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法国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2期末试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2期末试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2复习题一、填空:1.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 1848 年为界分为前后时期,前期文学高峰在法国,后期高峰在俄国。

2.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3. 恩格斯以作家巴尔扎克为例,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进行了精辟论述。

司汤达是在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有关现实主义的创作主张的。

4.《红与黑》作者是司汤达,它的副标题是 1830年纪事。

5.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是司汤达的《红与黑》。

6.《红与黑》中与于连有感情纠葛的女性是德瑞那和玛特儿小姐。

6.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锋芒同时指向封建贵族、大资产阶级。

7.巴尔扎克用编年史法和人物再现法将90多部小说联系在一起,总名为《人间喜剧》。

8.“伏盖公寓”是小说_____《高老头》________中的场景。

9.“现在咱们来拼一拼吧!”这句向社会挑战的话出自《高老头》中的______ ___拉斯蒂涅____之口。

10.《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是著名的_____吝啬鬼________的典型。

11.《高老头》中对拉斯蒂涅成长有直接影响的是伏脱冷、鲍赛昂夫人、高老头。

12.《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巴黎、伦敦两个城市的故事。

13.《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

14.厄弗里蒙侯爵兄弟是《________双城记_____》中的人物。

15.《双城记》中放弃贵族特权和财产、决心自食其力的青年是代尔那,为了心爱的人获得幸福牺牲自己,甘愿代替她丈夫走上断头台的是卡尔登。

16. 标志果戈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成熟的作品是《钦差大臣》。

17.乞乞科夫是作品《____死魂灵_________ 》中的主要人物。

18.《死魂灵》中的吝啬鬼叫泼留希金,中心人物是乞乞科夫。

19.《死魂灵》中,凶狠残暴的兽性地主是_____罗士特来夫___。

20.为19世纪俄国文学建立批判方向的是果戈理,他把批判矛头指向沙皇制度和农奴制度。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中期创作代表作《第六病室》控诉沙皇专 制制度对人的摧残;《哀伤》、《苦恼》、 《万卡》,表现“小人物”的不幸;
晚期创作《套中人》同样表现专制制度对 健康人性的异化;剧作《樱桃园》表现贵 族阶级必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美国文学
经典作家(一)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于19世纪 80年代,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描写个 人意志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揭露蓄奴 罪恶,宣扬宗教思想。
探讨法国各种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自然主义文学领袖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
包括20部长篇小说,“描写一个家族的自然 史和社会史”。其中第13部《萌芽》是第一 次表现劳资矛盾的杰作。
英国
• 产生于30——40年代的英国宪章文学,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有一定影响。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 1、最先描写劳资矛盾
• 19世纪30到60年代为第一个阶段,出现了以巴尔扎
克、狄更斯和果戈理为代表的既猛烈抨击社会黑暗,同时 又怀有深厚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想的伟大作家。
• 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为第二个阶段,出现了福
楼拜、哈代、列夫·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为代表的既发扬 第一阶段作家们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批判精神,又力图在 更深层次反映生活真实的伟大作家。
• 2、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痛苦挣扎和个人奋斗 • 3、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倾向,劝善说教明显。 • 4、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出现了一大批“献身于艺术
的严肃性和冲向理想彼岸的使徒精神”的女作家, 在创作中表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 (简·奥斯丁、玛丽·雪莱、乔治·艾略特、盖斯凯尔 夫人、勃朗特姐妹等)
经典作家(一)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确 立,大工业生产导致了阶级压迫和贫富 对立,金钱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西方 人受到人自身和金钱的双重奴役。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欧也妮葛朗台》写作背景
• 《欧也妮葛朗台》(1883)是巴尔扎克最得意 的长篇小说之一。作者创作的时代,贵族阶级 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 的关系全都破坏了”(马克思、恩格斯语), 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 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势力。小说正是通过 对葛朗台及其侄儿查理充满血腥罪恶的发家史 的描写,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 小说把心理分析、风俗描绘、细节刻画、哲学 议论融为一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无 论在思想或艺术方面都标志着作家的一次飞跃。
主要人物关系表: 一、葛朗台家族 老箍桶匠葛朗台 女儿 欧也妮葛朗台 (后嫁给克· 特· 篷风) 葛朗台太太 拿侬(箍桶匠家唯一的女仆,后嫁给佃户高诺阿莱) 巴黎的琪奥默· 葛朗台 (箍桶匠的弟弟)
儿子
查理 (后娶德· 奥勃里翁小姐)
二、克罗旭家族 神甫克罗旭(兄) 公证人克罗旭(弟)
三、格拉桑家族 德· 格拉桑 德· 格拉桑夫人
• 巴尔扎克——(1799~1850)
•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 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
在短短20年内,他每年要写4~5部小说。每 天伏案至少18个小时,经过艰苦创作,一生共 创作91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 间喜剧》。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 生活,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 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 “现实主义大师”。
三、葛朗台太太 她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简朴。作为 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相信只有忍受了 现世的苦难死后灵魂才能上天堂。她对自 己的丈夫逆来顺受,但这种态度不仅助长 了葛朗台的专制和吝啬,也给自己和女儿 欧也妮带来苦难。

