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主题实训报告

spss主题实训报告
spss主题实训报告

唐山学院

专题分析报告

题目: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影响因素分析

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 训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

7月10日

经济管理系 14营销

高 爱 青 边 丽 洁 SPSS 统计软件实训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迈得最大,成就也最大。而收入分配制度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格局,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民普遍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而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静态、动态以及相关与回归等实证分析,并由此建立了一次回归分析的模型。最后通过模型得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工资水平的相关关系。

关键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线性回归分析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2014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实际增长8%。通过对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找到阻碍其收入增长的因素,从而为其今后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快速增长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

(一)静态分析

1.利用SPSS软件对2014年全国31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做描述系统性分析。

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原始数据)

表一

描述统计分析过程:具体包括分配数列的编制,直方图的绘制和统计指标的计算

与分析

人均可支配收入描述统计表

可支配收入

15907 1 3.2 3.2 35.5 16538 1 3.2 3.2 38.7 16647 1 3.2

3.2 41.9 16734 1 3.2 3.2 45.2 16796 1 3.2 3.2 48.4 17404 1 3.2 3.2 51.6 17476 1 3.2 3.2 5

4.8 17520 1 3.2 3.2 58.1 17622 1 3.2 3.2 61.3 18283 1 3.2 3.2 64.5 18352 1 3.2 3.2 67.7 20559 1 3.2 3.2 71.0 20864 1 3.2 3.2 74.2 22820 1 3.2 3.2 77.4 23331 1 3.2 3.2 80.6 25685 1 3.2 3.2 83.9 27173 1 3.2 3.2 87.1 28832 1 3.2 3.2 90.3 32658 1 3.2 3.2 93.5 44489 1 3.2 3.2 96.8 45966 1 3.2 3.2 100.0

Total

31

100.0

100.0

图一可支配收入分布图

经过组距分组编制统计分布数列表一、绘制直方图。图一:从中可以看出:可支配收入在10000元~20000元的地区比较多,而可支配收入在其他范围内的地区较少。从图一可以看出可支配收入高的地区比较少,可支配收入低的地区分布比较零散。因此通过分析可以看出2014年可支配收入总额分布呈右偏分布,说明可支配收入低的地区较多,即提高该地区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如:黑龙江,山西,云南等省份,应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使高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占到较高的百分比,以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求将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一个阶段,从而改变可支配收入高的地区的稀少的局面。

具体来说:

1.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大省份可支配收入额明显突出。

2.可支配收入分布在东西部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东部的上海的可支配收入几乎是西部西藏可支配收入的4倍多。

3.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额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经济发达的地区,可支配收入额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4.南北地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南方省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北方地区。

频数分布表

2.聚类分析

使用系统聚类法结果如下

此表说明了各数据按照最短距离结组的过程。 使用平均联接(组间)的树状图

* * * * * * H I E R A R C H I C A L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 * * * * *

Dendrogram using Average Linkage (Between Groups)

Rescaled Distance Cluster Combine

C A S E 0 5 10 15 20 25 Label Num +---------+---------+---------+---------+---------+

14 15 16 13 11

12

17

18

19

20

23

24

21

22

25

26

27

28

29

30

31

9

10

7

8

5

6

4

3

1

2

此图说明了31个省市的可支配收入按照距离的远近先结成了4个小类,1、2小类又结成了一个中类,3、4小类,有结成一个中类,最后结成了2个大类。 (二)1994-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动态分析

表六

表六

1.折线图

图二1994年-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些年的增长趋势: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1998年增幅比较小。201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每年间增幅较大,而且,201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是这几年中最快的。此时,我国应稳定物价,适当维持经济增长速度,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2.指标分析

表七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计算表

公式:

%

01

.2

1

%

01

.

102

1

3496

28844

121=

-

=

-

=

-

=n

ao

an

x

0.

1207

21

2.

3496

-

28844

=

=

-

=

n

ao

an

a

分析:1994-2014年的21个季度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以1207元的增长量,以年均值2.01%的速度在增长,在此期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94-2014年的21年里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环比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1.19%,虽然1998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不断,但我

国凭借自身优势和政策,不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不断上升。

3.长期趋势分析

如果以时间为自变量t,净利润为因变量y设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t=a+bt,若重新定义时间的取值择优

运用最小平方法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回归模型为yt=-3561.185+2.066t

(三)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表八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工资收入水平情况

1.相关分析

均可支配收入在工资水平中的大体分布。也可以看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工资收入水平之间也存在高度相关。

2.回归分析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与居民工资收入X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选择和说明:被解释变量即自变量,居民工资收入(X);解释变量即因变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Y=F X Linear Regression(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1)相关分析

Model Summary相关分析表中看到相关系数为1.000,表明两个变量存在高度正相关,判定系数为0.999,表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总变差有99.9%是由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决定的。

