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教材“物态变化”设计与制作分镜头稿本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说课稿

物态变化说课稿

物态变化说课稿物态变化说课稿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物态变化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它由4个活动构成:比较冷热程度不同的水、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教材进行举例,重点区别零上和零下。

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温度计属技能训练。

它与后一课时测量水温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二、说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搭建知识的结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探究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乐趣,达成了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本教学在以学生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经历比较观察温度计的过程。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温度是难点(特别是零下的温度),要增加一些几组温度加以训练,运用模型等方式,尽量结合运用,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益。

五、说教学程序(一)、比较水的温度1、比较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提示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2比较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引出温度计。

2024物态变化说课稿范文

2024物态变化说课稿范文

2024物态变化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物态变化》是人教版小学化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属性和变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物质的三种常见物态及其转化过程。

②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③情感目标:在物态变化的实践中,让学生体会科学的乐趣和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物质的三种常见物态及其特征,理解物质物态之间的转化;难点是:理解气态物质的无形和可压缩性性质。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涉及到物质状态和变化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概念导入法、实验演示法、讨论交流法;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探究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实验演示所需的材料和器材,如水、冰、热水、玻璃杯等。

同时,我还会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另外,还会准备一些小组活动的材料,如图片和实验记录表等,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我将通过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思考,例如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冰的变化前后有什么不同。

然后,我会结合实践操作,进行一个小实验来展示冰的融化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物态变化的概念。

环节二、探究物态变化的特征我将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常见物态的特征。

同时,我还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讨论不同物质的物态及其特征,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环节三、实验演示,加深理解通过实验演示,我将展示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例如通过加热将水从冰态变为液态,再通过加热将水从液态变为气态。

电视教材制作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电视教材制作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3
演播 室 制 作方 式 结合了
,
EN G


E F P
制作 的 长 处 有 齐 全 的 照 明 音 响 布 景及相 应设 备 适 合于 现场 节

,


,
目制 作 如 课堂记 实 实 验操作 等 3
电视教材 的制 作过 程
不 同种 类 的 电视 教材 其制 作过程 也不尽 相 同 但 总 的来 说 可 归纳为 三 个阶段
a
th
e r
in g )
,
即 电子新 闻采 集方式
,
通常 采 用 一 台便 携式 摄像 机 和 一 台便 携式 录像 机或 一 台摄 录 一 体机 进行 的 制作 这 样 制作 的 内容 还 需要 后 期 制作 采 用 的 制作 方式
2
.
,

图 解 型 教学 片多 采用 E N G 制作 方式 也是 学 校 电 教 中心 常
3

1
.
3
审定
, , , ,
文字稿 本完 成后 要 由有关 专业 的 专家 审定 确 定无技 术 问 题 后 再 定稿 导演 组织 人员 编写 分镜头 稿本
镜号

分镜 头稿本 的形式 是这样 的
1
电视教材 的表达 形 式
根 据 不 同的教 学 目 的 教学 内容 和 教学 方法 电 视教 材 的 艺 术处 理 和 表现 形 式不 同 分
、 , , , , 。
类 也不 同 就 表达 形式 来说 有 以 下几 种形 式
1
.
1
讲 演型 课 堂 记 实形式 以 授课 教 师为 主 要 画 面 形 象 插 人 图 表 字 幕 教 具 等 帮助 说 明 适于 系

怎样写好分镜头稿本

怎样写好分镜头稿本

怎样写好分镜头稿本(二)钻研有关资料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书面手稿的精神,我们还应该研究其他相关材料。

1、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文字教材。

钻研文字教材,不是照搬或用图像去翻译文字教材,而是要用电视手段的长处去弥补文字教材的不足,编制出有特色的电视教材。

2、课程的教材教法指导书。

这类资料会提供一系列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方法的指导,使分镜头稿本的编写能用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去指导,有利于增强电视教材的教学性。

