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9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专家幻灯0119V-2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李 照,朱继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北京100044关键词:肝肿瘤;诊断;治疗学;诊疗准则(主题)InterpretationofStandard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primarylivercancer(2022edition)LIZhao,ZHUJiye.(DepartmentofHepatobiliarySurgery,PekingUniversityPeople’sHospital,Beijing100044,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UJiye,gandanwk@vip.sina.com(ORCID:0000-0003-0456-7584)Keywords:LiverNeoplasms;Diagnosis;Therapeutics;PracticeGuidelinesasTopic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10收稿日期:2022-03-20;录用日期:2022-04-21通信作者:朱继业,gandanwk@vip.sina.com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

其中,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占比最高(75%~85%)。

本文中的“肝癌”仅指肝细胞癌。

2019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1],指导我国肝癌的诊疗规范和研究方向。

近两年来,肝癌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和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结果层出不穷,在凝结了最新的循证学证据和专家意见后,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再次更新并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2],并将名称由“规范”改为“指南”,现就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 对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更加精准全面对于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一步。

既往规范中建议对肝癌的高危人群定期开展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筛查,而在新版指南中,首次引入了一种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人群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aMAP评分(age-male-AlBi-plateletsscore)[3],该模型仅需要年龄、性别、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血小板等5个指标即可计算出肝癌的患病风险评分(0~100分)。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PPT课件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PPT课件
伴癌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即肝癌组织本 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产生的多种影响引起的内分 泌或代谢紊乱的症候群。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 常见的有自发性低血糖症, 红细胞增多症; 其他有高脂 血症、高钙血症、性早熟、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症、皮 肤卟啉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类癌综合症等, 但比较 少见。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
肝细胞癌 (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
占90%以上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CCC),约占10%
混合细胞癌,罕见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肝癌的流行病学
世界:东南亚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为高发区,欧 美、大洋洲为低发区。
①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 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②如果肝脏占位直径为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 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 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 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HBV和/或HCV抗原阳性) 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 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Arterial hypervascularity),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Venous or delayed phase washout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15
肝癌的临床诊断
1.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 一次超声及AFP检测,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 声造影及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四项检查中至少有两项显示有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 门脉或延迟期强化下降的“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做出肝癌的临床诊 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的结节,则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只要有一项有典 型的肝癌特征,即可临床诊断为肝癌。 2.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随访发现肝内直径 ≤2cm结节,若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无或只有一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可 进行肝穿刺活检或每2-3个月密切的影像学随访以确立诊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 >2cm的结节,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无典型的肝癌特征,则需进行肝穿刺活检以 确立诊断。 3.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如AFP升高,特别是 持续增高,应该进行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以确立肝癌的诊断,如未发现肝内结节, 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胚胎源性肿瘤以上消化道癌的前提下,应该密切 随访AFP水平以及每隔2-3个月一次的影像学复查。
25
肝癌的临床分期
肝癌Ⅰ期(肝癌早期):
Ⅰa期 :1个肿瘤直径≤5cm,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B,PS 0-2。 Ⅰb期 :1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直径≤3cm,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 Child A/B,PS 0-2。
肝癌Ⅱ期(肝癌中期):
Ⅱa期 :2-3个肿瘤直径>3cm,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B,PS 0-2。 Ⅱb 期:≥4个肿瘤,无肝血管侵犯、肝外转移;肝功能Child A/B,PS 0-2。
常规采用平扫+增强扫描方式(常用碘对比剂),其检出和诊断小肝癌能力总 体略逊于磁共振成像。“快进快出”的增强方式是CT肝癌诊断的特点。目前除常 见应用于肝癌临床诊断及分期外,更多应用于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对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碘油沉积观察有优势。同时,借助CT的三维肝体 积和肿瘤体积测量、肺和骨等其它脏器转移评价,临床应用广泛。

最新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研讨会会议记要资料

最新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研讨会会议记要资料

原发性肝癌的规范治疗共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研讨会会议纪要2007年11月10日中国上海前言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为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发展,提高肝癌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促进人类健康,在拜耳先灵医药保健公司和爱思唯尔国际出版集团的协助下,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以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在11月10日于上海隆重推出了“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研讨会”并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峰会在肝癌领域史无前例,汇集了数十名国内肝癌诊治领域的顶级专家,其中包括孙燕、吴孟超、叶胜龙、秦叔逵、管忠震、汤钊猷等众多知名教授,讨论内容主要涉及PLC的诊断、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当前相关的国际指南与共识这几大方面。

在会上,大家针对目前肝癌诊治领域的现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颇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盛会一改以往的经验之谈,而是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各抒己见,实现了与国际治疗领域之理念相接轨,使其结论更具说服力,这为“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共识”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第二次和第三次“专家共识研讨会”分别拟于2008年2月和5月举行,其最终目的是在各位专家充分讨论交流、反复完善并达成基本一致意见的基础上,于2008 年中期推出《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毋庸置疑,众位顶级专家信息火花的碰撞,势必会为中国肝癌诊疗领域的医生们带来划时代的纲领性诊疗指南!国际肝细胞癌诊疗指南与共识简介肝细胞癌的治疗涉及内科、外科、介入、放射等诸多方面。