表九相关分析表

(2)回归方程的检验

如果先假定我们建立的回归模型是线性是不显著的,从表十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F=35329.361,若F的临界值为5.317655,F>F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另外,从表中也可以看出P值=0.000<0.05,这都说明我们的假设是不成立的,因此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工资收入水平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

表十方差分析表

(3)回归系数的的检验

同理,我们假定所设立的回归系数是不显著的,即b=0,通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表可以看出,回归系数的P=0.000<0. 05,说明回归系数与0有显著性差异,故应该出现在回归方程中,可得回归方程为Y=-3561.185+2.066X 。

表十一回归分析表

在实际中经常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工资收

入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并推断两者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居民工资收入水平是影响净利润的重要原因,而居民工资收入增加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工资收入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关系。提出了提高居民工资收入,促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三、分析结论

通过前面我们对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的描述统计、动态分析和相关与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居民收入水平与工资的多少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随着我国综合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工资逐渐提高,而收入水平随之上升。说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工资呈正相关。城市及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人均可支配的收入也不一样,这和各地发展速度以及人口数量息息相关。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可支配收入额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可支配收入明显突出。应该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分析数据。

2.通过描述统计表分析得出: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在1994年至2000年之间,工资变化较稳定。在2001年至2006年之间,人均可支配收入额增长速度上升,但基数小,总体上变化不大。在2007年至2014之间,在前几年的基础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提高,增加至28844元。因此,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逐步逐年的提高工资的水平,工资是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3.从1994年至2014年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工资的增加,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断增加,但在1998年和2001年受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1998年至200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额增长缓慢。总而言之国民经济状况、居民工资状况、人均收入状况大体呈正比。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工资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家庭越快来越富裕。但是城市之间的差距及贫富差距相对较大。首先作为大学生我们不光有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我们还应具备合理的支配收入观念。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家庭工资情况合理制定自己的收入与消费计划。在自己身上的钱不充足时,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向自己的父母索要。而是要开始考虑在大学期间在不耽误自己学业的情况下如何赚的自己的生活费,提高可支配收入。同时养成将自己的每一笔收入一一记录的好习惯以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

SPSS实验报告

SPSS实验报告要求 1、为减小文字工作量,提升实验报告要求,每次上课只需要选择一个实验写报告即可,最终上交的实验报告统一命名为实验一、二……六。每个实验下面有超过二个小实验的,只需选择二个定实验报告。 2、实验报告统一使用WORD文档,建议使用宋体五号字,统一装订后,第十八周周五上午交。 3、实验报告参照以下模板

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 实验报告 班级:社会工作13 学号: 姓名: 学期: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一建立与编辑数据文件 实验时间:2016-5-26 地点:实验楼2栋4楼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文件的原理和方法; 2、 3、 二、实验内容 **************************************************************************** ******************************************************************************* ******* 三、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简要描述即可 ******************************************************************************* ******************************************************************************* **** 2、选择个案 简要描述即可 ******************************************************************************* ******************************************************************************* **** 四、实验结果 1、建立数据文件 **************************************************************************** ******************************************************************************* ******* 2、选择个案 ****************************************************************************

SPSS实验报告(一)

SPSS实验报告(一)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应用统计软件分析(SPSS)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副研究员 实验日期: 2016.4.19 成绩评定指导教 师 签字 签字 日期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序号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转换菜单和数据菜单的具体功能及操作,熟练应用两个菜单中的计算变量、重新编码、选择个案、个案排序、分类汇总等几个主要过程 实验要求 能够根据相关要求选用正确的过程对变量或者文件进行管理和操作,得到结果,并能对得出的结果进行解释。 二、实验描述及实验过程 实验描述一、下载数据(以下情况选一种): (一)分地区(31个省市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数据(2014年)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亿元) ,城市燃气建设投资额(亿元)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投资额(亿元),城市排水建设投资额(亿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额(亿元),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建设投资额(亿元)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万元) 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额(亿元) (二)分地区(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总体数据(2014年)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城镇失业率,基尼系数等 (三)各省市房地产开发2014年相关数据 投资额,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从业人员数,收入,税金,利润,资产,负债,平均销售价格,等等。 (四)各省市科技2014年相关数据 包括GDP,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GDP),R&D研发人员,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授权量。 (五)查找相关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医药制造、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业、旅游酒店行业、航空、电子商务企业等)上市公司2015年度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固定资产净值、总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

SPSS实验报告.pdf

专业班级:金融106姓名:周吉利1222朱宁宁1224杨程琤1212周孟杰1207实验日期:2012.3.27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统计实验 实验名称:备择实验专业班级:金融105-106姓名:叶美君1219胡志晖1206黄世杰1208崔 迦楠1175 实验日期:2012.3.29 成绩: 教师:

专业班级:金融106姓名:周吉利1222朱宁宁1224杨程琤1212周孟杰1207实验日期:2012.3.27 一、实验目的:统计分析的目的在于研究总体特征。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能够得到的往往只能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观察对象,他们构成了样本,只有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我们才能对总体的实际情况作出可能的推断。因此描述性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做好这一步是进行正确统计推断的先决条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大致了解数据的分布类型和特点、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或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性分析(包括检查数据是否有错误,对数据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初步观察)。 本试验旨在于:引到学生利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适当的整理和显示, 描述并探索出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掌握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为继续学习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各种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而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 1.表 2.7为某班级16位学生的身高数据,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并对实验报告作出说明。 表2.7 某班16位学生的身高数据 学号性别身高(cm )学号性别身高(cm ) 1 M 170 9 M 150 2 F 17 3 10 M 157 3 F 169 11 F 177 4 M 15 5 12 M 160 5 F 174 13 F 169 6 F 178 14 M 154 7 M 156 15 F 172 8 F 171 16 F 180 三、实验过程: 1、输入某班级16位学生的身高数据。 2、然后选择分析,描述统计,频率,并选择统计量。

spss实习报告

SPSS统计分析软件 实验报告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贸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09级1班 雍荣 2009165106

实验一SPSS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PSS的菜单和窗口界面,熟悉SPSS各种参数的设置; 2.掌握SPSS的数据管理功能。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数据的输入和保存 1. SPSS界面 当打开SPSS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界面如下: 请注意窗口顶部显示为“SPSS for Windows Data Editor”,表明现在所看到的是SPSS的数据管理窗口。这是一个典型的Windows软件界面,有菜单栏、工具栏。该界面和EXCEL极为相似,很多操作也与EXCEL类似,同学们可以自己试试。 2.定义变量 选择菜单Data==>Define Variable。系统弹出定义变量对话框如下:

对话框最上方为变量名,现在显示为“VAR00001”,这是系统的默认变量名;往下是变量情况描述,可以看到系统默认该变量为数值型,长度为8,有两位小数位,尚无缺失值,显示对齐方式为右对齐;第三部分为四个设置更改按钮,分别可以设定变量类型、标签、缺失值和列显示格式;第四部分实际上是用来定义变量属于数值变量、有序分类变量还是无序分类变量,现在系统默认新变量为数值变量;最下方则依次是确定、取消和帮助按钮。 假如有两组数据如下: GROUP 1: 0.84 1.05 1.20 1.20 1.39 1.53 1.67 1.80 1.87 2.07 2.11 GROUP 2: 0.54 0.64 0.64 0.75 0.76 0.81 1.16 1.20 1.34 1.35 1.48 1.56 1.87 先来建立分组变量GROUP。请将变量名改为GROUP,然后单击OK按钮。 现在SPSS的数据管理窗口如下所示: 第一列的名称已经改为了“group”,这就是我们所定义的新变量“group”。

SPSS实验报告

第四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计算诸如样本均值、中位数、样本方差等重要基本统计量,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使分析者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数据的整体分布形态,对进一步的统计推断和数据建模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并且,通过例子学习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实现,包括统计量的定义及计算、频率分析、描述性分析、探索性分析、交叉表分析和多重响应分析,能够使分析者更好的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即单变量频数分布的编制、基本统计量的计算以及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等。 二、实验内容 1.打开数据文件data4-8.sav,完成以下统计分析。 (1)计算各科成绩的描述统计量: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极差、最大值和最小值; ①解决问题的原理:描述性分析 ②实验步骤:通过“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打开“描述性”对话框,根据题目所需要的统计量进行设置。 ③结果及分析: 表中分析变量“成绩”的个案数、所有个案中的极大值、极小值、均值、标准差及方差。 (2)使用Recode命令生成一个新变量“成绩段”,其值为各科成绩的分段:90~100为1,80~89为2,70~79为3,60~69为4,60分以下为5,其值标签:1—优,2—良,3—中,4—及格,5—不及格。分段以后进行频数分析,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最后生成条形图和饼图。 ①解决问题的原理:频率分析。 ②实验步骤:通过“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根据题目所需要的统计量进行设置。 ③结果及分析: 成绩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15 1 2.2 2.2 2.2 19 1 2.2 2.2 4.4 24 1 2.2 2.2 6.7 28 1 2.2 2.2 8.9 30 1 2.2 2.2 11.1 32 2 4.4 4.4 15.6 33 1 2.2 2.2 17.8 34 1 2.2 2.2 20.0 36 1 2.2 2.2 22.2 37 2 4.4 4.4 26.7 43 1 2.2 2.2 28.9 49 1 2.2 2.2 31.1 50 1 2.2 2.2 33.3 55 1 2.2 2.2 35.6

