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果品生产技术
猕猴桃“四改五提升”技术背景与推广应用

猕猴桃“四改五提升”技术背景与推广应用作者:宋洁师慧叶赵菊琴来源:《果农之友》2024年第01期摘要:眉县猕猴桃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因国内外、省内外产业发展的压力和挑战,遇到了较大的瓶颈问题,以实现猕猴桃“百年产业、百亿产值”为目标,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开展“四改五提升”果业革命,即通过改土壤、改品种、改树形、改模式的“四改模式”,实现提升基础、提升技术、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提升效益的“五项提升”。
通过三年实施,采取党政推进、科技支撑、项目带动、主体引领的“四轮驱动”方式,着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了眉县猕猴桃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全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关键词:猕猴桃;“四改五提升”技术;推广应用眉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辖7镇1街,总人口33万,猕猴桃种植面积30.2万亩,户均4.5亩、人均1.16亩,形成了“一县一业”产业格局,是中国猕猴桃之乡。
1 “四改五提升”提出的背景眉县猕猴桃历经30多年的砥砺前行,产业勇立行业潮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目前遇到了较大的瓶颈问题,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当前,摆在面前的唯一选择就是高举改革创新大旗,瞄准更高目标,凝聚磅礴力量,奋力赶超,全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1.1 产业发展暴露出的问题是内因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很大,外省份大公司集约化发展模式(起步晚、建设标准高),给眉县每户种植3亩、5亩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暴露出在前生产、后整理中的诸多问题:一是多数果农对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认识不足,果品质量标准意识较差,存在盲目乐观思想,缺乏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二是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不到位,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管理技术参差不齐,树龄老化现象严重,树体结构不规范、果园密闭不透光,部分果农一味追求产量,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品品质差异较大、商品率不高,整体品质与新西兰猕猴桃还有很大差距。
柑橘生产技术规程

柑橘生产技术规程一、柑橘苗木培育1.土壤准备:柑橘生长需要良好的土质,通风、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是比较适宜柑橘生长的土壤。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检测,调整土壤的酸碱值、养分含量和质地等。
2.选用良种:高品质柑橘的苗木是保证高产优质的前提。
选用繁殖力强、适应性好、病虫害抗性强的优质柑橘种苗,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3.育苗技术:柑橘苗木应在露天苗圃或温室内育苗,采用接穗嫁接或剪枝扦插等方法进行繁殖。
培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温、保湿、合理施肥、及时修剪等措施,为植株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二、柑橘栽培1.地块选择:选择拥有良好排水、土壤肥沃、阳光充足、远离工业污染和道路污染源的地块用于柑橘种植。
2.播种或移栽:春季和秋季是柑橘的适宜移栽季节。
在移栽前,应将栽培区域进行耕作、松土、施肥、改善土质等工作。
移栽时应注意保证苗木根系不受伤害,合理埋土。
3.浇水管理:每天早晚每株柑橘需要喷淋适当量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引起的植株倒伏、枯死等问题,并加强排水,防止积水。
4.施肥管理:柑橘生长期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施用不同的肥料。
初期应使用氮、磷、钾等元素含量适中的基础肥;中期应增加钾肥合理施用有机肥;末期应大量施用钾肥。
5.病虫害防治:柑橘生长期间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应及时进行防治。
常见的柑橘病害有黑垢病、果斑病等,对病株进行温水浸泡、切掉病部、灌注药剂等方法处理;常见的柑橘害虫有柑橘跳小蜂、柑橘长蠹等,可以进行拍打、剪除、喷洒药剂等措施进行防治。
三、柑橘采收和贮藏1.采摘时间:柑橘的采收时间一般在冬季至春季,以柑橘变黄、果形饱满、果肉软化为采收标准。
采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去除损伤、老化或生锈的果实。
2.贮藏方式:柑橘的贮藏温度一般在5℃至10℃之间,相对湿度在75%至85%之间。
如果采摘的柑橘还带有叶子,应及时去除叶子,以免释放出过多的乙烯。
在贮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柑橘果实,避免腐烂、发霉等情况的发生。
