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6章 智力评估【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0章 神经心理研究和评定方法【圣才出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0章 神经心理研究和评定方法【圣才出品】

第40章神经心理研究和评定方法40.1复习笔记一、神经心理的研究方法(一)比较解剖法1.概念从动物种族发生、进化的各个阶段或从个体发育不同阶段来比较脑的发育和心理、行为的发展的相关性称为比较解剖法。

2.应用从低等脊椎动物到灵长类和人类的各个阶段,测定脑的相对重量、大脑表面积、外周感觉神经纤维与皮层神经元联系的数量等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心理行为的发展;也可比较同种族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大脑半球重量、各叶的发展等,可看出各种心理、行为发展与脑发育的相关性。

(二)刺激法1.概念用机械的、电的、化学的刺激物直接刺激动物或开颅手术病人的大脑皮层各点或皮层下不同脑部位以观察刺激后的行为变化或机能变化谓之刺激法。

2.应用潘菲尔德及其同事在开颅手术病人,用微弱电流直接、刺激后中央回一级皮层区能引起病人精确的点对点的感觉产生,刺激其运动区皮层也引起精确的运动反应,刺激颞叶后部二级皮层区则引起病人复杂的、在过去经验中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觉映象。

(三)毁损法佛卢龙提出毁损法。

毁损或切除动物脑的某一部分后,或观察经CT或MRI证实人脑某一部位由于出血、外伤、梗塞、肿瘤而损害后引起的心理(行为)变化称为毁损法。

这种方法证明,动物进化的程度愈高级,皮层机能的分化程度愈精细,其行为受皮层调节的程度就愈大。

(四)条件反射法1.概念条件反射方法可研究人类适应环境的行为,随意活动、思维、生活方式、动力定型建立与脑的相互关系,研究新行为产生、异常行为产生、行为的变化消失与脑的相互关系。

2.应用(1)巴甫洛夫以外界声、光、味、触、环境等为具体信号(或第一信号)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强化)而建立起的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或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以语言、文字抽象信号或第二信号与具体信号(第一信号)相结合而建立的条件反射为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2)斯金钠以学会某种操作作为条件刺激,而获得某种特定结果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

(五)“割裂脑”法1.概念斯佩里提出,他用外科手术将联结两侧大脑半球的胼胝体、前连合、海马连合以及视交叉纤维切断,使两侧半球各自独立地接受外界刺激及行使其机能的方法称为“割裂脑”法。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2章 医学心理咨询中的晤谈技巧 【圣才出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2章 医学心理咨询中的晤谈技巧 【圣才出品】

第52章医学心理咨询中的晤谈技巧52.1复习笔记一、晤谈在医学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一)晤谈是心理医生采集一份理想的完整病史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病史的了解主要靠医生与咨询者的晤谈或与患者家属的晤谈。

有一些心理方面的疑难病例,当有经验的上级医生会诊时,由于上级医生有巧妙的晤谈技巧,从而能作出正确诊断。

(二)晤谈是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基础如果通过晤谈,医生能获得病人的信任,才可能使病人端正求医态度,正视病情、服从医嘱,配合检查,才能使病人的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三)讲究晤谈技巧有利于提高心理医生的工作效率晤谈技巧对心理医生是一项基本功。

一位晤谈技巧良好的医生,能很快的让咨客或者患者进入主题,并抓住重点、要点进行晤谈,取得科学、全面的病史资料。

二、医学心理咨询中晤谈的原则(一)交友的原则心理医生与咨客的晤谈不仅应注意技巧,而且要采取热情、诚恳、耐心和负责的态度。

晤谈时注意尊称咨客,情感与咨询者共鸣,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情况下,尽力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都是晤谈中与咨客或患者迅速建立友善关系的方法。

(二)启发性原则心理咨询师从晤谈中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原因,从而进行诊断咨询。

但是求助者应该认识到自身在治疗中的主动性,因此晤谈中咨询师要善于用启发性语言来启发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疾病的原因及参与治疗疾病的主动性。

(三)明确与委婉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医生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决不要轻易回答问题。

医生应根据科学知识,善于引导患者自己寻求答案。

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即明确与委婉相结合,可使患者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而又认识到自己积极参与的重要意义,促进医患合作。

(四)整体性原则医学心理咨询晤谈,从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即开始如何晤谈,疾病治疗好转时如何晤谈,疾病痊愈后预防复发的问题又如何晤谈。

1.初次晤谈在探索阶段,医生以倾听为主,以收集疾病的信息为目的,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