spss实验心得体会.doc

spss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SPSS学习报告总结心得 应用统计分析学习报告 本科的时候有概率统计和数理分析的基础,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应用统计分析的东西,SPSspss实验心得体会)S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学过。一直以为这一块儿会比较难,这学期最初学的时候,因为没有认真看老师给的英文教材,课下也没有认真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学起来有些吃力,总感觉听起来一头雾水。老师说最后的考核是通过提交学习报告,然后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些教材查了些资料,发现很多问题都弄清楚了。结合软件和书上的例子,实战一下,发现SPSS的功能相当强大。最后总结出这篇报告,以巩固所学。 SPSS,全称是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s,即“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是Ibm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用于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任务的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总称,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数据分析软件之一。SPSS具有统计分析功能强大、操作界面友好、与其他软件交互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医疗卫生、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具体到管理方面,SPSS也是一个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强大工具。这门课中也会用到AmoS软件。关于SPSS的书,很多都是首先介绍软件的。这个软件易于安装,我装的是19.0的,虽然20.0有一些改变和优化,但是主体都是一样的,而且都是可视化界面,用起来很方面且容易上手。所以,我学习的重点是卡方检验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价值、计算方式、结果的解释和表述。 首先是T检验这一部分。由于参数检验的基础不牢固,这部分也是最初开始接触应用统计的东西,学起来很多东西拿不准,比如说原假设默认的是什么。结果出来后依然分不清楚是接受原假设还是拒绝原假设。不过现在弄懂了。这部分很有用的是T检验。T检验应用于当样本数较小时,且样本取自正态总体同时做两样本均数比较时,还要求两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时,已知一个总体均数u,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差,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T检验分为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其中,单样本T检验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的T检验,用于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未知总体 均数μ与已知的总体均数uo有无差别;独立样本T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两个样本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总体,即比较两个样本的均值是否相同,要求两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配对样本T检验中,要正确理解“配对”的含义,主要用于检验两个有联系的正态总体的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跟独立检验的区别就是样本是否是配对样本。这几个方法用软件操作起来都是相对简单的,关键是分清楚什么时候用这个什么时候用那个。 然后是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就是将索要处理的观测值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变异的不同来源把观测值总变异的平方和以及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获得不同变异来源的均值与误差均方,通过比较不同变异来源的均方与误差均方,判断各样本所属总体方差是否相等。方差

spss实验报告

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上课时间2013 学年上半学期 14 周( 2013 年 5 月 27 日— 31 日)学生姓名杨守玲学号2011211432 班级0361102 所在学院经管上课地点金融实验指导教师唐兴艳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 3.表5.20 是某班级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试分析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数据文件:data5-16.sav)。 解:解决问题的原理:独立T样本检验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Ho:p<0.05,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H1:p>0.05,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第1步单样本T 检验分析设置 (1)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 检验(S)”,打开“单样本T 检验主对话框”,确定要进行T 检验的变量并输入检验值,按如图所示进行设置。将“成绩”选入“检验变量”中,输入待检验的值“70”,用来检验产生的样本均值与检验值有无显著性差异。 第2步“选项”对话框设置:指定置信水平和缺失值的处理方法。

第3步主要结果及分析 完成以上的操作步骤后,点击“确定”按钮,运行结果如下所示,具体分析如下:下表给出了单样本T 检验的描述性统计量,包括样本数(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差。 当置信水平为95%时,显著性水平为0.05,从表5.2 中可以看出,双尾检测概率P 值为0.002,小于0.05,故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即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4. 在某次测试中,随机抽取男女同学的成绩各10 名,数据如下: 男:99 79 59 89 79 89 99 82 80 85 女:88 54 56 23 75 65 73 50 80 65 假设样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比较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男女得分是否有显著性

