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作管理(信管)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其他辅助学习材料
(1)《Management Science》杂志
(2)《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杂志
(3)《预测》杂志
(4)《管理世界》杂志
(5)《哈佛商业评论》杂志
(6)《管理科学学报》杂志
(6)美国运营管理协会(/)
七、课程结构导航与学习建议
『基本要求』
1、识记:排序;派工;赶工;流水型作业。
2、领会:流水作业排序特征和意义。
3、简单应用:能运用SPT规则、EDD规则、Johnson-Bellman法进行作业排序。
4、综合应用:能运用作业排序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关键知识』
单台设备的排序;两台设备的排序。
『重点』
SPT规则;EDD规则;Johnson-Bellman法。
2%
综合生产计划及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5%
4%
第八章库存管理划
库存管理概述
3%
单周期库存问题
2%
多周期库存问题
5%
3%
第九章物料需求计划
MRP概述
1%
MRP系统
2%
MRP的计算过程
3%
第十章作业排序
作业计划与作业排序
2%
流水型作业的排序问题
2%
第十一章项目计划管理
项目管理概述
1%
网络计划技术
2%
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难点』
Johnson-Bellman法。
第十一章项目计划管理
『知识点』
项目的定义;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内容;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网络计划方法含义和优点;箭线型网络图的绘制;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的目标和内容;网络图的要素和种类。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选修课程。

生产与运作是形成公司(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与运作的改善直接影响公司(组织)的绩效。

本课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生产与运作战略决策;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决策;以及生产与运作系统运行决策。

在每一层次的问题中,既都给出了基本的决策思路,又描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全书加强了非制造业企业运作管理部分,突出了信息技术在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应用,加入了全球生产与运作的内容,就一些新型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作了介绍,同时穿插了一些应用事例,使用了大量的图表说明问题。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是研究社会组织如何将资源有效地转换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从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优化生产与运作管理体系的理论及方法,熟悉制造业生产体系的运行及维护过程,并对当前先进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念有一定了解。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对于“生产与运作管理” 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1、熟练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及内容、需求预测的概念及方法;2、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掌握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方式;3、了解生产系统的维护与改进以及其它一些先进的生产方式;4、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现代制造和服务企业生产运作系统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作业:每篇布置3-5道习题,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分四篇,第一篇为一~三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篇为四~七章,介绍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第三篇为八~十四章,介绍生产运行系统的运行;第四篇为十五~十八章,介绍生产系统的维护与改进。

考试:“生产与运作管理”期末考试目的是考核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和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产运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生产运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生产运营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产运营管理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将介绍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匡助学生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关键要素和流程,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优化生产运营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运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生产运营管理工具和技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产运营管理的概述- 生产运营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2. 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 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和职能- 生产运营管理的关键要素- 生产运营管理的策略和决策3. 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技术- 产能规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与调度- 质量管理与控制- 库存管理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与协调- 运营绩效评估与改进4. 生产运营管理的案例分析- 实际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案例- 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的生产运营管理案例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匡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案例,匡助学生理解生产运营管理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和解决生产运营管理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堂演示:通过演示生产运营管理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匡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五、考核方式1. 课堂参预: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预情况进行评分。

2. 个人作业:布置生产运营管理相关的个人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评分。

3.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生产运营管理案例分析的小组项目,根据项目报告和展示评分。

4.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参加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生产运营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1. 《生产运营管理学导论》,作者:XXX,出版社:XXX。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大纲《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编号:0304250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物流管理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者:刘金方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经济管理类工商企业专业的本科生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的目标:1、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任务和功能。

2、学会生产计划编制和控制的基本方法。

3、掌握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库存控制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4、了解现代生产和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掌握ERP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总体要求:初学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树立现代生产管理的概念和观念,掌握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和项目管理中的网络计划技术、直方图、控制图的应用等,了解新型的生产管理方式和技术。

