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系统技术投标方案

XXX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1. 项目概述 (14)

1.1.项目背景

14

1.2.项目概况

16

1.3.项目建设目标

18

1.4.项目建设内容

19

1.5.项目特点及重难点

26

1.6.项目建设标准依据

28

2. 项目需求分析 (29)

2.1.平台建设整体需求

29

2.1.1.建设指标要求

29

2.1.2.平台技术需求

30

2.1.

3.平台安全需求

32

2.2.平台系统应用对象分析

33

2.2.1.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工作人员

33

2.2.2.条线业务部门及相关领导

33

2.2.

3.社区办事居民

33

2.3.业务需求分析

34

2.3.1.业务功能分析

34

2.3.2.业务流程分析

36

2.4.平台功能需求

41

2.4.1.公共服务事务受理服务需求

41

2.4.2.业务整合对接需求

43

2.4.

3.后台管理需求

43

2.4.4.综合绩效评估和分析决策需求

45

2.5.业务梳理及规范与标准制定需求

46

2.6.配套硬件建设需求

47

2.6.1.网络与安全设备需求

47

2.6.2.主机与存储设备需求

48

2.7.项目实施进度需求

53

2.8.用户培训需求

53

2.9.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需求

54

3. 平台设计总体方案 (56)

3.1.平台设计思路

56

3.1.1.平台设计原则

56

3.1.2.平台技术路线

58

3.2.平台整体框架

60

3.3.平台组成及功能概述

64

4. 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66)

4.1.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68

4.1.1.工作标准化体系

68

4.1.2.平台运营技术标准

70

4.2.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

72

4.2.1.事务受理服务子系统

72

4.2.2.业务整合对接子系统

77

4.2.3.后台管理子系统

78

4.3.综合绩效评估和分析决策系统

81

4.3.1.账号权限管理

81

4.3.2.总体情况统计

82

4.3.3.区级重要事项统计

82

4.3.4.阶段分类汇总统计

83

4.4.智能社工服务门户系统

84

4.4.1.办事指南

84

4.4.2.信息查询

84

5. 平台配套硬件及设施建设方案 (85)

5.1.网络与安全设备

85

5.2.主机与存储设备

86

6. 项目实施与管理 (91)

6.1.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91

6.2.项目实施管理及人力配置

93

6.2.1.项目实施管理组织

93

6.2.2.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94

6.2.3.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95

6.3.项目实施方案

99

6.3.1.需求调研

99

6.3.2.编制服务规范和业务手册

100

6.3.3.软件设计开发

100

6.3.4.软硬件支撑设备采购安装

100

6.3.5.平台系统部署安装及测试

101

6.3.6.系统初始化及数据入库

102

6.3.

7.平台系统集成及调试

102

6.3.8.用户培训

103

6.3.9.系统试运行及调整完善

103

6.3.10.项目验收

105

6.3.11.项目交付推广

105

6.4.项目验收方案

105

6.4.1.验收测试大纲

106

6.4.2.项目验收

117

6.5.进度保证措施

126

6.5.1.项目进度控制主要手段

126

6.5.2.进度控制内容

128

6.5.3.对项目的不同阶段进度控制

130

6.5.4.对进度落后时的重计划措施

131

7. 项目售后维护服务承诺 (132)

8. 技术培训方案 (138)

8.1.概述

138

8.2.培训组织保障

139

8.3.培训需求及对象

140

8.3.1.培训需求

140

8.3.2.培训目的

141

8.3.3.培训对象范围

142

8.4.培训安排

142

8.4.1.培训讲师及教材

142

8.4.2.培训方式

143

8.4.3.培训地点

143

8.5.培训质量控制

144

8.6.培训内容

145

8.6.1.培训课程

145

8.6.2.培训时间安排

145

8.6.3.培训的材料和文件

147

9. 本地化售后服务机构 (14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城市建设发展的繁重任务,担负着协调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等各种关系和谐相处的重大任务,是构建小康城市、和谐社会的基础单位,它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集聚点、利益诉求的交汇点、矛盾纠纷的聚焦点,日益成为基层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的中心。做好社区事务管理和社区服务已成为改善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根基,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城市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总体部署,积极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1号)文件精神,发挥社区信息化在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推动基层社会服务

管理创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编办等部委2013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3]733号)“实现国家信息资源库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业务信息在相关政务部门间的协议共享,基本满足各部门履行职能的实际业务需求,充分发挥国家政务信息化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积极作用”的精神,对以信息共享和协同为主要特征的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越来越迫切,在这种背景下,2013年10月31日,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2013]170号),标志着我国社区信息化从各地自发探索状态进入了统筹发展的新阶段,文件明确指出“应用功能集成、界面规范、部署集中的政府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政府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迁移或集成”。

XXX政府作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中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为进一步提升街道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出了在保留现有投