SPSS统计软件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SPSS统计软件实训课是在我们在学习《统计学》理论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实践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此次实训,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具体的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掌握统计软件SPSS的使用方法。,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2年1月9日至2012年1月13日 地点:唐山学院北校区A座502机房 三、实训要求: 这次实训内容为上机实训,主要学习SPSS软件的操作技能,以及关于此软件的一些理论和它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的主要要求为,运用SPSS 软件功能及相关资料来完成SPSS操作,选择有现实意义的课题进行计算和分析,最后递交统计分析报告,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的。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分析。 四、实训的主要内容与过程: 此次实训,我大概明白了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也掌握了如何排序、分组、计算、合并、增加、删除以及录入数据;学会了如何计算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等动态数列的计算;明白了如何进行频数分析、描述分析、探索分析以及作图分析;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运用SPSS软件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计算平均值、T检验和假设性检验。通过这次试训,我基本上掌握了SPSS软件的主要操作过程,也学会了运用SPSS软件进行各种数据分析。这些内容,也就是我们SPSS统计软件实训的主要内容。 四、实训结果与体会 五天的SPSS软件实训终于结束了,虽然实训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但实训结果却是甜的。看着小组的课题报告,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触。高老师在对统计理论及SPSS软件功能模块的讲解的同时更侧重于统计分析在各项工作中的 实际应用,使我们不仅掌握SPSS软件及技术原理而且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个实训。我真真正正学到了不少知识,另外,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SPSS实验报告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得 1. 进一步了解掌握SPSS专业统计分析软件,能更好地使用英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学习描述性统汁分析及英在SPSS中得实现,内容具体包括基本描述性统汁量得龙义及计 算、频率分析、描述性分析、探索性分析、交叉表分析等。 3. 复习权重等前章得知识。 二、实验内容 题目一 打开数据文件“da ta4-5、sa v“,完成以下统计分析: (1) 计算各科成绩得描述统计虽: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 (2) 使用“Recode"命令生成一个新变量“成绩段",其值为各科成绩得分段:90?1 00为1,8 0?89为2,70-79为3, 6 0 ~6 9为4, 6 0分以下为5,其值标签设为:1 一优,2-良,3-中,4 一及格,5-不及格。分段以后进行频数分析,统讣各分数段得人数,最后生成条形图与饼图。 1 ?解决问题得原理 因为问题涉及各科成绩,用描述性分析,第二问要先进行数据分段,英后利用频数分析描述统计量并可以生成条形图等。 2、实验步骤 针对第一问 第1步打开数据 菜单选择:“文件一打开一数据”,将“da t a 4-8、sav”导入。 第2步文件拆分 菜单选择:“数据一拆分文件”,打开“分割文件”对话框,点击比较组按钮,将“科目”加入到“分组方式”列表框中,并确圧。

力櫻8矽仿帕 狄巴 ?UKfB "㈣ CM9SS5M Mew rrwrt” tUl 打制梅』 C iSNjtljtWJFMfFfC) .:找灼值附测W 回 点击“继续"按钮。 (4)回到“描述性"对话框,点击确左。 针对第二问 第1步频率分析设置: (1) 选择菜单:“分析一描述统计一频率“, (2) 打丹濒率(F)”对话框,点击“合计S 再点击“继续”按钮、 .25 Ujixx?Mica.v. rjMR2*一1_?_」_at 丄赵―l_ga_J_xa_J_Rl_] jtt 一 I I i I i i ; I I I m 却tl 也⑥船屯勺 .aKRU?w? tt?W(U ?'. rwitMQ' I S J WEL B 矶"皿 ? .uNWIttttN ? wt ,E 0tt

spss实验报告最终版本

实验课程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上课时间2012 学年 1 学期15 周(2012 年12 月18日—28 日) 学生姓名李艳学号2010211587 班级0331002 所在学院经济管 上课地点经管3 楼指导教师胡大权理学院

实验内容写作 第六章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值间的差别基本来源有两个:随机误差,如测 量误差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称为组内差异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习题完成思考与练习的5、6、7、8题。 第5题:为了寻求适应某地区的高产油菜品种,今选5个品种进行试验,每一种在4块条件完全相同的试验田上试种,其他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完全一样。表 6.20所示为每一品种下每一块田的亩产量,根 据这些数据分析不同品种油菜的平均产量在显著水平0.05下有无显著性差异。 第一步分析 由于考虑的是控制变量对另一个观测变量的影响,而且是5个品种,所以不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二步数据的组织 从实验材料中直接导入数据 第三步方差相等的齐性检验 由于方差分析的前提是各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方差相等的正态分布,而且各组的方差具有齐性,其中正 态分布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但是对于方差相等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必须对方差相等的前提进 行检验。

第四步多重比较分析 通过上面的步骤,只能判断不同的施肥等田间操作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如果要想进一步了解究竟那 个品种与其他的有显著性均值差别等细节问题,就需要单击上图中的两两比较按钮。 第五步运行结果及分析 多重比较结果表:从该表可以看出分别对几个不同的品种进行的两两比较。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4品种是最好的。其他的次之。 第6题:某公司希望检测四种类型类型轮胎A,B,C,D的寿命,如表 6.21所示。其中每种轮胎应用在随选择的6种汽车上,在显著性水平0.05下判断不同类型轮胎的寿命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一步分析 由于考虑的是一个控制变量对另一个控制变量的影响,而且是4种轮胎,所以不宜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应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二步数据的组织 从实验材料中直接导入数据。 第三步方差相等的齐性检验 由于方差分析的前提是各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方差相等的正态分布,而且各组的方差具有齐性,其中正态分 布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但是对于方差相等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必须对方差相等的前提进行检 验。选择菜单“分析”—均值比较—单因素ANOVA。

