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等级规格

合集下载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苦参2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苦参2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苦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苦参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苦参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苦参规格Sophora flavescens Ait. specification苦参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苦参等级Sophora flavescens Ait. grade在苦参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苦参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4 规格等级表1苦参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注1:当前药材市场苦参规格按照野生和家种进行划分,有选货和统货两个等级,其中野生比家种生长年限长,根形分支多,因此野生的异形片率和碎屑率高于家种的苦参。

选货是将统货过筛和人工拣选得到的,过筛去掉较小的杂质和碎屑,人工拣选是捡去杂质和未成片的小根条。

图1 苦参不同规格等级5 要求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7章项下相关规定。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历史沿革一、历代产地变迁苦参的生境分布最早记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曰:“生山谷及田野。

”未明确具体位置。

魏晋时期《名医别录》描述为,生汝南。

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

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

《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国药联材字(84)第72号文附件目录001当归-------------------3 002川芎-------------------3 003地黄-------------------4 004黄莲-------------------4 005白术-------------------5 006甘草-------------------5 007白芍-------------------6 008茯苓-------------------7 009党参-------------------8 010麦冬-------------------9 011黄芪-------------------10 012贝母-------------------11 013金银花-----------------12 014麝香-------------------12 015枸杞子-----------------13 016泽泻-------------------14 017附子-------------------14 018酸枣仁-----------------14 019山药-------------------15 020牛黄-------------------15 021枳壳、枳实-------------16 022槟榔-------------------16 023山茱萸-----------------16 024红花-------------------16 025菊花-------------------17 026牛膝-------------------18 027白芷-------------------18 028三七-------------------19 029郁金-------------------19 030使君子-----------------20 031元胡(延胡索)---------21 032木香-------------------21 033玄参-------------------21 034北沙参-----------------21 035天麻-------------------22 036木瓜-------------------22 037牡丹皮-----------------22 038羌活-------------------23 039款冬花-----------------24 040杜仲-------------------24 041五味子-----------------25 042细辛-------------------25 043僵蚕-------------------25 044龙骨-------------------26 045黄柏-------------------26 046广藿香-----------------26 047桔梗-------------------27 048肉苁蓉-----------------27 049砂仁-------------------28 050吴茱萸-----------------28 051厚朴-------------------28 052防风-------------------30 053龙胆-------------------30 054人参-------------------30 055鹿茸-------------------36 056丹参-------------------37 057大黄-------------------38 058半夏-------------------39 059天花粉-----------------39 060紫菀-------------------40 061板蓝根-----------------40 062天冬-------------------40 063牛蒡子-----------------41 064益智-------------------41 065栀子-------------------41 066连翘-------------------41 067黄芩-------------------42 068知母-------------------42 069赤芍-------------------42 070远志-------------------43 071葛根-------------------43 072柴胡-------------------44 073苍术-------------------44 074香附-------------------44 075秦艽-------------------44 076陈皮-------------------45《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的名词、术语解释-------------------45001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20种常用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标准

20种常用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标准

20种常用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标准(一)【国药联材字(84)第72号文附件】的规格标准1.香附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光香附规格标准:统货。

