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数据库基础实验指导

2016数据库基础实验指导
2016数据库基础实验指导

数据库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全校非计算机专业

制定:计算机学院

前言

Microsoft Access是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既可以用于小型数据库系统开发,又可以作为大中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辅助数据库或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等级、全国计算机应用证书考试等多种计算机知识考试中都有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

《Microsoft Access 应用》课程,面向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以Access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平台,介绍数据库系统开发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操作,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有关概念,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结构设计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本实验指导书中详细介绍了每个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并在方法上给出了指导,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实验要求

Microsoft Access应用实验是Microsoft Access应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基础实验范畴,是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课堂学习的知识,掌握数据库、数据表建立、查询、窗体、报表、宏以及数据访问页的方法,从而具有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能力。

在《Microsoft Access应用》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作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作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5)实验课程不迟到。如有事不能出席,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创建及编辑(6学时) (5)

【实验目的】 (5)

【实验内容】 (5)

实验报告与思考 (8)

实验二查询的创建和SQL语言查询(4学时) (8)

【实验目的】 (9)

【实验内容】 (9)

实验报告与思考 (10)

实验三创建窗体和高级窗体的设计(4学时) (11)

【实验目的】 (11)

【实验内容】 (11)

实训思考 (15)

实验四报表设计(2学时) (16)

【实验目的】 (16)

【实验内容】 (18)

实训思考 (18)

实验五宏(2学时) (20)

【实验目的】 (19)

【实验内容】 (19)

实训思考 (20)

实验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4学时) (21)

【实验目的】 (21)

【实验内容】 (21)

实验一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创建及编辑(6学时)【实验目的】

1.了解Access数据库窗口的基本组成

2. 熟悉Access2010的工作环境,达到熟练使用的目的

3. 学会如何创建数据库文件

4. 熟练掌握使用据库表的建立方法,掌握表属性的设置

5. 掌握记录的编辑、排序和筛选

6.掌握索引和关系的建立

7. 掌握对数据表中记录进行排序和筛选;

8. 理解关系的概念,掌握关系的定义和使用。

9. 熟悉字段的有关属性,掌握数据表结构的修改;

10. 理解索引的有关概念,掌握索引的建立。

11. 掌握对数据表中记录的编辑和显示等的基本操作;

12. 掌握查阅字段的设置

【实验内容】

1.启动Access数据库,在“d:\Access练习”文件夹中创建一个名为“图书管理.accdb”的空数据库文件。

2.启动Access数据库,使用“库存控制”向导创建一个名为“库存管理.mdb”的数据库文件,并保存在“d:\ Access练习”文件夹中。然后运行该数据库应用系统,了解它的各部分组成和功能。

3. 表1~3,在上述建立的数据库中创建“读者”、“图书”、“借书登记”3个表。

表2 “图书”表结构

4.将所有日期型字段的格式设置为“短日期”。

5.将“图书”表的“书号”字段的“标题”设置为“图书编号”;“出版社”字段的默认值设置为“电子工业出版社”;“价格”字段的有效性规则为“价格>0”;有效性文本为“价格必须大于0”。

6.“登记”表设置有效性规则“还书日期>借书日期”,有效性文本为“还书日期必须大于借书日期”。

7.为“读者”表的“部门”字段设置查阅属性,显示控件为:组合框,行来源类型为:值列表,行来源为:法律系;英语系;中文系;科研处;人事处;教务处。

8.在“读者”、“图书”和“借书登记”3个表中输入记录,照片和备注内容可以自己定义。

“读者”表记录

“图书”表记录

“借书登记”表记录

9.在“读者”表中,将“部门”字段移到“姓名”字段的前面,然后增加一个“联系方式”字段,数据类型能够为“超链接”(存放读者的E-mail地址)。

10.在“读者”表和“图书”表中添加两条记录,内容自定。

11.删除“读者”表中新添加的两条记录。

12.备份数据库中的3个表。

13.对“读者”表按“办证日期”排序。

14.对“借书登记”表按“借书证号”排序,对同一个读者按“借书日期”降序排序。15.从“图书”表中查找有破损的图书。

16.从“借书登记”表中查找借书证号为“522100”的读者在2004年的借书情况。17.在“读者”表中,按“办证日期”字段建立普通索引,索引名为“办证日期”。

18.在“借书登记”表中,按“借书证号”和“书号”两个字段建立唯一索引,索引名为“借书证号+书号”。按“借书证号”和“借书日期”两个字段建立普通索引,索引名为“借书证号+借书日期”。

19.在“读者”表和“借书登记”表之间按“借书证号”字段建立关系,在“图书”表和“借书登记”表之间按“书号”字段建立关系,两个关系都实施参照完整性。

实验报告与思考

1.文中介绍的启动和退出Access的方法,是不是仅仅适合于Access?

2.有人说:“书本上介绍了如何使用Access,上课老师也讲授了方法,用不用帮助系统

没有必要。”上述观点对吗?

3. 比较各种创建表的方法,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

4. 比较一下由系统自动添加主键与用户自己设置主键的区别?

