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的特色分析

鲁豫有约的特色分析
鲁豫有约的特色分析

浅析《鲁豫有约》的风格特色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打造的一档谈话类节目,充分尊重了她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为她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鲁豫有约》自2002

年开播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成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栏目之一。个性化的栏目名称、丰富的节目内容、成功的节目品牌运作,以及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个性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天的《鲁豫有约》。

一档栏目的好坏常取决于该栏目主持人水平的高低。节目的团队再好,内容再丰富,如果没有好的主持人呈现,节目仍然无法精彩。因此谈话类节目也称之为“主持人的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举足轻重,节目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魅力。主持人的形象往往代表一个节目的形象,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也往往成为受众对节目是否认可的最基本认知。《鲁豫有约》之所以能在众多的访谈节目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鲁豫主持风格的认可。

一、主持人独特的风格特色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主持人赋予节目以魅力和生命力,直接决定受众对节目的印象和评价。主持人与受众进行顺畅愉快地交流,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其选择收看的行为取决于对该节目主持人的态度,包括对该节目主持人是否了解、有好感、觉得可信赖、愿意接受他的观点等。因为受众首先是从节目主持人这个活生生的形象中感受他(她)的个性风格,进而认识他(她)的特色,理解他(她)主持的节目。树立自己的风格并得到受众的认可,是一个主持人真正成熟的标志。

一个主持人就代表一种风格。主持风格自然跟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修养有关,丰富的主持和工作经历也会影响其风格特色的形成。

(一)优秀主持人具备的素养

主持人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其中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机智的现场应变,以及对新鲜事物敏锐地观察,而这些是个人平时的点滴积累和成长教育获得,它是表演不出来的。

主持人的表情在传播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富有个性的表情会使主持人更有魅力,令节目更完美。比如白岩松的冷峻沉着,周涛的温婉动人,陈鲁豫的笑。当嘉宾说到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鲁豫会跟着爽朗的大笑起来。一般的主持人

很少敢这样笑的,但是因为笑得真挚、坦诚,观众就会接受她的笑,这正体现了她的个性魅力。

倾听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重要的基本功,而我国目前不少的谈话类节目,在嘉宾还没有把话说完甚至说到关键尽兴的时候,主持人就抢着发表个人主张见解,代替嘉宾去总结。这些主持人更多的是在展示自己的口才,他们端起架势提问和说话,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更多的时候就像是编导用来说话的机器一样。现场嘉宾在诉说的时候,主持人也不是很好地去倾听,而是在回忆编导事先策划安排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主持人没有和嘉宾座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没能更好的搞清楚嘉宾的想法,不会跟着嘉宾的思路调整和设计问题,仅仅是为了做节目而问问题,即使再有兴趣的嘉宾也会一下子失去了继续诉说的欲望。倾听的目的还在于引导、启发观众嘉宾表达交流。嘉宾才是谈话类节目的主角,主持人更多的时候是在听,分析体会嘉宾话语的真正意味,抓住他们话语的闪光点,引导主体的深入。一个真正有魅力的主持人,似乎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但是却能够有效地控制谈话的场面,在谈话不合适的地方及时有效地打断嘉宾,将话题引向预定的轨道。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就是现场节目的负责人,作为节目的主持人不能过度入戏,让嘉宾牵着鼻子走,需要足够的理性。鲁豫就深知其中的道理,在节目里知道什么时候需要通过一两句简单的过渡,围绕着观众关心的话题这根主线进行交流,让嘉宾在一个宽松但又不漫边际的界限里进行谈话,这需要足够的智慧和经验。在架起桥梁的同时,也满足了对节目的控制和把握。在保证深度的同时,插入小细节,为节目酝酿出良好的交流气氛,有张有驰,使节目既深刻又轻松。让观众享受节目的同时又能从中受益获取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启迪。

目前有不少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由于受被访对象的影响而过分的陷入“倾听”的深渊无法自拔,导致节目偏离主题。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要有强烈的引导意识,需要相当的智慧与机智,顺利完成这期节目的同时,及时把嘉宾的谈话方向拉回预定的轨道,但还不能破坏嘉宾谈话的兴致。在兼顾节目编导设计的要求下的前提下,灵活把握现场气氛,做到收放自如。陈鲁豫在采访过程中,一般像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朋友,仔细地聆听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前辈、长辈对已经飘逝的过去的追忆。因而,陈鲁豫的眼神常常都表现得异常专注,听到动情与激动处则往往神情感伤。她的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帮助受访者回忆过去,找寻

历史。陈鲁豫的提问带有较强的故事性或情节性,仿佛是一篇章回小说的标题,从一个故事跳到另外一个故事,从事业跳到家庭,从友谊跳到爱情。

(二)丰富的工作和主持经历

陈鲁豫外表清新靓丽,乖乖巧巧宛如亲切的邻家女孩。年纪轻轻便经历了国内无数次的主持采访活动,更是凭借流利的英语对国外知名人士展开了访谈。双语主持的风格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眼球,清新自然、从容大气的主持风格,丰富的主持和工作经历更是让人禁不住眼前一亮。

来自北京,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1991年5月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业余主持人大赛获第一名,从此涉足电视领域。曾担任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主持人,于次年入选“最受观众欢迎的十大CCTV节目主持人”。1994年被评为“华语电视界金奖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但是鲁豫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在风头正健的时候选择到美国学习,为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立足点努力着。学成归来接受凤凰卫视的邀请,于1996年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从此进入事业的鼎盛时期。

先是主持《音乐无限》节目,每天快快乐乐的把资讯送给观众。后摇身一变开始主持《凤凰早班车》以人情味成功开创亲切形象,不经意间开创了“说新闻”的先河,使她主持的《凤凰早班车》深受观众的欢迎。1997年参与了多项大型节目的主持,其中包括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世纪报道》和《戴安娜王妃的葬礼》等现场直播节目。从主持《一点两岸三地谈》、《VIP会客厅》再到2002年凤凰卫视为其量身定做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路走来历经风雨,终为自己长期深厚的文化积淀找到了一个厚积薄发的平台。

二、《鲁豫有约》栏目设计特点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一档由主持人名字命名的深度人物访谈节目,本身就带有很深的鲁豫个人印迹和特质的节目,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乃至一颦一笑都是这个节目特有的。栏目名称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乍一看给人一种新鲜的印象,认为这是一档很个性化的私人聊天风格的节目,很容易就记住该节目。事实上一档节目成功的命名,也对节目今后的自身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独特的栏目名称能让观众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起来。(一) 独特的栏目定位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的广告语是“寻访昔日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记录谈话模式。”

一个栏目的录制,目标成了整个节目的导航线!当今世界,电视栏目存在激烈竞争。究竟鹿死谁手,关键还要看它的社会价值所在,而栏目定位直接决定着它的社会价值!精确目标,准确导航,引领《鲁豫有约》在电视栏目百花争鸣的时代独树一帜,这是难能可贵的!

