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气象笔记

合集下载

航海学笔记完整

航海学笔记完整

第一章 基础知识第一节 地球形状,地理坐标和大地坐标系描述地球形状不属于地球的任何模型大地球体: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几何体。

使用地球椭圆体为地球数学模型的场合:定义地理坐标时 制作摩卡托投影海图时使用地球圆球体为地球数学模型的场合:计算大圆航线时 制作简易摩卡托图网时1海里=1852 m.所谓“地埋纬度”是指:某点在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的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纬度: lat.,ϕ 经度:Long.,λ算经纬差:终点见减起点经差、纬差的定义、方向性及计算●12ϕϕψ-=D ︒<<︒1800ϕD ︒<<︒900ϕ ● 12λλλ-=D ︒<<︒1800λD ︒<<︒1800λ纬差,经差为正值,分别表示北纬差和东经差。

负值表示南纬差和西经差。

GPS 大地坐标系采用WGS-85WGS-84大地坐标系就是欧洲1950大地坐标系。

方向的确定和划分:在测者地面真地平上确定方向,南北线为测者真地平与测者子午圈平面的交线;东西线为测者真地平与测者卯酉圈平面的交线。

方向划分方法有三种:圆周法 半圆周法 罗经点法。

圆周法的表示,不管百位有没有,必须要有数字,哪怕是O !!!半圆周法:读法与写法的顺序完全一样。

罗经点法(重点):基点 ±45°=偶点 ±22.5°=三字点 ±11.25°=偏点关于偶点:读法依然按照习惯,写法相反。

45°东北NE 135°东南SE 225°西南 SW 315° 西北NW关于三字点:读法与写法完全一致,4个区间每个区间2个(在偶点的前面加一个,偏向哪一方加上一个字母)北北东(NNE ) 东北东(ENE ) 东南东(ESE ) 南南东(SSE )等关于偏点:4个区间每个区间4个。

一个罗经点=11.25°偶数的读法只限于在基点和偶点基础上,偏向那一方后面加 /四个基点之一。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重点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重点

●影响我国的气团: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受变性极地大陆气团(Pc)的影响: 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冷空气控制我国大部地区,一般多大风、降温天气。

气候特点是干燥、晴朗、低温、多偏北风.●华南、西南等地受热带海洋气团(Tm)影响,潮湿多阴雨或雾。

●夏季:我国沿海主要受变性热带海洋气团(Tm)影响: 气候特点是炎热、潮湿、多雷雨,如江淮“梅雨”。

在闽浙、台湾一带降水量较大。

●在我国西北主要受热带大陆气团(Tc)影响,干燥、炎热、少雨,在它的控制下常出现严重的干旱和酷暑。

●云南、云贵高原南部受SW夏季风影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独特气候。

如闻名于世的西双版纳则是四季如春。

●春季: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Pc)和热带海洋气团(Tm)的势力相当,互有进退,因此是锋面和气旋活动最频繁的时期,降水丰富,天气比较复杂。

●秋季: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Pc)开始活跃,变性热带气团(Tm)南退,我国出现最为宜人的秋高气爽天气♦ 4.锋面天气暖锋天气:云系:从高层到低层依次为Ci→Cs→As→Ns。

♦降水:在锋前300-400公里处产生连续性中或大雨。

♦气温:气温逐渐升高。

♦气压:逐渐降低,暖锋前ΔP3有大的负变压。

♦能见度:最初较好,雨区能见度差。

锋前50nm出现锋面雾。

♦风:北半球锋前吹E-SE风,锋后S-WS风,过境顺转;南半球锋前吹E-NE风,锋后N-NW风,过境逆转。

风速大小视气压梯度而定。

♦垂直运动:一般锋附近的冷、暖空气均为上升运动。

♦锋面坡度:1/100—1/200。

●第一型冷锋天气(缓行冷锋):云系:由低层到高层依次为Ns→As→Cs→Ci,与暖锋相反。

●降水:在锋线附近150-200Km和锋后,产生稳定性降水。

若锋前暖空气不稳定,伴有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

●气温:逐渐降低。

●气压:逐渐升高,锋后有大的正变压。

●能见度:锋过后变好。

●风:北半球锋前S-SW,锋后N-NW,过境顺转;南半球锋前N-NW,锋后S-SW,过境逆转。

甲类船长气象知识点(1)