5. 在Access帮助中查阅有关索引、有效性规则和输入掩码的内容。

6. 若在建立“读者”的“借书证号”和“借书登记”的“借书证号”间的关系时,选定了“级联更新相关字段”,则若将“读者”的借书证号“502001”改为“502000”,那么“借书登记”中相应的借书证号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二查询的创建和SQL语言查询(4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选择查询的基本方法

2.掌握参数查询的基本方法

3.了解交叉表查询

4.掌握SQL语言的使用方法

5.利用SQL语句实现相关的操作

6.能够独立写出一些较复杂的SQL语句

【实验内容】

1.利用“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向导”查找从未借过书的读者的借书证号、姓名、部门和办证日期,查询对象保存为“未借过书的读者”。

2.利用“查找重复项查询向导”查找同一本书的借阅情况,包含书号、借书证号、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查询对象保存为“同一本书的借阅情况”。

3.利用“交叉表查询向导”查询每个读者的借书情况和借书次数,行标题为“借书证号”,列标题为“书号”,按“借书日期”字段计数。查询对象保存为“借阅明细表”。

4.创建一个名为“法律系借书情况”的查询,查找法律系读者的借书情况,包括借书证号、姓名、部门、书名和借书日期,并按书名排序。

5.创建一个名为“按图书查询”的参数查询,根据用户输入的书名查询该书的借阅情况,包括借书证号、姓名、书名、作者、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

6.创建一个名为“价格总计”的查询,统计各出版社图书价格的总和,查询结果中包括出版社和价格总计两项信息,并按价格总计项降序排列。

7.创建一个名为“借书超过60天”的查询,查找借书人的姓名、借书证号、书名、借阅时间等信息。

8.创建一个名为“已借出图书”的查询,查找书号、书名和借书日期。

9.创建一个名为“查询部门借书情况”的生成表查询,将“法律系”和“英语系”两个部门的借书情况(包括借书证号、姓名、部门、书号)保存到一个新表中,新表的名称为“部门借书登记”。

10.创建一个名为“添加部门借书情况”的追加查询,将“人事处”读者的借书情况添加到“部门借书登记”表中。

11.创建一个名为“删除部门借书情况”的删除查询,将“英语系”读者的借书情况从“部门借书登记”表中删除。

12.将“读者”表复制一份,复制后的表名为“读者copy”,然后创建一个名为“更改部门”的更新查询,将“读者copy”表中部门为“人事处”的字段值改为“教务处”。

使用SQL语句定义READER表,其结构与第4章中的“读者”表相同,然后使用插入命令在READER表中插入两条记录,内容自定。

13.根据“图书管理”数据库中的“读者”、“图书”和“借书登记”3个表,使用SQL语句完成以下查询。

(1)从“读者”表中查找法律系读者的所有信息。

(2)从“借书登记”表中查找尚未归还的图书的书号、借书证号和借书日期。

(3)从“借书登记”表中查询每本书每次借出的天数。

(4)从“借书登记”表中查询每本书的借阅次数。

(5)从“图书”表中查找各出版社图书的价格总计,并按价格降序输出。

(6)查询所有借过书的读者姓名和借书日期。

(7)查询所有借阅了“红楼梦”的读者的姓名和借书证号。

(8)查询至今没有人借阅的图书的书名和出版社。

实验报告与思考

1.若要求设计一个按性别、民族统计学生人数的交叉表查询,应怎么做?

2.在设计视图如何区别各种类型的操作查询?

3.说明SELECT查询命令的作用是什么?SELECT语句由哪些子句组成?

实验三创建窗体和高级窗体的设计(4学时)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窗体。课内学时4,课外学时8。通过本实验,掌握窗体设计的方法。

【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的方法

2. 掌握窗体上各控件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子窗体的创建方法

4. 掌握对窗体的属性的修改和对控件布局的调整。

5. 根据具体要求设计窗体,并使用窗体完成相关操作

【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读者登记”窗体,如图所示。数据源为“读者”表,窗体标题为“读者记录”。

2.建立一个“图书登记”窗体,如图所示。数据源为“图书”表,窗体标题为“图书记录”,要求出版社的信息利用组合框控件输入或选择。然后通过窗体添加两条新记录,内容自行确定。

3.建立一个“借书登记”窗体,如图所示。数据源为“借书登记”表,窗体标题为“借书记录”。要求显示系统当前的日期,并统计借书人次(使用count()函数实现)。

4.建立一个“读者借书情况”的主子窗体,如图7.76所示。主窗体显示读者的借书证号、姓名和部门。子窗体显示相应读者的借书情况,包括借书证号、书号、书名、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

5.建立一个“图书管理主界面”的窗体,如图所示。单击各命令按钮,可分别打开上面建立的4个窗体,单击“退出”按钮,可关闭窗体。

6. 打开本次教材中所用的“学生”数据库,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7. 参照下图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来显示“学生基本信息”表中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班级、民族信息,要求:

a)“学生基本信息”中的学号、姓名用文本框显示,用文本框显示根据出生年月计

算出的年龄的值。

b)性别用选项组控件显示。

c)班级字段用组合框显示,组合框显示班级名称,与班级表中的班级ID绑定。

d)民族用列表框显示,列表框显示民族,与民族表中的民族绑定

e)添加一个命令按钮用于关闭该窗体。

8. 创建一个窗体,用文本框接收用户输入的任意的两个数,计算两个数的和与乘积。

9. 创建查询“按班级查询学生成绩”,使查询能实现对学生的班级、学号、课程名、课程成绩等字段进行查询。

使用设计视图创建窗体,将窗体的记录源设为“按班级查询学生成绩”,然后按下图设计窗体内容,最后运行进行测试。

10. 利用窗体向导创建嵌入式子窗体,主窗体上显示课程名称,子窗体上显示与主窗体上对应的选修了该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等字段的信息。

11.建立一个“查询”,包含: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政治面貌、班级、

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学时、课程类型、课程成绩等字段。

建立一个选项卡窗体,该窗体包含3个选项卡,分别显示学生表、课程表和成绩表,结果如下图。

实训思考

列表框和组合框中的控件来源和绑定列是不是一回事,有什么区别?

