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2知识拓展: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赏析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赏析一、作者简介:巴尔扎克(1799 –1850)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
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
”《欧也妮·葛朗台》主要写一个贪婪、吝啬的老头如何毁掉自己女儿一生幸福。
老葛朗台原来是个木匠,在大革命期间,他靠着脑子灵活,善于投机钻营发了大财。
他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成了百万富翁。
他虽然有钱,却从不舍得花,家里过着穷酸的日子,甚至连自家的楼梯坏了也不修一修。
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鱼饵,诱惑那些向女儿求婚的人自己好从中渔利。
他的女儿欧也妮象只洁白的羔羊一样纯洁,她爱上了自己的堂兄弟查理,老葛朗台却将查理从家里赶走,还把欧也妮关在阁楼上惩罚她,每天只让她喝冷水,吃劣质面包,冬天也不生火。
后来,老头死了。
给女儿留下1800万法朗的遗产,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
《高老头》主要写一个退休的面粉商人高里奥的故事。
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大贵族,一个成了银行家的太太,女儿出嫁时,高老头把自己的钱全分给了两个女儿做嫁妆。
但女儿出嫁之后就把父亲抛弃了,连理都不理他。
高老头一气之下得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希望见女儿一面,可两个女儿都参加舞会去了。
高老头死后,两个女儿连棺材钱也不出,甚至都不来看一眼,还是一个名叫拉斯蒂涅的穷大学生想法安葬了他。
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长期的辛劳严重损害了巴尔扎克的健康,刚过50岁,他就重病缠身了。
在巴尔扎克生命垂危时刻,他仍然沉浸在自己制造的世界里,他恳求医生延长他的生命,他就能再写出一部作品。
巴尔扎克

• 2、《外省生活场景》着重描 写人们走向成年时,因野心、 欲望、自私自利的盘算引起 的冲突。《欧也妮· 葛朗台》、
《搅水女人》等。 • 《搅水女人》——佛洛尔 腓利普· 勃里杜 约瑟 阿迦德
• 3、《巴黎生活场景》着重描写人 心的衰老、腐化、恶的欲念代替 了真诚质朴的感情,主要作品有 《纽沁根银行》、《赛查· 皮罗多 盛衰记 》等。 《赛查· 皮罗多盛衰记 》—
•《分析研究》——从人 类的社会法则出发,分 析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婚姻生理学》
(三)※《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人间喜剧· 前言》
——“法国社会将要 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小书记,编制 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 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 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杂糅成 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 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 史。‛
泰纳
——“在煊红的光亮下,无数扬眉怒目, 狰狞可怖的人形被强烈的烘托出来,比真的 面貌还要神气,有活力,有生气,在这人群 里蠕动着一片肮脏的人形甲虫,爬行的土灰 虫,丑恶的蜈蚣,有毒的蜘蛛,它们生长在 腐败的物质里,到处爬、钻、咬、啃。在这 些东西上面,则是一片光怪陆离的幻景,由 金钱、科学、艺术、光荣和权力所缔造的成 功的梦境,一场广阔无垠的,惊心动魄的噩 梦。”
• 《哲学研究》——通过对各种现 象的描写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驴皮记》
• 拉法埃尔· 瓦仑丹 ——波林 • 馥多拉 ——拉斯蒂涅 • ‚你如果占有我,就占有一切。但你的生命 将属于我。这是神的意旨。希望吧,你的愿 望将得到满足。但你的心愿须用你的生命来 抵偿。你的生命就在这里。每当你的欲望实 现一次,我就相应地缩小,恰如你在世的日 子。……”
1、描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巴尔扎克的简介

巴尔扎克的简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
15岁随父母迁居巴黎。
17岁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
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名发表过许多不成功的剧本和小说。
为维持生计,1825-1828年期间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负债累累。
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
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
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
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认为社会环境陶冶人,因此应着力于“人物和他们的思想的物质表现”;要求作家具有“透视力”和“想象力”;注重对地理环境和人物形体的确切描写。
从1829-1849年,巴尔扎克为《人间喜剧》写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
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幻灭》(1837-1843)、《农民》(1845)、《贝姨》(1846)等。
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他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在这些作品中,他一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人们不禁要问,巴尔扎克是怎样利用这样短暂的时间来创作这么多的世界名著的呢?巴尔扎克有个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说在椅子上坐十二个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