甲类船长气象知识点(1)

北(南)半球背风而立,热带气旋位于:左前方/右前方6级 458级 67.510级 90扇形避台:转向前(低纬): 80~90°,转向后(高纬): 60热带气旋华南登录占: 60%72H:消息48H:警报24H:紧急警报兰勃特投影:30-60度云量填图没有的数字:2 和 7气象图精度:POOR: >40NMFAIR: 20<POS<40NMGOOD: <20NM雷达回波适用于:对流云冰山水上高度/总体积 1/7-1/5水上体积/水下体积 1/9:9/10(气象)…………………………….. 1/8:7/8 (航海学) 漂向:北半球:风去向右28O南半球: (28)速度: 1/50风速我国海冰盛期: 1-2月日本…………….: 2月末-3月北大西洋…….: 4-6月广东雾期: 2-3长江口..: 4-6成山头..: 6-7平流雾适宜温度: 0-6℃平流雾逆温层:低层平流雾季节:春夏辐射雾季节:秋冬冷高压中心的雾:辐射雾锋面气旋暖区雾:平流雾锋面气旋前-后天气:雨、雾、风锋面雾易出现在:暖锋前、固囚锋两侧、一型冷锋后————————————————————————————————多雾地带:北海道至阿留申、圣劳伦、纽芬兰、西欧至冰岛春夏:平流雾春夏:平流雾冬季:锋面雾冬季:锋面雾和蒸汽雾————————————————————————————————能见的定义:白天轮廓、夜间清晰影响我国的气团:冬季:变性极地大陆夏季:变性热带海洋锋面对应高空:等温线密集区静止锋…………:低压带二型冷锋锋前云:冬季:夏季:Cb冬半年:Ci、Cs、As、Ns台风从外到内云: Ci,Ac,Sc,Cu,Cb锋面移动速度:春快夏慢,北快南慢……..强度:冬强夏弱锋面高层 200-400KM热带云团 100-1000温带气旋尺度: 1000KM反气旋尺度: 1500-2000冬半年气旋入海:加深夏季冷高压入海:加深黄河气旋旺季:夏半年中国气旋旺季:冬春江淮气旋:春季东海气旋:冬春,但影响我国:春及初夏龙卷风:春夏(南海7-8)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大风浪原因:阿留申低压、波流效应、大的海气温差东亚南方气旋: 25-35N………北方气旋: 45-55N东亚锋面气旋路径:西→东、西南→东北、先东南→东北冬季锋面气旋最多:北美中东部、北大西洋——————————————————————————锋面气旋最终移向:东亚:阿留申北美:冰岛大西洋中部:北欧温度反气旋对应:冷高压北半球冷高压中心轴线倾斜方向:西南冷高压:北/东北路:频率低、强度大西北路:频率高、强度大(最)西路:强度弱冷高压阻挡山:青藏高原、洛基山、阿尔卑斯山寒潮警报:24h:8℃48h:10℃最低气温<4℃72h:12℃副热带高压表示:位置:东西脊线;强度:中心气压;范围:588线副高三次跳跃: 6月:20,江淮雨季7月:25,黄河雨季8月:30,东北雨季台风消息: 72H………警报: 48H紧急警报: 24H无热带气旋区:东南太平洋、南大西洋、赤道我国台风平均每年: 8个北半球,热带气旋的多发: 7 – 10 月我国沿海登陆集中: 8 – 9 月北大西洋飓风集中: 8 – 9 月南海台风多发: 8 – 9 月,南海中部偏东南海双台风多发: 7 – 9 月,正抛:5-6,倒抛:7-8北印度洋季风与热带气旋重合,都是5 – 10 月南半球,热带气旋的多发: 1 – 3 月生成条件: 5 O N,26℃集中: 85%,热带副合带:15%,东风波热带气旋进入高纬可能变成:锋面气旋影响台风移动的主要的力:地转偏向力,大型流场气压梯度力,内力北半球内力方向:西北危险象限:北半球:右前部最大风浪:北半球:右后部扇形避台法:高纬: 60°低纬: 80-90°雷暴低层气流辐合成因:低压槽、切变线、热带气旋我国常用海岸电台:天津、上海、香港、广州全球气象划分区域: 6个晴(Clear sky):总云量 0-2少云(Partly cloudy):总云量 3-5多云(Cloudy):总云量 6-8、或高云量 8-10阴(Overcast):中低云量 9-10兰勃特投影标准纬线: 30°、60°高空图:等压面地面图:等高面AS: 亚洲 CI:中国 EA: 东亚 EU:欧洲FE:远东 GM: 关岛 JP:日本 PA:太平洋PN: 北太平洋XT:热带 XX:其它ST:传真冰况图 FI:海冰预报图SO:传真海流图 FO:海流海温预报图固囚锋: 紫色TD VS L: TD 位置确定,L 待定;都表示热带气旋初级阶段,8级以下 POSN POOR/FAIR/GOOD :20-40FOG[W]: 500M/0.3NM,[GW]: 热带气旋: 10-11非…………: ≥10高空槽前/后对应地面: 锋面气旋/冷高压地面静止锋对应高空: 切变线引导气流法: 热带气旋,冷高压,青年锋面气旋波浪分析图: 合成波……预报图: H 1/3 波普计算海流: 旬、月台风从外到内云: Ci,Ac,Sc,Cu,Cb南海台风 Ci Ac Sc Cu Cb低压 (填塞)FILLING 高压(减弱) WEAKENING暖锋:Ci Cs As Ns锢囚锋 Ci Cs As Ns Cb二型冷锋夏季为Ci Cs As Ns一型冷锋 Ns As Cs Ci准静止锋 Ns As Cs Ci二型冷锋 夏季为 Cb Ac冬季为Ci Cs As Ns锋面气旋 北侧通过 Ci Cs As Ns --As 南侧通过Ci Cs As Ns-St-Cb 高积云层云、碎雨云高层云、雨层云毛卷云、密卷云层积云、层卷云淡积云、积雨云、浓积云。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