干货。

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

去净毛须。

表面棕褐色、紫褐色。

具光泽,有纵皱纹,通常有数个隆起的环节及残留的根痕。

质坚硬,粉足。

断面淡褐色、灰白色或棕黄色。

气芳香,味微苦。

大小不分。

无杂质、虫蛀、霉变。

2•葛根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

葛方规格标准:统货。

干货。

鲜时纵横切成ICm的骰形方块。

切面粉白色或淡黄色,有粉性,质坚实。

气微,味甘平。

无杂质、虫蛀、霉变。

葛片规格标准:统货。

干货。

类圆柱形,鲜时横切成0.6~0.8cm厚片。

表皮多黄白色。

切面粉白色或黄白色,具粉性,有较少纤维和环状纹理。

质坚实。

间有碎破、小片。

无杂质、虫蛀、霉变。

3.粉葛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

多为家种。

广葛规格标准:一等:干货。

鲜时去皮切去两端后,纵剖两瓣。

全体粉白色。

断面显环纹,粉性足,纤维很少。

气微,味甘。

剖瓣长13~17cm,中部宽5cm以上。

无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

鲜时刮去外皮,不剖瓣。

表皮黄白色。

断面白色,有环纹,纤维多,有粉性。

气微,味甘。

中部直径 1.5Cm以上,间有断根、碎破、小块。

无茎蒂、杂质、虫蛀、霉变。

备注:1.家葛系指广西种者,特征是纤维少,去外皮,粉性足。

2 .原规格配方时还需加工。

建议在产区试行加工为Icm3的小块(似骰形),便于使用。

4.板蓝根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秋蓝的干燥根。

一等:干货。

根呈圆柱形,头部略大,中间凹陷,边有柄痕,偶有分支。

质实而脆。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

有纵皱纹。

断面外部黄白色,中心黄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长17Cm以上,芦下2cm处直径ICm以上。

无苗茎、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

呈圆柱形,头部略大,中间凹陷。

边有柄痕。

偶有分支。

质实而脆。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纵皱纹。

断面外部黄白色,中心黄色。

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

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

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就像职业分为三六九等,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商品也有相应的规格等级,前一阵朋友托我代买三七,我问她是自用还是送人,如果自用,三七的个头越小越好,因为有研究发现三七的有效成分主要在皮部,体积越小,相应的皮部有效成分就越多;如果送人的话,那肯定是个头越大越好了,但肯定价格会更贵。

按理说,小个的三七有效成分相对更多,价格应该更贵啊,但反而是个头大的值钱。

这就不得不提到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了,如果你对此能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个中缘由了。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的知识,欢迎阅读。

规格等级的主要分类方法从现在市场上中药材的流通情况看,规格等级划分主要有六种方式。

一是依据野生和栽培区分规格等级;二是依据个头大小(粗细)区分规格等级;三是依据性状(质地、颜色、形态)区分规格等级;四是依据产地区分规格等级;五是依据产地加工方法区分规格等级;六是依据纯度区分规格等级。

这六种方法基本上可以囊括目前流通较广的90%以上的中药材。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看看这六类方法所针对的中药材品种。

野生和栽培野生和栽培是区分规格等级的重要标准,不过有两个限制条件:首先这类药材的野生品和栽培品要有较大的供给,从而有条件形成商品;其次这类药材的栽培品与野生品在外观上有较大差异。

多数情况下栽培品的价格要低于野生品。

栽培药材年限与野生药材有差异像白薇、柴胡、前胡、防风、何首乌、猫爪草、秦艽、伊贝母、黄芩、香附、雪上一支蒿这类药材就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区别。

它们野生品的生长年限较长,而栽培品种植年限较短,而市场传统上又认为栽培品年限不足会降低品质和效力,造成野生药材和栽培药材价格差异较大。

栽培药材农艺措施不当而对于白花蛇舌草、半夏、鱼腥草、知母、灵芝、丹参、夏枯草等在年限上野生与栽培差别不大的药材,也有栽培和野生的规格等级区分,为什么呐?这与栽培药材农艺措施不当有关。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的质量等级标准通常根据其外形、性状、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来评定。

以下是一般性的中药材等级划分标准:
1.特等(或一级):
•外形:完整、无病虫害、无霉斑。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浓郁。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2.一级(或上等、甲等等):
•外形:基本完整,轻微病虫害,无霉斑。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较好。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3.二级(或中等、乙等等):
•外形:可接受的轻微瑕疵,轻微病虫害。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正常。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一般,质量尚可。

4.三级(或下等、丙等等):
•外形:有明显瑕疵,病虫害较明显。

•性状:颜色可能有变化,气味可能有异味。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低,质量较差。

5.四级及以下:
•外形:严重瑕疵,病虫害明显。

•性状:颜色异常,气味明显异味。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极低,质量差。

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划分,具体的中药材等级标准可能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种类和地区有所不同。

此外,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也可能对中药材的质量等级划分有详细规定。

购买中药材时,最好选择有质量认证、符合标准的产品,并遵循专业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10种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收藏版)

10种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收藏版)

