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运动到3秒钟时,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

(1)求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

(2)A、B两点运动到3秒时停止运动,请在数轴上标出此时A、B两点的位置;

(3)若A、B两点分别从(2)中标出的位置再次同时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运动的速度不变,运动的方向不限,问:运动到几秒钟时,A、B两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

【答案】(1)解:设点B的速度为2x个单位长度/秒,则点A的速度为3x个单位长度/秒,

根据题意得:3×(2x+3x)=15,

解得:x=1,

∴3x=3,2x=2,

答:动点A的运动速度为3个单位长度/秒,动点B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

(2)解:3×3=9,2×3=6,

∴运动到3秒钟时,点A表示的数为﹣9,点B表示的数为6;

(3)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当A、B两点向数轴正方向运动时,有|3t﹣2t﹣15|=4,

解得:t1=11,t2=19;

当A、B两点相向而行时,有|15﹣3t﹣2t|=4,

解得:t3= 或t4= ,

答:经过、、11或19秒,A、B两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

【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动点A、B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因此设点B的速度为2x个单位长度/秒,则点A的速度为3x个单位长度/秒,根据两点相距15,列方程,求解即可。

(2)根据两点的运动速度,就快求出A、B两点运动到3秒时停止运动,就可得出它们的位置。

(3)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分两种情况:当A、B两点向数轴正方向运动时;当A、B两点相向而行时,分别根据A、B两点之间相距4个单位长度,列方程求出t的值。

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20,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

(2)|5-3|表示5与3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3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如|x-3|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的点与表示有理数x的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

①:若|x-8|=2,则x =________.②:|x+12|+|x-8|的最小值为________.

(3)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当t=________,A,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

(4)动点P,Q分别从O,B两点,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Q点以P点速度的两倍,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当t=________,P,Q之间的距离为4.

【答案】(1)﹣12

(2)6或10;0

(3)1.2或2

(4)3.2或1.6

【解析】【解答】(1)数轴上B表示的数为8-20=﹣12;

(2)①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同,所以由│x-8│=2可得x-8=2或﹣(x-8)=2,解得x=6或10;

②因为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所以│x+12│+│x-8│的最小值是0;

(3)根据│A点在数轴上的位置-t秒后P点在数轴上的位置│=A、P两点间的距离列式得│8-5t│=2,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同,所以8-5t=2或﹣(8-5t)=2,解得t=1.2或2;

(4)根据t秒后Q点在数轴上的位置-t秒后P点在数轴上的位置│=t秒后P,Q的距离列式得│﹣12+10t-5t│=4,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同,所以﹣12+10t-5t=4或﹣(﹣12+10t-5t)=4,解得t=3.2或1.6.

【分析】(1)抓住已知条件: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20,且点A表示的数是8,就可求出OB的长,从而可得出点B表示的数。

(2)①根据|x-8|=2,可得出x-8=±2,解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根据因为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因此可得出│x+12│+│x-8│的最小值是0。

(3)根据A,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可列出方程│8-5t│=2,再解方程求出t的值。(4)根据t秒后Q点在数轴上的位置-t秒后P点在数轴上的位置│=t秒后P,Q的距离,可得出方程│﹣12+10t-5t│=4,再利用绝对值等于4的是为±4,可列出﹣12+10t-

5t=±4,解方程求出t的值即可。

3.下列图表是2017 年某校从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的九年级学生中随机调查的10 名男生跑1000 米和 10 名女生跑 800米的成绩.

(1)按规定,女生跑 800 米的时间不超过 3'24"就可以得满分.该校九年级学生有 490 人,男生比女生少 70 人.请你根据上面成绩,估计该校女生中有多少人该项测试成绩得满分? (2)假如男生 1 号和男生 10 号被分在同组测试,请分析他俩在 400 米的环形跑道测试的过程中能否相遇。若能,求出发多长时间才能相遇;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解: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x+70)人,

由题意得:x+x+70=490,

解得:x=210,

则女生x+70=210+70=280(人).

故女生得满分人数: (人)

(2)解:不能;

假设经过x分钟后,1号与10号在1000米跑中能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

解得

又∵

∴考生1号与10号不能相遇。

【解析】【分析】(1)通过男生、女生的人数关系列出方程,得出女生的人数;(2)根据题意表达出1号跟10号的速度,两位若相遇,相减的路程为400米,得出的时间为4.8, 但是4.8分钟大于3分钟,所以两位在测试过程中不会相遇。

4.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M恰好平分∠BOC.①求t的值;②此时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

(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N?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B?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AON+∠BOM=90°,∠COM=∠MOB,

∵∠AOC=30°,

∴∠BOC=2∠COM=150°,

∴∠COM=75°,

∴∠CON=15°,

∴∠AON=∠AOC﹣∠CON=30°﹣15°=15°,

解得:t=15°÷3°=5秒;

②是,理由如下:

∵∠CON=15°,∠AON=15°,

∴ON平分∠AOC

(2)解:15秒时OC平分∠MON,理由如下:

∵∠AON+∠BOM=90°,∠CON=∠COM,

∵∠MON=90°,

∴∠CON=∠COM=45°,

∵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

设∠AON为3t,∠AOC为30°+6t,

∵∠AOC﹣∠AON=45°,

可得:6t﹣3t=15°,

解得:t=5秒

(3)解:OC平分∠MOB

∵∠AON+∠BOM=90°,∠BOC=∠COM,

∵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

设∠AON为3t,∠AOC为30°+6t,

∴∠COM为(90°﹣3t),

∵∠BOM+∠AON=90°,

可得:180°﹣(30°+6t)= (90°﹣3t),

解得:t=23.3秒;

