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

合集下载

绍兴方言的语法特点

绍兴方言的语法特点

绍兴方言的语法特点
绍兴方言是浙江省绍兴市及其周边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其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声母韵母的变化:绍兴方言中多数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不同,同时还有一些声母和韵母在不同的音节位置会发生变化。

2. 词序灵活:绍兴方言中,词语的顺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变换,但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3. 方位词的使用:绍兴方言中使用方位词比较频繁,通常在名词前加上“儿”或“头”。

4. 语气词的运用:绍兴方言中的语气词比较多,例如“啊”、“呀”、“哟”等,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5. 多音词的读音:绍兴方言中有很多的多音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读音也会有所变化。

以上是绍兴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绍兴方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色,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与传承。

- 1 -。

萧山话简介

萧山话简介

萧山话简介据《萧山县志》,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话,有临绍小片鼻化韵丰富的特点,除萧山话外,临绍小片还包括临安、绍兴、诸暨、余姚等地的方言。

萧山话以原萧山长河一带(现杭州市滨江区)语音为标准。

语音萧山话有29个声母,45个韵母,8个声调。

现在单个字读6个调的较为普遍,读8个调的人已较少。

表一:萧山话声母塞音p p’ b d t t’ g k k’塞擦音dz ts ts’ dʑtɕtɕ’ ʑ擦音v f z s ɕɦh鼻音m n ɲŋ边音l ʔ表二:萧山话声调声调(一)8个调声调(二)6个调调类调值调类调值阴平445 平声445阴上44阳平23 上声13阳上13阴去53 阴去53阳去31 阳去31阴入 5 阴入 5阳入 2 阳入 2词汇萧山方言词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同义的词,如“太阳”“风”“山”等;第二类是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的词,如“顺手”(右手)等;第三类是普通话里不见或偶见,而在萧山话里常用的词,如雪雹子”(冰雹),“年脚边”(年底)等。

人称代词:萧山话的人称代词是由韵母的曲折变化构成复数,单、复数的形态变化显得较为规则。

形容词:萧山方言中AAB式重叠式形容词在口语中使用很普遍。

2萧山话历史吴语是汉语历史最为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2600年前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上层人士习用的汉语方言。

现代的吴语,仍然保存着一些在多数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持了浊音和清音声母的分别,所谓“浊音”,现在吴语中的“浊音”包括“清音浊流”(分布在北部吴语区)和“真”浊音(分布在浙南)。

浊音的发音需要振动声带,比如英语中的b、d、g、z都是和吴语一样的浊音,普通话的b、d、g、z则是清音。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萧山人学普通话特别难的原因之一,但是方言有方言的优势,有他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萧山方言,他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特点,这对我们学习古汉语知识有相当大的帮助。

萧山方言不仅与古汉语有联系,与现代汉语也有相同之处。

浙江萧山方言合音词的特点

浙江萧山方言合音词的特点

浙江萧山方言合音词的特点本文选取萧山方言中9个具有代表性的合音词,在分析其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在语音和语用等方面的特点。

标签:萧山方言合音词语音汉语词汇中,自古以来就有合音词。

合二字之音为一字音者,谓之合音词。

它是以单音节词的形式,表现双音节词的意义,语音形式小而词语意义大,既经济又实用。

方言中的合音词现象比较常见。

萧山方言中有为数不少的合音词,在汉语方言词汇上具有比较突出的特点。

萧山方言属于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根据方言差异,内部大体可分为东、南两小片,东片语音与绍兴方言较为接近,南片语音除个别乡镇受到诸暨、富阳口音影响外,其他基本相同。

本文记录的是笔者于2009年10~12月在调查萧山方言东片益农点后,所采集到的9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合音词。

本文拟对这些合音词的构成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语音、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一、合音词构成分析合音词的构成是取自两个音节,两字合音之后,其外在结构比较特殊,基本上是两个字的字形合为一个形体庞大、笔画繁多的一个字的字形,有的则是有音无字,本文采用同音字替代。