山东德州地区果品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山东德州地区果品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山东德州地区是中国优质果品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水土资源。
该地区果品种植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尤其以苹果、桃、梨、葡萄等水果为主。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山东德州地区果品生产面临许多挑战和压力。
因此本文将就该地区产业现状及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提高发展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果品生产现状分析1、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数据显示,山东德州地区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其中苹果、桃、樱桃等品种有了大幅增长。
以苹果为例,2018年种植面积超过了50万亩,产量达到了近150万吨。
同时,葡萄、柿子等其他果品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果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
2、品种结构优化与此同时,山东德州地区的果品种植结构也在逐步优化,传统的几个主要品种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同时新增了较多的新品种。
例如,在苹果品种中,烟台红富士、富士等高品质苹果不断推广,让当地苹果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3、果品安全保障强化为了确保果品的良性发展和品质,山东德州地区力推果品安全生产,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无公害、绿色、有机耕种等生产方式,控制了化学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不良因素。
此外,该地区加强了果品检测及质量监管,进一步提升果品质量保障体系,增强了果品市场竞争力。
二、果品生产面临的问题1、气候变化影响大当前气候变化影响越来越大,对果品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如冬季过于温暖、不合时宜的降雨、雹灾等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发生,给果品生长带来营养缺乏、病虫害增多、品质下降等问题,这对果品生产提出了很大挑战。
2、技术落后山东德州地区部分果农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仍采用传统的栽培方式,未能及时引进和掌握新的果树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如土壤改良技术、病虫害预防控制技术等。
因此,久而久之,果品生长周期变长,品质下降,影响了果品市场销售。
有机果品认证材料

有机果品认证材料申请有机认证需要提供的文件有:《申请书》《调查表》及相关附件(可以为复印件)。
相关附件主要包括:申请单位基本情况资料、基地环境情况资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机产品生产规程、记录、其他文件。
1.有机认证《申请书》主要内容有机认证《申请书》需要填写的内容主要有:认证委托人信息:认证委托人名称;认证委托人信息:地址、邮编;网址、法人组织机构代码、织织注册资本(万元)、组织机构类型、组织员工数量、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邮件、首次发证时间;种植/养殖生产基地信息:基地名称、基地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产品种类信息,果品认证属于植物生产类型。
申请认证产品名称、规模的表格见表8-1。
表8-1申请认证产品名称、规模的表格注:如产品较多,请另附表格。
2.有机认证《调查表》主要内容调查表需要填写的内容较为细致,主要包括:(1)农场基本情况主要有本年度有机产品生产计划、是否存在平行生产、执行的有机产品标准、已获得和申请认证有机生产的面积、申请有机认证地块近三年种植历史和收获管理情况、最后一次使用禁用物质情况、有机农业方式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简单描述本年度主要农事活动、检测报告和过去申请认证情况等。
(2)农场基本条件是否存在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作物灌溉水源、灌溉方式、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之间有无缓冲带、简述当地生态系统特征。
(3)种子和种苗来源是否基因工程产品、是否经过化学物质或辐射处理(如果是,请说明所用的物质和方法)。
(4)病虫草害防治过去三年病虫草害防治情况(填写附表)、在有机种植过程中如何防治病虫草害。
(5)土壤管理肥料名称和来源、是否为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允许使用的物质、过去三年是否使用过土壤改良剂、本年度(申请之日起后的一年)申请认证产品种植和收获时间。
(6)收获、包装、储存和销售收获方式是人工还是机械、包装方法、是否有专门的有机产品储存仓库、如果仓库同时储存有机和常规作物是否有把有机和常规作物区分开的措施、储存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有害生物及防治措施、上年度产品主要销售情况、本年度销售计划等。
有机荔枝生产关键技术