如图:

【解析】【分析】(1)①根据∠AON+∠BOM=90°,∠COM=∠MOB,及平角的定义∠BOC=2∠COM=150°,故∠COM=75°,根据角的和差得出∠CON=15°从而得到AON=∠AOC ﹣∠CON=30°﹣15°=15°,根据旋转的速度,就可以算出t的值了;②根据∠CON=15°,∠AON=15°,即可得出ON平分∠AOC ;

(2)15秒时OC平分∠MON,理由如下:∠AON+∠BOM=90°,∠CON=∠COM,从而得出∠CON=∠COM=45°,又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为3t,∠AOC为30°+6t,根据∠AOC﹣∠AON=45°得出含t的方程,求解得出t的值;

(3)根据∠AON+∠BOM=90°,∠BOC=∠COM,及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故设∠AON为3t,∠AOC为30°+6t,从而得到∠COM

为(90°﹣3t),又∠BOM+∠AON=90°,从而得出含t的方程,就能解出t的值。

5.甲、乙两班学生到集市上购买苹果,苹果的价格如下:

购苹果数不超过10千克超过10千克但不超过20千克超过20千克

每千克价格10元9元8元

苹果30千克.

(1)乙班比甲班少付出多少元?

(2)设甲班第一次购买苹果x千克.

①则第二次购买的苹果为多少千克;

②甲班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多少千克?

【答案】(1)解:乙班购买苹果付出的钱数=8×30=240元,

∴乙班比甲班少付出256-240=16元

(2)解:①甲班第二次购买的苹果为(30-x)千克;

②若x≤10,则10x+(30-x)×8=256,

解得:x=8

若10<x≤15,则9x+(30-x)×9=256

无解.

故甲班第一次购买8千克,第二次购买22千克

【解析】【分析】(1)根据20kg以上每千克的价格为8元可求出乙班付出的钱数,从而可求出乙班比甲班少付出多少.(2)设甲班第一次购买x千克,第二次购买30-x千克,则需要讨论①x≤10,②10<x≤15,列出方程后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6.元旦假期,甲、乙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超市当日累计购物超出了300元以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折优惠;在乙超市当日累计购物超出2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5折优惠.设某位顾客在元旦这天预计累计购物x元(其中x>300).

(1)当x=400时,顾客到哪家超市购物优惠.

(2)当x为何值时,顾客到这两家超市购物实际支付的钱数相同.

【答案】(1)解:在甲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元,在乙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元;

当时,在甲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

在乙超市购物所付的费用是:,

所以到乙超市购物优惠

(2)解:根据题意由得:,

解得:,

答:当时,两家超市所花实际钱数相同

【解析】【分析】(1)甲超市费用:利用300元+超出300元部分×0.8即得;乙超市费用:利用200元+超出200元部分×0.85即得;然后将x=400分别代入甲乙超市费用的代数式中计算即可.

(2)由甲超市费用=乙超市费用建立方程,求出x值即可.

7.对于任意有理数,我们规定 =ad-bc.例如 =1×4-2×3=-2

(1)按照这个规定,当a=3时,请你计算

(2)按照这个规定,若 =1,求x的值。

【答案】(1)解:当a=3时,

=2a×5a-3×4

=10a2-12

=10×32-12

=90-12

=78

(2)解:∵ =1

∴4(x+2)-3(2x-1)=1

去括号,可得:4x+8-6x+3=1

移项,合并同类项,可得:2x=10,

解得x=5

【解析】【分析】(1)根据规定先求出的表达式,再化简,然后把a=3代入求值即可;

(2)根据新定义的规定把=1的右式化成整式,然后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x项系数化为1即可解出x.

8.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分数均可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反之,“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均可化为分数”.

例如: =1÷4=0.25; = =8÷5=1.6; =1÷3= ,反之,0.25= = ;1.6= = = .那么,怎么化成分数呢?

解:∵ ×10=3+ ,∴不妨设 =x,则上式变为10x=3+x,解得x= ,即 = ;∵ = ,设 =x,则上式变为100x=2+x,解得x= ,

∴ = =1+x=1+ =

(1)将分数化为小数: =________, =________;

(2)将小数化为分数:=________;=________。

(3)将小数化为分数,需要写出推理过程.

【答案】(1)1.8;

(2)

(3)解:设 =x,则100x=95+x,解得:x= =1+ =

【解析】【解答】(1)9÷5=1.8,22÷7= ;(2)设0. x,根据题意得:10x=5+x,解得:x ;

设0. x,则10x=6+x,解得:x .

故答案为:.

【分析】(1)由已学过的知识可知:分数均可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是一个

有限小数,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

(2)由阅读材料可求解;

(3)由阅读材料可知,设循环节为x,即 =x,由材料可得方程 100x=95+x,解方程即可求解。

9.对于三个数a,b,c,用 b,表示a,b,c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 b,表示a,b,c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如: 2,, 2, .

(1)若,求x的值;

(2)已知, 0,,是否存在一个x值,使得

0,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由题意:,

解得: .

(2)解:由题意:,

若,则 .

解得 .

此时与条件矛盾;

若,则 .

解得 .

此时与条件矛盾;

不存在.

【解析】【分析】(1)由,结合题意得,解之可得;(2)由,再分和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

10.阅读理解:

定义: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范围内,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子方程”.例如:的解为,的解集为,不难发现在的范围内,所以是的“子方程”.

