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A题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7年D题巡检线路的排班及优秀论文精选

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D题巡检线路的排班某化工厂有26个点需要进行巡检以保证正常生产,各个点的巡检周期、巡检耗时、两点之间的连通关系及行走所需时间在附件中给出。
每个点每次巡检需要一名工人,巡检工人的巡检起始地点在巡检调度中心(XJ0022),工人可以按固定时间上班,也可以错时上班,在调度中心得到巡检任务后开始巡检。
现需要建立模型来安排巡检人数和巡检路线,使得所有点都能按要求完成巡检,并且耗费的人力资源尽可能少,同时还应考虑每名工人在一时间段内(如一周或一月等)的工作量尽量平衡。
问题1.如果采用固定上班时间,不考虑巡检人员的休息时间,采用每天三班倒,每班工作8小时左右,每班需要多少人,巡检线路如何安排,并给出巡检人员的巡检线路和巡检的时间表。
问题2.如果巡检人员每巡检2小时左右需要休息一次,休息时间大约是5到10分钟,在中午12时和下午6时左右需要进餐一次,每次进餐时间为30分钟,仍采用每天三班倒,每班需要多少人,巡检线路如何安排,并给出巡检人员的巡检线路和巡检的时间表。
问题3.如果采用错时上班,重新讨论问题1和问题2,试分析错时上班是否更节省人力。
化工厂巡检路径规划与建模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化工厂巡检路径规划与排班问题。
为提高巡检效率,优化资源分配,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巡检路径。
通过对化工厂巡检工作内容和特点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目标体系及约束条件,建立了最短路径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使用lingo和Excel求解,得到巡检人员最少的优化方案。
针对问题一:以每班需巡检人员尽可能少,工作量尽可能平衡为目标,以固时上班、无休息时间、每条线路周期不超过35min、每天三班制、每班8小时左右为约束,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用图论法求解。
先考虑分区,以线路周期内包含尽可能多巡检点与最短路径为目标,将所给巡检点连通图分组,得到共5条巡检路线,最少需5名巡检人员,如路线:22-21-4-2-1-3-6-14-21(具体巡检路线见正文图6,巡检时间表见附录表1、2、3)。
D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017年D题巡检线路的排班及优秀论文精选

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D题巡检线路的排班某化工厂有26个点需要进行巡检以保证正常生产,各个点的巡检周期、巡检耗时、两点之间的连通关系及行走所需时间在附件中给出。
每个点每次巡检需要一名工人,巡检工人的巡检起始地点在巡检调度中心(XJ0022),工人可以按固定时间上班,也可以错时上班,在调度中心得到巡检任务后开始巡检。
现需要建立模型来安排巡检人数和巡检路线,使得所有点都能按要求完成巡检,并且耗费的人力资源尽可能少,同时还应考虑每名工人在一时间段内(如一周或一月等)的工作量尽量平衡。
问题1.如果采用固定上班时间,不考虑巡检人员的休息时间,采用每天三班倒,每班工作8小时左右,每班需要多少人,巡检线路如何安排,并给出巡检人员的巡检线路和巡检的时间表。
问题2.如果巡检人员每巡检2小时左右需要休息一次,休息时间大约是5到10分钟,在中午12时和下午6时左右需要进餐一次,每次进餐时间为30分钟,仍采用每天三班倒,每班需要多少人,巡检线路如何安排,并给出巡检人员的巡检线路和巡检的时间表。
问题3.如果采用错时上班,重新讨论问题1和问题2,试分析错时上班是否更节省人力。
研究巡检路线的排班状况及优化问题摘要在确保某工厂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以减少人力资源为目的,让工人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且每名工人的工作量尽可能均衡,确定巡检人员数量,制定恰当的工作时间表和工作路线图。
针对问题一:以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0-1规划进行建立,先利用excel对附件的数据进行处理,借助lingo软件运行,结合人工对数据的整理,得出要完成该任务每班需要5个工人巡检较为理想,该5个工人具体巡检时间(见表6-1至表6-5)和巡检路线(如图6-2至图6-6)。
针对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满足巡检工人2小时左右休息一次,因固定上班时间,三班倒,则假设三个班在固定时间进餐,不考虑进餐时间,以时间最少为目标函数,增加约束条件,建立0-1规划,利用lingo软件运行以及对数据的整理,得到每班需要6个工人巡检较为理想,其巡检时间(见表6-7至表6-12)和巡检路线(如图6-9至图6-14)。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参考答案

