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答题方法(读图题)

合集下载

历史图片类选择题分类解析及技巧点拨

历史图片类选择题分类解析及技巧点拨

历史图片类选择题分类解析及技巧点拨随着中考历史命题思路的改变,历史图片类试题在各地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明显。

图片类试题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优点,可以使试卷图文并茂,突出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本文拟对2016年中考真题中的图片类选择题进行简单的归纳,通过总结和解析,希望对学生解答图片类选择题有所帮助一、历史人物类此类选择题属于图片类选择题中比较简单的题型。

主要特点是:图片大都出自教材,或者是图片中的人物有文字提示,主要侧重对历史人物成就、功绩的考查。

解读此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果有提示性文字,一定要看清提示性文字提供的信息;如果没有,则要借助图中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及所处的环境等进行分析;最后要结合问题进行综合解读【例1】(2016・江苏宿迁・5)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举办以“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的人物图片展。

下列不应选取的图片是()【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人物,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明清时期”。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不符合题意【答案】A【例2】(2016・山西・1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走近下列历史人物,回答相关问题请回答:(1)分别列举图2和图3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作出的贡献(2)图4人物的贡献对图5人物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本题为读图简答题。

主要考查人物的成就和影响。

本题的特点是具有人物的姓名提示,回答时根据姓名提示按要求作答即可【答案】(1)秦始皇: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加强思想控制等。

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划定中俄东段边界;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平定准噶尔叛乱等。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理论指导。

2018年备战中考系列——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读图训练(附答案)

2018年备战中考系列——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读图训练(附答案)

2018年备战中考系列——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识图题训练七年级历史下册读图题训练(一)1、图说历史:(根据历史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1)图一的人物是,此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年号为,把他的统治称为。

(2)图二是朝的医学家。

他写了一部医学著作是。

(3)图三的人物是,他生活在时代;说一说他的主要功绩;他最后被奸臣以罪名陷害致死。

(4)图四的人物是,下西洋,最远到达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家。

(5)图五是北宋时期的发明家,他的伟大发明是。

(6)图六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它是隋朝杰出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这座桥的名称是。

2、图说历史:(根据历史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1)图一的人物是。

尊称他为什么。

他的主要功绩有、。

(2)图二、图三所示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被尊称为、。

(3)图四、图五的人物分别是谁?后人是如何评价他们的?(4)图六雅克萨之战的作战双方是哪两个军队?战争的结果如何?签订了什么条约?有什么意义?3、图说历史:(根据历史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是;此河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分别是、、;此河建成于在位时期。

2、图二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时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请写出她的名字,她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3、图三的人物是谁,他建立了哪个朝代,都城在哪里;他建立的特务机构是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读图题训练(二)1、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的人物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她?(2)图中的人物称帝后,将国号改为()A、唐B、隋C、周D、陈(3)后人称她的统治为什么?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1)图一中是哪座桥梁?它是什么时候由谁修建的?比欧洲早多少年?(2)图二中此书的名称是什么?它雕印于哪朝?地位如何?(3)图三中的诗人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代表作有哪些?(4)图四中的人物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他的诗被后人称为什么?3、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版2020年中考历史题型与解题方法专题四读图说史题过关和解题方法

部编版2020年中考历史题型与解题方法专题四读图说史题过关和解题方法

部编版2020年中考历史题型与解题方法专题四读图说史题过关和解题方法专题四读图说史题过关和解题方法试题通过历史图片、人物图像、表格数据、漫画、地图等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转化或细化来认识历史问题。

考查角度多样:①通过历史图片考查与其相关的历史史实、背景、影响等;②通过地图中的地点、疆域、方位、事件等考查相关历史史实:③通过数据变化图,找出规律,得出结论;④通过漫画理解其表现出的寓意,揭示历史现象及其本质、特点、规律。

题目常以一个知识主题为中心进行设问,一问与知识主题相关,直问直答,常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人物、成果、意义等,平时注意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即可答对;另一问设置要对几个图片区别对待,常出现“分别”“共同”“说明”“反映”“指出”“联系”“变化”等词语,或者对知识主题加以深入分析。