问题解决:

(1)在方程① ,② ,③ 中,不等式组

的“子方程”是________;(填序号)

(2)若关于x的方程是不等式组的“子方程”,求k的取值范围;

(3)若方程,都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子方

程”,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答案】(1)③

(2)解:解不等式3x-6>4-x,

得:>,

解不等式x-1≥4x-10,

得:x≤3,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

解:2x-k=2,

得:x= ,

∴<≤3,

<,

解得:3<k≤4;

(3)解:解方程:2x+4=0得,

解方程:

得:,

解关于x的不等式组

当<时,不等式组为:,

此时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不符合题意,

所以:>

所以得不等式的解集为:m-5≤x<1,

∵2x+4=0,都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子方程”,

∴,

解得:2<m≤3.

【解析】【解答】解:(1)解方程:3x-1=0得:

解方程:得:,

解方程:得:x=3,

解不等式组:

得:2<x≤5,

所以不等式组的“子方程”是③.

故答案为:③;

【分析】(1)先求出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判断即可;(2)解不等式组求得其

解集,解方程求出x= ,根据“子方城”的定义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解之可得;(3)先求出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组的解集,分<与>讨论,即可得出答案.

11.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1和3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数轴上表示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________

(3)若表示一个有理数,且,则=________

(4)若表示一个有理数,且=8,则有理数的值是________

【答案】(1)2

(2)或

(3)6

(4)-5,3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1和3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2)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或;

(3)∵-40,

=-(x-2)+(x+4)

=-x+2+x+4

=6;

(4)当x<-4时,则x-2<0,x+4<0,

=-(x-2)-(x+4)

=2-x-x-4

=-2x-2=8,

解得x=-5;

当4≤x<2, 则x-2<0, x+4≥0,

=-(x-2)+(x+4)

=-x+2+x+4

=6≠8,无解;

当x≥2时,则x-2≥0, x+4>0,

=x-2+x+4

=2x+2=8

解得x=3.

【分析】(1)(2)由题意可知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即是两点所表示的数相减所得的数的绝对值,据此计算即可;

(3)先根据x的范围确定绝对值里面的代数式的正负,再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去绝对值,然后再化简计算即得结果;

(4)分三种情况讨论,即把整个数轴分三部分,即x<-4, -4≤x<2, x≥2,然后分别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去绝对值,化简计算,再根据所得的结果等于8解方程求出x即可.

12.将从1开始的正整数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表:

(1)数40排在第________行,第________列;数2018排在第________行,第________列;

(2)探究如图“+”框中的5个数:

①设这5个数中间的数为a,则最小的数为________,最大的数为________;

②若这5个数的和是240,求出这5个数中间的数;________

③这5个数的和可能是2025吗,若能,求出这5个数中间的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1)5;4;225;2

(2)a﹣9;a+9;解:根据题意可得:a﹣9+a﹣1+a+a+1+a+9=240

∴a=48

;根据题意可得:a﹣9+a﹣1+a+a+1+a+9=2025

∴a=405

∵405÷9=45

∴405是第9列的数,

∴这5个数的和不可能是2025.

【解析】【解答】(1)解:∵40÷9=4 (4)

∴数40排在第5行第4列

∵2018÷9=224 (2)

∴数2018排在第225行第2列

故答案为5,4,225,2

( 2 )①设中间的数为a,其他四个数分别为a﹣9,a﹣1,a+1,a+9

则最小的数a﹣9,最大的数为a+9

故答案为:a﹣9,a+9

【分析】(1)由题意可求解;

(2)①设中间的数为a,由数列的规律可得其他四个数分别为a?9,a?1,a+1,a+9,即可得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

②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③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可求a为405,可得a是9的倍数,则a在第9列,则这5个数的和不可能是2025.

【数学】人教版七(上)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上)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的方程一定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B. C. D. 2.下列的值是方程的解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等式与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运算符号的式子是等式 B.含有“=”的式子是方程 C.方程一定是等式 D.等式一定是方程 4.把方程移项,得() A. B. C. D. 5.如果7a-5与3-5a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为() A.0 B.1 C.-l D.2 6.方程的解是() A.4 B.-4 C. D. 7.解方程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A. B. C. D. 8.方程的解是() A. B. C. D. 9.有一张桌子配4张椅子,现有90立方米,1立方米可做木料可做5张椅子或1张桌子,要使桌子和椅子刚好配套,应该用立方米的木料做桌子,则依题意可列方程为 A. B. C. D. 10.A、B两地相距900km,一列快车以200/ km h的速度从A地匀速驶往B地,到达B 地后立刻原路返回A地,一列慢车以75/ km h的速度从B地匀速驶往A地.两车同时出发,截止到它们都到达终点的过程中,两车第四次相距200km时,行驶的时间是() A.28 3 h B. 44 5 h C. 28 5 h D.4h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将一根底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形铁块锻压成底面积为78.5平方

