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高铁技术之最
兰新高铁路基形变InSAR监测及机理分析

兰新高铁路基形变InSAR监测及机理分析兰新高铁路基形变InSAR监测及机理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快速增长,高铁作为现代化快速交通工具的代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由于高铁建设常常伴随着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土地的位移和变形问题成为高铁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解决的技术难题。
其中,土地基础与路基的变形是影响高铁线路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和分析路基及其周边土地基础的形变情况,对于高铁线路的安全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兰新高铁路基形变监测技术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铁路基形变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其中,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的遥感技术,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成为高铁路基形变监测的重要工具。
InSAR技术通过获取地表的多时相雷达反射信号并对其进行处理,可以获得地表点相对高程的变化量。
在兰新高铁路基形变监测中,可利用星载SAR系统获取大尺度的遥感数据,通过对不同时间相的SAR图像进行配准,提取出地表点相对高程的变化信息。
根据InSAR技术原理,可以精确获取路基及其周边土地的形变情况,为后续分析和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兰新高铁路基形变机理分析兰新高铁路基形变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结构、地下水位、气象因素等。
在兰新高铁路基形变监测中,可以通过InSAR技术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揭示造成路基形变的机理。
首先,地质结构是造成路基形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兰新高铁的建设过程中,路基通常通过填土来建设,而填土在不同时间和季节的水分含量变化会导致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路基的变形。
InSAR技术可以通过监测路基岩土体积变化情况,解析出地质结构对路基形变的影响。
其次,地下水位是另一个影响路基形变的重要因素。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湿度变化,从而导致土壤体积的扩张或收缩,进而导致路基的形变。
InSAR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地表高程变化,揭示地下水位对路基形变的影响机理。
兰新高铁

各位同学,在过去的暑假中,不知是否有同学在外出游玩时选择了高铁作为交通工具?(互动)的确,由于上海处于中国东南部,科技发达,交通便捷。
通过高铁,我们能够较为便捷地到达我们所期望的目的地。
然而,我今天所要介绍的这条高铁,位于我国的西部高海拔地区。
它的名字叫做兰新高铁。
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9月2日发布消息披露,9月1日上午,在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的丹霞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西安电化公司值班员向兰新高铁(甘肃段)电气化接触网线路送电一次成功。
这标志着兰新高速铁路即将进入通车前的联调联试阶段,年底有望全线建成通车。
刚才大家可能注意到,兰新铁路通车后,将经过甘肃省张掖市,这也是我们学校“菁英计划”西部地区考察的目的地之一。
我想,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了解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所组织的这短短几天中。
未来,改造开发西部的重担肯定将要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因此,我选择了这个题目,也希望借此呼吁同学们,多关心、了解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所实行的种种举措。
回到兰新高铁,兰新高铁(又称兰新客运专线)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总投资1435亿元,连接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运输通道。
