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分析与鉴别诊断
煤工尘肺

煤工尘肺煤工尘肺(coalminer’spneumoconiosis)系指煤矿工人长期吸入生产环境中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病变的总称。
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
早期常无症状,在合并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时才会出现相应症状。
咳嗽,一般为轻微干咳,但煤工中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较高,一般矿工中也多见咳嗽。
合并肺部感染时,咳嗽加重,伴咳痰,可咳出含煤尘或胆固醇结晶的黏痰,少有咯血。
煤工尘肺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或胸痛感觉,表现为间断隐痛或针刺痛,劳动后或剧咳时更明显。
概述包括采煤和造煤工人吸入纯煤粉尘所致的煤肺,约占10%;岩石掘进工吸入矽尘所引起的矽肺,约占10%以下;以及吸入煤尘和矽尘等混合性粉尘所引起的煤矽肺,主要发生在既掘进又采煤的混合工种中,约占80%以上。
煤矿中以煤矽肺最为多见。
煤工尘肺主要发生在地下开采工中,露天煤矿开采工中患病率很低。
大量接触煤粉的其他作业工人,如码头卸煤工、煤球制作工中也可发生煤肺,因影响劳动能力不大,目前研究不多。
病因煤是由沼泽地中腐烂植物沉积而成,地理条件使植物受到高压高温的作用引起化学变化。
不同地理条件产生不同类型的煤。
大约经历2.5亿年以上,泥煤逐渐变成褐煤,再转变为烟煤,最后形成无烟煤。
煤的起源与沉积岩层密切相关,如砂岩、泥岩、页岩、淤泥、耐火石和石灰石。
由于不同岩石使不同煤矿或同一煤矿不同煤层的粉尘成分也不相同。
煤本身所含游离二氧化硅通常很低,但可能有少量的其他伴生的矿物,同一煤矿开采不同岩层部位时空气中粉尘成分也不尽相同。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既有煤尘又有矽尘同时存在,对这两者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开始多认为煤尘只在肺部沉着,所谓煤工尘肺的纤维性变是由于煤尘中含有矽尘所致。
后来有人在单纯从事卸煤工作的码头工人中见到除煤尘沉着外,尚有进行性大块纤维化,因此认为煤尘本身可致尘肺。
病理生理依据接触煤尘时间不同,单纯性煤工尘肺大体解剖外观改变也不同,通常除了在胸膜表面有黑色素沉着外,肺脏无明显异常。
尘肺的CT表现演示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尘肺概述 • 尘肺的CT表现 • 尘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 尘肺的治疗与预防 • 案例分析
01
尘肺概述
尘肺的定义
01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 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病变, 导致肺功能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02
社会支持
建立健全尘肺病社会保障体系,提供 医疗、康复、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保 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05
案例分析
典型尘肺病例展示
患者男性,52岁,长期从事石材加工工作,有粉尘接触史。 CT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强,散在分布的小结节状影,部分融合成大结节或团块状影。
患者无吸烟史,无其他肺部疾病史。
尘肺病例的诊断过程
气胸的CT表现为胸膜腔 内出现无纹理区,肺组 织被压缩。
肺源性心脏病的CT表现 为肺动脉增粗和右心增 大。
03
尘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诊断
尘肺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
尘肺的CT表现
鉴别点
尘肺患者的CT图像上通常会出现不规 则的小阴影,这些阴影在肺的两侧对 称分布,随着病情的发展,阴影密度 逐渐增高,范围扩大。
早期发现尘肺病患者。
尘肺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运动锻 炼等康复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和生活 质量。
心理支持
关注尘肺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 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 极面对疾病。
家庭护理
指导家庭成员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照料 ,包括饮食调理、日常起居等方面的 关心和照顾。
尘肺的CT表现
如前所述,尘肺患者的CT图像上会出现不规则的小阴影,这些阴影通常在肺的两侧对称 分布。
尘肺ct影像学标准报告

尘肺ct影像学标准报告
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对于尘
肺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CT影像学检查。
CT影像学标准报告通常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影像学表现,报告会详细描述患者肺部CT影像的表现,包
括肺部结节、磨玻璃影、实变影等。
对于尘肺患者,通常会出现以
肺部结节和磨玻璃影为主要特征的影像学改变。
2. 异常部位和范围,报告会指出异常影像的具体部位和范围,
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区域,并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3. 比较分析,报告可能会与患者先前的CT影像进行比较分析,以观察病变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4. 结论和建议,报告会对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和结论,可能包括对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可能的病因的推测。
此外,报告还可能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建议,以协助医生制定后续的
诊疗方案。
总的来说,尘肺CT影像学标准报告将提供详细的影像学表现描述、异常部位和范围分析、比较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以帮助医生对尘肺进行准确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治体会

局限性或较长段 的闭锁 。 根据室间隔是否完整可分为肺动脉闭
锁伴 室间隔完整型及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型 , 本病例属 于 后一种情况 。 本病 例需与严 重的肺动脉狭窄鉴别 , 由于肺气 、 但
胸壁 以及 声 束 角度 等 多 种 因 素 影 响 , 导致 二 维 图像 欠 清 晰 及 易
维普资讯
・