巴尔扎克

1833:《欧也妮·葛朗台》
典型形象:吝啬鬼、守财奴、拜金狂葛朗台。 典型形象:吝啬鬼、守财奴、拜金狂葛朗台。 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大革命时期起家, 箍桶匠 ,大革命时期起家,王朝复辟时期投 机倒把、重利盘剥,一跃而为地区首富。 机倒把、重利盘剥,一跃而为地区首富。 贪婪吝啬:克扣家人生活用度; 贪婪吝啬:克扣家人生活用度;妻子病危考虑 到遗产分割才勉强请医, 到遗产分割才勉强请医,想到女儿要分割财产 便心如刀割;热衷于把玩密室中一袋袋黄金。 便心如刀割;热衷于把玩密室中一袋袋黄金。 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现实主义的第一代宗师----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 ~ 1850), 世纪法国 ),19世纪法国 ),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 作家,欧洲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 杰出代表。 杰出代表。
巴尔扎克1799年出生于法国杜尔市的一 巴尔扎克1799年出生于法国杜尔市的一 1799 个中等资产阶级。 个中等资产阶级。 原处于第三等级的父亲在拿破仑时代得 以发迹,成为金融实业家,改姓氏“ 以发迹,成为金融实业家,改姓氏“巴 萨尔” 巴尔扎克” 萨尔”为“巴尔扎克”(表示贵族身份 的发音)。 的发音)。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复杂、矛盾, 复杂、矛盾,是动荡而激烈的时代的反 映。 拿破仑时期、波旁王朝、 拿破仑时期、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共和与帝制、前进与后退、 共和与帝制、前进与后退、复辟与反复 辟之间的斗争激烈, 辟之间的斗争激烈,矛盾错综复杂
参加保王党, 参加保王党,却并非真正的保王党人
1831年参加保王党,却并非真正的保王党人。 年参加保王党,却并非真正的保王党人。 年参加保王党 倾向大革命,厌恶波旁王朝,期待七月王朝, 倾向大革命,厌恶波旁王朝,期待七月王朝, 然而金融资产阶级的掌权却令人失望, 然而金融资产阶级的掌权却令人失望,金钱原 则大行其道,唯利是图、道德败坏。 则大行其道,唯利是图、道德败坏。 最终倾向贵族,提倡理想化的王权、以有力的 最终倾向贵族,提倡理想化的王权、 君主政体(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盟) 君主政体(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盟)扼制资本 主义罪恶的泛滥。 主义罪恶的泛滥。
巴尔扎克葬词

我的生死观
舍生取义
孟子: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亦我所欲也;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 于鸿毛。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 :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死亦为鬼雄。
朗读注音
显赫 琐碎 揪住 佼佼者 粗鄙 解剖 上溯 睿智 熠熠发光
理清思路
一般悼词,其内容不外乎叙述死者的生平, 一般悼词,其内容不外乎叙述死者的生平, 评价死者的功德,寄托人们的哀思。 评价死者的功德,寄托人们的哀思。除此而 本文还有没有涉及到别的内容? 外,本文还有没有涉及到别的内容? 雨果的这篇演说稿还让我们感受到除悲 怅然之外的另一种力量的存在, 伤、怅然之外的另一种力量的存在,那就是 崇高和激动。从第10段开始, 10段开始 崇高和激动。从第10段开始,作者表达了强 烈而独立的思想意识,即借巴尔扎克之死, 烈而独立的思想意识,即借巴尔扎克之死, 除此而外, 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除此而外,本文也 有普通悼词常见的内容。 有普通悼词常见的内容。
巴尔扎克 —— 文学上的拿破仑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 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 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了《人间喜剧》 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了《人间喜剧》 的现实主义精神, 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 历史,一部“史诗式”的作品。 历史,一部“史诗式”的作品。 《人 间喜剧》 间喜剧》使人们看出了整个法国社会的 现实” 看出了“ “现实”,看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走 向” 。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 出的独创性见解, 出的独创性见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 尔扎克的评论。 尔扎克的评论。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高一美术鉴赏
巴尔扎克(1799~1850),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 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 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 半叶法国社会生活,是人类文 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 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 上 帝 创 造 亚 当 》
西 斯 廷 教 堂 天 顶 画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我们没有能创作出“ 牛头”来呢?艺术家为什么就 能够创作出来呢?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不神 秘,他们也是生产者,他 们以视觉语言为手段,创 作出艺术品。 他们比一般 人有更敏感的视觉,以艺 术的眼光看待世界。正是 现实生活中的某种触动, 使得艺术家有感而发,从 而产生表达和创作的冲动 和欲望。
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文人画
二、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因素有哪些?