线路全长1776公里,横贯中国西北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设计最高运营时速为250公里,是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也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由于这条高铁与古丝绸之路基本并行,因此被誉为“丝路高铁”。
兰新高铁2009年开工建设,穿越高原高寒区、百里强风区、戈壁无人区、严重缺水区,其中祁连山、大坂山地区海拔在3800米以上,施工异常艰难。
中铁电气化局等单位数十万铁路建设者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施工带来的种种困难,探索并掌握了强风区、高海拔区高铁施工的关键技术,保证了工期和质量。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兰新通道内新的大能力铁路干线,实现新疆等西部地区与内地的快速客运连接,同时使既有兰新铁路货运运能得到释放。
中国高铁十大世界之最

中国高铁十大世界之最作者:崔金泰来源:《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19年第05期1.世界最密、最长的高速铁路网我国已建成四通八达、密如蛛網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其运营总里程达2.5万千米,比其他国家建成的高铁里程总和还多,居世界第一位。
2.世界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列车2017年9月中旬开始,京沪高铁由“复兴号”动车组牵引,将列车运营时速提高到350千米,使其成为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列车。
实际上早在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试验段上,“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就创造了时速486.1千米的世界高铁运行第一速。
这表明,我国高铁进一步提高运营速度还有很大潜力。
3.世界建造标准最高的高铁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等级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高铁,其设计时速400千米,全长1318千米。
以线路施工来说,京沪高铁的路基沉降的最大值未超过2毫米,桥梁墩台沉降未超过1毫米,大大低于15毫米和5毫米的规定标准;从运行安全性来说,创新设置有故障自我诊断、自动报警和处置等智能系统,保证了列车高速行驶时的顺利通畅。
4.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其运营里程长达2298千米,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5.世界首条高寒地区最长高铁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全程921千米,运行时速350千米。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高寒高速铁路,也是高寒地区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
哈大高铁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达-40℃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05厘米,这对高铁建造、施工和运营带来极大挑战。
我国采用先进成熟的适应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的成套技术和经验,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6.荣获多项世界第一的高铁动车组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高铁动车组,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特点获得速度、运送量、车体平稳舒适、节能环保等多项世界第一。
动车组的运营时速达350千米,为世界最高运营时速,而其试验时速达486.1千米,可与飞机媲美。
兰新高铁防风“三大法宝”:挡风墙、挡风屏、地上隧道

兰新高铁防风“三大法宝”:挡风墙、挡风屏、地上隧道图①乘客在高铁上跳起民族舞蹈。
记者王瑟摄图②桥梁上的挡风屏。
图③钢筋混凝土挡风墙。
由乌鲁木齐铁路局提供曾记否,新疆的大风将一辆列车吹翻,造成多人伤亡;曾记否,新疆的大风带起的沙石将进京列车一侧车窗全部打破。
新疆的大风,每年造成列车停运80天左右,限速运行的时间约为260天。
普通列车遭遇大风尚且如此,那比普通列车快多了的高铁怎么面对新疆的大风?还有被大风吹起的沙石?还有那湿地、坎儿井?11月16日,新疆历史上首条高铁开通运营之际,建设者一一为记者解答了这些被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防风“三大法宝”从乌鲁木齐火车站出发,一路东行几十公里,就进入达坂城风区。
