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简介
散打的基本要求简单讲解

散打的基本要求简单讲解散打是一种自由格斗的武术。
它的格斗方式比较灵活多变。
它是一项很激烈的运动,有时会出现骨折的运动意外。
但你知道散打有哪些基本要求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散打的基本要求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散打的基本要求1.学习散打的人要身强体壮散打要求锻炼者需要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另外,还需要练习者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好学吃苦的精神。
2.学习散打的人贵在坚持散打要求关键要有耐力、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什么都不是问题,学散打的过程是很艰苦的、像每天跑步、压腿、蹲马步、冲刺、等等,以及配合套路练习。
都是需要坚持的。
3.学习散打的人灵活多变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武术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为古传散手(杀伤性强)、现代散打(限制较多)。
古传散手作为散打的最早发展要能对抗单人和兵器或多人的格斗,用头、指、掌、拳、肘、肩、膝、腿、胯、臂等部位攻击,主要的技法为打、踢、拿、跌、摔等其中还有肘膝等技法,在格斗中讲究出其不意,不讲究花法只讲究打赢实用。
现代散打就是常见的以直拳、摆拳、抄拳、鞭拳、鞭腿、蹬腿、踹腿、摔法等技法组成的以踢、打、摔结合的攻防技术。
散打没有套路,只有单招和组合,见招拆招。
散打基本拳法1、左右直拳左直拳:基本实战势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脚跟稍外转,重心移至左脚,上体略左转,同时,左臂顺肩伸肘,使拳面向前直线冲击,力达拳面,拳心朝下,右拳至下额处,目视前方,然后左拳压肘收回,成基本姿势。
右直拳反之。
2、左右摆拳左摆拳基本实战势,右脚蹬地,身体重心移向左脚,左脚跟略离地外转并辗转脚掌,上体右转同时左臂内旋,抬肘与肩平,使拳由左向右横击高于肩平,然后恢复基本姿势。
右摆拳反之。
3、左右钩拳左钩拳基本实战势站立,右脚蹬地,重心移向左脚左脚跟略抬外转,脚掌碾地,上体左转略下沉后,左膝及上体瞬间挺伸并向右转体,同时,左臂外旋由下想上击拳,拳面朝上,拳心朝右内,力达拳面,右拳仍置下额前,目视左拳,然后再恢复基本姿势。
散打技法

散打运动一、散打运动简介散打也称散手,是中国武术攻防格斗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散手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在长期的狩猎、捕捉和与猛兽侵袭的斗争中,逐步学会了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技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重视。
《孙子兵法》中记载有“搏刺强士体”,意思是说练习搏击可以强壮士兵的身体。
历史上表演散打的形式,以打擂台为主,擂台就是技击的比赛场地。
赛前,先由擂主安排高手准备应战,凡愿与其较量者,临场须立好“文书”,方能上台献艺。
台手叫“献台”,裁判叫“部署”,比赛时“不许暗算”,先败下台者为输。
近代,散打已成为一项体育项目,我国于1928年、1933年先后在南京举行的第一、二届国术国考中,都将散打列为重点项目,并制定了一定的规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散打运动一直处于限制的状态。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体委于1979年在《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中指出:“优秀的技击技术长期埋没,如不能继续整理,就有失传的危险。
”1979年5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散打公开表演,为推动散打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从1979年南宁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介绍散打至今,我国各省、市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
比赛规则日臻完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继1986年全国武术擂台赛后,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不同规模的擂台赛、锦标赛,受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高度评价。
概括地说,散打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运动中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运动国内外重大赛事有: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全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国武术散打比赛。
二、现代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况(1)十年试验阶段(1979~1989)。
(2)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
散打裁判规则与裁判法

