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检机构技术规范

环检机构技术规范
环检机构技术规范

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

前言

为明确对在用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的委托要求,规范对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部分内容参考GB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内容制定。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清华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包含了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的基本技术要求和体系管理要求,同时对检测机构的部分相关人员提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的委托。

本规范所指的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是指承担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年度(定期)检测的机构。

2 引用标准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在用机动车

本规范中的在用机动车是指国家或地方机动车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上牌照以后的、需定期检测的机动车。

4 基本要求

4.1 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检测机构应遵守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依法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才能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定期检测工作。

4.2 检测机构应该建立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4.3 检测机构分为A、B两类。A类检测机构是指具备实施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具备较全面检测服务能力的机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可以提供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的检测机构;B类检测机构是指具备实施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具有基本检测服务能力的机构。

4.4 A类检测机构可以设立一个或多个检测场所;B类检测机构不得设立多个检测场所。

4.5 A、B类检测机构均不得经营任何形式的机动车辆排气污染治理、调整和维修业务。

5 检测场所设计和服务要求

5.1 检测场所应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合理布局,检测站选址应处于交通便利的位置,以方便车辆检测。检测场所应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应避免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5.2 检测场所一般由检测厂房、接待区和室外汽车道路组成。

5.3 进行重型车测试的检测线,测试厂房的通过高度应不低于4.5米;进行轻型车测试的检测线,检测厂房的通过高度应不低于3.5米;进入检测厂房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少于5米。

5.4 检测场所应有检测程序告示牌和收费告示牌,场地应为硬质地面且平整,设置明显的引导标识。

5.5 检测场所内客户等候区与测试区应分开设置,并有明显标识。

5.6 测试场地应安装有效的通风系统,防止机动车尾气的聚集,应配备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工作环境温度应符合相关检测标准和检测设备正常工作的要求。

5.7 测试设备和试验车辆的周围应有保证操作安全的防护装置和保证人员正常工作的活动空间。

5.8 测试场地应设置车辆的限位装置。

5.9 应设置驾驶操作员与检测系统操作员之间信息交流的通讯设施。应在适当位置安装紧急按钮,检测系统操作员可以通过它警示驾驶操作员停止测试,并且关闭测试电源。

5.10 检测站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应配备消防装置。

5.11 A类检测场所应在等候区安装明显的显示装置,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

6 检测设备要求

6.1 通用要求

6.1.1 排放污染物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对检测设备的要求。所有检测设备必须经过性能测试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维修后的检测设备应重新经过性能测试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6.1.2 检测设备必须具备自动打印和保存检测结果的功能。

6.1.3 检测设备应具有高可靠性, 一年内故障率应在2%以下(故障率定义为因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的时间占检验机构日常工作总时间百分比)。

6.1.4 所有检测设备应具有每天至少连续稳定工作10小时的性能。

6.2 A类检测机构的设备的特殊要求

6.2.1 应具备网络数据传输功能,每个检测场所均应建立数据服务器,并与所在地区机动车检测数据管理中心相连,可以在数据管理中心与检测场所间实现实时的检测数据传输。数据内容应符合相关要求规定,检测场所数据应至少保存2年。

6.2.2 检测设备应具备通过实时数据传输系统获得车辆信息的功能。对数据中心未包含的车辆信息可以通过手工输入,并自动发送至数据管理中心。

6.2.3 检测设备的操作控制程序必须具备数据安全保护功能,防止人为改动。检测设备必须设置网络联接密码,每一名持证上岗检测人员确定唯一操作密码,只有在输入正确密码后才能进行检测。对被取消检测资格的检测人员的操作密码要进行锁定,终止其操作权限。

6.2.4 检测设备应按照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定期标定,不标定或标定不合格则自动锁定设备, 暂停测试直到标定合格。标定结果至少应保存2年。

7 与检测相关的人员要求

7.1 检测机构中与检测相关的人员,包括检测机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人员、质量监督员、仪器设备管理员等人员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7.2 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人员、质量监督员和仪器设备管理员应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7.3 从事排放污染物检测的检测人员必须具有相应工作岗位的上岗证。

7.4 检测机构负责人

7.4.1 负责本机构贯彻执行国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在用机动车排放管理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负责其检测机构的管理工作。

7.5 技术负责人

7.5.1 遵守和执行国家对在用机动车排放管理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负责检测机构质量体系建立及改进,督促和促进质量体系的正常有效

运行;组织实施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组织实施检测、人员培训、技术考核、学习交流等技术工作。

7.5.2 熟悉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熟悉检测机构中所使用的排放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能组织解决检测工作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

7.5.3 具有机动车排放检测工作的管理知识,从事机动车排放检测工作或相关检测工作5年以上。

7.5.4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7.5.5 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7.6 检测机构质量负责人

7.6.1 负责组织运行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工作,落实纠正措施;负责处理检测工作中发生的质量问题;负责处理客户对检测工作的投诉和意见;负责质量监督人员管理,处理质量监督人员反馈意见和信息。