轨道两侧出现一道钢筋砼、耐候钢建结构,约四米高的“挡风墙”,赫然矗立在广袤的大漠里,蔚为壮观。
“这就是‘挡风墙’,全线345公里的路基上都建有它。
形象点说,就是把风挡在墙外面,墙里面跑火车。
”兰新铁路新疆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马西章介绍,“710公里长的兰新高铁新疆段,有防风工程的路段就长达46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65%。
这些防风工程技术的运用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尚属首次,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最大的。
”高铁继续前行,便来到兰新高铁十三间房特大桥工地。
“这个地方是Ⅴ级风区的核心区域,因线路是东西走向,大桥两头被天山夹峙,处于一个巨大的风口,风与桥几乎垂直。
大风刮过来,越野车迎风侧的玻璃和漆,瞬间便会碎掉。
”马西章说,“这座特大桥的桥梁为槽形梁,并安装了由不同尺寸的H型钢柱和开孔波形钢板组成的挡风屏,十分牢固。
”据介绍,全线124座桥梁,均采用这种方式防风。
十三间房特大桥向东不远,是一座由钢筋砼拼接成的地上隧道。
“这是防风明洞,长1.2公里。
”顺着马西章的手指可以看到,在这座钢铁隧道严实的包裹下,轨道路基就像穿了一层厚厚的铠甲。
钢筋混凝土挡风墙、桥梁上的挡风屏,以及“地上隧道”,这就是兰新高铁线新疆段防风的三大法宝。
新疆大交通兰新高铁:新疆时代性地标

Unique Plans特别策划ights Reserved.、高新、高超、高印。
动漫中的箭头一一股潮流,开始在ights Reserved.ights Reserved.高铁,一个时代的名词。
当下是快速发展的时代,高速、高新、高超、高清……人们无法脱离这些时代的烙印。
进入21世纪,当高速公路像动漫中的箭头一样快速指向远方,高速铁路也如一股潮流,开始在全国各地急速涌动。
多少次,当我在内地乘坐高铁望着窗外急速闪去的原野;多少次,当我搭乘汽车奔驰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多少次,当我穿过高楼林立的一个个面貌一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我总会和许多新疆人一样,脑子里不停地跳出一个问号:广袤的新疆大地什么时候才能有高速铁路?时代终究在发展,西部大发展已是众望所归。
新疆高铁,呼之欲出……大漠托起钢铁长虹大漠、戈壁、阳关、西域,一切是那么遥远,那么荒芜……人们似乎在梦境中,突然有一天,一条穿越大漠戈壁的现代化大通道在隐隐崛起,一条镶嵌于欧亚大陆桥上的钢铁大动脉开始跳动。
酷暑严寒,狂风沙尘,建设者们在这里开始建起一条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在举世闻名的丝绸古道上,托举起一道全新概念的钢铁长虹,把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各族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高速铁路引入新疆,从而搭起一条崭新的现代丝绸之路……这是多么美好的中国梦!建设中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一条横贯东西的现代“钢铁丝绸之路”。
新疆段基本与兰新铁路既有线走向一致,地理状态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是大部分线路区段的真实写照,是目前我国在建客运专线中施工条件最为艰苦、气候最为严酷的铁路。
在设计规划这条现代化的钢铁大道时,基于时代性、便捷性、亲民性和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高铁设计部门让铁路有意靠近城市区域,并在充分运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时采用戈壁风沙地区高速铁路防风最新技术、干旱荒漠地区混凝土质量最佳配比、无砟轨道技术等,使这条西部首条高速铁路成为一条安全、快捷、高效、稳定的运输酷暑严寒,狂风沙尘,建设者们在这里开始建起一条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在举世闻名的丝绸古道上,托举起一道全新概念的钢铁长虹,把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各族人民群众翘首以盼的高速铁路引入新疆ights Reserved.大通道,继而成为自东向西穿越新疆七百多公里有代表性地理特征的时代性新地标。
兰新高速铁路

中国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
01 历史沿革
03 运营情况 05 建设成果
目录
02 线路站点 04 设备设施 06 价值意义
基本信息
兰新高速铁路(Lanzhou-Urumqi High-speed Railway),简称兰新高铁,又名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中 国一条连接甘肃省兰州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 铁路,是《中长期铁路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成果