二、每局胜负评定
1、在每局比赛结束时,依据边裁判员的 评判结果,判定每局胜负。 2、一局比赛中,一方受重击被强制读秒 (侵人犯规除外)2次,另一方为该局胜 方。 3、一局比赛中,一方2次下台,另一方为 该局胜方。 4、一局比赛中,双方得分相同时,判主 动进攻技术强者为该局胜方。
第四章 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与申诉
申诉程序及要求 (一)运动队如果对裁判组的判决结果有异议,必 须在该运动员比赛结束后15分钟内,由本队领队 或教练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同时交付 1000元的申诉费。如申诉正确,退回申诉费;申 诉不正确的,则维持原判,申诉费不退,作为优 秀裁判员的奖励基金。 (二)各队必须服从仲裁委员会的最终裁决。如果 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建议竞赛监督委 员会、竞赛组委会给予严肃处理。
编排记录长职责
1、负责运动员资格审查,审核报名单。 2、负责组织抽签,编排每场秩序册。 3、准备竞赛中所需要的表格,审查核实成绩、录 取名次。 4、登记和公布各场比赛成绩。 5、统计和收集有关材料,汇编成绩册。
宣告员职责
1、摘要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有关的宣 传材料。 2、介绍临场裁判员、运动员。 3、宣告评判结果。
抽签
1、抽签由编排记录组负责,有仲裁委员会 主任,总裁判长及参赛队的教练或领队参 加。 2、抽签在第一次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由 小级别开始,如本级别只有一人,则不能 参加比赛。
服装护具
1、运动员必须穿戴中 国武术协会认定的武 术散打比赛服装及护 具。 2、比赛护具分红、蓝 两种颜色。包括拳套、 护头、护胸,以及自 备的护齿、护裆、和 缠手带,护裆必须穿 在裤子内,缠手带的 长度为3.5~4.5米。
学校散打课件ppt

详细描述
在协调性训练中,可以结合 其他基本功训练进行,如力 量训练、速度训练等,以提 高整体效果和全面能力。
03
散打基本招式
拳法
01
02
03
04
直拳
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攻 击对手,主要攻击目标是头部
和胸部。
勾拳
利用旋转动作攻击对手下颚或 侧脸,需要配合身体转动发力
。
摆拳
以弧线轨迹攻击对手头部侧面 ,需要借助腰胯力量。
总结词 柔韧性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协调性训练
总结词
协调性训练可以提高散打运 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 力,使其更好地应对比赛中 的各种情况。
详细描述
协调性训练包括平衡练习、 反应练习等,通过这些训练 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 衡能力。
总结词
协调性训练可以结合其他基 本功训练进行,以提高整体 效果。
抓抱
抓住对手手臂或身体部位,限制对手 攻击或制造反击机会。
倒地
通过倒地降低对手攻击高度或躲避地 面攻击。
04
散打实战技巧
对抗训练
01
02
03
模拟实战训练
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提高 学员在真实对抗中的反应 速度和应对能力。
攻防转换训练
强调在攻击和防守之间的 快速转换,提高学员的应 变能力。
组合拳法训练
抱腿摔
抱住对手腿部并用力拉扯,使对手失去平衡 摔倒。
绊摔
用腿勾住对手脚踝或小腿,使对手失去平衡 摔倒。
背摔
用双手抓住对手肩膀或衣领,将对手从背后 摔出。
扛摔
用双手托住对手腰部,将对手从肩膀扛起并 摔倒。
防守技巧
闪躲
散打

武术散打概述武术散打,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斗争生活中提炼凝结而成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它归属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武术运动中最直接的技术表现形式。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及防守技术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它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运动,是一项既具浓郁的东方民族文化特性,又有西方竞技体育之共性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
第一节武术散打一、武术散打形成的历史渊源武术散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去。
据历史考证,早在距今一百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由于当时生产资料的异常贫乏,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狩猎等生产活动。
在狩猎中,人们逐渐总结出了拳打、脚踢、摔打、躲闪等徒手与野兽格斗的基本技能并栩用于器械格斗。
应该说,这就是散打的最初形式,然而这种击打的方法完全是一种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
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人们为了争夺生产资料而经常性地发生争斗,这就是部落之间的战争。
这种战争中的军事格斗技术就是武术散打的源头,自此,人们己经有意识的把这种搏杀的技能作为一种专门练习,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格斗已经基本脱离了生产技术,这就是最原始的、最早的散打技术。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武术散打便伴随着阶级的对立、国家的产生而独立了出来。
