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措施有哪些
农业节水方面的制度措施

农业节水方面的制度措施
农业节水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系列措施。
在农业节水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制度措施:
1. 水权制度,建立健全的水权制度,明确农业用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激励农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 水资源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期,合理分配农业用水指标,引导农民科学用水。
3. 农业水价改革,通过改革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农业用水价格,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农民节约用水,推动农业节水发展。
4. 水资源补偿机制,建立农业用水资源补偿机制,对农业用水中的节水行为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激励农民采取节水措施。
5. 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农业灌溉管理制度,推广高
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6. 农田水利建设制度,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修建水库、水塘、渠道等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排灌条件,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7.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农民的节水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节水型农业生产模式。
综上所述,农业节水涉及多方面的制度措施,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农业节水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农业节水制度措施的有效实施。
设施农业节水措施

设施农业节水措施
一、改进灌溉技术
改进灌溉技术是设施农业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喷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同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灌溉,以减少蒸发损失。
二、优选种植作物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以适应水分限制和提高抗旱能力。
同时,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作物间距,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
三、精准施肥
精准施肥是提高设施农业节水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地施肥,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减少对水的依赖。
同时,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水体污染。
四、土壤保水
土壤保水是设施农业节水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地膜、增施有机肥、调整土壤酸碱度等,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
五、雨洪利用
雨洪利用是实现设施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可以减少对灌溉水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六、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是提高设施农业节水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控制等,可以实现对设施农业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
七、政策引导与培训
政策引导与培训是促进设施农业节水的重要保障措施。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设施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和技能水平,推动设施农业节水的普及和应用。
农业节水生产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生产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节约用水的技术和措施,来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农田水利效益,保障农产品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农业节水生产措施方案:
1. 高效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微喷、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可使水分直接送达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覆盖耕作:在农田种植作物后,覆盖一层秸秆、塑料薄膜或绿色防护网等物质,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农田的肥力,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减少水分需求。
采用精准施肥技术和有机肥料,可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4. 优质新品种选育:选育耐旱、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可以减少作物生长期的耗水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5. 秸秆还田:将农田收割后的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减少灌溉用水量。
6. 循环水利用:在养殖场和农田周围设置生态池或堰塘,收集雨水和农田排水,用于灌溉或养殖用水。
7.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沟槽、防护林、人工湿地等措施,减少
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8. 合理排水:合理规划农田的排水系统,确保农田排水通畅,避免因积水造成作物水logged。
9. 种植多层作物:采用多层次种植方式,如套作、轮作等,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10. 精确测量用水量:使用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精确测
量农田的用水量,及时调整灌溉水量,减少浪费。
总之,农业节水生产措施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和利用率,保护水资源。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农田用水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农业节水措施

农村农业节水措施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节约用水成为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重要任务。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业用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水资源的使用量。
因此,采取农村农业节水措施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农村农业节水措施。
1. 雨水收集系统农村地区往往存在大量的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农田补水等农业用途。
这需要在农田周围修建一定规模的水库或水塘来存储雨水,以供农民在旱季使用。
2. 水灌溉设施改进传统的洪灌灌溉方式存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而且还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
因此,改进农村的水灌溉设施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方法,可以减少灌溉水的流失和蒸发,使得水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村地区常常存在用水浪费、灌溉效果不佳的问题。
通过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
例如,建立土壤水分监测系统,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来调整灌溉的时间和量。
此外,还可以结合气象信息,科学制定灌溉计划,确保农作物能够得到适度的灌溉。
4. 种植适应节水的作物选择适应节水的作物进行种植也是一种重要的农村农业节水措施。
相比传统农作物,适应节水的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少,但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产量和质量。
这不仅减少了对水资源的依赖,还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5. 农田排水系统改进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农村地区,存在许多农田排水不畅的情况,导致大量的水资源被困在农田中无法有效利用。
因此,改进农田排水系统,保证农田的排水通畅,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
6. 加强农业节水意识除了技术措施外,加强农民的节水意识也是农村农业节水的重要方面。
通过开展农业节水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主动采取节水措施。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农业节水工作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经济支持。
农业节水的途径与措施

