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赏析
古诗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赏析

古诗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赏析《归去来兮辞并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
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归去来兮辞》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归去来兮辞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
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非矫厉所得:这是勉强不得的。
④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
⑤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归去来兮辞深度解读

归去来兮辞深度解读《归去来兮》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辞。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却极富有感染力和富有诗意。
下面就让我来解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首先,诗的题目便是“归去来兮”,很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欲望和感情。
归去,即想要回到自己故乡的渴望;来兮,又想起了早年出行时“来者不拒”的自由与潇洒,在描述上也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与冲突。
这种心境和情感的交错,让我们开启了这首诗的阅读。
其次,这首诗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描写离别与思念,第二部分则是表达回归与感恩。
前者用了“相思”、“知音”、“泪眼朦胧”等文艺的形象,令人感到诗人离家行旅遭遇了种种不易,只有桂枝和清流相伴,但仍然难免想家思乡、留恋情感。
如同风中残烛烈烈的坚持着一种内心的纯粹,以及对于亲人与友谊的温暖关怀。
第二部分则是表达了归心似箭、流水歌声、深情的传统文化意蕴。
流水潺潺,是王勃对大自然的一种赞美,更是带着感情隽永地流淌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则更是表达了爱情与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的不可或缺。
最后,诗歌的结局非常精妙,呈现出王勃的心思和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
在要归的时候,王勃没有忘记自己路途中所受到的礼遇和疼爱,更没有忘记遥远的亲人和朋友,即便离别带着无限的悲伤和无奈,也依然充满着感恩的心情。
这真正展现了王勃对于人生环境以及情感世界的感悟与洞察。
《归去来兮》是一首深情质朴的诗篇,它在简洁中展现了一种强烈的情感。
王勃通过自己的痛苦经历,以及生命中存在的一切美好与幸福,抒发出自己深深的思念和感谢之情。
这种情感的直接性和真实性,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通过回归与感恩,王勃更是展现了诗人应有的追求和正视。
这首诗在文化传承和人生境遇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赏析《归去来兮辞》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归去来兮辞》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翻译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鉴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鉴赏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
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
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有《陶渊明集》。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鉴赏。
欢迎大家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鉴赏【题解】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
【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1],瓶无储粟[2],生生所资[3],未见其术[4]。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5],脱然有怀[6],求之靡途[7]。
会有四方之事[8],诸侯以惠爱为德[9],家叔以余贫苦[10],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11],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3]。
何则?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
尝从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18],当敛裳宵逝[19]。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0],情在骏奔[21],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23]。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4]!既自以心为形役[25],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6]。
归去来兮辞翻译 赏析 写作特色

归去来兮辞翻译赏析写作特色归去来兮辞百科名片《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原文及注释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
〕,瓶无储粟〔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
〕,生生所资〔生生:犹言维持生计。
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未见其术〔术:方法。
〕。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
指小官。
〕,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
有怀:有所思念。
〕,求之靡途〔靡途:没有门路。
〕。
会有四方之事〔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
〕,诸侯以惠爱为德〔诸侯:指州郡长官。
〕,家叔以余贫苦〔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
以:因为。
〕,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军阀混战。
〕,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彭泽:县名。
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子。
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
〕。
何则?质性自然〔质性:本性。
〕,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
尝从人事〔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
指做官。
〕,皆口腹自役〔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一稔(rěn忍):公田收获一次。
稔,谷物成熟。
〕,当敛裳宵逝〔敛裳:收拾行装。
〕。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
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
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情在骏奔〔骏奔:急著前去奔丧。
〕,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仲秋:农历八月。
〕,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归去来兮(1)!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
〕?既自以心为形役〔以心为形役:让心灵被形体所驱使。
意思是说,为了免于饥寒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
行,形体,指身体。
〕,奚惆怅(2)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止,挽救。
归去来兮辞赏析