这一时期,散打技术方法也不断得以发展完善。
人类的徒手搏击虽在原始时期已有萌芽,但形成具有一定技巧的拳击搏斗之术,当开端于商周时代。
《史记·律书》记载:“夏乐、殷封手博豹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
”《史记·殷本纪》说,殷封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都是以他的能徒手与猛兽相搏而称赞其勇力。
然而,拳搏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体现在人与人的徒手搏斗中。
商周时期,练习搏斗、角力已是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
《丰L记》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脑,决射御”。
武术散打简介理论课

武术散打的特点
对 抗 性 体 育 性 民 族 性
相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徒手对抗格斗是散打的基 ”的观念发展成为把体能、职能与技 能结合起来,进而突出了它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防身自卫绝技,散打作为竞技体 育项目,必须体现体育的本质属性,即把人体 安全和健康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1.在擂台上进行比赛和三局两胜制就是沿袭了中 国古代民间打擂比武的风俗习惯。 2.在技术的应用上,“远踢近打贴身摔”技击方 法的多样化和打击部位的多层次,充分体现了 中国武术的技术整体性运动特点。
武术散打发展简介
讲师:张雨生
武术散打简介
• 武术散打的概念: •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 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 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 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散打发展历程
• 1:散手运动全面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1979年国家体委 决定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 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 • 2:979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作了首次汇 报表演,l980年10月,国家体委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 见稿),通过试验修改,于1982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初稿),并按此规则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 • 3:1989年,散手被批准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 • 4:1991年经国家体委审定, 《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出版,并实行裁 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 • 5:1993年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把武术散手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设男子团体一块金牌。全国有l4个单位派队参加,这意味着武术散手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散打知识总结

散打知识总结什么是散打散打是一种以徒手搏击为主的综合格斗运动,其特点是可以使用拳击、踢腿、摔跤、地面格斗等多种技巧。
散打起源于中国,也被称为中国散手。
散打比赛通常在封闭的场地中进行,运动员通过击打对方来得分,比赛中允许使用拳头、手肘、膝盖、脚、腿等各种部位进行攻击。
散打起源和发展散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是古代战场格斗技巧的延续和发展。
在20世纪初,散打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各种传统武术比赛中。
后来,为了更好地推广散打,并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中国散手协会成立并开始组织散打比赛。
20世纪80年代,散打开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一项国际化的运动。
散打的技术特点散打技术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综合性。
散打运动员需要掌握各种拳法、踢腿技巧以及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
散打技术注重实用性,强调技术的简洁和有效,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快速作出反应,并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来击败对手。
拳法技巧在散打中,运动员使用拳法来进行攻击。
拳法技巧包括直拳、钩拳、勾拳、肘击等。