我们把合音词合音前的词称为原词,合音词用字一般情况是两字合为一字,或用同音字。

例句是萧山方言的说法,表一括号内相当于普通话的意思。

见表一:表一:原词合音词句例只要[ʨiʔ4iɒ33] 只要[ʨiɒ335] 感冒哉只要多吃开水会好咯。

(感冒了只要多喝开水就会好的。

只有[ʨʔ4 ɦi11] 只有[ʨi335] 伊只有七岁嘞,就会烧饭哉。

(她只有七岁,就会烧饭了。

)勿会[vʔ2 ɦue11] 勿会[fe335] 爿天介好,勿会落雨咯。

(天气这么好,不会下雨的。

)勿用[vʔ2 ɦioŋ11] 勿用[foŋ335] 东西勿用还哉,算我送拨偌咯。

《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600字》

《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600字》
杭州方言的文白异读与早期官话、现代周边吴语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独特的文白异读现象在汉语方言中是绝无仅有的,对社会语言学语言接触的研究、汉语方言发展演变中逆化现象的研究都具有典型意义。鼻音增生在杭州方言中也表现得很突出,可分为鼻音声母的增生和鼻音韵尾的增生两类,这对汉语方言特殊音变现象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一些例外现象因此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1]鲍厚星.湖南邵阳方言音系[J].方言,1989,(3).
[2]蔡勇飞.杭州方言儿尾的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3).
[3]曹广衢.温岭话入声变调同语法的关系[J].中国语文,1958,(7).
[4]曹志耘.汉语方言区、方言岛和混合语的文化语言学考察[M].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徐越在2002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上的《杭州方言儿缀词研究》一文中,重点探讨了杭州方言中的儿缀词结构与周边吴语的比较、杭州方言中儿缀词的读音、来历以及杭州话中儿缀词的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并就杭州方言中儿缀词的“儿”出现的后缀“儿”、中缀“儿”具体现象进行了研究。在2006年又分别发表了《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和《杭州方言儿缀词的构造》两文,在《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一文中,着重研究了杭州方言中儿缀词象生动六个方面对词语的修饰作用;在《杭州方言儿缀词的构造》一文中,从“儿”在构词中所处的后缀、中缀位置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了在中缀、后缀位置的一些构词形式。2011年徐越又发表了《杭州方言儿缀的构词、构形功能》一文,重点探讨了杭州方言中的儿缀具有构成新词、区分词义和词性、变换词形等构词构形功能,他认为,词根的重叠多、词形变化丰富是杭州方言儿缀在构词与构形中两个显著的特点,尽管杭州方言中的儿缀读音改变了,但其主要的构词、构形功能没有变,仍然保持着吴语的特点。