SPSS软件个人实训报告

个人实训报告 一、实训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2年 1月9日至2010年1月13日 地点: 二、实训目的: SPSS统计软件实训课是在我们在学习《统计学》理论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实践课。通过实训,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具体的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掌握统计软件SPSS 的使用方法。通过对SPSS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实训的内容与要求 实训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实训和小组实训。 1、个人实训: (1)个人实训内容 学习SPSS软件文件的建立、管理以及统计数据的录入;学习结合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并会制作统计图和统计表;学习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初步统计描述分析、计算相关指标;学习结合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能解释输出结果。每天记录实训日志、实训结束后撰写一篇实训报告。 (2)小组实训任务 小组通过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资料并经过讨论确定实训的题目和方向,自己动手实训变量,选择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趋势的数据作为该实训的基础内容,能应用SPSS软件对所选题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完成专题分析报告。 2、实训要求: 围绕实训课题和统计方法的要求,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统计资料,并加以整理; 对所搜集与整理的资料,运用所选的统计方法加以分析,要求资料整理、计算与描述均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 实训报告以书面形式完成,字数不少于3000字,要求文字分析、数据计算与运用、统计图或统计表相结合,图文并茂。

三、实训的过程: 经过这几天的实训,我基本明白了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也掌握了如何利用SPSS处理数据并绘制图表;学会了如何计算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等动态数列的计算;了解了如何进行频数分析、描述分析、探索分析以及作图分析;其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运用SPSS软件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计算平均值、T检验和假设性检验。通过这次实训,我熟练掌握了SPSS 软件的主要操作过程,也学会了运用SPSS软件进行各种数据分析。这些内容,就是本次SPSS统计软件实训的主要内容。 四、实训结果与体会 本学期一周的SPSS软件实训结束了,我感触很深,因为本次实训过程是在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实训结果是可喜的。老师在对统计理论及 SPSS 软件功能模块的讲解的同时更侧重于统计分析在各项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使我们不仅掌握SPSS 软件及技术原理而且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个实训。我真真正正学到了不少统计知识,另外,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PSS 软件有具体的使用者要求的分析深度,同时是一个可视化的工具,使我们非常容易使用,这样我们可以自己对结果进行检查。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学习软件其实只是学习软件的操作流程,而要真正掌握整个软件,就得自己摸索探究,真真正正弄懂它,还要下一定的功夫的。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点。这次实训,虽然时间安排较为轻松,内容也不多,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一部分内容总是不熟练,请教同学他们也不会,不过,问题也总会用解决的办法。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本次实训结束之前,我终于弥补了不熟练的那部分内容。 在SPSS学习中,我对它的认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能逐个攻克。学习这种在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分析方法,会使我们更能轻易应付日后的社会的信息工作,掌握这种高级的技能,对我们工作就业也提供了竞争优势。 学习SPSS软件,对于我们这些将来要时刻与数据打交道的人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它主要的是运用SPSS软件结合所学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需要的处理,相对于EXCEL处理,SPSS软件处理不仅效率高,而且操作简单。 我个人觉得,SPSS软件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我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是一门必备的课程,也是一门必须熟练掌握的课程,我是很喜欢本

SPSS实验报告62564

SPSS软件应用实验报告 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140906班成昊 20142823

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掌握SPSS基本统计分析基本操作 二、实验容:1、根据上面的数据,制作茎叶图,并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验证 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2、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125万元为 良好企业,105~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编制百分比分 布统计表。 Frequency Stem & Leaf

2.00 8 . 78 3.00 9 . 257 9.00 10 . 033455788 11.00 11 . 7.00 12 . 0003567 5.00 13 . 05678 2.00 14 . 26 1.00 15 . 0 Stem width: 10 Each leaf: 1 case(s) 分组 次數百分比有效的百分 比 累積百分 比 有效先进企 业 11 27.5 27.5 27.5 良好企 业 11 27.5 27.5 55.0 一般企 业 9 22.5 22.5 77.5 落后企 业 9 22.5 22.5 100.0 總計40 100.0 100.0 四、实验结果分析:

1、均值为116.08、标准差为15.431,正态分布的检验K-S值为0.1,Sig.值 为0.983>0.05,因此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2、对40个企业分组后先进企业占总体比重27.5%良好企业占总体比重27.5%一般企业占总体比重22.5%落后企业占总体比重22.5%先进企业和良好企业占总体比重较大,一般企业和落后企业占总体比重较小。 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掌握列联表(定类变量与定类变量)基本操作 二、实验容:1、A、B车间对厂长的满意程度是否有显著差异 2、如果有计算τ系数 三、实验步骤:首先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然后运用分析>描述性统计>交叉表格进行列联表分析,做卡方检验,结果如下: 车间*对厂长的满意度交叉列表 計數 对厂长的满意度 總計 满意不满意 车间车间 A 30 10 40 车间 B 20 20 40 總計50 30 80 卡方測試 數值df 漸近顯著性(2 端) 精確顯著性(2 端) 精確顯著性(1 端) 皮爾森 (Pearson) 卡方 5.333a 1 .021 持續更正b 4.320 1 .038 概似比 5.412 1 .020 費雪 (Fisher) 確切 檢定 .037 .018 線性對線性關聯 5.267 1 .022 有效觀察值個數80 a. 0 資料格 (0.0%) 預期計數小於 5。預期的計數下限為 15.00。 b. 只針對 2x2 表格進行計算

