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原则。
2. 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
3. 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4.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原则。
5.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原则及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规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原则及主要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规定。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以便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
2. 收集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3. 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劳动法:详细讲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内容。
3. 讲解社会保障法:介绍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解释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4. 分析案例:选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规定。
5. 小组讨论:提出讨论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案一、课程目标1、理解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
2、掌握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和期限。
3、了解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和劳动监察制度。
4、掌握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
5、熟悉社会保障法的实施和监督机制。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劳动法概述1、1劳动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2、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3、3劳动法的历史和发展第二章劳动合同法2、1劳动合同的定义和性质21、2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211、3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形式2111、4劳动合同的期限和试用期第三章劳动争议解决与社会监察3、1劳动争议的定义和类型31、2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311、3劳动监察制度及其实施第四章社会保障法概述4、1社会保障的定义和原则41、2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和内容411、3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和发展第五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4111、1社会保险法2社会救助法3社会福利法4社会优抚法第六章社会保障争议处理与法律责任1社会保障争议处理2社会保障法律责任3社会保障监督与行政执法第七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国际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展望。
11、3本课程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比较分析法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1一、引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关系到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法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定义与内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法主要涉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包括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规定。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主要内容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主要内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主要内容一、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劳动法的定义•劳动法的特点•劳动法的发展历程二、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和原则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劳动用工制度•劳动用工的基本原则•劳动用工的形式和特点•劳动用工的限制和保护工资和福利制度•工资的基本规定和支付方式•加班和加班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工时和休假制度•一般工时和特殊工时•年假和带薪休假•节假日和法定假日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劳动争议的类型和解决机制•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劳动争议的诉讼和执行三、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社会保障的定义和意义•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分类和内容四、社会保障法的具体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社会福利院和救助机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概念和特点•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社会福利的发展趋势五、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与实践•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实施和监督•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和研究进展以上是关于《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具体制度的介绍,以及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与实践的阐述,使学生全面了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作用机制。
六、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实际运用法律适用范围和权利保障•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适用对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的义务和责任劳动关系的管理与解决•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终止•劳动合同的管理和监督•劳动争议的解决和调解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基本原则•劳动保护的相关法规和规定•安全生产的法律规范和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与管理•社会保险的缴纳和享受•社会福利的发放和管理•社会救助的申请和审批七、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发展与前景法律体系的完善与演变•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法制建设•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法律体系•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法治化进程国内外经验的借鉴与比较•国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发展状况•国内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差异与改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挑战•技术创新和劳动法的应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调整通过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内容及发展前景的详细阐述,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并能够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介绍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介绍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是专门针对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进行研究的一门法学专业课程。
该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劳动法基本原理与基本制度:介绍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包括劳动关系的基本要素、劳动者权益保护、劳动合同制度等。
二、劳动合同:详细讲解劳动合同的内容、签订与解除、变更等问题,同时也介绍劳动合同争议解决的相关法律规定。
三、工伤保险:介绍工伤保险的基本制度、范围、赔偿标准等内容,同时也介绍工伤鉴定和工伤赔偿争议解决的相关法律规定。
四、社会保险:主要涉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理、制度设计和实施情况。
五、劳动争议解决:介绍劳动争议的基本概念、解决途径和程序,包括诉讼和仲裁两种常见的解决方式。
六、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详细讲解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的法律规定,以及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纠纷解决。
七、劳动保护监察与行政处罚:介绍劳动保护监察的职能和权力,以及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制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劳动争议和保护劳动者权益。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实务研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法学专业十六门核心课程之一。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将市场经济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与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相结合,分析和介绍中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问题,并反映我国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由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执行与争议处理三部分组成。
劳动法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与附随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地位与作用;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概念、范围、功能、类型;社会保障法概念与特征、法律关系、地位;中外社会保障立法等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执行与争议处理包括: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责任;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执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争议处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全面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48学时,3学分,授课时间为大四上学期。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该课程现有教师4名,2007年被评为校优秀课,2008年该课程获校内自编讲义教材立项。
国开电大法学专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国开电大法学专本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大领域,旨在加深学生对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为其今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展开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课程的知识。
一、课程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国开电大法学专本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劳动报酬的计算与支付、劳动争议的解决等内容,同时还将学习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