拳法技巧的训练主要包括拳法的基本动作、姿势和配合等方面。
踢腿技巧踢腿是散打中常见的攻击技巧之一。
运动员可以使用直踢、搅拿踢、侧踢等踢腿技巧来打击对手。
踢腿技巧的训练包括腿部力量的提升、腿法的练习以及灵活性的培养。
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是散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运动员需要掌握扭摔、抱摔、摔跤技巧以及在地面格斗中的技巧和策略。
摔跤和地面格斗技巧的训练包括体能的提升、摔跤动作的练习以及对手控制和反制的技巧。
散打比赛规则散打比赛的规则包括比赛时间、得分规则和裁判判罚等方面。
一场散打比赛通常分为多个回合,每个回合的时间通常为2至3分钟。
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对对手进行有效的攻击来得分,得分多的一方将获得比赛的胜利。
得分规则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拳击、踢腿、摔跤和地面格斗等技巧进行攻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得分规则:•击倒对手:如果一方运动员成功地击倒对手,可以得到较高的得分。
散打简史

散打运动的发展简史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属武术运动中的对抗性项目,也有人习惯于把它称为散手,是对抗双方运用攻防格斗技能战胜对手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搏击运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
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
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如: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
这些原始状态的攻防技能虽没有脱离生活技能的范畴,但却是武术散打的雏形。
现代武术散打是对抗双方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运用攻防格斗技能战胜对手,并趋向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竞技运动。
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
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商周时期,剧烈的军事斗争,促使当时等等奴隶主军队中有较为系统的“武术”训练。
“武舞”是当时用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最常见的有效方法。
进入春秋战国以后,列国争雄图霸,技击术在战场中的运用更为突出。
春秋初期,管仲在齐国便面向全国招募“拳勇股肱之力,筋骨出众者”;齐桓公春秋两季还举行全国性的比武较力的“角试”,以选拔天下神勇之士,并以勇授禄。
秦汉三国时期,角抵、手搏最为盛行。
随着“宴乐兴舞”的兴起,武术的发展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具有攻防格斗作用、实用性较强的技击动作,它紧密地围绕军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另一类则是适应表演需要,把攻防技术反复加工提炼而逐渐形成的套路技术,二者都有各自的生命力,长期并行不悖。
进入唐朝,武举制的推行实施对武术散打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角抵、手搏等散打形式遍布朝野和民间,职业的教习人员相继出现,对武术散打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当时已具有相当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发展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
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
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国内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现在武术散打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拳法、腿法通过规整,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
散打特点散打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是由它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
体育性----散打与其它运动项目基本相同,属于体育,但又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同时又明显地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不包含致人于死地的技法。
散打规则严格规定了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击,也不允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运用武术各种流派的技法。
对抗性----散打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打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