《统计实习》SPSS实验报告

《统计实习》SPSS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 实验项目:描述性统计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的分析方法; 2、熟练掌握各个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数据输入 案例:对6名男生和6名女生的肺活量的统计,数据如下: 1.打开SPSS软件,进行数据输入:通过打开数据的方式对XLS的数据进行输入

其变量视图为: 二、探索分析 进行探索分析得出如下输出结果:浏览

由上表可以看出,6例均为有效值,没有记录缺失值得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男女之间肺活量的差异,男生明显优于女生,范围更广,偏度大。 男 男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2.00 1 . 34 2.00 1 . 89

2.00 2 . 02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女 女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2.00 1 . 23 3.00 1 . 568 1.00 2 . 0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三、频率分析 进行频率分析得出如下输出结果:

由上图可知,分析变量名:肺活量。可见样本量N为6例,缺失值0例, 1500以下的33%,1500-2000男生33%女生50%,2000以上女生16.7%,男生33%。 四、描述分析 进行描述分析得出如下输出结果: 由上图可知,分析变量名:工资,可见样本量N为6例,极小值为男1342女1213,极大值为男2200女2077,说明12人中肺活量最少的为女生是1213,最多的为男生有2200,均值为1810.50/1621.33,.标准差为327.735/325.408,离散程度不算大。 五、交叉分析

SPSS实训心得体会

SPSS实训心得体会 统计软件实训报告(论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 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20XX.12.30-20XX.1.10 目录 第1部分拟定研究问题 (1) 1.1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1) 1.2样本设计与指标....................................................... .1 1.3

数据....................................................... .. (2) 第2部分研究问题的统计软件处理 (3) 2.1描述统计分析....................................................... (3) 2.2推断统计分析....................................................... ...4 2.3 多元统计分析....................................................... (6) 第3部分研究结论及建议 (20) 3.1研究结论....................................................... (20) 3.2建议.......................................................

..........20 第4部分参考文献...............................................24 第5 部分 学生总结与成绩评定 (25) 第1部分拟定研究问题 1.1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1)研究问题:贵阳市生产总值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许多的影响因素,例如有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工资水平、年末 储蓄余额、受教育程度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但并不是每个因素都都有同等 的作用或者得到同等的重视,而且每个因素还会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地区的经济也是如此。 生产总值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综合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研究它的影响 因素,也想当于研究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代表意义,对其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 利于了解贵阳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经济的影响因素、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影响因素

spss实训报告3

实训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SPSS软件实训 系(部)年级专业班学生姓名学号 开课时间至学年第学期

第一章:入门操作 数据的输入 建立字段——输入数字——保存(分别在data view和variabe view下处理) 数据的简单描述(n,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方差) 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选择变量→ok (分组描述方法:Data→Split File→选择分组指标→ok→再进行上面分析) 绘制直方图 Graphs→Histogram→选择变量→ok 统计分析(两个样本的均值比较-t检验) Analyze→Compare Mean→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选择变量和分组变量→设置分组变量值→ok(结果如下)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 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 F Sig. t df Sig. (2-tailed) Mean Difference Std. Error Differenc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Lower Upper x Equal variances assumed .032 .860 2.524 22 .019 .43629 .17288 .07777 .79482 Equal variances not assumed 2.524 21.353 .020 .43629 .17286 .07716 .79542 (1)方差齐性检验时F越小(p越大),就证明没有差异,就说明齐,这与方差分析均数时F越大约好相反。 F=MS组间/MS误差=(处理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带来的误差)/个体差异带来的误差(2)统计显著性(sig)就是出现目前样本这结果的机率,即P=sig=0.860,sig越接近1越齐(3)df为自由度df=n-2=24-2=22 (4) ?=0.05 第二章:数据文件的处理data和transform菜单的应用 Transforms (1)compute过程(赋值,条件赋值) 新建自变量→transforms/compute→赋值一个→再制造条件if (2)count过程(定义缺失值,变量范围) Transforms/count→define values→定义缺失值,range变量范围 (3)recode过程(根据原条件得到新的变量) Transforms/recode→different variable→填写新变量名→选择自变量→change→old and new values→定义条件和new values (4)rank cases过程(分组排序) Transforms/rank cases→选择自变量和分组变量 DATA (1)sort case过程(排序) Data/sort case→选择变量→选择升序和降序 (2)transpose(变量和记录的置换,即变量变成记录,记录变成变量)

