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大桥简介
杭州湾跨海大桥介绍

14
梁上架梁
▪ 杭州湾跨海大桥在滩涂区部分的桥身,使
用的是50米跨度混凝土箱梁,每片重达 1430吨。而最先修建的施工栈桥承重能力 也只有500吨,根本无法将箱梁运进滩涂。 为此,施工人员想到了“梁上架梁”的施 工方法。就是在已经架好的梁上,用架梁 机把新箱梁运送到前端,逐步推进架设。
15
16
17
深海架梁
▪ 杭州跨海大桥除了浅海引桥区的404片50米混凝
土箱梁,在深海区还有540片70米混凝土箱梁, 每块重达2180吨。为此,中铁大桥局专门为工程 定制了2500吨级“小天鹅”号架梁船,来完成从 临时码头到施工现场的箱梁运送和架设任务。但 考虑到“小天鹅”号在航道桥高墩区难以满足架 设高度需要,2005年底,大桥局又投资1.5亿元 研制了起重能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一号” 架梁船,负责高顿未出的箱梁架设。
架设技术
▪ 大吨位5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输架设技术 ▪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 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关健技术研究 ▪ 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 ▪ 灾害天气对跨海长桥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 跨海长桥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
▪ 以上科技创新已有5项通过交通部和交通厅的鉴定,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 国内同类桥梁的建设提供借鉴。
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 道;
▪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
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 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
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
▪ 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成交通枢纽,
宁波跨海大桥景点

宁波跨海大桥景点
宁波跨海大桥是中国东海地区的一座跨海大桥,全长36.48公里,其中海上桥梁部分长25.8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宁波跨海大桥于2018年底建成通车,成为宁波至舟山温商贸物流通道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作为一座雄伟壮观的跨海大桥,宁波跨海大桥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景点。
游客们可以乘坐观光巴士或自驾车沿着大桥行驶,欣赏大海壮阔的美景。
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远眺对面的舟山群岛,感受大海的壮阔和美丽。
除了大桥本身,宁波跨海大桥沿线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大榭开元名都,这是一座既是酒店又是游乐园的综合性度假区。
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美食、购物和娱乐活动,同时还可以住在高档酒店中,享受豪华的服务。
此外,在大桥附近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古镇、村庄,如宁波市镇海区椒江古镇、象山县大麻屿等。
这些古镇、村庄保存着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沉淀。
总之,宁波跨海大桥不仅是一座交通建筑,更是一座旅游胜地。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既欣赏到壮丽的大海景色,又可以领略到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 1 -。
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

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简介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贯通,被国外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创新设计可抵挡16级台风、8级地震和30万吨巨轮的撞击!大桥使用世界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建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重达8万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法施工在世界是第一次……预计于2022年底通车!、将要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0公里,跨海逾35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大桥将建6公里多长的海底隧道,施工难度世界第一;大桥建成后,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可以抗击八级地震。
按照总体方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耗资约327亿元(人民币,下同)、整体工程估计逾700亿元,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计划收费50年。
大桥有望于2022年至2022年全线通车,通车后三地口岸采取“三地三检”模式。
珠澳口岸人工岛开工据国务院批复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口岸采用“三地三检”的布设方式,其中珠海、澳门在拱北湾附近填海的同一人工岛上,修建独立的各自管辖的口岸。