《鲁豫有约》的栏目定位于思索人生,这样的栏目定位需要和“有故事的人”一起再次走过那些故事!最高目标却是重温历史这个简简单单的条件!鲁豫希望通过采访这些人的“故事”让观众有心思索人生,取得较高的节目价值!栏目定位的高标准正是它的精华所在!

任何一期的节目录制,鲁豫事先都会认真思考被采访人的特殊经历,思考这样的经历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人生思索”。记得她采访杨玉莹的时候提起过“金童玉女”,有许多人都能理解的到,鲁豫并不是在重提娱乐界的“谣言”,而是引导杨玉莹说出“金童玉女”的价值,给杨钰莹带来过什么!当我们面对谣言,也可以透过杨钰莹的经历思索,并非每个谣言的都是没有价值的,它可以激励你奋进,可以让你一败涂地,又何必为一个所谓的谣言怒不可揭呢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谣言,而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贡献!

(二)独到的嘉宾选择

嘉宾的选择对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色什么样的嘉宾,即访谈对象的定位,是打造人物访谈品牌栏目的要素之一。独到的嘉宾定位,对于栏目特色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目嘉宾定位于有着特殊经历的人物,俗称“有故事的人”,把更多尘封的历史故事再现给观众。被访的对象都是能够见证历史的群体,身上撰写着充满传奇色彩与人生悲欢离合的往事情感,但是因为年龄的缘故走下历史舞台,从台前走向幕后,消失在时间的视线里。陈鲁豫通过访谈的形式,运用最新的电视手段,再次纪录与挖掘历史尘埃下的感动与故事,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节目表现出对每一个被访对象的尊重和关怀,对每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平等体味和理性思考。曾做过一期关于同性恋者的节目《有一群女人叫拉拉》,在中

国同性恋还不能够被绝大多数人认可,这是一个敏感且需要足够小心翼翼的话题。虽然也会问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但是鲁豫把握得很好,让嘉宾敞开胸怀谈的同时不会让人产生异样的感觉。尽管是在聚光灯下,但她们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异类。看完节目观众也不会对同性恋者再好奇什么,这只是她们选择的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既要让访谈达到较深层次的高度,触及问题本质,又不以挖掘嘉宾隐私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

目前有很多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没办法跟嘉宾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除了自身知识的匮乏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现实中一个主持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兼顾到其他行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对于不同的嘉宾的不同心理更不能把握到位。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做节目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详细搜集嘉宾的各种资料,对嘉宾的提问才能由表及里、驾驭自如,做出有深度的节目。另外主持人要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厚积薄发才能持久经营。

(三)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

访谈节目的内容不外乎两种:一方面是嘉宾谈自己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与理解;另一方面嘉宾畅谈个人成长经历,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从嘉宾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剥茧抽丝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

《鲁豫有约》每期节目都力图让观众在最有限的节目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去关注了解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东西,并深入地挖掘这些问题的核心,同时从题材的特定角度中寻找故事性因素。在每期节目的内容选题上,从不刻意地找谈话的切入点,而是非常亲切自然的和嘉宾一起回忆,一起去重温曾经最动人的真实记忆。看似随意却让观众看到了每位嘉宾成功背后,镜头之后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体味最深刻的人生感悟在每期节目里,鲁豫都会引导嘉宾说出自己心里最真实最想说的话,也因为那份真实与真诚使节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鲁豫有约》每期节目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嘉宾,都会突出嘉宾的主体性,重点关注嘉宾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深入挖掘嘉宾最能触动人心,最为引起观众成生共鸣的东西,通过嘉宾真实的故事打动观众。无论是风云人物,还是凡夫俗子,无论是风口浪尖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故事和情感世界。

现在不少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从一开始运作,内容话题的切入角度,就不是跟着主持人的个性和风格化,也不是跟着老百姓的需要走,而是跟着“社会热点”走、跟着宣传的“指挥棒”走。从而使我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也因此出现了内容虚假,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引着观众的共鸣,或是讨论的活跃程度和深度不够,难以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考和醒悟的问题。电视是大众文化的载体,精英化、高雅化的栏目很难被大众所接受。一个优秀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就应该做到:根据自己的栏目定位去选择一些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东西来讨论,把节目的整体思路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深入挖掘话题背后隐藏的信息。

在《鲁豫有约》的节目里,我们总是能从鲁豫和嘉宾的谈话交流中,感受到嘉宾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在和嘉宾谈话的时候,鲁豫把大多数时间都交给了嘉宾。鲁豫在和嘉宾交流的时候,也不仅仅是用耳朵在听,更是在用心去倾听,去交流。常常喜欢将一只手轻轻的托在下巴上,看着嘉宾的眼睛,静静的、聚精会神的听嘉宾诉说,从来不打断、也不会着急,脸上的表情也会随着嘉宾的一颦一笑悄悄地改变。她的这种倾听也给了她更大的空间去追问嘉宾,在每次的专注的倾听中获得最可靠最真实的信息与灵感,继而对嘉宾进行追问。嘉宾和鲁豫的每次交流过程就像是再次走过那段人生经历,再次重温精彩的记忆。

三、品牌化的栏目运作

中国电视媒体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塑造和扩张成为业界日益热烈讨论的话题,而且已经出现了一批中国电视类名牌栏目和名牌主持人;但是在整个频道品牌形象的经营方面,却不得其法。凤凰卫视的品牌扩张带来了不少惊叹和惊喜,我们看到一起正确的品牌定位,在以人为本的思路下,借助大型活动和多元化的品牌宣传网络,取得了今日的品牌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电视产业逐步纳入了市场轨道。在电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传播分众化的今天,品牌经营无疑已经成为提升频道形象、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是优质的标志,是货真价实的代名词,购买和使用品牌能够促使功能的发挥和心理上的满足;对企业来说,品牌是一种资产,它不仅具有货币价值,还是一种无形资产,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决定着她的财富指数;对一个电视台说是一个栏目来说也不例外,品牌是收视率的集中体现,是竞争力的象征。

从一个谈话类节目本身的角度来说,如今做一档收视率较高的谈话类节目在地方并不难,做一个有广告效益的谈话类节目也不难,但是要做成一个像《鲁豫有约》这样有品牌的谈话类节目是非常难的。受众更期待的是一个受尊敬的谈话节目的品牌。如今有一些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收视率非常高,但是不是受众所尊敬的品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栏目的内容,以及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个人水平差异所造成的,另外栏目所在媒体的影响力也不同。