7.6.2 熟悉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熟悉检测机构中所使用的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能解决检测中出现的质量与技术问题。

7.6.3 具有机动车排放检测工作的管理知识,熟悉国家对在用机动车排放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从事机动车排放检测工作或相关检测工作5年以上。

7.6.4 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7.6.5 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7.7 检测人员

7.7.1 检测人员包括仪器设备操作员和驾驶操作员。

7.7.2 了解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控制检测条件,做好记录,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7.7.3 仪器设备操作员应参加相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通过规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7.7.4 驾驶操作员应按其所持驾驶证的准驾范围驾驶车辆。

7.7.5 仪器设备操作员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

7.8 质量监督员

7.8.1 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定期向质量负责人汇报质量情况,及时反映问题;对检测工作质量进行日常监督,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有权终止检测,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协助质量负责人进行客户投诉和意见调查分析工作,参加质量问题的分析工作和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7.8.2 熟悉检测机构中所使用的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操作;熟悉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在用机动车排放管理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具备发现检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7.8.3 具有机动车排放检测经验,从事机动车排放检测工作或相关检测工作2年以上。

7.8.4 应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

7.8.5 具备初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7.9 仪器设备管理员

7.9.1 负责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维护、维修、报废等等相关的管理工作。7.9.2 了解仪器设备,参加相关培训,取得合格证。

7.9.3 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

8 质量管理

8.1 检测机构应建立并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检测工作运行程序,实现各项工作规范化运行,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8.2 组织和管理

8.2.1 检测机构应有满足检测工作需要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并在管理文件中加以详细说明。

8.2.2 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维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和检测工作运行流程。

8.2.3 检测机构应明确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8.3 质量体系要求

8.3.1 质量体系

检测机构的质量体系包括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体系以《质量手册》及相关文件(包括规定和规程等)来描述。检测机构各层次人员必须学习和贯彻执行,确保有关检测质量的各项活动均在控制状态中进行。检测机构建立的质量体系,应至少包含如下9个要素:

(1)组织和管理;

(2)质量体系要求;

(3)人员;

(4)设施和环境;

(5)设备和标准物质;

(6)检测要求;

(7)记录和报告;

(8)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9)投诉及信息反馈。

8.3.2 质量管理文件

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文件至少应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图;管理、技术、服务工作程序;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检测机构检测范围;检测

程序;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验程序;投诉及信息的反馈和处理程序;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8.3.3 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内部质量审核包括定期审核和临时审核两种。检测机构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检测机构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行是否持续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一年内审两次,且一年内至少要审核一遍《质量手册》的全部要素。对于不合格项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应进行跟踪验证。临时审核是在处理投诉等信息反馈中发现较大问题时,对质量体系和程序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核。检测机构应判定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有效,必要时对《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修订,提高管理水平。

8.3.4 审核报告

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应加以记录,在审核报告中反映出来。

审核报告中应明确规定对质量负有责任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纠正活动,并进行跟踪验证,在报告中加以记录。

8.3.5 比对和验证

8.3.5.1 检测机构应制定比对验证计划,并加以审核。

8.3.5.2 比对和验证的内容主要包括:

8.3.5.2.1 检测机构间和检测场所间的比对试验;

8.3.5.2.2 用相同检测设备,由不同检测人员进行比对试验;或用不同的检测设备,由相同的检测人员进行比对试验;

8.3.5.2.3 定期使用标准物质在检测机构内部进行检查。

以上工作,由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分析总结,比对和验证的有关记录和资料应归档保存。

8.4 人员管理

8.4.1 人员培训

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有技术知识和专业经验,并注意知识的更新,做到持证上岗。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岗位职责等)、检测专业技术、质量管理、检测场地安全防护知识、职业道德等。

8.4.2 人员考核

建立人员考核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考核其专业技能、工作情况、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是否被投诉等情况。

8.4.3 人员技术档案

技术人员的有关专业资格证书、培训成绩、技能考核、岗位考核和经历等技术业绩均应收集在个人技术档案中,并由专人统一管理。

8.5 设施和环境

8.5.1 设施和环境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能保障检测工作的正常实施。应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记录。

8.6 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

8.6.1 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采购、使用及维护

检测机构应制定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的采购、使用及维护的管理规程。购入的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检测机构应制订详细的检测设备操作规程,包括操作步骤、故障处理、维护保养要求等。须按有关标准和检测机构相关规定对检测设备进行使用和维护保养。当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正确处理并及时报告,维修后要填写维修记录。

8.6.2 检测设备的标识

根据检测设备状态分别贴上合格(绿)或停用(红)两种标记。

8.6.3 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档案

对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建立使用和管理档案,检测设备的维修记录、检定证书、使用说明书等应归档。

8.7 检测要求

8.7.1 必须采用国家或地方的标准实施检测。

8.7.2 应制定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8.7.3 应按照相关标准,制定并实施检测细则。

