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汽车底盘维修案例
汽车维修专业典型案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分层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自“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以来,从企业调研入手,紧扣顶层设计,细化建设任务,以“分层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实训室建设为保障,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一、实施背景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自1998年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社会培养了14届毕业生,输送了近3000名汽车维修人才,为我们徐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汽修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虽然仍为我校第一大专业,每年的招生都还能维持三到四个班的水平,但在专业建设发展中,已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积极性差,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自身规划;对专业的前景不明了,为了毕业而学习,不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是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一,有的有汽车维修经验,却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有的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却没有实践能力或者经验;部分专业教师是由其他专业通过汽车维修专业学习转过来的。
三是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滞后于现在的职业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与汽修专业培养目标脱节。
四是实习基地建设落后,设备简陋、陈旧、不配套。
五是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没有深度的合作,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出现一定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主要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瞄准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根源,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校企联动机制推动国家示范校建设和“分层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具体工作目标是:1.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符合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2. 建成一支“双师”型教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形成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机制;3. 构建基于企业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4.充实专业实训设备,使之符合专业教学要求;5. 加强与汽车维修企业的联系,进行深度合作。
车损险案例

The end...
案例分析3
4. 案件点评 根据保险条款规定,遭受损失后,未经必要修理继续使 用保险车辆,致使损失扩大部分保险公司不予赔偿,故保险 公司对发动机损坏部分不予赔偿。 此案提醒驾驶人员,在不熟悉车辆构造情况下,发生事 故后不要擅自发动车辆,应注意保护现场,同时及时报警并 与保险公司联系,否则因擅自启动车辆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 可不予赔偿。
案例分析3
1. 案情介绍 杨先生驾驶车辆在行驶中为躲避行人撞上马路边石,致使 车辆严重受损,当时杨先生在底盘受损、漏油的情况下启动汽 车驶入辅路,后向保险公司报案,提出索赔申请。经检验车辆 底盘受损修理费用9 784元,发动机受损修理费用4 685元。杨 先生为自己的车投保了车辆损失险。保险公司怎样回应杨先生 的索赔请求? 2. 理赔关键 车辆撞上马路边石只造成底盘受损,而发动机的损坏是由于 杨先生在底盘受损、漏油的情况下启动汽车驶入辅路,才使发 动机发生严重损坏。那么杨先生采取的这种做法是否属于“合 理的、必要的施救措施”成为本赔案是否赔偿发动机损失的关 键。
案例分析4