SPSS实习报告

spss统计分析软件 实验报告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贸易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09级1班 雍荣 2009165106 实验一 spss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pss的菜单和窗口界面,熟悉spss各种参数的设置; 2.掌握spss的数据管 理功能。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数据的输入和保存 1. spss界面 当打开spss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界面如下: 请注意窗口顶部显示为“spss for windows data editor”,表明现在所看到的是spss 的数据管理窗口。这是一个典型的windows软件界面,有菜单栏、工具栏。该界面和excel 极为相似,很多操作也与excel类似,同学们可以自己试试。 2.定义变量 选择菜单data==>define variable。系统弹出定义变量对话框如下: 对话框最上方为变量名,现在显示为“var00001”,这是系统的默认变量名;往下是变量 情况描述,可以看到系统默认该变量为数值型,长度为8,有两位小数位,尚无缺失值,显 示对齐方式为右对齐;第三部分为四个设置更改按钮,分别可以设定变量类型、标签、缺失 值和列显示格式;第四部分实际上是用来定义变量属于数值变量、有序分类变量还是无序分 类变量,现在系统默认新变量为数值变量;最下方则依次是确定、取消和帮助按钮。 假如有两组数据如下: group 1: 0.84 1.05 1.20 1.20 1.39 1.53 1.67 1.80 1.87 2.07 2.11 group 2: 0.54 0.64 0.64 0.75 0.76 0.81 1.16 1.20 1.34 1.35 1.48 1.56 1.87 先来建立分组变量group。请将变量名改为group,然后单击ok按钮。现在spss的数 据管理窗口如下所示: 第一列的名称已经改为了“group”,这就是我们所定义的新变量“group”。 现在我们来建立变量x。单击第一行第二列的单元格,然后选择菜单data==>define variable,同样,将变量名改为x,然后确认。此时spss的数据管理窗口如下所示: 3.输入数据 4. 保存数据 选择菜单file==>save,由于该数据从来没有被保存过,所以弹出save as对话框如 下: 单击保存类型列表框,可以看到spss所支持的各种数据类型,有dbf、foxpro、excel、 access等,这里我们仍然将其存为spss自己的数据格式(*.sav篇二:spss软件个人实训 报告 个人实训报告 一、实训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2年 1月9日至2010年1月13日 地点: 二、实训目的: spss统计软件实训课是在我们在学习《统计学》理论课程之后所开设的一门实践课。通 过实训,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具体的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

spss实习心得体会

spss实习心得体会 spss实习心得体会 spss实习心得体会1 五天的SPSS软件实训终于结束了,虽然实训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但实训结果却是甜的。看着小组的课题报告,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触。高老师在对统计理论及 SPSS 软件功能模块的讲解的同时更侧重于统计分析在各项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使我们不仅掌握 SPSS 软件及技术原理而且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这个实训。我真真正正学到了不少知识,另外,也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中每个人完成不同的任务,我的任务是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市、县及县以下的分类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分析方差,均值,P值,显著性如何并进行T检验,得出结论报告。结果中比较有用的值为差值变量的均值Mean和Sig显著性在初级统计中,通常都要求所分析的数据呈现正态分布。通过对ss软件对数据的实践处理,我感觉显著性检验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对具体数据分析的目的性,实用性以及自己在做研究时如何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提高。 SPSS 有具体的使用者要求的分析深度,同时是一个可视化的工具,使我们非常容易使用,这样我们可以自己对结果进行检查。电算

化老师曾经说过,学习软件其实只是学习软件的操作流程,而要真正掌握整个软件,就得自己摸索探究,真真正正弄懂它,还要下一定的功夫的。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点。前几次实训都是关于会计实验的,虽然时间安排比此次实训紧,任务量大,但实训结束后,基本的试训内容都完全掌握。而这次实训,虽然时间安排较为轻松,内容也不多,操作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根本就听不见看不见老师讲的,即便后来老师一讲就去前面,由于没有条件跟着操作,导致一部分内容总是不熟练,请教同学他们也不会,不过,问题也总会用解决的办法。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本次实训结束之前,我终于弥补了自己不熟练的那部分内容。 学习SPSS软件,对于我们这些将来要时刻与数据打交道的人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它主要的是运用SPSS软件结合所学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需要的处理,相对于EXCEL处理,SPSS软件处理不仅效率高,而且操作简单。我个人觉得,SPSS软件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我们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一门必备的课程,也是一门必须熟练掌握的课程,很庆幸,我是抱着将来要学习运用SPSS软件进行此次实训的。这次实训,使我对统计工作的过程和 SPSS应用的流程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拓展了视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我的职业意识、劳动观点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使我获得了思想和课题分析处理上的双丰收。 在SPSS学习中,我对它的认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能逐个攻克。学习这种在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