3、同类题材的影视资料。

了解这些资料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找一些珍贵稀有的资料作为现成的视听资料。

(三)参与有关教学活动1、听课。

有机会应听听教师的讲课,会启发你发挥电视手段长处能教些什么?如何去教?这样使你写的分镜头稿本能密切结合教学实际。

2、分别召集教师、学生的座谈研讨会。

研讨该课题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问题,请他们对文字稿本提意见,共同研究该课题电视教材的构思与设想,集思广益,为创作分镜头稿本打下扎实基础。

二、熟悉拍摄题材 (一)落实拍摄题材1.编导和编辑研究落实书面稿件中所写的画面主题。

写书面稿时,编辑已经精心选择了题材,写在书面稿上的画面内容应该来自一个来源,基本可供拍摄。

导演和剪辑师要把能拍的题材一个一个落实。

2、导演构思的新题材也要落到实处。

导演在构思分镜头稿本时,原来文字稿本上选定的题材,可能由于拍摄条件或制作技术上的原因而不能使用,必须再补充新的题材;其次,根据构思的框架,往往还需要补充新的题材。

这些题材,也应与编稿人商议,把它们逐一落实。

(二)熟悉拍摄题材1.仔细看或听所选的现成视听资料,确定可选部分和使用方法。

2、对那些实景拍摄的题材应到实地作些调查,这样写出来的画面,才会具体形象,避免一般化,而且可以省去拍摄前的调查选.点等工作。

3、对实验操作的题材,应反复观看演示操作过程,熟悉操作过程的关键要领。

4、对需电视动画,特技的题材,事先应设计出初步方案进行试镜头,证明是确实可行的,方可写到分镜头稿本上。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设计教材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2.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__学习资源___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__非语言符号___两大类。

4.___模象直观__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更为优越。

5.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精神心理条件____、__审美条件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6.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是__教学理论 ___、___学习理论__及传播7.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综合性和_程序性____。

8.在使用投影仪时,如果影幕上的图象模糊,应调节投影仪的__光圈__________。

9.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标有如下光圈值2.8、4.5、5.6、8、11、16,如果拍照时选用的光圈值8,则此时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__50/8(或6.25)___mm。

10.盒式录音机主要由__磁头___、音频放大电路、超音频振荡电路、走带机构和喇叭等组成。

11.录像电视教材从表现形式上有讲授型、图解型、__演示型___和表演型等四种。

12.录像机录像过程是通过磁头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的__电磁转换___过程。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教师是负责__编写教学程序(课件)___和___选择课件__工作。

14.有时在播放录像带时,电视机图像画面出现白色水平横条干扰并伴有噪声,这时可以尝试调节录像机上__磁迹跟踪___旋钮来消除此干扰。

15.教学设计以___优化教学效果__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__教学系统___作为研究对象。

16.PC机的硬件系统主要由主机、内存储器、外存储器、__输入设备___和_输出设备____组成。

第2章 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

第2章 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
第四章 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
§4.1电视教材文字稿本概述
电视教材稿本是一种用文字及图示符号阐述电视教材 编制的内容及形式的书面材料。它是编制电视教材的 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教材的质量。 电视教材的稿本,从广义上说有以下几种: 1.文字稿本。 2.分镜头稿本。 3.完成稿本。
所谓文字稿本是将要表达的教学内容以画面和解说相 结合的形式组成的书面材料。 所谓分镜头稿本也称导演本,它是导演依据“文字稿 本”以镜头为基础,用更加具体形象的电视语言写成 的未来电视教材的文字描述材料,同时也是摄制组拍 摄,编辑人员后期编辑的依据,还是供有关部门审查 的依据。 所谓完成稿本是一部电视教材编制完成后的分镜头记 录本,是一部电视教材完整的档案材料,它可供有关 人员熟悉、运用和评价教材时翻阅、使用。
3.声画式 这种格式的稿本适宜用于图解型、戏剧型和综合型 的电视教材。它的编写格式包括有详细的画面和解说 词两部分,按画面与解说词排列的位臵不同有三种不 同的形式。
(1). 画面与解说词分开左右两边写,相应一组画面有对应 的解说词
画 面 解 说 词
大雪覆盖的田野村庄。 积雪 的树枝。 红铃虫身上许多金小蜂幼虫 在冬眠。 许多冬眠的蛹。 虫茧上,几个金小蜂成虫, 一动也不动。
教学目的要求:是说明学习该课题要学会与掌握哪些 知识与技能。 内容提要:要列出所包含的几个主要问题。 录制建议:包括有内外景比例,外景地点的建议,动 画的数量与编制要求等。 估计时间长度:是以分钟来表示的。 备注:该栏内可写上一些特殊的要求。
§4.3 选型
确定选题之后,应进一步考虑编制电视教材的表达形式。 是采用讲授型、图解型、还是采用戏剧型或综合型呢?这 得由课题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采用的教学方式综合考 虑决定,能提供制作的经费对选择表达形式也有重大影响。