位于珠海拱北湾南侧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大桥通往珠海、澳门两地的口岸同设在该岛上,既分离设置又连接互通。
该人工岛填海造地工程包括南标段与北标段的护岸工程、陆域形成工程、地基处理工程,以及交通船码头工程等。
港珠澳大桥两个口岸人工岛设计由口岸用地范围线至海堤顶外侧预留宽度为25米,包括海堤宽度、海堤和场地地基处理过渡带。
根据潮位资料,确定人工岛地面标高为5米,填海后经地基处理加固后交工面标高为4.5米,将能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据报道,珠澳口岸人工岛投资高达133.5亿人民币,设计中采用了砂、泥、土三种材料作为回填料,基本实现大桥人工岛填海的自给自足。
港珠澳大桥“三最”内地最长寿:120年使用寿命内地大桥一般使用寿命都是五六十年,而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建成后可抗八级地震。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

港珠澳大桥简介和讲解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中国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桥梁项目,于2018年10月23日正式通车。
这座桥梁是世界
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5公里。
港珠澳大桥由主桥和两个人工岛组成。
主桥采用了大跨度钢箱梁斜拉索桥的设计,其主跨距达到了1,668米,是世界上最长
的斜拉桥主跨。
这座桥的建设运用了大量的创新技术,包括了深海定位、高强度钢索制作、海上浮船吊装等。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创举和亮点。
首先,该大桥采用了人工岛作为桥梁的起点,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海底生态的破坏。
其次,大桥还设置了紧急救援系统,包括救生站、消防站和紧急避难场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此外,大桥还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桥梁的状态和交通情况,提供有效的交通管控。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交流和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旅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也促进了三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此外,作为一项技术和工程壮举,港珠澳大桥也为中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建设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跨海大桥简介

跨海大桥通常具有长距离、大跨 度、高难度等特点,需要综合考 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 。
历史与发展
古代桥梁
古代的桥梁多为木桥、石桥等, 虽然结构简单,但跨度较小,主 要用于河流、溪流等较小的水域
。
近代桥梁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钢铁、混凝 土等材料逐渐被用于桥梁建设,跨 海大桥也逐渐出现。
现代桥梁
施工方法
围堰法
在桥墩位置修筑围堰,将 海水隔开,然后进行桥墩 施工。
沉箱法
将预制好的沉箱浮运到桥 墩位置,下沉到设计标高 后进行桥墩施工。
筑岛法
在桥墩位置筑岛,然后进 行桥墩施工。
难点分析
海洋环境恶劣
跨海大桥施工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如风浪、潮汐、水流等,给 施工带来困难。
地质条件复杂
跨海大桥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存在软土、淤泥、岩石等 多种地质情况,给施工带来挑战。
改善交通状况
缓解交通拥堵
跨海大桥的建设可以缓解两岸之 间的交通拥堵问题,减少交通拥 堵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
提高交通效率
跨海大桥的建设可以缩短两岸之 间的交通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为两岸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
方式。
促进旅游业发展
跨海大桥的建设可以方便游客前 往旅游景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为当地带来更多的旅游收入和
跨海大桥简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跨海大桥概述 • 跨海大桥建设意义 • 跨海大桥设计理念与技术应用 • 跨海大桥施工方法与难点分析 • 跨海大桥运营管理与维护保养
策略 • 跨海大桥文化内涵与旅游价值
挖掘
01
跨海大桥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跨海大桥是一种大型交通基础设 施,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被水域 分隔的陆地或岛屿。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是连接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和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跨海大桥。
该桥横跨杭州湾,是中国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仅次于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全球第二长跨海大桥。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5月开工建设,历经七年时间,于2010年6月30日竣工通车。