此类题型既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归纳和概括能力、辨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分四步进行一、审题:审问题,找准限定词,知道题目考查的角度,带着问题,分析图片。

二读图:读图片、图注,找准图片、图注中所含的显性或隐性信息,抓住每一个有效信息点。

三分析:将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行史实转化或细化,明确考查的知识主题。

四解答:按照题目要求作答,注意做到表述完整,有条理,使用学科术语或专有名词,叙述完整。

形式一单纯知识记忆型这种图画往往直接来自课本,所涉及的内容也是来自书本,单纯的考对书本的熟悉程度。

这样的问题只要知识点记忆清楚,就很容易做出答案。

1.观看材料中的图片,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与材料一两幅图片相关的事件分别是什么?造成什么后果?(2)材料二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各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中考历史选择题图表数据类解答技巧

中考历史选择题图表数据类解答技巧

一、试题题型分析(一)题型概述:历史图表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型很大程度就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的考查形式。

(二)解答方法:学会“三看”:1.要看表头及出处。

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2.要看表格中的项目。

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中的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3.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二、典例分析类型一历史线索示意题【典例】(2020·四川德阳·14)读图1,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技巧点拨】此类题目要做到“三看”。

一是看图表的标题,标题往往是图表的中心,有重要的提示和导向作用。

二是看图表的内容,包括文字和数字,综观数据的起点、终点。

三是看图表的图例、注解、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

先“三看”,再联系所学知识,选择正确选项。

类型二历史数据表格题【典例】(2020·四川绵阳·39)下表为20世纪40~8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B.美苏冷战的结束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 D.联合国职能扩大【技巧点拨】先抓住题干中的问题,仔细分析图表数据,获得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再结合表格的标题并联系相关知识,就能作出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类型三历史折线、曲线图题(2020·四川乐山·19)下图反映了1978年-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技巧点拨】先弄清楚折线、曲线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再结合图中图例文字,分析折线、曲线变化趋向,联系并对照相应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完整版)2017沈阳市中考历史——读图说史练习

(完整版)2017沈阳市中考历史——读图说史练习

教材专题训练之读图说史(分项)1.阅读下面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

(7分,)图一图二图一: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他们手脚已经明显分工,可以把手解放出来从事劳动,从而促进了大脑的进化、语言的产生。

他们学会了使用火,最终使人和动物区分开来。

北京人生活的时代,由于工具简陋、原始,当时大型动物很多,他们为了生存,只能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图二: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区,比北京人有许多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在工具制造方面,北京人已经懂得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而北京人只知道使用打制技术;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只知道使用天然火;在社会形态方面,山顶洞人处在氏族公社阶段,北京人处于原始群阶段。

(1)从以上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点?(3点即可,3分)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2)以上资料是关于我国哪一社会的真实写照?(1分)(3)图一、图二属于()(1分)A. 文献资料B. 实物资料(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在哪里。

(写出2点即可,2分)2.阅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6分,)图一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地穴式房屋(1)图一、图二分别是那种房屋?(2分)(2)写出你的判断依据(请以信息点的形式呈现,3点即可,3分)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3)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原始社会哪一领域内容?(1分)3.宋老师上课时拿出以下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5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的典型代表。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

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改革。

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1)从以上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点?(2点即可,2分)信息点一:信息点二:(2)请给两幅图片起一个标题。

初中历史图片题的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图片题的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图⽚题的解题⽅法
图⽚题是历史的其中⼀个考查⽅式,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中历史图⽚题的解题⽅法,⼀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图⽚题的解题⽅法
对于读图题,采取“审-读-联-表”“四步法”基本可以解决读图题技巧问题。

“审”是前提,“读”是关键,“联”是核⼼,“表”是重⼼。

第⼀步审,找出限定语,中⼼词,问答项。

第⼆步读,读图应该把所有主要信息都观察到,都注意到;在读问题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效信息。