物态变化说课稿

物态变化说课稿

物态变化说课稿《物态变化》说课标说教材文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这一章。

我主要从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落实三个方面展开。

一:说课标1:说课程的基本理念2:说物理课程目标3:说课标的内容结构1:说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包含五个部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注重评价改革的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此次修订将原来的“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明确了物理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的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明确了科学全面的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2:说物理课程目标即三维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发展知识与技能:提出最基本的,定性且有弹性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方便了教师因材施教过程与方法:涵盖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科学用科学情感的培养教育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科学态度培养(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勇于创新的态度)最终使他们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新课程目标从整体上全方位,立体式凸显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说物理课标的内容结构物理课标的内容标准分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

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1)科学探究包括7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探究中可设计所有要素,也可设计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提纲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提纲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提纲绪论1、课程特点分析(1)文理交叉(理论、技术);(2)“软、硬”结合;(3)理论与实践并重;(4)技术与艺术相融。

2、电视空间是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而认知的、有别于现实的、虚构的“视觉空间”。

3、电视时间:(1)电影放映时间(影片的延续时间)(2)剧情展示的时间(故事叙述时间)(3)观看时间(观众产生印象的延续时间)4、教育电视的发展:A:闭路教育电视的出现;B:广播电视设备系统;C:闭路教育电视的迅速发展;D:卫星教育电视的发展E:网络教育电视的出现和应用5、教育电视的发展原因:(1)科技进步,电视技术迅速发展;(2)社会需要;(3)电视具有优越的教学功能。

第一章1、电视教材的含义(1)信息根据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2)符号主要是活动图像符号和语言符号少量文字符号和静止图像符号(3)媒介硬件设备:摄像机、录像机、放像机、电视接收机或投影软件:记录有教学信息内容的录像带2、电视教材的表现形式:(1)讲授型讲授型电视教材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节目。

课堂式讲授型外景式讲授型特点:制作简单,成本较低,教学效果差。

(2)图解型图解型是通过能说明教学内容的图像画面,加上旁白解说去传递教学信息。

(3)戏剧型电视教材是一种利用了电视特点的比较生动活泼的电视教材,通过戏剧,游戏,访问与讨论等表演形式表现教学内容3、电视教材的特点:有着与其他电视节目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受科学性与教学性制约)4、电视教材的主要类型因内容和呈现的手段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类型的电视教材。

第二章1、编制电视教材要体现教学方法:(1)讲授型电视教材采用了“讲授法”(2)图解型电视教材常采用“演示法”(3)戏剧型电视教材中常采用“谈话法”和“戏剧表演法”编码: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将信息转换为符号,相应于编导编写文字稿本与分镜头稿本的工作。