资,最大程度利用原有投入设备和业务系统,实现和原有重要业务系统的对接的前提下,建设XXX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以预约引导、综合受理、现场办理为指引,优化街道行政管理和服务流程、归并窗口设置、专线集成整合、一窗受理,实现街道行政管理和服务分类一窗受理或基本一窗式受理,使一窗式综合受理窗口比例大于80%;通过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街道与社区两级联动、上下有序的受理模式,让行政管理和服务各渠道公开的信息内容如政策明确、告知清楚、过程透明、回执规范等保持一致;实现行政管理和服务受理数据的沉淀、工作量考核、数据统计、管理分析、报表打印等数据分析功能;实现能从事项、时间段、事项所属业务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等多个维度对行政审批事项和社会服务事项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1.2.项目概况

XXX民政局为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同时通过服务体现管理,在管理中提升服务,为广大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XXX政府提出了在保留现有投资,最大程度利用原有投入设备和业务系统,实现和原有重要业务系统的对接的前提下,建设XXX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软件系统,实现以市民服务需求为驱动力,通过政务创新的“一门式”原理与实践,探索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方向,促进政府服务效能的提高,推进服务政府建设。通过XXX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软件系统的建设,实现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咨询、受理、办理、出证等服务,同时能实现“一窗式”办理所有业务部门事项,通过“前台一口受理,后台业务协同”服务模式,各条线职能部门逐步不再单独设立业务服务窗口,行政服务中心的所有服务窗口接受辖区群众各类办事需求,实现“一窗”能办多件事。为下一步“同区通办、全程公开”目标提供信息化支撑。

XXX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软件系统项目建设包括对XXX各街道服务事项按照一门式的要求进行梳理和流程再造,编制XXX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服务事项目录,编制XXX “一门式”公共服务事项业务手册,实现对XXX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还包括业务应用系统设计及实施、系统软硬件采购和整体平台集成工作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服务事项以预约引导、综合受理、现场办理为指引,优化项目流程、归并窗口设置、专线集成整合、实现一窗受理、分类一窗受理或基本一窗式受理;建

立街道与社区两级联动、上下有序的受理模式,达到保证本项目涉及的各渠道信息公开内容的一致性;实现受理数据沉淀、工作量考核、数据统计、管理分析、报表打印等数据分析功能;实现从事项、时间段、事项所属业务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多个维度对行政审批事项和社会服务事项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1.3.项目建设目标

在保留现有投资,最大程度利用原有投入设备和业务系统,实现和原有重要业务系统的对接的前提下,按照“硬件设施配置齐全、软件系统功能完善、规章制度配套科学、服务运行高效便捷”的要求,着眼于强化功能,立足于规范建设,在武昌全区各街道建成21个街道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建设一门式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以预约引导、综合受理、现场办理为指引,优化项目流程、归并窗口设置、专线集成整合、实现一窗受理的思想,统一办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建立街道与社区两级联动、上下有序的受理模式,为窗口服务人员和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一体化的多渠道办事审批服务,为政府部门民生服务和管理提供标准化管理,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快捷的公共服务,实现受理数据沉淀、

工作量考核、数据统计、管理分析、报表打印等数据分析功能,从而提高社区治理运行效率,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

1.4.项目建设内容

XXX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软件系统项目的建设包括街道公共服务事项业务手册的编制和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软件业务应用系统设计及实施、系统软硬件采购和整体平台集成工作。

1、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是对XXX各街道服务事项按照一门式的要求进行梳理和流程再造,编制XXX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服务事项目录,编制XXX“一门式”公共服务事项业务手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对公开政务服务信息,办理事项的主体、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结果、收费标准及依据和监督渠道等全面公开。规范内部运行机制,推行联合审批、首问负责、告知承诺、全程代理、限时办结、责任追究、效能评估等制度;严格落实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其建设内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及社会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或“一门式”服务事项标准化手册编制、行政审批事项及社会服务事项流程梳理规范;还包括一门式公共服

务系列规范编制,即“一门式”业务综合受理窗口操作细则、场地建设标准化规范、日常运营、服务和考核激励规范的编制。

2、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软件建设

在保留现有投资,最大程度利用原有投入设备和业务系统,实现和原有重要业务系统的对接前提下,按照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建设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子系统、业务整合对接子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公共服务综合绩效评估和分析决策系统,集成和对接各部门的业务审批系统,实现业务数据集中、业务系统共享协同,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

建立以预约引导、综合受理、现场办理为指引,优化项目流程、归并窗口设置、专线集成整合、实现一窗受理,实现分类一窗受理或基本一窗式受理,一窗式综合受理窗口比例大于80%;建立街道与社区两级联动、上下有序的受理模式,保证本项目涉及的各渠道信息公开内容的一致性,如政策明确、告知清楚、过程透明、回执规范等;实现受理数据沉淀、工作量考核、数据统计、管理分析、报表打印等数据分析功能;民生数据决策分析系统能从事项、时间段、事项所属业务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多个维度对行政审批事项和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