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高一历史宗法制必备知识点

高一历史宗法制必备知识点
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拓展延伸:分封制必备知识点
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中央与地方机构必备知识点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中央机构特点中央机构地方机构
秦传承开创三公九卿郡县制
汉汉承秦制中朝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隋唐承前启后,有所创新三省六部道州县三级宋进一步加强二府三司路州县三级
元有新发展一省二院行省制
明空前加强废丞相、设内阁省府县
清达到顶峰设军机处省府县。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权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公。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郡守、县令或由朝廷(皇帝)任命。
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课件

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知识拓展]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二、清朝军机处 1.设立: 雍正帝 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而设。 2.官员职权:主要官员为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主 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快捷。
4.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 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君主专制制度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快 民族融合起过积极作用。 2.到19世纪,从世界范围来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暴露出明显的陈腐与落 后。中国社会的保守和停滞与走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形成鲜 明对比。 3.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 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 重阻碍,以致无力对抗列强的侵略与压迫。
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 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2.过程:相继平定六国。 3.秦朝疆域的拓展
4.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1.郡县制建立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郡县制的建立
宋代:路、州、县。 元代:省、路、府、州、县。 (2)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自主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五、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1.特点 (1)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 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它在中央层面上所体现出的机构分 工是既协调又牵制,既提高办事效率又进一步加强君权。它一直影响到 后世,尤其是六部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一直沿用了下来。 (2)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宗法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
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贵族的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宗子)。
大宗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
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
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帝”。
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接任的。
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以行传给自己的儿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其具体办法是:一、周王朝的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圭地,建立由周王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此谓之“王畿”。
二、王畿以外的全国所有土地,划分为大小不等无数块,分封给各路诸侯。
但这些封国面积很小,实质上都是一个个城堡式的军事据点,以此为中心对四周地方加以控制,大概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的面积也没有王畿大。
这就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绝对控制权,诸侯国象群星捧月似的,环绕拱卫着王畿。
1、同姓封国:凡是姬姓的周王室亲族,每人都可分到一块土地,在那里建立封国,此即同姓诸侯国。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概念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概念
宗法制是典型的中世纪萨克森王国政体,又称萨克森王国宗法。
宗法
制是一种权利和责任分「三个等级」的制度,主要特征是继承制度、以君
臣关系维护政治秩序与法律的有效性。
宗法制的基本原理是:宗主(君主)拥有一切统治权利和责任;宗主决定宗室(宗室公爵、贵族)的权力,比
如给予他们土地、封赋、运用王权给予宗室专有的权利等;由宗室人持有
的家族土地,由他们运作家族经济体,这叫分封制。
宗法制主要扶持宗室隶属于宗主的利益,它为宗室代表提供了一定的
持久性,宗室可以从中获得权利和财产,以确保宗主的统治。
分封制是一种以政治权力为基础的分配制度,它由宗室人获得的土地,构成一个独立但宗室隶属于宗主的主体。
分封制的特征是由宗室统治,而
不是由宗主统治。
它不仅控制土地的使用,还控制受其保护的贵族社会的
秩序,贵族作为宗室的有力建设者,为宗主创造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
它
使宗室成员得以继承父辈的土地并获得宗主的护航,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
宗主对宗室的支配性。
考点1 分封制和宗法制

6.(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 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 东、广西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 晋。此题也是对西周分封形势图的释读。西周时,周武王首封辅佐有 功的姜太公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则封于鲁,齐鲁文明源于此。周朝 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 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青 衣
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分封 制和 宗法 制的 关系
青 衣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巩固了分封制; 分封 制和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 宗法 表里,互相依存。 制的 关系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 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继承原则。)
青 衣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发 展 演 变
青 衣
分封制 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 确立分封制度。
宗法制
发 展 演 变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 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 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 2.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 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 之后地位相对下降但历代王 朝一直沿用 衰微,“分封制”开始破坏。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 “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 比如:血浓于水观念;家族 单一的“郡县制”。 制度(祠堂、祖坟、族谱、 认祖归宗等);父权观念;男 4. 西汉初年,错误吸取秦亡教 尊女卑;传宗接代;任人唯 训,郡县与封国并存。此后分封 亲;惟上是从;家国同构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从 青 制以不同形式继续残留,直至清 而引发出“忠孝”观念)。 朝。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必修一历史是学生踏上高中的校园刚接触的第一次历史,学好就很重要。
最全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明确分封制、宗法制两个主要概念(内容、特点、作用)(一)分封制1、内容: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他们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2、特点: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用分封诸侯的方法巩固统治。
3、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宫4、作用:A.积极:(1)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3)形成西周贵族集团,“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4)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B.消极:由于诸侯国相对独立性,造成内乱,威胁中央。
5、分封主体:姬姓亲族、功臣、姻亲、殷商族、降族,被商灭掉的古国(二)宗法制1、内容:在氏族组织中层层由嫡长子世袭为宗主,作为氏族延续的主干,而其余诸子则不与嫡长子享受平等地位,只能另立小宗作为氏族延续的旁支。
2、特点:(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2)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3)大、小宗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的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作用:(1)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2)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3)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牢固地维系封建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三)二者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二、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血缘色彩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中央集权制度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简介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对于社会的组织和权力分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展开探讨,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分封制的定义与特点分封制是指国家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将领土分成若干封地,由国王或皇帝将封地赐予亲信的贵族或将领,借以维持政权的稳定。
在分封制下,封地的所有者可以独立拥有土地和势力,并向国家纳税和提供军队。
分封制的特点主要包括:1.封地的赋予是国王或皇帝的权力,具有明确的等级和顺序。
2.封地的所有者需向国王或皇帝效忠,并向其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
3.分封制保障了封地所有者的世袭权,使得封地可以代代相传。
4.分封制下的封地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
二、宗法制的定义与特点宗法制是一个基于血缘关系和家族纲举的制度,根据家族的世代相传的规则和原则来进行社会组织和权力分配。
在宗法制下,权力和资源主要由家族长老和家族成员共同管理和分配。
宗法制的特点主要包括:1.宗法制的权力继承是基于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属关系。
2.宗法制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家族纲系的维护,重视家族内部的团结和秩序。
3.宗法制下的权力分配主要由家族长老和家族议事会决定,是一种集体决策的形式。
4.宗法制的权力传承和资源分配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有利于家族的长久发展。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尽管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之上,都是一种权力分配和社会组织的方式,但二者在实质上有一些区别。
首先,分封制注重的是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强调封地所有者对国王或皇帝的忠诚。
而宗法制则更加注重家族内部的关系和权力分配,家族的延续和团结是宗法制的核心。
其次,分封制下的封地所有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有独立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而宗法制下的权力分配是由家族长老和家族议事会决定的,是一种集体决策的形式。
最后,分封制的封地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具有明确的等级和顺序,而宗法制的权力和资源主要由家族长老和家族成员共同管理和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
(四)。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
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
(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三: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2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
(2)政治上:君臣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利财产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宗法制使周人把血缘纽带与政治权利结合在一起。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
2.强化王权把国于家相结合在一起。
一:分封制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二:宗法制
(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
(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
(四)基本内容:1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
分封制:
分封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受封人的义务:
政治:听命天子,朝谏述职。
经济:缴纳贡税
军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受封人权利:
再分封,有较大独立性
分封制作用:1.扩大疆土加强统治
2.形成了四级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天子有至尊权威,政权也有松散趋于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