8.7.4 计算机的使用

应建立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运算、记录、报告、贮存和检索检测数据等。计算机实行专职操作,应设立分级使用密码,禁止非本岗位人员使用,禁止修改计算机记录。计算机应配备必要的防病毒保护措施。应有计算机运行使用状况的记录。

8.7.5 车辆的管理

应制定受检车辆管理规定,内容包括:

(1)车辆登记、车辆状态描述等信息的记录。

(2)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车主应遵守管理规程,受检车辆按管理规程管理。

8.8 记录和报告

8.8.1 记录

检测机构应结合本机构的具体情况、保密和安全要求,制定检测记录管理制度。检测工作的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应统一管理,妥善保管。

8.8.2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规范化,内容应按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每份检测报告有唯一的报告编号。检测报告应为打印稿。

对于经多次检测后合格的车辆,应保留其每次检测的报告。

应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汇总和上报检测结果。

8.9 外部供应的质量保证

8.9.1 外部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采购的检测设备和消耗性材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或检查。检验和检查记录应归档保存。

8.9.2 外部供应的记录

为检测提供所需的支持服务或外部供应方的记录均应收集并归档保存。记录应包括材料名称、规格、生产单位(供应商)和质量信誉证明(许可证、合格证、质检报告等)。

8.10 投诉及信息反馈

检测机构应制定并执行《投诉处理程序》,就反馈信息的受理、处理、答复及记录等须进行规定。对于外部对检测机构工作提出的投诉或其它信息反馈,检测机构必须按《投诉处理程序》处理,并记录和归档。

9 评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检测机构委托前,应对检测机构进行评审。《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机构评审报告》和《评审表》见附件。

10kV环网柜技术规范书

目录 1.总则 2.引用标准 3.使用条件 4.技术参数 5.技术要求 6.附属设备技术参数及要求 7.质量保证及试验(监造) 8.供货商应提供的供货范围和技术文件 9.包装、运输 附录一供方投标文件要求 附录二买方提出的技术文件 附录三试验大纲 附录四售后服务 附录五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仅限于10kV户外共箱式交流高压环网柜。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或优于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6 买方所指定产品厂家的元器件质量由卖方负责。 2 引用标准 户外环网柜各项技术指标应完全满足或更优于下列有关标准: 2.1 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94、298、420、265、129、56、529标准。 2.2 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GBll022-89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1984-2003 《交流高压断路器》 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 GB3906-1991 《3-35KV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763-1990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DL/T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国内路面自动检测系统研究历程及展望

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公路路面自动检测系统发展的历程,以及有代表性的检测装备,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公路路面破损自动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路面破损;自动检测;车辙;平整度;线扫描 路面状况检测技术是公路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它不仅对检验和控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而且还决定着道路养护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和养护资金的优化分配。国外在路面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通过设备和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在路面检测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在对国内路面自动检测技术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国内公路路面自动检测系统发展的历程,对有代表性的检测装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公路路面破损自动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国内路面自动检测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对路面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最早可追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当时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公路养护里程迅速增长,与此同时,重载交通和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快速出现的路面大中修养护需求,使我国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为满足公路养管工作的需要,国内由部分企业及科研院所如江苏省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武大卓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交通

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通过设备与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开始了路面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二、我国路面快速检测系统介绍 2002年11月,由江苏省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路达基础工程新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N-1型路面状况智能检测车通过鉴定。该设备可在70km/h的速度下,快速检测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路面破损的数据,其中3~5mm的裂缝识别率可达90%以上,平整度的检测精度达0.1mm,车辙检测精度为1mm。 这是国内首台路面快速检测系统,它的诞生,打破了国外检测设备在国内检测行业的垄断局面,同样也有效地遏制了国外厂家的漫天要价。虽然该系统在某些功能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路面破损定位和破损信息传输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欠缺。 2004年11月23日,南京理工大学的贺安之、徐友仁、贺宁、贺斌等共同研制出了“JG-1型激光三维路面状况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在多项关键技术方面拥有国际首创的专利成果,同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交通部技术认定。 三、路面快速检测系统的技术原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试卷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考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30分,每题2分) 1、下列哪种物品属于高危物品( B ) A、气管镜 B、心脏导管 C、呼吸及管道 D、胃肠道内镜 2、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多少部位由内向外擦拭(D ) A、5cm B、8cm : C、10cm D、15cm 3、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多少为合格( B ) A、70uw/cm2 B、180uw/cm2 C、100uw/cm2 D、160uw/cm2 4、下列哪个科室的物体表面细菌落总数为6cfu/cm2是合格的( A ) A、母婴同室 B、新生儿室 C、》 D、血液病房

E、产房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不适用于下列哪项( D ) A、电子仪器 B、纸质制品 C、塑料制品 D、油脂类 6、下列哪种消毒剂不适用于黏膜、伤口创面的冲洗消毒( C ) A、有效含量%的氯已定 B、30g/L的有氧化氢 C、~ D、含有效碘%的碘伏 E、含有效碘%的碘伏 7、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运行时周围环境的甲醛溶度应小于( B ) A、1mg/m3 B、m3 C、2mg/m3 D、3mg/m3 8、用于消毒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紫外线灯,安装的数量为平均≥( C ) A、m3 B、m3 @ C、m3 D、m3 9、关于煮沸消毒,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C ) A、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消毒时间,中途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