1. 案情介绍 2010年6月21日,沈阳某货物运输有限公司向某保险公司 投保解放半挂牵引车,分别投保了车辆损失险,保险金额20 万元;第三者责任险,保险限额30万元;车上人员责任险3 人,每人保险金额5万元;并同时投保挂车车损险和三者险。 2010年11月20日,司机赵某驾驶解放半挂牵引车,牵引 挂车,行驶至环城高速公 路匝道处,因未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在弯道减速时,紧急 制动刹车,致使车厢内钢筋向前涌出,砸到驾驶室后方,造 成车辆损坏,司机赵某和随车人员薛某当场死亡。经交警处 理,赵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案例分析4
4. 案件点评 此案涉及被保险车辆损失和车上人员伤亡损失,适用的保险条款 包括营业用汽车损失保险条款和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 营业用汽车损失保险条款规定:保险车辆所载货物坠落、倒塌、 撞击、泄漏造成的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车上人员责任保险条 款规定: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被保险车辆上人员的伤亡,依法应由 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负责赔偿。 通过对保险条款的分析,可以看出,汽车损失保险责任中的碰撞 责任,在保险术语中有特定的意义,并且保险术语的解释属于保险 条款的内容。车辆装载货物以后,车辆和货物即成为一体,车载货 物撞击本车辆造成的损失不属于保险碰撞责任。 通过对保险条款的分析,还可以看出,第三者责任保险及附加车 上人员责任险中的保险责任是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依法由被保险 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因此,车上人员人身伤亡的损失是属于保 险责任的。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 掌握汽车底盘主要部件的构造与维修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概述汽车底盘的作用汽车底盘的构成2. 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3. 变速器的构造与维修变速器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变速器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变速器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4. 驱动桥的构造与维修驱动桥的类型和性能参数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驱动桥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5. 转向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转向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转向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底盘各个部件的结构和维修操作过程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底盘部件的拆装和维修技巧4. 讨论法:分组讨论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 教具:汽车底盘各个部件的实物或模型、工具、设备3. 课件:教案对应的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2. 实操考核:设置底盘部件拆装和维修的实操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4.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六、第六章教案内容: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制动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七、第七章教案内容:行驶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行驶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行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行驶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八、第八章教案内容:悬挂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悬挂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九、第九章教案内容:轮胎与车轮的构造与维修1. 轮胎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维修更换方法2. 车轮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维修更换方法3. 轮胎与车轮的匹配及注意事项十、第十章教案内容:汽车底盘的诊断与维修1. 汽车底盘故障诊断的方法及工具2.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3. 汽车底盘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十一、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五汽车底盘维修经典案例