第三步联,扣紧问题,联系图⽚,归纳信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知识迁移。

命题者所选的任何图⽚或多或少的与教材有联系,反映教材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般来讲,命题者会围绕⼀个中⼼去选材,因此⼏个图⽚之间有其必然联系,这就要求在阅读图⽚的时候不能独⽴的看,⽽是要把所有的图⽚相互联系、⽐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正确的全⾯的认识。

第四步表,按要求回答问题,注意答题规范,表述严谨条理。

初中历史图⽚题例题
初中历史图⽚题例题答案
1.(1)苏联和德国;
(2)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的军队“天下⽆敌”的神话;斯⼤林格勒战役:是第⼆次世界⼤战的重要转折点;柏林战役:促使德军正式投降。

(3)欧洲的苏德战场;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战场。

2.(1)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本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太平洋战场;珍珠港事件、中途岛海战;美国。

(3)中国军队展开全⾯反攻;美国在⼴岛和长崎投放原⼦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

图表类历史试题答题技巧及应试技巧

图表类历史试题答题技巧及应试技巧
• D.国共合作与斗争的历程
选择 C
重要的历史人物
孔子
黄帝
老子石像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女真 金
成吉思汗
忽必烈
蔡伦
毕升
张仲景 李时珍
华佗
戊戌变法
谭嗣同就义
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
李大钊
民族资产阶级
张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时期模范人物
王进喜 袁隆平
邓稼先
历史性的握手
尼克松访华
• 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 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1、曲线变化—— 增长 2、变化原因—— (关注时期,一战期间)
外因、内因
3、说明结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及原因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1、曲线变化 2、变化原因 3、说明结论
1924~1929年失业率低,
选择 D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
成解就题。技下巧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①
提抓出住和问平题共指处向五的时项期原“则20②世恢纪复70在年联代”合,国问的
合题法涉席及位的③方中面美“外正交式成建就立”外交关系④承办
• “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文艺复兴
•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
告······”
《独立宣言》
•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权宣言》
•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 ——《共产党宣言》 •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不能持久站立的” ——林肯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 贝多芬 •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现实生活说明

中考历史答题方法(读图题)

中考历史答题方法(读图题)

