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但几十年来,我们英语教学一直重语法,轻交流,从而有“哑巴英语”之说。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开始从听、说、读、写方面着手,并且一个也不能少。而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课堂所学根本不大可能课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那么如何来体现英语的交际性呢?教师只有从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组合成组,同桌之间,前后两排四个学生的对话练习或班内自由组合课堂表演学习。这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的。实践证明,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有效的,促进英语教学的的交际化。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重视学习中的的相互协作的小组活动,开展“小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一教学班的学生按学习水平、智力、性别、性格的差异搭配成2至4人的合作小组,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教学,个别指导有机结合,系统的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小组团体

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有计划地向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结构

这个“结构”指的是小组合作全体的人员配备,其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小组构建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认知结构的合理。两人中学习优、困生相互搭配,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橄榄形”。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帮互学。(2)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一个同桌或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课堂上所需要全作时,只要同座对面或前面两桌学生向后转即可运作。既然节省时间,双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年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3)情感结构的合理。孩子多是凭感情办事的,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组员之后,可以让组长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甚至在合作过程中允许“跳槽”。融洽的感情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对能力的培养

1. 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识记能力。

单词的学习是基础,更个重点,它就像造房子时使用的砖块,有了砖块才能垒起新房。掌握了单词,才能读懂句

子、文章。正确指导单词记忆是英语入门教学成功的关键。刚一开始学习英语时,大部分学未曾学过,只能从26个字母开始学起,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每个单词的发音及意义,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引经发学生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识记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是最好的办法。如:(1)合作读单词。一组中,每个人轮流读单词,一个在读时,其余的学生都是最严格的教师,如果哪个学生读错了,大家就一起帮助他纠正发音。这样的检查效果远远胜于教师在全班教学中的效果。(2)合作拼单词。单词的拼读是个比较枯燥的学习,许多学生在拼读单词时显得力不从心,往往拼读几遍后仍没有记牢单词,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拼读,学习效果就不一样了。如每人拼读单词中的一个或两个,由组长指定拼读哪一个单词由谁开始拼读,拼错的学生就“开除”出局,这样,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激发,拼读欲望被强化。(全作记单词。单词的记忆也是一个较困难的过程。许多学生往往因为懒得记忆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课所学的单词以对话方式巩固训练。例如,小学英语第一册中有许多关于颜色方面的单词,用现有的颜色来精心操练。What color is it? It’s blue. Can you spell it? Yes, b-l-u-e, blue.以此类推,在反复的重复中学生就容易背下来。学习高效又省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的运用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的运用 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讨论,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所以课堂上我们常布置一些讨论,有意识地把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但有时讨论只流于形式。因为表面看起来讨论十分热闹,可深入其中,会发现有的讨论根本与老师要求无关,有的并未参与讨论,自己干自己的,还有趁乱说闲话的,效果不理想,老师不太好掌握。又因为成绩好的同学往往争着发言,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相当于做了个陪衬。结果,好的更好,而差的更差,形成两极分化。我常想:新课程会不会让学生两极分化更严重呢?在课堂上要不要再进行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吗?有没有更好的提高 合作学习的办法?但是我们在小组活动分组时,往往忽略了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生能力。如何让小组讨论更深入,更有价值,而不流于“合作探究”的形式?另外,关于话题,在教学中教师能否很好地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和设计,这依旧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改开始以后,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越来越受到重视,勇于实际的教师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丰富活跃课堂。Discussion这种方法频繁呈现于课堂,使得教学模式不再单一,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可以说伴随着Discussion而来的自由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和效果。然而,形式化的、低效的讨论也较多地充斥于我们的一些课堂中。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学生的合作不到位,教

师布置了一个话题由学生讨论,结果学生谈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其二,学生的合作不主动,有些学生只顾自己思考,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使讨论流于形式。其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讨论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小组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这阻碍了全组成员平等参与小组活动。 . 其实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改变了中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合作意识,在增强与人交往的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表达能力。为了让小组活动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注意:1.讨论的话题应尽可能具体一点,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避免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当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该到同学们中观察是不是每个人都在按布置的话题在发言,特别是让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多些发言,尤其不能偏离话题的焦点,让他们多些参与讨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如果活动任务较难,小组活动会出现冷场或混乱,学生会不自觉地用母语交流。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语言能力进行难易编排,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避免偏难,一般从以理解为主的活动过渡到有控制的表达活动,最后进行有真实意义的交际活动,当然,也不能太简单,这会失去讨论的意义,不能真正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任务的连贯性,即一连串活动形成一

