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单位等。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距离、计算面积等。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与同学合作交流等。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的课件或板书,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本学期的数学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单位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学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整理和复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可以通过课件或板书展示,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复习。
2. 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复习,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三、练习和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本学期数学知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距离、计算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人教2022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P31“整理和复习”,教科书P32“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整理、建构知识脉络的能力。
3.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设计本单元内容的知识结构图。
▶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脉络师:第2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对本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1)]师:先不要翻书,回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并记录下来。
【学情预设】学生大致能回忆起这些主要内容: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解决问题等。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整理和交流,小组长记录。
【学情预设】三年级的学生完整地构建单元知识结构还有点困难,可能不够全面,在交流时再逐步完善。
汇报交流,师生一起梳理、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图。
二、系统整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1.举例整理复习。
【教学提示】复习时主要以学生们交流整理为主,不断完善。
◎教学笔记(1)课件出示教科书P32第1题。
(2)回顾竖式计算方法。
师:计算之前,先回顾一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首位是比除数大还是小,确定商的最高位的位置;除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师:那我们第一步来看看,这些算式的商的首位在哪里?学生表述,课件呈现答案。
【学情预设】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首位在百位,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百位不够商1,商的首位在十位,商是两位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 认识整 理和复 习
规范解答:(1)方法一 0.9元=9角 9角+9角=1元8角 1元8角=1.8元 方法二 0.9+0.9=1.8(元)
答:买两个塑料杯需要1.8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 认识整 理和复 习
规范解答:
4. 列竖式计算。
2.8+5.5=8.3
2.8 + 5.5
1
8.3
17.6-8.9=8.7 .
17.6 - 8.9
8.7
例6
陶瓷杯 11.6元
玻璃杯 塑料杯 8.4元 0.9元
(1)买两个塑料杯需要多少钱? (2)一个陶瓷杯比一个玻璃杯贵多少钱? (3)小刚带了20元,能买一个陶瓷杯和一个玻璃杯吗?
方法二 列竖式计算。先把小数点对齐,这样就 使两个数的相同数位对齐了,再按整数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来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方小数 点的位置点上小数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 认识整 理和复 习
(2)求一个陶瓷杯比一个玻璃杯贵多少钱,就是 求11.6元比8.4元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1.6-8.4。
第7单元整理和复习
例1 读出下面的小数。 10.9 0.05 3.16
思路分析:
规范解答:10.9 读作:十点九 0.05 读作:零点零五 3.16 读作:三点一六
1.填空题。 6
( (01.)66)分米米;写3成厘分米数写是成(分数10是)(米13,0 )写分成米小,数写是成小 数是(0.3 )分米。 (2)一根竹竿全长1.62米,1.62读作(一点六二)。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初步 认识整 理和复 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习资料(整理好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复资料一、数字与计数1. 数字的认识- 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有0、1、2、3、4、5、6、7、8、9十个基本数字。
- 数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可以组成更大的数字。
2. 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数字可以用汉字或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和写出。
- 研究数字的读法和写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数字。
二、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认识和运算-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的运算,用符号"+"表示。
- 加法的运算顺序是没有关系的,即改变加法数的顺序结果不变。
2. 减法的认识和运算-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用符号"-"表示。
- 减法中被减数要大于或等于减数,否则结果为负数。
三、时间与日历1. 标示时间的单位- 时间可以用小时、分钟、秒来表示。
- 研究标示时间的单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时间。
2. 日历的认识和使用- 日历是用来记录和标示日期的工具,通常由七天为一周、十二个月为一年组成。
- 使用日历可以了解和计算具体的日期。
四、图形与形状1. 常见的二维图形- 二维图形包括圆、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等。
- 研究认识和区分不同的二维图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2. 图形的组成和特征- 图形由边和顶点组成,每个图形都有不同的特征。
- 研究了解图形的组成和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各个单元的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祝你们研究进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整理与复习

一、学习目标
2.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 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时容易出错,要特别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 位如果不够商1,要用“0”来占位。为了防止漏掉商中间或末尾的0,在计算前要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这样一旦出现错误能及时发现。
一、学习目标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或几百几十数、几
千几百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掌握口算、笔算、验算和估算的基本方法。 2.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14
8 114 8 34 32
2
验算: 1 4 × 38 112 +2 114
四、问题解决
例题5: 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 如果每辆车坐的人数同样多,每辆车坐 多少人? 225÷5=45(人) 答:每辆车坐45人。
四、问题解决
考点5: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例题6: 0÷8= 0
四、问题解决 考点1: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例题1:学校的小菜园收了180千克花生,分给6个 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得多少千克?
