。(6分)
1.作者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乡村生 活的古朴宁静,(2分) 2.词人越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 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 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奈的 情绪。(2分) 3.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这就是壮志 难酬、年龄徒增的惆怅。(2分)
此联是诗人登台所见:深秋古战场 上,鸿雁飞过,高耸的鲁连台上, 飒飒秋风吹过树林。(1分)视野辽 远,境界苍茫。(1分)同时,以 “古戍”“高台”透露出深沉的历 史悲慨。(1分)
(2)李白曾有《古风· 十》也写鲁仲连, 尾联为“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试比较两诗尾联在表现人格精神上的不 同。(4分)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gòu。
伤,本是伤心意,但在这里可解释为后悔,这句就是说如果为人 君主的不能明辨是非,那我宁愿怀才不遇,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两句是比的手法,意在表明心志和操守,等待着圣明的君主让自 己有施展抱负,为国家鞠躬尽瘁的机会.
孔子能够成为伟立千载的 大德宗师,他的胸襟气魄, 是无限远大的。纵使屡挫屡 败,却仍能道心弥坚、愈挫 愈勇,这无不缘于孔老夫子 哀生民之多艰的无尽悲怀。 《猗兰操》,正是表达了 君子的这种高尚操守。
【注】 ① 鲁连台:鲁连,即鲁仲连, 战国时齐人,终生不仕。 游赵国时,力斥魏将辛垣衍说服赵国尊秦为帝的主 张,促使赵国下决心死拒。秦将获知,退兵五十里。 又因信陵君带兵救赵,秦随撤兵而去。赵平原君以 重金酬谢,鲁仲连笑辞而去,据传后蹈东海而死。 后人在古聊城东筑鲁连台纪念他。 ② 无秦帝:使秦王不能肆意称帝。 (1)颈联“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描写了怎样 的景象?试结合全诗简析其意境。(3分)
7.龙潭夜坐[明]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此夜清静,何处花香,足以怡情。在石林茅 屋中听到远处溪水的声音,触动游兴。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幽居的诗人在月出的晚上独自前往,山中栖 鸟的鸣叫更添一份清幽。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芒履不辞却被水露浸湿,松风却偏偏将葛衣 给吹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临近溪水想学那君子兰草,但是忘不了大江 南北之情。
• • •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 者即人心。”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 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 句教)
张居正和王阳明的影响力
张居正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一个他说 了算的时代,皇帝听他的,大臣听他的,虽然他 品行不是很好,但他为国为民,改革,属于实干 派。 王阳明则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在没有朝廷兵力财力支持 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平叛宁王叛乱,造福天 下苍生。开创心学,无私传学。 他们两个的存在,改变了明朝的历史,尤其 王阳明的心学,影响甚大。

李白仅以鲁仲连自比,极力向世 人宣示自己的坦荡和洒脱,屈诗写 胸怀天下之士从来只在无权无势的 平民之中,(2分) • 赞美了鲁仲连式的以天下为己任 的人格精神,还讥刺了那些在国家 危亡之际蝇营狗苟的达官贵人,写 得明快豪爽而又苍茫悲慨,超出了 李白风范。(2分)
你认为诗中的人物应是怎样的身 份?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 分)
应是隐逸之士,或意趣高雅的隐逸者。 (1分) 理由至少有三: ①词中的景物环境描写是隐逸者的典型 生活环境; ②小序中提及交往的“故人陈公 辅”“萧然有尘外趣”; ③写景中提及的松菊以及注释中提及的 陶渊明也暗示了人物的追求和身份。 (3分)
8.鹧鸪天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春天来了,一场春雨刚过,平原上开满了荠菜花。 在刚翻耕过的土地上,一群群鸟在起落着觅食。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 店去饮酒解愁。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 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 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 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 去走娘家。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 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 松林之风;兴府余姚 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 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 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 新建侯。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 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 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 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 影响。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 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猗兰操》(韩愈补续)
(韩愈自序:孔子伤不逢时作,自伤不逢时,托辞於香兰。)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兰花貌美有香气,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不采摘兰花,对兰花的高洁本身也没有损伤,意指自己虽然不被 重用,遭到谗诟,却也心怀坦荡.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今日之变故,我是没有做错事,也无须介怀,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自己长久游离在外,可能是被放逐,也可能 是在寻找能懂自己的人,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找得很辛苦,找了很长时间,
王阳明的具体贡献 1.作为书法家,阳明书法别具一格 2.作为文学家,著有作品流传后世 3.作为军事家,一己之力平定叛乱 4.作为哲学家,创立心学流芳百世 5.作为政治家,治家有方治国有策 6.作为明官员,体察民情为民请命 7.作为地方官,剿除匪患免除赋税 8.作为一个人,不畏权势爱憎分明
王守仁心学至理名言(唯心主义)
9.夜①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 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 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 ③步榈:檐下的走廊。 ④凤城:指长安。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 作用?(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