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与培养路径分析

合集下载

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培养学生体育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日益增加,体育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体育素养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了个体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议题。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素养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现代生活节奏快,学生们常常因学业和其他活动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然而,持续不断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系统等。

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体型,减少肥胖问题和相关的健康风险。

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有助于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其次,体育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目标意识、培养坚毅的意志力等。

如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而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面对压力、挫折和失败,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抗挫折的能力。

体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术成绩、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然而,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得一些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体育锻炼机会。

学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导致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和教师配备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其次,学术压力和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忽视。

学生们为了追求升学和高分,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而忽视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对体育活动没有足够的兴趣或天赋,导致他们对体育素养的培养不够积极主动。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有几个方面需要着重考虑。

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好的体育设施和教师配备。

与此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例如组织校园运动会、开设体育俱乐部等。

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探析

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探析

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探析摘要: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对教学任务的转型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从传统层面上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培养,开始逐渐转变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

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整体实力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比大幅增加,再加上高校教学流程的优化,教师在对文化建设进行重视的同时,也必须通过教学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只有重视起这一点,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成果。

在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文化视角展开分析,可以更加清晰认知新时代篮球观念的转型需求,换言之便是文化篮球。

揭示了篮球文化的内涵,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一门学科,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篮球文化;文化建设1、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概述通过课堂教学,将高校篮球文化建设引入校园内部,并举办一系列与篮球运动相关的比赛活动或者训练等科目,打造健康积极,阳光开朗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

其中会涉及篮球传播、普及、推广等内容,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同学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从而让校园篮球运动能够在学校内得到广泛普及。

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言,高校篮球文化建设无疑是关键环节,同时其还能够为全民健身和增强国民体质做出有效贡献。

2、加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2.1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全方位,多层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特征,一方面要对前辈传承的精神文化进行汲取,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了自身校园特色的打造。

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所占据的篇幅较为明显,而篮球运动又是高校主流的学生运动形式,自然也就成了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并且会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进程。

除此之外,篮球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属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篮球文化会赋予校园文化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而校园文化又带给了篮球文化别样的特色。

所以积极开展高校篮球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而言也可以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各用人单位的宠儿,这对高校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从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四个维度入手。

当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就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进行探讨,希望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探索实践[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1-0212-02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徐铮(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51)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涵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能够为其在完成不同角色任务时提供能力支持的基本素质和综合品质。

笔者结合多种分类方式的特点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更加倾向于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分为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四个维度。

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

高校“为谁培养人”是根本问题,是教育的初心,更是高校的立校之本。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乎大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

身心健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

强健的体魄和完整的人格是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职场的良好开始,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

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保障。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科学素养是今后大学生发展的助推剂。

实践能力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培养大学生具有工匠精神、开拓创新能力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以致用,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二、新时代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一)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升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升。

团队意识薄弱、集体主义思想匮乏等问题明显,部分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思想容易走极端。

个别学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严重,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

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提升对策研究

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提升对策研究

学生工作Student Work 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提升对策研究罗长良刘巍*王丽媛周娅徐璇(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500)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民众对于健康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也受到各个社会群体6勺广泛关注,其中大学生健康素养尤为重要,文章从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背景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提升对策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20.10.081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rov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Health LiteracyLUO Changliang,LIU Wei,WANG Liyuan,ZHOU Ya,XU Xuan(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500)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society,people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health problems.As an evaluation index refl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health cause,the levelof health literacy of residents is also widely concerned by various social groups,especially college students'health literac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health literacy,influencing factors and how to improve them,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quality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health literacy;influencing factors;improving countermeasures2019年国家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其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到2022年提高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至22%,到2030年提高至30%。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在当今社会,体育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本文将从体育课程设置、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以及家庭体育环境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一、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设置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除了传统的田径、篮球、足球等项目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冷门的体育项目,例如攀岩、击剑等。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培养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将体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生活中。

可以定期组织大型的体育赛事和运动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体育才华并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提供更多的交流互动机会,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家庭体育环境的建立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于培养体育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关于体育的正面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如骑自行车、踢球等,增强孩子对于体育的感知和认知。

此外,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让他们可以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

四、注重体育教育的综合性体育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程,还需要注重将体育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中。

学校可以在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中引入相关的体育内容,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综合性的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并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和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面的体育教育和良好的体育环境。

通过全方位的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校篮球文化的价值与建设路径分析

高校篮球文化的价值与建设路径分析

30高校篮球文化的价值与建设路径分析范乾辉 琼台师范学院体育系摘要:篮球是使学生们喜爱的运动之一,也是学生休闲娱乐的重要运用方式。

当前,随着篮球运动的快速升温,在高校中以及逐渐形成一种篮球文化,不断丰富着大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

篮球文化是篮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篮球文化的价值与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校;篮球文化;价值;建设路径篮球文化属于体育文化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其在无形中可以规范师生的身心素质与道德情操。

当前,篮球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性与开放性,蕴含着人类精神的篮球运动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点内容,诸多高校都组织了属于自己的篮球队,经常外出比赛交流,增加了各个高校之间的交流。

可以说,篮球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篮球文化的价值首先为教育价值。

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当前篮球运动的意义已经不再是以往娱乐和消遣上,参与篮球训练不仅可以磨练学生们的意志,同时还可以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篮球运动属于对抗性项目,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的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容荣誉感。

另外,还可以满足大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篮球训练虽然有着固定的套路,但是它也可以灵活多变,因为在比赛过程中,赛场情况较为复杂,会出现多种突发情况,学生们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多积累经验,还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反应。

篮球运用的随意性可要求学生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出自己的个性,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战术套路。