航海学知识点汇总一、航海基础知识1、地球形状和地理坐标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2 地理坐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3 经纬度的度量和换算2、航向和方位21 航向的定义和表示22 方位的概念和种类(真方位、磁方位、罗方位)23 航向和方位的换算关系3、海图31 海图的种类和用途32 海图比例尺和投影方式33 海图上的符号和注记4、航海仪器41 罗盘(磁罗经和电罗经)42 测深仪43 计程仪44 定位系统(GPS、北斗等)二、航海气象1、气象要素11 气温和气压12 风13 湿度和能见度14 云2、天气系统21 气旋和反气旋22 锋面23 台风(飓风)3、海洋气象预报31 预报的来源和获取途径32 预报内容的解读和应用三、船舶运动性能1、船舶浮性和稳性11 浮性原理12 稳性的分类和影响因素2、船舶阻力和推进21 阻力的种类和计算22 推进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3、船舶操纵性31 操纵性指标32 影响操纵性的因素33 船舶的转向和避让四、航线设计与规划1、航线设计的原则和考虑因素11 安全因素12 经济因素13 气象和海况条件2、航线的拟定方法21 利用海图和航海资料22 参考以往的航行经验3、大圆航线和恒向线航线31 大圆航线的计算和应用32 恒向线航线的特点和使用场景五、船舶定位与导航1、天文定位11 太阳定位12 恒星定位2、陆标定位21 方位定位22 距离定位23 综合定位3、电子导航31 雷达导航32 AIS 系统的应用六、航海安全与法规1、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1 各类船舶的避让责任和行动12 号灯、号型和声号的使用2、海上交通安全法规21 船舶的适航要求22 船员的职责和资格3、应急处置31 船舶遇险的信号和报告32 火灾、碰撞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七、航海通信1、通信设备和方式11 甚高频(VHF)通信12 卫星通信13 莫尔斯电码通信2、通信程序和规范21 遇险通信22 日常通信的礼仪和格式八、海洋环境与保护1、海洋生态系统11 海洋生物多样性12 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海洋污染防治21 油污、垃圾等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22 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和法规以上是航海学的主要知识点汇总,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为航海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气象学基础知识第三节气压1.地面气压场分布图:(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型场)第五节空气水平运动---风1.梯度风中三力平衡关系图2.梯度风三力平衡公式梯度风平衡公式:Gn+An+C=0(水平气压梯度力Gn,水平地转偏向力An,惯性离心力C,摩擦力R) 高压中梯度风三力平衡公式:An=Gn+C低压中梯度风三力平衡公式:Gn=An+C2.自由大气层中3.气压场中风向判断5.全球气压带和信风带分布图6.海陆风和山谷风,向岸风和离岸风向岸风,白天,海风+谷风离岸风,夜间,陆风+山风第八节云和降水1.产生连续性降水的云:雨层云Ns 高层云As 层积云Sc2.产生阵性降水的云:积云Cu 积雨云Cb 不稳定的层积云Sc3.间歇性降水的云:层积云Sc 厚薄不均匀的高层云As4.伴随雷暴,阵雨,大风等剧烈天气的云:积雨云Cb5.层状云:高层云As 层云St 卷层云Cs6.波状云:卷积云Cc 高积云Ac 层积云Sc7.积状云:积云Cu 积雨云Cb8.低云:层云St 积云Cu 雨层云Ns 层积云Sc 碎雨云F n第二章海洋学基础知识及应用1.海流北半球:背倾斜流而立,右侧等压面(海面)高,左侧等压面(海面)低;背密度流而立,密度小的(高温)水域在右,密度大的(低温)水域在左。