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 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 识水平等也造成了艺术创作意图的差异 性。
《离婚诉》 古元 1943年
《怒吼吧,中国 》 李桦 1935年
《给农民看病》彦涵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具象艺术 意象艺术
《》
《荆轲刺秦王》
画像石
汉
创作意图:
表达的是作者对太阳 照射在教堂上的光斑和色
彩的闪动感,所以教堂或
对象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所营造出的整体
的光色氛围和效果。
卢昂大教堂
油画 莫奈
法国
夏加尔 《生日》
《印象日出》 莫奈
《格尔尼卡》 油画 1937年 毕加索
创作意图之抽象艺术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巴尔扎克给你的天空划一道绚丽的亮色;给你的世界奏一曲动听的欢歌;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相会在广播中;今天,我们开播的栏目是《精彩人生》我是班的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巴尔扎克》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经历了法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
小时候成绩不好,在一次只有35名学生参加的会考中,竟名列第32,因此父母和教师都没有对巴尔扎克抱什么希望,更不要说发现他什么天才。
巴尔扎克大学毕业后便进了律师事务所,如他父母所希望的,这是“铁饭碗”。
但年轻的巴尔扎克不顾家庭反对,辞去职位专心写作。
在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巴尔扎克开始他的作家生涯。
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尔后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
这巨额债务像恶梦一样缠绕着巴尔扎克,直至1850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但他并未消沉,在他书房中布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小像,并写下了激励自己一生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
”巴尔扎克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但也就在这碰撞中认识了生活,而且比别人认识得更深刻。
1829年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
19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
为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 三大类,原定书名为《社会研究》。
1842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谓之“神的喜剧”的启发,遂改此名,即把资产阶级社会作为一个大舞台,把资产阶级的生活比做一部丑态百出的“喜剧”。
在《导言》中巴尔扎克写到:“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学家,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学家的秘书而已。
巴尔扎克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人间喜剧》是人类文学宝库的擎天大柱,他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西欧最重要的文学艺术大师。
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有文学上的拿破仑之称。
巴尔扎克于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西部工商业名城都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出身农民,拿破仑帝国时代的暴发户,跻身于资产阶级。
老巴尔扎克爱慕虚荣,于1820年在自己的平民姓氏上加上“德”(De)字,以示贵族身份。
他50岁时与18岁的银行家的女儿结婚。
他们有很大的差异,但共同向往贵族社会,相信个人奋斗。
巴尔扎克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种顽强奋斗的精神。