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

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

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严凌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萧山的地理位置文化涵养等方面的背景资料经过适当举例归纳对比萧山市区及沙地围垦等地比较小范围中的方言变化此外本文也列举了一部分具有萧山方言特色的词缀现象通过对词缀的分析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的特色关键词萧山方言词缀吴语导语萧山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东邻绍兴南接诸暨西连富阳北隔钱塘江与杭州余杭海宁相望2001年月据《萧山县志》记载萧山的语言体系属杭绍方言群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超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掺杂着富阳词汇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现如今超山已归入余杭欢潭也已经改名为进化许贤已更名为蜀山西兴已划为滨江区但萧山的方言却依旧有着其鲜明的特色这一特点在词缀中也有较多的凸显本文拟从对词缀的分析中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特色词缀是词与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种类词缀的语义已经开始虚化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词缀那样的虚化程度在萧山方言中与普通话较为一致的词缀则多为典型词缀具有本地方言特色的则以类词缀居多下文将简要介绍各类词缀在萧山方言中儿老作为词缀的现象则比较少阿与儿似乎有一种制约关系就绝大多数方言而言这两个词缀不同时出现《助字辨略》说南人称阿北人称老以及赵元任先生的《国语字典》中也曾提及阿专名词的前附语通行于中部和南部诸省相较于一江之隔的杭州则在方言中出现了较多以儿作词缀的现象如小伢儿环儿等这或许与杭州曾经作为宋室南下的都城有关杭州中心地区的方言中有较多的词缀使用方式更接近与北方地区而萧山则更多的保持了上古以来的原貌前缀阿王力先生认为阿字作为词头是在上古末期产生的它作为人名的词头是从小字开始的如阿娇汉武帝后之小字阿瞒曹操的小字阿斗刘禅的小字它还可以作为亲属称谓的词头如阿爷阿婆其用法主要有三种放在姓名字行第前如阿张阿二等等放在行第前的这组词可以用作称呼而由前缀老构成的排行名词则很少用作专有称呼在萧山的老城区也不乏有以此作为店名的如阿二理发店阿六香烟等等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也有一档方言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放在亲属称谓前阿附加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性粘着语素前面构成称谓名词多含亲昵色彩如阿伯/阿叔/阿公公公/阿婆婆婆/阿哥/阿嫂嫂嫂/阿姐/阿弟/阿妹/阿侄/阿爷爷爷/阿娘奶奶/阿爹/阿舅舅舅/阿姨姨妈或与母亲同辈女性的泛称/阿丈丈人随着时代的前进阿爷阿娘阿爹的说法越来越少了更多新成长起来的萧山人多采用爷爷奶奶爸爸等与普通话一致的称呼但这一说法依旧通行于老一代萧山人的口中且更显亲昵放在代词前这是王力先生的说法他认为阿最初作为疑问代词谁字的词头阿谁但这个说法在萧山方言中较少出现在笔者成长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从未出现过这一情况除了这三种公认的阿词缀用法萧山方言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使用方法如附加在一些名词性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昵称色彩或蔑称色彩昵称的如阿肉长辈对小辈的爱称/阿宝/阿囡蔑称的如阿土土里土气的人/阿狗阿猫层次低不值一提的人附加在某些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蔑称色彩如阿飞流里流气的人/阿木林傻乎乎的人/阿背哥背时的人/阿兴搭阿旺水平都一样低的两个人/阿三头不合时宜的人附加在单音节形容词前面使之名词化称呼有这类特征的人或宠物有昵称色彩如阿大/阿小/阿花花狗或花猫老老的本义是年长的如老头/老太婆/老年人作为前缀其实词意义正在虚化多用来构成指人和动物的名词虽然在萧山方言中此类现象出现较少但也有一些词汇随着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融合本土方言特色的基础之上萧山方言中也吸纳了较多的来自其他地区方言的特色主要类型有附加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通过放置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形成一个新的称呼名词主要用于对年长者或同辈之间的称呼带有亲近的意思如老李/老王/老张附加在从二到九的基数词前面如老二/老四/老九这些词一般不用作呼语老几除了询问排行外还常用于反问带有轻蔑的意味如你算老几老还能附加在形容词性词根前面构成老大老小等排行名词也形成了一部分的短语如老三指看上去成熟例句蛮老三嗒样子不错嘛看上去很像大人嘛样子不错老三老四指假装经验丰富例句装何个老三老四还是个小毛头不要装成熟你还只是个小孩附加在某些名词性语素前面称谓名词如老爷/老公/老嬷老婆/老板/老板娘/老师老堂堂兄弟例句伊拉老堂毛力烈够在亨头有己的公司他的堂兄弟很厉害在那边有自己的公司此外也有老表表兄弟的说法这两个词在吴方言中视角有特色的词组普通名词如老酒/老茧/老菱菱角/老K扑克实和介实是萧山及邻近地区特有的词缀附加在单复数人称代词前起强调作用实的本字应为是是在弱化过程中通过加在人称代词或短语前加强其指示性这样的说法在萧山城厢地区较为少见多见于沙地地区如实个那葛讨这个怎么办例句实个那葛讨债主追上来了这可怎么办债主追上来了介葛讨那个例句侬就晓得葛葛讨介葛讨做么不做你就知道空口说白话却不做事后缀萧山方言有非常丰富的后缀它们的构词能力比前缀强而且颇具方言特色有些后缀在普通话里甚至没有对应形式或者有些虽有对应形式但词形完全不同有些后缀虽与普