陈鲁豫在凤凰启播时只是担当文艺娱乐节目的主持,凤凰卫视高层看重它国际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背景,启用她主持时事节目《凤凰早班车》,当鲁豫“说新闻”的主持风格得到各方认可之时,凤凰又相继为其开办了《鲁豫新观察》、《一点两岸三地谈》、《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等节目。与电视台的一半传统不同,凤凰并不框定主持人的“活动范围”,只要适合他们的个性特点,主持人就可以穿越新闻时事、综艺晚会等不同的电视领域。

凤凰卫视宣传部创作经理李青芬说:“我们把每个主播、每个记者、每个评论员当作品牌来经营。”打造主持人的模式类似于明星制,以各种手段增加主持人的曝光率,提高主持人的知名度,抓住一切机会让主持人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宣传册中都有主持人的图片,甚至还专门制作“明星卡”,另外为各个主持人制作形象推广短片,在广告时段不时地插播。量身定做适合其个性、风格、特长的栏目。让栏目迎合主持人而不是主持人来迁就栏目。一旦某个主持人影响扩大,凤凰卫视就会为其新开专门的栏目来吸引观众,进一步培养观众的忠诚度,扩大并巩固主持人的影响力。

名牌栏目主持人因为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就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同,受众与他们的人际交流就能更快更自然地进入状态,从而加快了电视节目乃至电视频道的品牌化速度。在媒体中产生较强的号召力。

总体来说《鲁豫有约》是一档非常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它给我国纷繁复杂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增添了一丝平实的色彩。《鲁豫有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唯有具备独特的个性魅力才会使节目拥有更大生命力,竞争力和权威。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也给媒体和主持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社会的发展进步进步,文化生活的丰富多样,大众需求的多元化必然催化电视媒体与时俱进的步伐。我们

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适应新的挑战,用与时俱进的精神走向拥有更大电视节目制作发展空间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志敏.王志新.新闻热点报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王淑兰.颜彦:明星主持与频道品牌化-"凤凰模式"分析[J].陕西省新闻研究所.2007,8.

3.肖兆平.新闻采访语言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李瑶.胡睿.浅析凤凰卫视品牌的整体塑造和扩张[J/OL]

(2006-01-06 14:52:53.0)

关于《鲁豫有约》与《杨澜访谈录》异同的分析

关于《鲁豫有约》与《杨澜访谈录》异同的分析 程文杰20100630102 电视谈话类栏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历史,形式与风格都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新的栏目形式一出现,便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十几年来,全国各式各样的谈话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在众多的谈话类栏目中,上海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与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各自发展均已有近十年,算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栏目。下面我将对这两档节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同点 一、节目主持人的“明星”化 杨澜和陈鲁豫不仅仅都是美女主播,更是才女主播。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档绝好的节目,充满传奇色彩。对每个想成功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她们不仅以个人魅力吸引fans,更以自己的实力吸引众多的观众。因为主持人本身是个明星,所以这类谈话访谈节目也被冠以主持人的名字。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这是以主持人的名气带动节目收视率,同时以节目声誉提升节目主持人的名声,两者相得益彰。 二、访谈对象的“名人”化 节目的访谈对象都是名人,几乎覆盖了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娱乐,每个采访对象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是拔尖人物,也就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人物。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采访对象在自己的领域,有着自己的固定粉丝,当这些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这些粉丝就变成了节目的受众。有些是短期的,但也有人因此成为该档节目的忠实受众。这些嘉宾们不仅仅来自国内,更有许多外国的叱咤风云的人物。

不同点 一、主持人形象与风格 杨澜本科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后在央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先后开办过《杨澜视线》《杨澜工作室》《杨澜访谈录》等栏目,并于2000年创立了阳光卫视。无可争议,杨澜是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女性之一,也是最出色的媒体人之一。她美丽、聪慧,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广阔的视野使杨澜主持的栏目大气沉着、优雅知性。在《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展示的是一位智慧干练的成熟女性形象,她与被访者一样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和成功的经历。她对嘉宾的访问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恰当的问题,与嘉宾进行语言的交锋碰撞以求能够挖掘出嘉宾最真实而深刻的思想。 陈鲁豫出生在北京一个充满书卷气的家庭,从小对语言非常敏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英语系国际新闻专业。她敏而好学,敬业认真,身上始终有一种脱不去的校园气息,单纯而又机灵,因此受到了许多大学生朋友、知识分子阶层的喜爱。她那安静淡定的气质赢得了嘉宾的信赖,使他们能够袒露心声。在《鲁豫有约》中主持人鲁豫因其机智敏捷和沉稳淡定的气质而成功塑造了一个邻家女孩的亲切形象。在栏目中她邀请观众和她一起聆听嘉宾讲故事。无论是什么职业、阶层的嘉宾到了这里,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说故事的人”。鲁豫招牌式的微笑和内敛谦和的态度,是降低嘉宾心理防线的“有力武器”。 如果说,杨澜在栏目中扮演的是与被访嘉宾同等的朋友角色,那么,鲁豫则更像是一个虚心请教的学生。两种风格截然不同,却都获得了成功。 二、采访对象 《杨澜访谈录》的采访对象基本为政界名流,金融巨头,演艺界精英等在世界上和各自国家有卓越贡献突出成就的人。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美国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著名影星尼可?基德曼、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等大人物均曾做客《杨澜访谈录》。嘉宾的高端使《杨澜访谈录》的栏目层级就是高端访问,通过采访一个名人去了解一个事件甚至一个国家。

鲁豫有约的特色分析

浅析《鲁豫有约》的风格特色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打造的一档谈话类节目,充分尊重了她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为她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鲁豫有约》自2002 年开播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成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栏目之一。个性化的栏目名称、丰富的节目内容、成功的节目品牌运作,以及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个性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天的《鲁豫有约》。 一档栏目的好坏常取决于该栏目主持人水平的高低。节目的团队再好,内容再丰富,如果没有好的主持人呈现,节目仍然无法精彩。因此谈话类节目也称之为“主持人的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举足轻重,节目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魅力。主持人的形象往往代表一个节目的形象,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也往往成为受众对节目是否认可的最基本认知。《鲁豫有约》之所以能在众多的访谈节目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鲁豫主持风格的认可。 一、主持人独特的风格特色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主持人赋予节目以魅力和生命力,直接决定受众对节目的印象和评价。主持人与受众进行顺畅愉快地交流,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其选择收看的行为取决于对该节目主持人的态度,包括对该节目主持人是否了解、有好感、觉得可信赖、愿意接受他的观点等。因为受众首先是从节目主持人这个活生生的形象中感受他(她)的个性风格,进而认识他(她)的特色,理解他(她)主持的节目。树立自己的风格并得到受众的认可,是一个主持人真正成熟的标志。 一个主持人就代表一种风格。主持风格自然跟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修养有关,丰富的主持和工作经历也会影响其风格特色的形成。 (一)优秀主持人具备的素养 主持人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其中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机智的现场应变,以及对新鲜事物敏锐地观察,而这些是个人平时的点滴积累和成长教育获得,它是表演不出来的。 主持人的表情在传播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富有个性的表情会使主持人更有魅力,令节目更完美。比如白岩松的冷峻沉着,周涛的温婉动人,陈鲁豫的笑。当嘉宾说到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鲁豫会跟着爽朗的大笑起来。一般的主持人