肝癌的规范化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探讨,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首选治疗和后续治疗。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肝癌治疗指南主要包括:(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每年对主要肿瘤制定的临床指南;(2)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治疗指南;(3)英国胃肠病学会(BSG)治疗指南;(4)美国外科学院(ACS)制定的共识。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筛查和诊断
(1)借助肝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 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1次检查。
(2)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是肝脏超声和血清 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3)肝癌影像学诊断依据主要根据“快进快出”的强化 方式。
(4)肝脏多模态MRI检查是肝癌临床检出、诊断、分期 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
(5)肝肿瘤照射剂量:立体定向放疗一般推荐≥30~ 60Gy/3~6次,常规分割放疗一般为50~75Gy,照射 剂量与病人生存密切相关。
肝癌的治疗-放射治疗
(6)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必须考虑:放疗分割方式、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正常肝(肝脏-肿瘤)体积、 胃肠道瘀血和凝血功能状况等。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019年版)
导读
➢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 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 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导读
➢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 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 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 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 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 中的“肝癌”指HCC。
肝癌的外科治疗-肝切除术
(3)一般认为肝功能Child-Pugh A级、ICG-R15< 30%是实施手术切除的必要条件;剩余肝脏体积须占标准 肝脏体积的40%以上(肝硬化病人)、或30%以上(无 肝硬化病人)也是实施手术切除的必要条件。术前评估方 法,还包括肝脏硬度的测定、门静脉高压程度等。
肝癌的外科治疗-肝切除术
(3)MWA是常用的热消融方法,在局部疗效、并发 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方面与RFA相比都无显著差异。 MWA和RFA这两种消融方式的选择可根据肿瘤的大小、 位置决定。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毒组
抗病毒组
P=0.016
对照组
P=0.004
对照组
无复发生存 率
1.Huang G,et al.Ann Surg. 2015 Jan;261(1):56-66. 2.Huang G,et al.Ann Surg. 2018 Dec;268(6):943-95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2019版《规范》肝癌临床诊断路线图
慢性肝病或/和肝硬化病人(AFP+US)/6月
发现结节
无结节
≤2cm
不论 AFP
至少有2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 的典型表现 (MRI/CT/CEUS/EOB-MRI)
>2cm
AFP (+)
至少有1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 的典型表现 (MRI/CT/CEUS/EOB-MRI)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017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019年版)
19版《规范》更新的指导原则
需求出发、粗细结合、洋为中用、中国特色、突出重点
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
• 尽量纳入中国学者的高质量研究 • 诊断筛查接轨国际;早诊新技术加快临床应用; • 外科治疗升级;术前评估,新的术式和新的技术 • 系统治疗前移;3期前移到2期 • 仍然强调多学科团队(MDT)模式、多手段
ctDNA用于肝癌早期诊断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 血清AFP,还可反应肝癌 术后动态变化。利用特定 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特征, 也可用于肝癌早期诊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更明确: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
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
2019版
2017版
FE 模型 I2 = 0%; P = 0.9908
FE模型 I2 = 35.43%;P = 0.1601
• 一项纳入10项研究,涉及589例HCC患者的Meta分析,旨在评估HCC术后索拉非尼vs单纯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Yun Huang_2019:纳入49例,多吉美®组12.5%为BCLC B期 ;
更新为
SRLVR: 标准残肝体积分数
17版规范: ICG 15 < 20%-30%
手术 方案 制定
• 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 有助于在获得肿瘤学根治性的前提下,设 计更为精准的切除范围和路径,以保护剩余肝脏的管道 (证据 等级3)
• 宽切缘的肝切除效果, 优于窄切缘的肝切除(证据等级2),特别
是对于术前可预测存在 mVI 的病人
• 在肿瘤的12 点、 3点、 6点和 9点位置上于癌与癌旁肝组 织交界处按1:1取材
• 在肿瘤内部至少取材 1 块 • 对距肿瘤边缘 ≤1cm (近癌旁)和>1cm (远癌旁)范围内的肝
组织分别取材1块
注:A、 B、 C、 D:分别对应肿瘤 12 点、 3 点、 6 点和 9 点的癌与癌旁肝组 织交界处; E:肿瘤区域; F:近癌旁肝组织区域; G:远癌旁肝组织区域
Ⅰa期
1个 <= 5cm
• 手术切除
• 消融
Ⅰb期
1个,<5cm 2-3个,<=3cm
• 手术切除 • TACE • 消融 • 消融联合TACE
肝移植(UCSF)
Ⅱa期
2-3个,>3cm
• 手术切除 • TACE • TACE联合消融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简称UCSF
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
1.Zhou C,et al.Hepatobiliary Surg Nutr. 2019 Feb;8(1):19-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CNLC IIa期(2-3个,>3cm) : 增加推荐TACE联合消融