厘米的“胖”铁块,此时的高为____________. 12.成人票、学生票共1000张票,若设学生票有x张,则成人票有______张,若成人票8元,学生票5元,这1000张票共花费6950元,根据此题意,可列方程______. 13.已知,两镇相距,甲、乙二人同时从,两镇出发,相向而行.甲骑电动车每小时行,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甲、乙二人经过__________小时相遇. 14.某种商品按进价提高50%后标价,又打八折销售,售价为每件360元,若设进价是x元,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为340米,长比宽多20米,问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1)若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x米,那么长为_______米。由此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2)若设长为x米,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 16.小张的爸爸在上周星期六骑摩托车带小张和弟弟到离家27千米的游乐园玩耍,爸爸自己骑摩托车的速度为26千米/时,由于摩托车后座只能搭乘一人,搭一人的速度为24千米/时,当天三人同时从家出发,弟弟以4千米/时的速度步行,爸爸带小张骑摩托车行驶一定路程后,小张下车以6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前往游乐园,爸爸返回接弟弟,接上弟弟后直接去游乐园排队买票,爸爸花了5分钟买好票,此时小张也正好到达、(爸爸骑摩托车掉头和停放摩托车的时间忽略不计)问:小张搭乘摩托车的路程为______千米. 三.解答题:(共72分) 17.解下列方程: (1);(2); (3);(4). 18.用长、宽、高分别为15cm,15cm,18cm的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向另一个长、宽、高分别20cm,15cm,10cm的长方体铁盒内倒水,倒完水后,长方体铁盒的水面高度离盒口有多少厘米? 19.在某市一项城市美化工程招标时,有甲、乙两个工程队投标.经测算:甲队单独完成这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移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探究规律。 由有理数乘方一节中涉及到的数列找规律,需要数列中寻找那些信息引入。 教师设问:1.设第一个数为x? 2. 设第二个数为x? 3. 设第三个数为x? 学生思考。 及时归纳:通过比较学生发现设第二个数较为合理,体现了上节课所学的合并同类项的相关应用。 二、例题分析,体现方法 出未知量列方程建模的思想。 采用学生叙述,教师板书的师生合作方式完成。 三、课堂练习,反馈调控 类比上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完成下题: 1.一个数列,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形式:

1,﹣4, 16,﹣64,256,﹣1024,…, 其中某三个相邻的数的和为﹣13312,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2.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39,求这三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四、火眼金睛,拓广探索: 展示日历表提出相关问题