B、消毒物品应保持清洁,所消毒物品应全部浸没于水中,可拆卸物品应充分拆开 C、煮沸消毒用水为自来水 D、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10、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为( B ) A、清洁 B、消毒 C、— D、灭菌 E、清洗 11、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支杆菌是( B ) A、高水平消毒 B、中水平消毒 C、低水平消毒 D、灭菌水平 12、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 A ) A、压力蒸汽灭菌 B、干热灭菌 C、/ D、低温灭菌 E、浸泡灭菌 13、干粉类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灭菌( B ) A、压力蒸汽灭菌 B、干热灭菌 C、低温灭菌 D、浸泡灭菌

环网柜出厂检验规范

1.遵循的主要标准 ~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11033《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GB《电缆附件试验方法--第3部分:局部放电测量》GB/T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593-96《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条件》GB3804—90《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GB3804—91《3~35kV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B《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763-19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1.一般检查: 外观结构: .2柜体的防护等级应符合IP2X要求,(前方、后方及顶部),即直径12毫米的圆铜棒应不能进入其内铜棒应不能进入其内,如达不到要求超过4处判定为不合格。 ⒈⒈⒊吊装螺丝(环)应符合规格,无裂纹等质量问题,安装应牢固、足够。 ⒈⒈⒋柜口的网门焊接应牢固、平整、不得有突起或部分脱落等现象。 ⒈⒈⒌拼屏孔,安装孔开孔应正确、规范。 ⒈⒈⒍屏柜组装用螺栓应加弹簧垫圈,不得漏锁。

⒈⒈⒎所有的门开关应灵活,无卡阻现象,开启角度不小于90度,每个门的接地点应有软编织线与接地铜排相连。 柜体喷涂色标应符合要求,不得有明显色差,柜体表面不得有污斑、划伤、掉漆等现象。 ⒈⒉标志、相序检查: ⒈⒉⒈ 主回路相序应正确,主接地标志应贴牢、清晰。 ⒈⒉⒉ 柜内的元器件型号规格应符合制造规范图样要求,编号应与电气接线图一致,位置应根据元件器件的上、下、左、右次序优先排列。 ⒈⒉⒊ 操作标签应贴得正确、整齐、牢固。 ⒈⒉⒋ 产品铭牌的安装应平整规范,标注内容应清晰正确。 ⒈⒉⒌ 模拟线的制作应与一次制造规范一致,制作应整齐、美观同一元器件图案大小 应一致,制作前柜体应擦拭干净,制作后应烘烤牢固。 ⒉一次回路检查: ⒉⒈

环网柜技术规范书..

10KV空气绝缘环网柜技术规范书 2014年11月

目录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使用环境条件--------------------------------------------------------- 4 4 技术参数及要求------------------------------------------------------- 4 5 试验标准及要求------------------------------------------------------ 10 6 厂家应提供的资料 ---------------------------------------------------- 11 7 质量保证------------------------------------------------------------ 11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0kV空气绝缘绝缘环网柜的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重庆供电公司开县地区配电项目所需的10kV空气绝缘绝缘环网柜。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设备生产厂家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的优质产品。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设备生产厂家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供货方应使用最新颁布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IEC标准,在用户方同意时可以使用其他性能更高的标准。行业标准中已对产品质量分等作出规定的条款,供货方所提供的产品性能应达到优等品的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有关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采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6926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GB 3804 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 GB 3906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IEC 420 高压交流负荷开关—熔断器的组合电器 IEC 298 1kV以上52kV及以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 1984 高压交流断路器 DL/T 728 空气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订货技术导则 DL/T 615 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 DL/T 402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GB 1207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10kV箱式环网柜技术规范

Q/……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10kV电缆环网柜技术规范 2006-9-17发布 2006-9-17实施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使用条件 (1) 3.1 环境条件 (1) 3.2 运行条件 (1) 3.3 系统条件 (1) 4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2) 5 技术要求 (2) 5.1 整体性能要求 (2) 5.2 箱体技术要求 (3) 5.3 环网开关技术要求 (3) 5.4 硅橡胶电缆插头 (3) 5.5 自动化升级配置 (3) 5.6 备品、备件 (3) 6 技术资料清单 (3) 7 质量保证和管理 (3) 8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 (4) 8.1 技术服务 (4) 8.2 设计联络 (4) 9 在卖方的工厂监造、检验 (4) 10 包装、运输和贮存 (4)

前言 为规范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电网设备、材料的技术要求,保证入网产品的先进、可靠、安全,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规程、标准等,结合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设备运行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生产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东、任有学、陈学宇、马卫平、陈文义、谷明远、岳建国、杨万成、郑金鹏、宋庆秋、徐晓丰、吴红波、郑荣光、孙静