通话同形但构词能力不同此外由于入声的存在萧山方言的后缀则更具有浙东的硬气头在萧山方言中最常见用法最复杂的后缀是头它的名词化功能和抽象化功能都很强前文已经提及在萧山方言中儿作后缀的现象较为少见由此普通话中儿所承担的构词任务则由头承担故而萧山方言中的头相比于普通话中的儿更具有语言运用的主动性它可以附加在较大范围的名词性语素动词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后构成大量的新生名词在这些新生名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对于词汇的原意并无改变但却更显得具有萧山风味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具有以下几种意义构成一般事物的具体名称如毛毛头婴儿例句这个毛毛头蛮得人心的这个婴儿很可爱额角头前额例句今朝额角头撞了一回痛撒嘚今天额头撞了一下很痛老篰头植物根部例句老篰头弄掉好嘚吃否来够把植物的根部摘掉吧吃不来的碗脚头剩饭剩菜例句伊恩真省碗脚头都舍不得扔他很省的剩饭剩菜都舍不得扔在萧山方言中还存在此类说法比如布脚头整块布的多余部分零脚头零碎等等构成抽象名词如派头气派例句伊蛮要脸子够很讲派头他很爱面子很讲究气派手头个人的经济情况例句个两天手头紧钞票过段时间再还掰侬这几天手上钱不多前过段时间再还给你路口头路口例句伊一心想回家个毛就在路口头等嘚他一心想着回家现在就等在路口了滩头话语例句个宝贝滩头个会说这孩子真会说话附加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具有强调的意味早间头早上例句伊有吃早老酒的习惯一个早间头就吃酒他有喝晨间酒的习惯一个大早就在喝酒上昼头上午例句上昼头事情都没做就吃晏饭了早上没做正事就吃中饭了类似的形式还有晏昼头中午下昼头下午等等此外在萧山不同地区对于下昼头有不同的说法这主要与所处区域有关如城厢街道的居民则常用下昼头而靠近钱塘江的居民如闻堰头蓬等则常用晚昼头黄昏头黄昏例句黄昏头间汰了个浴真味道黄昏时洗了个澡很舒服正月头正月里例句正月头小孩最喜欢了小孩最喜欢过正月了附加在处所指示代词和一般处所词后不改原意依旧表示处所葛浪头这里/亨浪头那里例句葛浪头亨浪头跑跑葛忙的这里那里跑真忙啊城里头/乡下头/村里头例句伊是一个城里头人覅看乡下头人他是一个城里人鄙视乡下人河埠头水边的台阶供人洗衣洗菜用例句姆妈在河埠头汰衣裳过歇回来妈妈在河边洗衣服过一会儿回来东门头/西门头例句东门头的菜比西门头便宜我就顺道买回来嘚东门的菜比西门的便宜我就顺便买了回来附加在量词数量词之后构成量词加在数量词后表示单位含量一分头一分钱一枚/两角头/伍块头五元钱一张/廿块头/五斤头/三间头附加在量词后表示事物计算时以此量词为单位袋头如糖按袋头卖/包头/瓶头其后加上名词表示事物以该量词单位的方式存在袋头糖/坛头酒/瓶头酒子子能使词汇名词化和抽象化可以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和动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以子为后缀的现象在萧山方言中相对较为少见且有时表达的意义过于粗俗随着时代的前进在萧山方言中以子作为后缀的词汇越来越少了附加在形容词性语素后面构成指人名词此用法用于指称具有某些特征常指缺陷的人如胖子/哑子/瞎子/呆子/得子傻子/癞子脱发的人/麻子脸上有雀斑的人长子高个子/矮子矮个子例句伊拉舅舅是个长子外甥像阿舅伊肯定不会是个矮子他舅舅是个高个子外甥像舅舅他肯定不会是个矮个子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后面构成名词构成普通事物的具体名称指称人的身份新娘子/学生子/戏子/婊子狗腿子没有自己主见的跟在人后的人例句伊介个狗腿子葛快换了目标的他这个没有主见的人这么快就换了目标指称身体的一部分腰子肾/软子男性生殖器/脑子/胆子指称一般事物勺子/钮子纽扣/印子印章/毯子/簿子本子/弹子/骰子/雪雹子介于冰雹和雪片之间的颗粒物/心子馅儿/壳子/皮子/条子/团子丸子/对对子对联/票子钢精锅子铝锅例句一个不当心好端端的钢精锅子烧坏嘚一个不小心好好的钢精锅烧破了铅角子硬币例句姆妈掰偶俩个铅角子读书路上买早饭妈妈给我几个硬币吧读书路上要买早饭吃油馓子麻花例句妈妈做的油馓子顶好吃每次都能吃好俩个妈妈做的麻花最好吃每次都能吃好几个肉饼子肉糜例句晏昼头吃肉饼子葛味道中午吃肉末饼真好吃饭格子饭盒例句倒笃菜蒸丝瓜安在饭格子焓焓熟上就好咸菜蒸丝瓜放在饭盒上蒸蒸熟就可以了现在萧山人家使用柴灶越来越少做饭多用电饭煲但依旧沿袭原由的使用习惯将电饭煲上的饭盒称为饭格子谜子谜语例句个毛还有些功夫掰侬猜个迷子现在还有些时间给你猜个谜语迷子通常为沙地地区的称法城厢地区多称谜语与普通话较为接近构成普通事物的抽象名称面子/法子办法/根子底子基础家底例句底子么没有还想做大事哼哼没有家底还想结婚哼哼附在时间词后构成表时间的名词如前日子前天/旧年子去年/前年子前年/葛日子这一天/亨日子那一天上外子昨天例句上外子去读书路上碰着伊够昨天去读书路上我碰到了他普通话中带子后缀有些在普通话中带子后缀的在萧山方言中可以不带如稻稻子/麦麦子/袋袋子/筷筷子/竹竹子/鞋鞋子结语萧山方言在经过漫长的时间冲洗之后也渐渐得出了自己的地方风味本文通过对典型词缀的归纳总结分类概括前缀和后缀而在萧山方言中也还存在不同的分支小范围地区的人们依旧有着自己不同的词缀使用习惯萧山方言也有新派和老派之分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派与老派之间的差距也在渐渐拉大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依旧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参考文献萧山县志编辑部19878《萧山县志》第二章[M]杭州萧山县志编辑部邵敬敏 20077《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刘新中 200311《几个常见词缀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J]《学术研究》11本文献英语名Briefly on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ffixes used in Xiaoshandialect萧山县志[M]1987812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118刘新中几个常见词缀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J]学术研究200311137。