• 三通:由看、结综合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 思想解放运动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 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 和发展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 向西方学习。 • 并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 心理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此回答亦可,经 历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递进惑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 • 四作答: 由一看、二结、三通综合可知答 案(1)见二结,(2)见三通。
• 这题就很典型,它就是利用图片来间接的 考查学生是否清楚社会主义建立的标志, 同时这几幅图片都有一定的迷惑性。第二 个问题的第二问就是对教材的延伸,因为 教材并未直接阐述,就需要对图片提炼归 纳。
• 三、史政热点结合型:以历史图片为载体, 切入当前的热点问题。它不但考查学生对 当前社会所发生的重大问题的关注程度, 也隐性的体现出历史学科 “以史鉴今”的 功能。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可研究性和 开放性。如:
例2、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上的一副牌匾,与它 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例3、下图是北京某街道,路牌外文是“RUE HART”,RUE是街道的意思,HART指担任近 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此路牌设 立的时间应该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八国联军占领时期 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 (1)看标题。标题对揭示漫画的寓意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标题 对理解漫画寓意也起导向和引领功能,特别是对一幅漫画可能表 达多种意思的,更是有着提示和画龙点睛的功效。 • 看标题,往往能粗略地觉察到此漫画与教材上什么知识点相关联。 • (2)看文字。漫画中的语言往往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它对正确 领会漫画寓意很有帮助作用,它一般以画中人或物的对话表现出 来,字数简约,但意味深长。对画中的语言文字,要用心琢磨, 细心品味。 • (3)看画面。漫画常用的手法是夸张,漫画的夸张之处即是漫画 的弦外之音,往往也是漫画的真正寓意所在。所以,在观察漫画 时,要认真观看漫画的画面,特别是看漫画的夸张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方寸邮票虽小,却是人类社会浩瀚历史长 河中某个时刻的定格。它们见证了实实在 在曾经发生过得一切,成为收藏家和历史 学家爱不释手的珍品。由于它隐含丰富的 信息,也被命题专家的青睐。邮票主要由 铭记、面值、图案、邮戳邮等要素,解题 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 例4、小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下面是他收集的两枚邮 票,关于两枚邮票所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之间关系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 B.前者直接领导了该事件 C.前者的理论直接指导了该事件 • D.后者丰富了前者的理论 【解析】该题以邮票为切入点考察共产主义运动史中的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观察图片可知:图 一是马克思;图二是巴黎公社。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而 言,巴黎公社虽然不是马克思领导的,思想理论也不 是马克思主义,但从理论上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是D。 •
图片类中的漫画类:
例9、这幅漫画深刻揭示了哪一次侵略战争后的中国
社会状况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狐朋狗友
• 二战 “轴心 国”德 意日
明治天皇 → 沙皇尼古拉二世
• 武器---与日 俄战争有关
和平鸽、伪装:冷战主题
列强瓜分中国
• 1898年法国 漫画,西方 列强瓜分中 国。围在 “中国大饼” 边的,分别 为英国维多 利亚女王、 德皇威廉二 世、俄国沙 皇尼古拉二 世、法国女 郎、日本武 士。
• 交通工具的演变,记录着 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请 根据下列交通工具演变图 组回答下列问题。 • (1)简述近代史上交通工 马车 具所使用动力的演变过程。 • (2)分析相应交通工具发 展变化的原因。 • (3)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 些方面的影响。 帆船
蒸汽机车
本茨的三轮汽车
• 例6、读下图,英国国际经济地位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B.君主立宪制在 英国的确立 • C.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D.工业革命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完成 对1750~1865年英国国际地
位的认识。柱形图表形象直 观。审题时,一要注意问题 指向、时间界限;二要认真 比较,注意不同年份英国的 国际地位的变化。第三,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正确答案是D。
• 例7、下图1至图3按时间顺序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 济成份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 业),判断其反映的时段是 • •
• A.1927~1949年 B.1950~1956年 • C.1956~1978年 D.1979~1999年 •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能力。从三个 图表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呈增长趋势, 资本主义工业呈下降趋势直到消失,这说明的是建国后我国进 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正确答案为B。
• 二、教材知识延伸型:这种命题的图片一部分来 源于教材,也有一部分图片来源于其他资料,但 和教材上的图片有神似之处,所以让学生感到并 不陌生。但所涉及的试题内容却都是对课本知识 的间接考查。有这样一道题设计就很巧妙:问: • (1)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 • (2)B图反映是哪一个时期的成就?你能归纳出 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特点吗?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 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解析】图片中的文字是图片的点晴之笔,是准确 理解图片的窗口的切入点,审题时一定要特别加以 关注。从材料中“振兴”“国货”等字眼不难看出 ,这一广告可用于实业救国的研究。A、C两项没有 相关信息,D项与题干规定的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 为B。
• (1)看标题。标题对揭示漫画的寓意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标题 对理解漫画寓意也起导向和引领功能,特别是对一幅漫画可能表 达多种意思的,更是有着提示和画龙点睛的功效。 • 看标题,往往能粗略地觉察到此漫画与教材上什么知识点相关联。 • (2)看文字。漫画中的语言往往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它对正确 领会漫画寓意很有帮助作用,它一般以画中人或物的对话表现出 来,字数简约,但意味深长。对画中的语言文字,要用心琢磨, 细心品味。 • (3)看画面。漫画常用的手法是夸张,漫画的夸张之处即是漫画 的弦外之音,往往也是漫画的真正寓意所在。所以,在观察漫画 时,要认真观看漫画的画面,特别是看漫画的夸张之处。
• 这题就很典型,它就是利用图片来间接的 考查学生是否清楚社会主义建立的标志, 同时这几幅图片都有一定的迷惑性。第二 个问题的第二问就是对教材的延伸,因为 教材并未直接阐述,就需要对图片提炼归 纳。
• 三、史政热点结合型:以历史图片为载体, 切入当前的热点问题。它不但考查学生对 当前社会所发生的重大问题的关注程度, 也隐性的体现出历史学科 “以史鉴今”的 功能。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可研究性和 开放性。如:
蒸汽轮船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