2.帮助性晤谈诊断明确后,医生提出治疗方案,晤谈转向帮助性的晤谈,医生此时主要不是获得信息,而是向病人发送信息,让它影响对方。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1章 脑功能康复的理论和治疗技术【圣才出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1章 脑功能康复的理论和治疗技术【圣才出品】

第71章脑功能康复的理论和治疗技术71.1复习笔记一、脑功能康复的理论依据1963年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从他数十年来对大脑损伤病例所作的脑—行为研究出发,论述了当某脑区受到损伤造成的某种脑机能障碍,其恢复取决于负责该项能力的大脑机能系统的再形成,而这种再形成大体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的。

(一)健康脑区取代病损脑区的机能通过健康脑区取代病损脑区所发生的机能代偿,多半是由双侧脑半球来共同承担那些机能。

当一侧顶叶受到损伤,可以通过强化另侧顶叶在相应的功能系统中的作用而达到功能代偿,也可以动员、调用某些新脑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工作以代偿丧失的机能。

(二)基本脑结构功能的动员不同的脑功能系统都是由一些不同的结构单元组成。

例如口语表达这一功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执行语音表述的口部肌肉运动,直至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的扩展性表述语言。

(三)高层脑结构功能的动员大脑运动区病变的病人,不能按指令做手指叩击的动作,却能用手指比划出自己的年龄。

叩击手指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基本动作,而用手指比划年龄则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动作,病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就表明他(她)有利用这种高级脑结构功能来重建受损的功能系统。

(四)了解三种脑机能代偿的意义对以上三种不同方式的脑机能代偿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减少在康复治疗中的盲目性。

1.康复措施的制定,不仅应针对已失去的某种心理能力,而且要充分地考虑如何设计重建赖以执行该能力的新的有效的功能系统。

2.新的功能系统的重建必须要以全面分析病人的大脑功能为基础,确定大脑功能丧失的部分和未被损伤、可调用的部分。

二、影响大脑功能康复的因素(1)脑细胞虽无再生能力,但正常情况下脑细胞内的亚细胞成分仍是不断更新的;(2)脑细胞生理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废用、血运障碍和营养代谢障碍;(3)脑功能有很大潜力和代偿能力,凡能影响脑细胞器更新、代偿能力和脑细胞死亡的因素都能影响脑功能康复。

(一)年龄1.年龄与恢复情况脑损伤病人越年轻,恢复的可能性越大。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1章 心理咨询的分类与方式【圣才出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1章 心理咨询的分类与方式【圣才出品】

第51章心理咨询的分类与方式51.1复习笔记一、心理咨询的分类(一)医学心理咨询医学心理咨询的目的,要求帮助来访者理解和解决其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对其心理疾病、心身疾病或不健康的行为能进行治疗与纠正。

1.心理卫生咨询(1)心理卫生咨询的对象心理卫生咨询也称健康心理咨询,对象主要是在种种心理社会刺激作用下,已经产生心理烦恼或情绪压力,但尚还没有出现明显心理病态的正常人。

(2)心理卫生咨询的工作范围心理卫生咨询的范围包括了解心理卫生知识,以便使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保持更良好的心理状态;因为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婚恋挫折的不快,工作学习紧张以及不良的行为方式、癖好等,亦可通过心理卫生咨询得到帮助或纠正。

2.临床心理咨询(1)临床心理咨询的对象临床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有疾病的咨客,也就是病人。

咨客要求解决因为躯体疾病引起的不适及身心反应,或要求解决对疾病治疗过程的恐惧与对疾病后果的担心等问题。

(2)临床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临床心理咨询更多地所面对的是具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咨客。

这些咨客常因为各种心理社会刺激而出现了大量的心理症状,是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主要对象。

临床心理咨询因作出正确的疾病诊断需通过体格检查及各种特殊检查,不可避免的应用一些药物,因此只适合在各类医院及医疗机构中进行。

3.康复心理咨询(1)康复心理咨询的对象康复心理咨询的对象是躯体、精神、言语、智力、感官有残疾的人。

残疾人有许多心理问题,对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康复心理咨询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但对他们的整体康复,则应该依附于残疾康复的总目标。

(2)康复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康复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在于评估心身残疾(特别是心理残疾)的程度及其对心理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与后果,从而采用多方面多层次的干预去调动残疾人的潜在能力与积极向往更好工作、生活的心理,使残疾人重获满意的生活与重新返回社会。