冬梢
春花蕾
夏果期
荔枝蝽象 Tessaratoma papillosa
荔枝蒂蛀虫 Conopomorpha sinenesis
修剪 施肥
清果园 控冬梢
平 腹 小 蜂
印 楝 素
微生 物细 菌Bt
套袋 技术 的使 用
非嗜 食植 物次 生物 质
荔枝害虫人工生态控制系统
荔枝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
3.3.3 荔枝霜疫霉病的生态控制
2、控梢技术
以人工控梢替代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天敌的保护利用
人工清园以减少有害生物源
利用诱捕害虫
人工释放天敌
人工释放天敌
使用驱避作用物质保护荔枝
喷施植物保护剂以保护荔枝免受虫害
获得了香港有机认证中心的认证
电视台对有机荔枝生产全 程进行追踪报导
南方日报报导了第一 批有机荔枝获得成功的喜 讯,各大网站转载了这一 消息。
2、在印楝素乳油浓度为6ml· L-1和和3 ml· L-1的处理区中,荔枝蒂 蛀虫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23和1.45,显著低于对照区的种群趋势 指数11.60,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06和0.112。即对荔枝蒂蛀虫 种群的控制效果分别可达89.4%和87.5%。 3、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在放蜂区和对照区中,荔枝蝽象卵寄 生天敌平腹小蜂的寄生率分别为82.57%和9.23%,荔枝蝽象种群趋势指 数分别为0.97和11.55,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84,平腹小蜂对荔枝蝽 象的控制效果达91.6%。即单独释放平腹小蜂完全可达到控制荔枝蝽象 种群数量的目的。
3.2 荔枝有害生物自 然控制系统的研究
调查了春江生态果园、化学防治园区和自然生长园区 的生物多样性,其中春江生态果园有昆虫纲12目59科,非 昆虫纲动物7目,化学防治区昆虫纲7目17科,非昆虫纲动 物2目,自然生长园区昆虫纲11目54科,非昆虫纲动物5目。 结果表明,采用生态控制的园区比采用化学防治的园区, 在对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及园间生物自然控制上有明显作用。
国内外林果业发展现状研究综述

国内外林果业发展现状研究综述孙兰凤(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收稿日期:2007-07-23作者简介:孙兰凤(1962-),女,山东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导,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林果业的发展问题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就近几年林果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以期为推进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林果业;发展;综述中图分类号:F31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397(2008)02-0052-05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各级政府已把水果作为农民增收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由此,近年我国果业发展进入新一轮高潮,这就需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方式。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就林果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加以评述,以期为推进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国外林果业研究现状从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看,国际上关于果品的相关研究相对具体一些,但主要是针对果品发展实践中存在的果品安全、贸易、生产及消费等问题展开分析的,已开展的相关性研究可以归纳如下。
(一)研究水果质量安全问题国外学者十分关注水果的质量安全问题,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Bradford(2002)[1]关注食品安全和有机水果,对意大利食品安全和有机水果的要求进行了调查研究;Stein,Nicholas.(2004)[2]研究水果和蔬菜的安全问题;Lanciotti,R.;Gianotti,A.;Patrignani,F.;Belletti,N.;Guerzoni,M.E.(2004)[3]研究用自然果香混合物处理水果,提高其储藏期及安全;Berdegué,JulioA.;Balsevich,Fernando;Flores,Luis;Reardon,Thomas.(2005)[4]对美国超市采购新鲜水果蔬菜的质量安全标准进行分析研究;Watkins,ChrisB(2005)[5]研究林果产品的采收管理和采摘后处理问题,以提高果品质量和安全。
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与示范

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创建与示范一、项目概况葫芦岛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渤海湾水果重点优势产区,是辽宁省葡萄的优势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公认的葡萄优生带。
