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

《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一、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把新补充的句子意思写出来。
1.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①,②江清月近人。
2.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认真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回答问题。
(1)诗中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3 古诗词三首 同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3 古诗词三首基础巩固情境一:学习完《古诗词三首》后,娇娇邀请你一起运用古诗词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课后测评练习题。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A.“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这首词的词题。
B.熟悉的月、蝉、蛙、星、雨、桥等景物巧妙地组合,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C.词的下阕由静而动,由景到事,突然的雨,扰乱了作者夜行乡间的乐趣。
D.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夜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移舟泊烟渚.(zhǔ)B.野旷.天低树(kuàng)C.卷地风来忽吹散.(sàn)D.路转溪桥忽见.(jiàn)3.下列朗读结构错误的是哪一项()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下面诗(词)句中描写夏天夜晚景色的是哪一项()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每句诗都是一幅画,“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的图画是()A.大雨倾盆图B.乌云密布图C.水天一色图D.风来云散图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6.日暮.客愁新()A.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B.晚,将尽。
7.明月别枝惊.鹊()A.惊动。
B.惊喜。
8.路转溪桥忽见.()A.看见。
B.同“现”,出现。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作者是元代词人辛弃疾。
B.《宿建德江》写了江边夜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题目中“黄沙”指的是黄沙铺成的路。
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乱入船”一词写出了当时的雨急、雨大。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移舟泊烟渚.(zhǔ zhě),日暮客愁新。
(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3.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移舟泊.烟渚()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吹(2)白雨跳珠..乱入船()A.跳动的水珠 B.跳动的珍珠 C.跑进船里的水珠(3)旧时..茅店社林边()A.往日 B.陈旧的时间 C.很久4.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B.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
,。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
”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
②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古诗词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古诗词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古诗词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古诗词三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朗读提示:《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意读出不同的感情基调。
二、《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
答:两首古诗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但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写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亲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意境。
整首诗围绕一个“愁”字,通过写夜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情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几句通过惊鹊、鸣蝉和蛙声等景物,写出了乡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机;通过明月、清风、稻花等意象,衬托出夏夜的优美和静谧。
在动静结合中,表现了诗人因景美年丰而欢快、喜悦的心情。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020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含答案)

(2)第一段:“几年没回老家了……比我们城市可强多啦!”;第二段:“不知不觉……我还摔了一跤呢!”;第三段:“进了村……我拍着手高兴地说着。”;第四段:“走进屋子里……我羡慕地赞叹着。”;第五段:“过了一会儿……我也干一杯。”;第六段:“晚上……笑了起来。”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真不敢相信,可这一切又是的的确确的事实。
开饭了全家围坐在一起爸爸端起酒杯说家乡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可是件大喜事来为了全家的幸福日子一年比一年更好我们干了这杯酒吧我听了赶忙举起我面前那个盛满了桔子水的酒杯说我也干一杯
晚上,睡在床上,我高兴地搂着妈妈说:“妈妈,明年我们还回老家,行吗?”“行啊!”妈妈瞧着我笑了,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手与手的接触中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感动,爸爸爱我,而我,也爱爸爸!
(1)“我”和父亲手牵手,在这牵手之时“我”感受到了________。
(2)通过读文,你知道父爱是什么了吗?