重点工程
技术难题
荣誉表彰
技术难题
兰新高速铁路新疆段要途经4大风区。其中,“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的风力最为强劲,部分区段最 大时速达60米/秒,相当于十七级风。为此,铁路建设部门在戈壁路段建设了钢筋混凝土挡风墙,在124座桥梁路 段,安装了由不同尺寸的H形钢柱和开孔波形钢板组成的挡风屏,风力最为强劲的百里风区核心地带,在路基上拼 装了一座长1.2公里的防风明洞。这些防风工程和技术的运用,保障了列车运行安全。
2017年7月9日,中国国家高速铁路“四纵四横”之一徐兰高速铁路西段宝兰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兰新 高速铁路融入中国高速铁路 。
2020年10月11日,兰新高速铁路兰州西至西宁段正式恢复运行 。
2021年9月,兰新高铁乌哈段运营速度由200km/h提高到250km/h 。
线路站点
沿线车站
线路走向
运营情况
运营历程
客运流量
运营历程
2014年9月5日上午8时30分,D8801次CRH5型动车组准时驶出哈密站,开始了兰新高速铁路哈密至乌鲁木齐 南间第一趟试运行任务,标志着兰新高速铁路新疆段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11月16日,兰新高速铁路新疆段正 式开通运营。12月26日,兰新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兰新高速铁路开通初期开行D字头列车4对,其中,11月 16日首发日开行动车3对,11月17日开行4对动车。
中国最长铁路叫什么

中国最长铁路叫什么火车现已成为出门旅行、工作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了,你知道中国有多少铁路吗?你知道中国最长铁路吗?让小编告诉你中国最长的五条铁路有哪些?中国最长的五大铁路,排名第一的2500公里是中国最伟大铁路之一第一名京九铁路:全长2553公里,是中国一次性建成双线线路最长的铁路工程,北起北京,南至香港红磡。
京九铁路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铁路工程之一。
京九铁路北起北京,跨越京、冀、鲁、豫、皖、鄂、赣、粤、港等9个省级行政区的103个市县,南至深圳,连接香港九龙,包括同期建成的霸州至天津和麻城至武汉的两条联络线在内,沿线主要城市有:北京、衡水、聊城、菏泽、商丘、阜阳、九江、南昌、吉安、赣州、河源、惠州、东莞、深圳、香港等。
第二名兰新铁路:全长2423公里,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最长的铁路干线,东与陇海铁路相连,西北和北疆铁路相接,构成了“欧亚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的通道,1952年举行兰新线开工仪式,1966年底正式通车运营。
其中兰州至精河段全线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为单线电气化铁路,曾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唯一铁路线。
第三名京广铁路:全长2324千米,是中国铁路网的中轴,自北京至广州,原分为北南两段,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2条铁路接轨,并改名为京广铁路。
京广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南北铁路干线,其连接了6座省会、直辖市,以及多座大中城市。
第四名青藏铁路:世界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
格拉段全长1956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最高海拔点5072米,建设者用5年时间,攻克三大世界难题建成高原天路。
第五名陇海铁路:全长1759公里,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铁路干线。
线路自甘肃兰州至江苏连云港,1905年动工,经过四十余年的分段建设,1953年7月全线通车。
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兰新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兰新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廖世芳;叶满珠【摘要】高速铁路轨道的平顺性直接影响运营速度、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了精确控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就必须对预先埋设的观测设备按规定频次和精度进行观测.目前国内外关于沉降变形监测的方法有观测桩、沉降板、单点沉降仪等,这些方法大多适用于施工期间对线下构筑物的监测,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必须设计一种更加合理的监测方法,使其既能满足沉降监测的要求,还能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沉降数据的精度.