英语小组讨论教学的课后反思

英语小组讨论教学的课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如此多的优点,在英语教学中使用频率也很高,但是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 好多学校接到课改文件不假思索就一哄而上,说是改革实际却流于形式,没有成效。有的学校在让学生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凑在一起。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2. 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在英语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为“活动”而“活动”,随意将课文中的一个句型或知识点硬塞给学生,来回反复地让学生分组操练。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Starter Unit 5 Visit my school 这一课时,将“How many...are there...?”这个句型让学生分组反复地操练。像这样的合作毫无价值,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于是有些同学就草草应付了

事,然后各行其是,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 3. 合作无序 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4. 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在教学中也常看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照讨论不误,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曾有一位教师在讲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1 Dream Homes这一课时,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What is the capital of the USA?(2)When is Christmas? 对于这种个人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 5. 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 教学中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讨论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对此,我深表赞同。 6. 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帮助,一味放手让学生合作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立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确立 小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使用水平,而这个水平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实践这个目标,我觉得关键一点就是要看我们这些授课者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我们是引路人!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真是任重道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给他们一个自然的发展空间。下面就谈谈我对如何确立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的理解: 一、从教材整体出发确立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淡化 确立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既要从本课特点出发,又不能只盯在一篇课文上,要树立英语的整体教学观点。从整体出发,把眼光放在一单元、一册书、一个学年、一个学段乃至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上来考虑,使其上下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体现出学科的序列性。这样,就不会为教一课而教一课,以致脱离教材,失去“英语味”。 如涉及具体单元或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不能过于笼统、淡化,如以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就存有此缺点: 知识目标: 1.掌握相关单词,要做到听、说、读、写四会。 2.掌握基本句型并能实行替换练习。 水平目标: 1.对学生实行初步的读写训练。 2.能利用所学知识,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实行对话表演。 对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清晰、具体、明确,注重前后联系,体现目标的三维性。这样从教材整体出发,在观照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的前提下,设计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就不会出现表面上热热闹闹作秀,深究目标实质却不甚明了的课了。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设计的偏执性 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情感需要和发展需要来设计教学目标的理念是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某些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制约着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体验的全面展开,影响着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协同发展。章兼中教授在其专着《外语教育学》(1993)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更重要的是生生交往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掌握外语交往的进程。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着,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本文拟从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探讨课堂合作学习策