网络用语文化现象分析

网络用语的文化现象分析 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及时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群体的文化特点。那么它表现出了我们当今社会什么样的文化心理或是社会心理。这种表现是否与我们当代的生力军———青年一代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和伯明翰受众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的文化进行剖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现象大众文化 一、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一)语言与社会。德国的洪堡特认为,实际上,语言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房德里耶斯在《语言———历史的语言学引论》中明确提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结合社会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它的发展依赖于社会集团的存在。”拉法各耶曾经指出:“一种语言不能跟他的社会环境隔离,正如一种植物不能离开它的气象环境。”而网络语言也是在社会的环境中生存的。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网络语言是以因特网为媒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的变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不仅将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融合,而且还将各种无法以汉字表示的情态,以一定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这些都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与传统的语言形式都有较大差异。从根源来说,文化坐落于社会大系统中,无时无刻不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系统的环境因素看,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具有情境化特征,它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印证了网络用语文化现象并非无风起浪,而是产生在无处不在的社会环境之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如果说社会实践是文化研究的活水源头,而社会实践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那么文化研究就应该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更新,用贴近于生活和民众的文化理念正视并解答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中词义的变化与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当代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全世界的信息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传播,新信息、新资讯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因而网络用语也以日新月异之貌,呈现于大众的面前,不仅如此,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冲击的环境下,网络语言无疑也受到了影响,就那其语言本身来说就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中外融合性。尤其是英语和日语对中国网络语言的影响更大一些。比如:“……ing”这个词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这是表示“正在进行”的时态,因此网民就将其运用于网络语言中,例如:吃饭ing、睡觉ing……这都说明一个问题,在刚开始只是文化接触的基础上,各国语言相互之间也将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早表现在外来词的使用中,还没有涉及到语法和语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语音和语法之间会不会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不得而知了。但在网络中它已初步表现出了一定的融合性———尽管它还并不规范。按照帕森斯的社会结构理论,自然、文化、政治、经济在社会大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处于不变变动的过程,结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从社会系统的结构看,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也是开放性的文化,表现在呈现方式上以学科交叉为其特征,发展趋势上以文化变迁为其特征。 二、网络语言是当代潮流文化的镜象折射

浅析《鲁豫有约》的节目艺术特色

绽放于电视屏幕的百合花 ——评《鲁豫有约》的艺术特色爱传万家,真情沟通传递给每个人。《鲁豫有约》是一档人物访谈类节目,它运用全新的电视传播理念,创造了综艺节目的新热点,无论是在嘉宾选择、主持风格还是在栏目表现形式上,都极具特点,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它就像绽放于电视屏幕上的一朵百合花,历久弥香,有一种浅淡而高雅的感觉,兼有娱乐和励志的功能,适合中青年人群,是一档动静结合的访谈类节目。 该栏目在嘉宾的选择上很有特点,有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娱乐明星,有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还有一些经历过磨难走向成功的人,这是《鲁豫有约》的特色,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因素。嘉宾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能给观众带来很大的启发。对于《鲁豫有约》而言,重要的不是嘉宾是否是名人,而是他们必须有故事。所以,访谈对象的广泛性也符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使观众

可以选择性的进行观看。观众置身《鲁豫有约》,有一种自然舒服的感觉,而那些充满哲理的话也让人受益匪浅。 该栏目主持人有独特的主持风格。主持人的风格决定了该栏目的风格,陈鲁豫不仅具有敏锐的反应能力和亲和力,而且善于倾听,能根据现场气氛灵活地将话题深入或者转移,善于把握嘉宾的情绪和特征。鲁豫的“倾听”风格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使嘉宾畅所欲言,使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鲁豫的倾听不是一言不发地呆坐着,而是在每一次倾听之后,都获得不少信息和灵感,进而进行成功追问,最终使嘉宾说出人生体验。此外,主持人陈鲁豫美丽、大方、脱俗,如同一朵美丽的百合花,高雅素洁,给观众特别舒服的感觉。 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鲁豫有约》也很有特色。每期节目都会根据嘉宾的不同制造不同的看点,并且善于从侧面引出话题,使栏目的谈话角度始终处于