文中结合兰新高速铁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GPRS技术、计算机等设计了一种适合于戈壁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它主要由监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监控4个部分组成,具有高效、高精度、自动化、全天候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期刊名称】《高速铁路技术》【年(卷),期】2013(004)005【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兰新高速铁路;传感器;单片机;GPRS;自动化监测【作者】廖世芳;叶满珠【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咸阳712000;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渭南714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1+57兰新高速铁路于2009年11月4日开始施工,设计速度为300 km/h。
兰州至西宁段、哈密至乌鲁木齐段线下预留提速到350 km/h,建设工期5年。
新建兰新高速铁路自兰州西站引出,途径西宁、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最后引入乌鲁木齐站,全长为1 776 km,总投资1 383亿元(批复投资),共设31个车站。
途经地区多为戈壁地貌,自然条件严酷,其路基长度占线路长度比例大,是迄今为止国内高等级铁路路基比例最高的铁路,被称为高速铁路的“新丝路”[2]。
新建兰新高速铁路采用无砟轨道,因此对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由于客运专线对戈壁路基、桥梁和隧道的特殊要求以及国内外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不足,尤其是在线下工程基础沉降方面,目前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而又实用的监测方法,因此,对戈壁地区高速铁路沉降变形监测进行研究,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沉降变形监测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新高铁兰新高铁——高铁梦圆之图说新闻篇2014-11-14 09:40:09 来源:新疆经济报阅读: 61 次期待,翘首。
满载欣喜的高铁终于来了。
它穿过一路风沙,掠过大漠孤烟,在西部之地发展的关键时刻,终于来了。
它带来了速度,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幸福。
从此,丝绸之路,大漠深处,古道辕辙,都将有“钢铁飞龙”的身影。
白杨河大桥是兰新高铁新疆段最高桥11月11日,D8801次动车从哈密开往乌鲁木齐11月10日,乌鲁木齐客运段动车队的“动姐”在进行严格的形体训练高铁建设者也台塔格隧道兰新高铁四电集成工程装有挡风屏的塔儿朗特大桥期待,翘首。
满载欣喜的高铁终于来了。
它穿过一路风沙,掠过大漠孤烟,在西部之地发展的关键时刻,终于来了。
它带来了速度,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幸福。
从此,丝绸之路,大漠深处,古道辕辙,都将有“钢铁飞龙”的身影。
这是一个等待太久,期盼太多的时刻。
50多年前,兰新铁路建成,新疆与内地“千里一线牵”,祖辈们进出新疆,都要靠它。
四天四夜,七天七夜……在他们的回忆里,“绿皮火车”的旅途总是很漫长,漫长到令现在的人无法想象。
但是,在那个年代,这速度已经是“极限”。
在内地求学的学子会向家中长辈抱怨求学路途的漫长,在外打工的新疆人因上千公里距离,多年未和家人相聚。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慢吞吞”“绿皮火车”成了整整两代人的记忆。
终于,老兰新线“孤零零”地在这里坚守了50多年之后等来了兰新铁路第二双线。
当这架“没有翅膀的飞机”四季穿梭在新疆大地时,所有的守望都变得更有意义。
如今,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与老兰新线共同“盘踞”在天山脚下,这不仅是时代的交替,更是新疆发展新篇章的序幕。
乌鲁木齐到吐鲁番1小时,乌鲁木齐至哈密的运行时间为3小时,乌鲁木齐到兰州开通后只需9小时……时间的大幅缩短,却是交通变革新时代的见证。
高铁时代,是真正把时间变为金钱的时代,节省的时间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在新疆高铁时代的新产业链上,高铁小时圈的概念发散着商人们的万千思维,因为有高铁做桥梁,经营者能够把自己的目标客户放在几百公里之外。