略。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合作学习简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责任感保证全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最后独立接受测试或其它方式的评估。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用真实的语境,多样的评价鼓励孩子听说英语 -- 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情景下运用英语交流为目的的思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适当的引导,搜集现实中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听、读、说、写四方面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并且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听、说。 [具体过程]: 这学期,有一次开放日活动。我教的是3B的family members。为了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兴趣,并且深刻地记下这节有意义的课。我请孩子事先带了一些家人的照片,准备课上时请同学上来阐述。后来,我发现,将他们家人的照片剪切下来,放在电脑上展示,会不会更容易学习和使用新句型呢?我按照这样的思路重新设计并上了一节开放课。 师生问候完毕,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快速回顾了上节课的八个家庭成员和问句Who’s he? 和Who’s she? 同学们一起问问题,传到HELEN AND MIKE的头饰的同学回答He’s/She’s… 紧接着,我就出示了一张陌生老爷爷的照片,一个大问号在旁边,我问:wh o’s he?没等学生回答,我就问Is he your grandfather?慢慢重复了问题两遍。然后说:Excuse me,…, Is he your grandfather?学生很自然地回答我Yes,he is./ No, he isn’t.我请回答不是的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来问一问你认为是知道答案的同学。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一个问一个,问到了每个角落的孩子。当听到No的时候,不但问的同学失望了,听的同学也一阵失望。同时,又很期待地问下一个同学。当听到期盼已久的yes时,每个孩子都很开心。 一张照片还不过瘾,我又趁势出示了几张处理过的照片和需要用到的句型,请同学们小组问答练习。对于真实的问题,孩子们一问一答,饶有兴趣。 真实,使得这节课异常地热闹。孩子们的好奇,孩子们的表现欲,一下子涌了出来。但是,课堂是需要纪律来维持的。在自由对话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讨论中,甚至不愿去倾听别人的对话,这时候,彩色粉笔帮了我的忙。 T: OK.Now, let’s have a look. If you speck good enough, red star; listen and respect enough, blue star; always put up hands, green sta r!(发言好,红星一颗;会听的,蓝星一颗;常举手,绿星一颗。比一比,哪一组五彩星最多!) …… T: group 1, you can listen, blue star for you. 如此下来,孩子们不但能够兴趣饱满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并且能够努力去积极思考发言,并仔细听他人的对话。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但能静下心来听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反思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反思Group work 是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些年的课堂实践,让我感觉课堂的小组活动带给我无限的乐趣,同时也给了我越来越多的困惑与思索。有时小组活动可谓是轰轰烈烈,教师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小组讨论也做到了“人人参与”,并“言之有物”。可随着语言材料的逐步深入与增多,每次展示讨论的结果时,发言的总是班里少数几位优等生,或是个别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很难用英语组织有效讨论;或只充当了看客和听众。这令我很担忧讨论所花去的时间是否有价值,讨论活动是否有效。为了尽可能得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为了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也能动起来,我便将这些学生在英语课上组成一组,并亲自参与这个小组的活动,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话题,并且对角色的分工也明确到位。可是没几次的,他们的积极性又没了。我又找几个学生谈心,才明白,我的目的是想帮助他们学好英语,但没想到,由于他们的考试成绩,班里有些同学便将这个小组戏称为“红灯区”,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我的好心反倒有了这样的负作用。我也认识到,小组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

水平;可以按学习任务的难易;还可以按学生的人际关系;无论怎样划分,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互相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效。可是,在安排有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做到随机应变的分组,对一个近40个学生的班级来说,的确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当然,通过对小组活动的反思与学习,也给了我很多成功的经验。小组活动是要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但是,若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完全自主,活动中教师偶尔参与或不参与,这样子的活动表面看似乎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是一种错误认识。如果小组活动缺少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就很容易演变成学生无序的活动。同样,缺少教师必要指导的活动,往往看似很激烈,但却体现不出学生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或语言水平的长进。我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首先要周密考虑教材的语言材料与学生的需求,鼓励帮助学生尽量的多种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例如,学生在讨论:How do you describe people? What words are often used for describing people?时,我发现高一的学生在讨论中只会运用cute, friendly, interesting,honest 等几个简单的词汇和单调的句子时,就一方面鼓励帮助学生尽量的多种方式表述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不伤害学生自信心的情况下,对其错误进行适时纠正,并提供更多的语言材料,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从模仿走到脱开范本描述。在小组活动时,教师设计的话题不要模棱两可,或话题涉及的范围太大,例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示例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示例 导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好处,以下是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范文示例,欢迎阅读参考。 总结一: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总结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制约着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体验的全面展开,影响着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协同发展。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1993)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更重要的是生生交往——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掌握外语交往的进程。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

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本文拟从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探讨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合作学习简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责任感保证全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最后独立接受

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孙立华 【提要】: 真实性问题一直是外语教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随着英语教学法,特别是交际法的不断发展,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问题已经远非使用原版教材那么简单。真实性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绝对的。相反,真实性是具体的,并涵盖许多不同的方面。本文所探讨的真实性问题,涉及的将不仅仅是语言教材,还包括课堂活动、课堂环境等诸方面。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结合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来分析、审视英语教学中的真实性问题,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外语教学的本质。 对于英语教学中真实性问题的讨论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焦点主要是语言材料和教材的真实性。之后随着交际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和跨文化研究的发展,真实性问题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从语言材料拓展到了课堂活动、交际情景等方面。 一、语言材料真实性的理解 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没有被简化或改动过的蕴涵真实信息的日常语言,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原始材料。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交际法教学的一项要求。传统外语教学中根据词汇和语法的要求人为编造的语言材料脱离现实生活,缺乏交际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交流能力。真实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接触真实自然的语言,了解交际话语和背景文化,并能在课堂活动和社会交际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领会到所学习的语言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语言交际。真实的材料是实际交际活动的材料,而不是专门为语言教学准备的材料。 在外语教学中,真实的语言材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规范的用法和表达为外语学习提供了范例;话题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不仅学习西方的语言,还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使学习的过程更生动有趣,学习的内容更深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要选择真实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例如,初学者在词汇量和语法结构上都会遇到障碍。教师可以让他们接触一些简单的对话等。考虑到初学者的实际水平,我们还不妨使用一些经过加工的材料,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删除一些难句和生词,更换某些词语,甚至在结构上作一些改动。我们也可以根据真实情景编制材料---这些材料或出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之手,或出于熟悉英语社会文化的人之手,虽然是虚构的,但却能符合真实情景。真实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涵盖不同的方面,涉及不同的程度,并取决于学习对象和学习场合等诸多因素。有时出于教学的需要,我们只能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但过于绝对化会使我们寸步难行。