10kV电缆环网柜箱订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10kV户外电缆环网柜技术规范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和要求、试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10kV户外电缆环网柜技术规范的招标通用订货,是相关设备通用订货合同的技术条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3804-2004 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 GB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16926-1997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GB3906-200X 3.6 kV -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7674-1997 72.5 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T5582-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12706.4-2002 额定电压6-3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附件试验要求 IEC60298 IEC60265 IEC60129 IEC60056 IEC60694 3使用条件 3.1环境条件 3.1.1海拔高度:≤1000m 3.1.2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40℃ 最低温度:-40℃ 最大日温差: 25K 3.1.3最大风速: 35 m/s 3.1.4最大覆冰厚度:10mm 3.1.5月相对湿度平均值:≤90% ;日相对湿度平均值:≤95% 3.1.6日照强度:≤1.1kW/m2 3.1.7抗震能力: 8度(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两种加速度同时作用。分析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67)。 3.1.8污秽等级:级 a)Ⅲ级 b)Ⅳ级 3.2运行条件 安装方式:户外 3.3系统条件 3.3.1系统额定电压:10kV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l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l9258紫外线杀蔫灯 GB/T l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 WS/T 31 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7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24kV环网柜技术规范

24kV环网柜技术规范

目录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技术参数及要求-------------------------------------------------------------- 1 3 标准技术参数---------------------------------------------------------------- 4 4 使用环境条件表------------------------------------------------------------- 10 5 试验----------------------------------------------------------------------- 10

24kV环网柜技术规范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有关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采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6926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GB 3804 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 GB 3906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IEC 420 高压交流负荷开关—熔断器的组合电器 IEC 298 1kV以上52kV及以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 1984 高压交流断路器 DL/T 728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订货技术导则 DL/T 615 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 DL/T 402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GB 1207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GB 1208 电流互感器 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1094.11 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DL/T 555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耐压及绝缘试验导则 DL/T 593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江苏省电力公司苏电生〔2010〕1577号《输变电设备交接和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2 技术参数及要求 2.1 技术要求: 2.1.1环网柜采用SF6绝缘,电压互感器柜和所变柜可采用空气绝缘。柜内断路器可采用真空断路器或SF6断路器,负荷开关采用三工位SF6负荷开关,并应与型式试验报告相吻合。负荷开关电气寿命应达到E3级,断路器电气寿命应达到E2级。 2.1.2环网柜气包内SF6的相对压力不应超过1.4bar。气包应选用机器人激光焊接工艺,保证密封性能,气包防护等级IP67。整个充气壳体应当满足IEC 60298中规定的“密闭压力系统”的要求,年漏气不大于0.5%,30年免维护,且不需要重新充气。 2.1.3环网柜应具备完善的五防联锁功能。 2.1.4 结构型式:全绝缘金属封闭式。电缆接头至电缆引入处(孔或固定箍)距离≥370mm,柜内套管、支持绝缘件采用阻燃材料,其爬电比距须满足标准要求。

10kV户外电缆环网柜技术规范

10kV户外电缆环网柜技术规范 1、总则 1.1 本规范书适用于10千伏美式电缆环网柜,它提出设备的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要求。 1.2 需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供方应提供一套本规范书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对国家及电力行业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1.3 如未对本规范书提出偏差,将认为供方提供的设备符号规范书和标准的要求。偏差(无论多少)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投标文件中。 1.4 供方必须执行本规范书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高标准执 1.5 合同签定后,按本规范书要求,供方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调试、试运、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需方,需方确认。 2、供方执行现行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如下: IEC60298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 GB3906 《3-3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 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3309—8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IEC60129 《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T11022—1999(IEC60694)《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条件》 GB14808—93 《交流高压接触器》 SD/T318—89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IEC60056《断路器》

GB1984-89 《交流高压断路器》 DL/T539—93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和元部件凝露及污秽试验技术条件》 DL/T593—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 DL/T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2、运行环境 2.1安装地点:户外 2.2海拔高度:≤1000 米 2.3环境温度:-30- +40℃ 2.4相对湿度(25℃):90%(月均)/95%(日均) 2.5最大日温差:25℃ 2.6地震烈度:8度 3.7空气污秽等级:III级 3、技术要求 3.1 环网柜采用电缆进出线。断路器的操作位置应有机械指示; 3.2选用美国G$W公司共箱式真空断路器,分支采用有接地位的三工位开关。 3.3真空断路器保护采用G&W公司带微处理器控制的VFD跳闸单元,电流互感器变比为1000/1,跳闸整定值分为12档。 3.4开关具备跳闸延时和躲合闸涌流延时装置。 3.5全绝缘、全密封结构,无需绝缘距离,可靠保证人身安全。 3.6户外型、耐腐蚀、抗污染,抗凝露,适合各种恶劣环境。 3.7 电缆插拔T型头、肘型头、应力锥、保护帽等采用美国COOPER公司产品,肘型头可带电插拔。安装带电显示器及短路故障指示器。进出线电缆采用YJLV22-8.7/10 3*240;馈线电缆采用YJLV22-8.7/10 3*50-3*150。 3.8断路器采用手动机构,预留配网自动化设备安装位置和相应接口,增加互感器、电动构和FTU后可以实现自动化功能。

