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讲义测试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右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
读图,回答1~3题。
1.以下关于图示地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岩石坚硬B.地表植被覆盖少C.地貌季相变化明显D.地表形态独特2.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D )A.植被B.土壤C.地形D.气候3.该地最可能位于( C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地区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地貌景观为风蚀地貌,岩石比较坚硬,A不符合题意;植被覆盖少,B不符合题意;地貌季相变化不明显,C符合题意;风蚀地貌形态独特,D不符合题意。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地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风力作用显著,受风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独特的风蚀地貌。
故与该地貌的形成及特点最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地区植被覆盖少,多风蚀地貌,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气候相对湿润,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作用,A、B、D错误。
柴达木盆地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图示景观最可能位于柴达木盆地。
(2022·哈尔滨六中期中)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 C )A.降水较为集中B.风力较弱C.盛行风强劲D.降水均匀5.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C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4题,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西北风强劲。
故选C。
第5题,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和凸坡,图中只有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C。
(2023·黑龙江绥化市开学考试)读“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海岸地貌主要为( B )A.海浪侵蚀地貌B.海岸堆积地貌C.风力堆积地貌D.雅丹地貌7.图中海岸地带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B )A.三角洲B.风蚀蘑菇C.沙滩D.海蚀崖[解析]第6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因此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课时作业3: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课时2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基础巩固图甲、图乙为两种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甲所示地貌名称是( )A.雅丹地貌B.黄土地貌C.喀斯特地貌D.丹霞地貌2.图乙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海浪侵蚀D.海水堆积3.读景观图,关于图中显示的地貌成因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风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气流中②下层岩石较坚硬,上层岩石较松软③高温多雨的气候加快了该地貌的形成④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地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黄土高原拥有世界70%的黄土分布,这里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区交界处,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下图为黄土高原兰州—郑州沿线地形剖面图,a、b为线上两地。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黄土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基岩风化B.流水堆积C.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地表凹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B. b地位于郑州附近,流水堆积抬高地势C.从a至b堆积的黄土层厚度逐渐变薄D.从b至a堆积的黄土层颗粒逐渐变细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边拍摄的“佛掌沙丘”,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
据此完成6~7题。
6.该沙丘的成因是( )A.流水的堆积作用B.风力的堆积作用C.冰川堆积作用D.人工堆积而成7.有关雅鲁藏布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丰水期在夏季B.无结冰期C.流程较短D.水位季节变化小能力提升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3.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B.海滩C.沙丘D.沙堤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完成4~5题。
4.江苏省海岸类型主要是( )A.基岩海岸B.砂质海岸C.淤泥质海岸D.生物海岸5.关于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②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③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④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B 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四川成都高一检测]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其 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 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 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第16题,根据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地的盛行风为西北风。新月形沙丘 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一侧(西北坡)缓而凸,背风坡一侧(东南坡)陡 而凹。 第17题,防风固沙林的走向应与盛行风向垂直才可以起到最佳的防风固沙 效果。当地盛行风为西北风,因此防风固沙林的走向应以东北—西南走向 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指出阿拉巴特狭长沙嘴所属地貌类型和其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 地貌类型:海岸地貌。外力作用:海浪堆积。 (2)简述阿拉巴特狭长沙嘴的形成过程。 沿岸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受海浪、海流等共同影响,泥沙不断 沿平行于海岸的方向堆积;逐渐形成高出海平面、南北狭长的阿拉巴特狭 长沙嘴(沙坝)。 (3)简析锡瓦什湾淤积严重的原因。 沿岸河流不断挟带泥沙入湖沉积;锡瓦什湾与亚速海水体交换少,泥沙流出 少,加剧淤积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24·天津滨海高一期末]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和 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带示意 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颗粒( A ) A.自西北向东南由粗变细 B.自西北向东南由细变粗 C.自东北向西南由粗变细 D.自东北向西南由细变粗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分层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 风蚀洼地阶段风蚀洼地与弧形沙梁的相互关系是( C ) A.风蚀洼地为弧形沙梁提供了全部沙源 B.弧形沙梁减弱了吹蚀风蚀洼地的风力 C.风蚀洼地对弧形沙梁的沙粒进行分选 D.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沿相同方向生长 [解析] 由题意可知,抛物线沙丘的形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故而可以判断风蚀洼地位 于抛物线沙丘的上风向,为其提供了部分沙源;洼地主要沿顺风向向前延伸,所以图 示中的弧形沙梁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作用于风蚀洼地的风力影响较小;风蚀洼地 中的植被增加了地表粗糙程度,使风速降低,较细沙粒会发生沉降,故而风蚀洼地对 弧形沙梁的沙粒具有分选作用;初期阶段弧形沙梁主要沿两翼方向发展,洼地主要沿 顺风向向前延伸,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发育方向不同。