中国文化现象

先树立一个出发点吧,其实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都逃不过“儒释道”三个字。儒家,主讲“仁”、“中庸”;释家,主讲“苦”、“为善”;道家,主讲“悟”、“淡泊”。再通俗一点:儒家玩的就是矫情,释家玩的就是受苦,道家玩的就是缥缈! 下面具体来说。 1.东西方文化传承问题 这个很有特点,不得不提一下,也算是个纲领性质的了。 中国的文化传承明显地起点高,而且门派极多。古时候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分支,各家自说各家话,俗称“百家争鸣”。这样导致后人上手很难,更别提超越前人了。这个很容易验证:你见过有哪几个人的学问超过孔子、老子之类的圣贤了?这个就是基础不统一造成的问题,而且由于光一门的入门就比较难,要说掌握就更难了,那么超越前人,就简直快成做梦了。当然,相当牛的人除外。 但是西方的文化就不一样了。他们注重基础,而且讲得很简单,入门极其容易。而且分门别类也不像中国这么复杂:就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刚开始都是原子、元素、细胞,基础很统一,也很扎实。这样,学生超过老师就比较容易,学问本身的发展也就更简单了。 此消彼长,西方文化的强盛而且东方文化的没落差不多就这个原因了。 2.东西方文化重心的问题 这个算是上面的补充,但是有必要单独提出来讲讲。 东方文化,更确切地说,东方科学,以五行阴阳而入,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不去追究最深层次最基本的东西。其实大家一直对东方科学存在误解,觉得他迷信。那是因为我们在以西方的科学思维分析东方的问题。中国看似玄乎的形象,诸如阴阳五行,其实是一个二次抽象的概念。即首先对各个事物进行一次抽象,总结出共性。然后对共性再次抽象,曰阴阳五行、青龙白虎之类。 而西方科学则是以最基本的东西为重心,从原子分子出发,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也导致了科技的迅猛发展。 但是问题在于,表面上西方文化很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但是这是以牺牲环境、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科技发展得越迅速,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仔细想想,我们研究到那么深层次真的有那个必要吗?人们其实只要吃饱饭就差不多了。不过,这个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要国家还在、阶级还在、斗争还在。 下面再把重点拉回到对中国人的描述上来。 1.很多人不理解甚至痛恨中国人的形式主义,但是我们还是要比较客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形式,最早来自儒家的礼,当时的国家以礼治天下,也就有了很多形式。我说了,儒家玩的就是矫情,在儒家思想统治了这么多年后,中国人的形式主义也就起来了。坏处我不多说,大家都深有体会,但是好处也是要提的:由礼演化而来的形式,起码从形式上来说是好的,这个配合上中国人的死要面子,有时候就是能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2.刚才已经说到了中国人死要面子,这个是毋需质疑的。这个来自哪呢?应该也是来自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 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王英 【摘要】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欺实马”、“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很黄很暴力”、“范跑跑”、“正龙拍虎”等热词雷词一波一波不断涌现出来,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本文认为相关新闻事件本身的重大和语言形式内容的新异性是其流行的直接原因,网络宽松的语言环境、技术条件、年轻化的网民构成为流行语提供了土壤,并且塑造了流行语的形态;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现实舆论压抑情况下转而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客观上起到了“民主助推器”和“社会泄压阀”的作用;流行语的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雷词后现代主义公共领域 近年来,网络民意崛起,伴随网友对众多社会事件的关注,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有人惊呼“雷词爆发,2008年公众语文生活太强了” ,2009年延续了造词运动的势头:“欺实马”、“躲猫猫”、“做噩梦”等网络新名词层出不穷。在此之前,2008年网络众多热点事件制造的“做俯卧撑”、“打酱油”、“正龙拍虎”、“范跑跑”、“朱坚强”等流行词仍富有生命力。 本文所称的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还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流行语有何共同的语言学特征?流行语为何流行?怎样流行?折射出怎样的受众心态?有何效应和影响?是否有规范的必要和可能?本文试图从语言学、传播学和社会文化等多角度,基于文本来观照这一愈来愈热的语言景观和文化景观,以期抛砖引玉。 一、网络流行语的外在特点 新闻事件伴生的网络流行词多是汉字新词,包括旧词新意和原创新词等形式,如“躲猫猫”,本是旧有的儿童游戏,现在因为“躲猫猫事件” 而被赋予了“解释牵强附会,真相扑朔迷离”、“公权力任意妄为”等讽刺性新义,而“欺实马”、“范跑跑”、“正龙拍虎”等属于网友归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神韵而创造的全新词汇。与“3Q”、“886”、“斑竹”、“GGMM”、“:-)或o(∩_∩)o…” 等数字、外文、符号等镶嵌混用的普通网络语言不同,网络流行语更像是网络谚语,呈现出简洁明了、标新立异、意味深长、类推性强等语言特点。 1、简洁明了,易记易传 一般讲,网络流行语都是由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引发,传播速度极快,这与流行

《鲁豫有约》栏目认识与分析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 ——栏目分析 一、栏目简介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2002年1月推出并首播,由刘春、制片人樊庆元、和策划人阿忆为主持人量身定做的一档谈话语言类节目。这是一档能让观众了解明星背后的故事,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认识明星。历经10余年的发展,《鲁豫有约》不但塑造了经典人物访谈节目的节目特色,迅速地创下收视高峰继而稳固攀升,在当时被《新周刊》称之为15年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主持人:陈鲁豫 首播时间:周一--周五 10:05-11:00 重播时间:周二--周六 01:20-02:15 播出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 前景分析: 在电视栏目的发展中,通过对栏目的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明晰栏目自身的优势和缺陷,明确栏目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栏目未来的发展与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鲁豫有约》的内部条件分析 所谓内部条件,即指该栏目的自身优势与劣势。《鲁豫有约》作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于1998年开播。2009年以前,该节目所获得的好评与赞誉不绝于耳,但是近两年却接连遭遇停播改版,退出黄金时段这样尴尬。那么《鲁豫有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首先还要从该节目自身分析开始。

(一)《鲁豫有约》自身优势分析 对于一个电视节目而言,其优势主要是指该节目在与其他电视节目竞争中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或者指栏目所特有的能提高栏目核心竞争力的东西。笔者认为《鲁豫有约》在节目自身品牌价值,受众认可,节目号召力方面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 1.节目自身与主持人的品牌价值 《鲁豫有约》在10余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谈话类节目之一。其节目本身和节目主持人都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品牌价值。2005年,该栏目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2006年,主持人陈鲁豫以3亿人民币的品牌价值名列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第四位;2011年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品品牌研究中心联合光明日报、红网等机构共同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排行榜》中,《鲁豫有约》在广播电视分榜中排名第15位,品牌价值达6.563亿元。在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一档谈话类节目能够拥有如此巨大的品牌价值实属不易。巨大的品牌价值不仅能给一个栏目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同样也带来巨大的吸引力。在讲究注意力经济的媒介竞争环境中,《鲁豫有约》因其品牌价值带来的吸引力完全使得该节目在于同类节目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2.内容选择上富予新意 《鲁豫有约》节目的总体定位在:“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的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可以看出,这样的定位在节目选择的内容上有较为宽泛的余地,可以加深节目的深度与厚度。从节目的名称上来看,该节目的副题为“说出你的故事”,因此嘉宾在谈话中对于谈话内容的选择也比较宽泛,这样就比较容易的通过故事的讲述、情感的分享,过于的回忆等各种形式与电视观众产生共鸣,也容易通过主持人的提问,一点点的深入被访者的内心,达到深度访谈的目的,