农业节水的途径与措施为了完成上述各项任务并达到农业节水的目标,需要找到正确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
除需要有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措施和进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外,遵循农业节水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地研究、示范、推广经济可行的农业节水技术与措施十分重要。
一、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节水技术与综合措施在水资源相对短缺地区,以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扶贫、发展特色农业、外向型农业、“高效、优质、高产”农业等为主要目标,配合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节水示范市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重点区域农业节水综合改造项目实施,通过技术集成、协作攻关、宣传培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高效用水意识,发挥各类农业节水示范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国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已建农业节水工程的巩固和提高。
如广西层层签订节水灌溉推广责任状,黑龙江等地以发展农业节水论英雄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二、实施重点区域的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水权理论,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遵循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原则,实现黄淮海地区(华北平原)、黄河流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一方面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综合治理,保证农民收入不降低;另一方面要实行强制节水。
层层明晰地区间、行业间、部门间在不同水文条件下、不同时期的水权,逐步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既要用经济杠杆防止超定额用水或超采地下水,也需用法律法规禁止超定额用水或超采地下水。
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目前,输水损失过大仍然是造成我国灌溉水浪费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技术,平整土地,提高田间灌溉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发展改进的“长藤结瓜”(结瓜水库和塘堰与排水系统也相连)、“大、中、小,蓄、引、提”灌溉系统,执行“先灌远、后灌近,先灌高、后灌低”的原则,使渠系和田间渗漏水得到充分利用,以提高灌溉水重复利用率和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率。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干旱成为了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业是全球最大的用水行业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干旱影响的行业之一。
因此,采取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是保障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农业节水措施1. 采用滴灌、雨水收集等节水灌溉技术传统的喷淋灌溉系统存在大量水分蒸发损失和土地水盐累积等问题,需要用更加先进的滴灌、喷雾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传统灌溉系统的缺陷。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下雨水进行浇灌,以减少淡水资源的使用。
2. 选择适种适栽作物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选择旱性作物可以减少用水量,例如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
同时,也可以在耕种旱地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物,提高耐旱能力,降低因水分不足而导致的丰收率下降的风险。
3. 使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采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可以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减少用水量。
减灌让指不施肥或少施肥,供给土壤所需水分;增灌退指在生长初期逐渐降低灌溉量,使作物能忍受水分缺乏;轮作则是预先种植短期作物,如青草和绿肥作物,并给土壤留出足够的休闲时间。
4.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较小的农区建立小型水利设施,如小型蓄水池、水窖等,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的用水方式,降低因干旱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业抗旱措施1. 种植抗旱作物为了应对干旱天气的影响,可以选择抗旱能力强的作物培育和种植,例如沙漠植物、灌木、草地等。
2. 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通过适度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水分保持和固碳能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3. 使用现代化的农业设备现代农业设备的普及可以提高耕地水源利用率,降低人工用水成本,加快作物生长进程,这对干旱地区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4. 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在干旱地区,可以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通过建立蓄水池、挖掘地下水井等方式增加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2024年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农用水资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经过净化处理的可利用废水。它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采取多项工程措施,如地上水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体系。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膜上灌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
3、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3.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目前的农业节水方式,无法根本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因为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它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二、节水抗旱栽培措施
1、选用抗旱品种称为作物界骆驼的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强,在缺水旱作地区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抗旱性也有较大差异。
2、增施有机肥可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1.2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机、水泵、管道等)把水加,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动力机、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喷灌系统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固定式喷灌系统各组成部分或者都定不动,或者除喷头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除喷和装有喷头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动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动,管片与水栓连接;移动式喷灌系统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都可以移动。
农业的节水措施

农业的节水措施
1、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及装备。
一是注重研究和全面应用作物需水的预测和预报技术。
很多高等学校和研究试验机构都开展一、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和试验。
二是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改进了地面灌溉,节水20%~30编;滴灌节水可达30%~50纬。
三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指采用间歇灌和改进的沟灌),收到了均匀灌水和省水效果。
灌次多、灌量小的灌概方法,改变了农民灌次少、灌量大的陋习,取得了好的收成。
2.采用了一些有效的节水办法。
一是利用激光平地机组,每年秋后对农田进行一次平整,田面不平度可控制在10- 15毫米之间。
二是渠道衬砌和管道输水:大型渠道多用混凝土衬砌;有的以暗管输水,取代渠道输水.以减少蒸发和渗透损失口但此法造价颇高,约为衬砌渠道的5倍.故也有采用多孔阀门管取代田间输水毛渠,使其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水损失。
三是用拖拉机消除无衬砌渠道中的杂草,或养鱼吃草.解决因杂草造成水流滞缓.从而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3、使用污水和咸水灌溉.节省河水和地下水。
注重水的质量和水的有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灌溉水高质高效地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节水措施有哪些
节水灌溉是指在农田灌溉中,掌握科学的灌溉技术,采用先进的灌溉方法,以取得省水、增产的效果。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1、田间地面灌水: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
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2、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埋没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
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50%。
3、微灌:有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微管灌等。
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系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
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
微灌与地面灌溉相比。
可节水80%—85%。
微灌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
灌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上。
4、喷灌: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咀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能节水50%—60%。
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适宜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5、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
接下来看下日常保护水资源的方法有哪些?
1.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自觉树立节水意识:用洗菜、洗衣服的水冲厕所,使用节水龙头并养成随手关紧水龙头的习惯……
2.企业生产要实行节能减排,利用先进技术,循环用水,防止水污染。
3.政府要大力宣传,积极倡导,建立全民节水意识,建立建全相关法律以及各种赏罚制度。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饮用水尽量安装家用净水器过虑在饮用,这样更有利于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