高铁时代,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缩短,给人们多元化出行提供了更多途径,一张高铁票把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紧紧连在一起,更多的人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生活的质量。
高铁时代,新疆一个新的群体将逐渐形成,平时他们两地分居,只有重要节假日才能举家团聚,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高铁让他们的相聚之路不再漫长。
这一切只是个开始,随着西部高铁网络的逐渐完善,高铁的一系列作用将被逐渐放大,疆内和疆外的时间空间距离缩小所创造出的财富价值和幸福价值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升值”。
“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串幸福指数都是火车轮子一圈圈转出来的”,曾经一首诗这样写道。
那就转吧转吧,转出一个新时代。
推荐阅读:兰新高铁——高铁梦圆之高铁之最篇兰新高铁——高铁梦圆之工程技术篇兰新高铁——高铁梦圆之感受体验篇兰新高铁——高铁梦圆之感受体验篇2014-11-14 09:46:26 来源:新疆经济报阅读: 60 次新疆首条高速铁路于6月3日首次进入联调联试阶段,6月10日进入重联试验阶段……11月16日,兰新高铁新疆段将正式通车运营,这也标志着新疆开始进入高铁时代。
动车每节车厢均设有插座有插座,乘客可以使用电子产品产品吐鲁番北站候车大厅“和谐号”动车驾驶室列车内部新疆首条高速铁路于6月3日首次进入联调联试阶段,6月10日进入重联试验阶段……11月16日,兰新高铁新疆段将正式通车运营,这也标志着新疆开始进入高铁时代。
经过5个半月的联调联试、重联试验,主机型——CRH5型动车组将正式担负起光荣的客运使命。
在此过程中,记者亲眼见证了新疆首条高速铁路从联调联试到正式运行的全过程,并多次体验,深刻地感受到高铁所带给我们的前所未有的更快、更舒适、服务更周到的幸福感。
体验动车:感受幸福之旅速度更快动车,仅从字面理解,首先就会想到“快”,确实,相比于普通火车,动车速度可以算是贴着地面“飞行”。
6月3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启动,记者有幸登上了新疆首列动车“和谐号”。
“快!太快了!”这是在“和谐号”上,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180km/h、200km/h、220km/h……记者看到列车液晶屏幕上的时速表不断跳动,在当天的联调联试中,动车的最高时速达到了277km/h。
6月10日,新疆首条高速铁路进入重联试验阶段,当天上午9时,“和谐号”动车组准时从乌鲁木齐火车站出发。
当天“和谐号”动车组最高时速达到了270km/h。
在动车加速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车厢内异常平稳,如果没有窗外飞速向后方掠去的风景,甚至会使人感觉这辆动车是静止的。
动车组一路风驰电掣,穿越风区、戈壁、隧道,只用了短短的两个小时,就到达了鄯善车站,而普通火车则要走4个小时。
虽然有时动车在遇到弯曲线路时有些倾斜,但这丝毫不影响动车的速度和安稳性。
对于动车来说,速度固然是最醒目的标签之一,但是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
据了解,动车采用了电制动、空气制动刹车等先进技术,确保紧急情况时能快速降低时速,此外还有一套防滑系统,大大减弱刹车惯性,不会出现刹车时摔倒人的情况。
舒适度更高相比于普通列车,动车从外到内都能给人更多的舒适感。
外部以白色为主的车体呈现出流线型的结构,具有几何美感,好似能“切割”空气。
登上动车后,车厢内部柔和的灯光、整洁的座椅、干净的地面,瞬间让人有种走进高档西餐厅的感觉。
车厢是全封闭的,但变频空调一直使温度保持在人体感觉最舒适的23.5℃。
列车内干净整洁,每排共有5个座位,左侧3个,右侧2个,分一等座和二等座。
坐到一等座、二等座的座椅上,记者感觉很舒适,座位扶手处有耳机插孔,配有调换频道、调声音大小的按钮,扶手下端有按钮可前后调节座椅。
座椅可以后仰,让人能以更舒适的姿势躺在座位上。
在前排座位的后面,有一个小隔板。
记者注意到,在前排座椅的两边,还各有一个小把手,可以方便乘客抓着站起来。
每个座位间极为宽敞,可以360度旋转,乘客想欣赏窗外景色时,只要把座椅转向窗户就可以了,不用全程扭着脖子看美景。
多功能座椅的舒适程度也同样令人难忘。
坐在上面,以往乘坐普通火车“硬座”的体验全部被“颠覆”了,一路上,同行的记者更是连声称赞:“这座位简直和飞机座椅一样舒适,空间比飞机更为宽敞。
”由于兰新高铁是国内最长的高铁客运专线,考虑到途中乘客用餐问题,列车还专门在座位中间安置了餐桌。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乘坐的舒适度,乘客完全可以将双脚自然伸直。
如果乘客想吃到热乎乎的可口饭菜,去动车的前部车厢内专门设置的餐厅是最好的选择。
动车餐厅非常干净卫生,清新的空气中闻不到一丝油烟味,不锈钢餐桌甚至都可以映出人的身影。
这里,虽然没有“南北大菜”,但却能保证乘客在旅途中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细节更全面手机、电脑等是乘客出行在外必备的电子产品,很多乘客因乘坐火车的时间太长,出现电子产品没电的情况。