道路工程检测技术

《道路工程检测技术》简答题 1.某试验实测值分别为:1 2.00、12、45.60、40.01。其有效数字有几位?(书P8—9) 答:4,2,4,4 2.将145.125、105.050、21.0050、12.5各数进行个位数的0.5和0.2单位修约。(书P10) 答: 3.将1.230、1.150、1.250、21.350、23.051、2 4.1513各数修约到一位小数。(书P10) 答: 4.声波有哪几种类型及检测方法? 答:类型:(1)纵波:质点振动方向和声波传播方向一致的波称为纵波。(2)横波: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波称为横波,他只能在固体中传播。(3)表面波:沿质点表面传递,波动振幅随深度增加而迅速衰减的波称为表面波。表面波质点振动的轨迹是椭圆形,长轴垂直于传播方向,短轴平行于传播方向。 检测方法:(1)穿透法:穿透法是将声波发射、接收探头放置在结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根据声波穿透构件后波速和能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构件的质量。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厚度较大、并且两个表面都易于安放探头的部件。穿透法的灵敏度高,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但对发射、探头接收安装位置的相对准确性有一定要求。(2)反射法:反射法是探头向构件发射声波,声波沿发射方向传播到构件的底面后,被反射回来再由探头接收,根据反射波传播的时间和显示的波形来判断构件内部的缺陷和材料性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的另一面无法安装探头的情况。(3)沿面法:这种方法是发射探头发射的纵波通过一定角度入射到结构中,并被转换成表面波,通过对表面波传播特性的测定来判断结构的缺陷和材料的性能。这种方法适用于只有一个表面可以安装探头的板形混凝土结构。 5.简述雷达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书P31) 答:雷达发射机发出的高频(MHz-GHz)电磁波信号遇到路面路基等待测目标中的不同介质和分层后会产生不同的反射信号,这些反射信号由雷达接收机采集,再经过硬件、软件及图文显示系统得到对路面路基情况的检测结果。(网上的答案) 6.何谓集成检测技术? 答:集成检测技术是指将单项测量技术按一定要求组装在同一辆车上的一种检测技术。 7.路面横坡如何测定? 答:(1)对设有中央分隔带的路面,测定横坡时,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面和中央分隔带分界的路缘带边缘d1处及路面与路肩交界(或外侧路缘石边缘)d2处,d1和d2两测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计,准确至0.001m。(2)对无中央分隔带的路面,测定横坡时,将精密水准仪

12kV固体环网柜通用技术规范

12kV固体环网柜通用技术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 (开关柜卷环网柜册) 12kV固体绝缘环网柜 通用技术规范 (编号:1016006-0010-A0) 国家电网公司 二〇一二年五月

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名目 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讲明 1、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规范分为标准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标准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按照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换。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6 项目单位技术偏差表”,并加盖该网、省

公司物资部(招投标治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讲明文件随招标打算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畴; ③按照实际使用条件,需要变更污秽等级、海拔高度、耐受地震能力、压力开释能力、环境温度等要求。 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偏差表”,放入专用部分表6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标准技术参数表”、“2项目需求部分”和“3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偏差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项目单位技术偏差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偏差表给出的参数为准。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7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有关试验报告。 5、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6、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换。 7、各专业要求(如有)

高压环网柜技术规范书..

目录 1. 总则 2. 引用标准 3. 使用条件 4. 技术参数 5. 技术要求 6. 附属设备技术参数及要求 7. 质量保证及试验( 监造) 8. 供货商应提供的供货范围和技术文件 9. 包装、运输 附录一供方投标文件要求 附录二买方提出的技术文件 附录三试验大纲 附录四售后服务 附录五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仅限于10kV 户外共箱式交流高压环网柜。它提出了该 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 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或优于本规范 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 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 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 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6 买方所指定产品厂家的元器件质量由卖方负责。 2 引用标准 户外环网柜各项技术指标应完全满足或更优于下列有关标准: 2.1 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94、298、420、265、129、56、529 标准。 2.2 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GBll022-89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1984-2003 《交流高压断路器》 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 GB3906-1991 《3-35KV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763-1990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DL/T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环网柜出厂检验规范