对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对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合作性学习在我校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最近几年才逐渐推行开来的一种新事物。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所以觉得有必要对自己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 一、取得的效果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点是听、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运用形成性评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小组合作学习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 6.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二、存在的问题 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有的老师在让学生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并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的在三三两两、津津有味地闲聊题外话,有的因害羞内向而沉默不语、独自发呆。 2.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用,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走入了教学误区。 3.合作无序。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4.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在教学中也常看到这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已说出了答案。对于这种现象,老师还让学生照讨论不误,对于这种个人学习就能掌握的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英语堂教学反思 堂教学侧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情感的五优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施教者必须对参与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优化的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个标准:一是效果最优,即在现有条下,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达到实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二是时间耗费最优,即在程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少投入,多产出”的效益。 实验过程中结合教材的特点,强调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的教学要求、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理每一个型,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设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条下,兴致勃勃地参与真实的语言实践,以保证教 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努力做到堂教学的最优化。 做好教学情感的最优控制,采取“赏识教育”,形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目标。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依照教材以及学与教要达成的目标,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 如:创设情景与激励情意相结合;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相结合;统

一要求和个别对待相结合;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设法将教材内容转换成生动活泼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语言实践。同时,我们还强调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设法激励学生的情意因素,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学习热情和创造意识。 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则。 一节成功的活动往往需要教师的周密思考,在程设计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操练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学生活动的形式力求丰富多彩,定内容、定时间、定专题、定场地、定专人进行。试图通过开展英语朗诵比赛、单词比赛、诗歌剧表演赛、本剧表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在学校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正确认识考试评价的功能,让学生学有长进,增添自信感和成功感。学习困难学生最害怕考试。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害怕考试的心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制定出不同的层次要求。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行“同分不等值”,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进行分层评价,合作达标,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中真实语境的创设

英语课堂教学中真实语境的创设 一、前言 不少教师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没有真实语境,课堂是“去语境化”的,教学中注重知识、忽略运用的现象长期存在,结果学生不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只有具有真实语境的英语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心理真实度。学生参与有心理真实度的活动,使他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意义地使用语言,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有助于解决知识惰性问题(冀小婷,柯津云,2010)。[1] 教师应该将真实语境贯穿英语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习过程真实化,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真实语境的创设 语言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和运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应以行为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在真实的活动、任务中运用语言。 1. 制订真实的行为目标 侧重知识的教学目标往往罗列课堂要学习的词汇和句型,不强调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语境的前提是制订真实的学习行为目标,即学生要运用什么知识完成什么任务。合理的学习行为目标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他们运用语言的需求,明确在学习后应能做到的事情。以《牛津初中英语》

(译林版,下同)8B Unit 4中的“Integrated skills”教学为例,该课是综合技能课,围绕组织义演的话题训练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考虑到组织义演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学习与组织义演有关的语言知识,也应该能把这些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为此,笔者制定的学生行为目标为:听北京阳光中学学生讨论组织义演的会议录音,获取相关信息,完成会议记录;了解组织义演的工作(design a poster, set up the stage, organize a play, choose a host …);各小组选择一家要捐款的慈善机构并说明理由,召开会议,讨论并记录义演的组织、分工。 课堂教学表明,真实的学习行为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在阐述或倾听选择慈善机构的理由中升华了情感,在真实的讨论中体验到(如何组织一次慈善义演,学习内容得到实际的运用。有真实行为目标的课堂里,学生获得)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功,有效地训练了听力和口语能力。 2. 采用真实的语言素材 教师应努力开拓教学资源,多采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语料。生活化的语料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语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依据语境运用语言(冒晓飞,2008)。[2] 真实的语言素材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体验、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挑选学生经历的活动、熟悉的话题或社会事件作为课堂活动的素材。真实的语言素材包括两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原汁原味的语篇,如英文歌曲、电影、广告、新闻、说明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精编版