案例五一、高速行驶是方向盘震动1、原因分析汽车在高速行驶或在某一较高车速行驶时出现行驶不稳、摆头,甚至方向盘抖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⑴前轮定位角失准,前束过大。
⑵前轮胎气压过低或由于轮胎修补、异常磨损等原因引起动不平衡。
⑶钢圈变形、制动鼓平衡性差。
⑷传动系统零部件安装松动。
⑸传动轴弯曲,动平衡差,车桥变形⑹减震器故障。
⑺主减速器异常磨损或间隙过大。
高速振摆有两种情况,一是随着车速的提高振摆渐强烈,二是在某一较高车速出现振摆,并引起方向盘抖动,过了这一车速则振动明显降低,后一种情况,称之为共振。
2、检查方法可先架起驱动桥,前轮加塞安全三角木,启动发动机并逐步换入高速档,使驱动轮达到原来出现摆振的速度。
由于此时前桥处于静止状态,若车身或方向盘仍然出现抖动,则为传动系统引起的振摆,可从传动轴、主减速器及后桥的其它零部件上查找原因;若达到原先摆振的速度,汽车不出现抖动,则基本可确定是前桥部分存在故障,可用车轮定位仪检查车轮定位和前束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轮胎是否变形过大和用轮胎平衡机检查车轮动平衡情况。
在平时处理这种高速摆振时,某些型号的车辆,在某一特定车速范围出现共振现象,如更换新钢圈、新轮胎后,故障现象消失,但行驶1万公里左右,又会出现同样故障,经更换大规格钢圈和轮胎后,故障则完全消除。
从中可以推断,原车配置的钢圈和轮胎可能偏小,在车辆满载及超载情况下,载荷超过了钢圈和轮胎的承载能力,导致钢圈及轮胎变形,引起车辆共振。
公交车由于超载情况比较普遍,此类情况更易发生。
二、转向沉重1、原因分析转向沉重的原因较多,但通常有以下几点:⑴轮胎气压不足,尤其是前轮气压不足,转向会比较吃力。
⑵助力液压油不足,助力泵至方向机的油路有皱褶,导致方向机供油不足。
⑶转向助力泵损坏或型号不对,导致供油不足。
⑷方向机内部发卡。
⑸前轮定位不准,如主肖后倾角过大,转向就会沉重。
2、诊断及处理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检查轮胎气压、助力油壶的油量是否符合要求,再检查油路是否有皱褶,一般来说,如果是⑵、⑶、⑷这三种原因引起的故障,转向时都会有异响。
汽车底盘修理之案例1

汽车底盘修理之案例1汽车底盘修理之案例 1 一汽丰田卡罗拉轿车抬起离合器踏板时,车身抖动严重(1)故障现象一汽丰田卡罗拉轿车,行驶里程为11.85万公里。
车辆起步时踩下离合器踏板,当慢慢抬起离合器踏板时,车速提高不柔和、不平稳,而是车身严重抖动,直到离合器完全接合为止。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变换挡位时,也能感觉到出现离合器的抖动现象。
(2)故障原因发动机飞轮松动(3)故障诊断这是离合器接触不良的较典型故障现象。
根据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检查:首先检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正常。
反复踩、抬离合器踏板,没有发卡、迟滞现象,说明分离轴承进退灵活,工作正常。
拆下变速器,检查变速器的输入轴花键,良好,检查离合器盖上的固定螺栓,没有松动。
拆下离合器压盘总成,从动盘上的膜片弹簧、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毂花键均正常,摩擦片厚度也合适。
用手前后扳动飞轮,发现飞轮有轴向窜动现象。
检查飞轮紧固螺栓,已经松动。
拆下飞轮固定螺栓,发现螺栓的螺纹已损坏。
询问驾驶人,驾驶人说该车前段时间更换过曲轴后油封,可能在装配飞轮螺栓时,不小心损坏了螺纹,使螺栓的紧固力矩不足,导致螺栓逐渐松动。
更换飞轮新螺栓,并在螺纹上涂上密封胶后按规定力矩紧固飞轮螺栓。
装复离合器、变速器后试车,离合器不再抖动,故障排除。
汽车底盘修理之案例 2 速腾轿车车辆行驶时车前下部有异响(1)故障现象速腾轿车,行驶里程为12万公里。
驾驶人说,车辆行驶一段距离后,车辆的前下部发出有节奏的“轰、轰”声音,车辆的速度越高,异响声音的频率也越快。
在车内前排乘员侧的位置两脚明显有振动感。
(2)故障可能原因右传动轴内球笼损坏(3)故障诊断首先上路试车,当异响出现后,摘下变速器挡位,踩下并抬起离合器踏板,该异响没有变化,说明故障不在离合器和变速器。
将车开回修理厂,用举升器举升车辆,使车辆在没有负荷的情况下低速运转,没有异响出现。
用异响听诊器查听两前轮轴承,没有杂音。
将车辆的前、后轮轮胎对换,路试后异响仍旧存在。
奥迪轿车故障案例(五)

奥迪轿车故障案例(五)作者:文/北京李玉茂来源:《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7年第2期20 奥迪A6转向异响故障现象一辆2006 年产一汽奥迪A6 C6 轿车,搭载2.0L BPJ型涡轮增压发动机,行驶里程236 736km,车主反映启动发动机后转向时有异响。