4 .5 (2 2 ) 3 占 6 . 0 (55 ) 6 1% 1 /6 , 组 73%3/2 。
3 讨论
煤工尘肺是严重危害煤矿职工身体健康 的主要职业病 , 接
触尘史越长发病率越高 。 肺结核是其最常见 的合并症, 其发病 率随煤工尘肺期别 的增加而增高。国内文献报道: 其合并结核
-
I 3・ 32
维普资讯
20 08年 8月第 5卷第 8期
2 讨论
W r d H a t ie t o l e lh D g s
・
经验 交流 ・
肺动脉 闭锁是一种少见 的先天性心脏病, 是指右室与肺动 脉之间存在完全 闭锁 ,阻断 了右室与肺动脉之间的血流交通 ,
按煤工尘肺 期别将其分为三组 :I :一 期煤工尘肺 2 例 ;2 组 1 组:二期煤工尘肺 2 例 ;3 :三期煤工尘肺 5 6 组 2例。
1 临床 表 现 . 2
结核片 、利福喷丁 、丁胺卡那 霉素、吡嗪酰胺、左氧 氟沙星 、 丙硫异烟胺等治疗 ,同时有条件 医院作结核菌培养 , 根据药敏
疗程结束时复查胸片, 所有病例肺部病灶均有不 同程度吸 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痰 菌阳性病粒 3个月痰 菌阴转情况:
I 组 占 6 . 6 (4 2), 2 组 占 4 .0 I/ 6 , 3 组 占 6 6 % 1/ 1 2 3%(12 )
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的临床分析

C i f l i l ai a D u s , oe e 00, o. o2 hnJo i c t nl rgU e N vmbr 1 V 13N .2 CnaR o 2
卫 生 部 ,0 2 18 2 0 :6 .
2 索继 红, 蒋礼恒 , 魏华 , 医疗器械 酶洗应注 意的问题 [ ] 中华 医 等. J.
院感 染 学 杂 志 ,0 6 1 ( ) 12 20 ,6 9 :07—12 . 0 9
3 王彩霞 , 张月芳 .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的影响 因素及应对措施 [ ] 齐 J.
鲁 护理 杂 志 ,0 8 1 ( 9 :8 2 0 ,4 1 )8 .
以 上 5 例 占 3 .% 。 9 39
2 结 果
随着煤工尘肺 期别 增高 , 并 T 合 B的发病率 明显增 多。我 院作为集 团公 司一 家 医疗卫 生单 位 , 应充 分 发挥 预 防保健 职
2 1 症 状 与 体 征 其 中 I期 煤 工 尘 肺 合 并 肺 结 核 3 . 5例
贺翠 兰
【 关键词 】 尘肺 , ; 核 ; 煤工 结 临床表现 【 中图分类号 】 R152 【 3.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号 】 17 — 262 1)2 09 — 1 64 39 (00 2 — 0 1 0
煤工尘肺是危害煤矿工人严重的职业病之一 , 生产 过程 在 中长期 吸入 含游 离的二氧化硅 较高 的粉 尘所致 的 以肺 组织纤 维化为主的全身 性疾 病 。 目前 , 国煤 工尘 肺 病情况 十 分严 我 重, 防治工作形势异常严峻 , 累计检 出的尘肺 患者数 目巨大 , 且 每年还 在快 速增加 。据卫 生部 统计 , 截止到 20 0 2年底 , 国煤 我
尘肺诊断标准

尘肺诊断标准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所导致的职业病,主要发生在煤矿、金属矿山、建筑工地等工作环境中。
尘肺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尘肺的诊断标准,以便医务人员和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
患者长期接触粉尘后,会出现咳嗽、气急、胸闷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咯血、发热、消瘦等情况。
这些症状是尘肺的早期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二、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是诊断尘肺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尘肺患者的X线胸片上,可以看到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斑片状阴影,甚至形成肺内结节。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肺部功能的重要方法,对于尘肺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往往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这些异常结果可以为尘肺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四、病理学检查。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肺部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通过显微镜下的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肺部组织的病理变化,如纤维化、间质炎症等,有助于确诊尘肺。
五、职业史和暴露史。
患者的职业史和暴露史是诊断尘肺的重要参考依据。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史,是否长期接触粉尘等有害物质,这有助于确定尘肺的诊断。
综上所述,尘肺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职业史和暴露史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尘肺,积极治疗非常重要,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呼吸系统,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粉尘,预防尘肺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于尘肺的诊断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职业健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病,主要发生在煤矿工人、石英粉尘工人、石棉工人等职业人群中。
尘肺X线诊断是尘肺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X线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尘肺病变,有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
下面将介绍尘肺X线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尘肺X线诊断标准。
1. 国际劳工组织(ILO)尘肺X线诊断标准。
ILO尘肺X线诊断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根据X线胸片上的阴影密度、形态和分布等特征,将尘肺分为0至3四个阶段。
0阶段表示无尘肺病变,1至3阶段表示不同程度的尘肺病变,其中3阶段为最严重的尘肺病变。
ILO尘肺X线诊断标准具有国际通用性,对尘肺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中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是根据国内尘肺病变的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的,与ILO标准相比,更加贴合中国尘肺病变的特点。