• (1)变化: • 从人力、畜力、自然力转变为用蒸汽机,后又发展到以内 燃机为动力。 • (2)原因: • ①工业革命期间,马车和帆船已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机器 生产的需要。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并广泛推广, 促进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火车机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相 继问世。 •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科学技术成就迅速应用于工 业生产,电力、内燃机等新能源、新机器的应用和创制, 汽车、飞机等相继问世,得到迅速发展。 • (3)影响: • ①扩大了交通工具的种类和适应范围,推动了与之相关的 工业部门的产生和发展,推动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 ②为世界各地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 更加便利的条件,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 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战争的形态,扩大了战争的规 模和范围。 • 说明:“影响”一问若答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提 高了效率”亦可。
• 4.统计图表反映历史现象的数量属性,其 优点是清楚、简洁地替代了语言表达。解 题的关键是把握数据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正确的做法:第一,将所有数据串联起来 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观察。第二,发现和 利用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明确历史事件时 代背景。第三,结合题目要求和学习内容, 确定正确选项。
“图表”型题目
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跪拜
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 问:(1)2012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也是抗 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试析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 人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 (2)德国总理在被纳粹迫害的受难者的墓前跪下 了,他因之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日本靖 国神社的招魂幡却高高飘扬。同是法西斯国家, 在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今天,德国和日本为什么 有如此大的反差? • 这道题是以当前敏感的中日关系为现实背景进行 命题。题目形式较为直观,但命题的含义却很深 邃。这样的题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也有一定的深 度,回答这道题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和综合概括能力。
A
• 5.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 象或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揭示历 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解题时要从漫 画的视角对某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现 象等作深刻的思考,并从中能悟出社会进 步与发展的脉络。读懂漫画所表达的深刻 寓意是解题的关键。 •
“漫画”型题目
• 解题方法: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的链接点,必须做好“三看”。
• 三通:由看、结综合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 思想解放运动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 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 和发展的,围绕的主题是挽救民族危机, 向西方学习。 • 并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 心理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此回答亦可,经 历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递进惑 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 • 四作答: 由一看、二结、三通综合可知答 案(1)见二结,(2)见三通。
(1)从以上四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 (2)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围绕 什么问题展开的,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解析:一看:由图一知魏源与《海国图志》 图二知康有为与《孔子改制考》 图三知孙中山与其思想 图四知陈独秀与《青年杂志》
• 二结: • 由图一结合课本知识可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的地主阶级的抵抗派面对西方的侵略提出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 由图二结合课本可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西方的侵略提出了维新变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 由图三可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面 对西方的侵略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 由图四可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
日本是亚洲的恩人
绞死希特勒
三面国旗, 代表美国、 英国、苏联
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 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 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 D.美国、法国、苏联
二、“识图”题考查方式
• 一、单纯知识记忆型 • 这种图画往往直接来自课本,所涉及的内 容也是来自书本,单纯的考对书本的熟悉 程度。这样的问题只要知识点记忆清楚, 就很容易做出答案。
例8、下列是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比重变 化表,表中反映出一战期间和战后初期
① 日美英是侵华的主要国家 ② 中国对外贸易显著增长 ③ 美日在华争夺十分激烈 ④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 下图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总量柱状图,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美国的扶植 ② 战后政治民主化改革③科技教育的发展 ④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3. 历史地图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 和进程,揭示不同时期处于变化中的地理 环境及在此环境中人们的活动,是对历史 现象某种程度上的动态反映。主要有疆域 地、形势图、路线图和分布图。
例5、上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 图8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 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阴影部分 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B.七七事变前日本占领区域的 变化 •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 展 • D.三大战役后解放区的扩大 • 【解析】解答这类选择题一定 要准确提炼出图表中的信息,弄 清表格地图的用意及其所包含的 隐性知识。本题比较容易混淆的 是A项和B项,工农武装割据时 期,中共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 集中在江南地区。而从图中阴影 部分遍及大部分中、东部地区, 这符合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分布情 况,正确答案为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