译码: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信道译码是将信号转换为符号,这时观看电视的受者――学生,用眼睛、耳朵接收电视呈现出的图像光信号与声音信号;这些信号传至大脑,学生按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它转换为相应的符号,然后学生再将符号转换为相应的信息意义,这也就是信宿译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1
全景
固定
酒精灯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液态水。
接下来我们继续对液态的水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剧烈的运动并且产生大量的气泡,为什么会有气泡?其实这个气泡就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气态,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形状和体积是不固定的。
25
2
中景
固定
烧杯中沸腾的水
水的一般存在状态--水蒸气
26
2
特写
固定
烧杯中水沸腾的气泡
固定
空中飘摇的氢气球
35
1
全景
固定
宿舍楼上晾晒的衣服
物质状态的相互变化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比如: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哪?烧开水时壶嘴为什么有白气哪?
36
1
全景
固定
夏天阳台上晾干的衣服随风飘动
为什么会变干?烧开水时壶嘴为什么有白气?
37
1
中景

厨房中烧开水壶嘴的白气。
38
1
全景
固定
物理老师:“以上的现象非常简单,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61
1
远景
固定
冬天雪后银装素裹的大地
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中,融化和凝固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时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到底什么是融化和凝固哪?物质从固态变化为液态叫做融化。物质由液态变化为固态叫做凝固。
62
1
中景

岩石上美丽的冰凌
63
1
特写
固定
冰凌上融化滴落小水滴
64
1
近景
固定
静静流淌的小河
65
1
远景
27
1
全景
固定
装满冰块的烧杯
经过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点:固态水形状固定,体积固定;液态水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气态形状体积都不固定。
固态水-冰;形状固定,体积固定。
28
1
中景
固定
装有液态水的烧杯
液态水: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
29
1
近景
固定
烧杯中沸腾的水
液态水--水蒸气:形状体积都不固定。
20
1
全景
固定
实验室加热冰的实验装置
在实验室中用酒精灯加热水呈有固态冰的烧杯,烧杯中的冰块慢慢消失,过一段时间,固态冰完全变化为液态的水。
21
2
特写
固定
烧杯中冰慢慢融化
22
1
全景
固定
并完全融化后的实验装置
水的一般存在形态--液态水
23
1
全景
固定
用玻璃棒缓缓搅动烧杯中液态水
仔细观察液态水的特点,常温下体积固定,形状是不固定的。
48
2
近景
固定
烧瓶中的水慢慢沸腾
沸腾的水运动剧烈,产生大量的气泡
49
2
特写
固定
烧瓶中沸腾的水
50
1
全景
固定
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
51
2
特写
特写
烧瓶中水沸腾的气泡
52
1
中景
固定
酒精灯加热烧杯中沸腾的水
我们继续加热沸腾的水,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烧瓶瓶壁有小水滴,长玻璃导管口有白雾同时有小水滴滴下,此时长玻璃导管是热的,这是为什么哪?
以上的现象非常简单,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衣服变干是水汽化现象中的蒸发;壶嘴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现象。只要我们理解液化和汽化的实质分析它就很简单了”,“下边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衣服变干,壶嘴冒白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39
1
全景
固定
物理老师:”衣服变干是水汽化现象中的蒸发;壶嘴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现象。只要我们理解液化和汽化的实质分析它就很简单了”,“下边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电视教材“物态变化”设计与制作分镜头稿本
景号
机号
景别
镜头运动
画面
旁白
字幕
时间
音乐
备注
1
1
远景
固定
宇宙中地球由远到近的缓缓运动
清晨,太阳摆弄着婀娜的身姿从东方缓缓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自然总是一个充满奥妙的神奇的世界,花草上晶莹剔透的晨露,天空中悠然自得的云,还有变化无常的天气,这些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是水的物理状态的变化,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固定
实验台上模拟大自然雨形成的实验装置。
大自然中雨是怎么形成的哪?这是一个模拟大气形成雨原理的装置。首先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水汽化。水蒸气遇玻璃片受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难看出下雨的原理:地面的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冷时,水蒸气就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落在地面。
93
1
中景
40
1
近景
固定
夏天阳台上飘动的衣服
水的汽化现象
41
1
近景