巴尔扎克的童年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母亲很专横,冷酷地拒绝孩子们任何情爱的表示,有时小巴尔扎克张开双臂想去拥抱母亲,可是立即被母亲的呵斥吓得不敢动弹。
从7岁到13岁,他被送到旺多姆的教会学校读书,6年中他只回过一次家,母亲只去看望过他两次。
童年所受到的忽视,他终身难忘,他说:“我从来不曾有过母亲。
”他在老来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还说:“她是一个妖精,同时又是妖精般的怪人……我母亲就是给我的生命降落一切灾难的根源。
”(司蒂芬·支魏格:《巴尔扎克》)童年缺少母爱的创伤性经验是他成年后结交年长女友的一个原因,寻找母亲。
巴尔扎克崇拜女人,而且有一种从来没有完全满足过的爱情需要。
他只和有钱的女人建立情感联系,直言不讳地要妹妹替他找有财产的女人,以便替他还债。
巴尔扎克的女友都是比他年长的贵族妇女。
巴尔扎克最重要的女友是柏尔尼夫人,她比巴尔扎克的母亲还大一岁,柏尔尼夫人既是情人又是母亲。
她在经济上给予巴尔扎克很大帮助,也是她向巴尔扎克提供了许多大革命时代的写作材料,她的鼓励起巴尔扎克的自尊心,使他免遭堕落。
巴尔扎克承认,“她是我的母亲、朋友、家园、知己和顾问,她使我成为作家,她给予我在青年时所需要的同情心……没有她,我无疑早已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也妮葛朗台》写作背景
• 《欧也妮葛朗台》(1883)是巴尔扎克最得意 的长篇小说之一。作者创作的时代,贵族阶级 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 的关系全都破坏了”(马克思、恩格斯语), 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 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势力。小说正是通过 对葛朗台及其侄儿查理充满血腥罪恶的发家史 的描写,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 小说把心理分析、风俗描绘、细节刻画、哲学 议论融为一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无 论在思想或艺术方面都标志着作家的一次飞跃。
主要人物关系表: 一、葛朗台家族 老箍桶匠葛朗台 女儿 欧也妮葛朗台 (后嫁给克· 特· 篷风) 葛朗台太太 拿侬(箍桶匠家唯一的女仆,后嫁给佃户高诺阿莱) 巴黎的琪奥默· 葛朗台 (箍桶匠的弟弟)
儿子
查理 (后娶德· 奥勃里翁小姐)
二、克罗旭家族 神甫克罗旭(兄) 公证人克罗旭(弟)
三、格拉桑家族 德· 格拉桑 德· 格拉桑夫人
• 巴尔扎克——(1799~1850)
•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 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
在短短20年内,他每年要写4~5部小说。每 天伏案至少18个小时,经过艰苦创作,一生共 创作91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 间喜剧》。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 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 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 “现实主义大师”。
三、葛朗台太太 她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简朴。作为 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相信只有忍受了 现世的苦难死后灵魂才能上天堂。她对自 己的丈夫逆来顺受,但这种态度不仅助长 了葛朗台的专制和吝啬,也给自己和女儿 欧也妮带来苦难。
四、拿侬 葛朗台家的女佣人,奇丑,却心地善良。 22岁的时候遇到葛朗台,葛朗台给她衣服 鞋袜,一日三餐,还付工钱,拿侬感动得 哭了,死心塌地服侍葛朗台一家,到了59 岁才嫁给佃户高诺阿莱。
2、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 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临 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他做起生 意来是个行家里手,常装口吃耳聋,诱使 对方上当受骗而自己稳操胜券。他家财万 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 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为了钱他六 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 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 他置之不理。