10种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收藏版)本品为芸科植物酸橙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枳壳)或幼果(枳实)。

1.枳壳规格标准:一等:干货。

横切对开,呈扁圆形。

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颗粒状突起。

切面黄白色或淡黄色,肉厚、瓤小。

质坚硬。

气清香,味苦微酸。

直径3.5cm以上,肉厚0.5cm以上。

无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

横切对开。

呈扁圆形。

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颗粒状突起切面黄白色或淡黄色,肉薄,质坚硬。

气清香,味苦微酸。

直径2.5cm以上,肉厚0.5cm以上。

无虫蛀、霉变。

2.枳实规格标准:一等:干货。

幼果横切两瓣,呈扁圆片形,隆起,表面现象表黑色或黑褐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

切面果肉黄白色。

肉厚瓤小,质坚硬。

气清香,味苦微酸。

直径1.5至2.49cm.无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

幼果横切两瓣,呈扁形,表面表黑色或黑褐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

切面隆起,果肉黄白色,肉厚瓤小,质坚硬,罐子清香。

味苦微酸。

直径1.5cm以下。

间有未切的个子,但不得超过30%。

无杂质、虫蛀、霉变。

备注:枳壳、枳实系按四川、江西、湖南主产的酸橙果实,制订的标准,其他习惯用的枳壳、枳实,可自行制订标准。

2槟榔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规格标准:一等:干货。

呈扁圆形或圆锥形。

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

质坚实。

断面有灰白色与红棕色交错的大理石样花纹。

味涩微苦。

每公斤斤计160个以内。

无枯心、破碎、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

呈扁圆形或圆锥形。

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

质坚实。

断面有灰白色与红棕色交错的大理石样花纹。

味涩微苦.每公斤160个以外,间有碎、枯心、不超过5%,轻度虫蛀不超过3%。

无杂质、霉变.3山茱萸本品为山茱萸入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规格标准:统货,干货。

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

表面鲜红、紫红色至暗红色,皱缩、有光泽。

味酸涩。

果核不超过3%。

无杂质、虫蛀、霉变。

4红花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规格标准:一等:干货。

管状花皱缩弯曲,成团或散在。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地黄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地黄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地黄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黄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地黄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地黄Rehmanniae Radix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 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

地黄规格R ehmanniae Radix specification地黄流通过程中形成,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标准,通常是药材属性的非连续性特征,一个交易品类称为一个规格。

地黄等级R ehmanniae Radix grade在地黄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地黄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道地药材怀地黄Huai Rehmanniae Radix产在河南焦作一带的地黄。

4 规格等级表1地黄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规格等级性状描述共同点不同点选货特等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

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断面黄褐色、黑褐色或棕黑色,无臭。

味微甜。

无芦头、老母、生心、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每1000g16支以内,断面致密油润一等每1000g32支以内,断面致密油润二等每1000g60支以内,断面致密油润三等每1000g100支以内,断面致密油润四等每1000g100支以外,断面致密油润,有时见有干枯无油性者统货一级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无臭,味微甜。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灵芝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灵芝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灵芝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灵芝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灵芝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灵芝 Ganoderma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Karst.或紫芝 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 的干燥子实体。

全年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在40~50℃烘干。

灵芝规格 Ganoderma specification灵芝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灵芝等级 Ganoderma grade在灵芝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灵芝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段木 Duan mu以壳斗科、杜英科、金缕梅科等为主要树种的阔叶树,将其截段成一定规格作为灵芝栽培基质。

代料 Dai liao以木屑、麸皮等主要培养料经混合加工制成灵芝栽培基质。

道地药材赤芝Dao-di Herbs chizhi是指产于安徽金寨及大别山周边辐射地区,浙江龙泉、武义及武夷山周边辐射地区的栽培灵芝药材。

4 规格等级表1灵芝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规格等级朵形色泽质地菌盖直径(cm)菌盖厚度(cm)菌柄长度(cm)虫孔、霉变杂质气味野生灵芝统货菌盖完整,常有不完整,有丛生,叠生混入盖面红褐色至棕褐色,稍有光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等级规格
2006-08-11 11:32
对中药材等级规格规格问题的浅见
中药材习惯上归属于农副产品,按照农副产品的商品特点,实行分等论价,优质优价,中药材的商品等级规格在历史上逐步形成的,有些药材如人参、三七等可供消费者自选的等级分细,上下档规格间价格相差悬殊。