中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也将尘肺分为0至3四个阶段,但在具体的诊断标准和评分上与ILO标准有所不同。
中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在我国的尘肺诊断和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尘肺X线诊断的注意事项。
1. 专业医生诊断。
尘肺X线诊断需要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医生进行,医生需要对X线胸片上的阴影密度、形态和分布等特征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尘肺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
2. 定期体检。
职业接触粉尘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X线胸片检查,及早发现尘肺病变,有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
定期体检也有助于控制尘肺的发病率,减少尘肺对职工健康的危害。
3. 防护措施。
对于职业接触粉尘的人群,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口罩、防尘眼镜等防护用具,减少粉尘对呼吸道和肺部的损害。
雇主也应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完善作业场所的通风设施和粉尘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
三、结语。
尘肺X线诊断是尘肺诊断的重要手段,准确的X线诊断有助于及早发现尘肺病变,对尘肺的早期治疗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接触粉尘的人群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定期进行X线胸片检查,避免尘肺对健康造成危害。
尘肺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尘肺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阮丽萍【摘要】目的探讨CT应用于尘肺病诊断的价值及临床表现.方法选择2013-2015年收治的50例尘肺病患者,Ⅰ期尘肺33例,Ⅱ期尘肺11例,Ⅲ期尘肺6例,均行CT诊断,并将CT诊断结果与X线胸片进行比较.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影像检出情况,探讨尘肺与浸润型肺结核、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结节、粟粒性肺结核结节、粟粒性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结果 CT阴影检出率98.0%,X线阴影检出率5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有助于提高尘肺病的检出率,对尘肺微细病变的显示敏感度高,直观性强,可减少影像判读的推测性成分,有利于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为尘肺治疗提供了更丰富的影像信息.【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16(025)010【总页数】2页(P1119-1120)【关键词】尘肺;CT;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作者】阮丽萍【作者单位】36100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职业病之一[1]。
尘肺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可靠的职业史及X线胸片检查,近年来,随着CT在疾病诊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尘肺的诊断准确率也大大提升,可显著提高尘肺微细病变的显示率[2]。
本文对50例已明确诊断为尘肺患者的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50例尘肺病患者,均符合GBZ 70-2002和GBZ 70-2009的诊断标准。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76岁,平均(55.6±3.7)岁;工龄5~30年,平均(18.9±2.6)年。
Ⅰ期尘肺33例,其中矽肺15例,煤工尘肺13例,石棉肺3例,水泥尘肺2例;Ⅱ期尘肺11例,其中矽肺2例,煤工尘肺7例,石棉肺1例,水泥尘肺1例;Ⅲ期尘肺6例,均为煤工尘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CT诊断分析与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方法对3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例的CT表现特点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3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CT表现特点:以双肺上叶或右肺上叶尖后段斑片状边缘模糊影为主。
结论CT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尘肺结核的检出率,特别是对早期尘肺结核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煤工尘肺;肺结核;CT
煤工尘肺是严重危害煤矿工人健康的职业病之一,是由于长期接触并吸入粉尘,粉尘在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部进行性、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对于煤工尘肺患者来说,最容易感染的是结核,尤其是肺结核,是煤工尘肺的主要的、最常见的合并症,同时也可导致尘肺恶化,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并使尘肺患者死亡。
尘肺患者合并结核后,可使尘肺内的结节融合,并导致肺纤维化,加速尘肺的进展,使患者的肺功能出现明显减退。
尘肺和结核可相互促进,使患者的病情更加恶化,预后不良,可导致尘肺患者死亡,是造成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影像学是对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动态观察、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的可靠依据[1]。
现就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的3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断的30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病例,均为男性,年龄50~76岁,接触粉尘史为3个月~5年。
所有病例中,煤工尘肺的发病均早于肺结核。