180÷6=30(千克)
答:平均每个年级分得30千克。
四、问题解决 考点2: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例题2:96÷3= 32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三年级下册数学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加法和减法运算:可以进行二位数和一位数以及两个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2.三位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组合三位数,并能进行加减法运算。
3.数与式的认识:能正确读、写、比较和使用数和算式。
4.算术结构的认识:加法、减法的互逆关系,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
5.乘法的认识和运算:了解乘法的概念、性质,掌握乘法口诀表,进行二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6.除法的认识和运算:了解除法的概念、性质,进行二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整除运算。
7.面积和周长的认识: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8.时间的认识和计算:认识日历、钟表的表示方法,能够判断和计算时间,掌握分钟和小时的换算。
9.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了解元、角和分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和换算。
10.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和分类,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11.图形的认识和分拆:认识和分拆直角三角形、长方形,能够进行相应的面积计算。
以上为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与复习

51
7.连 一 连 。
640÷4 450÷3
960÷8 780÷6
150
120
130
160
52
8.下面是三种树的高度。
桉树 杉树 槐树 136米 47米 7米
(1)桉树的高度大约是槐树的多少倍? 136÷7 ≈ 20
答:桉树的高度大约是槐树的 20 倍。
53
桉树 杉树 槐树 136米 47米 7米
876÷3 242÷4 417÷6 896÷8 644÷7 753÷5
商的位数
三位数 两位数 两位数
三位数 两位数
三位数
估算的结果 准确值
300
292
60 60……2
70 69……3
110
112
90
92
150 150……3
从上面的表可知:估算的结果与准确值相 差不大,因此估算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根据十位下方给出的数8和1进行判断十位 数字,想什么数减8差是1,那就是9。
根据余数为0,可以推知商个位上的数应该 是3。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用商十位上的数6和除数4相乘的 积加上2,得出被除数百位上和十 位上的数分别是2和6。
然后根据余数2,可推算出被除数 个位上的数是2,商个位上的数是 5,4乘5得20,22减20,正好等于2。
(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不唯一。
例:杉树的高度大约是槐树的多少倍? 47÷7 ≈ 7
答:杉树的高度大约是槐树的 7 倍。
54
9.估一估,哪个同学跳得快一些?
我 5分钟跳了 397下。
小明
我 3 分钟跳了 275 下。 小玲
2022-2022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4)》

第一步 算一共有多少棵橘子树。 第二步 算一共收获多少千克橘子。
4 ×8×25 = 800 (千克) 答:今年小亮家一共收获橘子 800 千克。
(教材第52页第2题)
2.小亮家有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获橘 子25千克。 (2)把这些橘子装箱,每箱装8千克。用5辆三轮车运走, 平均每辆车运多少箱?
知识点1:口算乘法
1. 口算下列各题。
18×20 = 360
600×12 = 7200
11×60 = 660
23×300 = 6900
42×40 = 1680
25×50 = 1250
口算时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 数后面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知识点2: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2. 列竖式计算。
知识点4: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一 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4.一个家庭每天花费77元,3个这样的家庭6天花费多少元?
方法一 先求3个这样的家庭每天花费 多少元,再求6天花费多少元。
77×3×6 =231×6 =1386(元)
思考先算 什么?
4.一个家庭每天花费77元,3个这样的家庭6天花费 多少元?
方法二 先求1个家庭6天花费多少元,再求3个这样的 家庭花费多少元。
26 × 548
208 1 330 1508
6.请你选择正确的算式。
布置教室需要2行纸鹤。
一共折了216
只纸鹤。
每行要4串纸鹤。平 均每串有几只纸鹤?