201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
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分别记为1类区、2类区、……、5类区,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
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 厘M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记录采样点的位置。
应用专门仪器测试分析,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
另一方面,按照2公里的间距在那些远离人群及工业活动的自然区取样,将其作为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
附件1列出了采样点的位置、海拔高度及其所属功能区等信息,附件2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采样点处的浓度,附件3列出了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现要求你们通过数学建模来完成以下任务:(1> 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 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4> 分析你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应收集什么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如何建立模型解决问题?题目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某城区警车配置及巡逻方案的制定问题,建立了求解警车巡逻方案的模型,并在满足D1的条件下给出了巡逻效果最好的方案。
在设计整个区域配置最少巡逻车辆时,本文设计了算法1:先将道路离散化成近似均匀分布的节点,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约等于一分钟巡逻路程。
201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a题国一优秀论文doc

201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a题国一优秀论文.doc201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a题国一优秀论文.doc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摘要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动器的设计也成为车辆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在车辆设计阶段需要在制动试验台上对路试制动情况进行模拟,本文主要对制动试验台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
对问题1,我们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把车辆平动时具有的动能等效地转化为试验台上飞轮和主轴等机构转动时具有的转动动能,以此求得等效的转动惯量为。
对问题2,根据刚体转动知识建立了飞轮转动的积分模型,求得3个飞轮的转动惯量,进而可以组合成8种机械惯量。
由电动机补偿惯量的范围及问题1等效的转动惯量,可以计算出需要电动机补偿的惯量为,或,考虑节能时,取补偿惯量为。
对问题3,由机械动力学知识建立刚体转动的微分模型,可以得到电动机驱动电流依赖于可观测量(主轴的扭矩)的数学模型表达式为,代入已知数据可以计算出驱动电流为。
对问题4,通过固定机械惯量与路试时的转动惯量进行比较,确定电惯量的补偿量,进而确立了混合惯量模拟方法,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求出主轴扭矩为恒定值,又对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用隔项逐差法分析了相对误差的大小分别为,可以得知该控制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对问题5,我们可以根据自动控制原理建立单闭环反馈系统,通过传感器检测出主轴的扭矩,通过线性关系建立差分模型,可依据前一时间段观测到的瞬时扭矩,求出前段时间的电流值,并可预测出本时段驱动电流的值。
将能量误差等效为预测电流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利用问题4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到的相对误差为,此控制方法比较合理。
对问题6,我们分析了上个模型在实际模拟时要受到转速的影响,可在模型5的系统上再加上一个转速反馈,建立双闭环反馈系统,反应了转速与扭矩的关系(常数),可预测出下段时间的电流。
由问题4求出扭矩和转速的相对误差的倒数的比重等效为预测的电流、的权重,对其加权求和后计算出与其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此系统的控制方法较问题5更加合理一些。
2018年数模国赛A题

2018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A题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人们需要穿着专用服装以避免灼伤。
专用服装通常由三层织物材料构成,记为I、II、III层,其中I层与外界环境接触,III层与皮肤之间还存在空隙,将此空隙记为IV层。
为设计专用服装,将体内温度控制在37ºC的假人放置在实验室的高温环境中,测量假人皮肤外侧的温度。
为了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请你们利用数学模型来确定假人皮肤外侧的温度变化情况,并解决以下问题:
(1)专用服装材料的某些参数值由附件1给出,对环境温度为75ºC、II层厚度为6 mm、IV层厚度为5 mm、工作时间为90分钟的情形开展实验,测量得到假人皮肤外侧的温度(见附件2)。
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温度分布,并生成温度分布的Excel文件(文件名为problem1.xlsx)。
(2) 当环境温度为65ºC、IV层的厚度为5.5 mm时,确定II层的最优厚度,确保工作60分钟时,假人皮肤外侧温度不超过47ºC,且超过44ºC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3) 当环境温度为80C 时,确定II层和IV层的最优厚度,确保工作30分钟时,假人皮肤外侧温度不超过47ºC,且超过44ºC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附件1. 专用服装材料的参数值
附件2. 假人皮肤外侧的测量温度。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解析