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上下。
民族性----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散打不同于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为“过去形式”、“历史形式”或“传统形式”。
民族形式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演进的。
散打的作用通过学习和训练散,能够发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打又是一项以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坚持散打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
散打是以双方互相对抗为运动形式,这就要求练习者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进攻的时机,防守要到位,反击要及时,从而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手和双方临场的变化,提高应变能力,以及提高击打和抗击打的能力,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卫和克敌制胜的技能的作用。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通过长期的散打训练,可以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灵活等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散打级别5公斤一个级别,48公斤级(<48公斤);52公斤级(>48公斤一<52公斤) 56公斤级(>52公斤一<56公斤)60公斤级(>56公斤一<60公斤) 65公斤级(>60公斤一<65公斤)70公斤级(>65公斤一<70公斤) 75公斤级(>70公斤一<75公斤)80公斤级(>75公斤一<80公斤85公斤级(>80公斤一<85公斤85公斤以上级(>85公斤)散打招数实战姿势站立姿势主要侧身朝向对方,双手放高保护头部,利于得分后迅速逃离。
它是完成进攻和防守动作所采用的最有利的姿势,两脚前后分开,前脚跟与后脚尖之间为一脚半距离,前脚与后脚间横向距离稍宽于肩,前脚尖略向内侧转,后脚尖朝斜前脚跟稍离地面,两臂自然弯屈,左拳置于体前略低于眼睛,拳面斜朝前,胸部略含,腹部微收,上体稍前倾,头略低,下额微收,咬紧牙齿,闭合嘴唇,目视前方。
基本步法散打步法是为保持与对手间的距离,实施进攻与防守动作或破坏对手与进攻与防守意图,而进行专门的脚步移动方法,步法好多,比如滑步、垫步等等。
滑步:前滑步:实战势,后脚蹬地,前脚向前移动,落地时以前脚掌先落地,随之后脚前移,落地后与原基本姿势相同。
后滑步:反之。
左滑步:实战势,后脚蹬地,前脚向左平移,后脚随之向左移动,作完成后与原实战势相同。
右滑步反之。
垫步:前垫步:实战势,前脚蹬地,后脚前移,在前脚里侧处落地的同时前脚前移,落步后仍成原基本姿势。
后垫步:实战势,后脚蹬地,前脚后移,在前脚里侧落地的同时后脚后移,落步后仍成基本姿势,变换要快,两腿不可交,叉垫步时身体重心要求两脚贴近地面滑行。
基本拳法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摆拳法。
直拳左直拳:基本实战势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脚跟稍外转,重心移至左脚,上体略左转,同时,左臂顺肩伸肘,使拳面向前直线冲击,力达拳面,拳心朝下,右拳至下额处,目视前方,然后左拳压肘收回,成基本姿势。
右直拳反之。
要点:要使蹬地,拧腰之力顺达拳面,整个动作要协调完整,重心不可过多前倾,击打部位的高低区别于左膝度,击拳前不可出现先收拳再击的预兆,也不可在冲拳时将右臂后拉,结合步法的击法应做到拳到步到。
摆拳要点:摆拳时身体不可向右倾斜,要边击拳边抬肘,以拳面击打目标,击打后重心偏左脚,左脚的辗转力不可忽视,要含胸收腹,不可低头。
左摆拳击打前右臂不可后拉,重心落左脚,但上体不可过于前倾,边击拳边抬肘。
勾拳要点:左臂外旋与击打不同时,不可外旋后再击打,上体不可过于前倾,屈臂的角度大小根据对方的远近距离及击打的部位而定,上体向左转下沉在蹬地,挺伸与右转瞬间要协调自然,不可断裂或过程太长。
基本腿法腿法是散打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在比赛中使用率最高,腿较手长,可发挥一寸长,一寸强的作用,腿较粗壮有力,攻之威力大,防之有效,腿的攻击面大容易得手,腿攻击对方下盘比较隐蔽,因此拳家常说: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三分拳七分腿等可见腿在散打中的地位。
腿法在散打中占有很重要的益,拳谚道:“练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
武术中有四大击法即:踢、打、摔、拿。
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赛中得分最,据统计占总得分的63.5%。
多年来为什么腿法深受广大习武者的偏爱呢?因为腿法有四大特点。
第一,腿居身体之下,每天担负着支撑身体的重大任务,再加对腿法作了专项训练,两腿十分有力量,同时大腿有人体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体最发达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当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
第二,腿法进攻距离远,因为腿比臂长,拳谚道:“一寸长,一寸强”。
第三,腿法进攻隐蔽性好,腿在人体之下,距离对方眼睛较远,故有进攻隐蔽性好之特点。
