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现代诗二首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诗二首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诗二首

鹤壁市第十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预导讲练作”立体学案(54)课题:《现代诗二首》课型:探究展示课课时:1课时执笔:秦芳芳审核:xlhqx54 时间:11年5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回延安》以清新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社会、生活,讴歌人生。

2.理解、欣赏《再别康桥》的优美意境和丰富情感,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让我们先跟贺敬之回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再随徐志摩到英国著名的剑桥(康桥)上去散散步,好吗?【自主学习】一、积累字词(1)读准字音:白羊肚()糜子()荡漾()青荇()揉碎()斑斓()漫溯()笙萧()()(2)辨字组词。

羔()糜()窑()畔()箫()恙()靡()窖()衅()萧()二、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1、贺敬之,当代,,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剧本《》(与丁毅等合作)。

《回延安》选自《》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

2、徐志摩,诗人,有《花雨》《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1918至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

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经英格兰,两次重访母校。

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

三、知识准备。

了解诗歌相关知识:诗歌:从表达方式分,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三大类;从格式上分,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体诗两大类。

格律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形式的最高成就,自由体诗是指“五四”以来的新诗。

自由诗是自由抒写、没有固定韵律的诗歌。

它形式自由,音节、句数、段落等没有固定规格。

韵律灵活,靠短语、句子段落的参差来形成旋律和节奏。

四、整体感知:(一)默读诗歌,划分节奏,标出韵脚(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3)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诗歌朗读、讨论和创作,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技巧:正确把握《秋晚的江上》的节奏和韵律,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在介绍诗人背景时,突出诗人的创作风格对理解诗歌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意象的挖掘与理解: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可能较浅显,难以体会深层情感。
-诗歌表现手法的识别: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和解释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学生在创作时可能难以将自己的情感有效地融入诗歌。
-诗人创作风格的认识:学生对现代诗人的创作风格认识有限,影响对诗歌的理解。
举例解释:
-在诗歌朗读环节,重点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重音、停顿等技巧,传达出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
-在词语理解和运用上,通过例句和语境练习,确保学生能准确把握词汇意义。
-在诗歌鉴赏中,强调如何从意象和修辞手法入手,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
-在诗歌创作实践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4.诗人介绍:简要介绍徐志摩和郭沫若两位现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5.诗歌创作:借鉴《秋晚的江上》的表现手法,尝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现代诗。
6.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7.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秋晚的江上》,并完成一首现代诗的创作。
本节课旨在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挖掘和表现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评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评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评课稿I.引言本文档是针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课文进行评课的稿件。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旨在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

II.课文背景《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

主要通过两首现代诗篇目,旨在启发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共鸣、审美鉴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III.课文分析1. 《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的核心内涵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欣赏现代诗作,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意识。

2. 课文结构和内容的讲解本篇课文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分别为《光阴的长河》和《大海》,每篇诗分为三个部分:诗的题目、诗的内容和诗的意境。

通过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特点和主题,让学生对于诗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课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现代诗的语言具有简洁、形象、意象丰富的特点。

通过对课文中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的分析,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诗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语言表达的创造力。

4. 课文的情感表达通过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思乡之情、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等,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去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讨论学生对于诗歌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情感世界的发展。

IV.教学目标通过对《诵读欣赏现代诗二首》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意识;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能力。

V.教学过程和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过程和方法:1.导入课文: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引发他们对于诗歌的思考。

2.大声诵读: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的每一句诗句,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诗二首-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诗二首-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22诗二首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诗集《》《》,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郭沫若的早年诗作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表现了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

吴望尧(1932—2009),笔名巴雷,浙江金华人,台湾诗人。

代表作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等。

2.背景探寻。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此时,的洪波已经消退,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仍然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

郭沫若痛恨这种黑暗现实,向往光明。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郭沫若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太阳船》:吴望尧是一个学贯中西的诗人,他对东西方文化均有极深的了解,因而极大地拓宽了他的创作空间。