南半球:背倾斜流而立,右侧等压面(海面)低,左侧等压面(海面)高;背密度流而立,密度小的(高温)水域在左,密度大的(低温)水域在右2.海浪第三章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征第一节气团和锋1.北半球槽线和切变线的气流分布图2.北半球几种气流切边分布图3.南北半球冷暖锋面通常走向和气流分布图4.南北半球冷暖锋面通常走向和气流分布图5.锋面附近垂直运动分布图暖锋第一型冷锋第二性冷锋6.锋和云暖锋典型云序: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一型冷锋(缓行冷锋)云序: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 二型冷锋(急行冷锋)云序: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准静止锋云序: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第二节锋面气旋南北半球典型锋面气旋图第三节冷高压第四章天气图基础知识第二节地面天气图1.地面图上符号天气:气温降低气温升高降水强度小云层增厚气压升高气压下降时间长降水增强锋后降水,连续降水区域大区域扩大狂风暴雨强度小2.各种填图符号及含义:3.地面天气图填图符号4.第五章.船舶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应用第二节.船舶分析和应用气象信息.1.锋面气旋发展阶段。

航海学--航海气象与海洋学

航海学--航海气象与海洋学

第一节
一、大气成分 • 1、大气(atmosphere)由多种混合气体、水汽及浮悬其 中的液态体和固态杂质所组成。 • 2、干空气 (Dry air):大气中除水汽及液态体、固态杂 质以外的混合气体,有氮、氧、氩、二氧化碳、其他气体 等。 • 3、影响大气温度分布及其天气变化的大气成分 • <1>二氧化碳(CO2) • ①温室气体,如甲烷、一氧化碳等 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甚少,强烈吸收地面和 大气放射的长 波辐射,同时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 • ②具有温室效应,影响气候变迁
• 二、大气垂直结构
• 1、对流层(Troposphere) • <1>对流层下届为地面,上界受纬度和季节影响,平均厚 度10~12km,。 • ①在高纬为6~8km,中纬度为10~12km,低纬度为 17~18km • ②对流层的厚度夏季比冬季大 • <2>对流层为大气层最底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和几 乎全部的水汽,大气中几乎所有的物理和化学过程都发生 在该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 <3>对流层的特征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温直减率γ为0.65℃/100m • ②具有强烈的对流和湍流运动,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一般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主要受地表的影响
• <4>对流层的分层 • ①摩擦层,高度1~1.5km,各种天气现象出现比较频繁。 • ②自由大气,摩擦层以上的大气层,地表的摩擦力作用可 忽略不计,多波状层流 • 500hPa等压面(高度为5.5km)上气流分布最能代表对流 层大气的一般运动状况。 • 2、平流层(Stratosphere) • ①自流层顶到55km高度的气层,以平流运动为主 • ②特点: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较弱;水汽含量少;在 下层等温,到20~45km由于臭氧吸收紫外线温度随高度升 高而递增;气层稳定利于飞机飞行 • 3、中间层(Mesosphere) • ①自平流层顶到85km高空的气层,夏季高纬有极光出现 • ②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迅速下降,高空对流层;在 65km处为电离层,白天强,夜间弱。