实验四报表设计(2学时)【实验目的】

1.掌握报表的创建方法

2.根据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报表,实现显示和统计功能

【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读者信息”报表,显示每位读者的详细信息,如图所示。

2.使用标签向导,建立一个“图书登记卡”标签,如图所示。

3.建立一个“图书借阅情况”报表,显示每本书的借阅情况及借阅次数。

4.建立一个“还书情况”报表,统计每个读者的还书情况(按书号排序)。如果还书日期不为空,则表示已还书;否则,就表示未还书(用红色文字显示)。

5.建立一个“读者借书”报表,显示每个读者的借书情况,要求使用子报表实现,并且第1页只显示报表的标题、制作人和日期等信息,从第2页开始显示读者借书的信息。6.建立一个“借书统计”报表,显示图书信息及借书统计图表。

实训思考

1、什么是报表?报表有何用处?

实验五宏(2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宏的建立和修改方法;

2.掌握宏组及条件宏的创建方法;

3.掌握宏在其他数据库对象中的调用方法;

4.掌握宏的应用。

【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借阅记录”窗体,在“书号”文本框中输入书号(或书号的前几位)后,

单击“查找”按钮即可显示借阅该书的所有记录;如果“书号”文本框中没有输入书号,则单击“查找”按钮时显示一个消息框,提示输入书号。用宏完成“查找”

按钮的操作。

2.设计一个“图书查询”窗体,从组合框中选择一个书号后,单击“查找”按钮,可

以打开“图书信息”窗体,显示与该书号对应的图书信息。单击“取消”按钮可以关闭“图书信息”窗体。用宏组完成“查询”和“取消”按钮的操作。

3.打开本次实验所用的“学生档案”数据库,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4.设计一个登录成功窗体,如下图,命名为“欢迎信息”,单击“继续”按钮后将关闭

该窗体。

5.设计一个登录失败窗体,如下图,命名为“警告信息”,单击“结束”按钮后将关闭

该窗体。

6.设计一个条件宏,将其命名为“登录口令宏”,其操作参数如下表:

7.设计一个如下图的系统登录窗体,命名为“系统登录”,要求使用上题所定义的“登

录口令宏”,能够实现对不同的输入数据进行判断功能。

使用这个系统登录界面时,首先请在“用户名”下拉列表中选择用户名,或者自行键入新的用户名,然后在“密码”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密码,如果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则弹出一个登录成功窗体,否则弹出一个登录失败窗体。

提示:在设计登录窗体时,“用户名”右侧的下拉列表框控件的名称为“用户”,“密码”右侧的文本框控件的名称为“口令”,这两个控件的名称必须与“登录口令宏”

中条件表达式中的变量名一致。

8.设计一个宏,将其命名为“返回登录窗体宏”,其操作参数如下表:

9.把上题设计的“返回登录窗体宏”应用到登录失败窗体中的“返回”命令按钮中。

10.创建一个【条件宏】窗体。在窗体中使用宏,根据用户输入的不同数字,弹出不同

的消息框。(要求实现四种判断:①小于等于100的奇数;②小于等于100的偶数;

③大于100的奇数;④大于100的偶数)

实训思考

1、什么是宏?宏有何用处?

#(16课时)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使用》实验指导书 (适用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软件工程专业) 热风器4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 2011年12月 ⒈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现已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原理是计算科学和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数据库使用的基本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⒉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建立和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使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⒊实验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重点包括: ⑴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建立和数据的更新; ⑵SQL的数据查询; 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 ⑷简单数据库使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4教材的选用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实验1创建数据库(2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会数据表的创建; 2.加深对表间关系的理解; 3.理解数据库中数据的简单查询方法和使用。 实验内容 一、给定一个实际问题,实际使用问题的模式设计中至少要包括3个基本表。使用问题是供应商给工程供应零件(课本P74)。 1.按照下面的要求建立数据库: 创建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名称可以自己命名,其包含一个主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注意主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的逻辑名和操作系统文件名,初始容量大小为5MB,

数据库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三 数据控制(安全性)..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三数据控制(安全性)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4年6月6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SQL对数据库进行安全性控制 2.完成教材中例题的上机练习 二、实验平台 微软SQL Server 2000或以上版本。 对于SQL Server 2000,使用查询分析器运行SQL语句,对于SQL Server 2005以上的版本,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运行SQL语句。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使用SQL对数据进行安全性控制,包括授权和权力回收。 操作完成后,查看授权用户是否真正具有所授予的数据操作权利,在权力回收操作之后,用户是否确实丧失了所回收的数据操作权力。 在前几次实验中已经建立了实验数据库,继续在此数据库上进行实验所要求的各项操作。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记录所有的实验用例。 四、实验步骤 1.以管理员sa登录数据库,新建DB数据库,然后运行如下SQL语句,创建 我们前几次实验所建立的表。 CREATE TABLE course ( Cno char(4) NOT NULL, Cname char(40) DEFAULT NULL, Cpno char(4) DEFAULT NULL, Ccredit smallint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Cno) ) ; -- -- 转存表中的数据'course' -- INSERT INTO course (Cno, Cname, Cpno, Ccredit) V ALUES ('1', '数据库', '5', 4); INSERT INTO course (Cno, Cname, Cpno, Ccredit) V ALUES ('2', '数学', NULL, 2);

