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

语言学纲要(outline)第一讲、导言(introduction)一、语言学(linguistics)的对象与任务1、语言学、对象及其历史。

1.1语言学及其对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语言。

上帝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除了身体外,就是语言。

因此很有必要展开研究,破解语言之谜以揭示人之所以为人。

1.2语言学的历史及其研究特征。

人类研究语言历史悠久,在中国、印度及希腊、罗马有辉煌的成就。

有两阶段:1.2.1语文学时期(philology)。

语言学是经学的附庸,仅是一种解读经书雅语的工具,漠视口语。

■中国早在先秦就开始了研究了语言研究,并且达到极高的层次。

发展到明清达到顶峰,形成“小学”——文字、音韵与训诂。

如:(1)群经之首《易经》:乾,天也,健也;坤,地也,顺也。

(2)《论语·颜渊》记载季康子问政孔子,答说:“政者,正也。

子帅而正,孰敢不正?(3)《春秋·僖公16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是月,六鷁退飞,过宋都。

a→?于宋陨石五鷁退飞六b→?陨五石于宋退飞六鷁《公羊传》解释:闻者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六鷁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

(按:这是最早从认知经验的时序临摹来解释语序的。

必西方早三千年)其中(1)(2)是释义的,(3)是讲句法的。

■印度对宗教典籍中的梵语,在语音与语法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如B.C3C 巴尼尼的《梵语语法■欧洲体现在古拉丁语的研究。

著名的如中古时期的亚里斯多德的《小逻辑》。

现代语言学一些基本术语肇始于此,如主、宾语、谓语、修辞、语法等。

1.2.2现代语言学。

语言学的两次革命。

语言成为对立的研究对象,结构主义指出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目前的形式学派与认知学派却分别指向了生物、认知能力。

1.2.2.1结构主义——现代语言学的诞生。

产生背景是打破封建藩篱,开拓资本主义世界统一市场的需要。

a.国内确立标准语,实现无障碍交际,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的发展b.跨文化交际与传播1.2.2.2生成、认知功能主义。

普通语言学教学大纲

普通语言学教学大纲

《普通语言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普通语言学》I, II二、课程性质该课程是英语专业蒙语授课高年级开的一门专业限制性选修课。

以传授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任务,属于理论知识课,同时也反映语言学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目的该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英语语言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认识,即对语言起源及内部各层次、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思维、文化、社会、语境、文学等外部因素的关系有所了解。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使本科高年级的学生初步了解语言的基本观点和语言学的基本知识。

英语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掌握使用英语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还要对人类语言具备一定的理性认识,懂得一些语言学的知识和语言理论是完全必要的。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学中可遵循以下几项主要的原则:1.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讲解和介绍现代语言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2.使学生了解一些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3.使学生从语言体系、言语活动和言语机制三方面认识语言的本质;4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教学方法:语言学是现代科学体系和信息时代科学体系中的关键科学之一,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发展较快,在其研究领域里获得了大量的成果,使得这门课程的内容量大面广。

同时,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有些理论的抽象程度又比较高,涉及到的术语又特别多,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教材选用英语编写的教材,在讲解过程中基本上采用英语讲授,并全部采用英语的例子,这对于学生又增加了难度。

在教学方法上以讲解为主,可采用论述式讲解、概述式讲解,或将几种讲解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同时,辅以课内外讨论、思考题、作业等方式。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言学英文名称:Linguis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36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测验+课堂表现+作业+出勤:40%,期末考试:60%授课对象:英语专业先修课程:基础英语教材:《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现代语言学》,何兆雄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该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开设在三年级下学期。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本质特征和语言学习过程的主要特点的了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

基本把握课程的体系与结构。

了解英语语言的起源、发展及其变化过程,进一步熟悉与理解英语语言的有关现象与概念。

2.对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和语言与外语教学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将所学的语言学基础知识用于指导第二语言的学习,提高语言理论素养,特别是提高英语的正确运用能力和得体的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音位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学与外语教学2.教学难点:句法学,语义学,心理语言学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语言学的概念、语言的概念及其甄别性特征。

2.熟悉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

3.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各个语言层面以及语言学的各个分支。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语言学的概念、语言的概念及其甄别性特征。

2.教学难点: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式、讨论式【教学时数】2学时【思考与练习】1﹒How do you interpret the definition of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2﹒What are the major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What does each of them study?3﹒What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good ,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of language?4﹒What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have been specified by C. Hockett to show that it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第二章音系学【目的要求】1.通过语音学部分的学习,了解各种发音器官及其作用,英语的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式和特点,分清宽式标音法和窄式标音法的区别。