临床表现除以咳嗽、咳痰、胸闷伴气喘为主外,最常见为咯血、痰中带血、低热、乏力、盗汗等症状。
1.2方法采用CT机,扫描参数:层厚为5~10 mm,电压120 kV,电流150 mA。
2 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中,I期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有4例,占13.3%;Ⅱ期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有8例,占26.7%;Ⅲ期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有18例,占60%。
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伴低热,咳痰,咯血,胸痛,盗汗,消瘦等。
所有患者经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
3 讨论
3.1尘肺与肺结核的发病机制煤工尘肺是由于大量粉尘颗粒被吸入肺内,在肺内滞留,形成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导致患者呼吸系统的清除和防御机制受到严重损害,肺的顺应性降低,肺通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
例失调等产生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是慢性呼吸衰竭发生和加重的病理基础;肺组织纤维化致使支气管扭曲、狭窄变形,支气管引流不畅,自身细胞免疫功能减损极易继发结核感染,两者并存的原因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①患有尘肺的患者,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破坏了结核获得性免疫的功能,使结核杆菌不断繁殖与发展;②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会增加结核菌的毒力,导致结核病的病理进程加快;③尘肺使肺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受损,影响机体的抵抗能力,使结核杆菌不断入侵人体;④煤工尘肺患者的全身抵抗力不断下降,潜在的结核杆菌容易活动起来,肺部陈旧的结核病灶也易复燃。
反过来说,结核杆菌能够使肺泡巨噬细胞的表面活化,迅速吞噬二氧化硅,使细胞的自身溶酶体发生释放、崩解和死亡,从而加重煤工尘肺的进展。
因此,对尘肺结核进行诊断,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及病变转归来说非常重要。
另外,由于两种疾病相互促进,尘肺的存在会对肺结核产生影响,成为难治性耐多药肺结核。
3.2单纯煤工尘肺CT表现单纯煤工尘肺CT表现多为:①双肺弥漫性或散在小结节影,边界清晰,以中下肺为主,背侧较腹侧多见;②为块状大阴影表现为不规则卵圆形影,边缘凹凸不平,大阴影绝大多数分布在两肺中上叶,呈“天使翼”征或“倒八字”征,伴疤痕性肺气肿;③部分可见胸膜肥厚、粘连及钙化;④肺门影增大,肺门多伴点状或蛋壳状钙化[2]。
3.3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CT表现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好发于右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的结节影、块影、片状影,边缘模糊不清晰,密度不均匀,内部可有纤维索条影和不规则透亮区;可有钙化及空洞,当有空洞时,空洞大而不规则,呈多样化,洞壁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周围可有卫星灶,病灶贴近胸膜时可出现胸膜肥厚及粘连,胸膜的肥厚较为明显,可存在胸腔积液[3]。
对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进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与尘肺结节无法区别,重点是要观察尘肺结节及尘肺块的边缘及周边影像的变化情况。
对尘肺患者进行随诊时,尘肺块及结节灶的周边呈现渗出性改变,呈絮状阴影影像[4]。
对尘肺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可发现团块影在双侧肺内的形态相似度较大,如果发现短期内一侧团块出现明显增大,或观察到尘肺块边缘模糊,都要高度怀疑合并肺结核。
动态观察是诊断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最佳方法,因此凡煤工尘肺患者一侧或两侧肺尖出现浸润病灶,可考虑为合并结核,主要表现为小片状或团块状病灶,其分布不均,大小形态不一,轮廓模糊,密度不均,灶周气肿消失[5]。
煤工尘肺的团块是由尘肺结节聚集、融合而成,较罕见的情况下,会出现液化、坏死,导致空洞生成。
因此,空洞的出现再结合临床可诊断为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
煤工尘肺与肺结核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6-7],是煤工尘肺诊断工作和临床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如能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劳动能力鉴定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部分难以诊断的病例而言,要对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进行诊断并不困难。
但当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机化性肺炎等具有类似的征象时,应当对病史与临床进行结合,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必要时依赖病理检查的结果做出诊断。
影像医师需熟练掌握煤工尘肺及各型肺结核的X线特点,结合临床、职业史、结核菌素试验,认真分析影像特点及动态观察胸片表现,必要时结合高分辨CT等其他辅助检查,尽量减少误漏诊率。
参考文献:
[1]杨正军,郭周中,曹兴占.尘肺并存肺结核患者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1):8-10.
[2]荣城.尘肺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诊断回顾性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1):71.
[3]陈家忠,陈孝谦.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25-126.
[4]曹培明,严晓峰.42例初治尘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6(01):107-108.
[5]孙治平,李宝平,高丽妮,侯博文,刘钊.尘肺合并肺结核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5(23):162-164.
[6]侯代伦,谢汝明,袁小东,等.肺结核病影像学诊断新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4(07):10-15.
[7]张兰,张凯.我国尘肺影像学诊断的发展[J].职业与健康,2012,(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