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听觉(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13耳和听觉第一课时

• 医生:1、
2、
可能是外耳道堵塞了
3、
病人:我的孩子耳朵里有虫子等东西进去了…… 病人:我游泳的时候,经常耳可朵能进是水鼓…膜…受损了
病人问你如何保护耳朵和听觉,你会告诉他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可能是听觉神经出了问题
小资料3
• 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 不要大力「擤」鼻涕。 • 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应尽快求医。 • 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较至中度或以下。 •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 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 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生诊治。
1.3耳和听觉(第一课时)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耳廓
一、耳朵的结构 听小骨
外耳道
鼓膜
耳的结构
鼓室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咽鼓管
一、耳朵的结构 1
7
6 2 3
耳的结构
8 5 4
9
一、耳朵的结构
耳廓
听小骨 (三块)
外耳道
鼓膜
耳的结构
鼓室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咽鼓管
认识耳朵的结构
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
1、外耳包括___和____,前耳者廓有 _____的作用。
收集声波
2、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器官是___。
外耳道
耳朵
3、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外耳道、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B
4、用尖锐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 )
耳与听觉PPT课件1 人教版

传导性耳聋
外耳道堵塞
鼓膜、听小骨 受到损伤或发 生障碍
引起听力 下降
神经性耳聋
耳蜗、听觉中枢、听觉的 有关神经 受到损伤而引起 听力下降或丧失
三、耳的卫生保健
• 1.不要随便用尖锐的器物挖耳掏耳屎,以 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 2.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 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双手堵耳,使鼓膜 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感受疼痛
耳与听觉
耳廓 外耳
外耳道 鼓膜 耳 中耳 鼓 室 听小骨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
同学们,再见!
• 3.预防中耳炎。
• 4. 预防外耳道疖
➢ 中耳的鼓室内有一条与咽部相 通的小管,叫做咽鼓管 。
➢ 当鼻、咽、喉受到病菌感染时, 病菌就很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 中耳,从而引发 中耳炎。
其他的感觉器官
鼻腔内 有嗅觉细胞
味蕾
舌的表面
有 味 觉 细 胞
皮 肤 感 受
压
力
皮肤 感受
冷与热
盲文公交车站
耳与听觉
一、耳的结构
◆ 回忆视觉的形成过程 ◆ 听觉是如何形成的?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
外耳道 鼓膜 振动 听小骨
振动
耳蜗
冲动 听觉神经 传导
大脑皮层的 一定区域
分析和处理
听觉形成(听觉中枢)耳聋是怎么回事?*耳聋一般表现为听力下 降或丧失。可分为:
◆ 传导性耳聋 ◆ 神经性耳聋
最新[整理版]1.3耳和听觉(第一课时)ppt课件
![最新[整理版]1.3耳和听觉(第一课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d6bbcca300a6c30d229f8a.png)
环境工程管理
制定装备环境工程工作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① 规定的环境
适应性要求;
② 所需的组织
机构及其职责;
2021/1/9
30
装备环境适应性技术
③ 工作项目及其内容/范围/进度/ 完成形式/评价方式;
④ 接口协调关系; ⑤ 评审要求; ⑥ 所需资源。 —应纳入型号研制计划。
2021/1/9
B."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
D
C.“尖声细嗓”指的是音调
D."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装备环境适应性 技术
2017年4月
装备环境适应性技术
基本概念
环境适应性(environmental worthiness):
装备(产品)在其寿命周期预计可 能遇到的各种环境的作用下能实现其 所有预期功能、性能和(或)不被破 坏的能力。
2021/1/9
35
装备环境适应性技术
确定环境类型 环境类型 对武器装备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可
分为两种类型: ⑴ 材料及其涂镀、结构件、连接件
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2021/1/9
36
装备环境适应性技术
此类型不具备设备/系统那样的直接可测 试到的运行功能和工作性能,只有一般 的物理/化学/力学/电性能,其对应的 环境更多的是装备在贮存/运输/(和) 不工作状态遇到的各种气候和生物等因 素构成的综合环境,此类环境对其作用 的机理是腐蚀、劣化、老化(降解)等 。
26
装备环境适应性技术
例如:二战期间,德国坦克在
莫斯科城外,因冰雪交加,气
温突降而无法启动,陷于瘫痪;
又如:海弯战争中,伊拉克防
《耳与听觉》课件1

13
失聪的贝多芬
14
•谢谢
15
(2)外耳道: 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3)鼓膜: 接受声波的撞击产生振动。 中
(4)听小骨: 将鼓膜的振动放大后传入耳蜗。 耳
(5)鼓室: 里面充有与外界气压相等的空气, 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或捂紧双耳,这是
为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鼓膜内外气压 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A.鼓膜或听小骨损伤等受 损(传导性障碍)
B.耳蜗或听神经传导系统受 损(神经性障碍)
人工1耳0 蜗
啊!什么?嗯!
人的听觉也会随着年龄 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
戴助听器能够听得清楚些
失聪:由于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了损伤导致听不到声音, 俗称“耳聋”。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 因可能有哪些?
耳和听觉
耳是听觉器官,为什么熟睡时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
一、耳的构造和功能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认识耳朵的结构
1
6
7
2 8
3
9
4
5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10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1)耳廓: 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外 耳
为什么睡觉时听不见声音了?
因为人睡着后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而听 觉是在大脑中产生的!一旦有足够高分贝的 声音刺激了你的听觉神经和中枢,也会苏醒 过来,这就是所谓的“从睡梦中惊醒”。
• 三、听力障碍
9
听觉的损失
1.3 耳和听觉1