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根据图片文字信息观察思考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注意相邻日子之间的联系(同在一行,同在一列,斜向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关联。)利用所设未知数列出的方程要合理有利于应用上节课所学。答案要合理。 要求: ☆认真审题,多角度思维,寻找等量关系。 ☆灵活设未知数。 ☆注意检验,解释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解: 五、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1.如果某一年5月份中,有五个星期五,他们的日期之和为80,那么这个月4号是星期几? 2. 我校开展的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周四进行一次活动,现知本月连续的三次活动的日子之和为27,你知道是哪三天吗?本月的四次活动的日子之和是多少呢? 3.甲、乙双方投资合办一个企业,并协议按照投资额的比例分配所得利润.已知甲乙的投资比例为3:4,首年的利润为38500元,则甲乙可获得利润分别是多少元?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共同讲评。 六、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七、作业 必做题: 教科书第92页习题3.2第4,5题 选做题: 某月的日历上,在3×3的方阵中,9 个数之和是126,则这个3×3 方阵的中心的那个数是多少? 八、板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测试(一)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测试(一) 一、填空题 (1)如果4是关于x 的方程3a-5x=3(x+a )+2a 的解,则a=_______。 (2)已知关于y 的方程 834+=-y a y 的解是y=-8,则a a 12-的值_______。 (3)x=_______时,单项式21231 b a x +与2134b a x --是同类项。 (4)a 是_______时,关于x 的方程01214=+-a x 是一元一次方程。 (5)m 为_______时,2是关于x 的方程)52|(|52142110x m x x -=++-的解。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为()。 (A )3x-7 (B )x x 112= - (C )x x =-32 (D )4x-3=2(x+1) (2)用方程表示“比x 大5的数等于2”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A )2+x=5 (B )x-5=2 (C )x+5=2 (D )5-x=2 (3)下列各组的两个方程的解相同的是()。 (A )3x-2=10与2x-1=3(x+1) (B )4x-3=2x-1与3(1-x )=0 (C )13 21=-+x x 与3x+1-2x=6 (D )-4x-1=x 与5x=1 (4)下列方程去括号正确的是()。 (A )由2x-3(4-2x )=5得x-12-2x=5 (B )由2x-3(4-2x )=5得2x-12-6x=5 (C )由2x-3(4-2x )=5得2x-12+6x=5 (D )由2x-3(4-2x )=5得2x-3+6x=5 三、解下列方程 (1) 132 -=x x 。 (2)32221+-=--x x x 。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教学设计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课时1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年龄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学习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年龄问题,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重点:是探索年龄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找等量关系 措施:启法引导教具 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板书 设计 4.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 1、快乐问答,课前准备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一题多练,灵活应变 4、一题多变,再探再练 5、列方程解应用题步骤总结 6、随堂练习 7、课堂检测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上课时间: 讨论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 通过师生交流,获得问题的初步解。并在求解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写代数式方面的情况。 2、想一想 3、做一做 4、议一议 二、深化训练 1、讨论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丰富整式的实际背景,并且因此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题意,寻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作答。 2、想一想 正确,小颖利用“x年后,爸爸的年龄=儿子年龄的3倍”列方程。小明利用“x年后,爸爸的年龄—今年爸爸的年龄=x”列方程。 3、做一做 列方程,求出x的值得4,说明4年前。 4、议一议 11+x==4 5 (39+x),x=101. 这相当于儿子112岁,爸爸140岁。在当今世界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随堂练习 课本P135页,随堂练习1、2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简单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课堂作业 课本P135页习题4.7必做题1~3 选做题P148 4 学情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新教材一改以往教材的编写手法,以模型思想为主线,从实际情景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最后以实践与探索为结尾。它让学生体验到了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深刻认识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1)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等式的性质;移项的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教材中,削弱了关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定义的严格书面叙述及区别,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体验、总结、 归纳。学生有机会经历探索学习的过程;随着认识的深入逐步掌握概念及其内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选题方面显示了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感觉仅凭原有知识解题过程繁杂、甚至无从入手,产生学习新知的迫切愿望。 (2)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新教材中选用的范例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再是纯粹的课堂知识,随时都有一显身手的机会,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好胜求胜心理,符合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性格特征,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学习这样的数学知识,让他们感觉到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教材补充了丰富的课外知识,通过阅读材料、思考探索等形式出现的课外知识,不仅在系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插入了一些亮点,吸引学生的关注,而且启发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充实自我,了解所学知识的文化背景,以便对知识有一个更系统、全面的认识,拓宽见识、形成共鸣,从而产生自我见解 效果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各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从算式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扎实基础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B 方程是等式 C 含有字母x ,y 的等式才叫方程 D 带等号和字母的式子叫方程 2.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如果是方程,指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如果不是,说明为什么. (1) 2x-1=5; (2) 5+7=12; (3) 5y 2 -2 1 y+1; (4) 3x+2y=1; (5) x-1≠10. 3.已知下列方程:①x+1= x 3;②5x=8;③x 3=4x+1;④4x 2 +2x-3=0;⑤x=1;⑤3x+y=6.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6 4.如果方程(k-1)x |k| +3=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 的值是_______. 5.若x=2是关于x 的方程2x+3m-1=0的解,则m 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3 1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2是方程x-2=0的解 B x=6是方程3x+18=0的解 C x=-1是方程- 2x =2的解 D x=10 1是方程10x=1的解 7.写一个解是x=-2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 8.一套服装,原价每件x 元,现7折(即原价的70%)出售,现在每件售价为84元,则列方程为( ) A x=84×70% B x=(1+70%)·84 C 70%x=84 D (1-70%)x=84 9.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 的方程. (1)x 的20%与15的差的一半等于-2; (2)x 的4倍与3的差比x 多1. 10.根据下列问题,设出未知数,并列出方程(不必求解). (1)小强买笔记本需用20元钱,付款时恰好用了1元和5元的纸币共8张,问小强用了1元的纸币几张? (2)用12m 长的围栏,建一个长方形小花圃,如果要使花圃的长比宽多1m ,求此花圃的长 综合提升 1若x=2是方程3x-4= 2x -a 的解,则a 2017 +20171a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2.若方程(a+2)x 2 +5x m-3 -2=3是关于x 的一元次方程,则a 和m 的值分别为( ) A 2和4 B -2和4 C 2和-4 D -2和-4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 一、选择题(18分) 1、在方程23=-y x ,021=-+ x x ,2 1 21=x ,0322=--x x 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解方程 3 1 12-=-x x 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2233-=-x x B .2263-=-x x C .1263-=-x x D .1233-=-x x 3、方程x x -=-22的解是( ) A .1=x B .1-=x C .2=x D .0=x 4、对432=+-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是方程 B .是方程,其解为1 C .是方程,其解为3 D .是方程,其解为1、3 5、方程 17.01 23.01=--+x x 可变形为( ) A. 17102031010=--+x x B.171 203110=--+x x C. 1071203110=--+x x D.107 10 2031010=--+x x 6、x 增加2倍的值比x 扩大5倍少3,列方程得( ) A .352+=x x B .352-=x x C .353+=x x D .353-=x x 7、A 厂库存钢材为100吨,每月用去15吨;B 厂库存钢材82吨,每月用去9吨.若经过x 个月后,两厂库存钢材相等,则x =( ) A .3 B .5 C .2 D .4 8、某种商品的标价为120元,若以九折降价出售,相对于进货价仍获利20%,该商品的进货价为( ). A .80元 B .85元 C .90元 D .95元 9、某原料供应商对购买其原料的顾客实行如下优惠:(1)一次购买金额不超过1万元,不予优惠;(2)一次购买金额超过1万元,但不超过3万元给九折优惠;(3)一次购买超过3万元,其中3万元九折优惠,超过3万元的部分八折优惠.某厂因库容原因,第一次在供应商购买原料付款7800元,第二次购买付款26100元,如果他是一次购买同样数量的原料,可少付金额为( )元. A.1460 B.1540 C.1560 D.2000 二、填空题(18分) 10、代数式12+a 与a 21+互为相反数,则=a . 11、如果0631 2=+--a x 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a ,方程的解为=x .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从有趣的“猜年龄”游戏入手,通过对五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得出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 2.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 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

