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北海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钦州
防城 港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①运输量大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
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_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
A 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3.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 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 香港 、广州、
深圳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 规划 与管理。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
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
所示: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
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
进工业化。
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 城市化模式 珠江三角洲 模式 城市化的 具体过程 在外资的推动下工业化与 城市化不断发展 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 苏南模式 工业化 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推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 第二 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第三 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② 劳动力和资源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港澳 ,靠近东南亚。
第二节 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教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一、【考纲导航】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二、【知识梳理】(一)、城市化与工业化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劣势;由于受________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影响产业升级.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策⑴产业结构调整⑵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⑶加强规划与管理三、【典型例题】【例题1】读图8,回答问题:(共10分)(1)该区正以、、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件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典例剖析 奥运火炬传递到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厦门。这 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 断加快。指出上述城市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说明城 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区位优势:临海 (地处沿海);邻近港澳 台;优惠的政策,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 外投资,引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城市作用: 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 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01:夯实两大基础点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 2、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珠江三角洲 两广 B___丘陵 A_____平原 北 东 C___江 D___江 西 E_____江 珠海 G_____城市 深圳 I_____城市 广州 F_____城市 澳门 H_____城市 香港 J_____城市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 2、珠三角工业化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3、珠三角城市化问题 城镇分布以江河或公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路延伸方向排开 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耕地资源日趋紧张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 ③珠江水质恶化 珠江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火电厂排放烟尘、二氧化硫 不少城市面临“垃圾围城” 问题
02:突破两个核心考点 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3、20世纪90年以后珠三角工业化第二阶段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①工业实力大大增强,②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不利:①政策优势已不明显,②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 丧失③地价也上涨④市场规模较小 4、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推动作用 (1)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2)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3)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可用)

第一阶段 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工业总产值 增长速度
第二阶段
原因
成果
早期外资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
第一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2矿产资源贫乏 问题
3劳动力资源丰富 4政策优势 优势 5侨乡优势 5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 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 6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 产业 厂等 7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特点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时间 Ⅰ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原因 Ⅱ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18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 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 成果 分布的景观19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20使珠江三角洲 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 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阅读理解: 三个问题:两个关系一个推进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路。
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例1 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 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 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 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 下降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2、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原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 对较低。
思考: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对珠三角推进工业 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 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 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 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 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 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 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 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中国第一侨乡—江门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2、区位条件
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 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 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两个著名的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
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土地、 水源、原料、能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 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农业基础、工业基础 、社会协作条件、个人偏好、环境因素等)方面 进行分析。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 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 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 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思考: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珠三角经 济发展有何影响?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 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而珠三角人口、城 市密集,廉价劳动力丰富,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 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及房地产 成本不断上升,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会形成巨大的成本落差,为降低 成本,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产 业转移,具有充足,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 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 的地。
2020秋高中地理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

2020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解析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
3。
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理解调整措施及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相互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际背景(1)内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表现错误!2.国内背景(1)内容: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2)表现:国家对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给予优惠的政策,使其优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地理条件(1)区位条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生原因错误!(2)问题表现错误!2.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1.读教材图4。
18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关注并思考以下问题:(1)1970~1990年美国三大产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此期间,工业内部是如何调整的?(3)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美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珠海
教学过程
聆听经典
思考: “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是指 的哪里?
“崛起座座城”在 地理学中是指什么 过程? 为什么会迅速“崛 起座座城”?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 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国际背景
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国内背景:对外开放的政策
自身条件
国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和地 区有大量的技 术水平较低的 工业企业需向 外转移。
自身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 位置优越: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为劳 动密集型产业移入提供可能 接近市场 可以发展出口为 良好的区位条件: 交通便利:特别是海运 主的外向型工业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地价低廉 发达国家产业转 移的理想之地
珠三角的成就:聚起座座金山,崛起座座城 • 80年代之前: 基础薄弱 • 现在: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北重
北
南
中间综
南轻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三角工业基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深圳东门
深圳湾
二、珠三角发展条件分析: 疑问:
为什么老人画的圈是在南海边(珠三角),而不是 东海边(长三角),或是渤海边(京津唐)?