解放前,出于商业行为,药材等级分得相当细,以浙江的白术、白芍、浙贝、麦冬等都分了六七个等级,杭菊花分了三等九级,过于繁琐。

1958年后,当时的药材公司系统搞了简化药材等级规格的改革,如浙江几个主要药材改革后后等级规格比改革前要减去一半。

杭菊花由三等九级,改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对节省人力物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实践证明,简化等级规格的改革是成功的,为社会各方接受。

中药材在生产收购和经营环节上适度分等论级是合理的。

但是,在零售环节上,由于消费方式和别的农副产品不同,大部分治疗性药材难以再分等级了。

为什么呢?
一是中药材是治病用的特殊商品,病者须经医生诊断处方配药,医生处方时对症用药,注重药材如该炒该炙,先煎后煎等在处方上注明,在等级规格方面却不提出要求,比如甘草、生地只写药名不准明等级。

二是中药材是原药材,中医处方用的是饮片,要把药材加工成饮片才能供配方用药。

这样,就出现药材收购分等论价,到饮片零售环节,由于中医师处方时不分等级,饮片就变成一个统货价。

在货量标准和订价上就有矛盾。

解放前,大中城市的各老药店选用上档规格加工饮片,其饮片价格比一般药店要贵。

一般药店往往用中低档药材加工饮片,价格要低,由病者视条件自行择店选购。

解放后,在56年对私企改造后,零售药店的饮片改为集中统一加工,饮片价格也由当地药材公司统一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自1984年起,中药材市场放开,逐步走向多种经济成份参与中药材经营。

中药材价格随行就市,国家不再管理,经过整顿后全国尚有17个药材市场,起着引领全国药材价格一大部分药材商品的集散作用。

中药材经营较早进入了市场机制。

现在的问题是,原来由药材公司系统建立起来的一套中药材等级规格标准,正在逐渐淡化。

不妨你翻开一些药材专业信息刊物的行情表看看,大部分品种的规格一样是个“统”字,这对提高药材质量不利的,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浅见:
Ü 要有一个管理全国中药材质量等级标准的职能机构。

计划经济时期,药材公司系统承担了这一职能,一些主要药材的等级规格标准曾以有关部门的名义向全国行文发布作为部分标准在全国试行。

84年中药材市场开放以来,药材公司系统解体,变成一个个参与市场经营的企业,他们不再做这方面的事。

这方面的工作,按理应有中药材质量管理部门担当起来。

由他们组织力量,参照“中国药典”上列出的质量标准,对中药材商品等级规格进行修订,成为国家标准正式在全国施行,工作上可以分批分期进行。

Ü 中药材是农副产品,应分等论价。

中药材又是药品,在零售环节上是由药材加工成饮片供配方用。

由于中医处方不分等级,导致饮片也不分等级。

因此,药材收购分等宜粗一点不宜过细,由消费者可自选的药材可按市场要求分细一点。

Ü 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比较麻烦,为什么呢?加工炮制质量标准相对来说还好办。

商品质量标准比较难,难在选用等级规格和炒炙环节上。

为合理确定饮片价格,需要组织一些专业人士来共同研讨这个问题。

(万德昌)
中药材的规格等级
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是传统习惯和现代标准分别制定的品质外观标志。