1、一般检查: ⒈⒈外观结构: ⒈⒈⒈柜体的长、宽、高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对角线误差不得超过3毫米。 ⒈⒈⒉柜体的防护等级应符合IP2X要求,(前方、后方及顶部),即直径12毫米的圆铜棒应不能进入其内,如达不到要求超过4处判定为不合格。 ⒈⒈⒊吊装螺丝(环)应符合规格,无裂纹等质量问题,安装应牢固、足够。 ⒈⒈⒋柜口的网门焊接应牢固、平整、不得有突起或部分脱落等现象。 ⒈⒈⒌拼屏孔,安装孔开孔应正确、规范。 ⒈⒈⒍屏柜组装用螺栓应加弹簧垫圈,不得漏锁。 ⒈⒈⒎所有的门开关应灵活,无卡阻现象,开启角度不小于90度,每个门的接地点应有软编织线与接地铜排相连。 1.1.8. 柜体喷涂色标应符合要求,不得有明显色差,柜体表面不得有污斑、划伤、掉漆等现象。 ⒈⒉标志、相序检查: ⒈⒉⒈主回路相序应正确,主接地标志应贴牢、清晰。 ⒈⒉⒉柜内的元器件型号规格应符合制造规范图样要求,编号应与电气接线图一致,位置应根据元件器件的上、下、左、右次序优先排列。 ⒈⒉⒊操作标签应贴得正确、整齐、牢固。 ⒈⒉⒋产品铭牌的安装应平整规范,标注内容应清晰正确。 ⒈⒉⒌模拟线的制作应与一次制造规范一致,制作应整齐、美观同一元器件图案大小应一致,制作前柜体应擦拭干净,制作后应烘烤牢固。 ⒉一次回路检查: ⒉⒈一次回路接线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CT、PT的变比等级。避雷器、熔断器的额定值均应符合设计规范。

⒉⒉熔断器的撞击方向应正确,便于拆装。 ⒉⒊负荷开关的安装应牢固,不得歪斜,安装螺丝应符合规格。 ⒉⒋母线的规格、材料选用应正确,铜母线应选用带R角母线。 ⒉⒌母线的加工、折弯应无裂纹。 ⒉⒍母线的毛刺应锉平。 ⒉⒎母线螺栓选用应正确,冲孔应根据工艺守则,不得开大孔装小螺栓减小载流面,补孔后应用铜焊工艺。 ⒉⒏母线搭接面积应足够,搭接面应紧贴平整,用0.05毫米的塞规四面塞入,塞入深度不得大于2毫米。 ⒉⒐母线的绝缘支撑间距不得大于500毫米,加固点必须使用高压绝缘子。 ⒉⒑接地铜排应符合要求,按每平方毫米通短路电流200A算截面积﹙即Id/200A=S﹚。Id=25KA及以下使用25×5铜排,Id=31.5KA选用40×4铜排。 ⒉⒒母线的涂漆应均匀,不得有污迹、流漆,应优先使用亚光漆,搭接处不得有污迹。 ⒉⒓拼柜母线开孔应正确,无错孔、补孔。 ⒉⒔拼柜母线应在非搭接处用标签标明工程名称、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向,并绑扎成捆,归位放置。 ⒊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检查: ⒊⒈ 10KV带电体相与地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125毫米。 ⒊⒉相间中心距离为210㎜±3。 ⒊⒊ 10KV带电体与0.4KV导线的距离应不小于125毫米,低压导线或构件应固定牢固不得因老化或螺丝松动造成电气间隙小于125毫米,低压导线在10KV带电体上侧应使用牢固的线夹或线槽固定。 ⒊⒋元件的爬电距离有机复合绝缘不小于168毫米,纯瓷绝缘应不小于145毫米。特殊污秽地区按合同。

高压环网柜技术规范书

1.总则 2.引用标准 3.使用条件 4.技术参数 5.技术要求 6.附属设备技术参数及要求 7.质量保证及试验(监造) 8.供货商应提供的供货范围和技术文件 9.包装、运输 附录一供方投标文件要求 附录二买方提出的技术文 件 附录三试验大纲 附录四售后服务 附录五备品备件及专用工 具

1 总则 1.1本设备技术规范书仅限于10kV 户外共箱式交流高压环网柜。它提出了该 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或优于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 按较高标准执行。 1.4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 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6买方所指定产品厂家的元器件质量由卖方负责。 2 引用标准户外环网柜各项技术指标应完全满足或更优于下列有关标准: 2.1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94、298、420、265、129、56、529 标准 2.2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GBll022-89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1984-2003 《交流高压断路器》 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 GB3906-1991 《3-35KV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763-1990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DL/T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593- 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04-05发布 2012-08-01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3.11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10kVSF6环网柜技术规范方案书

1.技术规范 1.总则 1.1技术规范文件适用于10kV SF6环网柜的设备订货招标。 1.2本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文件和现在最新的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 1.3本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及规定的条款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在合同签定后,我方有权因规范、标准规范等发生变化而提出补充要求。 2.应遵循的标准 按本招标书供货的设备,包括供货方由其它厂家外购的设备和附件都应符合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2.1GB4208-84(IEC529~76)《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2.2GB3906-92《3-3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2.3IEC-298《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2.4IEC-420(1990)《高压交流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2.5GB-3804-90《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和GB1985-89国家标准 2.6GB11023-89《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导则》 2.7GB3309-89《高压开关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2.8GB2706-89《交流高压电器动稳定试验方法》 2.9《高压试验方法》