[2023江都中学期末]埃特雷塔是法国的一个小镇,其以
海岸著称于世,常被称为“象鼻海岸”。据此回答7~8题。
7. 形成“象鼻海岸”主要是因为( D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解析] 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位于海边,主要景观为海蚀柱、海蚀崖,属于海浪侵蚀地貌。
8. “象鼻海岸”在我国最可能出现在( B )
分风力侵蚀作用减弱;洼地主要沿顺风向向前延伸,风沙运动的方向并未发生转变;
中间迎风坡部分由于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侵蚀作用强,故而向前推进,所以是植被分
布特点改变了风沙流强度的空间分布。
15. 野外要判断抛物线沙丘发育的阶段,可以通过( C )
①沙粒物质组成
②沙丘长宽之比
③沙脊形态特征
④沙丘植被类型
A.①③
14. 抛物线沙丘从半环形阶段到初级抛物线阶段的形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植被( D )
A.减弱了风沙的沉积作用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探究一风沙地貌考向1 风蚀地貌读某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A.风蚀柱B.风蚀城堡C.风蚀蘑菇 D.风蚀洼地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蘑菇形,故该地貌为风蚀蘑菇。
2.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A.新疆 B.陕西 C.湖南 D.河南答案 A解析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考向2 风积地貌读某地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为( )A.戈壁B.雅丹C.沙漠D.沙丘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新月形,故该地貌为沙丘。
4.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B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坡度陡。
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②箭头正确。
考向3 雅丹地貌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
5.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
6.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答案 C解析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三项错误。
考向4 河岸风沙地貌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
(新教材)地理必修1人教版 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2

课时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一、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类型(1)风蚀地貌(2)风积地貌①成因:沙漠中由风沙堆积形成的地貌。
②常见形态:新月形沙丘,形状如同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多个新月形沙丘相连形成沙丘链,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
③分类:判断1.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
( × )2.沙丘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 √ )3.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 )4.根据沙丘的形态能判断附近的盛行风向。
( √ )5.流动沙丘遇到灌木等植被可能转化成固定沙丘。
( √ )二、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1)海蚀地貌(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
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
判断1.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海蚀崖。
( × )2.海蚀柱出现在岩石组成的海岸边。
( √ )3.沙滩的滩面都很广阔。
( × )探究点一风沙地貌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_____②楼兰古城________③“鱼米之乡”________ ④西北“魔鬼城”________答案①—A②—D③—C④—B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 .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 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流水堆积D —风力堆积3.图D 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风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答案(1)(2)风沙地貌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
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 .吉林省B .新疆C .四川省D .上海 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 C .流水堆积 D .风力侵蚀答案 1.B 2.D解析 由图可知,该景观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城堡,在我国最可能分布在新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4.1常见的地貌类型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I——-塞础粘准演练■JI CHU JING ZHlJN YAN Ll I AN探究一风沙地貌考向1风蚀地貌读某地貌景观图,回答1〜2题。
I •图示地貌的名称为()A •风蚀柱B •风蚀城堡C.风蚀蘑菇D .风蚀洼地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蘑菇形,故该地貌为风蚀蘑菇2.下列省区中,该地貌分布最为广泛的是()A .新疆B .陕西C .湖南D.河南答案A解析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考向2风积地貌读某地典型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为()A .戈壁B.雅丹C.沙漠D.沙丘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貌的形态为新月形,故该地貌为沙丘4.下图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 .①B .② C.③ D .④答案B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沙丘的迎风坡坡度和缓,背风坡坡度陡。
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②箭头正确C 考向3雅丹地貌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5 •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图示判断,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 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②错误;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
6.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A .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答案C解析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华北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A、B、D三项错误。