故障诊断与排除1. 打开发动机舱盖,看到机舱左侧有大量转向助力油,且助力油罐内没有油。
清洗发动机舱,加入助力油,启动发动机转向无异响,行驶20min 后转向沉重,并听见“嗡嗡”异响。
停车检查看到机舱左侧又出现助力油,检查助力油是从油罐通气孔流出。
2. 根据经验,怀疑油罐内的回油管滤网脱落,回油在油罐内产生涡流搅起空气,助力泵将空气吸入系统,含有空气的助力油再回到油罐时从通气孔喷出。
3. 打开助力油罐盖,发现助力油温度很高,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油温为110℃,判断是助力油温度过高出现沸腾,使系统内产生气阻而发出异响。
4. 检查助力油散热管正常,助力油回油管正常,用压力表测量助力泵高压端压力,启动发动机待压力升至最高,然后关闭压力表阀门,压力为110bar(1bar=105Pa),正常。
打开压力表阀门,看到压力一直保持80bar 不能回零,说明高压油管内堵塞。
5. 拆卸检查助力高压油管,看见油管内有白色塑料堵在转向机进油口处( 图35),使高压油管内的压力长时间过高,助力油过热,转向时高压油管振动并发出异响。
剖开高压油管,发现白色塑料是油管内的脱落物。
更换高压油管后,故障排除。
故障点:助力高压油管损坏。
21 奥迪A6凉车启动困难故障现象一辆2005 年产一汽奥迪A6L C6 轿车,搭载3.0L 型号为BBJ 发动机,行驶里程126615km,车主反映热车启动正常,凉车(5℃以下) 启动困难,温度越低启动则需越多次,出现故障时仪表有多个警报灯点亮。
故障诊断与排除1. 用VAS5052 检测有6 个控制单元无法进入( 图36、图37),分别是:15 安全气囊、03 制动电控系统、53 停车制动器、02 变速器电控系统、55 大灯照明距离调节装置、01 发动机电控系统。
详解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及典型故障案例(五)

详解车辆稳定控制系统及典型故障案例(五)作者:杨老师来源:《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8年第4期(接上期)上期介绍了宝马车系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各功能的原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的内容主要是针对E7X和第五代7系F0X,由于年款的不同以及车型配置的差异,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子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本期开始,笔者将精选几个典型的宝马车系车身稳定系统维修案例,以期通过实际的维修案例让广大读者能对车身稳定系统的逻辑功能及控制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
案例1:高速时方向和制动失控一车主投诉,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突然出现侧向滑移,方向盘可以转动,但不能改变行驶方向,且踩制动踏板时无制动效果,之后多个故障灯点亮报警,最后导致车辆与护栏发生剐蹭。
据车主反映,当时车速并不高,大概在70~80km/h之间,因此,车主坚称是车辆存在故障才导致车辆打滑失控,从而引发了事故。
那么,到底是车辆失控导致的事故,还是因为车辆存在故障引发失控而导致的事故?这是车主与厂家争论的焦点,也是我们调查的关键点!为了寻找真实的答案,通过详细检查,我们得到的重要信息有以下几点:1.连接专用诊断仪,发现车辆相关系统存有如图27所示历史故障代码。
2.四个轮胎的气压均在标准范围内,底盘没有碰撞痕迹,悬架没有任何变形或损坏,轮毂没有可见变形,但两个后轮(驱动轮)的轮胎花纹已磨损至极限状态(图28)。
3.外出路试,车辆仪表台上没有任何报警灯点亮,也未发现转向系统及制动系统有任何异常的迹象。
4.调取网关以及相关各个模块的数据发现,车辆在108km/h就已经出现了失控。
当车速在87km/h时,在短短的1s之内车速从87km/h骤减至68km/h,说明此时发生了碰撞,而在发生碰撞之后车身稳定系统也报出了“转向角与惯性值信号不可信”的故障代码。
车辆信息报文含义与故障代码细节记录如图29所示。
根据上述这些信息,笔者认为该车在积水路面高速行驶时,由于轮胎花纹几乎被磨平,已不具备任何排水性能,从而导致车辆发生侧滑,引发事故。
汽车底盘异响故障排除案例

汽车底盘异响故障排除案例
前几天,我一哥们儿开着他那辆老车来找我,愁眉苦脸的,说他那车底盘老是“咔咔”响,就像有个小怪兽在车底下敲鼓似的。
我一听,行嘞,那就开始检查呗。
我先把车开到一个平坦的地方,让他在车里按照平时听到异响的驾驶方式开着,我就在车外面听声音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他一启动车,稍微一加速,那“咔咔”声就来了。
我趴在地上听了听,感觉声音像是从前面传出来的。
我就先从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开始看——轮胎。
我仔细瞅了瞅轮胎,发现轮胎花纹里卡了不少小石子儿。
我就拿个小工具把那些石子儿都抠了出来,心里想着,说不定就是这些小石子儿在捣乱呢。
弄完之后,我让哥们儿再开一圈试试。
结果,那讨厌的“咔咔”声还是没消失,看来不是石子儿的锅。
那接着找呗。
我又把车支起来,检查底盘的悬挂系统。
我看到下摆臂的球头那儿有点磨损,橡胶套也有点破损。
我就跟哥们儿说:“你看这儿,就像人穿破了鞋子一样,它这儿不舒服了,肯定就会闹别扭发出响声。
”