在动车上,如果你的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没电了,你不用着急。
每节车厢衔接处都设有洗手池,洗手池旁边的墙壁上就有电源插座。
另外,在有些座位下方,或者每节车厢最前方也设有插座。
此外,还有很多细节处让动车显得周到、舒适。
例如,每节车厢内都设有2至3个洗手间,其中,纸巾盒、洗手台、废物箱、镜子一应俱全。
车厢内还设有残障人士卫生间。
此外,盥洗室为独立单间设计,可以拉上帘子,在里面更衣。
车厢内还设有大件行李存放处,车内有充电插头、扶手等,整列动车就像一座高速移动的“精装公寓”。
为了更好地服务残障人士,列车在残障人士卫生间门外设有一个黄色按钮,轻轻一按,卫生间的门便会自动打开。
进入卫生间后,门右侧上下排列着3个按钮,黄色的是开关门按钮,红色的是锁门按钮,最后一个是SOS紧急呼叫设施按钮。
按钮上的灯都亮着光,旁边有文字提示。
坐便器两旁都有扶手,并提供有铺在坐便器上的纸垫。
卫生间内空出一块不到1平方米的位置,放置了可收放的婴儿护理桌板,方便单独带孩子出行的旅客如厕,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另外,在动车上,任何角落都不能抽烟。
动车内有烟雾报警、火灾报警安全保障系统。
即便你躲到卫生间里抽烟,也有可能引起报警器的“呼叫”。
在车内任何一个角落抽烟,报警设备基本都能探测到。
因为高铁动车车厢是全封闭的,虽然车体材料都是阻燃材质,但是旅客的行李衣物等材料不阻燃,乘客吸烟极易引发火灾,严重危及高铁列车行车安全,因此高铁列车全列禁烟。
朝思暮盼的高铁即将承载着旅客飞驰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这值得每一个新疆人去体验,不仅仅体验高铁的速度、舒适度和服务,更是体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兰新高铁——高铁梦圆之高铁之最篇2014-11-14 09:12:21 来源:新疆经济报阅读: 147 次兰新高铁,历时近五年建设,横跨新疆、甘肃、青海三大省区,全长1776公里,这是一条勇穿四大风区的“钢铁丝绸之路”。
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将正式开通运营。
兰新高铁,历时近五年建设,横跨新疆、甘肃、青海三大省区,全长1776公里,这是一条勇穿四大风区的“钢铁丝绸之路”。
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将正式开通运营。
五年的汗水,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一千八百多个日夜,有道不尽的感人故事。
三万多名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这条带着传奇色彩的铁路创下了许多中国和世界的巅峰成就。
兰新高铁:创造辉煌成就1、世界上一次建成通车距离最长的高速铁路在祖国西北边陲的荒野戈壁上,一条钢铁之路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绵延1776公里,经青海西宁,甘肃张掖、酒泉、嘉峪关,新疆哈密、吐鲁番等39个车站,最终进入乌鲁木齐,它就是兰新高铁线。
它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距离最长的高速铁路。
2、世界上穿越最长风区的铁路兰新高铁新疆段共有710公里,途经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和达坂城风区四大风区。
其中,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的风力最为强劲,部分区段年均大于8级大风天气达到208天,目前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铁路风灾最严重的地区一。
3、世界高铁在建项目中防风工程规模最大在兰新高铁建设过程中,462公里的防风工程的路段占该线路总长的65%。
其中路基挡风墙工程总长345公里,桥梁挡风屏工程总长95公里,其规模在世界高速铁路在建工程中位居首位,施工难度也在建设中大大增加。
防风工程技术的运用在国内高速铁路建设中尚属首次,挡风墙、防风明洞、挡风屏三大技术应用世界领先。
4、世界上唯一的防风明洞工程防风明洞工程位于百里风区核心地带,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拼装结构,总长1.2公里,如同在路基上建设一座“地上隧道”,该工程是世界上唯一的防风明洞工程。
5、中国海拔最低和最高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穿越中国海拔最低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和甘肃祁连山(600720,股吧)隧道。
吐鲁番盆地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而紧邻盆地南部山麓最低部分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处;甘肃境内的16.3公里祁连山隧道,隧道轨面海拔最高高程为3607.4公里,有世界高铁第一高隧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