烧开水时壶嘴的白气
水的液化现象
42
1
全景
固定
试验台上组装好的液化汽化实验装置
在试验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已经组装好的实验装置。
43
2
特写
固定
实验装置上的烧瓶
在实验中,酒精灯可以加热烧瓶,烧瓶中装有水,烧瓶又和长玻璃管相连,其中长玻璃管具有冷凝的效果。
固定
冬天人们在雪中行走。
66
1
近景
特写
夜晚燃烧的蜡烛
夜晚我们点燃的蜡烛,蜡由固态变为液态,然后燃烧。将蜡烛滴在纸上,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它再次凝固,这时纸会变热。
67
1
特写

静静燃烧的蜡烛
68
1
全景
固定
将蜡慢慢的滴在纸上
69
1
特写
固定
纸上慢慢凝固的蜡
70
1
特写
固定
融化滴落的蜡
蜡由液态变化为固态放热。固态变化为液态则会吸热,炎热的夏天人们会吃冰激凌降温。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探索物理世界未知的真理
98
美丽的冰雪世界南极
物质都已那些状态存在哪?
15
1
远景
固定
天空中云卷云舒
16
1
远景

南极巍峨的冰山
我们先来看看水的存在状态,巍峨的冰山,春天河面上的流冰,晶莹的冰块,都是冰的存在形式。
水的一般存在状态--冰
17
1
中景

河面上的流冰
18
1
近景

南极飘浮海面上冰山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冰的体积和形状是固定的。
19
1
特写
固定
晶莹的冰块
气化吸热
液化放热
57
1
中景

夏天的骄阳
生活中的汽化无处不在,主要的方式是蒸发和沸腾。而常见的液化方式有降温和压缩体积。
58
1
近景
固定
地面上人流
60
1
中景

盛夏中午撑起太阳伞走路的人
液化汽化是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液态转化为气态叫做汽化,吸热,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气态变化为液态叫做液化,放热,降温或者是压缩体积。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且伴随着热量的变化,那么固态和液态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
71
1
全景
固定
晴朗的夏天中午的太阳
72
1
中景
固定
人们吃冰激凌降温
73
1
中景
固定
炼铁厂铁块形成
74
1
近景
固定
氧焊场景
75
1
近景
固定
冰雪融化
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固态变化为液态,再继续吸热可以变成气态,那么固态能否由固态直接装化为气态?反之,气态是否能直接转化成固态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76
1
中景
固定
春天冰雪融化后的河水
固定
酒精灯加热烧瓶
94
1
特写
固定
玻璃片上滴落的小水滴
水蒸气和热空气一起上升。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落在地面上。
95
1
远景
固定
大雾弥漫的清晨人们在运动
生活中还有很多物态变化的现象,只要我们冷静思考,认真分析,总会明白其中的原理。谢谢观看。
96
1
近景
固定
美丽的昙花一现
97
黑色场景
大自然和它的规律深藏在黑夜里,唯有不断地学习,勤奋的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追逐到黎明最美丽的阳光,让一切都在光明中。
53
2
特写
固定
烧瓶瓶壁上的小水滴
烧瓶瓶壁上为什么有小水滴?
54
2
特写
固定
长玻璃导管口的白气和小水滴滴下
长玻璃导管口为什么有白雾?并且有小水滴滴下?
55
1
全景
固定
物理老师“在实验中,水蒸气向长玻璃管中运动。在长玻璃管中受冷,放出热量,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才会出现以上的现象。”
56
1
全景
固定
物理老师:“物质由液态变化为气态叫做汽化。水由液态变化为气态用酒精灯加热,说明汽化吸热。气态变化为液态叫做液化。水由汽态变化为液态需要长玻璃导管冷凝,长玻璃导管变热说明液化放热。”
81
1
特写
固定
碘的升华现象
82
1
近景
固定
停止加热玻璃管
此时停止加热玻璃管,紫红色的碘蒸气在玻璃管的另一端遇冷重新凝聚成紫黑色固体,这是碘的凝华现象。碘的升华凝华试验,是物质固态气态可以直接转化的实例之一。
83
1
特写
固定
冷却后的呈有碘的玻璃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