归去来兮辞赏析《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陶渊明。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归去来兮辞》赏析以供大家学习。
《归去来兮辞》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译文: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
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
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
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
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
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
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
林语堂《归去来兮辞》译文赏析

林语堂《归去来兮辞》译文赏析林语堂的散文很有特色,写景写情,以情见长。
他的诗歌文字功力很深,而且清新流畅。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情的散文。
它是《世说新语》中《咏雪》篇的姊妹篇。
因此,后人常把这两篇合为一卷。
他在一九四三年初春回故乡,与族弟聚会,饮酒作诗,玩赏山水。
后来回到上海,完成了这篇散文。
一个下午,太阳偏西,突然乌云像波浪一样涌来,使人感到秋天即将来临了。
随着日暮西垂,黄昏就要降临,不免心情忧郁。
这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
本篇开头两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看似脱口而出,其实是融化古人和当代的许多诗意之后才写成的。
这首《归去来兮辞》是林语堂二十八岁时所作。
那年冬天,他从美国回来探亲,亲朋好友欢聚畅谈,都期待着他再次出国学习深造,继续追求学问。
但是,回家以后,亲眼看到村里的乡亲们辛勤劳作,生活却仍处于贫困潦倒的境地,生活的压力,使他感到难过。
正因为生活的重负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才导致了他这次感情爆发,创作了这篇经典的《归去来兮辞》。
这篇文章,既没有铺陈描写的景物,也没有绚丽华美的词藻,就像一首普通的田园小诗,平淡无奇。
在短短的不足千字的篇幅中,却蕴含着无限的内涵。
它对人生做了哲学式的追问:人应该怎么活?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用苏东坡的话说,是“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用庄子的话说,是“与造物者游”。
他虽是在陈述一种心境,但是也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庄子思想的痕迹,在《归去来兮辞》中有着明显的体现。
如果你能真正领会这篇散文,体会出文章中的平淡无奇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意义,那么你也会获得一种人生智慧。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像陶渊明一样,追求一份简单质朴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追求功名利禄,纵情声色?因此,虽然社会繁华,在尘世中的人们依然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林语堂的散文《归去来兮辞》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在陈述一种心境,但是,如果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它是对人生的一种追问,它让我们沉淀心灵,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怎么活,应该活出怎样的人生,才算不枉来这世界走一遭!在《归去来兮辞》中,蕴含着关于生命、关于生活的智慧,就像一杯茶,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回味无穷,令人回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
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
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一)、心为形役之悲。
文章第一段交待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
陶渊明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归隐的。
关于归隐的原因,《宋书•陶潜传》说是“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我不能这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陶渊明自己说的,则与此略有不同。
他在《归去来兮辞》小序中说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缸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在亲友劝告下,“脱然有怀”,入于仕途,求得彭泽县令一职。
但未过多久,便“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敛裳宵逝”。
恰恰这时,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职”,写了这篇《归去来兮辞》。
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
结合《宋书》和小序来分析,“心为形役”含义有二:一是诗人为口腹之计,羁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视,深感屈辱和厌倦。
二是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
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
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
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痛。
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二)、居家涉园之痛。
文章第二段直写自己想象中的归途情景和归隐后闲适自在的家园生活,这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焦急迫切,也有终于冲破“尘网”、挣脱“樊篱”的欢欣鼓舞;有久别重逢、安享天伦的欢畅喜悦,也有闲庭信步、触目成趣的宁静安逸;有饮酒寄傲、与世隔绝的孤高自许,也有策杖流憩、矫首遐观的自然情趣。
总之,一句话,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沉醉不醒。