有的中药材既有规格又有等级;有的没有规格而只有等级;有的既无规格也无等级则笼统地列为"统货"。

一、规格
中药的规格通常有①按加工净度和方法划分。

如山药带有表皮者称"毛山药",除去表皮并搓圆加工成商品的称"光山药"。

其它的如毛香附与光香附;个茯苓与茯苓块;生晒参与红参;毛壳麝香与麝香仁等。

②按采收时间划分。

如三七因采收季节不同常分为"春七"和"冬七"二种规格。

前者选生三年以下,在开花前打挖的,质地饱满、品质优;后者为秋冬季结籽后采收,体大质松品质次。

③按生长期划分。

如连翘根据采摘早、晚不同时间的果实,将色黄老者称"老翘",色青嫩者称"青翘"。

④按产地划分。

如白芍分为"杭白芍"、"毫白芍"和"川白芍"三种规格。

厚朴分"川朴"和"温朴"二种规格,以示主产地分别为产于四川和浙江温州。

⑤按药用部位形态划分。

如当归根据其根的不同部位常分为"归头"、"归身"、"归尾"和"全当归"四种规格。

二、等级
中药材的等级,指同种规格或同一品名的药材按加工部位、形态、色泽、大小等性质要求,制定出若干标准。

每一标准即为一个等级。

通常以品质最优者为一等品;较佳者为二等品,然后依次为三等、四等......,最次者为未等。

中药材的等级标准较规格标准更为具体。

如一等白芷,规定每公斤36支以内;二等每公斤60支以内;三等每公斤60支以外。

再如三七,一等每500克20头以内;二等货每500克30头以内......。

三、统货
有些全草、果实和种子类药材,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大,常不分规格和等级而列为"统货"。

如益母草、枇杷叶、柏子仁、补骨脂等均为统货。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规格等级的划分
一、制定中药材规格标准的实际意义
中药的质量是指中药材自身的品质状况。

中药材的外观性状,如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气味等及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效果等,都可以反映质量的优劣。

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是其品质的外观标志。

因此药材的品质与规格,是衡量药材商品质量好坏的标准。

品质是对药材品种与质量的基本要求,规格是划分药材商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具体标准。

药材是防病、治病的特殊物品,质量必须优良,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同时药材又是一种商品,必须符合商品按质论价的要求。

因此药材具有双重特性,它既有药用性,又有商品性。

为适应商品性的需要,又必须按质量优劣蓝天分规格与等级,以便在市场进行商品交流。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标准。

(一)国家中药材标准
国家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材标准。

目前,国内执行的是部颁标准《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下达,于1984年3月试行)。

本标准是在中国药典的基础上,选择产销量大,流通面广,价格较高,具有统一管理条件的76种药材,作为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

(二)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必备经营的药材有600种,其中已经制定地方标准的有100种,而大部分尚未制定地方药材标准。

但地方制定的药材商品标准是指在历史上已形成的地区习惯用药的药材,称为“地区性、民间习惯使用药材”,只能在本地区内销售使用,调往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须经调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

三、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
药材商品质量优劣的客观标准,应是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和疗效的好坏。

但目前绝大多数药材商品所含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不很清楚或缺乏定量检测方法。

因此现在制定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仍以外观质量及性状特征为主,只能依据三级药材标准来划分药材的商品规格和等级。

但中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不是每种药材可以划分的。

有的既有规格,又有等级,有的没有规格,但有等级,有的既无规格,又无等级。

既无规格,又无等级的则为统货。

有些全草、果实和种实类药材,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大,常不划分规格等级,如枇杷、木瓜等。

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的不同之处:人为改变原生药形态的,则为规格;区分大小、好次的则为等级。

等级标准较规格标准更加具体。

中药材规格与等级的划分:一般规格是按洁净度、采收时间,生长期,即老嫩程度、产地及药用部位形态不同来划分;而等级则指同一规格或同一品名的药材,按干鲜、加工部位、皮色、形态、断面色泽、气味、大小、轻重、货身长短等性质要求规定若干标准,每一个标准即为一个等级。

等级名称以最佳者为一等,最次者为末等(符合药用的),一律按一、二、三、四、……顺序编列。

由于中药材是自然形态,如货身长短粗细,大小轻重,同一等级亦有明显差异。

因此在一个等级之内,要有一定的幅度,用“以内、以外”和“以上、以下”来划定起线和底线。

例如药材一等每千克46个以内,这是最多个数的底数,超过此数就不够一等级了。

二等68个以内,即47~68个之间的个数,均属二等,但在同一等级内,大小个头平均在57个左右为宜,只能是略有大小,基本均匀,不能以最大和最小者,混在一起来充二等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