三门吴语里的词缀(三)

三门吴语里的词缀(三)

三门吴语里的词缀(三)三门湾乡音从读音及变调习惯上来看,三门,宁海桑洲,象山石浦及南田,临海下乡,椒北,甚至天台东乡、仙居中东部,这么一大片范围内的语言相似度极高,这也是本号名为“三门湾乡音”的原因。

共说本地话,同做文明人。

后台回复字典即可查汉字的吴语三门话读音(十三)后缀“相(shian3)”三门吴语里后缀“相”和“范”类似,范围比普通话广,都是表示某种状态,如:恶心相:恶心的样子。

恶人相:凶恶的样子。

解(ga2)门相:不情不愿的样子。

好过相:舒服的样子。

(huaoh)人相:吓人的样子。

有趣相:小孩子讨人喜欢。

着力相:乏力的样子。

高兴相:开心的样子。

可怜相:可怜的样子。

味道相:舒服、惬意的样子。

难过相:不舒服的样子。

(noe3)相:懦弱的样子。

下人相:难为情的样子。

倒霉相:害羞的样子。

得人惜相:得意洋洋的样子。

得人相:“得人惜相”的省称。

罪过相:可怜的样子。

另外还有“吃相、困相睡姿、坐相、徛相站姿、站相、卖相商品的品相、死相令人厌恶的样子、老相显老的样子、望相看样子”等等说法,不过已属复合构词范畴。

(十四)后缀“样(ghian3/ghian)”这里的“样”是“一样”的省称,表示某种样子,也可以念轻声,如:小人样:小孩子似的。

大人样:成人的样子。

用于说小孩表现成熟稳重。

呆卵样:傻子似的。

神经样:神经兮兮的样子。

仙人样:舒服惬意的样子。

癫人样:癫狂、极度激动的样子。

海卵样:强横、蛮横的样子。

龙闪(shieh)样:速度很快的样子。

龙辵(chiah)样:同“龙闪样”。

涴(ou3)屑样:形容东西极小。

性命样:极度痴迷、极度喜欢的样子。

打仗样:非常忙乱的样子。

打乱仗样:同“打仗样”。

舞龙样:手舞足蹈的样子。

舞龙卵样:手舞足蹈的样子。

也指张扬的样子。

恶神样:凶神恶煞般。

笋梗(kuan2)样:男人身材苗条的样子。

另见还有“鬼样鬼鬼祟祟的样子、卵样嚣张的样子、牛样倔强或强壮的样子、狗样凶恶的样子、猴样机灵或舞手舞脚的样子、猪样愚蠢或肥胖的样子”等等说法,不过已属复合构词范畴。

萧山方言称呼

萧山方言称呼

萧山方言称呼
在萧山方言中,有一些特别的称呼和用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呼:
1. 老爷(Lau-ia):对长辈或尊敬的人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老爷子”。

2. 老婆婆(Lau-pu-pu):对年长的女性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奶奶”或“阿婆”。

3. 哥儿(Gor):对同辈或年长男性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哥们儿”。

4. 爸爸(Ba-ba):对父亲的称呼,与普通话相似。

5. 妈妈(Ma-ma):对母亲的称呼,与普通话相似。

6. 小弟(Siao-di):对年幼的男孩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小弟弟”。

7. 小妹(Siao-mei):对年幼的女孩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小妹妹”。

8. 大佬(Da-lo):对有威望或权势的人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大人物”或“大boss”。

9. 叔叔(Cho-cho):对年长男性的称呼,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叔叔”。

10. 阿姨(A-yi):对年长女性的称呼,与普通话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称呼可能在具体的语境和情境中有一些变化和调整。

方言的使用也会因个人、地域等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例子。

萧山方言土谚语

萧山方言土谚语

1闲事少管,饭吃三碗:意思是不应该过多干涉别人的事务,同时也要懂得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1
2杀鸡用牛刀,打鸟用大炮:比喻做事情不恰当或不必要地使用超出常规的方法或手段。