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阅读章前图 内容1:阅读章前图中关于“?G番图”的故事。 目的:通过阅读章前图中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探索?G番图年龄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感受利用方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地模型。 环节二:自主阅读、学习 内容: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P131随堂练习之前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目的: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等式、方程概念,对课本上的实例中各种量的关系分析清楚,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不同类型的方程. 实际效果:多数学生能够分析教材实例中所蕴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要注意学生书写不规范,错误的地方,给予指正。 环节三:情境引入 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课本呈现的五个情境: (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 再减5 ”就是2 x - 5 ,所以得到方程:2 x - 5 = 21 组织活动:做猜年龄的游戏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等式①624-=;②212x x -=;③323x y -=;④38x -=;⑤()()2222232-+=-x x x ;⑥19x +=,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2.代数式5 1+-x x 的值等于3时,x 的值是( ) A.4 B.1 C.-4 D.-1 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254+=-x x 变形得524+-=-x x B. 32 1532+=-x x 变形得3354+=-x x C. ()()3214+=-x x 变形得6214+=-x x D. 23=x 变形得3 2=x 4.解方程2632x x =+-,去分母,得( ) A. x x 332=-- B. ()x x 33212=+- C. ()x x 3312=+- D. x x 332=+- 5.下列方程中,和方程32=-x 的解相同的方程是( ) A. 532=-x B. 1514=+x C. 2444=+x D. 713=-x 6.一份数学试卷,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道题得4分,做错一道题倒扣1分,某同学做了全部试题,得了80分,他共做对( ) A.18道 B.19道 C.20道 D.21道 7.有甲、乙两桶油,从甲倒出19升到乙桶后,乙桶比甲桶还少6升,乙桶原有32升,问甲桶原来有油( ) A.76升 B.60升 C.42升 D.36升 8.若a 、b 互为相反(0≠a ),则一元一次方程0=+b ax 的解是( ) A.1 B.-1 C.-1或1 D.任意有理数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如果1-=x 是方程8=+a x 的解,则a = . 10.某商品标价605元,打6折(按标价的60%)售出,仍可获利10%,则该商品的进价是 . 11.当=x 时,代数式 ()x -131与代数式()172+x 的值相等. 12.已知:()0412=+++-x y x ,则=x ,=y . 13.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使它的解为2,未知数的系数为负整数,方程为 . 14.某工厂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值2538万元,比去年同季度增产了8%,则去年第一季度的产值是 . 15.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要10天,乙单独完成要15天,则由甲先做5天,然后甲、乙合做余下的部分还要 完成. 16.某人乘船由A 地顺流而下到B 地,然后又原路逆流而上到C 地,共乘船3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初中数学_7.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三)行程问题,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用算数算法解这类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并且对有关的公式已比较熟悉。且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明确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所以本节重难点均放在问题的分析(包括找已知量、未知量及等量关系)上,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 效果分析

从反馈情况看,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更加熟练,能较熟练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其中的等量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路程公式,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成功,小组总结全面、到位。 不足之处在于题目设置有点多,致使学生展示和训练时间不足。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七年级学习的重点,本节内容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类型之一----行程问题,包括追及问题、相遇问题以及往返问题(拓展题型)。 本节的知识重点是: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让学生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 评测练习 1.一队学生从学校出发去郊游,以4千米/时的速度步行前进.学生出发3/2时后,一位老师骑摩托车从原路经1/4时赶上学生.求摩托车的速度. 2.一架飞机在两个城市间飞行,无风时每小时飞行552公里,在一次往返飞行中,飞机顺风飞行了5.5小时,逆风飞行了6小时,求

这次飞行的风速. 课后反思 本节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能力。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刻意给学生提供较大的发挥空间,没有直接讲解,而是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小组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升华,通过对几个题型的探究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能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小组总结全面、到位,反馈效果好。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题型有点多,造成学生展示及训练时间不足,加之,学生第一次参与录课,有点放不开,致使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课标分析 青岛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课时行程问题,要求理解行程问题中的追及、相遇问题,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比较熟练,所以,本节重点放在分析问题上。继续引导学生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熟练程度。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 题及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395305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元一次方程 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4.(1)-3x+2x=_______. (2)5m-m-8m=_______. 5.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9,个位数比十位数字小a ,则该两位数为_______. 6.一个长方形周长为108cm ,长比宽2倍多6cm ,则长比宽大_______cm . 7.某服装成本为100元,定价比成本高20%,则利润为________元. 8.某加工厂出米率为70%的稻谷加工大米,现要加工大米1000t ,设需要这种稻谷xt ,则列出的方程为______. 9.当m 值为______时, 45 3 m 的值为0. 10.敌我两军相距14千米,敌军于1小时前以4千米/小时的速度逃跑,?现我军以7千米/小时的速度追击______小时后可追上敌军.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等式是一元一次方程 B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C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D .2y-3=1是一元一次方程 12.下列四组变形中,变形正确的是( ) A .由5x+7=0得5x=-7 B .由2x-3=0得2x-3+3=0 C .由 6x =2得x=1 3 D .由5x=7得x=35

15.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由甲独做4小时,剩下的甲、乙合做,还需几小时?设剩下部分要x 小时完成,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44.1.1202012 202012 44.1.1202012 202012 x x x x A B x x x x C D = --= +-=++ =-+ 16.(2006,江苏泰州)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332 x k x k ---=1的解为x=-1,则k 的值为( ) A . 27 B .1 C .-13 11 D .0 17.一条公路甲队独修需24天,乙队需40天,若甲、?乙两队同时分别从两端开始修,( )天后可将全部修完. A .24 B .40 C .15 D .16 18.解方程 1432 x x ---=1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2(x-1)-3(4x-1)=1 B .2x-1-12+x=1 C .2(x-1)-3(4-x )=6 D .2x-2-12-3x=6 19.某人从甲地到乙地,水路比公路近40千米,但乘轮船比汽车要多用3小 时,?已知轮船速度为24千米/时,汽车速度为40千米/时,则水路和公路的长分别为( ) A .280千米,240千米 B .240千米,280千米 C .200千米,240千米 D .160千米,200千米 20.一组学生去春游,预计共需用120元,后来又有2人参加进来,总费用降下来,?于是每人可少摊3元,设原来这组学生人数为x 人,则有方程为( )

