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抗旱技术
农业生产抗旱节水技术措施

农业生产抗旱节水技术措施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日益严重。
为了应对旱灾,农业生产需要采取抗旱节水技术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技术措施。
第一个技术措施是改进灌溉系统。
传统的洪灌和地面灌溉系统水耗量大且浪费严重,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
例如,滴灌技术可以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另外,喷雾灌溉和微喷灌溉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它们通过雾化水滴送水,可以使水分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农田中,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第二个技术措施是加强土壤水分管理。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对抗旱节水至关重要。
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覆盖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例如,添加有机肥料和深翻土壤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另外,覆盖农田或者利用植物覆盖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此外,合理的灌溉定时和灌溉量也是土壤水分管理的重要措施,可以根据作物需水和土壤含水量决定灌溉策略。
第三个技术措施是选育抗旱作物品种。
通过选育抗旱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作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和抗旱性能。
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可以用于快速筛选和育种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耐旱基因或者优化作物的水分利用途径,可以提高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此外,传统的育种方法也可以通过选择抗旱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以获得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
第四个技术措施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这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种方法是通过在农田上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水分测量装置,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灌溉量,以调整灌溉策略,减少浪费。
此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技术。
例如,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可以收集和储存雨水,供给农业灌溉使用。
还可以利用农田排水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抗旱节水技术可以从改进灌溉系统、加强土壤水分管理、选育抗旱作物品种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入手。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

农家之友33新技术XIN JISHU种植编者按: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正遭百年一遇特大旱灾。
在这种环境下,推广和使用节水技术,显得尤为有意义,为此,我们特地整理了当前比较有效地节水技术,希望对广大农民抗旱保春耕有所帮助。
一、节水灌溉技术1.田间地面灌水技术。
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
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
渠道防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衬砌材料,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为刚性材料、土料和膜料三种。
使用较多的是砼板防渗、塑料薄膜防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渠道衬砌逐步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梯形断面向弧形断面发展。
2.管灌。
即管道输水灌溉,是将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
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
管材可用砼管、钢管、塑料管、陶管、以塑料管使用为多,管件应配合。
3.微灌技术。
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
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
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
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著。
与地面灌溉相比。
可节水80%~85%。
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
滴灌是通过安排在管道上的滴头,将水准确地、均匀地、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的土壤中,达到灌溉的目的。
其优点是灌水均匀,节水显著,能改善土壤的水热天气状态,有利于作物生长,增产明显,适用于大棚、温室及经济作物。
4.喷灌。
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一般能节水50%~60%。
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目前多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农业生产中如何做好节水抗旱

6 利 用化学 调控抗 旱措 施
一
() 4 顶凌播种 。在土壤开 始解冻 、湿土层达6 m左右 时 c 抢墒早播 ,将 种子播到 冻土层上 ,充分利用 底墒促使种 子 发芽。这种方法适宜扁豆 、豌豆等作物。 () 5 秸秆放 种 。把玉 米秆 或高粱 秆铡成 3 c ~5 m长 的短
供种子 萌发和作物 生长需要 。二是使用抗 旱剂 。 目前 应用
基肥 ,并 播种干燥种 子后等待 下雨 ,这样 一旦得 到雨水 ,
种子就很快 发芽 出苗。这是在万 不得 已的情 况下采取 的一 种办法。
较广泛 的主要是黄 腐酸制剂 ,如旱地龙 ,属于抗蒸腾 剂 ,
叶面喷洒能 使作物 气孔 关闭减少 叶面蒸腾 ,有效抵抗 与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作者简介 :欧阳广智 (97 18一),男,本科,就读于徐州空
军 学 院航 空军 需 系 。
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浸种 ,液种 比例为 1: ,浸种5 h 1 ~6 后播
种。
一
1 7— 7
节 性干旱和 干热风 的危害 。可在 早晨施用 ,喷洒一次可持 续 1 ~1d 0 5 。三是进行种子化学处理 。可提高种 子发芽率 , 苗齐苗壮。主要方法是 :() 1 1用 %浓度的氯化钙溶液拌 种 , 水种 比为1: 0 1 ,喷拌均匀 ,堆闷5 h ~6 后播种。() .% 2用0 1
中国园艺文摘 21年第5 00 期
农业生产 中如何做好节水抗旱
欧阳广 智 臧壮望 顾彩 明
( 徐州空军学院航 空军需系 ,江苏 徐州 2 1 o ) 2 o o
农业生 产 中采 用节水灌溉 的方法很 多 ,但 如何在严 重
4 合理 施肥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其中旱灾占据重要位置。
由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旱灾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为此,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农业节水抗旱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障农业生产。
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推广滴灌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这些灌溉技术比传统灌溉技术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率,可以减少水的流失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加强田间流量计等节水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通过田间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等技术来测量灌溉用水量的大小,从而实现水的定量供给和监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3.加强农业用水管理,严格限制农业用水量。
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节水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措施,有效控制农业用水量的增长,提高用水利用率,实现增产、节水双效益。
加强水资源保护1.加强水资源监管和管理。
针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管体系,加强水质、水量、水价等方面的监测和调控,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尽快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提升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1.推广精准植株营养技术。
通过对作物的土壤、气候、水分、植物营养等综合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制定相应的植物营养管理方案,实现作物的高产、品质放和减少浪费。
2.加强田间排水系统的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减少农田水分积聚和滞留,保持土壤中的适度水分,既可以防止水浸过浓,也可以防止水旱过深,从而达到最优生长环境。
3.发展高效无土栽培技术。
采用高效的无土栽培技术,能够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用水量,减少灌溉水对土地的污染,同时还能够解决受环境污染影响较大的种植问题。
结论针对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抗旱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水抗旱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
农作物抗旱综合技术方案