数据库实验

数据库实验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前准备: 请设计一个企业销售管理据库,其中需要保存的信息如下: 员工信息,包括: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性别、所属部门、职称、到职日、生日、薪水、填表日期; 客户信息,包括:客户号,客户名称,客户住址,客户电话、邮政编码; 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编号,产品名称; 员工和客户可以签订订单,每签订一个订单,就要保存订单信息,包括:订单编号、客户号、业务员编号、订单金额、订货日期、出货日期、发票号码。 此外,每个订单可能涉及到多种产品,每种产品可能被多个订单订购。因此需要每个订单中每类产品的销售明细,包括每种产品的销售数量、单价、订单日期; 要求: (1)给出系统的ER图(可以用word或其它画图工具,如Visio画),要求画出所有的实体,联系,属性以及联系的类型; (2)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实验一 实验名称:数据定义(2课时)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库模式的概念,通过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或者My Sql建立数据库和基本表。模式为人事表、客户表、销售表、销售明细表、产品表。熟悉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的使用,并将得到的表生成脚本,然后保存。 2、理解上述基本表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表。 3、掌握修改表结构的基本方法 4、掌握索引和视图的创建方法 二、实验环境 MS SQL SERVER或者My Sql。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建立一个数据库和五张表的表结构。 (1)/*员工人事表employee */ Create datebase sale; create table employee( emp_no char(5) Not null primary key, emp_name char(10) Not null, sex char(1) Not null,

实验一 数据库基本操作

实验一数据库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 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2、熟悉使用SQL语句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3、熟练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SQL语句创建、修改和删除表。 4、熟练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和T-SQL语句插入、修改和删除表数据。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利用企业管理器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1) 创建数据库 ⅰ展开服务器组,然后展开服务器 ⅱ右击"数据库",然后单击"新建数据库"命令 ⅲ键入新数据库的名称(自己的名字命名,如tom),同时用指定的数据库名tom作为前缀创建主数据库和事务日志文件,例如:tom_Data.mdf 和tom_Log.ldf ⅳ要更改新建主数据库文件的默认值,单击"常规"选项卡。若要更改新建事务日志文件的默认值,单击"事务日志"选项卡”,要更改"文件名"、"位置"、"初始大小(MB)"和"文件组"等列的默认值,单击要更改的适当单元格,再键入新值。要指定文件增长方式和文件大小按界面提示选择相应的项。 (2) 删除数据库 选择tom数据库,右击鼠标选择“删除”命令即可。 2、利用企业管理器备份和还原数据库 (3) 备份数据库 选择tom数据,右击鼠标选择“所有任务|备份数据库”命令,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备份名称,选择“备份到”栏目中的“添加”命令,输入具体的文件名为位置,默认情况备份文件存放在SQL Server的安装目录中如“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BACKUP\”;当需要将备

份文件存放到自定义文件夹中时,修改上述默认路径。 (3)还原数据 (4) 选择student数据,右击鼠标选择“所有任务|还原数据库”命令,在对话框中会列出已备份过的文件记录,输入相应的选项值按确定即可。 右击数据库——任务——还原——数据库——选择左侧选择页里面的选项,将“覆盖原有数据库”打上勾——确定。 3、使用SQL语句在查询分析器中完成以下操作 (1)创建SPJ数据库:打开查询分析器,输入以下语句并运行 CREATE DATABASE SPJ ON (NAME = 'SPJ_Data', FILE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SPJ_Data.MDF' , SIZE = 2, MAXSIZE = 10, FILEGROWTH = 10%) LOG ON (NAME = 'SPJ_Log', FILENAME =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SPJ_Log.LDF' , SIZE = 1, FILEGROWTH = 10%) (2)修改SPJ数据库:在查询分析器中输入以下语句并运行(了解) ALTER DATABASE SPJ MODIFY FILE(NAME='SPJ_Data', SIZE=3,MAXSIZE=UNLIMITED) ALTER DATABASE SPJ ADD FILE(NAME='SPJ_Data_2', FILENAM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SPJ_Date_2.ndf',SIZE=1, MAXSIZE=10, FILEGROWTH=10%) (3)删除SPJ数据库: 4、在tom(自己的名字命名)数据库中创建下表: CPXSB(产品编号,客户编号,销售日期,数量,销售额)

福建工程学院《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系统原理 实验指导书 (本科)

目录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1) 实验二SQL Sever中的单表查询 (3) 实验三SQL Serve中的连接查询 (4) 实验四SQL Serve的数据更新、视图 (5) 实验五数据控制(完整性与安全性) (7) 实验六语法元素与流程控制 (9) 实验七存储过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 (11) 实验八触发器 (12)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 2.掌握SQL语言的DDL语言,在SQL Server2000/2005环境下采用Transact-SQL实现表 的定义、删除与修改,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方法。 3.掌握SQL Server2000/2005实现完整性的六种约束。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并连接服务器。 2.创建数据库: (请先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 1)在SQL Server2000中建立一个StuDB数据库: 有一个数据文件:逻辑名为StuData,文件名为“d:\db\S tuDat.m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不受限制,文件的增长率为2MB; 有一个日志文件,逻辑名为StuLog,文件名为“d:\db\StuLog.ldf”,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为10MB,文件的增长率为10% 2)刷新管理器查看是否创建成功,右击StuDB查看它的属性。 3.设置StuDB为当前数据库。 4.在StuDB数据库中作如下操作: 设有如下关系表S:S(CLASS,SNO, NAME, SEX, AGE), 其中:CLASS为班号,char(5) ;SNO为座号,char(2);NAME为姓名,char(10),设姓名的取值唯一;SEX为性别,char(2) ;AGE为年龄,int,表中主码为班号+座号。 写出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 (1)创建表S; (2)刷新管理器查看表是否创建成功; (3)右击表S插入3个记录:95031班25号李明,男性,21岁; 95101班10号王丽,女性,20岁; 95031班座号为30,名为郑和的学生记录; (4)将年龄的数据类型改为smallint; (5)向S表添加“入学时间(comedate)”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datetime); (6)对表S,按年龄降序建索引(索引名为inxage); (7)删除S表的inxage索引; (8)删除S表; 5.在StuDB数据库中, (1)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82页的学生-课程数据库创建STUDENT、COURSE 和SC三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 并输入相关数据。 (2)将StuDB数据库分离,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下找到StuDB数据库的两个文件,进行备份,后面的实验要用到这个数据库。 6.(课外)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P74页习题5的SPJ数据库。创建SPJ数据 库,并在其中创建S、P、J和SPJ四张表。每一张表都必须有主码约束,合理使用列级完整性约束和表级完整性。要作好备份以便后面的实验使用该数据库数据。 三、实验要求:

数据库实验一 基本SQL2015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SQL 班级: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实验教师:上机时间: 【实验目的】 在给定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环境下,通过实验学生能够: 1、Oracle环境的认识及熟悉,了解其对标准SQL的扩充。 2、掌握Oracle环境下数据定义包括数据库、基本表、视图、索引定义。 3、掌握Oracle环境下数据操纵包括数据插入、删除、修改。 4、掌握Oracle环境下数据查询及其各种变化。 【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实验学时】 4H 【实验内容】 设有一个SPJ关系型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 S(SNO,SNAME,STATUS,CITY) P(PNO,PNAME,COLOR,WEIGHT) J(JNO,JNAME,CITY) SPJ(SNO,PNO,JNO,QTY) 供应商表S由供应商代码(SNO)、供应商姓名(SNAME)、供应商状态(STATUS)、供应商所在城市(CITY)组成; 零件表P由零件代码(PNO)、零件名(PNAME)、颜色(COLOR)、重量(WEIGHT)组成; 工程项目表J由工程项目代码(JNO)、工程项目名(JNAME)、工程项目所在城市(CITY)组成; 供应情况表SPJ由供应商代码(SNO)、零件代码(PNO)、工程项目代码(JNO)、供应数量(QTY)组成,QTY 表示某供应商供应某种零件给某工程项目的数量为QTY。 其中供应商表s增加一列sqty,记录每个供应商供应零件总数量。 今有若干数据如下:

请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面题目,写出相应的SQL语句。(空位不够请自行续页) 1、创建表(定义s表:sno主码,sname非空、city缺省值为北京。定义p表:pno主码,pname非空、color只能取红、蓝、绿。定义j表:jno主码,jname非空。定义spj表:(sno,pno,jno)主码,参照sno、pno、jno外码,qty介于0—1000。) 2、插入数据 3、请用SQL语句完成下面题目的查询。 (1)求供应工程J1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 (2)求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码SNO: (3)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 (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4、请用SQL语句完成下面题目的查询。 (1)找出所有供应商的姓名和所在城市。 (2)找出所有零件的名称、颜色、重量。 (3)找出使用供应商S1所供应零件的工程号码。

数据库应用基础-实验报告

- 1 -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评 分: 日 期: 2019 年5月16 日

实验一:(名称) 实验学时: 一、实验内容和目的: 使用SQL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从而理解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 数据库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结构化查询语言。 三、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四、实验步骤: (1)恢复数据库mydb,备份文件为mydb.bak; (2)完成数据操纵和查询,给出操作代码和执行结果截图; ①添加数据库约束条件,要求学生的成绩的取值范围为“0”到“100”之间; ②将你的学生信息添加到学生表中,要求学号姓名为真实数据,其它字段随意; ③你要选修全部课程,使用一条SQL语句实现该功能; ④使用update命令登记你的全部课程分数,分数取值随意; ⑤查询你的选课记录,返回课程号、课程名、分数; ⑥将学号为“101”学生的学号改为“020060101”,且同时更改该所有的选课信息; ⑦查询年龄在指定区间(比如20—28之间)的学生姓名(通过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计算年龄year(getdate())-year(stud.birthd); ⑧查询姓“张”的学生的学号、姓名、邮件地址; ⑨统计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返回:学号、姓名、选课门数、总学分数; ⑩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情况,返回:课程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11查询每门课程获得最高分的学生信息,返回课程号、课程名、最高分、学号、姓名; 12查询既选修了1号课程,又选修了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13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及姓名; ------------------------------------------------------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恢复数据库mydb,备份文件为mydb.bak; 代码: ?create database STUD; Restore database mydb from disk ‘d:\mydb.bak’ with replace; Use mydb;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一、概述 项目背景:数据库课程设计 系统名称:教务管理系统 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 二、需求分析 1、系统的概述 ?一个学校由很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有1个或 者多个班级。一个学生只属于1个班级,学生有姓名、学号、性别、身 份证号、入学时间等属性。 ?每个专业的每个年级都有对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指定了这个专业这 个年级的某门课程在那个学期上,学分、学时是多少。每个学院都设置 有1个教务秘书,这些信息都由教务秘书进行输入。每个院系的课程都 有自己的唯一编码,比如计算机系上的C语言,和电子系上的C语言, 虽然都是同一门课,但是编码是不同的。但是同一个院系中的相同的课 程,课程代码是唯一的。比如计算机学院的07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 学院的07计算机科学专业都有C语言课程,这两门课程的课程代码是相 同的。 ?教务秘书在每个学期的中间时刻,为下一个学期进行排课,排课的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比如08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在2009-2010年第2 学期上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得知要上什么课程,然后对这些课程 安排上课教师(比如陈越)、上课时间(比如星期2,第1-2节)和地点 (理工楼234),有的课程是单周上,有的双周,也有是每周都上的。 ?在每个学期期末,学生登录到网站上选择下一个学期需要上的课,选择 的时刻,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教材,如果某门课程的人数选满了,则不能 给任何学生选择了。 ?学生根据选择的课程进行上课,参加考试。每个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用户 名和密码登陆网站,选择这个学期自己所教的课程(一个老师可以上多 个班级的课程),输入这个班级的成绩,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 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总评成绩。这些成绩都需要进行存储。 ?为了保证安全性,老师输入的成绩并不是直接放到最终的成绩表中,而 是放在一个临时的表中,只有当教务秘书审核过后,才导入到最终的成 绩表中。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_实验三_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控制