从司汤达的《红与黑》窥探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思潮

从司汤达的《红与黑》窥探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思潮

从司汤达的《红与黑》窥探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思潮摘要:一直以来,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正是产生各种文学思潮的温床,正如十九世纪的欧洲。

广阔的社会现实背景下,为作家们提供丰富的作品题材。

因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使这个年代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尤其是以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和福楼拜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仅使小说本身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题材,而且在欧洲的小说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其中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更是在题材、手法、塑造的典型人物以及细致的心理分析上,充分的表现了作品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理念,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红与黑现实主义司汤达典型批判正文:一、司汤达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及其著作《红与黑》。

司汤达(1783—1842),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原名马利•亨利•贝尔。

生于律师家庭,七岁丧母,具有启蒙思想的外祖父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七岁时即投笔从戎,在拿破仑军队中担任骑兵联队军曹、少尉、副官等职。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侨居意大利,在此期间,他同情并参与烧炭党人反抗奥地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同时加入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1821 年,司汤达返回巴黎。

法国七月革命后,任法国驻意大利两个小城的领事。

1841 年请假回到巴黎,第二年三月中风去世,终年六十岁。

在司汤达49 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始终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大搏斗的时代,足迹遍及巴黎和外省的许多地方,他利用细腻的观察和切身体会,准确地体会出了社会不同阶级在这一历史时期其内心与情感上的变化,为以后在《红与黑》中各种人物的描写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其文艺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阐述现实主义原则,贬斥已经过时的古典主义,认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学习莎士比亚就要像莎士比亚一样表现当时的风尚,不是去直接模仿他的戏剧,而是应该像这位伟大人物学习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研究方法,和为我们同时代人创作他们所需要的悲剧的艺术。

19世纪以来文学与艺术时间表

19世纪以来文学与艺术时间表

【奥地利】小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俄】普希金(民族诗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德】舒曼
《蝴蝶》,《幻想曲》
【英】济慈

