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合集下载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

《财政学(第2版)》章节配套习题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要。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9-10略。

二、单项选择题1.A2.D3.A4.C5.A6.D7.A8.A9.B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CD4.ABD5.ABC6.ABCD7.CD8.BCD四、分析判断1.对2.错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 10.对五、简单分析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与失衡。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12下第3章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PPT精选文档

12下第3章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PPT精选文档
2019/3/27 7

尽管存在如上难题,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在一 定的投票规则下达成的公共产品数量及成本分 摊(税收)的协议,就意味着实现了政治均衡。
政治均衡并不一定是完全有效率的,但它是投 票机制下财政决策相对理想的一个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通过投票达成一定的财政决策是一 种相对理想的途径——即非市场决策机制。
8

2019/3/27
第二节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决策,是由公共选择决定的。公 共选择需要建立起民主制度。 在西方现代民主制度下,主要有直接民主制和间接(代 议)民主制两种。 直接民主制——指集体决策中所有相关利益的人都能 直接参与投票决策的制度。在直接民主制下,个人或 选民可以通过投票直接表明自己对特定财政决策的偏 好。 本节主要讨论直接民主制下的投票规则。 直接民主制下的投票规则包括两种:一致同意规则、 多数同意规则。
2019/3/27 4
第一节 公共选择论
概 念: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 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 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 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公共选择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有两个特点:一 是集体性。二是规则性。 公共选择研究的集体决策范围包括国家、政府、 国防、警察、消防、教育、环境保护、财产权、分配 等等政治问题。
12
2019/3/27
第二节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三、投票悖论
一般情况下,多数同意规则会导致均衡结果的出现。例如,三 个投票人甲、 乙、丙对公共支出中的三种方案A、B、C,有如表 3-1所示的三种偏好顺序。 表3-1 达成均衡下的投票者偏好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10
李 四 的 份 h1 额 ( 1-h)
D李 四
h0
张 三 的 份 额 (h)
E
D张 三 Ga G0 Gb 公共产品数量
图3-1 林达尔均衡
11
模型结论
• 存在每个人都同意的纳税份额和公共产品 的供给数量; • 公共产品的这种配置方式具有帕累托效率。
模型存在的问题
• 假定每一成员都真实披露公共产品的偏好 信息,这并不现实; • 在人数众多时,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 的纳税份额,需花费大量时间。
18
投票悖论的成因
• 图3 - 2 • 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如果 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 个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 个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悖论就不 会发生,投票均衡存在。 会发生,投票均衡存在。 • 更确切地说,多峰偏好是投票悖论现象发 更确切地说, 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5
政治均衡
• 和经济市场一样,政治市场也存在供求双方的相 互作用 • 政治市场的需求方 投票者(纳税人) 特殊利益集团 • 政治市场的供给方 政治家 官员 • 政治均衡 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 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 6
1.2 财政决策机制及其特点
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
• 偏好显示问题: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 偏好显示问题: 有何评价? • 偏好加总问题:不同的观点如何权衡, 偏好加总问题: 形成最后的决定?
4
公共选择理论( Theory) 公共选择理论 ( Public Choice Theory ) 又
称公共选择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等,它是指通过 是指通过 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进行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分析。 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进行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分析 布坎南认为,“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 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 产生”。公共选择问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相似的, 它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官僚体 制等。然而,公共选择的方法却是经济学方法。可 见, 公共选择理论是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 交叉理论, 交叉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来 研究非市场决策, 研究非市场决策, 分析政府如何依据政治程序来进 行公共品决策。 