(一)绪论1.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任务2.了解生产的分类3.熟悉生产过程组织4.熟悉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二)工作研究1.掌握工作研究的内容2.了解动作分析的有关内容3.时间研究和工作环境分析(三)生产计划和控制1.了解生产计划系统2.了解年生产计划3.掌握生产作业计划4.熟悉生产控制的方法(四)质量管理与控制1.掌握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掌握直方图的方法和应用3.了解控制图的方法和应用(五)项目计划与控制1.了解项目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2.熟悉网络图的画法3.掌握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六)库存控制1.了解库存控制的内容2.了解确定需求下的库存控制3.了解随机需求下的库存控制(七)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含义和区别2.了解闭环M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概念(八)准时化生产(JIT)与精益生产方式(LP)1.掌握准时化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的概念和目标2.了解准时化生产系统设计与计划技术3.熟悉准时化生产的现场控制——看板管理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一)绪论(4学时)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任务2.生产的分类3.生产过程组织4.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二)工作研究(4学时)1.工作研究2.过程分析3.动作分析4.时间研究和工作环境分析(三)生产计划和控制(4学时)1.生产计划系统2.年生产计划3.生产作业计划4.生产控制(四)质量管理与控制(6学时)1.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2.直方图3.控制图(五)项目计划与控制(6学时)1.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2.网络图3.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六)库存控制(2学时)1.库存控制概述2.确定需求下的库存控制3.时变需求下的库存控制(可不讲)4.随机需求下的库存控制(七)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学时)1.物料需求计划(MRP)2.闭环MRP3.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八)准时化生产(JIT)与精益生产方式(LP)(2学时)1.准时化生产方式的组成和目标2.准时化生产系统设计与计划技术3.准时化生产的现场控制——看板管理4.精益生产机动2学时。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纲《⽣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纲(Production and 0perations Management)总学时:54 学分:3⼀、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专业主修2、开课学期:53、适⽤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4、课程修读条件:管理学原理、运筹学5、课程教学⽬的:本课程的教学⽬的在于使学⽣掌握⽣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

要求学⽣牢固掌握⽣产与运作基本理论与⽅法,了解⽣产与运作管理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其最新理论和⽅法。

基本具备灵活利⽤本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本课程要求采⽤多媒体课室进⾏教学,每章内容配置⼀定量的作业题和案例。

授课过程要求穿插1-2次的⽣产运作现场参观。

课程结束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也可结合专业实习进⾏。

通过实践环节锻炼,加深学⽣对本课程理论的掌握程度,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三、内容纲⽬及标准:(⼀) 理论部分学时数(100%)第⼀章基本概念[教学⽬的] 掌握⽣产运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产运作系统的结构和运⾏原理、分类及其特点,⽣产运作管理原则和要求、对象和内容结构体系、运⾏环境,了解现代⽣产运作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运营系统概念、类型的认识,运营组织的要求,⽣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和内容体系.第⼀节运营系统及其管理⼀、组织⼆、⽣产/运营系统三、⽣产与运作管理四、⽣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体系(⼀) 运营系统的总体战略(⼆) 运营系统的设计(三) 运营系统的运⾏(四) 运营系统的维护第⼆节运营系统分类⼀、制造性⽣产与服务性运营(⼀) 制造性⽣产1. 连续型⽣产与离散性⽣产2. 备货性⽣产与订货性⽣产(⼆) 服务性⽣产1. 分类2. 特点第三节运营系统构成⼀、运营系统设施构成(⼀) 制造型运营系统设施构成(⼆) 服务型运营系统设施构成⼆、运营系统物流构成(⼀) 制造型企业物流系统(⼆) 服务型企业顾客流与物流系统三、运营系统信息流构成(⼀) 制造信息流构成(⼆) 服务信息流构成第四节运营过程的组织⼀、产品⽣产过程的概念⼆、组织⽣产过程的原则(⼀) ⼯艺专业化原则(⼆) 对象专业化原则三、组织⽣产过程的基本要求四、零件在加⼯过程中的移动⽅式(⼀) 顺序移动(⼆) 平⾏移动(三) 平⾏顺序移动第五节⽣产与运作管理发展与趋势⼀、发展史;⼆、发展趋势;三、竞争因素的变化;四、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五、能⼒与需求的协调;六、理想的供需关系;七、集成的概念;⼋、集成的作⽤;第⼆章运营战略[教学⽬的] 了解现代企业的⽣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对企业运作系统的影响,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理论,掌握⽣产运作战略的内容,⽣产与运作战略决策⽅法。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执笔人: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运作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先修课程是《管理学》、《物流管理概论》等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对前修课程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