实验内容、步骤以及结果 1.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对实验一中所创建的Student库的S表中,增加以下的约束和索引。 (18分,每小题3分) (1) 非空约束:为出生日期添加非空约束。 非空约束:取消表S中sbirth的勾。可能需要重建表。 (2) 主键约束:将学号(sno)设置为主键,主键名为pk_sno。 设主键:单击数据库Student-->单击表-->单击S-->右击sno-->选择修改命令-->对话框中右击sno-->选择设置主键'>修改主键名为pk_sno '-->保存

(3)唯一约束:为姓名(sname)添加唯一约束(唯一键),约束名为uk_sname 。 唯一约束:单击数据库Student-->单击表--> 单击S-->右击sname-->选择修改’ 命令T右击 sname-->选择索引和键命令--> 打开索引和键框图--> 添加--> 是否唯一改为是--> 名称改为us sname '-->关闭。

(4)缺省约束:为性别(ssex)添加默认值,其值为男 设默认约束:单击数据库Student宀单击表宀单击右击sno^选择修改命令宀单击cno-->在默认值栏输入男’保存

D62.s1udent - Diagram_0* D62.sludent - dbo.S* SQLQuery5.sql - D... (D62\A^m i n (52J)* 列容 埶据类型 允祥值 Q 5TI0 Ctiar(lO) n sname nvarchar (20) a 卜:S5SX nchai ■⑵ 團 sbirtti date □ adept nv ar char (20) sPhoneNo ctiar(LQ) @] 数捐类型 允傑Mdl 值 曰表设计器 RowGuid E 标识魁 不用于复制 大小 (5) CHECK 约束:为SC 表的成绩(grade)添加CHECK 约束,约束名为ck grade ,其 检查条件为:成绩应该在0-100之间。 ffin har 妊 2 Nnrh 昙否否否二

数据库实训指导书

《数据库》实训计划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一、课程简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它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可以说数据库技术渗透到了工农业生产、商业、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和国防军事等各行各业。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数据库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 实验题目 1.学籍管理系统 2.图书档案管理系统 3.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4.工资管理系统 5.用户和权限管理系统。 6.仓库管理系统。 7.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 8、超市管理系统 10、酒店管理系统 11、旅游管理系统 12、高考成绩信息管理系统

13、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14、银行计算机储蓄系统 15、 ICU监护系统 16、可自拟题目 任选一题按照下列实验纲要进行设计。 实验纲要 1、实验目标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数据库应用的基本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内容 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的建立与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嵌套查询、连接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给定一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数据库模式的设计,包括各表的结构(属性名、类型、约束等)及表之间的关系,在选定的DBMS上建立数据库表。用SQL命令和可视化环境分别建立数据库表,体会两种方式的特点。 3、实验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重点包括:⑴数据库的模式设计;⑵SQL的数据查询; ⑶并发控制、恢复、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⑷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实现; 实验1:数据库的创建

(完整版)网络数据库实训报告(一)

网络数据库应用实训报告 日期:2016 年3月18 日班级:物联1411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采用界面方式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 2、掌握采用T-SQL 语句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 二、实训所需仪器、设备 硬件: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7、SQLServer2008 三、实训内容 1)在管理平台中管理数据库。 (1)创建数据库“studentsdb”。 (2)查看studentsdb 数据库的属性。 (3)修改数据文件大小为2MB,指定“最大文件大小”为5MB。日志文件的大小在每次填满时自动递增5%。 (4)将studentsdb 数据库的名称更改为student_db。 2)使用T-SQL 语句管理数据库 (1)使用CREATE DATABASE 创建studb 数据库,然后通过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db 查看系统中的数据库信息。 (2)使用ALTER DATABASE 修改studb 数据库的设置,指定数据文件大小为5MB,最大文件大小为20MB,自动递增大小为1MB。

(3)为studb 数据库增加一个日志文件,命名为studb_Log2,大小为5MB,最大文件大小为10MB。 (4)将studb 数据库的名称更改为my_studb。 (5)使用DROP DATABASE 删除my_studb 数据库。 四、实训步骤 (内容说明:1.大致的操作步骤;2.参数设置) 1)在管理平台中管理数据库。 (1)数据库右击→新建数据库→数据库名称“studentsdb”; (2)数据文件→初始大小→2MB (3)数据文件→点击自动增长下的→最大文件大小→限制文件大小→5MB; (4)日志文件→点击自动增长下的→文件增长→按百分比→5% (5) studentsdb右击→属性; (6) studentsdb右击→重命名→student_db; 2)使用T-SQL 语句管理数据库 命令如下: CREATE DATABASE studb on PRIMARY ( NAME='student_db', FILENAM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0.MSSQLSERVER\MSSQL\DATA', size=4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1 ) log on ( NAME='stusb_log2', FILENAM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2016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二零一六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与启动 (1) 实验二数据库的操作 (11) 实验三SQL SERVER2005查询编辑器 (23) 实验四SQL语言的DDL (31) 实验五SQL语言的DML初步 (34) 实验六DML的数据查询 (36) 实验七数据库综合设计 (40)