【德】霍夫曼,海涅

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
《牧神午后》(交响诗),《月光》(钢琴曲),《夜曲》(管弦乐)
【西】毕加索(立体派)
《亚威农少女》,立体主义第一幅绘画。《弹曼陀铃的少女》,《少女肖像》,《有藤椅的静物》,一战后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格尔尼卡》。
【法】罗曼·罗兰(现实主义,连接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约翰·克里斯朵夫》(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50年代后的文学创作越来越体现出与科技及人类发展的紧密结合。1962美国生物学家卡尔森《寂静的春天》,掀起现代环保运动
20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开始风行行动绘画(滴画)
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兴起众多后现代主义流派,主要有欧普艺术、波普艺术(最早发源于英国)、大地艺术、观念艺术等
20世纪中国绘画积极吸纳了西方绘画的优点,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绘画艺术。徐悲鸿奔马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拾穗者》
【英】狄更斯(作品大多结局圆满)
《匹克威克外传》(成名作,现实主义),《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
【俄】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英】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法】莫奈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1、于连的性格特征
+ 反抗——妥协——反抗的心路变化:
初出茅庐:平民意识、自尊心 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与市长夫人关系 贝尚松神学院:野心虚伪路上的第一步 侯爵府秘书: 阴谋伪善的中心,仍保持一定清醒 监狱:反省、决裂
+ 双重人格: 反抗 & 妥协
自尊 & 自卑 雄心不已 & 野心勃勃 虚伪 & 正直
巴尔扎克的矛盾性
1、对金钱的既爱又恨:一生渴慕金钱、荣誉和地位 对金钱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刻的理解
2、对贵夫人的追逐: “他那鬃鬣似的头发上厚厚的油泥,朽缺的牙齿,说话一快就唾星四射,
与他那总不刮的脸和总系不牢的鞋带,也都让人感到恶心。” “留神物色一下,是否能给我找到一个有财产的孀妇。并且替我吹嘘一
2)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A、追求艺术的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艺术家不应该在作品中露面, 就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又到处不见。(福楼拜)
B、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C、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内部心灵世界(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外部社会形态(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
第十六讲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 现实主义文学
1)定 义 19C30S初形成,在整个中后期占欧美文坛统治地位 继承和发展文学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的传统
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主观幻想和抽象抗议
立足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
关注社会人生,对社会的丑恶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
——“批判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法国社会风俗史 注重从经济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 梅 里 美——善于描写异国风情,表现反现代道德的主题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番--一个超群的青年, 22岁,仪表不错,一双精神充沛的眼睛, 充满了炽热的光辉。”
3、世界观充满矛盾: 出身中小资产阶级家庭 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并力图挤进贵族的行列
4、矛盾背后的深刻性: a、人的物化: 真正的“英雄”是把灵魂交给了金钱的人 被金钱煽起的情欲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
b、对“恶”的崇拜与恐惧:社会是个人私欲的竞技场 人类的恶欲展现出巨大的驱动力
+ 结 论:法国复辟时期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的典型
德瑞那夫人:
俄狄浦斯情结 出身贵族,无贵族的坏习气; 具有极大的同情心; 恪守道德,不轻浮;深深忏悔
——道德高尚、容貌美丽、性格动人、爱情坚贞的完美女性
玛蒂尔德:
性格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性格的核心是个人主义,自我中心
由此造成她的爱情走向极端 ——集自私、冷漠、骄傲、施虐与被虐的深层 心理于一身
自己,主张“作家退出作品”
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
心情(与巴尔扎克的最大区别) 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
《包法利夫人》
人物与故事: 包法利夫人(爱玛) 包法利医生 地主鲁尔道夫 情人莱昂 高利贷者郝尔
时代背景:模糊化,“虚无” 主 题:时代;爱情
包法利夫人
前期: 少女时代单纯、活泼、率直;
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想象
后期: 婚姻生活的乏味、沉闷; 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渴望改变;
情场的失利(受鲁尔道夫的欺骗;
被莱昂始乱终弃); 最终服毒自杀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原因
自身原因—— 强烈的内心渴望 & 压抑的社会环境 “追求浪漫”?
“爱慕虚荣”?
——“她爱大海只爱大海的惊涛骇浪,爱新绿只爱新绿点缀在废墟之间。…… 她的气质是多愁善感型的,而非艺术鉴赏型的……”(福楼拜)