四、科学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收集学生课前做的探究内容,列成表格,交流讨论。
课堂小结:
1、声音的传播速度,回声,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耳的功能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课题
音调、响度、音色
日期
2004.2.、6
总课时
5
教学
目标
1、了解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学生准备:梳子、钢尺、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一个纸炮。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准备引入]
小游戏:让每个学生放纸炮,并让几个学生上台操作,看看谁的纸炮发出的声音最响,谁的纸炮发出的声音最轻。
[课题揭示]
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做人纸炮声音会有高低呢?
演示:
用一只锣鼓,分别让一个男生和女生敲击鼓面,比较两次声音哪次响?然后在锣鼓上放一些小泡沫碎片,再次让两位同学敲击锣,观察两次锣面上的小碎片哪一次跳得高?
一、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种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现象1:有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个人在管子的一端喊一声,另一人用耳朵贴在另一端,此时,他应该能听到几次声音?
现象2: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彻雷后,往往是雷声轰轰不断。这又是什么现象呢?
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思考:现在老师在讲课你们能听到回声吗?我发出去的声音遇到障碍物了吗?能被反射回来吗?可为什么听不到呢?
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耳每一个结构有何作用?
教师总结: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收集声波并将声波传到鼓膜
外耳道——传导声波
鼓膜:随着声波有振动而引起振动,将将振动传到听小骨。
七年级下耳和听觉第一课时

2.人的听觉产生于( C ) A、听觉感受器 C、听觉中枢
B、耳蜗 D、鼓膜
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 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 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听觉形成动画
听觉的形成过程
• 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的耳蜗 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由听神经传 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如果你是五官科医生……
• 病人:我的耳朵听声音听不清楚了…… • 医生:可能1、 2、 3、 病人:我的孩子耳朵里有虫子等东西进去了…… 病人:我游泳的时候,经常耳朵进水…… 病人问你如何保护耳朵和听觉,你会告诉他生活 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认识耳朵的结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听小骨: 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把声音放大) 咽鼓管: 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听力 的作用 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 • 半规管:旋转感觉 位觉感受器 • 前庭:位置、速度感觉 •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 • • • • •
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 提出问题: • 建立假设:可能……可 能…………………… • 设计实验方案:1、……2、………… • 实验检验: • 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 两只耳朵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 的位置和方向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初中生物耳和听觉教案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听觉的基本原理;
3. 知晓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原理;
3. 保护听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耳朵模型,让学生猜测耳朵的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耳朵是如何运作的?
2. 讲解耳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通过PPT展示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
带领学生一起体验音叉和听诊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耳的运作原理。
3. 学习听觉的原理(15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声波传播和耳蜗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听觉的基本原理。
带领学生一起做听力测试,感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对耳蜗的刺激。
4. 学习保护听力的方法(10分钟)
讲解过度噪音对听力的危害,并介绍保护听力的方法,如远离嘈杂环境、佩戴耳塞等。
组织学生一起制定保护听力的计划。
5.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耳和听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知晓了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听力保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的感受器是位于耳的。
分析和答:本题考察耳的结构及其功能等知识。耳分为外、中、内耳。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 汽车行使速度变化和上、 下坡都将刺激位觉感受器, 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在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感觉,因此本题答案是前庭和半规管。
4、保护耳朵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遇到一些场合或问题时该怎么做,如遇到巨大的响声 时,耳朵进水时,甚至爬进虫时。洗头挖耳不专业等等
二、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来听
1、提出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来听?
2、建立假设
1用两只耳比用一只耳收集到的音量要大
2用两只耳来听可能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3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耳边的声音
3、设计实验方案
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4、检验假设 得出结论
根据声音到达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5、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所以说,我
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三、巩固小结
例题
1、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分析和答:因巨声会形成耳膜的内外压力差、导致鼓膜破裂,因此,张嘴、捂耳是为了 防止巨声造成的耳膜内外的压力差,压破鼓膜。
(2)讨论: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谈谈“失聪”的原因有哪些?
先解释失聪,再小组讨论5分钟,交流,老师总结。
A.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导致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B.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振动传入内耳。
原因:1、患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式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潜水过深
C.听神经,神经性耳聋,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药物影响。
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18耳的结构
耳的结构
外耳:耳廓、外耳道
耳[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思考】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
2、按听觉形成的过程,逐个介绍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一一>外耳道(声音进入中耳)一一>鼓膜 (产生振动)一一>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一一>耳蜗(通过耳 蜗把声音传到听神经)——>听神经(把声音传给大脑)——>大脑(产生听
觉)
【插入】:耳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敏感的人就会有很多反应。
说明耳是个位听器官,具有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以上的介绍过程中, 可以一边让学生猜测, 一边进行的方法,尽量让学 生自己来,最后老师总结一遍,再让学生复述。(结合投影片)
3、听觉的损失
(1)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可以戴助听器解决。一一自然原因
耳和听觉(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科学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 教学重点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科学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
教学设计
复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由声源传到我们的耳的?
设疑:我们又是怎么感觉到声音的呢?
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我们是用耳朵来听声音的,所以,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