4.性心理咨询性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关性问题、性功能障碍及性变态的咨客。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7章 人格评估 【圣才出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7章 人格评估 【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控制性观察
控制性观察也称“特定情境下的观察”。情境是经过观察者事先安排和设计的,目的是
要看被观察者在这样的条件刺激下会产生什么反应。以往采用较多的是“单向玻璃技术”,
即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处于不同的房间、中间隔一道单向玻璃,观察者可以看得到被观察者,
相反则不行。
(三)调查法
1.调查法的概念
调查就是从与当事者有关的人或事方面收集信息和资料。调查法对人格的评估,不仅需
要从心理方面,而且需要从其他人的角度进行评估,从而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人格特征。
2.调查法的分类
从调查的方向上看,可以分为现状调查和历史调查。
(1)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主要围绕着当事者生活的现状收集资料。它是横向的,是周围人对当事者的“观
(1)优点
晤谈法直接面对被试提出问题,需要其作出言语的反应并且可以观察其行为表现,反馈
4 / 33
圣才电子书

直接清晰。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误差
晤谈法对主试的知识、经验、技巧以及人格特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晤谈法容易受到主
试个人的主观评估的影响使其评估结果的信度、效度降低。
察”。被调查人与当事者的关系可以影响到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历史调查
历史调查是对当事者纵向的研究和评估。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档案、书信、自传和各种能
够反映当事者过去经历的材料,也可以根据当事者本人的介绍和说明以及从对其过去经历有
人文件,对自己的一些想法、认识、感受等进行记录和分析。这种方法称为“自我观察的内
容分析”。
(二)晤谈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2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圣才出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2章 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 【圣才出品】

第42章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42.1复习笔记一、大脑优势概念和利手形成大脑两半球机能专门化的概念来自失语症的研究。

人在长期劳动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一些日常活动常习惯用一只手来进行,于是就有了人手的优势——“利手”的概念。

世上大约90%的人习惯用右手执行高度技巧性劳动操作,称之为“右利手”。

研究发现右利人中绝大部分的语言优势半球是在左侧。

(一)我国利手研究概况1980与年在柳州全国医学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利手研究的全国协作组,1981年在全国六大行政区十四个省市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中国人的左利比例为0.23%,仅为西方的十分之一以下。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男女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少数民族和神经病人的利手调查,发现体育工作者(运动员)的左利手比例较高,说明右半球的机能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我国的利手评定方法和分类1.利手的评定方法我国学者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中国人的利手分类标准,所采用的测试项目最后定为l0个,这10个项目是:1.执笔,2.执筷,3.掷东西,4.刷牙.5.执剪刀,6.划火柴,7.穿针,8.握钉锤,9.握球拍,10.洗脸。

2.利手的分类利手的分类标准根据用哪一只手执笔写字来划分左利或右利:如果10个项目全部都习用右手或左手,则称为强右利或强左利;如果前6项都习用右手或左手,而后4项中任何1~4项用另一只手,则称为右利或左利;如果前6项中有1~5项习用一只手,其余5~1项用另一只手,则称为混合利。

有时根据需要可粗分为三大类:右利(包括强右利)、混合利、左利(包括强左利、);或分为两大类:右利(包括强右利)和非右利(包括混合利、左利和强左利)。

(三)利手形成的研究及利手与言语优势半球的关系1.利手形成的研究关于利手形成的机理和大脑优势的关系学说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强调先天遗传素质和结构上的原因;一类是强调后天环境、社会文化和机能上的因素。

目前学者们倾向于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训练两者在利手形成中都起作用。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2章 肢体残疾、盲、聋哑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圣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2章 肢体残疾、盲、聋哑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圣

第72章肢体残疾、盲、聋哑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72.1复习笔记一、盲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一)盲人的心理问题1.感知觉的发展盲人由于视觉功能的丧失,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主要是依靠听觉和触觉。

因此,盲人的听觉注意力更集中、细致,且听觉记忆发达。

2.表象的发展与正常人相比,盲人的记忆表象不完整,尤其是5岁以前失明的人,几乎没有物象的概念。

3.思维的发展在思维方面,盲人的思维缺乏表象支持及文字的视觉经验,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较差,概括过程较为困难,容易形成概念泛化。

4.语言的发展盲人的口头语言可以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但语言中的词汇也因缺乏文字的视觉经验及相应的感性经验和具体表象的支持,所以对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5.人际交往与自卑盲人由于失明而限制了其生存环境,较少与他人接触可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当自我意识充分发展而感觉到自己存在诸多方面与他人不同时,可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其情绪的稳定和个性的发展。