其次为健身价值。

篮球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不同,没有人数和场地的限制,所以,篮球运动在高校特别受欢迎。

篮球运动即是全身性运动,同时也是脑力与智力的角逐。

目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极度缺乏锻炼。

篮球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身体,还可以缓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

二、分析高校篮球文化的建设路径(一)改变思想 提升对校园篮球文化的关注篮球运动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针对于学业与体育锻炼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家长与校领导都没有将篮球规划到教育教学中。

体教融合下的体育特长生培养

体教融合下的体育特长生培养

体教融合下的体育特长生培养一、体教融合概念与背景体教融合是指体育与教育两个领域的深度结合,旨在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利用教育体系培养体育人才。

这一概念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成为体教融合的重要一环。

1.1 体教融合的提出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体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体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抗压能力。

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开始认识到,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2 体育特长生的定义与重要性体育特长生是指在某一体育项目上具有特殊才能和潜力的学生。

他们在体育竞技、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体育特长生,不仅能够为国家输送高水平的体育人才,还能激发更多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

二、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当前,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现状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开始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通过设立体育班、开展特色体育课程、组织体育竞赛等方式,为体育特长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体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和发展。

2.2 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尽管体育特长生培养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校和家长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重视不够,认为体育成绩不如学术成绩重要。

其次,体育特长生在学业和训练之间的平衡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此外,体育特长生的专业发展路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三、体教融合下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策略与途径为了更好地培养体育特长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和途径。

3.1 加强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政策支持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出台更多支持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政策,包括资金投入、师资培训、设施建设等方面。

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特长生培养,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实现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实现路径研究

115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实现路径研究尹泽洋顾瑛许辉曾雄鸣(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扬州225000)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YIN Zeyang,etal.(Jiangsu College of Tourism,Yangzhou 225000,Jiangsu,China)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分支,发挥着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家校对于校园体育文化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校园体育设施有待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制度有待完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内容有待丰富;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意识有待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组织者专业性有待加强等困境,研究表明,应尽快实现家校联合,提高对校园体育文化重视程度;建设完善体育设施,确保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健全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实现校、院两级制度化;充分调研学生主体,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内容;动员教师全程参与,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意识;及时开展师资培训,加强体育文化活动组织者的专业性。

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现存困境;实现路径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德育价值实践研究”,编号:2023SJSZ1256。

第一作者简介:尹泽洋(1996—),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简介:曾雄鸣(1969—),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其发展经历了曲折坎坷的过程,现如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与培养路径分析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具有竞争、开拓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

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优先发展体育文化素养。

一、现代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现状分析
1. 体育知识贫乏,体育技能缺乏,体育行为被动
衡量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高低与否,其外露的显性指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体育行为。

但笔者在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访谈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与其所处的文化阶层是极不相符的,集中表现在体育知识贫乏,体育技能缺乏和体育行为被动。

在一些常识性的体育知识问答中,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对一些常见的伤害事故,比如“脚踝扭伤了,怎么办?”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而只能选择直接上医院治疗。

在笔者所在的高校,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在中长跑之后不知道如何放松自己以恢复体力。

更有甚者,部分学生至今还分不清健美操和武术的区别,更不用说散打和拳击了。

以上种种只能说明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呈现出严重失衡的状态,尤其是一些很少参与户外运动的理科学生,从小对体育运动的排斥心态主观上阻隔了其对体育知识的吸收,体育技能更无从谈起。

2.体育意识不高,体育个性不强,体育意志薄弱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国家对社会体育和学校体
育的高度重视,人们的锻炼意识比从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也开展得风风火火,但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依然不高,终身体育意识尚未形成,体育个性不强,体育意志薄弱。

造成这种状况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从小制约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学校长期追求升学率的直接结果导致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盲区。

二是受大环境社会趋势的影响,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迫使学生不得不专注于学习而无暇顾及其它。

三是体育设施、场地的条件限制以及教师的导向意识不够也是制约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个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培养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途径
1. 借助课堂教学平台,刺激隐性因素发挥作用
大学生没有良好的体育个性,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大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追求。

因而刺激隐性因素发挥作用,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关键。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学生一旦有了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意识就会养成,同样也不用担心学生体育个性的形成和体育道德品质的问题。

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以传授运动技术为单一模式的教学体系,建立以适当的运动技能传授为手段,努力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为动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新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课依然坚持大一为身体素质教育课和大二为自主选项课的课程安排,但这种单一固定的教学内容安排让很多原本有着浓厚运动兴趣的大一学生苦恼不已。

好不容易进入大二自主选项阶
段,部分学生的体育热情在漫长而枯燥的跑跳训练中已慢慢消退,长期下去,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也慢慢总结出一个规律:大学生身体素质并不是仅靠公共体育课上的身体素质训练而得以提高和发展,这种专门传授运动技能以发展身体素质的效果往往是非常不明显的,而恰恰是学生在平时的体育锻炼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身的体质。

总而言之,刺激体育文化素养的隐形因素发挥作用是关键,教师应该责无旁贷承担着为学生的健康服务的神圣职责,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接受体育知识与技能
大学生接受体育知识和技能,一方面来源于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来源于自身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关注。

因而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比如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运动协会,体育专题知识讲座等各种活动,让全体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在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一方面学到了体育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体育兴趣。

体育文化素养是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转型时期,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不仅仅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改革所面临的社会责
任。

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终身体育的行为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多渠道地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同时借助社会体育的力量,让学生意识到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不仅是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更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必备的精神品质之一。

只有如此,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才有了希望。

参考文献:
[1] 罗少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文化素养的理论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1
[2] 黄春林.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7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