航海学-气象笔记详解

航海学-气象笔记详解
曲线弯曲,曲率大,曲率半径小;曲线平直,曲率小,曲率半径大。
4.摩擦力R→
摩擦层R=﹣K·V→
自由大气
直线运动:地转风圆周运动:梯度风
与(﹣∆р/Δп)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
与ѕіпφ地转偏向力成反比
与ρ成反比
白贝罗风压定律
1.低压(气旋)G→=A→+C→
水平气压梯度无极限值,低压往往风速很大。
2.高压(反气旋)A=G+C
干绝热过程:干绝热直减率γd=1℃/100m
湿绝热过程:湿绝热直减率γm=0.5℃/100m或0.6/100m
干空气未饱和空气饱和空气含水滴饱和空气
上升:干先干后湿湿湿
下降:干干干湿
干绝热线:直线
状态曲线层结曲线(环境曲线):实际大气
湿绝热线:下陡上缓曲线
与干绝热线平行
气温垂直递减率γ
干空气:γ<γd稳定γ=γd中性γ>γd不稳定
2.地面温度日较差大,海陆风明显;
纬度越高,海陆风越小;夏季>冬季;下垫面:海<陆
3.海风>陆风:海风入陆50~100km,陆风入海<10km
海风厚度可达1km,陆风<500m
山谷风
2.三圈环流
条件:地表均匀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低压带
行星风带
夏季冬季
陆地:低压高压北半球:断块状
海洋:高压低压南半球:条带状
1月: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北美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冬强夏弱
7月: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美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夏强冬弱
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海洋、南极高压
水平气压梯度有极限值。
A C G
高压中心附近——等压线稀疏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归纳汇总版

航海气象学知识点归纳汇总版

大气的组成一、干洁空气(Dry Air)对气温有影响的成分:)――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臭氧(O)――――-吸收紫外线3二、水汽(Vapour)1、垂直分布:低空多于高空,随高度升高水汽含量迅速减少2、特点:1)在自然条件下,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气体,是天气演变的主角。

2)具有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性能,加上在水相变化中伴有凝结潜热的吸收或释放,对气温产生影响。

三、杂质作为水汽凝结的凝结核城市污染监测的主要成分: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气的垂直结构一、大气的垂直范围和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1)分层:自地面向高空,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2)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极少,类似对流层中的云很难生成3)热层:又称电离层,对远程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意义二、对流层(Troposphere)的主要特征1、对流层的厚度:平均10km;在赤道最厚,向两极减小;夏季厚,冬季薄2、三个主要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2)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3、对流层的垂直分层:自由大气:下界距地面1km(摩擦层顶),上界——对流层顶,摩擦作用小,可忽略不计。

在自由大气中,空气运动规律清楚,常用距地面5500m(500hPa)高处的空气运动表征整个对流层大气的运动趋势。

4、对流层顶:厚度约为1~2km的同温甚至逆温层,对发展旺盛的积雨云顶有阻挡作用,是云顶平衍成砧状。

1)气温、气压相同时,干空气的密度大于湿空气的密度2)气压相同时,干冷空气的密度比暖湿空气大得多气温一、气温的定义和单位1、气温(Air Temperature):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三种温标的换算关系已知X℃,则对应的华氏温标Y(℉)=9•C/5+32绝对温标Z(K)=273+C二、太阳、地面、大气辐射太阳辐射:一种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一种长波辐射结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唯一的能量来源,但大气受热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