三、解题思路(续)
(4)对于实际储油罐,建立罐体变位后罐内储油量
V与油位高度h及纵向倾斜角度 和 横向偏转角度 之间 的关系模型,即 V。F(,,h)
由于本问较复杂,需要分情况建立模型,可以先考 虑只发生纵向变位的情况。
三、解题思路(续)
球冠Ⅰ的体积表达式为:
其中
三、解题思路(续)
球冠III的体积表达式为:
atabnhaaltanz a2z2a2arcsinaz2a2dz, 0hLltan
V( ,h) atabn
haltan haLltanz
a2z2a2arcsinaz2a2dz,
(Ll)tanh2altan
LabaahLltanz a2z2a2arcsinaz2a2dz, 0hLltan
180
190
200
L 19265.60 21941.18 24674.88 27450.77 30253.25 33066.99 35876.76 38667.27 41423.11 44128.48
h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400
L 46767.21 49322.44 51776.40 54109.93 56302.12 58329.27 60163.39 61768.90 63093.63 64026.17
ax
h
三、解题思路(续)
利用积分可以计算出油位高度为h时实验罐的截面 面积,于是得到油位高度与储油量的计算公式:
V (H ) 2 a b b a (h b )2 b h h 2 a b a rc s in h b b L
其中a,b,L分别是实验罐截面椭圆的长半轴、短半轴 和罐体长度,h为油位高度。
2005-201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B题评阅要点

水质排序最差的地区不一定是污染源最严重的地区。 用长江干流上的 7 个观测站点将长江分 为 6 个江段,逐段计算各江段的排污量,找出主要污染源所在的区域。 首先研究每个江段中污染物浓度 C (mg/L) 的变化规律。由于题目中给出了污染物的降 解系数,附件 3 给出了每个月的污染物浓度、流量、流速等数据,若忽略污染物的局部扩散 (研究的是总体污染) ,在考虑固定时段(月)的污染物浓度时,可利用一般一维水质模型 的近似解 C = C 0 e
2008 A 题评阅要点 ............................................................................................................. 28 2008B 题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 .................................................................................... 29
2009 B 题评阅要点 ............................................................................................................. 40
CUMCM-2009, A 题:第 1 页 / 共 42 页
2005A 题: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对于我国大江大河水资源 的保护和治理应是重中之重。专家们呼吁: “以人为本,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改善人与自然 的环境,减少污染。 ”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水质的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已引起了相关政府 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2004 年 10 月,由全国政协与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保护长 江万里行”考察团,从长江上游宜宾到下游上海,对沿线 21 个重点城市做了实地考察,揭 示了一幅长江污染的真实画面,其污染程度让人触目惊心。为此,专家们提出“若不及时拯 救,长江生态 10 年内将濒临崩溃” (附件1) ,并发出了“拿什么拯救癌变长江”的呼唤(附 件 2) 。 附件 3 给出了长江沿线 17 个观测站(地区)近两年多主要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以及 干流上7个观测站近一年多的基本数据(站点距离、水流量和水流速) 。通常认为一个观测 站(地区)的水质污染主要来自于本地区的排污和上游的污水。一般说来,江河自身对污染 物都有一定的自然净化能力, 即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通过物理降解、 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等使 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反映江河自然净化能力的指标称为降解系数。事实上,长江干流的 自然净化能力可以认为是近似均匀的, 根据检测可知, 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降 解系数通常介于 0.1~0.5 之间,比如可以考虑取 0.2 (单位:1/天)。附件 4 是“1995~2004 年 长江流域水质报告”给出的主要统计数据。下面的附表是国标(GB3838-2002) 给出的《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4 个主要项目标准限值,其中Ⅰ、Ⅱ、Ⅲ类为可饮用水。 请你们研究下列问题: (1)对长江近两年多的水质情况做出定量的综合评价,并分析各地区水质的污染 状况。 (2)研究、分析长江干流近一年多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污染源主要在哪 些地区? (3)假如不采取更有效的治理措施,依照过去 10 年的主要统计数据,对长江未来水 质污染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分析,比如研究未来 10 年的情况。 (4)根据你的预测分析,如果未来 10 年内每年都要求长江干流的Ⅳ类和Ⅴ类水的比 例控制在 20%以内,且没有劣Ⅴ类水,那么每年需要处理多少污水? (5)你对解决长江水质污染问题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2019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大全(共5题)