葡萄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产业之一。
我国加入WTO后,葡萄进口量增加很快;而且我国其它葡萄优势产区如山东和河北等地迅速崛起,因此,我市葡萄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葡萄园综合管理技术水平低,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差,致使葡萄品质差及生产效益低是目前我市葡萄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市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提高葡萄果品质量及生产效益是目前我市葡萄生产的主攻方向,也是增强我市葡萄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本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全市葡萄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我市葡萄果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葡萄出口和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主要攻关内容包括红地球、巨峰等葡萄主栽品种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创建和设施条件下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创建。
项目结束时,建立葡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及3~5个示范基地,使示范基地葡萄果品优质果率达到70%以上,农药投入减少30%左右,亩效益增加20%以上;筛选出3~4个适宜葡萄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10000余亩,预计新增经济效益1060万元。
同时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我市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和果农素质。
本项目总投资70万元,其中申请科技三项费用60万元,自筹10万元。
项目申报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葡萄新品种引进、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拥有本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可以顺利完成本项目的各项任务。
二、项目提出的目的及意义葡萄生产在我国果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达408.1千公顷,占全国水果栽培面积的%;产量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果树栽培学》是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是一门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园艺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内外果树发展动态及我国果树生产现状。
本课程主要以北方落叶果树苹果、梨、葡萄、桃、樱桃、板栗和草莓为例,讲授北方主要果树的生产概况、主要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和栽培管理技术,培养学生了解果树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掌握现代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内外果树发展动态及我国果树生产现状和果树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能力目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题,为将来从事果树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果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果树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良种繁育,果品经营和管理,并能从事该领域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果树和果树栽培的含义。
2、了解我国果树栽培的概况和国外果树栽培的概况。
3、明确果树栽培学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设计建议】多媒体教学结合文献介绍我国果树栽培现状和最新发展动向。
【讲授内容】1、果树和果树栽培的含义。
2、我国果树栽培的概况和国外果树栽培的概况。
第一章我国果树种类和分布【目的要求】1、了解我国果树的种类和分布。
2、掌握果树栽培学的分类和果树生态适应性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果品生产技术1 有机农业(果品业)和有机果品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定义,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等维持养分平衡,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改善和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整体性生产管理系统,可解决农业生产过程由于农用化学品不合理使用引起的食品污染、品质下降以及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有机果品是来源于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果品,是营养丰富、高品质、环保、健康的生态型食品。