行公共品决策。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三章 财政决策: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 史背景及过程 公共选择的理பைடு நூலகம்依据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方式与规则: 公共选择的方式 投票规则 投票原理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官僚经济理论 政府失灵与治理 公共选择理论的借鉴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公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过程 二、公共选择的理论依据 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前提:“经济人的假定”
第二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
一、公共选择的方式 (一)直接民主制 (二)间接民主制 二、投票规则 (一)一致同意规则 (二)多数同意规则 三、投票原理 (一)投票悖论 (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三)投票悖论的摆脱
第三节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
一、官僚经济理论 (一)官僚机构的特点 (二)官僚行为的特征 二、政府失灵与治理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 (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四)“政府失灵”的纠正和防范 三、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公共经济学 第三、四章 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公共经济学  第三、四章 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2)多数规则(简单多数制)——少数服从多数 5个海盗抢到了100颗宝石,每一颗都一样的大小且价值连 城。他们决定抽签决定自己的号码(1,2,3,4,5)。 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人进行表决,当且仅 当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否则将被扔 入大海喂鲨鱼。 如果1号死后,再由2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大家人进行表 决,当且仅当过半数的人同意时,按照他的提案进行分配, 否则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 以次类推。 优点:具有集体决策成本低,简单、易执行等优点。缺陷 是:“多数人强制少数人”使少数人应得的利益受损或减 少;造成社会资源两种不公平的分配效应。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选择的偏好顺序
第一种选择 投 票 者 A B C 3 1 2
第二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1
第二种选择 2 3 1
燃放 燃放 3次 1次 √ √ √ 2
第三种选择 1 2 3
第一轮 燃放 燃放 配对 1次 2次 投 票 者 A B C 1 √ √ 2 √
第三轮 配对 投 票 者 A B C
(4)互投赞成票(投票交易) 含义:书P81 多数规则下的合作行为。 如:甲、乙、丙三人对A、B两个议案进行投票表决。 议案 甲 A B 160 -40 净收益 乙 -60 150 丙 -55 -40 45 70 净收益总额
一般投票情况下,A议案甲赞同,乙、丙反对;B议 案乙赞同,甲、丙反对;A、B 两个议案均未获得通过。 如果甲乙达成“投票交易”,即:投A议案时乙也赞 同,投B议案时甲也赞同。按多数规则,则A、B 两个议 案均获得通过。
保安的数量
0
1
2
3
4
5
纵向加总的公共物品需求曲线
二、林达尔均衡(Lindahl Equilibrium)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财政学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在这点上所获取的满足程度最大。 对于投票者来说,只要从公共产品中获得 的边际收益不小于所支付的税收分额,他 就会对政府的提案投赞成票。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怎样显示自己对公共产 品的偏好呢?有四种途径:
• 1、投票表达:包括直接投票—消费者亲自对公共 产品方案进行投票;间接投票---消费者选出代表 或议员进行投票。(这是最基本的途径) • 2、发言表达:包括书面表达---投稿给媒体或有关 部门;口头表达---游说议员、游行情愿、上街游 行等。 • 3、进退表达“以足投票”:当消费者认为某一社 区的公共产品符合自己的偏好时,就迁入该社区, 反之就迁出该社区。 • 4、反叛表达:上述方法不奏效时,在一定条件下 就会发动政变或革命以推翻现政权。
第二节 投票机制
• 一、简单多数原则 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公共选择是根据既 定的规则并通过许多人的政治交互作用而 作出的。 在以民主的方式进行的公共选择的过程 中,不能要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取得 完全一致的意见,最常用的是“简单多数 原则”。------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 前必须拥有n/2以上的拥护者。
(三)中间投票者
公共选择的过程中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 好的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称为中间投票 者。 就是正态分布中占比例最高的选民。 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被 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需求决定着公共支出的水平, 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赢得多数选票必 须使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
(一)政治均衡
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原 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 以及相应的税收分额的分配达成了协 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税收的分额是税收的价格,是事先 公布的公民所承担的税收,是政府提 供的公共产品的成本。