3七对八对,裤裆对开:形容一对夫妻非常般配,就像裤子上的口袋一样对称。

4大话三十三,南瓜当唎饭:形容某人的话很多,但内容空洞,毫无价值。

5歪瓜烂桃子,越烂越好吃:比喻有些东西虽然不够完美,但有时候却更加吸引人。

6老表管老表,钞票管钞票:强调亲朋好友之间相互帮助,金钱也是重要的互助工具。

7做人来嬉戏,迟早要回起:告诫人们不应该只顾眼前快乐,而忽视长远利益。

8儿子像娘,金子打墙:比喻儿子的性格随母亲,而金的珍贵在于它的稀有性。

9鼻头涕它它,黄包车拉拉:形容一个人的鼻子红红的,好像涂了一层鼻涕,就像是黄包车上拉车的样子。

10神气勿灵清,污咂两百斤:形容一个人的脸色不好看,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萧山方言中的特色词缀现象严凌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萧山的地理位置、文化涵养等方面的背景资料,经过适当举例归纳,对比萧山市区及沙地、围垦等地,比较小范围中的方言变化,此外,本文也列举了一部分具有萧山方言特色的词缀现象。

通过对词缀的分析,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的特色。

关键词萧山方言词缀吴语导语萧山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

东邻绍兴,南接诸暨,西连富阳,北隔钱塘江与杭州、余杭、海宁相望。

2001年3月,萧山撤市建区并入杭州市。

萧山方言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颇具地域代表性。

据《萧山县志》记载,萧山的“语言体系属杭绍方言群。

因受邻县方言影响,县内各地区之间的言语各有特点。

超山、南阳等地有较多的海宁话因素;瓜沥、党山等地绍兴语音较重;欢潭、浦阳一带含较多的诸暨音韵;许贤、楼塔地带,掺杂着富阳词汇,西兴、浦沿等地受杭州话的溶融较大。

代表本县方言的是城厢镇语言。

”①现如今,超山已归入余杭,欢潭也已经改名为进化,许贤已更名为蜀山,西兴已划为滨江区,但萧山的方言却依旧有着其鲜明的特色。

这一特点在词缀中也有较多的凸显,本文拟从对词缀的分析中,详细探究萧山方言特色。

词缀是词与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

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种。

“类词缀的语义已经开始虚化,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词缀那样的虚化程度。

”②在萧山方言中,与普通话较为一致的词缀则多为典型词缀,具有本地方言特色的则以类词缀居多。

下文将简要介绍各类词缀。

在萧山方言中,“—儿”、“老—”作为词缀的现象则比较少,“阿—”与“—儿”似乎有一种制约关系,“就绝大多数方言而言, 这两个词缀不同时出现”③。

《助字辨略》说,“南人称阿, 北人称老”。

以及赵元任先生的《国语字典》中也曾提及“阿, 专名词的前附语(通行于中部和南部诸省)”。

相较于一江之隔的杭州,则在方言中出现了较多以“儿”作词缀的现象,如“小伢儿”、“环儿”等。

这或许与杭州曾经作为宋室南下的都城有关。

杭州中心地区的方言中有较多的词缀使用方式更接近与北方地区。

而萧山则更多的保持了上古以来的原貌。

一、前缀1.阿①萧山县志[M],1987.8:125②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118③刘新中.几个常见词缀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J].学术研究,2003.11:137王力先生认为“阿”字作为词头是在上古末期产生的。

它作为人名的词头是从小字开始的, 如“阿娇”(汉武帝后之小字)、“阿瞒”(曹操的小字)、“阿斗”(刘禅的小字)。

它还可以作为亲属称谓的词头, 如“阿爷”、“阿婆”。

其用法主要有三种:1)放在姓、名、字、行第前;如阿张,阿二等等。

放在“行第”前的这组词可以用作称呼,而由前缀“老”构成的排行名词则很少用作专有称呼。

在萧山的老城区,也不乏有以此作为店名的,如“阿二理发店”、“阿六香烟”等等。

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也有一档方言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

2)放在亲属称谓前;“阿”附加在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性粘着语素前面,构成称谓名词,多含亲昵色彩,如:阿伯/阿叔/阿公(公公)/阿婆(婆婆)/阿哥/阿嫂(嫂嫂)/阿姐/阿弟/阿妹/阿侄/阿爷(爷爷)/阿娘(奶奶)/阿爹/阿舅(舅舅)/阿姨(姨妈或与母亲同辈女性的泛称)/阿丈(丈人)随着时代的前进,阿爷、阿娘、阿爹的说法越来越少了,更多新成长起来的萧山人多采用“爷爷”、“奶奶”、“爸爸”等与普通话一致的称呼。