整座大桥的设计采用了钢梁连续刚构的特殊结构,全桥长约36.48公里。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了最先进的桥梁工程技术,结合杭州湾地区的地质和海洋环境特点,确保了大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该桥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曾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深水、大潮差、海域复杂等,但通过工程师们的智慧和努力,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对于促进宁波市和杭州市的经济发展、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和杭州市作为浙江省两个重要的经济中心,连接这两座城市的跨海大桥无疑将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此外,该桥还对于发展杭州湾地区的旅游业和海洋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不仅在技术和设计上具有突破性,也成为了一座标志性的建筑。
大桥的桥面宽度和通行能力使得过往车辆能够畅通无阻,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
在大桥的两旁,可以欣赏到杭州湾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设置了观景台供游客观赏。
这使得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不仅是一项交通工程,更是一座旅游景点。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竣工,极大地方便了宁波市和杭州市之间的交通,缩短了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
这对于加快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桥的建设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其他跨海大桥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总之,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浙江省的一座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它连接了宁波市和杭州市,加强了两座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为其他跨海大桥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为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世界跨海大桥前十名

世界十大跨海大桥榜首-港珠澳大桥,全长49.968公里港珠澳大桥是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49.968公里,海面路段长42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公里,位列世界十大最长跨海大桥排名之首。
港珠澳大桥属于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一部分,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路线总长为55公里。
港珠澳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每小时100公里。
整个大桥造价超过720亿元人民币,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
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年底或2018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内地大桥一般使用寿命都是五六十年,而根据香港的标准,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120年,也就是在120年之内能够完全满足使用功能,能够抵抗8级地震、16级台风。
世界十大跨海大桥第二名-青岛海湾大桥,全长36.48公里青岛海湾大桥又称青岛胶州湾大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全长东起青岛主城区,西至黄岛红石崖,包括三座航道桥和两座互通立交以及红岛连接线等,全长41.58公里,居世界十大最长跨海大桥排名第二位。
青岛海湾大桥于2006年12月26日开工,总投资近100亿元,于2011年6月30日全线通车。
青岛海湾大桥的建设将青、红、黄三岛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使青岛至黄岛陆路距离缩短近30公里。
大桥双向6车道,设计行驶时速为80公里,走大桥将比走高速路节省20分钟。
青岛胶州湾大桥车辆通行费标准为小汽车每车次50元,40座以上大型客车收费每车次110元。
2013年6月4日,在美国“桥城”匹斯堡,第30届国际桥梁大会上获得了乔治·理查德森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
2011年9月被美国《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棒桥梁”。
世界十大跨海大桥第三名-日本濑户大桥,全长37.3公里日本濑户大桥,跨越本州和四国岛之间的濑户内海,由三座索桥、两座斜拉桥和一座桁架桥组成,全长37.3公里,其中海面部分13.1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是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的一座重要交通建筑物。
它位于大连市西南部,横跨于星海湾,连接着大连市和庄河市,是连接辽宁省城市与庄河市的一条重要交通通道。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中国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也是亚洲第三长的跨海大桥,仅次于港珠澳大桥和青岛海湾大桥。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始于2013年,于2019年正式完工,总投资约为30亿元人民币。