知识迁移:运用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从发展条件、 取得成果、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区域工业化与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相互促进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比重不断上升 (2)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 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内背景) 位于我国 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 南部沿海 3.良好的 澳贸易渠道,出口商品,参与国际 区位条件 毗邻港澳 分工 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投资、引商、 引资,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必须进 行产业 升级 产业升 级机遇
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 2.工业化加快 镇,城镇数量猛增 高,成为我国城市分 了城市化进程 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对外 1.问题产 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 生的原因 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问题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产业结构调整
3.调整和 治理措施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1)第一阶段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1979-1990年)工业化进程 吸引的外资额增长较慢 较慢的原因 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相对 较低,工业增加值增长较慢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2)第二阶段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1990年以后) 高新技术产 劳动力成本优势逐 业成为主导 渐丧失 产业的原因 世界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蓬勃发展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 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说明
①区域经济要想腾飞,必须首先发展劳动 密集型产业 ②工业要持续发展,不一定要进行结构调 整和产业升级 ③善于抓住机遇对于区域发展是非常重要 的 ④影响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不断变化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东明工业发展较快的 有利条件有哪些?
东明县工业经济经过几年来的改 革、整合,亮点频出,进程加速: 2004年工业增加值、销售收 入和利税三项指标均居全市首位; 今年上半年,东明县工业走势继 续保持健康、积极的发展态势, 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乡镇企业发展
边贸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 业发展
一、珠三角工业化发展快的原因
1、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条件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二、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珠三角的工业化进程 2、珠三角的城市化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的主 要动力 B、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影响、相互推 动的 C、不同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起步时 间是一致的,只是道路、水平存在差异 D、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 国家必须的历史过程
C、侨乡
D、国际经济环境
根据填表结果,你 认为珠三角80年代 后工业化城市化发 展较快的关键条件 是什么?
1、珠三角的工业化
1)珠三角工业化进程可分几个阶段?
2)、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 主导产业分别是什么?并举例 3)、不同阶段工业总产值的 增长速度有何不同? 4)、第一阶段工业产值增长 慢的原因是什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过去的深圳
深圳东门工地
深圳梅林社区
今天的深圳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 关系? 2、发展中国家是如何 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 的?
珠三角工业化和 城市化水平迅速 提高的有利条件 有哪些?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如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 调整 何调整的呢?
5)、对照第一阶段,讨论总结 第二阶段工业产值增长快的原因 是什么?
6)、第一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各 是什么? 7)、第二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又 是什么?
第一阶段
时间 存在的问题 优势 1979-1990年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工业实力较强 政策和侨乡优势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政策和劳动力 成本低优势丧 失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 国 第 一 侨 乡 江 门 —
课堂练兵
下列不是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 的有利条件的是 A 国际经济环境 B 对外开放政策
C 侨乡
D 重化工基地
20世纪80年代前 后都有的条件 A、 C A、区位
与全国其他地区 共同拥有的条件 D B、对外开放政策
C、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2、珠三角的城市化
阅读: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珠三角的城市数目发生了什 么变化? 2)、城市规模发生了什么变化?
合作与探索
1、东莞的工业起步于 什么企业? 2、东莞具有哪些显著 优势? 3、东莞抓住了哪两次 机遇?
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外资企业建立 个体私营企业
工业实力较强 政策侨乡优势
劳动密集型产 高新技术产 业 业 较快
主导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较慢
影响增长速度的原 投资规模小劳动 密集型产业附加 因
值低
投资规模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 附加值高
知识巩固
1、珠三角地区在工业化第一阶段中主要利用的本 地资源是 A、资金、技术 B、资金、劳动力 C、劳动力和土地 D、矿产资源和劳动力 2、下列哪种工业促使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出现第二 次腾飞 A、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B、资金密集型工业
课堂练兵
珠三角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 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A、信息产业 B、轻纺工业
C、旅游业
D、精密仪表工业
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 及房地产成本不断上升,这样,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会形 为降低成本, 成巨大的成本落差,为降低成本, 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具有充足,价格低廉 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 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