农作物抗旱综合技术方案
抗旱技术是提高农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个综合的农作物抗旱技术方案:
1. 选择抗旱品种:选择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品种,如耐旱稻、旱地玉米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和抗旱能力。
2. 剪叶处理:在播种后的初期,可以适当剪去一部分农作物的叶片,减少水分蒸发和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 播种与灌溉配合:选择适时适量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确保土壤水分供应充足。
灌溉时应注意节水,避免水分浪费。
4. 覆盖保墒:利用覆盖材料或秸秆等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水分。
5.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供给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吸水能力和抗旱能力。
6. 科学管理土壤:合理耕作,避免过度耕作和水土流失。
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
7. 控制病虫害:加强病虫害防治,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作物因病虫害损失,提高抗旱能力。
8. 合理调控生长周期:根据干旱情况,调整播种和收割的时间,避开干旱高峰期,减少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这些综合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增加产量,并有效降低农作物因干旱造成的损失。
同时,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科学农业管理也是实施农作物抗旱技术方案的关键。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1. 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加,全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水资源短缺和旱灾风险。
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水是农民生产的必需品。
但是,大部分农业用水方式都比较浪费,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为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节水和抗旱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节水措施2.1 滴灌技术传统的灌溉方式通常都是喷灌或者洪灌,这种方式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土地老化。
滴灌技术则是通过人工或机械将水系统地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同时控制每个地区的灌溉量,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减少水的浪费。
2.2 雨水收集雨水资源在很多地区都是浪费的资源,而不是被充分利用起来。
实际上,雨水可以通过收集和处理后成为良好的农业灌溉水。
尤其是在缺水的地区,短暂下雨可能成为重要的水源。
因此,在一些地区可以考虑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
2.3 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主要包括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合理排水、做好作物保土保水工作等。
这样就可以减少无谓的灌溉和蒸发,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产量和水资源利用率。
3. 抗旱措施3.1 整地保水抗旱能力强的农作物的生长量一般比较高,因此,可以通过整地保水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
整地保水可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措施包括晒田、积蓄水分、保留植被、梯田建设和改良排水等。
3.2 安排合适的灌溉制度制定合适的灌溉制度是农业抗旱的基本要素之一。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情况,确定不同的灌溉措施,如定点、全面、集中、分散、根部浸润等等。
3.3 选择抗旱品种这里特别指的是选择抗旱品种的固有特性。
根据不同的地方和生产目标,需选择不同的具有抗旱能力的品种来种植,能有效降低因干旱造成的损失。
4. 结论农业节水和抗旱是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采取相应的节水和抗旱措施将会对农民的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干旱成为了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业是全球最大的用水行业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干旱影响的行业之一。
因此,采取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是保障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农业节水措施1. 采用滴灌、雨水收集等节水灌溉技术传统的喷淋灌溉系统存在大量水分蒸发损失和土地水盐累积等问题,需要用更加先进的滴灌、喷雾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传统灌溉系统的缺陷。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下雨水进行浇灌,以减少淡水资源的使用。
2. 选择适种适栽作物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选择旱性作物可以减少用水量,例如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
同时,也可以在耕种旱地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物,提高耐旱能力,降低因水分不足而导致的丰收率下降的风险。
3. 使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采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可以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减少用水量。
减灌让指不施肥或少施肥,供给土壤所需水分;增灌退指在生长初期逐渐降低灌溉量,使作物能忍受水分缺乏;轮作则是预先种植短期作物,如青草和绿肥作物,并给土壤留出足够的休闲时间。
4.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较小的农区建立小型水利设施,如小型蓄水池、水窖等,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的用水方式,降低因干旱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业抗旱措施1. 种植抗旱作物为了应对干旱天气的影响,可以选择抗旱能力强的作物培育和种植,例如沙漠植物、灌木、草地等。
2. 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通过适度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水分保持和固碳能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3. 使用现代化的农业设备现代农业设备的普及可以提高耕地水源利用率,降低人工用水成本,加快作物生长进程,这对干旱地区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4. 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在干旱地区,可以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通过建立蓄水池、挖掘地下水井等方式增加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

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一、选择抗旱优良品种。
在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首先需要选择抗旱优良品种。
通过基因改良和选育,培育出适应干旱条件的水稻品种,如旱生水稻、抗旱型水稻等。
这些品种在水分紧缺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一定的产量,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二、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是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抗旱能力。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避免施肥过量造成水肥流失,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三、合理灌溉。
合理灌溉是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有效减少水分的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科学制定灌溉计划,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过量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杂草管理等措施,保持水稻生长环境的良好状态,提高水稻的生长势,减少水分的损失。
同时,加强土壤管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也是节水抗旱的重要手段。
五、科学收获。
科学收获是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的最后一环。
通过科学的收获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土壤水分,减少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此外,科学的收获方式还可以减少水稻在收获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总结。
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抗旱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加强田间管理和科学收获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实现节水抗旱的目标。
希望各地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们都能重视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共同努力,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
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
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节水灌溉技术
1.田间地面灌水技术。
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
在习惯大水
50-60%。
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目前多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5.关键时期灌水。
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铃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
在关键时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
有效利用率。
二、节水抗早栽培技术
1.深耕深松。
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
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
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
据在棕壤土上试验。
小麦秋种前深耕29厘米加深松到35厘米,其渗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块块10-12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