实验一SQL Server 2005的安装与启动 一、实验目的 SQL Server 2005是Mircosoft公司推出的关系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逐步成长起来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次实验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安装过程,了解SQL Server 2005的启动,熟悉SQL Server 2005软件环境。学会安装SQL Server 2005。 二、实验内容 1.安装SQL Server 2005 (1)将SQL Server 2005(中文开发版)安装盘插入光驱后,SQL Server 2005安装盘将自动启动安装程序;或手动执行光盘根 目录下的Autorun.exe文件,这两种方法都可进行SQL Server 2005的安装。出现如下画面。 (2)选中“运行SQL Server Client 安装向导”进行安装,弹出【最终用户许可协议】界面。

(3)选中【我接受许可条款和条件】选项,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安装必备组件】界面。 (4)组件安装完成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欢迎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安装向导】界面。

(5)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系统配置检查】界面。检查完毕将显示检查结果。 (6)检查如果没有错误,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注册信息】界面。

数据库系统实验

实验指导书 班级:090402 姓名:郑锦坤

序言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通过学习重点让大家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学习开发管理系统的技术,并结合PB8.0以上版本和SQL SERVER 2000以上版本上机环境编程测试。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里安排五个实验单元。 实验报告的内容 1.题目 描述每个实验的内容是什么。 2.需求分析 用E-R图描述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及每个关系模式的建立;描述数据字典及程序数据流;每个事件、函数或过程 的头和规格说明; 3.源程序清单和结果 源程序要加注释,要有测试数据及结果。

实验1:学习SQL 语句与SQL SERVER的数据库环境(4学时)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会使用SQL SERVER环境建 库的方法,学会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的使用,通过数据库操纵环境,了解库的建立、表的建立、数据库 的查询实现方法。实验数据如下: Student SC

实验报告 1 日期: 一.SQL语句实验题目: 1.建立课程表 2.建立学生表 3.建立选课表 4.查询所有学生的详细信息

SELECT Student.SCLASS, Student.SNO,Student.SNAME, Student.SSEX, Student.SAGE , Student.SDEPT,https://www.360docs.net/doc/4818733572.html,O,SC.GRADE,https://www.360docs.net/doc/4818733572.html,AME,Course.CPNO,Course. CCREDIT FROM Course,Student,SC WHERE SC.SCLASS=Student.SCLASS AND SC.SNO=Student.SN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4818733572.html,O=https://www.360docs.net/doc/4818733572.html,O 5.查询1班的学生号学及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CLASS='1' 6.查询‘刘晨’的出生年 7.查询姓‘刘’的学生的详细情况

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试用版) 二零零六年三月 目录 引言 1 一、课程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1 二、主要实验环境 1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1 数据库模式设计和数据库的建立 2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2 二、实验内容 2 三、实验步骤 2 四、思考与总结 3 实验2 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4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4 二、实验内容 4 三、实验步骤 4 四、思考与总结 5 实验3 数据库的嵌套查询和组合统计查询 6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6 二、实验内容 6 三、实验步骤 6 四、思考与总结 7 实验4 视图与图表的定义及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8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8 二、实验内容 8 三、实验步骤 8 四、思考与总结 9 实验5 简单应用系统的实现 10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0 二、实验内容 10 三、实验步骤 10 四、思考与总结 10

附录1:数据库实验报告格式 11 附录2:SQL Server 2000使用指南 12 1 SQL Server 2000简介 12 2 SQL Server 2000的版本 12 3 SQL Server 2000实用工具 12 4 创建数据库 15 5 创建和修改数据表 17 6 创建索引 22 7 存储过程 23 8 触发器 25 9 备份和恢复 27 10 用户和安全性管理 28 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的技术,上机实验是数据库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数据库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 一、课程实验目的和基本要求 上机实验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学生应在基本掌握各知识点内容的基础上同步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论的理解与巩固的效果。 数据库课程上机实验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操作技术。 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在单人单机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上机总学时不少于12学时。 二、主要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2000/XP。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选择:(1)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标准版或企业版 (2)Microsoft Access2000 (3)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 三、实验内容 本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模式设计,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的建立与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包括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组合查询等;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包括事务的概念及并发控制、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机制;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1 数据库模式设计和数据库的建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一个具体应用,独自完成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熟练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 熟练使用SQL语句向数据库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对实际应用进行数据库模式设计(至少三个基本表)。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全套

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本科) 福建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教研室 浅诺制作 2012年5月

目录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1) 实验二 SQL Sever中的单表查询 (5) 实验三 SQL Serve中的连接查询 (8) 实验四 SQL Serve的数据更新、视图 (12) 实验五数据控制(完整性与安全性) (17) 实验六语法元素与流程控制 (22) 实验七存储过程与用户自定义函数 (28) 实验八触发器 (34)

