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初步懂得赏析小说。
3、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一课时经典导读课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导入1、播放视频歌曲《送别》,说说歌曲给你什么感受?影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简介《城南旧事》作者。
活动一一读:读书名、封面1、齐读书名。
说说书中会写什么?2、看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好的封面设计会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提示读书方法:一读。
活动二二读:读简介、目录、序言。
1、课件简介,指名读;2、出示目录,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故事?为什么?3、读序言。
快速浏览,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南旧事》?(提示读书方法:读一读,想一想。
)为什么作者要详细描述冬阳下的骆驼队?跟写作缘由有什么关系?4、提示读书方法:二读。
活动三三读: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读人物片段:小英子2、小组任务: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① 从文中看出小英子的什么特点,请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② 作者抓住人物哪些方面描写小英子?做批注,并举例说明。
③ 小英子是怎样的人?画出概念图。
④ 你眼中的小英子是什么样子?请画出来。
3、读情节:《我们看海去》① 师讲故事,生猜结局。
两个男孩踢皮球,不小心踢到荒草园,皮球不见了。
小英子去帮他们找皮球。
找啊找,皮球没找着。
猜猜,她发现了什么?一个铜盘下扣着很漂亮的绸缎衣服。
听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几天过去了,小英子又去了荒草园。
拨开那丛草,哎呀,她吓了一跳,猜猜,她看到了什么?一个看起来很老实的人蹲在草丛里。
他在干什么呢?你认为他是在干什么?老实人要给她漂亮的玻璃球,小英子不肯要,只拿回了丢了的皮球。
老实人给小英子讲自己和弟弟的故事,告诉小英子弟弟在学校考第一名,他要一直供弟弟读书,出国留学。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2.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4.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简介。
2. 人物形象分析: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
3. 故事情节概括:重点分析英子与宋妈的关系、英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
4. 主题思想探讨:童年记忆、成长烦恼、家庭亲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课后主动阅读的情况。
2. 学生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提供给学生阅读,以便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相关评论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视野。
3. 历史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作品背景的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4.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角色扮演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城南旧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课时:导读课教学目标:1、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扉页,交流收获。
2、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五年级了,也学习过一些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什么呢?(看封面、看封底、看扉页)教师板书二、出示封面,激发猜读兴趣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或许我们手中的书封面不一样,通过比较、交流,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出示各种封面及问题:①通过看封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②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什么?板书:前言后记略读四、介绍背景,激发阅读兴趣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丰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本书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作品极其丰富。
著有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等。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

《城南旧事》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通过对老北京城南地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如英子、宋妈、爸爸、妈妈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城南旧事》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完成对《城南旧事》的阅读,确保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包括:对故事的概括、对人物的评价、对自己的启示等。
3. 选择一部其他有关北京历史或文化的小说进行阅读,作为对比和拓展。
八、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书籍或电子书。
2. 关于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图片、视频资料。
小学语文 六年级 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 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正随着课改的深入,"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精神也得到响应。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也积极的相应号召,开发课程。
我以《城南旧事》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毕业之际体会童年,走近林海音笔下的城南,走进作者的清梦童年。
二、案例描述《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的故事.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
师:(播放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林海音女士各个时期的图片。
(图片定格,深情地介绍)这就是林海音,一个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享有盛名的女作家。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却只有一个童年,那就是她的《城南旧事》。
(音乐徐徐响起,课件中一个苍老的声音介绍)师:孩子们,这段时间,我们一起随着英子走进了她的城南,走进了她的旧事,也一起分享着英子童年时的心情,小说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谁来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
生:我喜欢《惠安馆传奇》讲了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走了再也没回来。
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丢弃,生死不明。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带妞儿去找寻爸爸,不料被火车压死。
师:秀贞与妞儿就是一对命运悲苦的母子。
生:我喜欢《我们看海去》,讲述了英子在家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中概括《城南旧事》的每章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利用好大阅读时间,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学会阅读。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及时制作“读书小报”,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学生重温童年的美好,感受人间真情,传递给他们温暖和力量,陪伴他们一路成长。
4、阅读时不仅欣赏原文,还要看看名家点评和赏析,学会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提炼作者写作技巧,简单写写读后感,全方位品读本书,提高文学素养。
二、课前准备:学生的“读书笔记”;师生共读《城南旧事》简介、前言。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阅读过程:第一课时:初次了解,激发阅读兴趣(一)激趣导入: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1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2、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1、师:同学们“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本节课,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著作《城南旧事》。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她的《窃读记》,认识了一位热爱读书、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小女孩。
本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这本书的序言,让我们了解了骆驼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深深地留恋。
这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北悲欢离合,满怀怀旧基调和眷念之情,在天真盎然中道尽了人世复杂的情感。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妞儿、兰姨娘、宋妈,还有那一片蓝蓝的大海……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前言《美好的童年,淡淡的乡愁》,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一、背景分析“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2001年7月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中的表述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可见,整本书阅读能够扩大阅读空间。
通过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