八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斯丹达尔

八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斯丹达尔

生平
1822 《论爱情》在巴黎出版。 1823 3月,《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一部分)在巴黎出 版。11月,《罗西尼传》出版(巴黎)。 1824 经常来往于罗马、巴黎、格勒诺布尔之间。结识 居利阿尔伯爵夫人。 1825 3月,《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二部分)出版(巴 黎)。 1826 与居利阿尔夫人交绝。开始写小说《阿尔芒丝》。 去伦敦。1827年8月,《阿尔芒丝》出版。 1828 1月1日到达米兰,再次为奥地利警方驱逐,称他 的《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一书中政治观点是 “反宗教、反道德、反奥地利的”。1月底,返回巴黎。 1829 《罗马漫步》在巴黎出版。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 浪漫主义 Realism – Romanticism 现实主义 – 现代主义 – 后现代主义 Realism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提供了特定 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 [“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学家,我只应充当它的秘 书。”(巴尔扎克)] 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 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 表现出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解剖物欲驱动下人的心灵世界的千奇百怪,探讨 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问题。
(三)《阿尔芒丝》(1827)
第一部小说,副标题《一八二七年巴黎沙龙的几 个场景》。在思想和艺术上与《红与黑》具有许 多共同点,被称为《红与黑》的“前奏曲” 。 以1825年波旁王朝颁布向流亡贵族发放赔偿金的 史实为背景,讲述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奥 克塔夫是一个贵族青年,才貌超群,与上流社会 格格不入,只和表妹阿尔芒丝志趣相投。阿尔芒 丝是个孤女,长期寄人篱下,被贵夫人收养。奥 克塔夫和阿尔芒丝的婚事遭到贵族社会的反对, 但他们最终还是结婚了。婚后不久,奥克塔夫听 信舅舅等人对阿尔芒丝的诽谤和挑拨,服毒自杀, 阿尔芒丝进修道院当修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歹毒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杀人抢劫,无恶不作。
伏脱冷
伏脱冷
• 是掠夺者和野心家的另一种典型。
• 深谙并能无情地披露和鞭挞社会黑暗内幕,但 也只是不得意的野心家发出的怨恨言辞。他信 奉的是:为了向上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 惜卖身投靠。 • 他与纽沁根 泰伊番的区别,后者是有地位的 强盗,而他是没地位的强盗。只要有机会,这 种人也会成为有地位 合法的强盗。
葛朗台发家史
• • • • • • • 葛朗台 投机 贪婪 吝啬 狡猾 投机革命,利用权力,趁机发财; 复辟时期,善于伪装,无人知其深浅; 紧跟时代,投机金融,财产翻番; 农民出身,善聚钱财,吝啬节俭。 对侄、对弟,不讲人情; 对宗教,不迷信;“如果你只晓得把父亲的 钱偷偷送给一个二流子去,那么三个月吃六次 天主的肉也没什么用处。”“让魔鬼捉你的天 主去。”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 ②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巴尔扎克说:“典型是类的样本。”他注重人 物性格对环境的依存关系。他也注意到典型环境 的描写,通过对人物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的逼真描绘,为典型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和性 格发展的依据,也展示了特定时代的风貌。在人 物塑造上,巴尔扎克运用人物再现法,使一些人 物的性格在不同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 通过精细的外貌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夸张的手 法,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注重写人物性格形成、 发展、变化的过程。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 是一个唯物论者,但又夹杂着唯灵论的成分。
• 反对金融资产阶级,对贵族的败落充满同情。 • 同情下层人民,却又维护私有制。 • 认识到宗教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作用,但又认 为宗教可以遏止人欲横流。 • 接受了阶级斗争的观点,但又主张自由贸易的 经济政策。
恩格斯论巴尔扎克
• 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 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 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 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 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 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
《人间喜剧》
• 《人间喜剧》前言 • “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要 把“作品联系起来,调整成为一篇完整的历史,其中 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 • 社会与自然是相通的,自然界的千差万别也表现在人 类社会中。 • “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 表达出来。有在形形式式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 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确。”
高利贷者
于审时度势, 大搞投机,比 高布赛克“高 明”多了。
老葛朗台善
高利贷者
老葛朗台抢夺女 儿的东西:“老 头儿身子一纵, 扑上梳妆匣,好 似一头老虎扑上 了一个熟睡的婴 儿……老家伙想 掏出刀子撬一块 金板下来 。” 同样贪婪,爱财 如命。
葛朗台发家史
• 葛朗台从农业资本家起家,后大搞商业投机和 高利盘剥,成为高利贷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 后经营地产 ,涉足证券交易,买卖公债,开始 有了金融资本家的特点。 • 葛朗台是一个过渡型的资本家。 • 葛朗台与高布赛克生活的时代相仿,在贪婪和 吝啬方面并无本质差别,但在发财手段和方式 上,要比高布赛克高明和多样。
军 旅 生 活 场 景
乡 村 生 活 场 景
风俗研究
• 通过《风俗研究》,描写形形色色的社 会现象。 • 归入《风俗研究》的作品最多,也是构
成《人间喜剧》的主体。
风俗研究