该桥的设计完全依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环境要求,并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材料,确保了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主跨1600米,总长约5700米,桥面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最高超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桥梁的主塔高度达到了230米,凸显了其震撼人心的气势。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技术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大连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岩石层和软土层的分布不均匀,施工难度较大。
其次,星海湾的水流湍急,潮汐变化大,海底地貌复杂,为桥梁的基础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建设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如先进的地质勘探和钻孔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等。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桥连接了大连市中心和庄河市,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和交通时间,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
此外,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还成为了大连地区旅游的新亮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不仅对于当地的经济和交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意义。
该桥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措施,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同时,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也提高了地区的交通效率,减少了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作为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了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和效率,也为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设计弥补了现行规范没有涵盖跨海桥梁设计的内容,指导了 跨海桥梁的设计与施工。
本工程提高了我国超大跨海桥梁的建设水平,对我国之后规划 建设的一大批超大跨海桥梁工程建设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
主通航孔斜拉桥
跨径布置为73+132+420+132+73m 双塔单索面钢箱—混凝土结合梁斜拉桥 倒Y形塔,塔高150m,桥面以上塔高106m
➢ 改善交通运输效率,对解决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 带动周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 ➢ 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和平与发展(夏金跨海大桥)
2.桥渡设计关键技术
➢ 桥位选择 不仅取决于两岸接线及路网规划等方面,还要受到港口、通航及所跨海域
地形条件等多方面制约 桥址应选择在航道顺直、海床稳定、水深充裕 、水流良好的航段上 应远离弯道、滩险、汇流口 、港口作业区和锚地,其距离应保证船舶航行
北航道桥-双塔斜拉桥
桥跨布置为70+160+418+160+70m
引桥效果图
70m等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主梁采用整孔预制、架设施工方案
青岛海湾大桥
又称胶州湾跨海大桥 全长36.48公里 投资额近100亿 2011 年6月30日通车
大桥总体布置
黄岛
收费站
青岛
收费站
李村河互通
胶州湾
大沽河航道 红岛航道
承台
非通航孔
a)混凝土套箱
b)钢套箱
为了加快施工的进度,宜采用高桩承台,套箱法施工
主通航孔
4.预制构件运输安装
预制构件运输安装
➢ 陆上运输 ➢ 落驳 ➢ 海上运输 ➢ 架设安装
➢预制的意义 尽量减少现场浇筑的混凝土用量,对于能够预制的部分尽量采用预制的
施工方法 这样不仅能减少工期,还能减少现场的工作量,达到模块化施工的要求
跨海大桥关键技术及 实例介绍
湖南大学桥梁工程系
2015年10月15日
目录
1.跨海大桥的意义 2.桥渡设计关键技术 3.下部结构 4.预制构件运输安装 5.耐久性措施 6.跨海大桥实例
1.跨海大桥的意义
➢ 对于位于沿海的大江入海口的城市和在海上的岛屿来说,跨海大桥是解决跨 海湾、跨海峡交通运输的最佳方式 ➢ 使人们只用一种交通工具,就可以越过海湾直达对岸,省时省力,安全经济 ➢ 桥梁建设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
沧口航道
红岛互通 红岛连接线
收费站
青岛海湾大桥
红岛
是我国北方寒冷冰冻海域修建的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 通航孔桥:沧口航道桥、红岛航道桥、大沽河航道桥; 互通两个:李村河互通、红岛互通; 连接青、红、黄岛,终结了“青黄不接、青红不接”的历史
沧口航道桥
主跨260m稀索钢斜拉桥,塔、梁、索均为直线条 简洁轻盈、极具现代气息、视野开阔 索塔呈变截面八边形,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国内首次)
郑家埭 水路湾
大桥建设首次引入了景观设计概念,借助“长桥卧波”的美学理念,呈 现S形曲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游览性。
南航道桥-独塔斜拉桥
海中平台高视点效果图
平面线形生动活泼、立面线形起伏跌宕 南航道桥稳重挺拔、气势恢弘 北航道桥若隐若现、遥相呼应
桥跨布置为100+160+318m 主梁采用钢箱梁,主塔锚固区采用钢锚箱结构 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摩擦桩
冻融破坏 氯盐污染
钢筋锈蚀
硫酸盐腐蚀
承台底~6.0m高程范围内全部涂装; 分三层施工(封闭底漆+中间漆+面漆)
外加电流阴极防护/保护