(完整word版)语言学纲要

(完整word版)语言学纲要

三、简答题1、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2、形态变化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3、什么是表意文字?什么是表音文字?各有什么特点?4、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5、“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6、地域方言是怎样形成的?7、“来客人了”和“客人来了”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10、赵高曾在朝廷上“指鹿为马”,并得逞于一时。

但鹿并没有因此而改为马。

这说明什么道理?11、简述基本词汇的特点。

14、语音与自然界的声音有什么区别?15、简述词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16、音位的条件变体同自由变体有什么区别?18、什么是基础方言?什么样的方言可以成为基础方言?四、分析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

(1)He has many things to do.(2)Laowang gives me a book.2.从“词根”、“词缀”、“词尾”等角度分析下列语素。

作者盖儿现代化dislike unhappinesses3、变换下面具有语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结构。

(1)我们负责给这个公司培养四个实验室技术员。

(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4、分析下列语音现象产生的原因。

汉语普通话中“面貌”连续,由原来的[mian mau]变为[miam mau],“辛苦”由原来的[xin ku]变成[xing ku];英语中in[in]+ bed[bed]变为[im bed],look[luk](看)+ed[d](动词过去时)变为looked[lukt]。

5.分析下列词语中包含的i,指出它们是几个不同的音位或者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并简单说明理由。

(1)便衣诗歌警察(2)辞典是有用处6.分析说明下列词义演变的基础及方式。

语言学纲要(语法)

语言学纲要(语法)
• 句子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
二是有完整的语调。
• 2)句子的分类
• 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关系和交际功能把句子划分
成不同的类型。
• (1)句类(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感叹句
• (2)句型:句型是根据结构关系对句子所划分出
来的类型。首先可以把句子分成单句、复句。
• 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对它们又可以
句子中作用相当于词、而又大于词的由词 组成的单位。
• 2)词组的分类:根据能否自组的组成成分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 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组合。
• 4.句子 • 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最小单位,是语法分析的 最大单位。
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 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现象时
总结出来的规则,这两类规则互相依存。
• 第二、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
中。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 脑子中。
• 第三、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
则提供可能,对组合的各个位置上可能出 现的词进行替换,就能造出新的句子。
• 三、语法单位
• “独立运用”把词和语素区别开来。语素是语言
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但是,
• 语素并不一定都能够独立运用:自由语素可以独
立运用,因此,自由语素是词;粘着语素不能独 立运用,必须和其他的语素合在一起,才能运用, 因此,粘着语素不是词。
• 3)词的分类
•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词分成不同的类

• (1)根据意义和作用,可以分成实词和虚
• 后者叫做句法,研究句法的学科叫句法学。
• 一、词法
• 词法包括两部分:词的屈折变化和构词法。

语言学纲要讲义

语言学纲要讲义
律〕。 稳固性
渐变性
中原地区?切韵?时代有入声〔以-p、-t、-k 为韵尾〕,公元7世纪上半叶开始变化,约 4个世纪至宋全部消失。
线条性
指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 一根线条一样。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音位
语素→词→句子
音位层
符号层
〔一〕语言的下层〔参看邢吴P14〕
化规那么 词类:按句法功能分类 二、形态 词形变化 词形变化是词的组合结构关系要求的 划分词类的形态原那么
三、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 意义方面的聚合。
性:名词 数:名词〔形容词、人称代词〕 格:名词、代词 体、时、人称、态:动词 语法范畴的特点
第四节 变换
文学语言与法律语言的区别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的作用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文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三要素:字形、字音、字义 文字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 ✓ 汉字为什么没有演变为表音文字 什么文字记录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 文字没有阶级性
一、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 1、四种语法结构类型:孤立语、黏着语、
屈折语、复综语 2、四种语法结构的特点:词形变化、词序、
虚词、变词语素 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任何语言的语法都有两个特点:经济和简
易 三、语言的普遍特征
第五章 词义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和词汇 词汇 根本词汇: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 一般词汇:非全民常用、不稳固、构词能
普通话的sh [ ] \r[Z]是否是一对清浊对立的音?
一般情况下,r的摩擦很轻微,甚至完全没有摩擦,是 型的浊通音[}]。过去一般用[Z]来描写这个音,并不十分 恰当。所以,r不是和sh对立的浊擦音。