“让,你把树坑都填平,只留下在卢瓦河边的那一排不填,把 我买来的白杨树苗栽在那里。河边的树木靠政府出钱施肥浇水,” 说着,朝克罗旭那边一笑,鼻子上的肉瘤跟着轻微地一动,等于作 了一个挖苦透顶的冷笑。 “明摆着,白杨只该种在荒脊的地方,”给葛朗台的盘算吓得 目瞪口呆的克罗旭随口应付道。 “对了,先生,”箍桶匠话里有刺地答道。 欧也妮只顾望着卢瓦河优美的风景,没有注意父亲的计算,可 是,听到克罗旭开口,她不禁侧耳倾听:“哎,好啊,您从巴黎招 来了女婿,眼下索漠城里人人都在谈论令侄。我又得草拟一个协议 了吧,葛朗台老爹?” “您……您……您一大……大早出门,就就就为了跟我说这 个?”格朗台一面说,一面扭动着肉瘤。“唉!那好,我的老伙伙 计,不瞒您说,我把您您您想知道的都告诉您吧,我宁可把女…… 女……女儿……扔……扔进卢瓦河,您明明明白吗?也不……不想 把她……嫁……嫁给她的堂堂堂弟。您可以……把……把这话…… 说出去。先不说吧,让他们…… 嚼……嚼舌头去。”
侄儿
克· 特· 篷风 (后娶欧也妮· 葛朗台)
儿子
阿道夫· 格拉桑 (欧也妮· 葛朗台的追求者)
一、老家伙葛朗台
1、发迹: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葛朗台已经 是个富裕的箍桶匠了,四十岁时娶了木板商 的女儿为妻。他用贿赂的手段买下了区里最 好的葡萄园,古老的修道院,几块分租田。 拿破仑执政的时期,他当上区长,任内,利 用职务之便修了好几条出色的公路直达他的 产业。1806年,他分别从岳母、外婆、妻 子的外公处得到三笔遗产。他成了一州里 “纳税最多”的人物。天知道精明的葛朗台 其实最知道怎么逃避捐税。
五、查理 原是巴黎的花花公子,父母在世时家境优越, 受到百般宠爱。在巴黎社交界的熏陶中,他养成 了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性格。但此时他并不坏。 住在伯父家的短暂时间里,欧也妮对他的关心、 照料和爱护使他感受到了爱情的神圣和纯洁。离 去时他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镶着父母遗像的 金匣子交给欧也妮作信物。但是到印度经商后, 他的人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通过贩卖人口发家, 不择手段地捞钱。他成了一个毫无廉耻心的掠夺 者和高利贷者。为了得到贵族的头衔,他攀附于 没落贵族德· 奥勃里翁一家,但对方却因其父亲欠 债自杀的不光彩历史而不肯接受他。心碎的欧也 妮帮他付清了父亲的债务。
补 充 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 资 ①法国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 的葛朗台。 料
②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中 没落地主的典型泼留希金。 ③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吝啬鬼》(又名 《悭吝人》)中的主人公阿巴贡。 ④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 人》中塑造的夏洛克。
二、欧也妮 这个黑暗简陋的屋子里长出的最为纯洁美丽的花 朵。黯淡而凄凉的生活并没有削去她的善良。对她来 说,这一生最宝贵的就是她和查理的爱情。为了爱情, 她毫不犹豫地拿出所有积蓄,资助查理到海外谋生。 这一切需要极大的勇气。苦苦等待多年,无私的爱情 换来的却是查理由于贪慕名利,想得到贵族头衔,娶 一位贵族小姐为妻。她独自承受巨大的悲痛,以德报 怨,拿出巨款偿清查理的负债,自己的后半生虽坐拥 千万家产,却像被金钱所埋葬。她的时间像静止一样, 重复着父母在世时的生活习惯。唯一不同的是她常表 现出慷慨的善举。她是金钱社会里的一抹光亮,也是 金钱社会的牺牲品。 “她在世等于出嫁,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饭桌上,第一次提到了欧也妮的婚事。晚饭过后, 拿农到格朗台先生的房里去拿一瓶果子酒,下楼时几乎摔一跤。 “大牲口,”男主人说道,“你也会像别人那样摔跤吗?” “先生,是您的楼梯吃不住呀。” “她说得对,”葛朗台太太说。“您早该让人来修修了。 昨天,欧也妮差点儿崴了脚脖子。” “那好,”葛朗台看到拿农面色刷白,对他说:“既然今 天是欧也妮的生日,你又差点儿摔跤,你就喝一小杯果子酒压 压惊吧。” “真是,我算赚到了一杯酒,”拿农说:“换个别人,这 瓶洒早摔碎了;可是我宁可摔断脖子,也要举着瓶子,不让它 摔着。” “这可怜的拿农!”葛朗台一边说一边替她倒酒。 “你摔疼了吧?”欧也妮望着她,关切地问。 “没有,我打了一个挺就站稳了。” “好!既然今天是欧也妮的生日,”葛朗台说,“那我就 去替你们修修踏脚板吧。你们啊,你们就不会把脚落在还结实 的角上!”