必须避免钛网与钢筋接触 造成短路。
在施工和浇注混凝土期间要实 时监控以保证电绝缘。
有机硅烷类浸渍防护
涂覆工艺对混凝土基底要 求较低,可直接在混凝土 表面涂刷,数日后,硅烷 的颜色消失,混凝土恢复 以前颜色。
红岛航道桥
与沧口航道桥协调一致,遥相呼应 主跨120m独塔斜拉桥 既挺拔轻灵,又给人一种对称美、均衡美
大沽河航道桥
主跨260m自锚式悬索桥 取消了锚碇,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与胶州湾海景融为一体,气势宏伟,美观大气
红岛互通立交
采用Y型互通式立交 有大鹏展翅之势
港珠澳大桥
全长49.968公里 开工时间:2009年12月15日 投资超1000多亿元,预计2017年完成 涉及“一国两制三地”
项目功能
杭州湾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 越杭州湾最便捷的通道,它的建设有利 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 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建成后,从浙江宁波到上海莘庄的 陆路距离只有179公里,缩短了120公里 左右,从而缓解了已经拥挤不堪的沪杭 甬高速公路的压力,形成以上海为中心 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
风帆塔双塔独柱钢箱梁斜拉桥 桥跨布置:85+127.5+268+127.5+85m
深水区非通航孔桥
110m等跨单箱双室整幅钢箱梁 6孔一联,全宽33.1m,梁高4.5m
浅水区非通航孔桥
85m等跨单箱单室分幅组合梁 6孔一联,全宽33.1m,梁高4.3m
大桥总体布置
浅水区非通航
深水区非通航
孔桥
孔桥
香港
珠海 澳门
九洲航道桥
江海直达船航 道桥
青州航道桥
青州航道桥
“中国结”双塔空间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桥跨布置:110+126+458+126+110m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
三塔独柱中央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桥跨布置:129+258+258+129m
九洲航道桥
运输设备
a)长大52号平驳船
b)长大21号远洋拖轮
尽量利用海水退潮时出运以及注意回避大风、大浪等 需要对承台+墩身,墩身,墩顶三种预制件进行抗倾覆计算
墩台架设安装
非通航段下部结构建设中,采用了预制墩柱的施工方法
梁体架设安装
a)混凝土梁吊装
b)钢梁吊装
5.耐久性措施
耐久性措施
➢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 ➢ 透水模板布(CPF) ➢ 有机涂层防护 ➢ 外加电流阴极防护/保护 ➢ 有机硅烷类浸渍防护
一般为2~3层结构,分别具有透水透气和排水功能
CPF粘结
CPF+钢板立模
多种CPF对比 试验
排出表面水分
使用CPF后效果
普通钢模 板
表层下2~3mm即 有可视气泡
CPF表面几乎无可 视气泡
CPF
带CPF养护3d+ 7d回弹硬度提高30%
有机涂层防护
隔绝外界侵蚀性介质 H2O、Cl- 、O2、CO2、SO42-
杭州湾跨海大桥
长桥卧波,呈S形曲线
开工时间:2003年6月8日 通车时间:2008年5月1日 大桥总长:36公里 总投资:约118亿元
杭州湾大桥总体布置
乍嘉苏 320国道
07省道
北岸连接 线
新卫一级公路
沪杭高速
东西大道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甬高速
七塘公路 61省道
上三线
329国道 南岸连接线 宁波绕城路
东海大桥位置示意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浦东南汇 区的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 海域,在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 岛中大乌龟岛登陆,它是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桥。
工程基本介绍
东海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全长 约32.5公里,它以"东海长虹"为创意理念,宛如我国东海上一道亮 丽的彩虹。大桥色彩是大桥外观形象及展示桥梁个性的直接表现, 采用白色、浅灰色作为大桥的主色调,使其与环境和谐统一。东海 大桥的建成通车,为洋山深水港年内建成开港,加快上海国际航运
➢ 大吨位预制件的主要特点 1)由于自重、体积大,产生的水化热高,选用合理的原材料和配合比 2)控制运输的速度和加速度,保证运输中的稳定性和抗倾覆性
陆上运输
a)滑道滑移
b)轮胎式搬运
落驳
落驳施工是实现预制墩柱的移运从陆地转向海上的一道重要环节
海上运输
海上运输是指预制件通过驳船从预制场码头运输到施工目的地的过程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
➢ 抗氯离子渗透能力高 ➢ 抗冻融耐久性高
提高抗Cl-渗透性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50~65%)
适当降低水胶比(0.38~0.31) 适当引气(4~6%,3~4%)
提高抗冻融能力
➢ 采用防渗防裂混凝土 ➢ 适当加大保护层厚度 ➢ 使用环氧涂层钢筋或不锈钢筋
透水模板布(CPF)
CPF是粘附于钢性模板内壁与混凝土接触,能够排出结构表面混凝土的多 余拌合水的产品
多用于箱梁湿接头
6.跨海大桥实例
中国跨海大桥
通车年份
大桥名称
全长(公里) 名次
2005
东海大桥
32.5
4
2008
杭州湾大桥
36
3
2011
青岛海湾大桥
36.48
2
预计2017 港珠澳大桥
49.968
1
东海大桥
开工时间:2002年06月26日 通车时间:2005年05月25日 大桥总长:32.5公里
3.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
➢ 钻孔灌注桩 ➢ 钢管桩 ➢ 承台
钻孔灌注桩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础,一般用于主通航跨基础 施工设备简单、轻便、易于操作和造价较低 被广泛认可是用来作为大型桥梁的主墩基础 易塌孔,需要对泥浆性质进行实时监控
钢管桩
针对非通航段,由于基础数量大,海上可施工时间短等特点,采用了相对造 价较高但所需施工时间最少的钢管桩基础
结构新颖 受力性能较好 斜拉索应力幅较低 抗疲劳性能好 梁塔受力状况好
采用钢管桩基桩、混凝土套箱工艺
具有力学性能优、经济性好等优点,可减少海上作业量、加快施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