有机果品通常需要符合4个条件:①必须来自有机果品生产体系(又称有机果品生产基地),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果品;②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果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③生产者在有机果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的档案记录;④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审查。
2 有机果品生产技术要点2.1 基本要求有机果品生产必须满足的条件:①生产基地在最近 3 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
②果苗为非转基因植物。
③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计划。
④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
⑤果品在收获、清洗、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
⑥从种植其他作物转为有机果树种植需要两年以上的转换期(新开垦荒地例外)。
⑦有机生产的过程必须有完整的档案记录。
其中,果树有机生产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施肥、防病虫、控制杂草等管理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现代农业投入品。
2.2 土壤和品种选择有机栽培技术中土壤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充分发挥土地的活力,提高土地自身的机能,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利于根的旺盛生长,防止病虫害侵入。
土壤管理的基本技术是,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前提下,疏松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创造正常的物质循环系统和生物生态系统,保证果树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与品质。
选择适宜果树生长的地点是果树有机生产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
在种植之前必须明确该地是否符合有机生产的环境要求、是否最适宜该品种果树生长,此外,还要调查所选园地是否存在难以根除的杂草。
选择抗性品种是有机栽培者对付逆境胁迫、病虫害为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桃细菌性斑腐病,最佳控制方法是选用抗性品种。
目前还没有发现对直接以果实为食的节肢动物害虫的遗传抗性资源,但是对间接危害果实害虫的抗性资源有很多,如抗蚜虫的树莓、抗葡萄根瘤病的砧木、抗螨虫的草莓品种、抗线虫的桃砧木等。
2.3 地表管理果园地表或行间管理有清耕、种植覆盖作物或用有机废料覆盖等方法,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减少蒸发、保护天敌、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和杂草等。
日本的许多果园普遍种植红三叶苜蓿,此外还有白三叶、草木樨、禾本科绿草等。
当草生长到30em左右时留2〜5em刈割。
割草时,先保留周边1m不割,给昆虫(天敌)保留一定的生活空间,等内部草长出后,再将周边杂草割除,割下的草直接覆盖在树盘周围的地面上。
这样,可以减少对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
降低物质投入。
美国有机果树种植中采用机织的农用纺织品覆盖,其透气、透水,能抑制杂草生长,正在替代非可透塑料覆盖,并用于多年生果树栽培中。
2.4 肥料管理技术为提高有机栽培的果树产量与品质,需要增施有机肥,尤其是发酵肥料和腐熟的农家肥。
常用的有机肥料如堆肥、厩肥、棉籽粉、羽毛、血粉等含有大量的不溶成分,肥效迟。
为确保其足量降解,使果树适时获得营养,一般应在早春提前施用。
当果树营养不足时,应用可溶性的有机肥料如鱼乳状液、可溶性的鱼粉或水溶性的血粉等进行叶面喷施。
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从土壤中发现并分离了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开发研制出了系列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产品,在日本及世界许多国家推广应用。
EM实际上是一群来源于自然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10 属80 种以上的微生物。
在日本,常采用EM发酵有机肥料,也利用EM发酵农家肥和秸秆及所有的生活垃圾等。
2.5 杂草管理在果树有机栽培中,控制杂草是田间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主要措施有:①耕作。
耕作主要用来控制行间杂草,同时也将覆盖作物翻耕到土壤中,耕作深度不宜过深,否则易损伤根系并且还会将土壤深层的杂草种子带到地表使之易萌发。
②应用有机除草剂。
如美国Ringer公司生产的除草剂Superfast,是一种基于脂肪酸的钾盐,为一种非运转、接触型除草剂,对刚萌发的1年生杂草最有效,但对多年生或者已经长大的 1 年生杂草,需喷多次才有效。
③养禽除草。