第二天,葛朗台跟自从禁闭欧也妮以来每天 必行的那样,到小花园去转上几圈。他总是趁欧 也妮梳洗的时候散步。当他走到核桃树下,便躲 在树后,久久打量女儿长长的头发,那时他一定 在两种精神状态间摇摆:一种是他生性固执的意 气,另一种是想亲亲自己的娇儿。他往往坐在那 张查理和欧也妮曾立下山盟海誓的小木凳上,而 那时女儿也偷偷地或者从镜子里望着父亲。如果 他站起来,继续散步,女儿就有意坐到窗前,开 始看那面挂着美丽野花的墙,裂隙处窜出几株仙 女梦、碗碗藤,还有一种或黄或白的粗壮的野草, 一种在索漠和都尔地区的葡萄园里到处都有的景 天蔓。克罗旭公证人来得很早,见老葡萄园主坐 在六月艳阳下的小凳上,背靠隔墙,望着女儿。
【作品简介】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资产阶 级的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揭露了资本主 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 《欧也妮· 葛朗台》描述的是一个家庭 内部的故事,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 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而残酷的悲剧”。 • 《欧也妮· 葛朗台》主要写一个贪婪、 吝啬的老头如何毁掉自己女儿一生幸福。 老葛朗台原来是个木匠,在大革命期间, 他靠着脑子灵活,善于投机钻营发了大 财。他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成了百万 富翁。
那几天老头儿结实的身架同毁灭着实作了一番较量。他要坐到壁炉边 正对着密室房门的那个地方去。他把身上的毯子拉过来,紧紧地裹住自己, 让对娜农说:“抓紧,抓紧了,别让人偷走我的东西。”他的全部生命都 退居到他的那双眼睛里去了,等他一有力气睁开眼睛,便把眼珠转向密室 房门.那里面藏着他的金银财宝。他问女儿说:“它们还在吗?还在吗?” 那声调透出一种惊恐万状的焦虑。 “在,父亲。” “看住金子,去拿一些来,放在我面前。” 欧叶妮在桌上放开几枚金路易,老头儿就像刚学会看的孩子傻盯着同 一件东西,定睛看那几枚金路易,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他也像孩子一样, 不时地露出一个吃力的微笑。 “这东西暖我的心窝,”他喃喃说道,偶而脸上还露出一种无比舒 坦的表情。 当本堂神父来给他做临终圣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 的眼睛,一见银制的十字架、烛台和圣水壶,忽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 这些圣器,鼻子上的那颗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 字架送到他的唇边,让他吻吻上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 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的生命;他叫欧叶妮,尽管她就跪 在他的床前,他却看不见。欧叶妮的眼泪淋湿了他已经冷却的手。 “父亲,您要祝福我吗?”她问。 “万事要多操心。以后到那里向我交账,”他用这最后一句遗言证 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 • •
• •
• •
“克罗旭先生,您看一棵白杨树占多大的地盘,”葛朗台 说。“让!”他朝一个工人喊道,“拿……拿……你的尺 子…… 四……四边量……量。” “每一边八尺,工人量过之后,说。 “四八三十二,一棵白杨糟塌三十二尺土地,”葛朗台对 克罗旭说,“我在这一排种了三百棵白杨,对不对?那好…… 三百……乘……乘……三十……二……就是说……它们吃…… 吃掉我……五……五百堆干草;再加上两边的,总共一千五; 中间几排又是一千五。就算……算一千堆干草吧。” “好,”克罗旭帮朋友计算:“一千堆这样的干草大约值 六百法郎。” “应该说……说……一千二百法郎,因为再割一茬,又能 卖三四百法郎。那么,您……您……算算……一年一……一千 二百法郎……四十年下来……再加……加上利……利息……总 共……多少,您知……知道。” “算它有六万法郎吧,” 公证人说。 “得了吧!总共……共……只有六万法郎。那好,”老葡 萄园主不结巴了,“两千棵四十年的白杨还卖不到五万法郎。 这就亏了。我发现了这个漏洞,”葛朗台趾高气扬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