实验一数据定义语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 2.掌握SQL语言的DDL语言,在SQL Server2000/2005环境下采用Transact-SQL实现表 的定义、删除与修改,掌握索引的建立与删除方法。 3.掌握SQL Server2000/2005实现完整性的六种约束。 二、实验内容 1.启动SQL Server2000/2005查询分析器,并连接服务器。 2.创建数据库: (请先在D盘下创建DB文件夹) 1)在SQL Server2000中建立一个StuDB数据库: 有一个数据文件:逻辑名为StuData,文件名为“d:\db\”,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不受限制,文件的增长率为2MB; 有一个日志文件,逻辑名为StuLog,文件名为“d:\db\”,文件初始大小为5MB,文件的最大大小为10MB,文件的增长率为10%

2)刷新管理器查看是否创建成功,右击StuDB查看它的属性。 3.设置StuDB为当前数据库。 4.在StuDB数据库中作如下操作: 设有如下关系表S: S(CLASS,SNO, NAME, SEX, AGE), 其中:CLASS为班号,char(5) ;SNO为座号,char(2);NAME为姓名,char(10),设姓名的取值唯一;SEX为性别,char(2) ;AGE为年龄,int,表中主码为班号+座号。 写出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 (1)创建表S; (2)刷新管理器查看表是否创建成功; (3)右击表S插入3个记录:95031班25号李明,男性,21岁; 95101班10号王丽,女性,20岁; 95031班座号为30,名为郑和的学生记录;

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2016

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 【实验设备及软件环境】 1.微型计算机1台;

2.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SQL Server2000数据库工具开发版 实验一 SQL Server 数据库基本操作 1、使用企业管理器管理数据库 【实验目的】 了解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的工具程序,通过企业管理器掌握数据库设置、数据操作、查询设计等基本操作。 【实验过程】 一、认识Microsoft SQL Server的工具程序 在Windows XP的[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的菜单中列出了MS SQL Server 2000的主要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 其中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是SQL Server的两大主要工具。查询分析器主要用于创建和执行SQL语句,以完成数据库的查询和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器可以完成SQL Server的管理操作,如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表的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安全管理等。 二、启动Microsoft SQL Server服务 SQL Server安装完成后,服务管理器会在开机时自动运行,并可在Windows任务栏中看到服务管理器的指示器图标。 如果Windows的任务栏中没有图标,可选择[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服 务管理器]启动服务管理器。服务管理器列出了可管理的服务器和服务列表,并显示了当前服务的状态,如图1-2所示。 图1-2

、和按钮分别用于开始/继续、暂停或停止服务,点击按钮启动SQL Server服务。 三、认识企业管理器 选择[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菜单命令,打开SQL Server的企业管理器。企业管理器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相似,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目录树窗口,右边为内容窗口,如图1-3。目录树窗口以树状结构显示了SQL Server中的各个项目,每个项目作为一个节点。 图1-3 四、用企业管理器管理数据库 1. 创建数据库 在SQL Server 2000中,数据库保存在独立的文件中。一个数据库通常有两个文件,一个用于存放数据,称为数据文件,另一个用于存放数据库的操作记录,称为事务日志文件。创建数据库就是根据需要指定数据库名称、数据库文件名称、数据库文件大小等信息。下面使用创建数据库向导来试建一个“成绩管理”数据库,具体操作如下: ⑴.打开企业管理器,展开目录树窗口中的[Microsoft SQL Servers] ->[SQL Server组], 选中SQL Server服务器,选择[工具]->[向导]菜单命令。 ⑵.在打开的“选择向导”对话框列表中双击“数据库”,展开节点,显示数据库操作向导, 单击“创建数据库向导”。 ⑶.单击确定按钮,打开创建数据库向导的欢迎对话框。 ⑷.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命名数据库对话框,在对话框的“数据库名称”文本框中输入 “成绩管理”,数据库文件位置使用默认值。 ⑸.单击下一步,打开命名数据库文件对话框,将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修改为2,即2MB。 ⑹.单击下一步,打开定义数据文件增长对话框,选中“文件增长的最大值[MB]”,并将其 后的文本框中的数字修改为4,即将数据文件的最大值设置为4MB。 ⑺.单击下一步,打开命名事务日志文件对话框,将文件初始大小修改为2MB。 ⑻.单击下一步,打开定义日志增长对话框,选中“事务文件不自动增长”,不允许事务文 件自动增长。 ⑼.单击下一步,打开完成信息对话框。 ⑽.单击完成,执行创建数据库操作。 ⑾.单击确定,提示是否为数据库创建维护计划,选择否暂时不创建维护计划。至此,完成数据库创建操作。

数据库实验3

数据库基础与实践实验报告实验三数据更新 班级:惠普测试171 学号:1708090122 姓名:陶浩 日期:2019/10/12

1 实验目的: 1)掌握SQL进行数据添加的方法; 2)掌握SQL进行数据修改的方法; 3)掌握SQL进行数据删除的方法。 2 实验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xp。 实验环境:SQL Server 2000以上版本。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利用实验一创建的sch_id数据库完成下列数据更新,并对语句的功能进行测试。 1.向数据库的每张用户表(除SC表)中至少添加3条元组,其中S表中插入2位计算机专业的同 学,一位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计算机专业在专业表中的专业名为计算机) 代码: insert C values('C8','JAVA','80') insert C values('C9','C#','80') insert C values('C10','Python','80') insert D values('D6','健美') insert D values('D7','体操') insert D values('D8','华尔兹') insert S values('S10','艾米','男','21','D1') insert S values('S11','杜歌','男','22','D1') insert S values('S12','王北车','男','23','D7') insert S values('S13','张璐','女','24','D8') insert S values('S14','洛晴','女','25','D6') insert T values('T12','刘伟','男','33','教授','6666','1300','D5') insert T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