(二)盲人的康复1.必要的医疗康复据报道,利用助视器可以使80%的盲人和视残者脱残,视力可有明显提高。

由于提高了视力,可以使盲人基本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必要的医疗康复手段有利于提高盲人的生活质量。

2.教育安置正常化的环境可以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而隔离式教育则阻碍盲童与正常儿童的沟通,影响其心身发展。

由于视力损害程度的不同,应根据失明年龄、个别潜能、智力等因素,实施最佳教育安置措施,原则上应最少限制其环境,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3.社会康复社会康复可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训练,如开办盲人按摩诊所,使残疾者身残意不残,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4.心理支持借鉴国外盲人康复的经验,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其能够得到必要的心理安抚,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聋哑人的心理问题与康复(一)聋哑人的心理问题1.感知觉的发展听力的丧失使聋人利用听觉交往的渠道受阻,限制了其对外界的感知范围和质量,从而使其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缺乏完整性。

由于失聪,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成为聋人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手段,并且这些感官的功能还补偿性地更加敏锐和精细。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心理的发展:成熟与老化 【圣才出品】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笔迹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心理的发展:成熟与老化 【圣才出品】

第13章心理的发展:成熟与老化13.1复习笔记一、新生儿(一)先天基本能力1.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心理现象发生的重要标志,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

2.知觉、注意和记忆(1)以感觉过程而言,婴儿出生一两天就能辨别味觉差异;(2)正常的新生儿已有不随意注意,各种强烈的刺激及运动的物体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3)出生后两周左右,作为记忆存在标志的条件反射出现,新生儿产生记忆。

(二)成熟与学习盖塞尔的“成熟—学习原则”认为,某种心理机能在生理结构未达到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状态时,训练才能奏效。

他用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实了自己的假设。

(三)遗传与环境1.定义遗传因素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有机体内在的因素。

环境因素指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二者的关系(1)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质的心理机能,遗传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发生作用的过程是动态的过程。

鲁利亚的研究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心理机能上,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作用过程。

二、关于心理发展的几个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1.关于人格结构的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方面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新生儿的人格结构中主要是本我,新生儿不会顾及周围条件,对本能的需要,要求即时满足。

(2)自我自我介于现实世界与本我之间,是意识结构部分。

自我调节本我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现实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本我的要求。

(3)超我超我是儿童通过自居的过程,将来自父母的各种约束、禁律、习惯内化而成的一种自我监督性的机能结构。

2.心理—性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性本能。

性本能本质上属于一种冲动、能量,称为“力比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6章智力评估
56.1复习笔记
一、智力的概念及智力分数
(一)智力的词源
1.我国对智力的解释
在我国古籍中并无“智力”一词,常用“聪明”、“智慧”来表示智力,也有称“天赋”或“天才”。

聪明一词,强调是感觉和认知的作用;智慧强调了认知、分析是非、理解、发展及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天赋或天才,说明的是才能的来源,带有遗传的色彩。

2.国外对智力的解释
l9世纪后半叶,哲学家斯宾塞和从事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高尔顿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思想影响下,将古代拉丁文词inteligence(智力)引入英文,用来反映个体在心理能力上的差异。

(二)智力的概念
1.19世纪
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上来理解智力这一概念,智力就被视为人类种属的固有特性,很少考虑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

2.20年代
智力是人的一种稳固的特征或特质,成为可以把握的人的差异性。

(1)推孟认为“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
(2)宾德纳认为“智力是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3)杜尔邦认为“智力是学习的潜能”。

3.本世纪三十年代
本世纪三十年代智力测验有了很大发展,视智力为单一能力的概念开始受到怀疑。

通过因素分析法,心理学家们认为,智力是由性质不同的能力组成,包括抽象思维或推理能力、获得知识(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近20多年来
由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使研究智力成为可能。

从智力是信息加工和知识交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直接对智力操作所需要的知识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使智力不再是一种虚设的特质。

(三)智力分数
智力分数是指智力测验的结果,它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在智力测验中,将被试对测验项目作出反应的原始分数转换为智力分数,才能科学地说明被试的智力发展水平。

1.项目数
项目数是以通过智力测验项目的多少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1905年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内-西蒙智力量表采用了项目数这种智力分数的形式。

该量表共有30个测验项目,按其难度递增排列,规定不同年龄在这个量表上可以通过的项目数。

2.智力年龄
智力年龄是指智力达到某一年龄水平。

第一个年龄量表的创始人比内认为,智力随着年龄而系统地增长,每一年龄的智力可用该年龄大部分儿童能够完成的智力作业题来表示。

3.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两者的比率,表示一个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同其他儿童相
比时的相对数量,因而就能表示一个被试的智力发展速率或者聪明程度。