于是,我就把下摆臂球头和橡胶套都给换了。
这一换完,再让哥们儿开车一试,你猜怎么着?那烦人的异响还真没了!车开起来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我那哥们儿笑得嘴都合不拢了,直夸我是“汽车神医”呢。
这就是一个汽车底盘异响的故障排除小案例,有时候底盘异响可能是个小问题,但要是不及时处理,小毛病也可能变成大麻烦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五
一、高速行驶是方向盘震动
1、原因分析
汽车在高速行驶或在某一较高车速行驶时出现行驶不稳、摆头,甚至方向盘抖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⑴前轮定位角失准,前束过大。
⑵前轮胎气压过低或由于轮胎修补、异常磨损等原因引起动不平衡。
⑶钢圈变形、制动鼓平衡性差。
⑷传动系统零部件安装松动。
⑸传动轴弯曲,动平衡差,车桥变形
⑹减震器故障。
⑺主减速器异常磨损或间隙过大。
高速振摆有两种情况,一是随着车速的提高振摆渐强烈,二是在某一较高车速出现振摆,并引起方向盘抖动,过了这一车速则振动明显降低,后一种情况,称之为共振。
2、检查方法
可先架起驱动桥,前轮加塞安全三角木,启动发动机并逐步换入高速档,使驱动轮达到原来出现摆振的速度。
由于此时前桥处于静止状态,若车身或方向盘仍然出现抖动,则为传动系统引起的振摆,可从传动轴、主减速器及后桥的其它零部件上查找原因;若达到原先摆振的速度,汽车不出现抖动,则基本可确定是前桥部分存在故障,可用车轮定位仪检查车轮定位和前束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轮胎是否变形过大和用轮胎平衡机检查车轮动平衡情况。
在平时处理这种高速摆振时,某些型号的车辆,在某一特定车速范围出现共振现象,如更换新钢圈、新轮胎后,故障现象消失,但行驶1万公里左右,又会出现同样故障,经更换大规格钢圈和轮胎后,故障则完全消除。
从中可以推断,原车配置的钢圈和轮胎可能偏小,在车辆满载及超载情况下,载荷超过了钢圈和轮胎的承载能力,导致钢圈及轮胎变形,引起车辆共振。
公交车由于超载情况比较普遍,此类情况更易发生。
二、转向沉重
1、原因分析
转向沉重的原因较多,但通常有以下几点:
⑴轮胎气压不足,尤其是前轮气压不足,转向会比较吃力。
⑵助力液压油不足,助力泵至方向机的油路有皱褶,导致方向机供油不足。
⑶转向助力泵损坏或型号不对,导致供油不足。
⑷方向机内部发卡。
⑸前轮定位不准,如主肖后倾角过大,转向就会沉重。
2、诊断及处理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检查轮胎气压、助力油壶的油量是否符合要求,再检查油路是否有皱褶,一般来说,如果是⑵、⑶、⑷这三种原因引起的故障,转向时都会有异响。
三、行驶时跑偏
1、故障现象
检查跑偏,一般是在行驶时,摆正方向盘,然后放开方向盘行驶,看汽车是否走直线。
如果不走直线,就是行驶跑偏。
注意一定要把行驶跑偏和制动跑偏加以区别。
2、原因分析
⑴左右轮胎气压不一致,这时由于左右轮胎的行驶阻力不等,会导致行驶跑偏。
⑵车桥移位,导致车辆左右两边的轴距不等。
⑶前轮定位不准。
左右前轮外倾角、主肖后倾角、主肖内倾角、前束等距不合要求,都会导致车辆行驶跑偏。
3、诊断及处理
检查左右两边车胎气压是否一致,用车轮定位仪检查车轮定位(包括车桥定位和前后轮定位)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适当调整。
一辆1994年产丰田佳美轿车,装备了4缸电喷发动机,行驶里程12万km,来我校汽修厂维修。
用户报修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底盘部分有异响。
经试车,发现此车低速行驶在颠簸路段上汽车散热器时,车辆下部不时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
热车行驶时,声音尤为明显。
根据以往的经验,此种声音为部件松旷后相互撞击所发生的。
在进行了常规检查后,初步确认为右侧转向拉杆球头松旷,于是更换了新的转向拉杆球头。
重新进行试车时,发现异响依然存在。
所以又检查了此车悬挂部位的螺栓与螺母的紧固程度,也未发现异常现象。
接着,又检查了此车前部减振器、下摆臂与前驱动轴,均属正常。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决定再次试车。
在将车预热后,低速行驶在颠簸的土路上,感觉此车车身左右晃动时异响最为明显,而且声音依然在转向机附近。
这时,灵机一动,下车用力左右摇晃车身,异响随车身晃动又出现了。
这下问题就好办了,随后将车开回厂内,并架在举升机上,让同事帮助晃动车身,而笔者则站在车下,用手触摸部件,感觉转向机随异响有同样频率的振动。
于是,将转向机解体。
发现转向齿条有磨损,且与衬套配合间隙过大。
所以当车辆晃动时,齿条与衬套相互碰撞,导致了异响的产生。
在更换了转向器后,试车一切正常,故障被排除了。
总结:
该故障的诊断过程,可以看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外部的碰撞或机件的老化、磨损,会出现故障。
有时也会伴随故障而产生一些异常的噪声,有些异响虽很相似,但故障部位却不尽相同。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仔细、认真地检查,有时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故障做出准确的判断,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