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0年福建中考历史考纲解读

2020年福建中考历史考纲解读

2020年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历史“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解读
《2020年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历史)》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是2020年福建省历史学科中考的依据。

研究2020年福建省历史“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间的变化,特别与2019年福建省历史“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之间的变化,对备战2020年中考具有重要意义。

一、考试要求基本不变
2020年福建省在“命题依据、命题原则、考试形式”方面与2019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没有发生变化。

但要特别注意“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的“八大能力目标”的考试要求。

如下:
表1 福建省考试指导意见“答题提示语”释义
表2 福建省考试指导意见示例“答题项目语”释义
二、试卷结构调整
选择题由30题改为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的第26题(材料辨析题)增加2
分,由6分变为8分,非选择题的第27、28题(材料解析题)各增加3分,由每题12分变为每题15分;非选择题的第29题(材料论述题)增加2分,由10分变为12分,共50分。

总分100分不变。

三、试题难度提升
试题难度整体有所提高,题目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运用和解题能力。

四、考点增加与删除
五、考点表述调整。

福建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

福建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

福建省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②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③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子)④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严格的等级制度 ②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①中央:皇帝制度的创立与三公九卿制 ②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这套政治制度基本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要求,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基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了解汉朝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朝:刺史制度①目的: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强化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②表现: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②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①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②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2、清朝设置军机处①时间:雍正帝②职权: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③影响: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有利于民族的融合,④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2024年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全面解析

2024年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全面解析

2024年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全面解析中考,作为学生学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考验,其每一个科目的考试大纲都备受关注。

历史学科,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24 年中考历史考试大纲的出台,为广大师生指明了备考的方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这份大纲进行全面解析。

首先,从考试内容的范围来看,2024 年中考历史大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多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和领域。

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考察了从史前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脉络。

学生需要了解各个朝代的更替、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成就,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大一统、科举制度的发展等。

中国近现代史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学生要掌握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以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同时,还要熟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程,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成就。

世界古代史方面,大纲要求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对于世界近现代史,重点则放在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等内容上。

在能力要求方面,2024 年中考历史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不仅要能够准确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要能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例如,能够解释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以及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同时,大纲强调了对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阅读和理解历史文献、图表、地图等资料,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培养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对历史信息的敏感度。

福建省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

福建省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距今约4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

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⒉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

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内容:授民授疆土。

分封对象及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知道司母戊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主张执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目的:富国强兵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说明:改革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2012年福建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2年福建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2年福建中考历史考试大纲2012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本考试大纲。

1.认真学习和领会《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充分体现课改理念;严格遵照本《考试大纲》的规定实施命题。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发展性。

3.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4.试题要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试卷中避免出现纯识记的大分值试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历史学业考试。

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世界历史。

⒈中华文明的起源识记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识记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⒉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识记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⒊统一国家的建立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运用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识记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理解简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识记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知道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福州中考初三历史考纲

福州中考初三历史考纲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一)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照《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的精神, 按照《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历史)》的具体要求,结合福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认真学习和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和《2015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历史)》的精神,结合福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体现课改理念,促进课程改革。

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发展性。

3.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4.试题要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试卷中避免出现纯识记的大分值试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考试范围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世界历史。

具体范围为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以及福州历史的相关内容。

(二)目标和内容要求1.目标要求历史学科考试目标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注意过程方法的体现。

《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对初中阶段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前面低层次的要求。

具体要求说明如下:识记:再认重大的历史事实、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现历史的发展过程、阶段特征。

理解:(1)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简单的问题有正确判断和认识。

2024年中考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

2024年中考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

2024年中考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一、关键信息1、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总分设置3、考试内容比例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占比各个历史时期的占比4、题型设置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5、能力要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二、考试范围11 中国古代史111 史前时期112 夏商周时期113 秦汉时期1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15 隋唐时期11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117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12 中国近代史121 鸦片战争122 太平天国运动123 洋务运动124 戊戌变法125 辛亥革命126 新文化运动1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28 抗日战争129 人民解放战争13 中国现代史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32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3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35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36 科技教育与文化14 世界古代史141 古代埃及142 古代两河流域143 古代印度144 古代希腊145 古代罗马15 世界近代史151 文艺复兴运动152 新航路开辟15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54 美国独立战争155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56 第一次工业革命15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8 第二次工业革命16 世界现代史161 第一次世界大战162 俄国十月革命163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6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65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66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67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68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6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610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三、考试形式21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22 考试时间为X分钟。

23 试卷总分X分。

四、考试内容比例31 中国史约占X%,世界史约占X%。

32 中国古代史约占X%,中国近代史约占X%,中国现代史约占X%。

2023福建中考考试大纲

2023福建中考考试大纲

2023福建中考考试大纲2023年福建省中考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导向性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准确把握学科性质和知识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性原则: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实践性原则: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

公平性原则:命题要充分考虑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学差异,避免对部分学生造成不公平现象。

四、考试范围与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要求,结合我省初中教学实际,确定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具体要求如下:语文: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第四学段要求,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数学: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第四学段要求,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第五学段要求,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物理: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第二学段要求,考查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第二学段要求,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中考《历史》考试大纲
一、命题依据
 初中历史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历史课程标准》)和本考试大纲命题。

 二、命题原则
 ⒈认真学习和领会《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充分体现课改理念;严格遵照本《考试大纲》的规定实施命题。

 ⒉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发展性。

 ⒊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