考向4河岸风沙地貌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地貌 第1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3)

【生活实践】 1.正确区分海岸地貌中海浪侵蚀和冰川侵蚀的作用,海蚀 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是海浪侵蚀形成的,而有些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如挪威峡湾海岸。 2.沙坝、离岸堤、贝壳堤都是海岸堆积地貌,它不同时期的分布反映了海 岸线的变动状况。
对点训练•突破 “十二使徒岩”是过去的1 000万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 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而形成的。随着岁月的洗 礼,原来的“十二使徒岩”现在只余下八个。下图分别为“十二使徒岩”景观 图及“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图。据此完成1~2题。
素养目标 要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提高 综合思维素养 3.结合具体案例,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沙地貌及风沙活动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防治风沙的主要措施,提高人地协调观素养
思维导图
任务一 理解风沙地貌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必备知识•落实
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 风力 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在我国的分布: 西北 地区。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 向。如下图所示:
【生活实践】 1.移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风吹沙堆,扬起缓坡的 沙,沙在陡坡堆积,故堆积的沙层基本上与陡坡平行。 2.固定沙丘由里到外沙层逐渐变新。 3.河流两岸形成的沙丘,沙源为河流带来的泥沙,成因是风力作用。
目录索引
任务一 理解风沙地貌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任务二 认识海岸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 主要特点 1.运用景观图像,识别常见的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类型,提高区 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素养 2.结合图文资料,描述常见风沙地貌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环境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一、风沙地貌1.判断正误。
(1)风沙地貌都分布在干旱地区。
(×)(2)风蚀蘑菇下部受到风的侵蚀力可能大于上部。
(√)2.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风蚀柱属于风力侵蚀地貌B.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C.雅丹地貌走向与主风向一致D.沙丘陡坡是风来的方向答案 D3.风蚀地貌形成的条件有哪些?提示地表多沙漠和戈壁;风大而且频繁。
二、海岸地貌1.判断正误。
(1)海岸地貌都是海浪作用形成的。
(×)(2)海岸沙丘是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海岸酷似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答案 A3.你知道我国著名的沙滩风景区有哪些?提示山东乳山银滩风景区、海南三亚沙滩风景区等。
(建议学生自己查阅)任务探究风沙地貌材料一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没有魔鬼的魔鬼城。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也被人称作敦煌雅丹魔鬼城,千奇百怪的土堆,飞沙走石的狂风,在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这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貌,确实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魔鬼生活的地方。
2015年9月,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中国境内的33处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材料二悲凉壮观大漠古诗词。
我国有很多描写沙漠的著名诗句。
漫漫黄沙悠悠古道。
驼铃声声夕阳残照,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些优美的诗句描述了大漠的荒凉和壮观。
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意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雅丹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类型?(2)雅丹地貌有何特征?(3)如何在沙漠中根据沙丘判断风向?(4)流动沙丘给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成果展示](1)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2)雅丹地貌沟槽与垄脊相间分布。
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3)沙丘的缓坡朝向即风来的方向。
(4)流动沙丘可能掩埋道路和村庄,侵吞农田和牧场。
1.风力侵蚀2.常见沙丘地貌读两种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一所示地貌为()A.喀斯特地貌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D.风蚀地貌(2)图二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科学思维风沙地貌形成的分析思路第(1)题,图一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第(2)题,图二为沙丘地貌,主要发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风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答案](1)D(2)C提升运用能力下图中等高线(单位:m)示意一种堆积地貌。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貌为()A.三角洲B.风蚀蘑菇C.江心洲D.沙丘答案 D解析根据等高线形态,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
2.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答案 B解析图示地貌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在迎风坡一侧,坡度缓。
结合指向标,图示区域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任务探究海岸地貌材料一十二使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位于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之中,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万年历史了。
因为它们的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人们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使徒为之命名。
材料二沙滩是我国旅游的圣地,如我国三亚沙滩,乳山白沙滩等。
古代描写沙滩的诗句也很多。
如下列两首: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
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
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
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性野趣无端,春晴路又干。
逢泉破石弄,放鹤向云看。
好僻谁相似,从狂我自安。
芳洲亦有意,步上白沙滩。
临水兴不尽,虚舟可同嬉。
还云与归鸟,若共山僧期。
世事吾不预,此心谁得知。
西峰有禅老,应见独游时。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十二使徒岩酷似地貌的形成受到哪种力的作用?(2)十二使徒岩石会不会一直存在?(3)沙滩是哪种作用形成的?(4)沙滩乱堆乱挖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成果展示](1)海浪侵蚀作用。