2.10GB11033《额定电压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 2.11IEC6052《额定电压6~35kV电缆附件试验报告》 3.使用环境条件 3.1使用场所:户外 3.2环境温度:-40℃~40℃ 3.3最大日温差:25℃ 3.4海拔高度:<1000m 3.5抗震能力:地震强度不超过8级 3.6相对湿度:≤95%(日平均值) ≤90%(月平均值) 3.7安装地点无火灾、爆炸危险、化学腐蚀及剧烈振动 4.负荷开关主要技术参数 4.1母线额定电流:630A 4.2额定电压:12kV 4.3额定频率:50Hz 4.4额定电流:电源进(出)线单元:630A;配电变压器出线单元:200A; 4.5热稳定电流(有效值):≥20kA,3S或25KA,1S; 4.6动稳定短路关合电流(峰值):≥50kA或63KA; 4.7一分钟工频耐压(有效值):42kV(相间、对地);48kV(断口间)4.8冲击耐压(峰值):95kV(相间、对地);110kV(断口间) 4.9切空载变压器开断能力:≥16A

环网柜技术规范

环网柜技术规范.

环网柜 技术规范书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总1 则2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仅限于户外10kV户外共箱式交流高压环网柜。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

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或优于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6 买方所指定产品厂家的元器件质量由卖方负责。 2 引用标准 户外环网柜各项技术指标应完全满足或更优于下列有关标准: 2.1 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94、298、420、265、129、56、529标准。 2.2 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GBll022-89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1984-2003 《交流高压断路器》 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 GB3906-1991 《3-35KV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763-1990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3 DL/T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DL/T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GB1208-1997 《电流互感器》GB1207-1997 《电压互感器》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

环网柜出厂检验规范

环网柜出厂检验规范 1.遵循的主要标准 GB3906-20063.6?40.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 设备,GB 11033《额定电压26/ 35 kV 及以下电力电 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GB 5589.3-1985 《电缆附件试验方法--第3部分:局部放电测 量》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593-96《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 订货技术条件》GB 3804—90《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 关》GB 3804—91《3?35kV金属封闭开关设 备》GB 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 合》GB 763-19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1. 一般检查: 1.1外观结构: 1.1.1柜体的长、宽、高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对角线误差 不得超过3毫米。 1.1 . 2柜体的防护等级应符合IP2X要求,(前方、后方及顶部),即直径12毫米的圆铜棒应不能进入其内铜棒应不能进入其内,如达不到要求超过4处判定为不合格。 1.1.3.吊装螺丝(环)应符合规格,无裂纹等质量问题,安 装应牢固、足够。 1.1.4.柜口的网门焊接应牢固、平整、不得有突起或部分脱 落等现象。

1.1.5.拼屏孔,安装孔开孔应正确、规范。 1.1.6.屏柜组装用螺栓应加弹簧垫圈,不得漏锁。 1.1.7.所有的门开关应灵活,无卡阻现象,开启角度不小于90度,每个门的接地点应有软编织线与接地铜排相连。 1.1.8.柜体喷涂色标应符合要求,不得有明显色差,柜体表面不得有污斑、划伤、掉漆等现象。 1.2.标志、相序检查: 1.2.1. 主回路相序应正确,主接地标志应贴牢、清晰。 1.2.2. 柜内的元器件型号规格应符合制造规范图样要求,编号应与电气接线图一致,位置应根据元件器件的上、下、左、右次序优先排列。 1.2.3. 操作标签应贴得正确、整齐、牢固。 1.2.4 产品铭牌的安装应平整规范,标注内容应清晰正确。 1.2.5 模拟线的制作应与一次制造规范一致,制作应整齐、美观同一元器件图案大小 应一致,制作前柜体应擦拭干净,制作后应烘烤牢固。 2.—次回路检查:

10kVSF6环网柜技术规范书

投标文件技术文件 1. 技术规范 1. 总则 1.1 技术规范文件适用于10kV SF6环网柜的设备订货招标。 1.2 本技术文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文件和现在最新的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技术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及规定的条款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4 在合同签定后,我方有权因规范、标准规范等发生变化而提出补充要求。 2. 应遵循的标准 按本招标书供货的设备,包括供货方由其它厂家外购的设备和附件都应符合下列标准的最 新版本。 2.1 GB4208-84 (IEC529~76)《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 2.2 GB3906-92 《3-3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2.3 IEC-298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2.4 IEC-420 (1990)《高压交流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2.5 GB-3804-90 《3-63kV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和GB1985-89国家标准 2.6 GB11023-89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导则》 2.7 GB3309-89 《高压开关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2.8 GB2706-89 《交流高压电器动稳定试验方法》 2.9 GB311-83/683 《高压试验方法》 2.10 GB11033《额定电压26/35kV 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 2.11 IEC6052 《额定电压6~35kV电缆附件试验报告》 3. 使用环境条件 3.1 使用场所:户外 3.2 环境温度:-40℃~40℃ 3.3 最大日温差:25℃ 3.4 海拔高度:<1000m 3.5 抗震能力: 地震强度不超过8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