试论网络语言流行的文化现象

网络语言来袭,你Hold住了吗? ——试论现阶段网络语言流行的文化现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日渐普及,网络语言的流行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语言的流行对经济、社会生活、教育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汉语言规范等方面也有着一 定的危害。因此,对待网络语言流行这一文化现象,我们应当理性处理,趋利避害。 关键词:网络语言的流行积极作用危害趋利避害 文化现象是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文化现象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1] 从文化发展至今,社会上涌现出各种文化现象,如:饮食文化、宫廷文化、草根文化等。不同文化现象的出现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普及,在21世纪的如今,网络用语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尤其是在网民,青少年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同时,网络语言还大肆迈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与人交际、学习课堂上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已成为文化的一部分,网络语言的广为使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及其具体表现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指在当下信息化时代,网络上经常出现和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认为,网络流行语就是与网络有关的一切语言形式,它包括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防火墙、主页、浏览器、服务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一些特殊用语,如网民、网虫、黑客、电子商务、博客等;三是在网络交际(聊天室或BBS)中的常用语言或表情视觉符号,如菜鸟、美眉、恐龙、踩踩等。[2]从近些年看,一些更加形象生动,与人们生活更为贴切,更能表情达意的新鲜词汇涌现而出,如有木有、肿么了、坑爹、我勒个去……这些网络语言与普通词汇一样,有着自身的一些含义,当然也有一定的使用场合与语境,比如说:“有木有”一般配合“伤不起”,使用在咆哮体中。坑爹指个人遇到令自己不如愿的事,有欺骗的意思,又包含了微微的“不给力”的意思成分。类似的有“坑人”等,多由男性使用。除了使用单个词外,人们尤其是网民还很有才地将这些网络语言串成句,来表达人们特定的情感,或悲

《鲁豫有约》节目的成功原因探讨

《鲁豫有约》节目的成功原因探讨 (一)《鲁豫有约》节目选择了一个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的节目形式《鲁豫有约》节目选择了谈话式的节目采访方式,迎合了大众口味。谈话氛围的营造是谈话节目本身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谈话空间和谈话氛围对谈话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被访嘉宾而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更容易敞开心扉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对于《鲁豫有约》这样一档访谈类电视栏目而言在改版前后谈话氛围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的。无论是立足于透过单个个体经历折射出历史、文化、社会的变迁的“历史性”选题还是经由社会名人、话题人物的现身说法映照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时尚热点的“现实性”选题《鲁豫有约》都会深入挖掘被访人物的内心世界透彻分析这些独特个体在社会大事件中的位置和作用还事件一个真相还个体一个公道。观众从这一栏目了解了他们身边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甚或是即将发生的历史的、准历史的以及时尚热点事件和话题的原貌。透过小小的演播室栏目本身浓郁的人文关怀和知识分子的醒思精神清晰的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节目以小见大的折射出社会和人生种种况味。看《鲁豫有约》不仅仅是在看一档电视栏目也是在看一种历史在亲历一场文化的盛宴。 (二)《鲁豫有约》节目选择了适合大众口味的栏目话题话题的选择对于一档有追求、有品位的谈话节目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话题的选择不仅要有意义更要有意思有意味。《鲁豫有约》的栏目宣传语是寻访昔日英雄和有特殊经历的人群它将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的秘密。考查《鲁豫有约》长期以来的被访嘉宾可以总结出其谈论话题的六种类别:1.失意英雄 2.边缘另类人群 3.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 4.经历人生重大变故的普通人 5.当下的热点新闻人物 6.文化名人和演艺界的明星。节目正是要通过展示这些有特殊经历的人的丰富精彩的人生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动观众启发观众思考让观众分享嘉宾的喜怒哀乐、人生经验。围绕着这些不同的话题类别关注的中心就是被访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对于《鲁豫有约》而言重要的不是嘉宾是否为名人而是他们必须是有故事的人。《鲁豫有约》在寻求公众话语和个人话语之间的共鸣点提供了个人心理寻求社会思想的辅助以及个人窥视他人心理秘密心态的平台。在各种类别的话题选择中使《鲁豫有约》与众不同和广受关注的是对于边缘另类人群、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失意英雄这些类别话题的选择。如对同性恋这种边缘的个体的采访在《拉拉的故事》这一期鲁豫请来了在重庆生活的一群特殊的嘉宾她们是一些女同性恋者。同性恋作为整个社会的敏感话题尤其是女同性恋这样一个弱势群体在电视节目这样一个公众场合出现本身就是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亮点。通过她们的讲述她们内心世界里的挣扎、痛苦她们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现状这些观众心中所关注的、所疑虑的问题一一得以《鲁豫有约》解决。这种话题的选择迎合了广大观众深切期待了解有关同性恋者隐私的心态。对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的访谈向来是《鲁豫有约》的重头戏无论是改版前的北大荒、知青系列还是改版后的唐山大地震系列等都是通过对亲身经历过中国历史进程中重大事件的中心人物的采访透过他们与鲁豫面对面真实的交流配上真实的历史影像资料画面把观众带入《鲁豫有约》所建构的历史情境之中一起去共同经历某一事件、去探寻历史的真相。个体关于历史的记忆与观众团体集体无意识地对历史的关注相碰撞激起的是智慧的火花。这类话题的选择是《鲁豫有约》独具特色的一大亮点直接提升了节目本身的文化品位。而改版后《鲁豫有约》拓宽了话题选择的范围加大了对当下的热点问题和焦点新闻的关注度如关于当下风靡一时的选秀节目而推出的“选秀故事关注整容的“我为整容狂”。以及之前节目中的“人体模特”和“胖美人旋风”等这些节目定位于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紧贴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三)节目细节生动感人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反映生活、刻画人物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等作生动、具体、细腻、逼真的白描。在每豫有约》这种展现人物生平的访谈节目中,时间的限制与人物丰富经历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人物故事太多,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手法,故事往往流于平淡。一方面,细节的运用能够使节目显得有急有缓,错落有致,使节目富于节奏感;另一方面,精彩的、富有特征的典型细节,常常是展现人物独特个性、独特思想,增强真实感和生动性的重要手段。鲁豫有约中,我们常常能听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

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全文是Igsee);IDK(我不知道。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Thanks),再例如BT意“变态”、GG意“哥哥”、KL意“恐龙”、NB意“牛逼”即奉承你在网上很酷、RMB意“人民币”、PFPF意“佩服佩服”、PMP意“拍马屁”、诸如GG/MM/DD/JJ这样利用汉语拼音头字母的简写来表示哥哥、妹妹、弟弟、姐姐这些亲昵的称谓;有的是谐音词语,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数字的组合,例如:886是拜拜了、7456是气死我了、9494即就是就是、246是饿死了、520是我爱你等;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而“猫”又是英文Modem 的音译。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这也是网络的“专利”;还有的是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所形成的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

鲁豫有约的特色分析

鲁豫有约的特色分析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析《鲁豫有约》的风格特色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打造的一档谈话类节目,充分尊重了她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为她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鲁豫有约》自2002年开播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成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栏目之一。个性化的栏目名称、丰富的节目内容、成功的节目品牌运作,以及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个性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天的《鲁豫有约》。 一档栏目的好坏常取决于该栏目主持人水平的高低。节目的团队再好,内容再丰富,如果没有好的主持人呈现,节目仍然无法精彩。因此谈话类节目也称之为“主持人的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举足轻重,节目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魅力。主持人的形象往往代表一个节目的形象,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也往往成为受众对节目是否认可的最基本认知。《鲁豫有约》之所以能在众多的访谈节目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鲁豫主持风格的认可。 一、主持人独特的风格特色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主持人赋予节目以魅力和生命力,直接决定受众对节目的印象和评价。主持人与受众进行顺畅愉快地交流,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其选择收看的行为取决于对该节目主持人的态度,包括对该节目主持人是否了解、有好感、觉得可信赖、愿意接受他的观点等。因为受众首先是从节目主持人这个活生生的形象中感受他(她)的个性风格,进而认识他(她)的特色,理解他(她)主