AFP (-)
2-3月影像随访
穿刺活检
保持不变
病灶增大
排除 肝癌
按病灶大小进入 相应诊断的流程 必要时穿刺活检
明确 诊断
不能 明确
2-3月影像 随访
诊断肝癌,进入治疗流程
有结节
无结节
按病灶大小进入 相应诊断的流程 必要时穿刺活检
AFP+影像学 随访/2-3月
(AFP+US)/6月进入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肉眼类型:单结节型有包膜/单结节型 组织类型:肝细胞癌(细梁型、粗梁型、
无包膜/多结节型
假腺管型、团片型)
分级:肝细胞癌??(Ⅰ、Ⅱ、Ⅲ、 Ⅳ)或(WHO分化 高、中、低)
卫星灶:无/有
大脉管侵犯:(巨检/手术所见):无/ 微脉管侵犯(显微镜下所见):无/有 有具体脉管位置
累及脉管数 量
累犯脉管最远距离 悬浮癌细胞≤50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CNLC IIa期(2-3个,>3cm): 增加推荐手术切除联合消融
对于多结节肝癌患者,手术切除+RFA 优于单纯TACE
n=59 n=410
n=47 n=94
回顾性研究,纳入469例超过米兰标准的多结节(≤5个结节)HCC患者
肝癌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其它新型标志物
循环游离微小核糖核酸 (microRNA)
目前基于该循环miRNA 模型的肝癌检测试剂盒 已经多中心临床实验验 证,并获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 册证,已进入临床应 用。
循环肿瘤细胞 (CTC)
循环肿瘤DNA (ctDNA)
外周血EpCAM+CTC具有 干细胞样特性,是肝癌术 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 标;检测CTC对经导管动 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及放 疗后肝癌复发和进展具有 预测作用。
2019 ESMO Asia 多项中国研究荟萃分析证实:术后使用索 拉非尼显著降低复发,延长生存, 共识未推荐
术后索拉非尼vs单纯手术,显著延长OS
(HR:0.69;95%CI:0.52,0.93;P = 0.0139)
术后索拉非尼vs单纯手术,复发率显著更低
(RR:0.91;95% CI:0.83,0.98; P = 0.0187)
主要内容
01 肝癌诊断与分期 02 CNLC不同分期的治疗策略
甲胎蛋白:诊断和疗效监测常用的重要指标
肝癌诊断和疗效监测常用指标
• 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 • 血清 AFP ≥ 400μg/L,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 生殖腺胚
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 高度提示肝癌 • 轻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
Jiang Li_2016:纳入36例(100%合并PVTT ),多吉美®组100%为BCLC C期;
Yadi Liao_2017:纳入42例(73.8%合并PVTT ),多吉美®组93%为BCLC C期; Feng Xia_2016:纳入102例(合并门脉侵犯),多吉美®组100% 为BCLC C期 ;
• 肝穿刺的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阴 性率,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肝癌 的可能。
• 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符 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 通常不需要以诊 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证据等级 1) 。
• 对于能手术切除或准备肝移植的肝癌病人,不 建议术前行肝病灶穿刺活检,以减少肝肿瘤播 散风险。
• 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 变,肝病灶穿刺活检可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 可对明确病灶性质、 病因、分子分型、 为指 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肝病灶穿刺活检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肝癌可 能,仍需定期随访。
• 临床上高度怀疑肝癌的病人,建议重复肝病灶 穿刺活检或密切随访。
Hale Waihona Puke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2.卫生部.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
诊断 •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PIVKA II 或
DCP)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也可作为肝癌早 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血清AFP阴性人群。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2.卫生部.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
M2(高危组):
> 5 个 mVI,或 MVI 发生于远癌旁肝组织
19版《规范》新增肝癌病理诊断报告模板 结构化,包含MVI
癌组织
术式:部分肝/全肝
单发肿瘤:大小 cm× cm× cm 多发肿瘤:数目(n= ),大小(最大者 大小 cm× cm× cm,最小者大小 cm× cm× cm)
Bingfeng Chen_2016:纳入70例,多吉美®组BCLC B期和C期分别占21%和30%; Lei Zhuang_2015:纳入81例,多吉美®组BCLC B期和C期分别占44%和56%;
常规进行术后抗病毒治疗
无复发生存 率
对于HBV感染的肝癌病人,术后抗病毒治疗显著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时间
阿德福韦:HBV-DNA >2000 IU/mL RCT,n=200
抗病毒组
抗病毒组
总生存率
P=0.026
对照组
P=0.001
对照组
替比夫定:HBV-DNA <2000 IU/mL
总生存率
RCT,n=200
胆管侵犯:有/无
癌周组织及肝病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