草食鹅已用于草莓、越橘和树莓等果树的杂草控制,如在俄克拉何马州,有机栽培者用鹅成功控制了商业化规模草莓和越橘种植园的杂草,一般,鹅对消除刚萌发的小草最为有效,它们最喜爱食用狗牙根和石茅这两种果园里特别难除的杂草。
④火灼除草(Flame Weeding)。
其原理是用高温烫杀杂草,使杂草细胞破裂而死亡,火灼杀草在越橘和葡萄中已开展,但对植株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可结合喷水防止烧伤植株。
2.6 病虫害控制减少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使用,是生产有机果品的关键,有机栽培是通过有机的、生物的、物理的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病虫枝条、病果、病叶等集中深埋或烧毁,冬季刮除老翘皮,萌芽前用高压喷水枪对树干、大小枝条进行冲洗、消毒,以减少初侵染源。
生长季节使用EM波卡西系列喷洒树冠。
据日本山梨县胜沼町的高野武治在葡萄园的试验,每年4、6、7、11月,分别利用EMI型、U型活性液加木酢液,对树冠全面喷洒,可有效抑制霜霉病、黑痘病、白粉病以及蚜虫、螨类的发生与蔓延,显著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利用性引诱剂扰乱昆虫的交配信息,减少繁衍。
日本许多果园的树上都挂着一段段长20〜30 cm的红绳子,这是一种昆虫信息素引诱剂。
利用复合性激素,扰乱昆虫之间的交尾信息,减少2代昆虫的虫口密度。
这种性信息素的效果可持续 4 个月以上。
利用天敌。
由于有机栽培中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再加上地面生草栽培,给许多益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有效抑制了害虫的发生。
防虫网和黏着剂。
日本的一些葡萄园、苹果园,全部被纱网罩住。
防虫网的设置,可阻止外来害虫进入,同时也不影响通风透光。
对于蚜虫、白粉虱,常采用防虫网或黏着剂防治。
将含有黏着剂、农药的黄带子悬挂在温室或果园内,蚜虫接触后便会被黏着并很快死亡。
有机和生物杀虫剂防治,用于果树害虫管理的生物。
杀虫剂有:①苏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美国开发的Bt 产品有Attack 、Dipel 、Thuricide 和Javelin 等,我国也有众多Bt 产品。
Bt 杀虫剂已成功控制卷叶蛾、葡萄烟翅蛾、天幕毛虫等很多取食果树叶片的鳞翅类(蛾和蝶)幼虫。
但Bt 对取食茎、根颈、树干和果实等已度过幼虫阶段的鳞翅目害虫效果不理想(如树莓根颈蛀心虫、桃树钻蛀虫、苹果蠹蛾、葡萄蛀根虫)。
另外还有用于防治甲虫幼虫的Bacillus popil —llae(Bp) 细菌制剂。
②植物源杀虫剂。
它是通过从植物中提取有杀虫剂特性的化合物配制而成。
但很多植物源杀虫剂为广谱的有毒物质,对害虫和有益生物一样有毒,所以不一定是生物合理的选择。
常用于有机栽培的植物源杀虫剂有除虫菊、鱼藤酮、鱼尾汀和楝树油等。
③特殊配制的含有高脂肪酸的皂液。
杀虫剂型的皂液能有效防治软体昆虫如蚜虫、粉虱、叶蝉和红蜘蛛等。
防虫机理是皂液渗入昆虫的体内后,扰乱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引起细胞内含物渗漏。
但肥皂只能在液态并且是触杀才有效。
④休眠油。
在果树萌芽前喷一层薄的休眠油,可通过闷死越冬的成虫和卵而抑制卷叶虫、蚜虫、螨类和介壳虫的发生。
⑤昆虫信息素。
一般每种昆虫都有特定的信息素,利用信息素扰乱某些昆虫的交配已用于防治葡萄蛾、苹果蠹蛾、桃蛀心虫和东方果树蛾等害虫。
⑥高岭土。
高岭土为制作牙膏和果胶的原料,对环境安全。
美国已开发出一种商品名为Surround 高岭土产品,以液态喷施,水分蒸发后在植株表面形成粉状的保护膜,当昆虫落在植物上时,这些很小的粘土颗粒将昆虫粘住,从而达到驱虫目的。
Surround 高岭土对象鼻虫这种有机栽培中很难控制的害虫也较为有效。
3 有机果品生产存在的问题果树有机栽培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机栽培的病虫害防治只是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不可能像化学农药那样高效、及时。
二是对于季节性、突发性病虫害的控制技术难以与化防相比,需要加大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力度,寻找可与化学农药相媲美的产品与技术。
三是有机栽培技术难度较大,尤其是EM技术,不易掌握。
四是EM勺土壤改良作用,短期效果不明显,需坚持2〜3 年,效果才会显现。
4 结语果树的有机栽培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栽培的新模式,体现了现代果树栽培技术的最高水准。
它对果树的管理及对果树品种的要求( 抗性与适应性)比传统栽培更高。
其成功与否除与栽培环境、规模、品种与树种的选择等关系密切外,更主要取决于管理水平。
当前,果树有机栽培推广的主要障碍是缺乏一整套可操作性的栽培管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安全的有机果品将是消费者的首要选择,有机水果是未来果树生产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1] 杜宗绪等. 国内外有机果品生产技术概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2] 梁英龙,陈俊伟,吴江,等.果树有机生产技术概述[J] .浙江农业科学,2004(3) :55—57.[3] 刘慧.日本果树有机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04(3) :14 一15[4] 杨雪萍,李东斌.日本果树有机栽培技术[J] .烟台果树,2004(1) :50—51.[5] 朱行.美国有机农业现状[N] .粮油市场}~,2001 .10-0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