在斯坦福-比内量表中,首次应用智力商数(简称智商,IQ)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4.离差智商
韦克斯勒在编制其儿童智力量表中,根据统计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计算智力分数。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阶段的智力分布看成是正态分布,其平均数就是该年龄组的平均智力。

某个被试的智力高低是把他的得分与平均数作比较,它与平均数之间的距离在心理统计学上称为离差。

5.百分等级分数
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即百分等级是以百分率的形式来表示一个人的相对等级。

百分等级分数的优点是与传统的教育评分百分制较为相似,普通人易理解。

但它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是一种等级量表,无法适用于大多数心理统计分析。

(四)明智地对待IQ
1.测验有误差
任何一种测验都不可能准确无误地测出事物属性的真实分数,每次测量结果的实得分数与真实分数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个测量误差。

2.IQ分数是一个范围
测验误差的大小,可以从测量的标准误明确地反映出来。

在对智力分数进行解释时,必须考虑到测量标准误的大小。

3.预测功能的局限性
虽然IQ有着较好的预测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局限性。

研究表明,IQ不足以精确预测一个人未来的成就。

二、智力测验简介
(一)比内量表系列
1.比内-西蒙量表
比内-西蒙量表在现代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发展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最早出现的科学智力测验。

比内和其助手西蒙设计一种测验,用来检出智力缺陷的儿童,著名的比内一西蒙量表从此诞生。

比内-西蒙量表的题目安排由易到难,每个题目测验一个方面的能力,主要测量儿童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

修订后的比一西量表能区分正常与低能儿童,还能对普通和优秀儿童进行分类。

2.斯坦福-比内量表(第四版)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对比内-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称为“斯坦福-比内量表”。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其中39个是新添加的,此外还提供了标准化的施测程序和较科学的记分方法,并引入了比率智商概念。

1985年修订后的斯坦福-比内量表(第四版)有如下特点:
(1)采取了分测验形式
把相同测验集中起来,分为l5个分测验,其中的9个分测验来源于第三版,另外6个是新添项目。

每个分测验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

(2)测验编制依据一定的智力结构理论
通过分析,第四版斯坦福-比内量表的l5个分测验是对四个认知区域的评估,它们分别是语言推理、数量推理、抽象推理和短时记忆,这四个区域相当于韦式量表的语言和操作分量表。

(3)测验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的变革
第四版采用分测验方式,类型广泛,用来评价智力理论模式上的各种不同的认知能力;应用多阶段测验,即适应测验模式。

用词汇测验安排实验程序,决定其它分测验的起始水平。

(4)抛弃智商(IQ)概念,采取标准年龄分方法
①修订后的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把各分测验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年龄分,以50为均值、8为标准差;
②每个认知区域所含分测验的标准年龄分相加,分别得到语言推理、抽象、数量推理和短时记忆四个区域分;
③各认知区域分相加转化为合成标准年龄分,按均值l00、标准差为16计算公式计算。

3.中国比内测验
(1)1922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陆志伟引进了斯坦福-比内量表,并于1924年在南京发表《中国比内西蒙量表》。

(2)l981年,中国比奈-西蒙量表由北京大学儿童心理学家吴天敏教授进行了再一次修订,出版了《中国比内测验》。

在修订过程中,《中国比奈测验》删除了原版中的部分试题,增加了一部分新题,每岁3个项目。

在评分方面,原来的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被改为个人成绩同其所在年龄里的平均成绩相比较的方法以计算个人的IQ。

中国比内测验是对一般能力的测量,适用于2~18岁群体。

(二)韦氏量表
1.韦氏量表的设计
韦氏量表是继斯坦福-比内量表之后世界上最通用的另一个重要的智力测验。

为了完善斯坦福-比内量表在测验编制、常模取样和智龄概念等方面对承认不适合的局限,韦克斯勒
表56-1中国比内测验项目(1981)
着手发展标准化的智力测验。

他先后发表了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以及幼儿智力量表,覆盖年龄从4岁儿童延伸至74岁成人。

l974和1981年,韦克斯勒又分别对韦氏儿童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进行了修订,命名为WISC-R和WAIS-R,详见表56-2和表56-3的各韦氏量表名称与适用范围及韦氏各个量表的分测验分布情况。

表56-2各韦氏量表名称与适用范围
表56-3韦氏各个量表的分测验分布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