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二、案例描述《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课前准备:(一)回顾故事知作者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要读懂一本书,就要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请结合你的前置学习单,说说你了解的林海音。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师:林海音的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其中《城南旧事》最为著名。
它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原型和背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有六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五个故事。
请结合前置学习单,说说这五个故事的题目、主要人物和人物的命运。
学生交流、评议和补充,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主要人物。
师:这些人,这些事串起了英子的童年,讲述了她成长的心路历程。
因为长大,所以怀旧;因为颠沛流离,所以怀念童年时母亲温暖的怀抱。
英子满脸童真,对美好有着超强的感受力,然而现实却不如人意,伴随她成长的是一连串的离别。
(二)回忆片段话离别师:让我们一起随着李叔同的《送别》,回忆书中那一幕幕离别的场景。
《城南旧事》戴丽冰阅读指导课1

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一、文学价值1、《城南旧事》的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作家,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3岁随父母返台湾,因台湾被日本控制便举家迁往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
25年后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三个孩子。
1948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
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2、《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的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
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桂子。
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
但最终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
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
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后来,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后来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送给了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妇,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指导
指导一 了解作者,贴近作品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台湾苗栗县人,祖籍广东蕉岭,台湾著名作家。 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 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集,销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 (1960年)最为著名。
二、阅读指导
•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 二、阅读指导
指导三 阅读故事,分析人物
《城南旧事》读书记录表 主要人物 英子 妞儿
秀贞
性格特点
人物的命运和归宿
我的感受或对人物的 评价
腼腆,胆小,听话
坎坷,悲惨
小偷
爸爸 例如:阅读《城南旧事》,我懂得了——英子是善良而纯真的,而小偷也不一定是坏 人,疯女人有时也有一颗温暖的心。 阅读《城南旧事》,我懂得了——一个人总是要长大的,而长大也意味着他应该担负 起与其能力相符的责任——“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阅读《城南旧事》,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使我学会了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品读名著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罢!
铭记心田: 我的读书感悟
三、课堂小结
• 1、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这节课学到 了哪些知识或阅读的方法技巧,说出来与 大家分享吧。
三、课堂小结
• • • • 冬日暖阳追驼影, 窗外弹奏丝雨声。 悠悠一部城南事, 绵绵几多儿时情。
指导一 了解作者,贴近作品
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 著名女作家,原名 林含英 ,小名英子,原 籍 台湾 苗栗县,生于日本 大阪 ,童年 在 北平 长大 。
二、阅读指导
指导二 走进作品,掌握方法 1、书名——展开想象 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 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
二、阅读指导
•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二、阅读指导
指导三 阅读故事,分析人物
• 2、这段文字是小英子和妞儿第一次见面的 情景,找出片段中对妞儿的描写,你看到了 一个怎样的妞儿?
二、阅读指导
指导三 阅读故事,分析人物 • 片段: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 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 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 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 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 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我说。“第 几个门?” •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 门。到我们家来玩。” •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 长亭外古道边
• 芳草碧连天
• 晚风拂柳笛声残
• 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 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下学骆 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 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 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 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悠悠往事几多情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
绵 绵 几 多 儿 时 情 悠 悠 一 部 城 南 事
河北省深州市恒信中学 白曼
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通过朗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 学会做批注,学会以读书记录表的形式 做读书笔记。 3、激发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重温童年的美好。
指导二 走进作品,掌握方法 2、目录——掌握线索 《城南旧事》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几个 故事?你从哪里知道的? 《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 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 滚》、《爸爸的花落了》。
二、阅读指导
指导二 走进作品,掌握方法 3、序言——了解内容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 言。你了解“序言”吗? “序言”,又叫“序”、“前言”、“引 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 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 点。
二、阅读指导
指导二 走进作品,掌握方法 4、体裁——指明方向 请同学们回忆小说的相关知识,你能 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小说以刻画 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完 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 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 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二、阅读指导
指导二 走进作品,掌握方法
选择阅读 掌握线索 主要内容 写作缘由
目录
展开想象 猜测内容
序言Leabharlann 书名体裁明确方向 有所侧重
阅 读 方 法
二、阅读指导
指导三 阅读故事,分析人物
1、三位同学自主练习分角色朗读片段。
二、阅读指导
指导三 阅读故事,分析人物 • 片段: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 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 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 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 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 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我说。“第 几个门?” •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 门。到我们家来玩。” •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的摇摇头。
二、阅读指导
指导三 阅读故事,分析人物
分角色朗读课文,你能给他们的朗读提 一两条建议吗?
二、阅读指导
指导三 阅读故事,分析人物 • 片段: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 我买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 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 着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 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 声音说:“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恩。”我说。“第 几个门?” •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 门。到我们家来玩。” •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