1.私人生活场景:《高老头》 《高利贷者》 《夏倍上校》 “描写童年、少年和他们的过失。” 2.外省生活场景:《欧也妮· 葛朗台》 《幽 谷百合》《幻灭》 “表现热情、盘算、利欲和野心的时代”, 揭露外省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拜金主义。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 ①宏大的规模,反映出了时代的本质特征
–《人间喜剧》反映了自1816年至1848年法国 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风俗史,内容涉及 城市、乡村、巴黎、外省、军事、政治诸方面, 并且揭示了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及资本主义社 会的许多本质的方面,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 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
《高老头》
•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使用“人物再现法”的 第一部作品。被称为是《人间喜剧》的“序 幕”。 • 人物再现法:作者让同一人物在几部作品中出 现,每部作品只表现这个人物的某一段或某一 侧面的生活,几部作品共同完成了这个人物的 生活史。在《人间喜剧》中,有460多个人物 是重复出现的。拉斯蒂涅 吕西安 伏脱冷 纽 沁根 皮安训。 • 分类整理法:
–巴尔扎克
• 转向阶段:对客观、科学原则的强化
–福楼拜
奥诺雷· 德· 巴尔扎克
Honor de Balzac (1799-1850)
生 平
生日:1799/5/20/ 出生地:图尔市 1814:随父迁居巴黎 1816-1819:法科学校学习法律 1819-1829:练习写作,曾投笔从商 1829:发表《朱安党人》 1829-1850:创作《人间喜剧》 忌日:1850/8/18
–有的贵族死抱住贵族观念不放,最终落得可 悲的的下场:《苏城舞会》《被遗弃的女人》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②资产阶级的上升
《高布赛克》 《欧也妮· 葛朗台》
《纽沁根银行》
高利贷者
高布赛克是早 期高利贷者 的一个典型
高利贷者
• 早期高利贷者,带有浓厚原始积累色彩的资本 家。只要有利可图,他会锱铢必较,不放过任 何赚钱的机会。 • 他自称是人们“命运的主宰”,没有任何信仰 和道德,只相信金钱:“金钱代表了人间的一 切力量。”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 • • • 典型环境与作家的历史感 典型人物对历史的强调 历史的变动性与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 人道主义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文学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 浪漫主义向批判现实主义过渡阶段
–斯丹达 梅里美
• 古典现实主义阶段
风俗研究
3.巴黎生活场景:《纽沁根银行》 《贝姨》 《邦斯舅舅》 这是“一幅表现趣味、恶习以及一切肆 无忌惮的行为的图画。” 4.政治生活场景:《一桩无头公案》《阿 尔西的议员》 5.军旅生活场景:《舒昂党人》 6.乡村生活场景:《乡村医生》《农民》
恩格斯论《人间喜剧》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描绘了一部“法国 ‘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
实主义历史”,“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
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
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
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
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
• 资产阶级的进攻和贵族阶级的衰亡
– “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
人间喜剧
风 俗 研 究 哲 理 研 究 分 析 研 究
哲理研究
• 通过富于哲理和幻想的情节,挖掘
和阐明社会弊病的根源。
–《驴皮记》 –《绝对之探亲》
–《不为人知的杰作》
分析研究 • 是对社会原则的讽刺性探讨
–《婚姻生理学》
–《夫妇纠纷》
风俗研究
私 人 生 活 场 景 外 省 生 活 场 景 巴 黎 生 活 场 景 政 治 生 活 场 景
《高老头》—伏脱冷
• 深刻
– “我要成功了,就没有人盘问我的出身。我就是四 百万先生,合众国公民。”“扒窃一件随便什么东 西,你就给牵到法院广场上去展览,大家拿你当把 戏看。偷上一百万,交际场中就说你大贤大德,你 们花三千万养着宪兵和司法人员来维护这种道德。 真是妙事!”“清白诚实是一无用处的。”
《高老头》的四条线索
• 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被两个女儿榨干,悲惨地死 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 • 贵族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迈出 了向上爬的第一步。 • 苦役监逃犯伏脱冷引诱拉斯蒂涅合谋争夺遗产, 身份暴露后被捕。 • 巴黎贵妇鲍赛昂夫人败于资产阶级妇女手下, 凄凉地退出上流社会。
《高老头》—蒂拉斯涅 • 由贵族子弟而蜕化为资产阶级野心家。其人生道路
《高老头》—高老头
• 暴发户
–大革命时做面条生意,精明强干,靠粮食投机发了 大财,财产近二百万。
• 父爱基督
–自己种下的苦果自己吃,表明宗法观念在金钱冲击 下的破灭;高老头的父爱反衬出金钱腐蚀人心到了 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父爱被巴尔扎克作为一种情欲加以突出表现,有抽 象人性之嫌。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巴尔扎克故居
巴尔扎克书房
少年巴尔扎克
青年巴尔扎克
壮年巴尔扎克
壮年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墓巴尔扎克的世界观• 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浓厚的贵族意识与封建道德观念。 • 自封为贵族、参加保王党与对七月王朝的失望 和不满。 • 同情贵族与把他们写成不配有好命运的人。 • 揭露资本主义罪恶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 他的剥削方式和积累方式是简单幼稚的。放高 利贷,收集抵押品,不懂得商品流通和资金周 转的好处。
高利贷者
• 没有任何乐趣,拼命克己,吝啬得甚至连个人正 常消费也被认为是对资本积累的一种掠夺。 • 这个外表寒碜的干瘪老头死后,人们在他寒酸的 房子里发现:炉灰下埋着金子,书里夹着钞票, “腐烂的肉馅饼”,“长了毛的蛤蜊和鱼”,发 出令人窒息的臭气,一箱箱茶叶,一包包棉花, 一桶桶糖、甜酒、咖啡、烟草,各种家具,…… 大都是赎不出去留在他手里的抵押品。 • 拜金主义的恶果:高布赛克之流毁灭了无数人, 也毁灭了他自己。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 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危机
• 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日益尖锐化 •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 • 空想社会主义的推动 • 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