201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A题高压油管的压力控制燃油进入和喷出高压油管是许多燃油发动机工作的基础,图1给出了某高压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燃油经过高压油泵从A处进入高压油管,再由喷口B喷出。
燃油进入和喷出的间歇性工作过程会导致高压油管内压力的变化,使得所喷出的燃油量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图1 高压油管示意图问题1. 某型号高压油管的内腔长度为500mm,内直径为10mm,供油入口A 处小孔的直径为1.4mm,通过单向阀开关控制供油时间的长短,单向阀每打开一次后就要关闭10ms。
喷油器每秒工作10次,每次工作时喷油时间为2.4ms,喷油器工作时从喷油嘴B处向外喷油的速率如图2所示。
高压油泵在入口A处提供的压力恒为160 MPa,高压油管内的初始压力为100 MPa。
如果要将高压油管内的压力尽可能稳定在100 MPa左右,如何设置单向阀每次开启的时长?如果要将高压油管内的压力从100 MPa增加到150 MPa,且分别经过约2 s、5 s和10 s 的调整过程后稳定在150 MPa,单向阀开启的时长应如何调整?图2 喷油速率示意图问题2.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压油管A处的燃油来自高压油泵的柱塞腔出口,喷油由喷油嘴的针阀控制。
高压油泵柱塞的压油过程如图3所示,凸轮驱动柱塞上下运动,凸轮边缘曲线与角度的关系见附件1。
柱塞向上运动时压缩柱塞腔内的燃油,当柱塞腔内的压力大于高压油管内的压力时,柱塞腔与高压油管连接的单向阀开启,燃油进入高压油管内。
柱塞腔内直径为5mm,柱塞运动到上止点位置时,柱塞腔残余容积为20mm3。
柱塞运动到下止点时,低压燃油会充满柱塞腔(包括残余容积),低压燃油的压力为0.5 MPa。
喷油器喷嘴结构如图4所示,针阀直径为2.5mm、密封座是半角为9°的圆锥,最下端喷孔的直径为1.4mm。
针阀升程为0时,针阀关闭;针阀升程大于0时,针阀开启,燃油向喷孔流动,通过喷孔喷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A题CT系统参数标定及成像
CT(Computed Tomography)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利用样品对射线能量的吸收特性对生物组织和工程材料的样品进行断层成像,由此获取样品内部的结构信息。
一种典型的二维CT系统如图1所示,平行入射的X射线垂直于探测器平面,每个探测器单元看成一个接收点,且等距排列。
X射线的发射器和探测器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整个发射-接收系统绕某固定的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180次。
对每一个X射线方向,在具有512个等距单元的探测器上测量经位置固定不动的二维待检测介质吸收衰减后的射线能量,并经过增益等处理后得到180组接收信息。
CT系统安装时往往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需要对安装好的CT系统进行参数标定,即借助于已知结构的样品(称为模板)标定CT系统的参数,并据此对未知结构的样品进行成像。
请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解决以下问题:
(1) 在正方形托盘上放置两个均匀固体介质组成的标定模板,模板的几何信息如图2所示,相应的数据文件见附件1,其中每一点的数值反映了该点的吸收强度,这里称为“吸收率”。
对应于该模板的接收信息见附件2。
请根据这一模板及其接收信息,确定CT系统旋转中心在正方形托盘中的位置、探测器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该CT系统使用的X射线的180个方向。
(2) 附件3是利用上述CT系统得到的某未知介质的接收信息。
利用(1)中得到的标定参数,确定该未知介质在正方形托盘中的位置、几何形状和吸收率等信息。
另外,请具体给出图3所给的10个位置处的吸收率,相应的数据文件见附件4。
(3) 附件5是利用上述CT系统得到的另一个未知介质的接收信息。
利用(1)中得到的标定参数,给出该未知介质的相关信息。
另外,请具体给出图3所给的10个位置处的吸收率。
(4) 分析(1)中参数标定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新模板、建立对应的标定模型,以改进标定精度和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1)-(4)中的所有数值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
同时提供(2)和(3)重建得到的介质吸收率的数据文件(大小为256×256,格式同附件1,文件名分别为problem2.xls和problem3.xls)
图1.CT系统示意图图2.模板示意图(单位:mm)图3. 10个位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