持的节目。树立自己的风格并得到受众的认可,是一个主持人真正成熟的标志。 一个主持人就代表一种风格。主持风格自然跟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修养有关,丰富的主持和工作经历也会影响其风格特色的形成。 (一)优秀主持人具备的素养 主持人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其中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机智的现场应变,以及对新鲜事物敏锐地观察,而这些是个人平时的点滴积累和成长教育获得,它是表演不出来的。 主持人的表情在传播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富有个性的表情会使主持人更有魅力,令节目更完美。比如白岩松的冷峻沉着,周涛的温婉动人,陈鲁豫的笑。当嘉宾说到特别有意思的事情,鲁豫会跟着爽朗的大笑起来。一般的主持人很少敢这样笑的,但是因为笑得真挚、坦诚,观众就会接受她的笑,这正体现了她的个性魅力。 倾听是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重要的基本功,而我国目前不少的谈话类节目,在嘉宾还没有把话说完甚至说到关键尽兴的时候,主持人就抢着发表个人主张见解,代替嘉宾去总结。这些主持人更多的是在展示自己的口才,他们端起架势提问和说话,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更多的时候就像是编导用来说话的机器一样。现场嘉宾在诉说的时候,主持人也不是很好地去倾听,而是在回忆编导事先策划安排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主持人没有和嘉宾座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没能更好的搞清楚嘉宾的想法,不会跟着嘉宾的思路调整和设计问题,仅仅是为了做节目而问问题,即使再有兴趣的嘉宾也会一下子失去了继续诉说的欲望。倾听

网络语言的现象与分析

网络语言的现象与分析 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定义为网络上使用的语言。网络本身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承载、传递各式各样的信息是它的基本功能,这一点它与传统的传媒,如报刊、电视等,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作为大众传媒,网络所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它在承载和传递信息时必须使用社会上通告的语言形式。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网络上使用的语言。既然如此,那么网络语言的内涵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应该同科学语言、职业语言一样,指的是某一特殊社会文化群体内部所使用的不同于社会通用语言形式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群体,他们常常花很长的时间逗留在网络上与别人交流,自称为“网虫”。因此,网络语言的内涵是指“网虫”之间在网络上的交际用语。网络语言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社会文化变动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结果,即伴随“网虫”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网虫们”在网络上交际的主要方式有BBS(Buiietin Broad System)、聊 天室和各种聊天工具,他们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交流。网络交际的参与者们互不相见,通过打在屏幕上的文字符号进行交流。这种网上的交流方式是建立在匿名基础上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以自己在网上的绰号而存在并与别人交流,真实的身份在这里被隐去了。因此,符号性和匿名性是网络语境的两个基本特征。 这种网络交流方式使得网络语境具备了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平等性。每一个进入网络世界的交流者除了自己的绰号以外一无所有,他原先在真实世界中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用处,因而每一个网络交流者都是平等的。其次是行为与责任相分离。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是行为的主体,也是责任的主体,个人必须承担由自己行为所引发的责任。但在网络世界里,情况却发生了变化,行为的主体依然是个人,但责任却被转嫁到个人在网络上的代号上去了。行为者是真实的人,而被惩戒的对象却是那个人所使用的用户名。也就是说,行为与责任在这里发生了分离。网络语境还有一个特点是角色扮演的随意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由社会决定的。而在网上,由于交际是以匿名方式进行的,人们摆脱了社会对自己的约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从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网络语言”具备以下这样几个显著的特征。 (1)特殊词汇的使用网络语言最鲜明的特征是其特殊词汇的使用。 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网络世界的人来说,最让他们感到迷惑和好奇的首先是那些稀奇古怪的词汇。现举几例,并略作解释如下: “网虫”:人们把那些沉迷于网络的人称为“网虫”。把长时间在网上漫游的人称为虫子在电脑上爬,不含贬义,充满善意的调侃。“伊妹儿”:电子邮件,英文E—MAIL 的音译。因为电子邮件非常方便快捷,网友就给它起了这么一个昵称。“泥巴”:一种网络游戏,英文叫做MUD,是Muitipie User Du ngeon 的缩写,按照其英文缩写的意义翻译为“泥巴”。这种游戏一旦参加,越玩越想玩,不能自拔,有陷入泥潭之感,故称“泥巴”十分贴切。“猫”:即调制解调器(MODEM),是上网必不可少的硬件,犹如“网虫”们的宠物,故称为“猫”。“斑竹”:即“版主”,是对网站版面主持人的昵称。“TMD”:“他妈的”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组合。“MM”:“妹妹”的拼音缩写。网络上用来

浅析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7844066.html, 浅析流行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作者:贾慧英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08期 摘要:通过对流行语现状的阐述,概述了流行语的形成因素以及发展环境。分析了流行 语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流行语来源于现实又影响着现实,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流行语;网络语言;社会文化 一、科技快速发展,流行语应运而生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网游、流行歌曲、畅销书等不断充实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不止在网上盛行,有些甚至“跳”出了网络,出现在大众传媒上,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流行语,流行语可以概括为四个特性:流行性、阶段性、高频性、新型性。常见流行语:“且行且珍惜”“有钱就这么任性”“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另外,有一些低俗用词也不少。网络语言低俗化向部分纸质媒体转移已有显现,看似简单生动的网络流行语,背后都有故事,都连接着网民关心的社会热点。 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流行语的形成和普及。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首先是因为反映了社会之现状,其道出了人们内心所思所想,能够引起共鸣。再者,由于流行语普遍具有简短精辟、诙谐幽默、容易记住等特点,使人们能够过目不忘,这也为其能够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流行语广泛应用,形成独特文化 流行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可以反映出社会的经济、政治及生活各方面的变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下,人们的言论民主自由。人们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表达感情,传播信息,流行语就在此过程中而形成。2012年最流行的一组网络词汇“屌丝”和“高富帅”。近年流行涉及公权力的词汇有“维修性拆除”“轻度追尾”“礼节性收入”“试探性自杀”等。而“元芳,你怎么看”“江南style”“中国好声音”等流行文化风头也不失强劲。网络流行语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迅 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比如“屌丝”和“高富帅”的对立,是现实社会中贫富差距拉大在虚拟网络社会的一种折射。 从一个小范围来讲,大学校园流行语大部分带有特定的文化意蕴。校园流行语常常是些既展现阳春白雪,又带有特别的幽默、调侃格调,从中可以窥探学生群体特有的雅气、书生气。如,“之乎者也”“知之为知之”“天生我才必有用”等,文气十足,让人既忍俊不禁,又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风采。 三、流行语的形成,透视文化气息