(2)不会一直存在。
十二使徒岩石受海浪侵蚀作用,会不断缩小,崩坍。
但会继续形成新的酷似岩石。
(3)海水沉积作用。
(4)提示:破坏沙滩旅游环境等。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陡崖的成因正确的是()A.火山喷发形成B.断块下陷形成C.外力侵蚀形成D.板块碰撞形成(2)形成甲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堆积B.海水侵蚀C.风力侵蚀D.海水堆积科学思维海岸地貌形成的分析思路第(1)题,图中陡崖处位于海岸地带,受海浪击打,久经侵蚀而成,因此该地貌为外力侵蚀地貌。
第(2)题,读图可知,甲处地貌为海滩,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水堆积。
[答案](1)C(2)D提升运用能力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1~2题。
1.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冰川侵蚀答案 B解析根据图示判断河流入海口地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故可判断为河流入海口地区泥沙淤积而导致了海岸线向海洋一侧推移。
2.图中海岸地带一般不易形成的地貌是()A.三角洲B.海滩C.沙丘D.沙洲答案 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应位于河口三角洲附近,故可能形成三角洲、海滩和沙洲等地貌,而沙丘地貌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而非河口地区。
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73页思考]思路点拨 1.分析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
区分图中的陡坡和缓坡。
思考我国西北地区的盛行风及沙丘运动方向。
2.判断沙丘链延伸方向与沙丘移动方向的关系。
成果展示 1.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
(标注略)2.沙丘链延伸方向与沙丘的移动方向垂直。
沙丘链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教材第73页活动]思路点拨 1.河谷特征从河床的深度、宽度、坡度等方面描述。
2.丹娘沙丘位于河谷地带,沙源与河流泥沙有关。
3.判断丹娘沙丘在河谷中的位置特点。
成果展示 1.沙丘所在河谷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但沙丘附近河床较宽广,北侧坡度较缓。
2.主要来源于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枯水季节沙洲和河漫滩裸露,被风吹起,遇到山坡阻挡沉积成沙丘。
3.该地区主要风向为东南风。
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归纳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主要常见地貌的表现形式。
2.找出古诗词中反映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实例,并说明其反映的地貌形态。
3.“天涯海角”景区有我国最为著名的海岸地貌,请上网查找相关图片和地貌名称。
4.查阅资料说明北海银滩、潮音洞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展示与评价略。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风沙地貌1、2、3、4、5、6、7、8、13海岸地貌9、10、11、12、14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3题。
1.属于风积地貌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①是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②是沙丘,属于风力沉积地貌;③属于海岸侵蚀地貌;④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2.图①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微风吹过,蘑菇拔地而起B.潺潺流水,缓慢沉积而成C.风力上小下大D.风力上大下小答案 C解析图①地貌是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风力上小下大,下部不断变细。
3.②图所示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中,能正确示意景观图的是()答案 A解析图中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沙丘的迎风坡缓,等高线稀疏,因此西北坡等高线稀疏,A项正确。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A.海南岛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准噶尔盆地答案 D解析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
5.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降水稀少D.气温年较差小答案 C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
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
据此完成6~8题。
6.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C.冰川堆积D.海浪堆积答案 B解析丹娘沙丘位于大峡谷中,不可能是海浪堆积、冰川堆积,故C、D两项错误;流水沉积往往形成平原,故A项错误;该地的沙丘主要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故B项正确。
7.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A.印度洋海滩B.沿岸疏松的土壤C.塔克拉玛干沙漠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答案 D解析该地沙丘的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其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漫滩,故D项正确;附近土壤不会形成沙丘,故B项错误;距离印度洋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较远,故A、C两项错误。
8.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B解析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冬春季节时,河流进入枯水期,沙洲、河漫滩裸露,风力较大,有利于沙丘的增长;夏季风力较小,降水较多,沙丘增长速度最小,故B项正确。
台湾北部海岸有一种外形奇特的烛台石,该石柱酷似烛台,顶端保留较为坚硬的“烛焰”。
据此完成9~10题。
9.烛台石属于()A.河流地貌B.喀斯特地貌C.风沙地貌D.海岸地貌答案 D解析据材料可知,烛台石位于台湾北部海岸,故烛台石属于海岸地貌,D 项正确。
10.烛台石奇特外形形成的重要原因是()A.海浪侵蚀B.海浪堆积C.流水侵蚀D.风力侵蚀答案 A解析烛台石位于沿海地区,常年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其形态不断变化,故A项正确。
读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杭州湾南北岸区域陆地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南岸陆地变化时间晚于北岸B.两岸陆地面积变大C.两岸沉积作用发生时间较早D.北岸陆地向南扩展答案 A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南岸陆地变化时间晚于北岸,A项正确;南岸陆地面积越来越大,B项错误;南岸以沉积为主,北岸以侵蚀为主,C项错误;南岸陆地向北增加,北岸陆地向北退缩,D项错误。
12.北岸区域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海水沉积D.海水侵蚀答案 D解析受杭州湾潮水的影响,南岸以沉积为主,北岸以侵蚀为主。
南岸陆地向北扩展,北岸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故北岸区域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侵蚀,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6分)材料一下图为一组风沙地貌景观示意图。
材料二广西北海银滩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滩”,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称。
下图为银滩景观图。
材料三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冰川,冬春季节河谷地带盛行强劲的西风。
在中游宽阔的河谷中水流分叉成辫状,出现心滩、沙洲广布以及沙丘连绵起伏等奇特的景象。
(1)判断材料一中地貌的名称。
(8分)甲是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_____,丁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