第四,腿法进攻变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扫、摆、丁等20多种,有各种连环腿、拳腿组合,低配高、虚配实、左配右等连连出击,势势相承,变化莫测。
正蹬左蹬腿:基本实战势站立,身体重心移至后腿,后腿略屈,左腿屈膝上抬,含胸,收腹,下腿贴近胸部脚尖勾起,脚底朝前下,随即左腿由屈而伸向前上方蹬出,力达脚跟,当脚触击目标时伸胯并使脚尖猛向前下方压踩,使力达全脚掌两拳,自然下落置体前目视前脚部,蹬腿后脚落下,还原成基本姿势。
右蹬腿反之,要点:支撑腿可微屈保持平衡,上体不可过分后仰,屈膝上抬与左伸蹬要连贯。
侧踹左侧踹腿:。
要点:提膝时上体略向支撑腿侧转,脚内侧与地面近于平行,踹出时身体向支撑腿侧倾的斜度随攻击点的高度变化,越高倾斜度越大,支撑腿应用脚前掌为轴碾地,使脚跟内收。
鞭腿要点:弹腿的膝部猛挺发力,但要借助拧腰切胯之力加大力度,弹腿时支撑腿膝伸直并以脚掌为轴,碾地,脚跟内收,上体不可过于倾斜。
基本摔法“远则拳打脚踢,近则贴身快摔。
”这是拳家的谚语。
一、击头抱腿摔要领:左右直拳连击要具有威胁,使其上体后仰,露出下盘;上步及时,抱腿顶肩干脆利索,整套动作要连贯。
二、直拳别腿摔要领:左拳虚击轻而快,右拳沉而重,进步别腿与右臂箍颈要迅猛协调、发劲要合。
三、拉臂过背摔要领:双手抓臂及时,上右步迅速,背摔前,对方与我贴紧,发劲时,双手向下拉与臀部向后顶要相合。
整套动作要协调。
四、插裆扛摔要领:挡抓及时,封其面要突然、有力,上步与插裆要迅速到位,左手拉右手提与肩扛上提要协调。
五、挡抓击腹摔格斗中,对方上右步并用右直拳击我面部,我速以左手挡抓其右臂,紧接着上右步于对方右腿后将其腿绊住,同时右手猛击其腹部,将其摔倒。
要领:挡抓及时,与上步绊腿要连贯,绊腿与击腹发力上下合一,干脆利索。
六、击颌撞胸摔要领:格挡要快,击颌要狠,上步与击胸要配合,并能同时到位。
散打规则在竞赛方法上采用三局两胜制,先赢两局者即为赢家。
比赛的输赢有两种情况:一是优势胜利,二是分数获胜。
得分标准(一)优势胜利1、在一局比赛中,先完成三个三分动作者。
2、在比赛中,双方实力悬殊,台上裁判员征得裁判长的同意,判技术强者为该场胜方。
3、被重击(侵人犯规除外)倒地不起达10秒,或虽能站立但知觉失常,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4、一场比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侵人犯规除外)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5、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经医生鉴定不能继续比赛者,判对方为该场胜方。
(二) 得3分1、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迅速站立者,得3分。
2、用转身后摆腿击中对方躯干部位而自己站立者,得3分。
(三)得2分1、一方倒地(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接触台面),站立者得2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躯干部位。
3、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4、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四)得1分1、用手法击中对方得分部位。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大腿和小腿。
3、运动员消极8秒,被指定进攻后,8秒钟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4、主动倒地超过3秒钟不起立,对方得1分。
5、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五)不得分1、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
2、双方倒地或下台。
3、双方互打互踢。
4、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5、抱缠时击中对方犯规判定侵人犯规1、在场上裁判员口令“开始”前或“停”后进攻对方。
2、击打对方禁击部位。
3、用头、肘和反关节动作进攻对方。
4、用膝攻击对方头部。
5、使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6、用腿法攻击倒地一方的头部。
7、用牙咬对方。
这七类犯规只要故意使用一种,对手就够悬的。
观众现场看见每场比赛前场上裁判都要叮嘱运动员几句,这是在开赛前再次提醒运动员不要侵人犯规,否则场上裁判就会不客气,这叫先礼后兵。
技术犯规虽然没有大的危害,但会使比赛不好看,或者会影响散打王争霸赛的形象。
技术犯规1、消极搂抱对方。
2、消极逃跑躲避对方攻击。
3、用手抓住围绳进攻对方或不正当地利用围绳或立柱。
4、处于不利状况时要求暂停。
5、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语言或有其他不服从裁判的行为。
6、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7、上场不戴或吐落护齿,有意松脱护具。
8、教练员及助手严重违反规则。
对犯规的处罚措施主要有三种:劝告、警告和取消比赛资格。
技术犯规一般给予劝告,对手得1分。
2、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侵人犯规,一般给予警告,对手得2分。
运动员故意伤人或者虽然不是故意的犯规却使对方不能比赛时,就要被取消当场的比赛资格,并视情况给予禁赛处分。
这种处分一般是比较谨慎的,场上裁判不能独立执行,只能由裁判长进行确定。
有些武德比较差的运动员有时也会诈伤,实际上有时只是对方无意碰了一下,根本没有受伤,却装着巨痛无比的样子,只要场上裁判发现这种情况,不但骗不到分,而且还要被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