《语言学纲要》课件

《语言学纲要》课件

研究方法:观察、 实验、调查、分 析
研究内容:语言 结构、语言使用 、语言变化
应用领域:语言 教学、语言规划 、语言政策
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研 究语言与认知的 关系
研究方法:实验、 观察、访谈、问 卷等
研究内容:语言 结构、语言功能 、语言使用等
研究目的:揭示 语言与认知的关 系,为语言教学 提供理论支持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语用 结构,包括语境、语用关 系、语用策略等
03
语言的要素
语音
语音的性质:具有物理属性 和社会属性
语音的定义:语言的声音形 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的构成:音素、音节、 重音、语调等
语音的功能:传递信息,表 达情感,实现交际
词汇
词汇的定义: 词汇是语言中 词的总和,是 语言的基本单
07
语言学研究方法
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
历史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语言 的历史发展,探究语言演变规律
功能主义法:研究语言在社会交 往中的作用和功能
添加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结构主义法:分析语言的结构, 揭示语言内在规律
认知语言学法:从认知心理学的 角度研究语言理解和生成过程
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方法
语言反映了文化的特点和 价值观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语言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社会文化影响语言的形成和发 展
社会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传 播
社会文化影响语言的结构和功 能
社会文化影响语言的变异和演 变
语言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和传 播工具

词汇的分类: 名词、动词、 形容词、副词、 介词、连词等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语言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熟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3. 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5. 培养科学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单元:语言学导论- 课程介绍- 语言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单元:语音学- 语音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语音的分类和描述方法- 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语音变体和语音规则- 语音变异及其社会文化因素第三单元:词汇学- 词汇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词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词法变化和语义变化- 词汇的产生与演变- 词汇的记忆和组织第四单元:句法学- 句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句法结构和句子类型- 词序和短语结构- 句法规则和语法关系- 句法分析和句法理论第五单元:语义学- 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词义和句义的表示和解释- 语义关系和语义推断- 语义变化和语用学的关系- 语义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第六单元: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话语的结构和功能- 话语行为和话语援引- 话语规范和话语权力- 话语分析的应用领域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语言学的理论知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语言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 研究小组: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进行语言学研究和项目实践。

4. 课堂互动:通过讨论、演示和问答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五、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对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全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纲要》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XX班的学生。

课程说明: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纲要》,参考教材是徐通锵、王洪君等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

本课程主要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语言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导言[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第一章语言的功能[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它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的分工协作。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

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去认识现实的一种能动过程。

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与思维的发展儿童学会语言的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

三、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一、语言和说话语言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具体的话语。

说话具有具体的和个人的特点。

二、语言与符号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的关键。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节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一、语言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三、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喊之类的性质可以反衬人类语言系统的特点。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掌握音位及音位组合的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

第一节语音与音系的区别与联系一、语音学和音系学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是某一种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一、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二、音质的声学分析三、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一、发音器官分为三大动部分: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二、元音单位的对立和互补要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

三、辅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文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要求掌握常用的辅音的发音原理和发音特点。

第四节音位与音系一、对立和互补“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

“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二、音位和音位变体聚合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而在音质上又比较相似的各个不同的音素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

弄清楚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一、音位的区别特征二、聚合群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

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

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

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一、音节在由音位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划分音节标准的紧张说。

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二、语流音变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构成区别特征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和脱落。

第四章语法[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掌握语法中的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并能结合语言事实进行分析;认识变换的意义;认识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什么是语法二、语法的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存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三、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第二节组合规则一、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称为构词法。

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

合成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

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

二、句法词组合成句的规则称为句法。

句法的基本结构规则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五种。

语句是有层次地灵活运用五种基本结构规则造出来的。

三、组合的层次性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四、组合的递归性和递归性第三节聚合规则一、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

二、形态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

三、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级等。

第四节变换一、变换和句型不同的句式可以通过变换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三、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一、语法的结构类型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第五章语义和语用[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和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汇及其构成一种语言的词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总汇。

词汇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构成。

二、词义及词义类型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

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的概括性表现为词义的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

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一、单义和多义多义词的产生途径;隐喻和换喻。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二、同义词和反义词。

三、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第三节句义一、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体现词义的组合不同于词的语法组合,指词与词的组合在词义上要有现实的根据,要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经验的映像三、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四、句子的蕴含和预设第四节语用一、语境和语境义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上下文)。

二、话题和说明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它部分是“说明”。

三、焦点和预设焦点指句子中的新信息,预设是指说话者认为双方都知道的信息。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一、借词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

汉语结构的特点对词语借用的影响。

二、借词与社会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一、语言联盟和社会“语言联盟”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二、系统感染“系统感染”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第四节语言的替换与底层一、语言替换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三、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四、语言换用和底层遗留第六节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一、“洋泾浜”二、混合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第一节语音的演变一、语音发展的线索方言差异的比较、古今诗韵的区别、不同时期的借词的语音考订等都是研究语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途径。

汉语方言的复杂性和浩繁的书面文献资料是研究汉语演变的丰富“矿藏”。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汉语浊音清化的规律。

音变规律的特点。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

第二节语法的演变一、组合规则的演变古今语序的差异和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二、聚合规则的演变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变化、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类推在语法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四、语法化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二、词汇演变和语言系统三、词义演变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