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护劳动权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内容1. 劳动法基础知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首先介绍劳动法的基础知识,包括劳动法的概念、历史演变、立法精神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劳动合同与劳动报酬学习劳动合同的订立与终止、劳动报酬的计算标准和支付方式等内容,为日后从事劳动合同审查、劳动报酬争议处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3. 劳动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处理是劳动法领域的重要内容,本课程将介绍劳动争议的种类、解决渠道和程序,使学生掌握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4.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生将学习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政策法规,为日后从事社会保障领域工作做好准备。
5. 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本课程还将结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课程意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国开电大法学专本科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提高劳动法意识学生将深入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提高对劳动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维护劳动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2. 掌握社会保障知识学生将熟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政策法规,为今后从事社会保障工作或提高自身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基础支持。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简介.doc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简介课程代码LA210课程简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为法学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关系法律调整的概貌,是认识和学习社会关系法律调整一个不可或缺的课程设置。
因此,学习和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经济学、管理学等其他人文学科应当十分重视的一个知识领域,当然更是法学学科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一般地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体系和有关制度,提高学生的法学素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Labor law & Social Security Law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science of law courses, which give a general picture to show how laws regulate the relations in labor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 in social security. This is an indispensable course to master how laws regulate social relationships. Therefore, people in many other humanities fields (eg. Economic, Management)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Labor law & Social Security Law and study them, say nothing of a law student. After learning the cours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master 1)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Labor law & Social Security Law; 2) the systems of Labor law & Social Security Law. The course can help to broaden students’ ken. It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enhance their legal accomplishment and research ability, but also be a good helper for students to adept to their future job.撰写人:院(系)公章:院(系)教学主管签字(盖章):时间:。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210006(二)课程英文名称: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law(三)开课对象:非法学专业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劳动法是非法学专业专科学生的一门综合选修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法学理论揭示劳动法律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及其付随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内容和特点。
(五)教学目的:通过劳动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明确劳动权利和有关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够运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劳动法原理、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卫生、工资工时制度、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劳动法的修订、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相结合。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2 学时分数: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1 1 第二章劳动法原理 2 3 第三章劳动法律关系 2 5 第四章劳动基本权与具体劳动权利与义务 2 7 第五章国际劳工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1 8 第六章劳动合同法 4 2 14 第七章集体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1 15 第八章劳资合作与劳动者民主参与 1 16 第九章就业法律制度 1 17 第十章工资法律制度 2 19 第十一章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 1 20 第十二章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 1 21 第十三章社会保险法与职工福利法 2 23 第十四章社会保险法分论 4 27 第十五章劳动监督检查 1 28 第十六章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 2 2 32 合计28 4 32 (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组织学生参加法庭实习等为辅。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54学时,3学分。
一学期开设。
9学时录像课。
二、主要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采取合一式,由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两部分组成。
基本教材系统阐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它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基本教材同时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辅助教材编入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案例分析和思考与练习等内容,加深学生对基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另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法规汇编》,收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主要的法律法规。
(二)音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教材为17个课时的录像课。
它对文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点阐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
(三)网上教学资源
本课程建有核心网络课程,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快速性、便利性、容量大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课堂和学习的便利以及丰富的资料。
除此之外还提
供有网上考试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若干课次。
上述各种媒体可相互配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建议
1.指导学生全面系统通读文字基本教材、主要法规及参考资料。
2.核心网络课程、录像课、网上答疑和讨论等教学形式及面授辅导主要讲解重点、难点,并通过网络课程的学科动态介绍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问题。
3.案例分析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熟练掌握劳动法律规范的程度。
可以将疑难案例作为作业或考题。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录像课17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如下:
录像学时
章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
时
学习指南0.5 0.5
1 劳动法概述 4 0.5
2 劳动就业
3 1
3 劳动合同 6 2.5
4 工会与集体合同 4 1
5 工资和工资保障 3 1
6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4 1
7 职业安全卫生 4 0.5
8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 3 1
9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3 0.5
10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4 0.5
11 社会保障法概论 2 0.5
12 社会保险法 6 4
13 社会救助法 3 1
14 社会优抚法 2 0.5
15 社会福利法 2 0.5
总复习0.5 0.5
合计54 17 (六)教学环节
1、自学
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及主要法规,收看录像辅导课。
2、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解重点、难点,辅导学生自学,解答疑难点和分析问题;组织案例分析讨论;向学生提供新颁布的重要劳动法规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作业及案例分析
适当选择疑难案例,由辅导教师作为课上讨论或课下作业。
4、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形成性考核又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计划能力,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形成性考核在一定
程度上督促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参与讨论、通过测验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自我监督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自我情况调整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互相之间的协作精神,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基于网络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30%,终结性考试占综合成绩70%。
5、考试要求
(1)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量要适当并且难易搭配。
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
各种题型中均可能有说出、描述、写出、运用四个层次的要求。
考试范围要求覆盖全教材内容。
新颁布6个月以上的重要法规,在考题中占一定比例。
(3)考题类型:在一份试卷中,包括客观性试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主观性试题,如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
基于网络考核的考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等。
国开分部教学处文法教学部审定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