掌握对企业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原则与方法,了解国际范围内生产运作管理的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生产运作管理能力,同时对先修课程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生产运作管理概论教学内容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内容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地位及目标3、生产运作系统的类型4、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及现代特征教学要求1、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目标及内容2、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3、了解生产运作系统的分类4、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特征教学重点1、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及主要内容2、生产运作系统的类型教学难点生产运作系统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第二部分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内容1、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与时间组织2、流水性生产和生产平准化的组织3、劳动组织的设计4、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教学要求1、掌握生产过程和生产的主要类型2、了解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的基本内容3、掌握流水线生产的特点、分类及流水线组织设计的一般原理4、了解生产过程的劳动组织设计5、了解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工作设计及工作研究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1、生产过程和生产的主要类型2、流水线生产的特点和分类教学难点1、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2、流水线组织设计的一般原理第三部分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教学内容1、生产计划的概念和主要指标2、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3、滚动式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4、生产能力计划5、生产运作控制教学要求1、了解生产计划的概念和主要指标2、了解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和内容3、熟练掌握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4、掌握生产能力的概念、种类及核定方法5、了解生产运作控制的基本原理6、了解生产进度控制和生产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和内容2、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3、生产能力的种类及核定方法教学难点1、生产能力的核定方法2、生产进度控制和生产成本控制第四部分生产现场管理教学内容1、现场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内容2、5S活动的主要内容3、定置管理的主要内容4、生产设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教学要求1、了解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点2、掌握5S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开展5S活动的主要步骤3、了解定置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定置管理的推行步骤4、掌握设备选择的方法教学重点1、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2、5S管理3、定置管理教学难点1、5S管理2、定置管理第五部分物流管理教学内容1、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2、物料的计划和采购3、物料的库存控制4、物料的配送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2、了解物料供应计划的方法3、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基本内容4、掌握物料控制的基本方法5、了解物料配送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1、物料需求计划2、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物料需求计划第六部分质量管理教学内容1、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2、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及其主要特点4、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5、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认证教学要求1、掌握质量、质量管理的概念2、了解提高质量的意义3、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4、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5、学会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6、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及认证教学重点1、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2、全面质量管理教学难点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2、质量管理工具3、质量管理体系及认证第七部分项目计划管理教学内容1、项目管理的重要性2、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3、网络计划技术教学要求1、了解项目管理的主要性2、掌握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3、熟练掌握网络计划方法的应用教学重点1、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2、网络计划方法教学难点网络计划方法第八部分先进的生产运作管理模式教学内容1、供应链的结构及特性2、准时制生产3、敏捷制造4、大规模定制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供应链的结构、特点及供应链管理的内容2、理解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并掌握如何控制牛鞭效应2、掌握准时制生产的原理3、掌握敏捷制造的基本思想4、熟练掌握实现大规模定制的途径教学重点1、牛鞭效应的控制方法2、实现大规模定制的策略教学难点1、准时制生产的基本原理2、实现大规模定制的途径四、学时分配五、有关说明(一)先修课《管理学原理》、《物流管理》(二)教学方法的建议本课程以讲授为主,授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电化教学,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1.课程性质《生产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它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介绍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跟踪先进生产运作技术与管理模式的最新发展,提高学生在生产运作管理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工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知识,把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他职能管理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对生产管理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灵活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特别是按照实训设计的内容进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授课的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课教师还可自编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书共十章,包括:生产运作管理概论,设施选址及布置,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工作研究与设计,生产计划管理,库存管理,MRP、MRPⅡ和ERP,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新型生产运作方式等内容。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对于书中案例分析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一、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生产运作管理十个篇章的基本内容。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pdf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pdf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

生产运作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生产运作管理同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一样,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

通过课程学习,结合案例讨论,使学生对企业制造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业的运作管理有一个整体认识,熟悉生产和服务流程,掌握先进的运作管理方法,了解如何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上着眼以有效实现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并形成价值增值的过程。

为今后从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管理打下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2)全面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体系;(3)了解现代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上面临的新挑战;(4)学会运用运作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基本概念第一节生产运作管理的概述1.生产运作活动2.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3.生产运作管理的层次和人员习题要点:叙述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生产运作的分类1.制造性生产2.服务性运作习题要点:服务运作与制造生产有何不同。

分别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的大量大批生产运作与单件小批生产运作各举一例,并说明其特点。

第三节生产运作的类型1.生产类型的划分2.不同生产运作类型的特征3.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运作效率的途径习题要点:说明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定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特点。