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财政学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

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多峰偏好(Multi-pe aked Preferences)指的 是当个人偏离其最偏好 的议案之后,开始时其 偏好程度会下降,但当 沿着同一方向持续移动 下去时,其偏好程度会 逐渐上升。 图中,甲乙两位投 票者为单峰偏好。而丙 为双峰偏好。
六、中间投票人定理
只要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在多数票规则下就必 定会出现唯一的均衡结果,而且这个均衡结果与中间投 票人的第一偏好正好相等,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The Median Voter Theorem)。 所谓中间投票人是指其偏好位于所有选民偏好序列中间 的选民,即一半选民对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强,一半选 民的某一方案的偏好比他弱。因此,当选民人数为偶数 时,可能会出现两位中间投票人。
二、官僚
三、利益集团
人们可以通过投票、选举等方式来满足自身在公共产品 和政治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集团、组织等来实现自身 的利益。通过组成利益集团,对包括选民、政治家和官僚 在内的政治过程施加相应的影响。 所谓“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是指具有共同利益 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团体。 由于现实社会中利益结构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一个人可以 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并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而 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投票人 甲 A B C 乙 B C A 丙 C A B
但是,如左图所示,三种投 票顺序下,三种方案都可能获胜 ,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投票顺序。 这就意味着,虽然个体的偏好一 致,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 一致结论。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关于南财大核心标识方案的投票
一致同意原则与交易政 治观 一次性投票与两两比对 多轮投票下的多数票规则 经济人假设与个人主义
为什么会出现投票悖论?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课件:公共选择理论
4.4 政治行为的分析
4.4.4 特殊利益集团与政治均衡
特殊利益集团指的是谋求增加对其成员有利的政府支出 的院外活动集团。他们为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得到 支持, 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对政治家以让集团成员投票反 对他相威胁;对支持于其有利的提案或反对于其不利的 提案的政治家,提供竞选资金。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
4.3 投票交易
4.3.2 隐含的投票交易
隐含的 投票交易
当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 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题 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 就此进行投票时,隐含的 投票交易就会发生。
举例:对纺织品的进口 限额议题和新型轰炸机 的研制经费议题被放在 同一个提案中。
公共部门经济学
4.3 投票交易
4.3.3 投票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术语
政治均衡 多峰偏好
单峰偏好 税收份额(税收价格)
中间投票者 投票交易
配对投票
互投赞成票
隐含的投票交易
政治家(政党) 选票极大化
官僚主义
权力极大化
特殊利益集团
公共部门经济学
复习思考题
1.何谓政治均衡?如何理解在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中, 处于中间状态的反映所谓中间投票者意愿的公共物品的产 量,往往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4.2.2 配对投票
当有三个或更 多的方案可供 选择时,就其中 的任意两个方 案进行的投票, 便是所谓“配 对投票”。
图4—4 中间偏好峰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公共部门经济学
4.2 简单多数规则下 投票结果的唯一性和循环性
4.2.2 配对投票 研究结论:
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 果就是唯一的,而不会出现循环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某些有着共同利益的选民会结成 特殊利益集团。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2.政治家与政党(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职业)
一个被选出的政治家的效用函数公式,这个函数 的变量包括:再次当选(或当选)的概率、个人 的金钱收入、个人的权势、自己的形象、对崇高 的个人理想的追求、个人对公共产品的看法以及 政治家特有的其他东西。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三、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特殊利益集团。 一个人可以分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可以 是松散型的,不一定就要有严密的组织。(狭义的 定义要求有组织)
“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 它们自身并不图谋推翻政府 ”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 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政治家的行为和特征:
政治家在竞选时会宣布一些最能被“中间投 票人”接受的政策主张。
在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更多地倾向于用发 行公债来代替税收。
在支出政策方面,政治家总是倾向于扩大公 共支出的规模和范围。
多数同意又可以分为简单多数和绝对多数。 就一种方案表决而言,简单多数是指赞成和不反对的 人数超过一半,绝对多数可以是2/3,也可以是3/ 4,4/5,5/6……在对多个方案选一的表决中,简 单多数可以是其中得到支持最多的方案,它甚至不一 定得到超过一半的票数。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实际意义在于,民主制度要 正常运行,要求人们的偏好实质上是一致的。
强制性公共教育可以确保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单峰偏好放松了阿罗定理的哪个条件?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解决的是什么时侯
五、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
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的问题
把一个人偏好曲线中,比所有邻近点都高的点定义
排他性利益集团(exclusive) 例子:扩大出口配额。 问题:更广泛的“搭便车”问题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利益集团通常通过寻租来提高集团的收益。
四、寻租
寻利 在完全竞争中,各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的使
用和配置,会使其机会成本和要素收入相等。 企业家成功开发一项新产品,其企业就可能得