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1.教科书内容 本章继第一章“有理数”和第二章“整式及其加减”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人们对方程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会直接应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而有理数运算和整式加减运算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 全章共包括四节: 3.1 从算式到方程 这一节分为两个小节. 3.1.1 一元一次方程 在小学阶段,数学课中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是重要内容,此外还有关于最简单的方程的内容.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式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本小节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并且对于“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 3.1.2 等式的性质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4x 2n-5+5=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_. 2.若x=-1是方程2x-3a=7的解,则a=_______. 3.当x=______时,代数式 12x-1和324x -的值互为相反数. 4.已知x 的34 与x 的3倍的和比x 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 5.在方程4x+3y=1中,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y=________. 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 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 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甲、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方程2m+x=1和3x-1=2x+1有相同的解,则m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 12 10.方程│3x │=18的解的情况是( ). A .有一个解是6 B .有两个解,是±6 C .无解 D .有无数个解 11.若方程2ax-3=5x+b 无解,则a ,b 应满足( ). A .a ≠ 52,b ≠3 B .a=52 ,b=-3 C .a ≠52,b=-3 D .a=52 ,b ≠-3 12.把方程0.10.20.710.30.4x x ---=的分母化为整数后的方程是( ). 0.10.20.712710.1.1343412712710.1.103434 x x x x A B x x x x C D -----=-=-----=-= 13.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 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 等于( ). A .10分 B .15分 C .20分 D .30分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年级:七年级上册学科:数学科著作人: 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题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教学 目标 1、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理解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了解数学中的“化 归”思想。 3、通过学生观察方程,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 力及概括能力 重点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难点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使用 多媒 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 设计意 图 温 故 知 新 , 导 入 新 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 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 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 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它于公元 1700年左右写成,至今已有三千七百 多年。这部书中记载有关数学的问 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 的问题: 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 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 加起来总共是33 教师提问 1、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2、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 3、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点? 解:设这个数为,由题意得: 我们得到的这一方程和前面我 们学习过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能用 前面学过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求出该方程的解吗? 数学的历史是辉煌的,让学生了 解数学的渊源,在历史的背景下 进行数学的探求,有益于提高学 生学习的兴趣。 解:设这个数为,由题意得:

例题教学,巩固提高 方法一 这个方程大部分同学是 按“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 骤求解。 方法二 也有同学会去分母 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乘以同 一个数,结果仍相等,要是方程中得 分母去掉,显然只要乘各分母的最小 公倍数42。 把方程两边同乘42,得到:42 ()=33×42 即42×+42×+42× +42×=33×42 为了更全面的讨论问题,再以方 程为 例,归纳解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 程的步骤。 例解方程 要去掉方程中的分母,就要找到一个 数,这个数就是方程中各分母的最小 先由学生自己做题会得出 两种方法 方法一 这个方程大部分同 学是按“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的步骤求解 方法二 也有同学会去分母 根据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乘 以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要是 方程中得分母去掉,显然只要乘 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42。 把方程两边同乘42,得到:42 ()=33×42 即42×+42×+42× +42×=33×42 让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 程的一般步骤为: (1) 去分母; (2) 去括号; (3) 移项;

初中数学_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 3.在理解移项法则的基础上,能灵活应用移项法则熟练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移项法则. 难点:移项法则变形的推理过程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古色古香,金碧辉煌,令人向往。老师要求外地的老师到台儿庄古城游玩,其中男教师有8人,他们比女教师的5倍少2人,你能帮我算算女教师来了多少人么? 生1:设女教师x人,男教师的人数可以表示为5x-2,由此,可列方程5x-2=8.(教师板书) 【教师板书课题:5.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 (二)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如何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求解方程8 x 2 - 5= 解方程:8 x. - 5= 2 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得2 + x. = - 2 8 2 5+ 也就是 5x= 8+2.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得x=2. 师:我们发现,方程①8 x可变形为方程②5x= 8+2,在这变形过程中,哪一项发生了 - 5= 2 变化? 生:(齐答)-2. 师:对,是如何变化的? 生: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左边移到了方程的右边。 师:(课件动画演示变化过程)这种变形我们称为移向。谁能说说移向的定义么? 生: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移项,那么下面的移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怎样改正?(1) 5y+8=9y

解:移项,得 5y -9y=8; (2) 2x +3=x -1 解:移项,得 2x+x = - 3+1; 师:现在,同学们能告诉老师移项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么? 生:移项是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 师:我们掌握了移项的方法,就可以尝试利用移项求解方程825=-x 师: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生:移项。 师: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生: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三)课堂展示,体验成果 课堂展示(一) 师:我们可以仿照移项的方法求解下面两个方程。(投影出示 (1)3x =5x -14; (2)5x -3=2x+7 . 课堂展示(二) 32 141+-=x x (四)畅谈收货,知识升华 师:课上到这里,老师相信大家收货很多,那就敞开心扉说一说吧! 生:我学会了利用移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生:移项是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通常习惯把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 的右边; 生:移项时要变号; 生: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五)分层检测,当堂达标 基础题 1、下列移项正确的是() A.由155=-x ,得515-=x B.由123--=x x ,得123=+x x C.由x x 437=-,得734=--x x D.由x x 3248+=-,得x x 3428+=- 2、如果x x 352-=,那么2x+ =5 3、方程x x 536+=的解是 . 4、解下列方程: (1)1136=-x (2)x x 3.15.67.05.0-=-