第四节现代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现代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问题2.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习题要点:查找近期杂志或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当前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问题的文章,并讨论。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难点是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作用;了解现代生产运作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132201课程英文名称: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课程地位: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主要讲授工业企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生产管理的发展与学科前沿;2.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相关环节的运行规律;3.具有核定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有效配置资源等基本技能;4.具有解决生产管理中出现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一般知识,包括生产管理的相关内容、环节等;2.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包括生产过程组织、新产品开发、流水生产、生产能力、生产计划、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网络计划技术、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与方法;3.基本技能:核算生产能力、制定与修订计划、安排组织生产、合理配置资源及处理相关问题的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1.教学内容:本大纲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指导文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及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各章节的课程内容。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案例讨论与分析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增加适当的案例教学及辅助教学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先修完《管理学》课程,再学生产管理更为有利。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能力与作业计划,网络计划技术等内容安排课堂习题,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相关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案例的分析。

3.成绩构成: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点名、作业、记录笔记、提问、小测验)及最终的大测试成绩的总和。

(七)参考书目:1.《生产运营管理》(第2版)陈心德,吴忠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22.《生产与运营管理》程国平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93.《生产运作营管理》(MBA)(第4版)刘丽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44.《生产运作管理》(第3版)陈荣秋,马士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35.《生产运作管理》王建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3二、中文摘要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选修课程之一,课程通过对生产管理相关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有关生产各个环节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初步的解决企业生产计划及相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过程组织、产品开发设计与厂址选择、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网络计划技术、质量管理等内容,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绪论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生产管理的概念与任务;(2)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3)增产节约与治理污染;(4)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内容。

重点:(1)掌握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主要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的代表作;(2)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

难点:(1)生产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贡献,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2)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的企业改革。

习题: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主要的代表人物、主要贡献及主要的代表作。

第2部分生产过程组织总学时(单位:学时): 4 讲课: 4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生产过程的构成;(2)生产类型的概念及划分方法;(3)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4)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重点: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与时间组织。

难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的计算。

习题: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三种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的计算;峰谷图的绘制与计算。

第3部分产品开发、设计与生产系统选址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产品战略;(2)新产品开发;(3)生产流程设计与选择;(4)厂址选择与西方国家对厂址选择的趋势;(5)案例分析。

重点:(1)厂址选择;(2)新产品开发与产品寿命周期曲线;(3)盈亏平衡模型的灵活运用。

难点:如何进行案例分析。

习题:案例分析。

第4部分流水生产的组织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上机: 0具体内容:(1)流水生产组织;(2)流水线的特征、形式及组织条件;(3)流水线的组织设计;(4)工件加工次序的安排。

重点:多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难点:多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

习题:(1)节拍的计算;(2)工件加工次序的安排;(3)混合流水线投产顺序的编排。

第5部分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总学时(单位:学时): 4 讲课: 4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企业生产计划的意义和作用;(2)企业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3)生产能力及核算;(4)案例分析。

重点:生产能力的相关知识及核算。

难点:生产能力的核算。

习题:用代表产品法与假定产品法核定生产能力。

第6部分生产作业计划总学时(单位:学时): 4 讲课: 4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和作用;(2)期量标准的制定;(3)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4)日常生产派工;(5)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调度工作;生产进度控制的工具和技术;(6)在制品管理;准时生产制和看板管理。

重点:(1)期量标准的制定;(2)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难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习题:生产提前期的计算与累积编号法的应用。

第7部分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设备及设备管理;(2)设备的选购、安装与调试;(3)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4)设备的更新与改造;(5)物资管理。

重点:(1)掌握基本概念;(2)设备管理理论简介;(3)绘浴盆曲线并说明其用途;(4)存储模型。

难点:(1)设备管理理论(2)存储模型.习题:浴盆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8部分网络计划技术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 6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2)网络图的绘制;(3)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4)网络计划的优化。

重点:(1)网络图的绘制;(2)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

难点:(1)网络图的绘制;(2)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与优化。

习题:(1)网络图的绘制;(2)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与优化。

第9部分质量管理总学时(单位:学时): 4 讲课: 4 实验: 0 上机: 0具体内容:(1)全面质量管理概述;(2)质量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3)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4)工序控制与抽样检验;(5)ISO9000族及质量体系认证;案例分析。

重点:(1)质量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2)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3)控制图的相关内容。

难点:(1)质量管理的常用分析方法;(2)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3)工序能力分析及控制图。

习题:(1)排列图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控制图法的计算与应用;(2)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

第10部分先进的生产系统与前沿介绍总学时(单位:学时): 2 讲课: 2 实验: 0 上机: 0 具体内容:(1)介绍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2)创新与企业家精神;(3)21世纪的管理;(4)案例分析。

重点:(1)了解当前管理的新动向;(2)学科前沿知识。

难点:学科前沿。

习题: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