但这一说法,依旧通行于老一代萧山人的口中,且更显亲昵。

3)放在代词前;这是王力先生的说法,他认为“阿”最初作为疑问代词“谁”字的词头“阿谁”。

但这个说法在萧山方言中较少出现。

在笔者成长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从未出现过这一情况。

除了这三种公认的“阿—”词缀用法,萧山方言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更具地方特色的使用方法。

如:附加在一些名词性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昵称色彩或蔑称色彩。

昵称的如:阿肉(长辈对小辈的爱称)/阿宝/阿囡。

蔑称的如:阿土(土里土气的人)/阿狗阿猫(层次低、不值一提的人)。

附加在某些词根前,构成称呼人的名词,有蔑称色彩。

如:阿飞(流里流气的人)/阿木林(傻乎乎的人)/阿背哥(背时的人)/阿兴搭阿旺(水平都一样低的两个人)/阿三头(不合时宜的人)。

附加在单音节形容词前面,使之名词化,称呼有这类特征的人或宠物,有昵称色彩,如:阿大/阿小/阿花(花狗或花猫)。

2.老“老”的本义是“年长的”,如:老头/老太婆/老年人。

作为前缀,其实词意义正在虚化,多用来构成指人和动物的名词,虽然在萧山方言中此类现象出现较少,但也有一些词汇,随着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融合本土方言特色的基础之上,萧山方言中也吸纳了较多的来自其他地区方言的特色,主要类型有:1)附加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通过放置在单音节的表姓氏的名词性词根前面,形成一个新的称呼名词,主要用于对年长者或同辈之间的称呼,带有亲近的意思,如:老李/老王/老张。

2)附加在从二到九的基数词前面如:老二/老四/老九。

这些词一般不用作呼语。

“老几”除了询问排行外,还常用于反问,带有轻蔑的意味,如:你算老几?“老”还能附加在形容词性词根前面,构成“老大、老小”等排行名词。

也形成了一部分的短语,如:老三(指看上去成熟)例句:蛮老三嗒,样子不错嘛(看上去很像大人嘛,样子不错)。

老三老四(指假装经验丰富)例句:装何个老三老四,还是个小毛头(不要装成熟,你还只是个小孩)。

3)附加在某些名词性语素前面称谓名词如:老爷/老公/老嬷(老婆)/老板/老板娘/老师老堂(堂兄弟)例句:伊拉老堂毛力烈够,在亨头有己的公司(他的堂兄弟很厉害,在那边有自己的公司)。

此外,也有老表(表兄弟)的说法,这两个词在吴方言中视角有特色的词组。

普通名词如:老酒/老茧/老菱(菱角)/老K(扑克)。

3.“实”和“介”“实”是萧山及邻近地区特有的词缀,附加在单、复数人称代词前,起强调作用。

“实”的本字应为“是”,“是”在弱化过程中通过加在人称代词或短语前,加强其指示性,这样的说法在萧山城厢地区较为少见,多见于沙地地区,如:实个那葛讨(这个怎么办)例句:实个那葛讨,债主追上来了(这可怎么办,债主追上来了)。

介葛讨(那个)例句:侬就晓得葛葛讨,介葛讨,做么不做(你就知道空口说白话,却不做事)。

二、后缀萧山方言有非常丰富的后缀,它们的构词能力比前缀强,而且颇具方言特色。

有些后缀在普通话里甚至没有对应形式,或者有些虽有对应形式,但词形完全不同;有些后缀虽与普通话同形,但构词能力不同。

此外,由于入声的存在,萧山方言的后缀则更具有浙东的硬气。

1.头在萧山方言中最常见、用法最复杂的后缀是“头”,它的名词化功能和抽象化功能都很强,前文已经提及,在萧山方言中,“儿”作后缀的现象较为少见,由此,普通话中“儿”所承担的构词任务则由“头”承担。

故而,萧山方言中的“头”相比于普通话中的“儿”更具有语言运用的主动性,它可以附加在较大范围的名词性语素、动词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后,构成大量的新生名词。

在这些新生名词中,有很大一部分对于词汇的原意并无改变,但却更显得具有萧山风味。

1)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后面构成名词,具有以下几种意义:a)构成一般事物的具体名称,如:毛毛头(婴儿)例句:这个毛毛头蛮得人心的(这个婴儿很可爱)。