初中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整章综合练习题

一元一次方程整章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是( ). (A )3+2 = 5 (B )1x = (C )23x - (D )222a ab b ++ 2.代数式13 x x --的值等于1时,x 的值是( ). (A )3 (B )1 (C )-3 (D )-1 3.已知代数式87x -与62x -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 的值等于( ). (A )-1310 (B )-16 (C )1310 (D )16 4.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 (A )一个数的2倍比小3 (B )a 与1的差的 14 (C )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 12的和 (D )a 与b 的和的35 5.若a b ,互为相反数(0a ≠),则0ax b +=的根是( ). (A )1 (B )-1 (C )1或-1 (D )任意数 6.当3x =时,代数式2 3510x ax -+的值为7,则a 等于( ). (A )2 (B )-2 (C )1 (D )-1 7.一份数学试卷,只有25个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同学做了全部试卷,得了70分,他一共做对了( ). (A )17道 (B )18道 (C )19道 (D )20道 8.某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赢利25%,另一件亏本25%,在这次买卖中,该商贩( ). (A )不赔不赚 (B )赚9元 (C )赔18元 (D )赚18元 9. (2005,深圳)一件衣服标价132元,若以9折降价出售,仍可获利10%,则这件衣服的进价是 (A )106元 (B )105元 (C )118元 (D )108元 10.(2005,常德)右边给出的是2004年3 月份的日历表,任

初中数学_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节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的分析,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解的概念.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出方程的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游戏激趣 【内容】 师生互动:请你随意想一个人的年龄. (1)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你想的那个人的年龄. (2)把这个人的年龄乘2加3,再把所得结果乘2减6,说出最终结果,看谁能更快猜出那个人的年龄. 【设计意图】 (1)生动有趣的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然唤起学生对方程的回忆,为本节课做好学前准备.

(3)两个问题复杂程度逐渐加大,促使习惯使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 【学情预设】 第(1)个游戏中,学生多数会使用算术解法,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不明显.第(2)个游戏中,若学生使用算术解法会比较慢.通过第二个游戏,学生能体会出用方程解法更简便. 【教学策略】 1.第(1)个游戏结束后,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猜数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无论学生用算术解法还是方程解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此问题中两种解法的简便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别. 2.第(2)个游戏让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和同学们一起猜,看谁猜得又对又快,选出最快的学生来展示解法,若没有学生用方程解法,则教师展示方程解法. 3.利用学生的方程解法引出本节课要讲的方程.一个是逆向思维,一个是顺向思维,当题目较复杂时.方程思考起来更容易.第二环节创设情境 【内容】 国庆假期,小华和小彬两家人一起结伴去青岛西海岸生态观光园游玩. (1)一进大门,两人就看见了一片菊花的海洋.这次菊展有红 多少种金色的菊花呢?

一元一次方程章节测试(A卷)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一元一次方程章节测试(A 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3x + B .32 143x y +--= C .2560x x -+= D .27(3)32x x +-=- 2. 下列方程中解为x =1的是() A .11x -=- B .122x -=- C .1 22 x =- D .211x -= 3. 已知等式325a b =+,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352a b -= B .3126a b +=+ C .325ac bc =+ D .25 33 a b =+ 4. 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A .方程3221x x -=+,移项,得3212x x -=-+ B .方程325(1)x x -=--,去括号,得3255x x -=-- C .方程23 32 t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t =1 D .方程1.4 2.110.70.2x x x ---=可化为14211010 72 x x x ---= 5. 若关于x 的方程2k -3x =4与方程1 302 x -=的解相同,则k 的值为() A .-10 B .10 C .-11 D .11 6.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多人共车”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 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是:每车坐3人,两车空出来;每车坐2人,多出9人无车坐.问人数和车数各多少.设车x 辆,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 ) A .3x -2=2x +9 B .3(x -2)=2x +9 C .2932 x x +=- D .3(x -2)=2(x +9) 7. 某车间有28名工人生产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 个,螺栓和螺母个数比为1:2时刚好配套.求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栓时,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刚好配套?设有x 名工人生产螺栓,其余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列方程应为() A .1218(28)x x =- B .21218(28)x x ?=-

初中数学_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观察形成概念 问题:观察下面的不等式,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 x-7>263x<2x+1x>50-4x>3 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等式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个方面去观察不等式的特点,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类比. 师生归纳获得: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给出不等式,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二)通过类比研究解法 练习: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x-7>26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结合解题过程,指出:由x-7>26可得到x>26+7,也就是说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一样,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回忆利用解方程的过程,教师通过简化练习中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明确不等式和解方程一样可以“移项”,为下面类比解方程形成解不等式的步骤作好准备. 设问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设问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否采用类似的步骤? 学生讨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否可以采用类似的步骤,教师再指出:利用不等式的性质,采取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的步骤,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一般步骤,让学生思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否采用同样步骤,从而获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思路. (三)例题讲解规范步骤

例: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2(1+x)<3(2)≥ 设问(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目标是什么?化成最贱简形式(x>a或x<a) 设问(2):你能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第(1)小题吗? 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评讲 设问(3)对比不等式≥与2(1+x)<3的两边,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设问(4):怎样将不等式≥变形,使变形后的不等式不含分母? 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点拨 设问(5):你能说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设问(6):对比第(1)小题和第(2)小题的解题过程,系数化为1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再强调:要看未知数系数的符号,若未知数的系数是正数,则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若是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解具体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导学生明确解不等式以化归思想为指导,比较原不等式与目标形式(x>a或x<a)的差异,思考如何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将原不等式通过变形转化为最简形式,以获得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四)辨别异同深化认识 设问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处? 相同之处:基本步骤相同: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基本思想相同:都是运用化归思想,都要变为最简形式. 不同之处:解法依据不同:解不等式是依据不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依据等式的性质.最简形式不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最简形式是x>a或x<a,一元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