音乐文化现象分析 (1)

课程作业 姓名:卢吉 学号:17135101210008 课程:音乐文化现象分析 指导教师:曾华燕老师

从艺术产业与传媒角度看《张家界·魅力湘西》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艺术的生态发展促使了艺术产业与艺术传媒的出现。一方面,从产业和传播的角度,的确,艺术生产力得到解放,并且也提高了艺术的创作活力,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艺术产业与艺术传媒带来的功利性。过分地强调产业,以商业和资本为导向必然会带来艺术的媚俗化问题,过分地强调传媒,则必然会突出中介而淡化了内容的本质意义。 [关键词]:艺术产业;艺术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产业与艺术传媒是当代中国艺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艺术组织由于总是突出展现鲜明的主流价值与体系,其与当代民间艺术生产之间也总是存在一种差异、对抗、矛盾或协商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当代艺术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为政府体制所不容、位居地下的不合法性。然而, 魅力湘西位于素有我国“国家森林国家和地质公园”之称的张家界武陵源区景点内,主要是为中外游客表演原生态的节目,当然还有与时俱进与现代各种音乐、舞蹈、灯光相结合的节目。魅力湘西由于致力于原生态节目的采编与编排,因此对于我国湘西文化的保存与完善意义重大,魅力湘西也称被评为我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不但成为张家界游客必去的景点,同时也成为众多省市学习发展的榜样。 魅力湘西是我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年来给无数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平台,将湘西失落的文化拾起。为了在魅力湘西大剧院里给大家呈现更多的精品,魅力湘西的创作团队经常扎根在湘西的原始村寨中搜集并整理湘西民族、民间的文化素材和表演形态,可见精品的来之不易。 另外,在探求湘西文化与现代歌舞结合的道路中,魅力湘西也在积极探索。比如与古丈及凤凰县剧团、湖南省民族歌舞团、湖南省歌舞剧院的合作,魅力湘西将原生态文化的音乐与现代舞蹈相结合,加之灯光、音响、舞美的配合,给大家呈现出了一幕幕精彩的节目。如轰动春晚节目的“追爱相思楼”、“千古边城翠”、“英魂归故乡”等。 魅力湘西本只有室内舞台剧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让游客更直观的观看魅力湘西的节目,体味湘西文化的特色,魅力湘西特意巨资打造了魅力湘西室外剧场,主要表演土家硬气功、土家摆手舞、湘西三大蛊巫术表演等,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沟通。至此,全国唯一一家拥有室内剧场和室外剧场的魅力湘西大剧院成功落成,为了惠顾广大游客,魅力湘西还实行室内剧场和室外剧场一票通用制度,真正做到了为广大游客服务。 魅力湘西的表演节目有:展现苗族最大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椎牛舞、土家祭祀舞蹈茅古斯舞、苗族最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鼓舞、土家三杯土家哭嫁舞、湘西赶尸舞等。由上述节目表演剧目我们可以知道,魅力湘西表演的节目都是土家、苗族、瑶族或白族等少数民族本土的文化舞蹈,这些舞蹈在史料中都有记载,传承到今天可见其意义。比如其中的节目之一湘西赶尸。赶尸是湘西一种特有的文化习俗,相传是赶尸人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到家乡安葬,央视记录节目还曾专门为湘西赶尸文化作过一期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而将其搬到魅力湘西的舞台则是为了保存这种文化习俗,并让更多的人了解。 《湘西赶尸》作为魅力湘西的经典剧目,也是众多中外游客的最爱。《湘西赶尸》表演内容为:以鸦片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无数中华儿男为了保家卫国客死异乡,赶尸人将其尸体赶回家乡的故事。节目一开始是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上战场的画面,紧接着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及演员的动作,观众仿佛血液也跟着燃烧。但是忽然火光四溅演员们全部牺牲了。这时候室内灯光开始昏暗,伴随着时不时的乌鸦声,整个场景阴森恐怖。但是这时候一个留着满脸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网络语言中,以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为甚。本文所论即是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探讨。这些网络流行语的种类大致分为:网络自身生成的流行语,如“、斑竹、火星帖”等;网下生成再到网络上流行的流行语,如“”在银行里早就开始运用了,后来在网络上广为流行;源自生活的网络流行语,如“很黄很暴力”原是电视节目中的话语,后在网络上流行。从形式上看,网络流行语主要有谐音式,如“”是“就是就是”的谐音;拼音式,如“”是姐姐的意思,“”是哥哥的意思”;借用式,如“”是“ ”的意思,“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借用“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笔误式:如“斑竹”是版主的笔误。当然网络流行语还可以现成的语句形式流行。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本文以从网络搜索的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为例,对其进行社会文化分析。 一、树异于人的先锋意识 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有着特别的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的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是就是、就是的意思;“水蒸气、纯净水”是没有任何内容的灌水之意;“拍砖头”是批评某帖的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的意思。还有些流行语从形式上看就比较独特。如“弓虽”是强的左右部分、“”是对某些人的蔑称;“斑竹”是版主之意;“火星帖”是指经常能看到的离谱的帖子或话题。所谓的火星是指发这样帖子的楼主或者提这个话题的人在这方面比较“无知”,在一般人(泛指地球人)中算是“另类”,他们有可能来自火星。诸如此类的流行语还有很多。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的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的义项,或是创造出的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的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的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以网络流行语为例,“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这一句是对“随便”的创新用法;“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创新用法,意指人的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的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的才华;“有钱人终成眷属”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变异用法,“情”和“钱”的一字之差,使得原句的境界全无。“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这是对本来富有哲理的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要用它寻找光明”的改编,改编后增加了幽默、戏谑的色彩。而“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所体现的个性色彩则极为强烈。 这些富有个性的网络流行语之所以产生与快速流行,有其社会基础。网络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在网民构成上,“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网民中-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和其他年龄层比较而言,年轻人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更喜欢追求个性,展示自我,崇尚创新,追逐时尚,往往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中诸如一些语言规范的约束。开放自由的网络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必然和可能。这是网络流行语流行的重要社会基础。 中国人的传统是关注规范,“无论在意见或行为上,传统中国人都有很强之避异趋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