他能将现代科学思想融入现代诗的想象之中,也能将中西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诗篇。

本诗以奇特新颖的想象,描绘出一幅极具特色的神奇图画。

3.主旨归纳。

《天上的街市》:诗人通过联想与想象,描绘了美好的天上世界,创造了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太阳船》:诗人通过描绘东升西落的神奇、美好的图画,表现了自己对光明、温暖的渴望与追求。

1.女神星空2.五四运动3.牛郎织女太阳1.如何理解《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生活的描绘?《天上的街市》写牛郎织女,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而又加以创造。

诗中,牛郎织女能够“提着灯笼”在天街结伴闲游,天河也不再成为他们往来的阻碍,这是一对被解放了的人物形象。

诗人在运用传说时,去除了原故事里夫妻分离的悲剧内容和天上统治者等反面角色,着力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世界幸福、安定的生活。

这是与全诗安定、愉悦的审美氛围相和谐的。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诗二首》教案

03
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由于现代诗歌的语言较为抽象,意象丰富,学生可能在理解诗歌情感和
意象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内涵。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及依据
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配乐朗诵、教师范读等手段,引 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问题情境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分享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探究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 考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讨 论氛围。
创作活动
鼓励创作
在讨论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现代诗。可以引导学生从自 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等方面寻找创作素材,也可以借鉴其他诗人的创作手法和技巧
本课选自该册教材的现代诗歌单元,包括两首现代诗。诗歌内容富有意境,语 言凝练,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意象、象征等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与要求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内涵。
阅读与《现代诗二首》主题相 关的其他现代诗歌,拓宽学生 的阅读视野。
完成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练习 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 题型,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业批改方式
面批
01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批改,及时纠正学
生的错误和不足。
互评
02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作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同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回延安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回延安教案苏教版

回延安一、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指名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信天游”。

2.指明3-5名学生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目标展示】体会诗中运用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作用及诗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新知研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2.走近作者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3.创作背景及特色简介诗人说:“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

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

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4.整体分析诗歌学生自行回想诗歌整体内容,然后思考:这首诗的结构层次该如何划分?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课件 苏教版

撒开(sā) 嗓子(sǎng) 衰(shuāi) 暮气 (mù) 搀起手(chān)
溷(hùn) 一阕(què) 朽(xiǔ) 渭(wèi)
诗人在第一节中把我们比作小羊。 你还能把我们比做什么?请你照 着第一节仿写一段话。
我们是 . 想一想~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 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 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 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期的 作品,如:《汉园集》、《夜歌》、《预言》、 《夜歌与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喜爱。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朱湘
我们是小羊,
我们恨暮气,
跳跃过山坡同草场,
提起嗓子笑。 撒开腿来跑: 活泼是我们的主张。 我们是山泉, 白云中流下了高岸; 谁作泾的溷? 流成渭的清, 才不愧我们的真面。
恨一切衰朽的东西。
我们要永远 热烈同勇敢, 直到死封闭起眼皮。 我们是新人,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 来啊,搀起手, 少年歌在口, 同行入灿烂的前程!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宝藏(zàng) 露宿(lù) 颠簸(diān)(bǒ)

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现代诗二首 回延安—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现代诗二首回延安—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回延安教学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用一首陕北民歌入题,让同学们体会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歌词的特点,导入《回延安》的讲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搂定白羊肚手巾糜子黍类油馍气喘2.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

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2)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3)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4)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5)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三、作者作品介绍。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1924年11月出生于山东峄县。

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

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

此后创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

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

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的“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独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现代诗二首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所选的两首现代诗歌,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3.诗歌的意象,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重点:
1.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2.诗歌的意象,大胆合理的想象。

教学时数:二课时
赏析《少年歌》
一、情境导入
1.设置情境:我们经常用什幺词语来形容青少年或青少年时期
根据老师的问题思考。

如”花季雨季”、”花样年华”、花季少年”......
2.激情导人: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花季雨季”。

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少年歌》
二、听听你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