额角头(前额)例句:今朝额角头撞了一回,痛撒嘚(今天额头撞了一下,很痛)。

老篰头(植物根部)例句:老篰头弄掉好嘚,吃否来够(把植物的根部摘掉吧,吃不来的)。

碗脚头(剩饭剩菜)例句:伊恩真省,碗脚头都舍不得扔(他很省的,剩饭剩菜都舍不得扔)。

在萧山方言中,还存在此类说法,比如布脚头(整块布的多余部分),零脚头(零碎)等等。

b)构成抽象名词,如:派头(气派)例句:伊蛮要脸子够,很讲派头(他很爱面子,很讲究气派)。

手头(个人的经济情况)例句:个两天手头紧,钞票过段时间再还掰侬(这几天手上钱不多,前过段时间再还给你)。

路口头(路口)例句:伊一心想回家,个毛就在路口头等嘚(他一心想着回家,现在就等在路口了)。

滩头(话语)例句:个宝贝滩头个会说(这孩子真会说话)。

2)附加在表示时间的名词后,具有强调的意味:早间头(早上)例句:伊有吃早老酒的习惯,一个早间头就吃酒(他有喝晨间酒的习惯,一个大早就在喝酒)。

上昼头(上午)例句:上昼头事情都没做,就吃晏饭了(早上没做正事,就吃中饭了)。

类似的形式还有:晏昼头(中午)、下昼头(下午)等等,此外,在萧山不同地区,对于下昼头有不同的说法,这主要与所处区域有关,如城厢街道的居民则常用下昼头,而靠近钱塘江的居民,如闻堰、头蓬等,则常用晚昼头。

黄昏头(黄昏)例句:黄昏头间汰了个浴,真味道(黄昏时洗了个澡,很舒服)。

正月头(正月里)例句:正月头小孩最喜欢了(小孩最喜欢过正月了)。

3)附加在处所指示代词和一般处所词后不改原意,依旧表示处所:葛浪头(这里)/亨浪头(那里)例句:葛浪头,亨浪头跑跑,葛忙的(这里那里跑,真忙啊)。

城里头/乡下头/村里头例句:伊是一个城里头人,覅看乡下头人(他是一个城里人,鄙视乡下人)。

河埠头(水边的台阶,供人洗衣洗菜用)例句:姆妈在河埠头汰衣裳,过歇回来(妈妈在河边洗衣服,过一会儿回来)。

东门头/西门头例句:东门头的菜比西门头便宜,我就顺道买回来嘚(东门的菜比西门的便宜,我就顺便买了回来)。

4)附加在量词、数量词之后,构成量词:加在数量词后,表示单位含量:一分头(一分钱一枚)/两角头/伍块头(五元钱一张)/廿块头/五斤头/三间头附加在量词后,表示事物计算时以此量词为单位:袋头(如:糖按袋头卖)/包头/瓶头。

其后加上名词,表示事物以该量词单位的方式存在:袋头糖/坛头酒/瓶头酒。

2.子“子”能使词汇名词化和抽象化,可以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和动词性语素后构成名词。

以“子”为后缀的现象在萧山方言中相对较为少见,且有时表达的意义过于粗俗,随着时代的前进,在萧山方言中,以“子”作为后缀的词汇越来越少了。

1)附加在形容词性语素后面构成指人名词此用法用于指称具有某些特征(常指缺陷)的人,如:胖子/哑子/瞎子/呆子/得子(傻子)/癞子(脱发的人)/麻子(脸上有雀斑的人)。

长子(高个子)/矮子(矮个子)例句:伊拉舅舅是个长子,外甥像阿舅,伊肯定不会是个矮子(他舅舅是个高个子,外甥像舅舅,他肯定不会是个矮个子。

)2)附加在名词性语素后面构成名词a)构成普通事物的具体名称指称人的身份:新娘子/学生子/戏子/婊子。

狗腿子(没有自己主见的跟在人后的人)例句:伊介个狗腿子,葛快换了目标的(他这个没有主见的人,这么快就换了目标)。

指称身体的一部分:腰子(肾)/软子(男性生殖器)/脑子/胆子。

指称一般事物:勺子/钮子(纽扣)/印子(印章)/毯子/簿子(本子)/弹子/骰子/雪雹子(介于冰雹和雪片之间的颗粒物)/心子(馅儿)/壳子/皮子/条子/团子(丸子)/对对子(对联)/票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