分析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英语老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环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英语课程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研究表明,小组活动能减轻学习者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小组活动更能使活动参与者产生大量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交互修正,小组信息轮换型使大部分参与者,包括平时沉默或害羞的学生都积极活跃地参与。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诸多限制,使部分老师“乂爱乂恨”,尽管不少教师在备课中设计了详尽的教学任务,但活动往往在课堂中出现低效其至无效的现象。 一、案例呈现 案例一: 教学内容:PEP 小学三年级Unit5A Let' s learn《I like hamburger^ 课堂片段:在学完本课的单词cake, bread, hamburger, hot dog , French fries, chicken后,我让学生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去采访其他同学,被采访的同学则用“I like……”回答,完成书上的表格。我一声令下,教室里便炸开了锅,学生拿着书本穿梭于教室的各个角落。我巡视教室,尽管大部分同学都能用所学句子回答,但是我还是听到

我的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的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迁西县兴城镇中姚季东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是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和做法。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方式 我采用了“分组”和“分层”组合方式。即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组内分层,强弱互助。我将班里45名学生其划分为5个大组,每个大组9人,又把9人分为3个层。以第一组座次为例,座位安排如下:B1 A1 C1; B2 A2 C2 ;B3 A3 C3。各小组内ABC分别代表水平为好、中、差的学生。每横向三位同学(A1 B1 C1)为横向合作小组。纵向为组内同一级别的同学,存在合作和竞争双重关系。把A等学生放中间并选择有一定威信、学习成绩拨尖、反思灵敏、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做为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平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由组长全面负责。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人员合理搭配 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小组中实行组长轮流制。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 在合作学习中,为了避免有的人无所事事。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小组长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贯穿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我认为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小组活动。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一)进行“dialogue"的巩固练习时 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能开口,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课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dialogue\"。在呈现对话内容后,若让每个学生在全班表演,

英语课堂小组讨论思考

英语课堂小组讨论思考点滴 ——课改实施以来的感受与体会 郑彩文 【正文】迄今为止,我们学校学习宜川“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大约有半年的时间,课堂小组讨论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本人在摸索新课改过程中,从实际操作及教学效果来看,课堂小组讨论存在不少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低效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思考了很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哪?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设计小组讨论话题的焦点 课堂小组讨论一般要有讨论的话题和焦点,否则讨论时就会出现纠缠细节或跑题的现象;而且这样的讨论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以某节教学研讨课为例,在教学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就材料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围绕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展开(如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等等)。学生踊跃发言,讨论气氛十分热闹,讨论后学生的汇报也仅以课文中的枝节内容为主。实际上这样的讨论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学生缺少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挖掘,教师仅是创设了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一些基本信息。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都得不到有效地激发与培养,而且还会

导致一部分学生逐渐对小组讨论感到厌烦,甚至丧失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有的教师设计的讨论话题模棱两可,或话题涉及范围太大。如以教学Unit4 What do you want to be? 的一节研讨课为例。当学生就课文展开小组讨论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讨论话题:What do you think of a policeman? 可是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讨论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是问题设计含糊不清,范围偏大所致。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应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理出课文的基本框架、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意义;确定所学课文的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否基于课文之上,能否挖掘课文的内涵;讨论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教师还应尽可能把握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讨论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避免“有题无议”和“有议无质”的现象。 二、监督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讨论话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顿时“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几分钟后,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每次展示讨论结果时,发言的总是班上少数几位优等生,或是个别胆子较大、表现欲强的学生;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主题提出的原因: 教学目标是建构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进程。教学目标才是课堂的“指挥棒”。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跳出课改看课改可以发现,当前的英语课堂仍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如:对教材的实质内容理解不透,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且常流于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只注重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英语课堂中,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获得语言能力而设计,如果活动缺少了应有的教学目标的指向,活动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回顾以往: 1.总体状况:课程改革前——重谈“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新课程改革后——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 2.产生的问题:各学科本位主义思想厚重;教学目标定位泛化。如…… 情感价值、目标态度的达成后面会谈到。 三、概念:

1.何谓教学目标?(1)宏观(2)中观(3)微观 2.各层次目标间的关系。 3.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有具体阐述。 四、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目标定位不能有问题。)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而教 2.检查与反馈功能检测什么如何检测 3.完善功能 五、教学目标的分类: 1.共性与个性 2.显性与隐性 3.预设与生成 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1.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内容:语言认知目标;语言能力目标;语言文化目标;语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前提:理解《课标》内涵;较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多考虑教学双方特点; 3.教学目标设定的原则:准确与完整;可以对教材做适度再开发; 4.教学目标设定方法:首先考虑语言认知和语言能力;适度挖掘语言文化和语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目标描述:让学生成为主语;一定要具体明确。(后面例谈。) 七、例举教学目标的设定: 1.看一个课例和目标描述。 两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定的不同教学目标——My Family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但几十年来,我们英语教学一直重语法,轻交流,从而有“哑巴英语”之说。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开始从听、说、读、写方面着手,并且一个也不能少。而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课堂所学根本不大可能课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那么如何来体现英语的交际性呢?教师只有从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组合成组,同桌之间,前后两排四个学生的对话练习或班内自由组合课堂表演学习。这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的。实践证明,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是十分有效的,促进英语教学的的交际化。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重视学习中的的相互协作的小组活动,开展“小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一教学班的学生按学习水平、智力、性别、性格的差异搭配成2至4人的合作小组,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教学,个别指导有机结合,系统的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小组团体

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有计划地向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结构 这个“结构”指的是小组合作全体的人员配备,其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小组构建时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认知结构的合理。两人中学习优、困生相互搭配,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橄榄形”。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帮互学。(2)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一个同桌或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课堂上所需要全作时,只要同座对面或前面两桌学生向后转即可运作。既然节省时间,双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年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3)情感结构的合理。孩子多是凭感情办事的,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组员之后,可以让组长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甚至在合作过程中允许“跳槽”。融洽的感情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对能力的培养 1. 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识记能力。 单词的学习是基础,更个重点,它就像造房子时使用的砖块,有了砖块才能垒起新房。掌握了单词,才能读懂句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却不知如何操作,特别是在一个五六十人的班级中。在时间紧、内容多的课堂上,怎样实现合作? 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得不够深入,认为在一节课上有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匆忙地分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这种认识并不准确,甚至有“有合作之行,无合作之实”的嫌疑。教师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习能力的合作。 首先,做好课前合作准备 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认知前提能力是指与学习新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情感前提特性是指学习的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弄清学生这两方面的现状之后,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合作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人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其次,要让学习上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组与组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形成各族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除此以外,还应指派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合作的活动。 其次,分组活动,全班交流 分组活动应分为两阶段,即个人自学和组内讨论。个人自学是小组讨论的基础,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提纲或讨论题通过自学,对教师布置的任务经过粗加工,形成初步感知。此时就要求教师把合作学习的任务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同时,学生通过自学也产生了一些疑问,这样就为组内讨论做好了准备。小组讨论时自学的发展,也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学生经过自学,在小组发言时要像其他组员解释材料,多对别人的疑问进行解答。这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个人见解,并进而转化为劝阻共识,在交流和转化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思想,从而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 整个过程中,当学生进入自学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应重点做好个别学困生的工作。教师要对所有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进行调控,要巡回观察,掌握情况,了解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也可介入到某小组中去,拿出自己的建议,为小组提供有效的帮助。对小组的活动情况,教师一般还要及时做出评价。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探究时间。千万不要为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各族大体完成自学和小组讨论任务以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需要在贝克是精心设计一些有质量的问题,并现场结合学生的汇报方言,挑起新的争论,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形成评价,进行总结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里的总结评价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合作学习的成果的评价,这要对照上课开始提示的学习目标去进行。可采用“强评价”的形式,按照标准给合作小组或个人评定成绩(分数或等级)并当众揭晓,以显示组际或组内差异,促进竞争和转化。另一方面,是对合作学习活动本身的评价,包括对自学、小组讨论,班内交流中的行为表现和态度加以评价。可采用“弱评价”的方式,即进行口头表扬或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