我们品读文章,也会感同身受,灵犀相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自然段中也出现了一些刺人眼目、动人心魄的词句,逼人沉思,耐人寻味。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写蓝天白云,高蹈尘外,任意东西,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无心”喻指白云飘浮不定,了无心机,自自然然,顺顺当当。
写山林飞鸟,朝出暮归,远近觅食,行于当行,止于所止。
“厌倦”暗示飞鸟奔波劳碌,归林投巢,安于静谧,自得其乐。
无论是白云还是归鸟,它们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逍遥闲适,生意盎然,这实际上反衬出诗人沦落尘网,陷身官场,与世沉浮,受人羁绊的不
自由不自在,这份扭曲心灵,压抑性情,失去自由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是深刻的,也是沉重的,只是不易觉察罢了。
诗人在另一首诗《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
“景蘙蘙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写夕阳晚照,光景暗淡,渲染悲凉情怀;写苍松兀立,孤独无靠,更隐喻诗人孤高傲世、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怆。
一个人孤独到象李白看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其内心的寂寞、痛楚是可想而知的,真可谓“知音世所稀,抚松独徘徊”啊!“引壶觞以自酌”流露出诗人自酌自斟,无以为伴的孤独和苦闷。
“倚南窗以寄傲”颇有几分出尘傲世,孤愤不平之意。
“门虽设而常关”更是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
这些文句,貌似逍遥闲谈,实则忧愤满怀,我们读到了陶渊明隐隐作痛的心。
(三)、交往出游之忧。
文章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
纵读诗文,我们不难体会诗人身体力行、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搜奇览胜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不过,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文字全是“欢乐其表,忧痛其里”的曲折暗示。
先说诗人的交往对象。
亲戚农人,诗人可以和他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有远离官场的淡泊,有共享亲情的温馨,可是,诗人心性高洁,与世相违,风流雅致、高标独步,这远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市井小民所能理解、所能认同的,和乐欢悦的交谈之中饱含世无知音的隐忧。
文中“乐琴书以消忧”无疑又暗示了一点,只有诗书琴韵才可以寓情传志,消悉解忧,而一般的“亲戚”、“农人”则只可形交,不可神往。
再说诗人的出游方式。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径丘。
”孤舟独往,自娱自乐,有时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有时翻越崎岖不平的山丘,瑰怪之观,人迹罕至,诗人情有独钟,乐而忘返,这又何尝不是景示诗人隐而不发、深藏不露的遗世情怀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诗人就是一位遗弃世人也被世人遗弃的山林隐士。
特立独行,遗世独立,诗人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
最后看看诗人的所见所感。
“木欣欣以向荣,泉消消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份敏感与哀伤决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偶尔一泻,绝对是诗人久积于心,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
一个年迈体衰、生命苦短的诗人,面对欣欣向荣的大好春光,除了喟叹,还能有什么呢?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诗人貌似平和欢乐的田园生活之下,其实充满更多的世无知音的苦痛、遗世独立的绝望和生命流逝的无奈,我们读陶文,切不可乐而忘忧啊。
(四)委心乘化之愤。
文章第四段卒章显志,抒发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
我们固然强化了对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守节养性的人生理念的理解,不过,强烈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又使我们分明意识到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感叹人生苦短,余生不多,强调委心任运,顺其自然,其实是表达去留难定,心力不及的无奈和痛苦。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否定了忧心忡忡,心神不定的犹豫不决,其实正暗示出平日里心有所求,志有所得的煎熬难耐。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说自己乐天安命,坚信不疑,正折射出何去何从、取舍难定的怀疑和忧虑。
“聊”是姑且、暂时之意,是不是也暗示出诗人这种选择也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呢?事实上,归隐田园之后的陶渊明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归隐,因为他总有不忘尘世,感时伤怀的时候。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
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写自己醉情山水,逍遥自在,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谴责和抗议,陶渊明既不想迷恋世俗以获取功名富贵,又不屑逃脱人世去飞临仙境,为了保持纯真质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寄托了。
这些文句,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觉到诗人否定官场,抗争世俗的孤愤和绝决。
综上所述,我认为《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之歌,有诗人返朴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叹;有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误入官场、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难诉的郁闷孤寂……一句话,诚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说的“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己亥杂诗》),品读陶文,沉浸在山水田园之中,切不可忽略了诗人的隐痛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