为“峰” 。
单峰:如果某投票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择,不论 偏离的方向如何,他的效用都将下降,那么该投票 人的偏好是单峰的。
双峰(多峰):如果该投票人偏离他最中意的选 择,其效用是先下降后上升,则其偏好是双峰的。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六、中间投票人定理
解决的是有均衡结果的 情况下谁获胜的问题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一、政党、政治家与选民
1.选民(投票人)(voters)
选民是政治市场上的需求者 选民为什么会去投票?
因为他们是理性的,投票为了效用最大化。 选民的期望效用函数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a)某些选民会放弃投票权。 为什么?
成本-收益分析法 “投票冷漠症”
在西方社会,中产阶级是社会的重要力量, 他们在现实中往往扮演中间投票人的角色。
奥巴马竞选获胜与中间投票人定理
3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间接民主制(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1、政党、政治家与选民 2、官僚 3、利益集团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财政学
《财政学》唐祥来 康锋莉主编
第三章 公共选择与政治均衡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微观经济学都研究什么?
► 微观选择
单个消费者如
何作出最优的
生产决策
单个市场的价
所有单个市格和产量的决场Fra bibliotek价格和定
产量的决定
选择:经济学永恒的主题,私人选择,公共选择
主要内容
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
(5)非独裁条件。社会选择不能以某一权威人 物的喜好趋向,作为整个社会的选择结果。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启示:民主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精神而不是
一种制度。 庶民暴政与苏格拉底之死
熊彼特(1947):民主是为达到政治决定 的一种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 人通过竞取人们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
《同意的计算》、《财政理论与政治 经济学、《民主过程中的公共财政》、 《自由的限度、《立契约中的自由、 《征税的权利、《自由,市场与国 家》、《俱乐部经济理论》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三、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 1.偏好显示难题:如何真实的显示自己的偏好以及如何显示 最有利的偏好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作出一致性的决 策。
阿罗定理并不是说肯定不可能找到一个一致 性决策规则,而只是说社会能否找到这样一 个规则是不确定的。比如当社会成员具有相 同的偏好时,就没有什么问题。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一致同意规则首次由威克塞尔和林达尔进行了系 统的描述:林达尔均衡。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也称为“一致性规则”, 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 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是事实上的一 票否决制。
一致同意规则首次由威克塞尔和林达尔进行了 系统的描述:林达尔均衡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发展
肯尼思·阿罗,在他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1951)中,证明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把这个投票悖论形式化了。在该书中,他运用数 学工具把投票悖论严格化和一般化了。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四、阿罗不可能定理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有时也称阿罗定理):
择理 论之父”。 《论集体决策原理》(1948),为公共选
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阿罗,1951年发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公共选择学派的领军人物: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1919- 2013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早在18世纪末,美国就出现了全国啤酒制造商协会、 全国棉花生产商协会等利益集团。以后,英国、法国 等其他西方国家也相继出现类似的团体。19世纪中叶, 工业化的浪潮席卷西方各国,产业、行业、职业在工 业化过程中迅速分化,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政 府职能也随之扩大,由此引起人们对政府行为的普遍 关注,各种利益集团迅速发展起来。英国企业协会、 英国造船联合会、美国制造商协会、美国商会、法国 的制造商协会、日本的经济团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 形成的,它们对现实政治已产生了较普遍的影响。
任何时候,你都愿意真实的显示 你的偏好吗?为什么? 2.偏好加总难题:习俗、独裁、依据一定的规则
2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一、一致同意规则
所谓一致同意规则,也称为“一致性规则”,指 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 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是事实上的一票否决 制。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3)彼此不相关的选择对象具有独立性。“社 会从任一固定环境S中所作出的选择应该与S之 外是否存在其他备选对象无关。”社会对备选 对象A和B的排序,只取决于个人对A和B的排序, 而与其他备选对象无关。
(4)公民主权条件。社会选择不能强加于个人, 它必须建立在个人自由偏好的基础之上,而不 能脱离这一基础。
到高于其他企业的超额收入。这种活动可称为 “创租(rent creation)”或称之为“寻利 (profit-seeking)”。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
方法论上的 个人主义
公共选择的 理论研究
经济人假设
公共选择 制度
交易政治观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公共选择论的发展
数学家:孔多塞 经济学家:
维克塞尔 英国经济学家邓肯·布莱克被尊为“公共选
不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投票制度(民主制度下不存 在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制度)。
公共选择论
政治均衡与财政决策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1)自由三选择条件。即在所有的选择方案中, 至少对其中的三种,各社会成员可作逻辑上许 可的顺序安排。
(2)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条件正相关。社会福 利函数能使社会排序对个人价值观的改变作出 正向的反应,至少反应不能是逆向的。如果每 个成员都认为X优于Y,那么,集体选择的结果 也应该是X优于Y。
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
部分人利益受损
多数人暴政,可能是少数人利益受损
少数人不热心参与
投票冷漠症
相对容易作出决策 可能存在投票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