A :216÷2÷4=27(只)
(√ )
B :216÷2×4=27(只)
(×)
C :216÷(4×2)=27(只)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一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4 、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知识点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 注意:①71÷8,把71 看成72,用口诀估算。
②378÷5,把378 看成400 更接近准确数。
③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估算要用“≈”。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0 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
0 不能做除数,
如:0÷()=0 括号里只有(0)不能填。
0 乘以任何数都得0;
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任何数减0 都得任何数本身。
(4)基本规律:①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上商。
)③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④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 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2、3、5 倍数的特点
2 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 的数是2 的倍数。
5 的倍数:个位上是0 或5 的数是5 的倍数。
3 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 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 是3 的倍数,所以462 是3 的倍数。
知识点三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例如:26×53= 的验算是53×26=
3、
3、口算:15×200= ?(方法:把0 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
4 、估算:18×3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18 看做20,32 看做30 去估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比大小)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知识点四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长= 周长÷2-宽长= 面积÷宽宽= 周长÷2-长
宽= 面积÷长(周长-长×2)÷2= 宽(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 厘米。
)(2)边长(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分米)。
(3)边长(1 米)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米。
知识点五(一)年、月、日
1.一年有12 个月;一年有4 个季度(1、2、3 月为第1 季度;4、5、6 月为第2 季度,
7、8、9月为第3 季度;10、11、12 月为第4 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
1、3、5、7、8、10、腊,31 天永不差,其余都是30天,只有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29;
(7 个大月,4 个小月,二月平年28 天,闰年29 天)。
3.平年全年有365 天,平年2 月是28 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 天,下半年有184 天。
平年全年有52 个星期零1 天。
4.闰年全年有366 天,闰年2 月是29 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 天,下半年有184 天。
闰年全年有52 个星期零2 天。
5.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2100 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 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 天的是:(7 月和8 月),(12 月和第二年的1 月);7.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月1 日元旦节;3 月12 日植树节;5 月1 日劳动节;6 月1 日儿童节;7 月1 日建党节;8 月1 日建军节;9 月10 日教师节;
10 月1 日国庆节。
8.一个人今年20 岁,但只过了5 个生日,他是2 月29 日出生的。
9.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用2008-1949=59 周年如:到2008 年10 月1 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
用2008-1949=59
(二)24 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 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 时到24 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 时计时法。
1 日=24 时→24 时也叫0 时。
3.普通计时法→24 时计时法(+12 去掉时间段的词语)
24 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 加上时间段的词语)
4、1 日(天)=24 小时;1 小时=60 分;1 分=60 秒
5、求经过的时间,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如:一辆汽车上午8:20 出发,到下午5:50 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 变成24 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 时50 分-8 时20 分=9 时30 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火车11:00 出发,21:30 到达(这里的11:00和21:30指的是时刻)火车运行时间是10 小时30 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7、再如:火车19 时出发,第二天8 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 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 个小时:5+8=13(时)。
8、又如:一场球赛,从19 时30 分开始,进行了155 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 分=2 小时35 分,再计算19 时30 分+2 小时35 分=22 时5 分。
9、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例如:6 月12 到6 月30 日是多少天?(30-12+1=19 天)
10、计算经过天数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1、算头不算尾;2、两头算;3、算尾不算头。
例如1、第29 届夏季奥运会于2008 年8 月8 日至8 月23 日在北京成功举行。
奥运会举行了多少天?根据题意,我们不难判定要“两头算”。
列式:23-8+1=16(天):如果从23 天里去掉前8 天,那么8 日这一天显然也被去掉了,这样完全不符合题意了。
如果我们要把8 日这一天也算上,就要加1 天。
例如2、求农作物生长期属于算头不算尾的情况(求水稻的生长期应该是算头不算尾的情况。
知识点六小数的初步认识
1、分母是10 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 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
2、小数读写法:①读法→汉字形式;②写法→阿拉伯数字。
3、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时间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4、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5.1 >5 ;1.3 >1 等)
知识点七数学广角---搭配
1、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先确定第一个位置,再确定第二、第三个位置,有几种可能,就有几种排列法
2、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按一定顺序把搭配的事物两两相连,有几条线就得到几种搭配数量
知识点八常用的单位
1、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000 10 10 10
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100
3、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00 1000
4、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12 24 60 60
5、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0 10
高级单位×进率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