(3)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4)小作者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了不同的父爱。
(5)结合你自己的生活,试着写一写你心中的父爱。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4)考查写作顺序。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分析。
(5)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写出你心中的父爱。
走进屋子里,我一下子惊呆了。屋子里摆着崭新的家俱,正中央的桌子上放着一台十四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旁边还摆着一架双喇叭的收录机。我跑进左面的卧室一看,一台“航空牌”洗衣机正隆隆作响。“哎呀,真好!我家还没有洗衣机呢,这里却已经用上了!”我羡慕地赞叹着。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结合诗词句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边,指关外)行。
..(山海关)那畔()(2)随意春芳歇.(休息),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自可留。
()(3)姑苏...(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夜半..(苏州的别称)城外寒山寺钟声到客船。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江畔.(pàn)B.聒.噪(kuō)C.寺.庙(sì)D.榆.树(yú)3.下列关于《山居秋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B.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的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C.这首诗通过写山水田园的清新宜人,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D.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感4.补全词句,完成练习。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程:聒:(2)《长相思》的作者是代的。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的情景,下阕描写了将士们的情景。
(3)“故园无此声”中“故园”指,“此声”指词中的,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B.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C.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D.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5.根据古诗文填空。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代的,《山居秋暝》的作者是代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季的景色。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3课《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朝诗人,因此他们处于相同时期。
B.孟浩然是唐朝大诗人,有“诗圣”之称。
C.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题西林壁》。
D.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字幼安,号东坡。
2.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别的)B.移舟泊烟渚(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C.路转溪桥忽见(同“现”)D.胜日寻芳泗水滨(胜利)3.下列诗句运用互文手法写景的一项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下列加点字读音、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路转溪桥忽见.风吹草低见.牛羊B.还.来就菊花明月何时照我还.C.明月别.枝惊鹊萋萋满别.情D.日暮客愁新.客舍青青柳色新.5.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6.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当年在纽约讲课________欢迎,所讲内容本属私人性质,不涉功利,没指望付梓。
若不是一帮读者爱屋及乌,央求当年听课的陈丹青掏出笔记,这些文字怕也见不了面,更不会洛阳纸贵。
老人家有耽佳句的________,又不会以辞害意,多有通透漂亮的妙论,使你醍醐灌顶;常常在了结一学术公案之后________,略近周作人笔下喝茶之意,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A.备受癖好谈笑风生B.倍受爱好谈笑风生C.备受癖好谈笑自若D.倍受爱好谈笑自若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二、填空题8.查字典。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1.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高望重B.鹊桥C.鸣蝉D.金蚕脱壳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移舟泊烟渚.(zhǔ zhě),日暮客愁新。
(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给下面的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旧时..茅店社林边()A.往日 B.陈旧的时间 C.很久(2)移舟泊.烟渚() A.漂泊 B.停船靠岸 C.吹(3)白雨跳珠..乱入船()A.跳动的水珠 B.跳动的珍珠 C.跑进船里的水珠4.下列句子中“见”字的意思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给上边的图片配一首诗。
,。
,。
(2)“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样的情景,可以用两句词来形容,应该是“,。
”6.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题目,“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牌名。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7.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①“七八个”说明了,“两三点”说明了,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②“忽见”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①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古诗词三首》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公(xǘ)杂.兴(zá)老翁
B.卧剥.(bō)清平乐.(lè)锄头
C.住宿.(xiǔ)茅.草(máo)希少
D.亡赖.(lài)篱.笆(lí)屋檐
二、查字典填空。
“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疏”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清除阻塞,使畅通;②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跟“密”相对。
在“篱落疏疏”中“疏”字应选第种解释,在“疏通”中“疏”字应选第种解释。
三、我会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四时田园杂兴.() A.高兴。
B.开始。
C.兴趣、兴致。
2.树头新绿未成阴.() A.树荫。
B.黑暗。
C.背面。
3.最喜小儿亡赖
..() A.不务正业。
B.顽皮、淘气。
C.耍赖。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反映农村夏季景物特点的诗句是“
,。
”
2.《宿新市徐公店》中描写儿童追逐蝴蝶嬉戏场面的诗句是“
,。
”
3.《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描写三个儿子活动场面的句子是“
,。
,。
”
五、(原创题)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翻译。
1.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A.白天长了,篱落没人经过,大家都躲在家中乘凉,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B.白天长了,篱笆也变得越来越长了,只有蜻蜓和蛱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C.白天长了,篱笆旁没人经过,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A.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在溪边躺着剥莲蓬吃。
B.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在溪边趴着剥莲蓬吃。
C.小儿子是个无赖,经常偷偷地在溪边剥莲蓬吃。
六、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用梅子金黄、、、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意思是荞麦花一片雪白,菜地里的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2)白天很少见到行人的原因是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课外阅读。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绿遍山原”的意思是。
2.本诗中写景的诗句是:。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才”和“又”充分说明了劳动人民的繁忙,各种农活接连而来。
()
(2)“闲人少”说明农村的男女老少都必须参加劳动。
()
4.下列对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C.表达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向往。
八、(原创题)下列诗句与图画相对应的一项是()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参考答案
一、D
二、s shu ② ①
三、
四、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五、
六、1.杏子肥麦花雪白
2.(1)×
(2)√
3.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七、1.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
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3.(1)√
(2)×
八、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